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理论教材归总

合集下载

大一军事理论课件汇总

大一军事理论课件汇总

大一军事理论课件汇总大一军事理论课件汇总一.中国国防概述(一)军事理论课军事课大纲依据:三部法律保障两个文件规定两个大纲规范三部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1997.3.14)《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1984.5.3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2001.4.28)两个文件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教育法》(2001.4.28)《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关于加强新形势下国防教育工作的意见》中发(2011)8号两个大纲规范:《普通高等学校军事课教学大纲》教体艺【2007】1号《高级中学军事训练大纲》教体艺【2003】1号国防教育的作用:孙武:“兵者,国之大事也,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司马穰苴:“国之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安,忘战必危。

”(二)新时期国家安全形势总体和平、局部战争;总体缓和、局部紧张;总体稳定、局部动荡;国家核心利益受到不同程度威胁美近年在我国周围不断加强军事部署:“占领”吉尔吉斯坦空军基地, 战机十分钟抵达新疆在朝周边海域部署宙斯盾导弹驱逐舰在太平洋“关岛”大兴土木,向关岛长期增派一艘航母编队进驻距台湾岛仅460公里“下地岛”,作为对中国的反潜基地把新加波“樟宜”海军基地作为“干预”中国的平台在印度洋“迪戈加西亚岛”基地专设针对中国的电子测控站美对中:经济上遏制,军事上包围日企图按“中间线”与我国划分东海大陆架南海诸岛:国家岛礁海域面积掠夺资源越南27 20万打井60口菲律宾8 41万打井70口马来西亚9 27万打井110口印尼5万油田29,气田4 文莱1 3千油田9,气田4二.中国周边环境(一)中国周边概况1 / 28国家周边安全环境,是指一个国家周边安全状况和态势,包括邻国安全动态,边界纠纷情况,与相邻国家矛盾冲突,特别是有无对国家主权、领土完整构成威胁,有无军事入侵、渗透和颠覆等。

在一定时期内,国家周边地区对国家安全产生影响的外部及内部条件的总和。

在国际竞争中,邻国越多,特别是接壤邻国越多就越不利。

浙江大学军事理论考试书本目录和提纲

浙江大学军事理论考试书本目录和提纲

军事理论目录第一章中国国防9第一节中国国防概述9古代10近代13第二节国防法规17《国防法》18《兵役法》20《预备役军官法》23第三节国防建设24体制25;成就29;目标与政策31武装力量(解放军、武警、民兵)35第二章中国近代军事思想42第一节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产生、形成和发展42产生——夏商42形成——西周44成熟——春秋战国46发展——秦至清(秦至五代48;宋元明清49)第二节中国古代军代军事著述的代表作51《孙子兵法》50《吴子兵法》53《司马法》54《孙膑兵法》54《尉缭子》56《六韬》57《三略》57《李卫公问对》58《武经总要》59《海国图志》59《三十六计》60第三节《孙子兵法》在国内外的研究与应用61第四节中国几代军事思想的形成与发展69洋务运动69辛亥革命71第三章毛泽东军事思想73第一节概述73初步形成——土地革命战争74枪杆子里出政权,《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农民为主要成分的红军,敌进我退…,遵义会议,农村建立发展红色政权。

科学体系建立——抗日战争75瓦窑堡,《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论持久战》,游击战,《论联合政府》全面成熟——解放战争77《目前的形势和我们的任务》,十大军事原则继续发展——建国以后79《给人民志愿军……》,建设现代化国防部队主要内容81无产阶级战争观和方法论人民战争思想人民军队思想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地位和广泛影响84第二节毛泽东军事辩证法86无产阶级战争观86无产阶级战争方法论89●认识和正确掌握战争规律●主观指导必须符合客观实际●研究和知道战争必须着眼于其特点和发展●关照全局,掌握重要关节第三节毛泽东人民战争思想95第四节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103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104保存自己消灭敌人105实行积极防御,反对消极防御106歼灭战是基本作战方针107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108三种作战形式密切配合并适时转换109不打无准备之仗110慎重初战,实行有利决战111战争指导上的主动性、灵活性和计划性112第四章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115第一节概述115主要内容116第二节战争与和平问题的理论120霸权主义是战争的主要根源121世界大战可以避免122和平与发展时当今世界的主题123“一国两制”“共同发展”的战略构想124我军建设指导思想的战略性转变125第三节建设中国特色的现代化国防126第四节建设现代化、正规化的革命部队131确立现代化为中心的建设方向132建立科学的体制编制133以提高战斗力作为军队建设的根本标准134把教育训练提高到战略地位135政治工作136第五章江泽民关于军队与国防建设的论述138第一节概述138第二节高度重视军事科学的研究,创立现代化作战理论体系141第三节发展高科技,坚持科技强军143第六章精确制导技术155第一节概述155主要特点155第二节精确制导武器的制导系统158制导系统分类159第三节精确制导武器的分类168导弹168(分类172组成173杀伤力176)第四节导弹的制导方式189飞航式导弹181弹道式导弹182制导炸弹184制导炮弹186第七章隐身伪装技术191第一节隐形技术的定义191第二节隐形技术的主要应用领域191雷达191;红外192;声193;视频193第三节隐身材料196铁氧体吸波材料198纳米,多晶铁纤维,手征性吸波材料199智能型隐身材料200复合材料201第四节隐身技术和材料的未来203第五节反隐身技术210加紧研究高灵敏度雷达211扩展雷达的工作波段211将雷达系统安装在空中或空间平台上211提高现有雷达侦测频率212开展高功率微波武器研究212第八章侦察监视技术213第一节侦察系统214第二节主要军用遥感设备218照相技术及器材218多光谱侦查221夜间侦察223第三节地面传感器侦查237震动声响磁性应变电缆红外第四节我军反侦察与反监视对策243第九章电子对抗技术245第一节概述245第二节无线电通信对抗247侦查248干扰251反侦察反干扰255第三节雷达对抗259基本原理和技术特点262雷达干扰分类266反雷达武器273反侦察反干扰274第四节外层空间电子对抗278特点,方法279卫星干扰反干扰280第十章军用航天技术282第一节概述282第二节运载火箭285第三节军用卫星290侦察卫星291成像293;电子信号侦查295;导弹预警296核爆炸监视298;海洋监视298;如何应对299军事通讯301军事导航302测地卫星304气象卫星305第四节天基武器系统306第五节载人航天器307载人飞船308航天站309航天飞机310空天飞机313第十一章指挥自动化技术314第一节概述315第二节指挥自动化系统的构成318分类318一般构成320主要功能323第三节指挥自动化系统的主要技术327第四节美军的指挥自动化系统现状335第十二章外国军事思想347第一节资产阶级军事思想347拿破仑350;克劳塞维茨(普鲁士)351;若米尼(瑞士)352;马汉(美国)353;杜黑(意大利)354;利德尔·哈特(英国)354;布罗迪(美国核战略)356;军事思想特点357第二节马、恩、列、斯军事思想360马恩360列斯362第十三章国际战略格局366第一节国际战略格局的现状和特点367美国368;欧盟369;俄罗斯369;日本370;印度370;中国370;东盟371联合国374;第二节国际战略形势的发展趋势379多级制衡(各国的影响区)379;局部战争381;强权政治新干涉主义382;国家安全建设的核心(综合国力,质量建军)384;恐怖主义,难民潮389;第三节国际战略核力量的发展趋势391第十四章中国周边安全环境397第一节中国周边地区军事形势397东北亚398●加强政治对话,营造地区安全环境●潜在军事紧张因素依然存在东南亚402●形成地区联合,建立新的安全机制●调整防务政策,由“内安”转为“御外”●走“注重质量”的精兵之道●发展多边军事合作南亚地区406●战略格局有变化,印度掌握南亚安全主导权●克什米尔军事对峙严重,阿斯两国内战难平●核军备竞赛后果严重,地区核大战危险加大中亚地区410●三大国际势力争夺的重点战场●加强集体安全合作与周边国家建立良好关系第二节中国周边大国的军事概况413美国413;俄罗斯419;日本423;印度428第十五章现代高技术战争433第一节高技术战争概述433演变历程435(马岛战争,海湾战争)第二节高技术战争的特点及发展趋势439发展趋势452第三节高技术战争对中国国防建设的要求460第四节高技术战争的典型战例464英阿马岛战争464(精确制导武器)海湾战争467科索沃战争473伊拉克战争477名人、名言、名著专题《孙子兵法》——第一部最为系统最为完美的军事著作兵者,诡道也攻其无备,出其不意兵贵胜,不贵久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先为不可胜,以待敌之可胜避实而击虚攻其必救因敌而制胜兵以诈立,以利动,以分和为变必杂于利害君命有所不受视卒如爱子兵之情主速,乘人之不及,由不虞之道,攻其所不戒不可取于鬼神,必取于人《吴子兵法》内修文德,外治武备击之勿疑,急击勿疑,避之勿疑以治为胜,教戒为先战胜易,守胜难《司马法》相为轻重以战止战天下虽安,忘战必危正不获意则权,权出于战《孙膑兵法》《尉缭子》《六韬》吕尚著《三略》张良事迹,隐士书写《李卫公问对》李世民与李靖《武经总要》曾公亮,丁度,第一部官修兵书《海国图志》魏源《三十六计》。

(完整word版)军事理论课复习资料总汇

(完整word版)军事理论课复习资料总汇

一、国防含义及基本特征含义:为了捍卫国家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防备外来侵略和颠覆而进行的军事及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文化、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活动。

基本特征:1.多种斗争形式的角逐;2.战争潜力的转化;3.综合国力的抗衡;4.质量建设的道路;5.威慑作用的功能。

二、国防动员的含义及形式含义:是主权国家为适应战争需求或临时应付重大危机、自然灾害等突发情况,以保卫国家安全为根本目的,统一调动人力、物力、财力的一系列活动。

国防动员实施主体是国家,即国防动员是国家行为,是国家职能的具体体现。

形式:1.按规模可分为局部动员和总动员;2.按性质可分为秘密动员和公开动员;3.按时间可分为应急动员和持续动员;4.按动员内容可分为政治动员、经济动员、人民防空动员、交通战备动员、科技动员和信息动员。

三、国防法规的含义是指国家为了加强防务,尤其是加强武装力量建设,用法律形式确定并以国家强制手段保证其实施的行为规则的总称。

四、中国古代军事理论的形成与发展1.上古至秦汉,中国古代军事理论的孕育与形成;2.三国至宋元,中国古代军事理论在战争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3.明清,西方军事理论的传入与中国军事理论的完善、改造。

五、简答中国古代军事理论的主要内容1.对待战争的态度(兵者,国之大事;得道多助,失道寡助);2.作战原则(安不忘战,富国强兵;未战先计,政出庙算;文武并用,伐谋伐交;兵贵神速;以正合,以奇胜;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攻占之本,在乎壹民;不战而屈人之兵;致人而不致于人;兵无委积而亡;兵有大论,先论其器);3.治军原则(以治为胜,教诫为先;总文武者,军之将也)。

六、孙子兵法十三篇及其作战原则《计》、《作战》、《谋攻》、《形》、《势》、《虚实》、《军争》、《九变》、《行军》、《地形》、《九地》、《火攻》、《用间》。

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战争的本质属性,揭示了“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指导战争的普遍规律。

它从政治范畴提出了以“道”为首的战争制胜论思想,总结了具有科学价值的作战指导原则。

军事理论(详细大纲)

军事理论(详细大纲)

第一章国防的概念:为防备和抵抗侵略、制止武装颠覆、保卫国家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所进行的军事活动以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科技和教育等方面的活动。

国防的基本要素1、主体要素---国家(执行者)2、对象要素---所要防备、抵抗和制止的行为3、目的要素---捍卫国家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4、手段要素---军事手段、政治手段、经济手段和外交手段国家四要素:领土,国民,政府,主权什么是国防教育:是一个国家为了捍卫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安全,抵御外敌侵略,有组织、有计划地对全体公民在国防政治、国防知识、国际形势、军事技术、国防技能等多方面施以影响的教育活动。

国防教育的目的:国家通过开展国防教育,使公民增强国防观念、掌握国防知识、发扬爱国主义精神,自觉履行国防义务。

国防教育的意义:国防教育的实质是国防精神,国防精神最核心的是爱国主义精神。

民族精神培养什么是民族精神?:简单地说,民族精神就是民族文化的深层内涵。

民族精神的核心内容:爱国主义。

中华民族精神内容的核心:1、爱国主义是民族精神层层展开的基础;2、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和自强不息。

中华民族精神的主要内涵:崇尚和平、勇敢、自强。

东盟国家非法侵占我南沙岛礁:越南占了29个,菲律宾占了8个,马来西亚占了5个,文莱占了1个国防体制建设国防体制:是国家为进行国防建设和斗争而确定的组织体系和相应制度的总称。

包括“国防领导体制”和“武装力量体制”两个部分。

国防领导体制及权限中共中央:领导中华人民共和国所有武装力量;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决定战争状态的宣布、决定全国总动员或局部动员;国家主席: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决定,宣布战争状态、发布动员令;国务院:下设国防部,领导和管理国防建设事业;中央军事委员会:领导和指挥国家武装力量;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在本行政区域内,保证有关国防事务的法律、法规的遵守和执行。

武装力量建设武装力量:指由国家或政治集团的最高领导人统帅的各种武装组织(通常以军队为主体)。

2024版大学生军事理论教程PPT课件

2024版大学生军事理论教程PPT课件
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科技 等多个领域。
阶级性
反映不同阶级的利益和观点。
定义
军事科学是研究战争和国防问 题的社会科学,是社会科学的 重要组成部分。
2024/1/25
实践性
来源于战争实践,并指导战争 实践。
时代性
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反映 时代的特征。
4
军事理论的发展历程
01 古代军事理论
以《孙子兵法》为代表,强调计谋和策略。
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
全面加强国防和军队建设是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保障。
2024/1/25
18
信息化战争与信息化军队建
05

2024/1/25
19
信息化战争的基本概念与特点
基本概念
信息化战争是指以信息技术为主导,以信息化武器装备为物质基础,以信息化军队 为主体,以信息化战略为指导,在陆、海、空、天、网络等多维空间进行的战争。
21
信息化战争中的作战样式与指挥方式
作战样式
信息化战争中的作战样式包括信息战、网络战、电子战、心理战、精确打击战等。
指挥方式
信息化战争中的指挥方式具有扁平化、网络化、自动化、智能化等特点,实现了指挥信息的实时传递和处理,提 高了指挥效能。同时,信息化战争中的指挥方式还强调联合作战指挥和军民融合指挥等新型指挥模式。
信息化战争对国防建设的新挑战
信息化战争对国防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建立适应信息化战争的国防体系;需要加强信 息化军队的建设;需要加强信息化武器装备的研发和采购;需要加强信息化战争的指挥和控制 能力。
2024/1/25
10
03
军事思想与军事战略
2024/1/25
11
中外军事思想概述

2024版军事理论教程第六版PPT大纲

2024版军事理论教程第六版PPT大纲

军事理论教程第六版PPT大纲contents •军事理论概述•战争与战略•作战指挥与协同作战•武器装备与信息化战争•国防建设与国家安全战略•国际安全形势与中国军事外交目录01军事理论概述军事理论定义与重要性军事理论是研究战争和军队建设规律的科学,是指导国防和军队建设的理论体系。

军事理论为战争实践提供科学的指导,帮助决策者制定正确的战略和战术。

军事理论为军队建设提供理论指导,推动军队的现代化、正规化和革命化。

军事理论服务于国家战略,为维护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提供理论支撑。

军事理论定义指导战争实践推动军队建设服务国家战略A BC D军事理论发展历程古代军事理论以《孙子兵法》为代表,强调计谋和策略在战争中的运用。

近现代军事理论以克劳塞维茨的《战争论》为代表,强调战争是政治的延续,注重战略和战术的运用。

中世纪军事理论以骑士精神和城堡攻防战为主,重视勇气和忠诚。

当代军事理论以信息化战争和网络中心战为主,关注非对称威胁和非常规作战。

战略学研究战争全局的规律和指导战争的方略。

战役学研究战役的规律和指导战役的方略。

战术学研究战斗的规律和指导战斗的方略。

军队指挥学军事运筹学军事心理学军事社会学研究军队指挥的规律和指挥艺术的科学。

研究军人在战争环境中的心理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

运用数学方法和计算机技术,对军事问题进行定量分析和优化决策的科学。

研究军事与社会相互关系及其规律的科学。

02战争与战略战争本质及分类战争本质战争是一种集体、集团、组织、民族、国家之间通过暴力、攻击、杀戮等手段实现政治、经济、领土等利益的暴力行为。

战争分类按照战争性质可分为正义战争和非正义战争;按照战争规模可分为全面战争和局部战争;按照战争形式可分为常规战争和非常规战争等。

战略概念及层次划分战略概念战略是指为达成特定目标而制定的全局性、长远性、纲领性的谋划和方案。

战略层次划分国家战略、军事战略、战役战略、战术战略等。

其中,国家战略是最高层次的战略,涉及国家整体利益和发展方向;军事战略是指导武装力量建设和运用的战略;战役战略是指导战役实施的战略;战术战略是指导战斗实施的战略。

军事理论四级目录

军事理论四级目录

绪论…………………………………………………………P1一、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二、为了和平,固我长城三、青年学子,祖国希望四、增长才干,服务国防第一章中国国防……………………………………………P1第一节国防概述…………………………………………P1一、国防内涵P2二、国防类型P3-P4(一)扩张型P3(二)自卫型P3(三)联盟型P3(四)中立型P4三、现代国防的基本特征P4-P5第二节中国国防历史……………………………………P5一、中国古代国防P6二、中国近代国防P6-P7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P8-P9四、中国国防历史的启示P9-P10(一)经济发展是国防强大的基础P9(二)政治清明是国防巩固的根本P9(三)团结统一是国防强大的关键P10第三节国防法规…………………………………………P10一、国防法规体系P11-12(一)国防法规体系的层次P11-12(二)国防法规体系的内容P121、国防领导方面的法律制度2、武装力量建设方面的法律制度3、国防建设事业方面的法律制度4、军事刑事方面的法律制度二、公民的国防义务和权利P13-15(一)国防义务P13-15(二)国防权利P15-16第四节国防建设…………………………………………P16一、国防领导体制P16二、国防政策和国防建设目标P19(一)中国奉行防御性国防政策P19(二)新时期中国国防的目标和任务P19-20三、武装力量建设P20(一)中国人民解放军P21-241、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地位和作用2、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性质3、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宗旨4、中国人民解放军预备役部队(二)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P24-25(三)中国民兵P25四、国防建设成就P25(一)武装力量建设不断加强P26(二)国防科技工业建设加速发展P26-27(三)边防海防日益巩固P27(四)国际军事交流不断扩大P28-29第五节国防动员………………………………………………P29一、人民武装动员P29二、国民经济动员P30三、人民防空动员P31四、交通战备动员P31五、科学技术动员P32六、国防教育P32-33第二章军事思想…………………………………………P34 第一节军事思想概述…………………………………………P34一、军事思想的概念P34-P36二、军事思想的特征P36-37(一)鲜明的阶级性P36(二)强烈的时代性P36(三)明显的继承性P36三、军事思想的作用P36-37(一)军事思想是军事活动的行动指南P36(二)军事思想是其他军事科学的理论基础P36(三)军事思想对人类其他社会活动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P37第二节军事思想的形成发展…………………………………P37一、古代军事思想P37-39二、近代军事思想P39-40三、现代军事思想P40-44第三节毛泽东军事思想………………………………………P44一、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科学含义P44二、毛泽东军事思想的主要内容P44-54(一)战争观和方法论P44-471、战争观2、方法论(二)人民军队建设思想P47-491、确立了中国共产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地位2、规定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这支军队的唯一宗旨3、制定了服从于人民根本利益的铁的革命纪律4、实行了军队内的民主主义5、坚持“官兵一致、军民一致和瓦解敌军”的政治工作三原则6、规定了人民军队的任务7、确定了人民军队的建设方向(三)人民战争思想P49-501、中国革命斗争的主要形式是武装斗争2、走农村包围城市的武装革命道路3、坚决依靠人民群众进行武装斗争4、建立一支以农民为主题的人民军队5、建立巩固的革命根据地6、建立最广泛的人民革命统一战线(四)作战指导思想P51-531、“保存自己,消灭敌人”的战争目的2、积极防御的战略指导思想3、歼灭战的作战方针4、运动战、阵地战、游击战的作战形式5、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作战法则(五)国防建设思想P53-54三、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历史地位和现实意义P54-55(一)毛泽东军事思想的历史地位P54-551、毛泽东军事思想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树立了无产阶级军事理论的新的里程碑2、毛泽东军事思想的产生,标志着中国无产阶级军事理论的确立3、毛泽东军事思想在世界上有着广泛的影响(二)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现实意义P55第四节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P56一、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的科学含义P56二、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的主要内容P56-61(一)现代战争与和平理论P56-571、霸权主义是当代战争的根源2、如果工作做得好,世界战争是可以避免的3、战争不是解决国家、民族、阶级间利益矛盾的唯一手段(二)现代条件下人民战争理论P57-581、现代条件下仍然要坚持人民战争2、现代条件下人民战争思想的新发展(三)军队现代化建设理论P59-601、把建设现代化正规化的革命军队作为军队建设的目标2、要有合理的体制编制3、把教育训练提高到战略地位4、加强和改进新时期政治工作(四)国防现代化建设理论P60-611、国防建设必须服从国家经济建设大局2、军民兼容、平战结合发展国防工业3、引进技术与自力更生相结合来发展国防科技三、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的地位作用P61-62(一)揭示了在以经济为中心的相对和平时期国防和军队建设的基本规律P61-62(二)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和强大的生命力P62(三)符合当代和未来战争的客观要求P62第五节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P62一、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的科学含义P62-63二、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的主要内容P63-68(一)军事战略思想P63-641、和平仍是主流,战争危险依然存在2、立足打赢一场高技术局部战争2、坚持高技术条件下的人民战争(二)军队建设思想P64-661、按照“政治合格、军事过硬、作风优良、纪律严明、保障有力”的总要求全面加强军队建设2、坚持和加强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3、走科技强军和精兵之路4、加强和改进新时期思想政治工作坚持战斗标准,以军事训练为中心(三)国防建设思想P66-681、正确处理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关系2、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防3、加强全民国防教育,增强全民国防观念三、江泽民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的地位作用P68-69第六节胡锦涛关于新形势下国防和军队建设重要论述……P69一、胡锦涛关于新形势下国防和军队建设重要论述的科学含义P69二、胡锦涛关于新形势下国防和军队建设重要论述的主要内容P70-74(一)军事战略思想P70=711、着眼安全需求,深化和拓展军事斗争准备2、以推动国防和军队建设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为主线的重大战略思想(二)军队建设思想P71-731、我军新世纪新阶段的历史使命2、全面加强、协调推进我军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3、充分尊重广大官兵的主体地位4、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环境大抓军事训练5、以自主创新精神推动军队改革发展6、加强科学管理,落实从严治军,不断提高军队建设质量(三)国防建设思想P73-741、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2、走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国防发展之路三、胡锦涛关于新形势下国防和军队建设重要论述的地位作用P74-76(一)拓展了三代领导人军事思想的内容P74-75(二)为国防和军队建设提供了理论遵循P75(三)为解决国防和军队建设与发展的现实问题和矛盾开辟了途径P75 (四)是我军履行新世纪新阶段历史使命的重要保证P95(五)为加快我军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变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P95-96第三章国际战略环境……………………………………P77 第一节战略环境概述……………………………………P77-86一、战略P78-82(一)战略的含义及分类P78-791、战略的含义2、战略的分类(二)战略的构成要素P801、战略行为的主题2、战略行为的范畴3、战略目的和任务4、战略手段(三)战略的特点P81-821、全局性2、对抗性3、谋略性4、稳定性二、战略环境P82-84(一)战略环境概念P82(二)战略环境要素P82-841、国际战略环境2、国内战略环境三、战略与战略环境的关系(一)战略环境是制定战略的客观基础P84-85(二)战略环境影响战略的实施P85(三)战略对战略环境具有能动作用P85-86第二节国际战略格局……………………………………P86-95一、国际战略格局概述P86-89(一)国际战略格局的基本含义P86(二)国际战略格局的构成要素P86-87(三)国际战略格局的本质P87-88(四)国际战略格局的结构类型P88-89二、国际战略格局的现状和特点P89-90(一)国际战略格局的现状P89-90(二)当前国际战略格局的特点P90三、国际战略格局的发展趋势P90-95(一)多极化趋势加速发展P90-91(二)未来国际战略格局中各方关系将日趋复杂化P91-92(三)全球化深入发展影响国际安全P92(四)国际反恐斗争影响国际战略格局演变P93(五)新军事变革对国际军事形势影响深刻P93-94(六)中国在“多极格局”中的地位作用将愈显突出P94-95第三节我国周边安全环境………………………………P95-109一、安全环境的威胁分析P95-97(一)威胁的要素(二)威胁的类型(三)威胁的转化二、我国地缘环境的基本情况P97-100(一)中国边界线较长,相邻国家多(二)周边地区人口众多,大国集中(三)邻国政治制度及经济发展水平差异大,矛盾交织,热点多(四)中国是能够对两大地缘战略区关系产生重大影响的国家三、我国周边安全环境的演变和现状P100-103(一)我国周边安全环境的演变(二)我国周边安全环境的现状四、我国周边安全环境的发展趋势P103-107(一)周边安全环境总体有利(二)中国周边安全环境中存在隐忧五、国家安全政策P107-109第四节中国海权…………………………………………P109-117一、中国为什么需要海权P109-111二、中国海权现状P111-115(一)关于东海大陆架和钓鱼岛的争议P112-114(二)关于南海海域及南海诸岛的争议P114-115三、中国如何维护海权P115-116第四章军事高技术………………………………………P117 第一节军事高技术概述…………………………………P117-121一、军事高技术概念P117-118(一)军事高技术的含义P117-118(二)军事高技术的分类P118二、军事高技术的发展趋势P118-119三、军事高技术对现代作战的影响P119-121(一)对武器装备的影响P119-120(二)对作战理论的影响P120(三)对作战样式的影响P120(四)对作战指挥的影响P121第二节高技术在军事上的应用…………………………P121-128一、“点穴打击”的精确制导技术P121-122二、“瞒天过海”的隐身伪装技术P122-123三、“火眼金睛”的探测技术P123四、“兵不血刃”的电子对抗技术P123-124五、“大闹天宫”的军事航天技术P124-125六、“中枢神经”般的军队指挥自动化技术P125-126七、“不拘一格”的新概念武器P126-127八、“五彩缤纷”的军事新材料技术P127-128九、“仿真战争”的虚拟现实技术128-129第三节高技术与新军事变革……………………………P129-133一、高技术应用是新军事变革的重要推力P129-130二、高技术推动新军事变革的历史演进P130-131三、高技术对新军事变革的深刻影响P132-133第五章信息化战争……………………………………P134 第一节信息化战争概述………………………………P134-144一、信息化战争的定义P135二、信息化战争的产生动因P135-136三、信息化作战力量P136-142(一)信息化作战力量的一般构成P137-1401、陆上作战力量2、海上作战力量3、空中作战力量4、导弹作战力量5、空间作战力量6、信息作战力量7、特种作战力量(二)信息化作战力量的发展趋势P141-142四、信息化战场环境P142五、信息化作战样式P143-144(一)制信息权争夺战P143(二)指挥中枢瘫痪战P143(三)体系结构破坏战P143(四)心理系统瓦解战P143-144(五)战争千里削弱战P144第二节信息化战争的特征与发展趋势………………P144-149一、信息化战争的特征P144-147(一)作战手段信息化P144-145(二)作战空间扩大化P145-146(三)作战方式“三非”化P146(四)作战行动一体化P146-147二、信息化战争的发展趋势P147-149(一)信息化作战力量将名副其实地主导战场P148(二)作战方式方法将发生质的飞跃P148-149(三)信息化战争最终将向智能化战争演进149第三节信息化战争中的核生化防护…………………P149-151一、核生化防护介绍P150二、核生化防护的原则和措施P150-151第四节信息化战争与国防建设………………………P151-154一、信息化战争要求国防建设必须确立信息化安全观P152二、信息化战争要求国防建设必须实现武器装备的信息化P152-153三、信息化战争要求国防建设必须建立精干强大的武装力量P153四、信息化战争要求国防建设必须大力培养信息化军事人才P153-154五、信息化战争要求国防建设必须搞好信息化战场建设P154。

军事理论复习资料整合版(1)

军事理论复习资料整合版(1)

军事理论复习资料整合版(1)写在前面先前收集到的学习资料十分杂乱,不系统,故稍加整理,个人对课本认识较浅,且整理时间较短,难免错漏,如有发现希望及时补充。

此复习资料由老师列出的题目为主,附加上了网上一些资料、分授课章节整合而成。

如有材料题,涉及钓鱼岛、南海的可能性比较大,相关资料请自行阅读书本。

主要针对复习老师写出的题目(加粗显示的题目)比较好之前老师写出的国防与我、对人民战争是克敌制胜的法宝的理解这两道题重点关注比较好材料题:可以先分析材料,找出关键词,如主权、历史、领土、国防等等,然后找出处于不同时期、不同环境所代表的不同特征具体分析各特征对我们的意义总结总结时上升到:周边环境问题;全球战略问题;国防问题;国防教育问题(即涉及我们书本的几个章节内容)2014环艺四第一章:中国国防1.国防的含义、目的、手段与基本类型含义:国防是国家防备和抵抗侵略、制止武装颠覆、捍卫国家主权、保卫国家统一和领土完整、维护国家安全而进行的军事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外交、科技、教育等方面的活动。

国防的目的:捍卫国家的主权、保卫国家的统一和领土完整、维护国家的安全。

手段:军事、经济、政治、外交基本类型:扩张型、自卫型、联盟型和中立型。

社会形态分为:奴隶制、封建制、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国防;力量构成方式分为:互助联盟型国防、独立自主型国防、中立型国防;按军事战略和国防建设的目标分为防御自卫型国防和侵略扩张性国防。

我国属于防御自卫型国防2.国防法规的定义是指国家为了加强防务,尤其是加强武装力量建设,用法律形式确定并以国家强制手段保证其实施的行为规则的总称。

3.国防教育法施行的时间与意义于2001年4月28日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通过。

意义:国防教育,是国家为防备和抵抗侵略,制止武装颠覆,保卫国家的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对全体公民进行的具有特定目的和内容的普及性教育活动。

国防教育是国防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国家为巩固和加强国防,而对公民进行国防思想、知识、技能等的普及教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毛泽东军事理想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答:毛泽东军事理想的主要内容为无产阶级的战争观和方法论、人民军队、人民战争和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四部分。

2.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答:主要内容包括战争与和平问题的理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国防、建设现代化和正规化革命军队三个部分。

3.我军建设指导思想的战略性转变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答:主要内容有:军队建设立足点的转变,军队建设与国家经济建设关系的转变,军队建设目标的转变,军队数量与质量关系的转变,军队作用好职能的转变,军事战略的转变和国防建设其他领域的转变等各个方面。

4、和平时期国防建设与军队建设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答:(自答)国防作为国家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国家安全与发展的保障和支柱,在国家建设中始终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1、国防作为国家利益的捍卫者,只有巩固和强大。

国家才能获得基本的生存和发展权益2、国防作为以军事力量为主体的防务体系,只有着重加强常备军建设,国家安全才有可靠保障3、国防作为尖端科学技术的集萃地,只有使国防科技跻身于强国之林,才能树立起与大国地位相称的国际形象。

4、国防作为国家上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服务于经济基础巩固和发展的需要,才能永葆生机和提高效能因此,我们必须国防纳入到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中去,统筹兼顾,协调展,使国防建设永葆生机和高效运转。

5.江泽民提出军队建设“五句话”总要求的内容是什么?答:政治合格、军事过硬、作风优良、纪律严明、保障有力。

6.胡锦涛提出的“三个提供,一个发挥”的内容是什么?答:①军队要“为党巩固执政地位提供重要的力量保证”。

②军队要“为维护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提供坚强的安全保障”。

③军队要“为维护国家利益提供有力的战略支撑”。

④军队要“为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7.什么是国防?国防有哪几种类型?答“国防,就是国家的防务,是指为捍卫国家主权、领土完整,防备外来侵略和颠覆所进行的军事及与军事有关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建设和斗争。

国防的基本类型有:扩张型、自卫型、联盟型和中立型等。

8.什么是现代国防?什么是国防精神?答:现代国防是一个大系统,包括武装力量建设、国防体制建设、国防科学技术研究、国防工业建设、国防工程建设和战场建设、军事交通、人力动员准备、对人民群众进行国防教育、建立国防法规等。

国防精神是一个国家的公民抵抗外侮,捍卫祖国的独立和主权,维护国家的尊严和安全的强烈意识。

9.我国国防法规的性质、作用是什么?国防法规的性质从根本上说,就是一个国家统治阶级的意志在国防建设领域中的法律体现。

集中表达了无产阶级的意志直接为保卫社会主义国家的军事利益、巩固人民民主专政服务,还具有很高的权威性、较强的从属性和一定程度的保密性。

国防法规的作用一是巩固社会主义制度,保障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二是保证国防现代化目标的实现。

10.我国有哪些主要的国防法规?(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法(二)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三)中华人民共和国兵役法(四)中华人民共和国预备役军官法(五)军事设施保护法(六)人民防空法(七)中国人民解放军共同条令11、我国国防法规中规定公民与组织应承担哪些义务和责任?违反了国防法规,应负担什么法律责任?答:(根据P305第十九条P337第五十、五十一条来写)一是规定公民和组织在和平时期应当依法完成国防动员准备工作;国家决定实施国防动员后,应当完成规定的国防动员任务。

二是对承担贯彻国防要求建设项目和重要产品的企业事业单位,承担战略物资储备任务的单位,承担军品转产、扩大生产任务的单位的国防动员义务以及所享有的补贴、补偿和政策优惠做了规定。

三是规定国家决定实施国防动员后,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根据国防动员实施的需要,可以动员符合本法规定条件的公民和组织担负支援保障军队作战、承担预防与救助战争灾害等国防勤务。

对担负国防勤务的人员,在执行勤务期间的工资、补贴和伤亡抚恤等待遇做了规定。

四是规定任何公民和组织都有接受依法征用民用资源的义务,并对征用的程序和补偿的原则以及免予征用的资源做了规定。

五是规定对在国防动员工作中作出贡献的公民和组织给予奖励;对拒不履行国防动员职责和义务的公民和组织予以惩处。

这些规定,把保证公民和组织依法履行国防动员义务与保障公民组织因履行国防动员义务而享有的合法权益有机地统一起来,体现了以人为本要求,有利于激励公民和组织自觉履行国防动员职责和义务12.当今世界的战略格局是什么?答:(笔记答)1.一超多强格局;2.世界战略格局向多极化发展;3.各种新的安全结构正在建立和完善。

13..美国军事战略和核战略的主要观点是什么?答p69 军事战略:1、建立“三位一体”的全面威慑力量;2、把保卫美国本土作为首要任务;3\放弃“同时打赢两场局部战争”战略,转向“有能力在一个战区决定性的打赢战争"战略;4、继续保持在欧洲,东北亚的军事基地,加大亚太地区的军事力量;5、大幅增加国防开支,投入巨资发展新型武器装备。

核战略:1、奉行“遏制”、“打赢”并举的战略方针;2、建立“三位一体”的战略核力量;3、确定软硬兼施的核战略打击目标;4、筹建攻防兼备的核战略体系5、保留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权利。

14、日本军事战略的主要观点是什么?答P751、以中、朝、俄为主要作战对象;2、进一步加强日美军事合作提高“自主防卫”的能力和防卫范围;3进行“第三次远航”,瞄准政治和军事大国目标;4不断增加军费开支,实施新的护军计划15、你认为当今世界对中国的安全构成最大威胁的是哪个国家?为什么?答:(自答)美国:美国是当今世界的“霸主”,世界的经济和政治秩序是由美国主导的,在美国看来他的地位是不容挑战的,现在中国的发展在他看来是种威胁,那么他就必然威胁中国,理所当然的成为中国最大的威胁16、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世界大战一时打不起来,你认为我国还要不要准备大战?为什么?答:(自答)17、现代高科技战争的主要特点是什么?答:1、高科技武器装备大量使用于战场,战争的突然性增大2、战场范围广阔,战争高度立体化3、高科技武器精度高,毁伤力大4、点子对抗空前激烈5、协同作战更加复杂,指挥控制更趋自动化6、战争消耗巨大,后勤保障任务艰巨7、信息化战争将成为重要的作战样式18、我过国防战略的主要观点是什么?答:1、坚持国防与经济协调发展,推进有中国特色的军事变革2、坚持积极防御,实行后发制人3、适应新的形势,坚持人民战争19、应付高科技局部战争应做哪些准备工作?答:1、加强高科技局部战争理论的研究2、努力加强我军现代化建设3、突破高科技武器装备的局限性4、要看到自己的长处,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20、和平时期加强国防教育和国防建设有何意义?答(笔记)加强国防教育,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的需要;(一)加强国防教育,有助于强化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警钟长鸣;(二)加强国防教育,有助于强化国防意识,增强民族向心力、凝聚力,维护祖国统一;(三)加强国防教育,有助于培养国防建设人才,提高国民的综合素质,促进国防建设;(四)加强国防教育,还有助于增强人民的国防法律素质。

(六)①可以提高全民国防观念,激励人们的爱国之心和报国之志,把国家和民族的利益放在首位,自觉地关心和支持国防建设;②可以振奋民族精神,有效地防止和抵制各种腐朽思想的侵蚀,反对国际敌对势力的侵略、颠覆和渗透以及“和平演变”的阴谋,坚定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信念;③可以加深军政、军民之间的感情,更加广泛深入地开展拥军优属、拥政爱民和军民共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活动,进一步加强军政、军民的团结;④可以加强国防法制观念,自觉地依法履行兵役义务,保护军事设施;⑤普及国防知识和军事技能,能提高保卫祖国的本质21、核武器的种类及爆炸反应方式是什么?答:(答案模糊,可自己翻书)核武器有原子弹、氢弹和中子弹等。

爆炸反应方式:原子弹是利用重核裂变链式反应放出的巨大能量造成杀伤破坏的核武器;氢弹是利用清核聚变反应放出的巨大能量,造成杀伤破坏作用的的核武器;中子弹又叫加强辐射弹,是利用聚变反应产生的大量高能中子作为主要杀伤因素的一种战术核武器。

22、核武器有哪几种爆炸方式及外观景象?答:核武器的爆炸方式,通常分为空中爆炸、地面(水面)爆炸和地下(水下)爆炸。

几种空中爆炸核爆炸(超高空爆炸的景象除外)的景象的共同点是依次出现闪光、火球、蘑菇状烟云。

此外,还可听到巨大声响。

地面爆炸景象:与空中爆炸基本相似,所不同的是:火球与地面接触,近似半球形,烟云颜色深暗,尘柱粗大,烟云和尘柱几乎从形成时就连接在一起,此外,比高小于15的地面爆炸还会形成很大很深的弹坑。

底下爆炸景象:地下爆炸时通常看不见闪光和火球,但产生强烈的地震波。

火球的高温高压气体突破地面时,把大量泥土、石块抛向四方,形成比地面爆炸时更深更大的弹坑、并同时听到巨大的响声。

水下爆炸景象:水下爆炸时,在近距离上能看到一个明亮的发光区,火球在水中形成高温高压的气泡向外猛烈膨胀并迅速上升,把大量水掀起形成空心水柱,并在顶端喷出烟云,形成菜花状云团。

(太多了,自己翻书,P123)23、核武器有哪几种杀伤破坏因素?各种杀伤破坏因素所占的比例是多少?答:核武器爆炸时,产生辐射、冲击波、早期核辐射、核电磁脉冲和放射性沾染五种杀伤破坏因素。

五种杀伤破坏因素在总能量中所占的比例是:光辐射约占35%,冲击波约占50%,早期核辐射和核电磁脉冲(0.01%)共占5%,放射性沾染约占10%.24、怎样对核武器进行防护?答:(笔记)一、敌核袭击前的防护工作:1、建立现代化的警戒网;2、使用反导弹武器摧毁敌导弹核武器(1)导弹反导弹(2)激光反导弹(3)粒子束反导弹3、筑起防护核武器的新长城4、做好临战前的防护准备工作(1)人员防护准备(2)物质防护准备掩、盖、埋、涂、包。

二、核袭击时的行动及防护方法1、疏散隐蔽2、发现核爆炸闪光时的行动(1)利用地形地物防护(2)在开阔地时的防护动作三、敌核袭击后的行动1、严防放射性沾染的伤害(1)组织侦查、及时发现沾染程度和沾染地域(2)利用各种工事进行防护,减少室外活动减轻外部照射(3)及时戴好防护器具和扎好“三口”(4)不在沾染区内休息、进食、停留;2、组织沾染检查的消除工作(1)对人员、武器装备进行沾染检查(2)进行全身洗消或局部消除沾染(3)对粮食、蔬菜、肉类等消除沾染(4)饮水的消除沾染。

25、什么是化学武器?答:战争中以毒害人、畜的化学物质,叫做毒剂讲毒剂装在炮弹、炸弹、火箭弹、导弹、飞机布洒器等兵器中使用,以杀伤有生力量的武器,称为化学武器。

26、化学毒剂是怎样进行分类的?答:一、按毒害作用分类二按杀伤作用持续时间长短分类三、按杀伤作用的速度分类27、化学毒剂的战斗状态有哪几种?答:有蒸气状、雾状、烟状、微粉状和液滴状五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