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版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案

合集下载

小学语文S版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计划及教案

小学语文S版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计划及教案

单元教学设计第一单元单元题目教材分析:本单元由四篇课文和“语文百花园一”组成。

四篇课文中《春天的小雨滴滴滴》《瀑布》《古诗两首》是精读课文,《柳笛和榆钱》是略读课文。

这组课文的主题是表达对春天的热爱、对大自然的赞美。

四篇课文中编排了7幅精美的插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和健康的审美情趣。

教学目标:1、认识24个生字,会写30个字,积累优美句段。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观察身边的景物,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3、初步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观察方法,体会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教学重点:1、学会本单元的生字及新词,读懂课文内容。

2、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积累文中优美的句子。

3、扩大对大自然景物的了解,感受大自然景物的美好。

教学策略:1、走进生活。

让学生走进大自然,进一步观察身边的景物,加深切身体验,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

2、创设情境,美文美读,在反复诵读中积累优美句段。

3、阅读名家的相关文章,扩大对自然景物的了解,感受家乡和大自然景物的美好。

4、对于课文的感悟理解,要注重交给学生学习方法,要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方法学习,要注重学习方法的交流。

5、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产生阅读与交流的欲望,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与能力。

单元各课主要学习内容:1.《春天的小雨滴滴滴》,作者通过对春雨的声音、春雨唤醒春天、春雨催发种子的描写,说明无私的春雨给人们带来了美好、和谐、生机和希望,表现了自己对春雨、对大自然的无比喜爱和赞美之情。

2.《瀑布》描绘了瀑布壮丽的景象,表达了作者赞美瀑布、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3.《古诗两首》中的惠崇〈春江晚景>》描写的是画中的景物,《游园不止》描写的是现实中的景物,诗人抓住了春天景色的特点,写出了一片盎然春意,抒发了热爱大自然、热爱春天的美好情感。

4.《柳笛和榆钱》一文作者用细腻的笔调描写了童年做柳笛、吹柳笛和吃榆钱的快乐,表现了作者对故乡无比热爱和眷恋的思想感情以及对童年幸福美好生活的向往。

新语文s版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新语文s版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学设计

诗章呢?(展示课件第十五屏)学生吟诵。 3.诗人游园不遇,却从出墙的一枝红杏中感受到了满园无限 的春意。诗人意外惊喜,不由发出感叹,让我们带着这种感情再读 全诗。 (老师引导学生用多种形式展示朗读成果) 五、积累内化,尝试运用 1.咱们学习古诗,一方面是吸收古代文化精髓,另一方面就 是积累古诗语言,或者对它进行改造,使其成为我们自己的语言, 现在就请《游园不值》的作者叶绍翁带着你到大自然中去走一趟, 说不定你也会诗兴大发呢! 2. (展示课件第十六屏)教师示范作诗。 3.学生根据情景习作。 (要求因人而异,对学生的只言片语教 师要肯定并及时“润色” ) 4. (展示课件第十七屏)引导学生在语境中运用描写春天的古 诗。 出示语境: ①春雨,古今中外多少人赞美你。 “ ” 这是大诗人杜甫描述你来到人间的佳句。你来了悄无声息,垂 柳在你的抚慰下吐出新芽,竹子在你的滋润下噼啪拔节,禾苗在你 的沐浴下盈盈闪光。 ②湖边,那株柳树亭亭玉立,纤细的嫩叶泛着点点绿光,远远 看去,就好像一树绿色的宝石;柳枝呢,则低眉顺眼,柔柔软软, 缠缠绵绵。这不正是贺知章笔下的“ ”所表现的景象吗? 六、总结收获,课后延伸 1.今天这节课,我们收获不小:在读、背中积累了诗句,在 读懂中理解了诗句,在情境中运用了古诗。古诗浩如烟海,博大精 深, 小学生必背的 75 首古诗只是其中沧海一粟。 通过这 75 枝 “红 杏” ,感受古代文化“满园春色”的同时,让我们的语言诗化起来, 让我们的心灵也像诗一样美。 2.课后阅读朱自清的散文《春》 。
自由地读读课文。注意朗读的 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想一想,课文是从哪些方面来写瀑布的? 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 (展示课件第四屏) (三)检查读书情况。 1.用多种形式检查生字词的认读情况。 (展示课件第五屏) 2.这首诗共有几个小节?指定同学分小节读书,评价。 3.交流:诗歌是从哪些方面来写瀑布的?是按什么顺序来写 的? 板书:声音 样子 远 近 三、小结 诗歌《瀑布》按照从远到近的顺序写了瀑布的声音和样子,让 我们带上对瀑布的喜爱之情,再次朗读诗歌。 四、作业布置 (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书写生字新词。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新课 (一)听写已学过的生词。 (二)导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同学们知道课文是从哪些方 面来写瀑布的吗? 板书:声音和样子 今天我们继续来学习这首诗歌。 二、品读课文,感悟诗的意境美 (一)学习第一小节。 1.诗人未见瀑布,先闻其声。瀑布的声音是怎样的?请同学 们自由朗读第一小节。 2.交流,引导学生从瀑布的声音体会瀑布的气势雄伟。 (1) “好像叠叠的浪涌上岸滩” 。什么是“叠叠的浪”?(叠 叠就是一层又一层, 前浪未平, 后浪又紧跟着涌上来, 后浪推前浪) “叠叠的浪涌上岸滩”会发出怎样的声音? (展示课件第六屏) (2) “又像阵阵的风吹过松林” 。 “阵阵的风吹过松林”会发出怎样的声音? (展示课件第七屏) (3)从瀑布的声音中你感受到了什么?完成练习题。

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备课范文

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备课范文

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备课范文一、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掌握字母的发音、书写和认读,理解牵牛花的生长过程,能够用简单的语言表述牛牛讲的故事。

2.能力目标: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让学生能够自主思考、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本单元的学习,让学生感受自然的神奇和美好,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字母的认识和发音,牵牛花的生长过程,学生对牛牛讲故事的理解。

2.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深入理解牛牛讲的故事,如何让学生正确书写字母。

三、教学策略1.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索。

2.采用问答教学法、小组合作学习等多种教学方法。

四、教学资源准备1.教师准备:课件、实物、小黑板、白板、彩色粉笔、字母卡片、图片等。

2.学生准备:课本、笔、笔记本等。

五、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教师用实物或图片展示牵牛花,让学生猜测这是什么植物,然后再让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述说牵牛花的特点。

步骤二:字母认识和发音1.通过字母卡片教授26个英文字母的发音和大小写的写法,让学生跟读和模仿。

2.练习字母的写法,通过大屏幕或小黑板进行演示和示范,让学生在笔记本上进行描写练习。

步骤三:听故事、理解故事1.讲授故事:将李老师和牛牛在牛牛家庭种牵牛花的故事讲给学生听。

2.让学生复述故事:通过问答教学法,让学生从中抽取关键词汇,进行复述。

步骤四:小组合作、学生展示1.将学生分组,每组挑选一名代表向全班报告关于牵牛花的一段知识。

2.学生提交自己亲手书写的字母,教师在课堂上进行点评和评价。

六、作业布置1.写好所学字母并在语文笔记本上完成五遍练习。

2.精心完成小组报告内容的整理。

七、教学反思本单元的授课难点主要在于如何让学生理解故事,通过教师的提问和引导,使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去领会故事的精髓,全班学生的参与度和兴趣度十分高,整个教学过程比较顺利,但是笔画书写需要需要多练习,下节课需要更好地安排练习的时间和内容。

三年级语文S版下册教案正文

三年级语文S版下册教案正文

三年级语文S版下册教案第一章:课文《小燕子》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学会生字词。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图片展示、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合作意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学生热爱大自然,关爱动物,培养学生的爱心。

二、教学重点:1. 生字词的学习与掌握。

2. 课文的朗读与理解。

三、教学难点:1. 生字词的认读与书写。

2. 对课文情感的理解与体会。

四、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小燕子图片若干。

3. 生字词卡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小燕子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生字词学习:教师带领学生认读生字词,讲解字词含义,学生跟读。

3. 课文朗读:教师示范朗读课文,学生跟读,注意语音语调的准确性。

4. 课文理解:教师提问,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理解课文内容。

5. 情感教育:教师引导学生体会课文中小燕子的可爱,教育学生关爱动物。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生字词的掌握。

第二章:课文《古诗两首》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古诗,理解古诗大意,学会生字词。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图片展示、教师讲解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学生热爱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点:1. 生字词的学习与掌握。

2. 课文的朗读与理解。

三、教学难点:1. 生字词的认读与书写。

2. 对古诗意境的理解与体会。

四、教学准备:1. 古诗课件或黑板。

2. 与古诗相关的图片若干。

3. 生字词卡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与古诗相关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 生字词学习:教师带领学生认读生字词,讲解字词含义,学生跟读。

3. 古诗朗读:教师示范朗读古诗,学生跟读,注意语音语调的准确性。

4. 古诗理解:教师提问,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理解古诗内容。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习作1》教学设计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习作1》教学设计

苏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习作1》教学设计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苏教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习作1》教学设计责任学校铜厂乡中心小学责任教师普晓英【教材分析】《习作一》是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习作。

教材内容包括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四幅图和一篇写作例文《脱棉衣》。

第二部分是针对例文提出几个问题,引发学生讨论,力求通过讨论让学生从例文中受到启发:观察多幅图的作文,首先要仔细观察每一幅图,弄清每幅图的意思,还要把几幅图联系起来观察,弄清几幅图之间的联系,看懂几幅图究竟讲了一件什么事。

其次,要想想哪些内容是图上可以看到的,哪些是图上看不到的,可以通过想象写出来。

再次,写作中要注意,一般一幅图写一段,这样层次比较清晰。

第三部分是习作练习,由习作要求和两组图组成。

【学情分析】提到作文,一些小学生视作文为畏途,不会写,不爱写。

从上学期习作的情况来看,大部分同学不会表达自己的想法,笔下没有自己的生活,作文只会抄袭。

作文难,难在哪里呢?难在无话可说,无事可写,无情可抒。

看图作文,从根本上解决了学生的下锅之“米”,那么问题的关键就在于教师要少给学生束缚,大胆放手,打开思维,引导学生进行一些合理的想象,使学生能写出言之有物,言之有理,言之有序的作文。

【教学目标】1、看例图,读例文,了解图文的主要内容,初步懂得观察多幅图作文的方法。

2、根据“习作要求”,采用学得的方法,完成看多幅图作文。

3、选自己喜欢的一组,练习写一件事,并在写作中运用阅读和生活中积累的词语。

4、乐于把自己的习作与他人交流,学习修改习作中明显错误的词句及标点。

【教学重难点】重点:学习观察几幅连贯的图,能根据图片顺序分自然段来写。

难点:根据画面内容,展开丰富的想象。

习作做到语句通顺,叙述有条理。

【教法、学法】教法:指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画,培养观察能力;启发学生边看边想,培养想象力;充分引导,加强说的能力;教师下水文引路,提高写的能力。

三年级语文S版下册教案正文

三年级语文S版下册教案正文

三年级语文S版下册教案第一章:unit1 《燕子》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认识生字词。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欣赏美的能力。

教学重点:1. 生字词的学习与掌握。

2. 课文的朗读与理解。

教学难点:1. 生字词的正确书写。

2. 课文中的修辞手法的理解。

教学方法:1. 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2. 采用问答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表达。

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生字词卡片。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燕子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燕子的特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生字词学习: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学生朗读并组词。

3. 课文朗读:学生跟读课文,教师指导学生正确朗读生字词和句子。

4. 课文理解: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大意。

5. 扩展活动:学生分组讨论,用自己的话描述燕子的特征和生活习性。

课后作业:1. 抄写生字词。

2. 复述课文内容。

第二章:unit2 《荷花》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认识生字词。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和欣赏美的能力。

教学重点:1. 生字词的学习与掌握。

2. 课文的朗读与理解。

教学难点:1. 生字词的正确书写。

2. 课文中的修辞手法的理解。

教学方法:1. 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2. 采用问答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表达。

教学准备:1. 课文课件或黑板。

2. 生字词卡片。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荷花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荷花的特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生字词学习: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学生朗读并组词。

3. 课文朗读:学生跟读课文,教师指导学生正确朗读生字词和句子。

4. 课文理解: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大意。

苏教版三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案内容详解

苏教版三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案内容详解

苏教版三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案内容详解苏教版三级语文下册是小学三年级的语文课程教材。

其第一单元教案是小学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有效地进入学习状态,并从中掌握基本的语文知识和技能。

第一单元的教学内容主要是对学生进行基本的常识知识的讲述,以及对学生的语文素养进行初步的培养。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需要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进行适切的教学。

接下来,我将为大家详细介绍苏教版三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教案的具体内容。

一、教学目标学生能够辨认熟悉的场景,掌握基本的常识知识,并能够通过语言书写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二、教学重点1.辨认熟悉的场景和图片2.了解、理解、掌握常识知识3.通过语言书写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三、教学难点通过语言书写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四、教学内容1.学生了解场景,理解场景,想象场景。

学生需要基于图片和文字提示,对场景进行想象和理解,并利用语言把想法和感受表达出来。

2.学生通过阅读文字,和图片的说明,对常识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和掌握,能够把所掌握的常识用语言表达出来。

五、教学方法1.示范引导法2.问答式教学法3.师生交流法4.小组合作学习法六、教学手段1.多媒体课件2.道具、图片3.学生桌面资源七、教学流程1.导入环节通过展示图片或场景,让学生猜测、想象、理解和认知(10分钟)。

2.呈现环节把正文的材料呈现给学生,引导学生自主思考(10分钟)。

3.讨论演练环节教师与学生共同探讨、提出问题,引导学生逐渐理解(20分钟)。

4.个体巩固环节单独或小组应用所学进行思维拓展和讨论(10分钟)。

5.总结性评价环节总结本节课的重要内容,并检查学生在此次课程中是否掌握了基本的常识知识和语言表达能力(5分钟)。

八、教学评价1.语言表达方面的评价:学生的语文表达是否清晰、准确、生动、自然,并能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受。

2.常识掌握方面的评价:是否能准确把所掌握的知识使用在说话和写作中。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3课《古诗两首》游园不值教学设计语文S版

三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3课《古诗两首》游园不值教学设计语文S版

《游园不值》教学设计一、教学要求:1、理解诗句意思,感受春天美好的景色,体会作者对春天的赞美之情。

2、运用电教媒体,培养学生的理解、想象、作画、写作能力。

3、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二、教学重点:理解诗句,了解古诗所描写的景物,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时间:一课时四、教学过程:1、揭题,明确本课时学习目标:学习游园不值2、解题:诗中的“园”是我们常说的公园吗?谁知道题目是什么意思?3、介绍作者(用网上资料示作者情况)。

4、初读,大体了解诗的内容。

5、师示范朗读。

6、生随师小声朗读,体会读音的准确性。

7、投影课本上的插图:生自读诗,借助字典和插图,想句子的意思,并标出不懂的词语。

8、字词质、释疑。

(应:原意“应该”,这里当“大概”、“可能”讲。

怜:爱惜。

这个词在此不当“可怜”讲。

屐齿:木底鞋下的横梁。

小扣:轻轻地敲。

柴扉:柴门。

久:很长时间。

)9、指名逐句交流对诗句的理解。

(大概主人爱惜园中的青苔,怕前来赏园的人的木底鞋把青苔踩坏。

我轻轻地敲着柴门,好久地没有人来开。

满园的春色是关不住的。

看,一枝粉红的杏花正伸出墙头来。

)10、指导读,读出诗的韵味来:师读,生仿读:自读,指读,齐读。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11、启发想象:①、诗人并没有进园,他怎么知道园中早已是满园春色呢?②、园中的景象是怎样的?(4人组讨论)(有柳树和各种美丽的花;有蝴蝶、蜜蜂;有浓郁的花香等。

)12、将诗中的内容通过画面展示出来。

(学生各自据诗意画画)13、交流:投影学生的画,师生评议。

14、试试:将本诗用自己的话改作一下(可以是诗,也可以是散文。

)15、习作,交流,评议。

16、背诵诗句。

17、小结:作者看花虽然进不了门,但他感受到春天的美好。

今天通过学习和体会诗意,也使我感到了春天的气息和美好的春景。

五、作业:背诵、默写《游园不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导学目标
1、认识24个生字,会写30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感受大自然的美好神奇,培养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及健康的审美情趣
导学重难点
重点
在观察中展开想象
难点
热爱大自然、有健康的审美情趣
学前准备
教师
多媒体课件
学生
课本
学时分配
1、《春天的小雨滴滴滴》2课时
2、《瀑布》1课时
3、《古诗两首》2课时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第1组教材单元分析
教材
分析
本单元由四篇课文和“语文百花园一”组成。四篇课文中前三篇:《春天的小雨滴滴滴》《瀑布》《古诗两首》是精读课文,《柳笛和榆钱》是略读课文。这组课文的主题是表达对春天的热爱、对大自然的赞美。
学情分析
学生对春天非常熟悉,春天的特点大部分学生能正确的表达出来,可是由于孩子们年龄小,无法感受到春天的美妙、更不能体会到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1把自己搜集到的关于春雨的资料展示出来
2齐读课题
3自由说说对课题的理解
预习探究
检查预习情况,帮助学生掌握生字新词。
1、出示文字投影片,检查并纠正带点字的读音:
跌下来、似的、播种、仰着脸
2、出示文字投影片,指导学生记住字形:
沟、蹄、滑、密、撒、播、乳
3、重点指导“播、乳”字的书写
1放课文录音,边听边画生字词,并纠正读音。




展示汇报
展示课后练习3结合课文理解“演奏” “播种”“抱”“亲”“救”的意思
1注意带点词语,结合课文理解句意。
2.评议句子的意思及美妙之处。
3.小结:句子运用了比喻、拟人的手法表现春雨之声、之形、之品,既形象、生动又充满意境和情趣。
总结巩固
指导归纳
这篇文章的作者就独具慧眼,他善于观察,善于展开想象的翅膀,发现美,创造美。相信同学们,一定也有所启发,在生活中留心周围的事物,学会享受美、欣赏美、创造美。
2、我来汇报朗读课文
预习探究
1.课文描写的是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2.你从课文哪一个自然段能直接感受到作者对春雨的喜爱及赞美之情?画出来。
1自由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默读课文把相关的语句找出来。
合作交流
课文描写了一个美妙的世界,读了课文你能说说春雨美在哪里吗?
组内交流
选代表发言
共同评议、
归纳整理
2.提问:
A.诗中重点描写的是景物是什么?(瀑布)
B.作者是站在什么角度观察瀑布的?(远望瀑布)
C.在作者看来瀑布是什么样子的呢?(像一条银河)
初读课文
初读全诗,认读生字
1.放课文录音,学生边听边画词语,注意听清楚字音。
2.借助拼音自由朗读全诗,要求读通,读顺。
3.指名朗读。
4.全班齐读。
5感知内容
过程与方法
反复品读合作交流
情感与价值
热爱春雨、热爱春天、热爱美好的大自然
重难点
重点
品读课文,理解词、句意思
难点
热爱春雨、热爱春天、热爱美好的大自然
学前准备
教师
相关课件
学生
字词卡片




导案
学案
导入感知
1同学们,上节课你们表现的很棒。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一课《春天的小雨滴滴滴》
2检查上节学习情况
1、我来展示识字
情感与价值
感受春雨的美妙及春天的美好
重难点
重点
学习生字词语熟读课文
难点
感受春雨的美好无私
学前准备
教师
查找相关资料,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
课本




导案
学案
导入感知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本册教材的开篇之作。它和春天、和小雨有关,让浓浓的春意吹进我们的教室,让甘甜的雨露滋润我们的心田吧!
板书课题:春天的小雨滴滴滴
2自由认读生字词语
3同桌互读生字词语
4正确书写课后要求会写的字
5展示、评议
合作交流
结合课文中的语句,理解词义:你推我挤、播种
1自由说说
2我是这样理解的
3自由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理清课文条理。




展示汇报
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随机板书,理清文章的脉络。
自由读课文
同桌交流文章脉络
总结巩固
质疑梳理问题。
学前准备
教师
电脑课件、收集有关瀑布的资料
学生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预习生字词收集有关瀑布的资料




导案
学案
情境引入
吟诗激趣,揭示课题
师述:同学们,你们谁看见过瀑布?瀑布就是从山上流下来的水,从远处看好像白布一样,声音很大,景色很美。
1.出示李白的名诗《望庐山瀑布》: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过程与方法
朗读、交流、整体提高
情感与价值
.在学习中感受瀑布的美,激发对瀑布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重难点
重点
1、正确识字、写字
2、有感情朗读全诗,了解瀑布的特点,体会作者对瀑布的热爱及赞美之情,增强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难点
有感情朗读全诗,了解瀑布的特点,体会作者对瀑布的热爱及赞美之情,增强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4、《柳笛和榆钱》1课时
语文百花园一3课时
1、春天的小雨滴滴滴
主备人:修改人:第1学时2014年2月12日

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检查预习情况,会写“沟、推、蹄、脉、滑、跌、密、撒、播、尝、乳”11个生字,会认“淅、沥、沟、蹄、乳”5个生字,初步理解“你推我挤、演奏、播种、仰着、品尝”等词语
过程与方法
通过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理清文章脉络,提出不懂的问题
师生共同整理、归纳、学习
达标测评
1把文中描写声音的词语(拟声词)找出来,并抄在采集本里。
2练习熟读课文,思考并试着解决提出的问题
板书设计
1春天的小雨滴滴滴
你推我挤叶脉滑下来跌下来密密的
1、春天的小雨滴滴滴
主备人:修改人:第2学时2014年2月12日

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朗读课文理解带点词、句的意思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本文共有()个小节,瀑布的声音好像(),又像()。瀑布的全身()衬着(),仰望瀑布它像(),时时吹来一阵风,把它吹的如(),如(),如()。




合作交流、共同学习
细读体会,质疑问难
细读体会,质疑问难
1.自由读诗,分析对比。
A.《瀑布》与《望庐山瀑布》在观察角度上有什么异同?
B.两位作者在“瀑布是怎样的”这个问题上有什么不同的看法?
2.小组交流,相互解疑。
3.每小组派一名代表汇报,教师随机点拨。
.《瀑布》与《望庐山瀑布》在观察角度上有什么异同?
达标测评
1、说说有热爱大自然的事迹,重在引导从小能够珍爱环境
2、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板书设计
1、春天的小雨滴滴滴
形象美
春雨美声音美
精神美
2、瀑布
主备人:修改人:第1学时2014年2月12日

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认识“叠、喻”等生字,会写“瀑、叠”等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全诗,且能背诵。
3.深入理解全诗,了解瀑布的特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