最新2020年高考作文方法指导
2020年高考作文指导:作文构思八个方法

2020年高考作文指导:作文构思八个方法【作文构思八个方法】第一式:现象列举现象列举是指构思时借助联想,将所给材料引出的问题联系到生活中去,材料只是“点”,顺“点”联想,打开思维,将问题的“点”延伸到生活的“面”,引出一系列类似的现象、人物或事件,再加以筛选、梳理和归类,来反映某个主题。
第一式:现象列举现象列举是指构思时借助联想,将所给材料引出的问题联系到生活中去,材料只是“点”,顺“点”联想,打开思维,将问题的“点”延伸到生活的“面”,引出一系列类似的现象、人物或事件,再加以筛选、梳理和归类,来反映某个主题。
第二式:内容解说内容解说就是揭示材料关键词的内涵,由对内涵的辨析,来反映现实,揭示问题,认识世界。
内容解说式的建模要点是抓准所给材料的核心概念,在解说中辨析,将理解推向深入。
第三式:原因剖析所谓原因剖析,是指构思时不停留在现象列举的层面,而是对现象进行深一步思考,剖析现象所反映的问题,剖析问题产生的原因。
剖析时需从不同角度深入,周全思考问题。
高考作文评分中的发展等级,其中一项是“深刻”。
深刻就是能透过现象深入本质,面对现象,能去伪存真,去粗存精,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发掘出隐于事物中的本质来,揭示问题产生的根源。
原因剖析式的建模要点是多角度寻根溯源,探究导致问题的根本,揭出病因,“以引起疗救的注意”。
第四式:解决问题高考作文评分标准“发展等级”中的“深刻”,还特别指善于探究事物的本源,以敏锐的目光,借助事物发展变化的脉络,探寻问题发生的原因,探寻问题发生的原因,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要写好作文,尤其是议论文,一个前提是明白文字是用来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
每一个材料,背后都暗藏着某个或某类问题,写作中,要动脑筋去真实地思考,表现出年轻人独有的认识能力,为问题提出可行的解决方法。
问题解决式的建模要点是抓准问题,并从不同层面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
第五式:引议联结“引议联结”是早年材料作文中常用的构思行文方式,一度时期过度使用变成僵化学生思维的套路而逐渐被摈弃。
2020年高考作文指导:十二个写作技巧

2020年高考作文指导:十二个写作技巧——WORD文档,下载后可编辑修改——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符号反映客观事物、表达思想感情、传递知识信息的创造性脑力劳动过程。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分享的写作技巧,希望对大家有帮助!【写作技巧】技巧1:要动连着动学会用动词,并且是连续使用动词。
很多作文好的学生都擅长用动词。
文章要一波三折才好看,学会一波三折地使用动词。
某学生本来这样写让座:“我看旁边老奶奶年纪大了,把座位让给了老奶奶。
”修改成:“我看老奶奶年纪大了,连忙起身,走到奶奶身边,轻声地对她说:“奶奶,那里有个位置,您坐。
”,我扶着她的胳膊,慢慢移到座位边,......”一个动词变成了五六个动词,作文也灵动丰富起来。
技巧2:一秒钟的事写三百字还是针对作文写不长的一种技巧训练:用三百字来描写1秒钟内发生的事。
如关于破校运会跳高纪录瞬间的描写原本只有几十字:只见某某纵身一跳,一下子飞过横杆,新的校运会记录诞生了!怎么变成三百字?可以有条理地加上动作解剖:如何助跑、起跳、翻越、落地;加上联想:往届校运会有人挑战失败,平时如何一次次练习等等;还可以加上细节充实,起跳前如何与同学进行眼神交流,成功后同学如何向他祝贺...... 写作困难的学生须掌握的一些写作技巧技巧3:一段话里出现6种标点很多学生不会用标点,习作中常只有逗号句号逗号句号,甚至逗号都没有,把老师读到断气为止。
针对这个现像,可以进行“一段话必须出现6种标点”的技巧训练。
,。
?!...... :“” 这些标点你的作文中都有吗?没有的话请尝试用起来。
技巧4:字数三四五这个技巧说白了就是学习写短句。
学生容易在作文里写长句,而长句写的不好就变成病句。
事实上很多作家也是以写短句见长的,像沈从文、汪曾祺。
要注意控制每句话的字数,建议把十几个字几十个字的长句改成只有三四五个字的短句,自己会发现这样的作文有语感会舒服很多。
如某学生的原文:“高高的绿绿的草散发着诱人的清香。
2020年全国Ⅱ卷高考作文题

全国Ⅱ卷作文解析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墨子说:“视人之国,若视其国;视人之家,若视其家;视人之身,若视其身。
”英国诗人约翰多恩说:“没有人是自成一体、与世隔绝的孤岛,每一个人都是广袤大陆的一部分。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
”“同气连枝,共盼春来。
” (2020)年的春天,这些寄言印在国际社会援助中国的物资上,表达了世界人民对中国的支持。
“山和山不相遇,人和人要相逢。
”“消失吧,黑夜!黎明时我们将获胜!”……这些话语印在中国援助其他国家的物资上,寄托着中国人民对世界的祝福。
“世界青年与社会发展论坛”邀请你作为中国青年代表参会,发表以“携手同一世界,青年共创未来”为主题的中文演讲。
请完成一篇演讲稿。
要求: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完成写作任务;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1、试题特点:2020年全国Ⅱ语文卷仍然是一道“任务驱动”型的材料作文,在“以德树人”的教育理念下,强调对考生的文化修养、家国情怀、理想信念、世界眼光、责任担当等方面的考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同时,该作文体现了宏大的时代背景,世界已然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以及暗含了当下肆虐世界各国的的疫情。
引导当代青年去思考自己之于这个时代的责任和使命。
本次作文要求完成一篇演讲稿,对文体有着明确的要求,实际上是提醒考生对应用类文体的关注,体现了大纲中强调的语文学科的特点:工具性和实用性。
2、题目解析:题目要求结合材料内容及含意完成写作任务即以一名中国青年代表的身份,发表以“携手同一世界,青年共创未来”为主题的中文演讲。
这里需要考生明确自己的身份和材料设置的特定情境。
做为世界青年中的一员,中国青年中的佼佼者,在具有国际影响力的论坛上发声。
因此在语言表述上要符合人物身份,突出演讲稿主题鲜明、层次清楚、语言富有文采和感染力的文体特点。
2020高三语文作文写作方法指导

2020高三语文作文写作方法指导一1、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
认识水平高、擅长理性思维的同学可选择议论文,擅长形象思维、会刻画人物的同学可选择微型小说,擅长抒情的同学可选择散文。
2、精写前几段,给评卷老师留下一个好印象。
要精雕细刻,要出彩。
比如,可开门见山,直奔主题;可制造悬念,引人入胜;可提出问题,引人注意;或巧用排比、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或巧述故事,引人入胜,或巧用题记,揭示主旨,或巧用诗文显诗意。
写好结尾和过渡段。
阅卷老师一般是S型的扫描全文。
结尾可画龙点睛,发人深思;或总结全文,照应开头;或虚笔拓展,扩大容量;或精辟议论,深化主旨。
3、要给自己充足的构思时间,不要急于动笔。
“宁停三分,不争一秒”,因为写作是“开弓没有回头箭”的,写到一半,突然发现,呀,把题目理解错了,或没领会好命题的要求。
最可怕的是文章写到一半,又想另起炉灶。
时间没了,心情也坏了,干着急。
建议打草稿,防止“三边工程”(边立项,边设计,边施工)。
考场作文不宜见异思迁,边写边改。
要贯彻一种构思。
一旦构思已定,就不要轻易改变。
4、要力避前松后紧、虎头蛇尾。
有些同学构思、提纲拟好后,开头反复推敲,精雕细琢,后来发现时间不够,于是草草收兵。
此外,要谨慎对待修改。
今年实行网上评卷,更应慎重。
修改一般只着眼于字词方面的,可用米尺比好之后划两横。
结构方面不能修改。
要保持卷面的整洁美观,要努力做到改动少而效果好。
5、如果偏题或者离题,作文的主要分数就失去了。
为防止跑题,可从如下几点做出努力:一是将材料、引语和话题联系起来思考,不可单看话题;二是看自己确立的观点能否用话题所给材料来证明;三是想一想这则材料当初发在媒体上登载是要达到一个什么效果的。
万一跑题了,要考虑逆挽,使文章形成一种欲扬先抑的结构形态。
2020高三语文作文写作方法指导二1、审题学生如何在高考语文这门科目中获得更高的分数。
学生需要正确的审题,学生在参加高考时,会觉得时间不够用,学生可能很短的时间审这些高考作文立意,导致这些学生的作文成绩非常的低,学生应该做的是正确的审题,了解作文的立意。
(精)2020年高考作文指导:高考作文六大技巧

2020年高考作文指导:高考作文六大技巧2020年高考作文指导:高考作文六大技巧发布时间:2020-05-22我们的在写作文的时候,每一步都会有一些技巧,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高考作文六大技巧,欢迎阅读。
一、高考作文拟题与点题技巧拟题技巧好的标题恰是善睐之明眸,盼兮之美目,能使文章光彩照人,能使读者怦然心动。
简捷醒目有文采的标题能快速攫住阅卷人的目光,为自己的作文赢得良好的第一印象,拿下第一个得分点。
好的标题,要符合两个标准:生动形象,富有文学意味;言简意赅,能包孕文章主题。
如何拟写标题呢?可以参照以下方法:1、常规拟题法直接套用话题拟题。
在话题的前面或后面添加词语,如话题作文我说90后的标题《为 90后正名》《 90后 QQ实录》;以材料中的人、物、时、空、事、情入题。
如《蔡先生所为得不偿失》、《当记忆流经汶川》;以材料的寓意入题,如《明星们,你代的是责任》、《机遇在于发现》、《让流浪的心泊回家园》。
2、创新拟题法常规拟题法很难拟出新意,却很容易出现雷同,特别直接以话题入题,阅卷老师只怕是左手摸右手,一点感觉也没有,文章再好也难免不受影响。
一些别出心裁、独出机杼的标题情形就大不相同了,诸如三月陌上花自开当记忆流经奥斯维辛一蓑烟雨任江平爱不曾走远蝶变自豪,我的祖国精神的三间小屋彼岸,灯火阑珊等就大受阅卷老师的青睐。
其实,标题的好坏从某种程度上也反映了一个考生的写作水平。
作文点题的技巧点题,就是在恰当的地方用简明扼要的语句点明题意,揭示文章的主旨,暗示全文的脉络层次。
点题之笔,在诗歌中又称之为诗眼,在文章中又称之为文眼。
点题,是获取保险分的奠基石 ;点题,不仅是写作水平一般的同学的法宝,而且也是想要获取高分甚至满分的考生的妙招;点题,是挽救离题文的救命草,能有效防止文章中心不明或游离,避免无中心、多中心、材料不支持中心等现象。
高考作文不喜欢含蓄,这与阅卷工作时间紧、任务重有关,正如某省高考作文阅卷组组长说:高考作文,要多一点‘二锅头&quo;,少一点‘碧螺春&quo;!二锅头我国北方的一种烈性酒,一口下去,两眼冒火,浑身发热。
2020年高考作文指导:说明文的写作技巧

2020年高考作文指导:说明文的写作技巧以说明为主是说明文与其他文体从表达方式上区别的标志。
下面是整理的说明文的写作技巧,欢迎阅读。
一、抓住事物的主要特征,把握说明中心。
所谓特征,就是这一事物区别于其它事物的标志。
只有抓住了事物的特征来说事状物,明理显性,才能说得准确,说得深透。
如《苏州园林》一文中,作者紧抓住苏州园林之中有个共同点,就是务必使浏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换句话说,一切都要为构成完美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
文章先从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树木的映衬,近景远景的层次四个主要方面进行说明,同时又从角落的布置,门窗的雕琢,油漆的调配三个细微的方面进一步表现它的总的特征。
可是要想扣住事物的特征,在介绍说明中,必须有选择,有重点。
如果面面俱到,结果就会什么事情也说不清楚。
抓住了事物的本质特征,也就抓住了说明的中心。
记叙文,议论文,往往带有作者强烈的思想倾向和明显的主观色彩,如茅盾的《白杨礼赞》以白杨枝干的挺拔,力争向上,象征中华民族奋发向上的精神,赞扬敌后军民不屈不挠的气慨。
而作为说明文的《杨树》,它的中心是介绍其不同品种的形态、生态、用途和不同特点。
由此看来,扣紧说明对象的特征以确保文章中心不偏移,这是说明的要领。
写作时,不能凭主观感情作为褒贬事物的标准,而应客观地科学地去说明。
二、根据不同的说明对象,合理安排说明顺序。
说明文的结构方式,应视文明对象的具体情况而定。
如《人民英雄纪念碑》就是以纪念碑的方位顺序来组织文章。
作者从东西南北四个方位着手,逐面写来,不仅层次清楚,而且使读者获得了有关中国革命的历史知识。
《故宫博物院》是以其组成部分的一定顺序安排结构的,作者从天安门写到太和门、神武门,依其建筑的顺序从前至后逐一写来,并重点介绍太和殿、养心殿,使读者对故宫的整体和各个重点建筑都有较明晰的了解。
对于比较深奥的科学原理或比较复杂的事物、现象,在安排说明结构时,可按照人们认识问题逐步深入的思路安排结构。
2020年高考作文指导:如何写好高考作文?

2020年高考作文指导:如何写好高考作文?(一)知识积累包括生活知识积累、文化知识积累。
我们常说写文章要言之有物,否则空言无实,不免于浮滑。
物首先指材料,生活材料、文化知识材料等。
生活材料一般指亲身经历的、所见所闻的生活现象。
这是写文章的基础。
文化知识包罗万象,包括社会科学知识、自然科学知识、语言知识、文学艺术知识乃至宗教知识等。
各种知识的积累途径不外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当下生活经验,一是书本阅读。
生活阅历越广、书本阅读越宽,知识积累就越多,写起文章来,材料就越丰富,内容就越充实深厚。
(二)认识积累仅有材料知识的积累是不够的,还必须有对材料的体验、认识的积累。
例如,有了关于屈原、勾践、诸葛亮、关羽、曹操、李白、杜甫、苏轼等材料的积累,还要对这些历史人物(或艺术形象)有切合实际的认识。
李白、杜甫、苏轼是伟大的诗人,但不属于象征着给人们带来爱、美好、幸福的天使的行列,关羽的忠与义毕竟体现了封建道德的内涵,不宜作为现代道德的典范,等等。
如果没有这种基本认识,那么,在运用这些材料时就可能出现风马牛不相及的现象,死搬硬套,令人费解。
(三)思维训练思维能力是贯穿于整个写作过程的,从审题到立意、构思、运用材料、语言表达,都体现着考生思维能力的高低。
反过来说,思维能力的高低内在地决定着作文的成败。
例如,对雕琢心中的天使这样一个话题,审题时,思维能力强的考生就会这样思考:题目中的关键词一是天使,一是雕琢。
因此,文章应涉及两个层次的问题:一是心中的天使应该是怎样的(可以是自己心中的,也可以是他人心中的);二是,我或他人心中的天使是如何雕琢出来的(可以是如何创造、培养出来的,也可以是如何成长、锻炼出来的)。
那么,文章就要从这两个层次依次构思,在选择材料时就要采用切合天使的内涵的人物对象。
又如20xx年的作文,考生审题时,关键是传递的词义,进而思考什么、传递的形式、传递的作用,然后选择一个具体问题(如试题提示的技艺、经验、思想、感情等),可写纵向传递(一代传一代或前人传后人),可写横向传递(我你他之间或民族之间),最后还要点出这种传递的作用、意义。
2020年高考材料作文写作技巧

2020年高考材料作文写作技巧1.要读懂材料。
认真阅读材料,理清材料思路,明确材料指向,归纳材料要点,把握材料寓意,最终提炼写作中心。
这是材料作文写作的关键,也是考场作文能否及格的第一步。
2.要联系实际。
确定写作中心后,内容构思是要选择切入点,从身边小事、眼前情境、街头见闻等入笔,徐徐展开生活画卷,联系作者的学习、生活实际,写实事、抒真情、谈看法、说体会。
3.要力求出新。
在文章观点无误的前提下,展开多角度的思考,突破思维定势,克服从众心理,独辟蹊径,力求写出人无我有、人有我新、摄人心魄的好文章。
4.要锤炼语言,巧用修辞,力求使文章达到内容与形式的和谐统一。
5.避免材料作文跑题的方法是要注意开头、结尾的写法,做到首尾呼应,反复点题。
【第二种方法】1.主旨领悟法这是材料作文最为常用且最为稳妥的审题立意方法。
如果能准确地领悟材料的中心,并以之为文章的主旨,那么,所写文章定能既切题又有深度。
2.关键把握法关键词句往往是“文眼”,蕴含着材料的主旨。
因此,可将其作把握材料、选择立意角度的突破口。
在材料作文的材料中,关键词句常常是命题者或材料中的人物的评议性语句。
3.由果溯因法事物都是互相联系的。
比如,有很多事物就是以因果关系的联系形式存在的。
写材料作文,审题时如果能由材料中列举的现象或结果推究出造成所列现象或结果的本质原因,往往能找到的立意。
4.寓意揭示法对于一些寄寓性材料,如寓言、童话、漫画等,须透过材料的表象,进行“由物及人”、“由物及事”的联想,即由材料中的物联想到人,进而联想到与材料内容相类似的人生哲理、社会现象等,挖掘其真正的内涵,从而确立论点。
5.细节切入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作文考场应急的六大绝招对考生而言,十年寒窗,一“文”不慎,就会折戟沉沙,饮恨考场。
这是所有考生不能承受之重那么,面对考场作文中出现的一些突发状况,究竟该如何应对?相信这不仅是学生考场作文的万一之需,更是提高他们应对高考的信心之所在。
作者拿出了压箱底的五大绝招,下水示范,助广大学子一臂之力。
第一招——借力打力——当考生作文写着写着,突然发现自己例子举反了,正好是自己打自己的嘴巴。
高考作文中,这种情况并不鲜见。
那么,一旦发现自己观点和材料相反,究竟该如何变废为宝,化险为夷呢?譬如有一年高考作文是写《近墨者未必黑》。
有一个考生举了“孟母三迁”这个材料。
但孟母之所以三迁,就是因为“近墨者黑”的缘故。
写完后,考生才猛然清醒例子举反了。
这个时候的紧张自不待言。
那么该怎么补救?其实,不就一个例证嘛,想明白了,就什么也不要怕。
反例正说,说不定由于强大的思辨能力,反而成为作文的一大亮色。
我们常常说,要选择典型的事例来证明论点。
但例子能够证明论点吗?本质上,无论什么例子也证明不了论点,例子只能表明论点、说明论点,不能够证明观点。
因为当我们选择典型例子的时候,就意味着把不典型的例子、反例子给筛选掉了。
这样片面的例子怎么能够证明论点吗?想想看,如果把被我们筛选掉的反例子拿出来,岂不就证明了我们反面观点了吗?所以说,例子只能够证伪,不能够证明。
之所以这样说,并非是让我们不重视例子的作用,而是告诉我们,任何例子都有两面性。
既然这样,就算不小心举了一个反面例子,我们照样可以左右逢源。
比如在叙述完《孟母三迁》故事后,考生马上就可以这样写:孟母三迁的故事,表明的自然是“近墨者黑”的道理,但却在无意中泄露了“近墨者黑未必黑”的真相。
孟母三迁了,孟子出息了。
但谁能告诉我们,这个出息一定就是孟母三迁的结果?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但谁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由于历史经验的不可重复性,有人获得了实践的检验权,别的实践就没有了检验的机会;但谁能保证它不是真理?譬如孟母没有三迁,孟子照样会取得成就?甚至会取得更大的成就?进一步来看,孟母三迁之后,孟子成为亚圣,那么肯定有无数母亲效法孟母,有的三迁、四迁、五迁……为什么真正成名的只有一个孟子?由此看来,一个人会不会变黑,并不在于他的周围如何,而在于他的内心怎样。
矛盾总是通过内因来起决定作用,否则,我们就无法理解战斗在敌人心脏里的余则成们,如何在漆黑中保持自己的铁血丹心?第二招——斗转星移——当考生作文写到一半,才发现已写的内容离题了,那么应如何把话题及时扭转回来?或者说让已写的文字化腐朽为神奇?比如2009年高考江苏卷《品味时尚》,很多考生写到一半发现,自己品的其实不是“时尚”,而是“经典”。
时间如此宝贵,错误如此严重,照理说,这是病入膏肓,无力回天了。
其实,大可不必如此悲观,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只要有那一双妙手,立马之间就可以让你斗转星移,万事大吉。
江苏作文评审组对“时尚”的界定为:审美;有创意;时兴;有人认同和追求。
必须同时具备这四大特征,才是时尚。
任何经典注定都不是时兴的,把品味时尚,换成品味经典,文章明显偏题了。
但是,请注意,所有的偏题作文,都不是无缘无故的。
两者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因此紧紧抓住这点联系,剖析两者的差别,恰好就变成了对文章概念的厘清和深入阐释,简直妙不可言。
比如,针对上面的这个过失。
你完全可以这样弥补:以上,我花了大量的笔墨来品味经典,但遗憾的是,经典并非是时尚。
尽管经典也是审美的,有人认同和追求;但时尚却是时兴的,创意的,在这一点上,两者可谓大相径庭。
因为经典是永恒的。
它经历了时间漫长的淘洗,尘满面,鬓如霜。
有趣的是,经典不是时尚,但时尚却有可能转化为经典。
文章此后转入对时尚有可能转化为经典的论述。
时尚的特点,时尚的内涵,在和经典的比较中显得更加清楚,而时尚的趋向,又使得文章更深入一层。
这些,岂不都是对时尚的品味?这样一变,斗转星移,不仅切题了,而且因为有了这一层对比,文章还有了张力,有了更深的意蕴和内涵。
第三招——聚沙成塔——对于一则多义性的材料,考生在写作过程中,不知不觉把自己对材料的多种理解都进行了论述,此时应如何赶紧突出中心?比如,2008年福建高考作文,三个人进商店,分别买饮料,一个买甜的,一个买苦中带甜的,一个买淡的。
根据此情景写一篇作文,题目自拟。
对于这样的材料,很多考生会把三种不同含义的细节都进行论述,漫无目的,面面俱到。
这就成了“两只黄鹂鸣翠柳”不知所云,“一行白鹭上青天”不知所往。
那么,如何把纷繁的论述聚集起来,聚沙成塔,更上层楼,中心鲜明突出?结构主义指出,世界不是由物组成的,而是由物与物之间的关系组成的。
这时候有必要找出这三者之间本质上的联系,分析他们的关系,或者是对比关系,或者是映衬关系。
再分析这些关系之间的转化,或者是在这三者之上,再拔高一个层次,让它能够统摄前三者,使得文章高屋建瓴,识见不凡。
比如上面详细写了三种饮料选择之后,马上就要聚沙成塔,收束全篇。
有人说,三种人三种选择,岂不太繁琐了?我的观点恰恰相反,“三”乃虚指,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三种人三种选择,乃无数人就有无数种选择之谓也。
让喜甜者选择果汁,喜淡者选择矿泉水,喜苦甜者选择咖啡,让所有的人各取所需,各尽其宜,各得所妙,有什么不好呢?参差百态,乃是幸福本源;和而不同,方是和谐之道。
更进一步说,不说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喜好,同一个人随着时间的变化,也会有不同的选择。
“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
”世界是丰富多彩的,人生是瞬息万变的,我们又岂能一以贯之、抱残守缺?第四招——亡羊补牢——考生忘记了对核心话题的分析,只把话题当作一个概念,整体打包,囫囵吞枣,乱贴标签,这样的作文,得分一定惨不忍睹。
如果在中途忽然醒悟,这时候如何调整,才能转危为安?其实,整体打包问题最为严重,因为没有形成论证。
但就选中途醒悟也不要着急,抓紧亡羊补牢,条分缕析,犹有未晚。
这个时候,可以这样挽回。
刚才所说的是品味时尚,那么,何为时尚,我们又该如何品味、咂摸时尚呢?“时尚”是时兴的,是审美的,是一部分人的独特创意和个性化追求,在模仿和流行中形成。
时尚追求与众不同的个性,但希望有人模仿,又惧怕所有人模仿。
时尚源于独有的创意,但希望一时流行,又惧怕长期流行。
时尚永远在路上。
时尚总是在高潮中“灿烂的死去”,时尚的极致就是时尚的消亡,但说不定过几年“又在灰烬里重生”……第五招——绝处逢生——如果材料作文审题的难度太大,头绪太多,一团乱麻,根本抓不住要点,此时应该怎么办。
哈哈,孩子们,一旦出现这样的问题,恭喜你得高分的机会就要来了。
比如南京、盐城二模作文题:俄罗斯著名作曲家格拉祖诺夫听两个年轻人弹奏勃拉姆斯《第二交响乐》。
他们弹得很糟。
格拉祖诺夫问他们过去听过没有,他们老实回答说:“没有,没听过。
”格拉祖诺夫叹了口气说:“你们真幸运,年轻人,有那么多美好的事物等着你们去发现,而我呢,什么都已经涉猎了,不幸啊。
”此题头绪太多,你抓不住要点,不妨根据对象,把你所有的困惑写出来。
困惑越多越好,而且找到逻辑,一层一层的追问,就是绝妙好文。
譬如格拉祖诺夫为何叹气?觉得自己不幸。
一般人会不会觉得自己不幸?这位艺术家觉得不幸的背后究竟是什么?可以从认识问题的角度,从艺术家的追求角度。
年轻人真幸运,为什么说他们是幸运的?把理由说清楚。
但问题又来了。
如果一无所知都是幸运,那么我们这些凡夫俗子岂非都是幸运者?这不是太荒谬了吗?于是问题又来了,既然一无所知并非一定是幸运者,格拉祖诺夫为何这么说,其语言的背后隐藏着什么?当你一点点分析你的困惑、展示你的挣扎的时候,或者不管高明不高明,在提出困惑之后,给出你自己的解释,不管这个认识是否高明,一篇好的议论文已经呼之欲出,因为议论文所考的是你的分析阐释的能力,不在于你的观点是否高明。
第六招——一步登天——当考试时间只剩下几分钟,可是文章还没有写完,应该怎么办?首先肯定要抓紧完篇,完篇没完篇是两个概念。
就江苏省而言,高考评分标准完篇而字数不足,正常赋分之后。
再扣字数不足分,每少50字扣1分,扣满3分为止;明显未完篇的文章,视篇幅和内容的实际情况而定,但最高分不能超过46分(参考赋分如下:不满100字,0~5分;200字左右,6~10分;300字左右11~20分;400字左右,21~30分;500字左右,31~40分;600字左右41~46分)。
可能很多学生也知道要抓紧完篇,但究竟怎样才能快速完篇呢?我提供几种方第一种是直接式。
一句话独立成段,可以换一个角度,成就另一篇天空。
他们,终将会成为我们。
——《他们》第二种是总结式。
用一组排比句总结分论点,再一句话收束,画龙点睛。
只有启程,才会到达理想和目的地;只有拼搏,才会获得辉煌的成功;只有播种,才会有收获。
只有追求,才会品味堂堂正正的人。
——《追求》第三种是哲理式。
运用相关哲理名言,既概括全篇,又有余音绕梁之感,言已尽意无穷。
我伸出手遮挡夕阳刺入眼睛的光线,仿若明暗相间的幻象,想起这一路跌跌撞撞,忍不住眼泪灼热地流淌下来。
仰头喝下最后一口咖啡,生活的余香留于齿间。
伍尔芙微笑着说:“让我们记住共同走过的岁月,记住爱,记住时光。
”——《我于咖啡中看见》第三种是精短小诗。
只需点题,无需押韵,凝练,朴实,意味隽永即可。
想起了彼得拉克的一首经典的小诗:我充满思虑信步闲游对我自己深厚的同情袭击了我如此浓厚我禁不住放声大哭——《同情》第四种是幽默。
诙谐洒脱,智慧聪明,谈笑间,主旨突出,让人会心一笑,喜上眉梢。
买牌时尚,唱之时尚,头之时尚,博之时尚,咱们己品出了那么一点味出来了,剩下的,就是咱们自己去消化了。
记住,品味时尚,所谓的时尚,以咀嚼,可以回味,但万万不只下咽,就像嚼口香糖!——《品味时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