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教育小故事一个人扫地

合集下载

具有启迪教育的故事

具有启迪教育的故事

具有启迪教育的故事《小故事,大道理》在我们的生活中,有很多具有启迪教育意义的故事,就像一束束光照亮我们前行的道路,让我们在成长的过程中,不断地领悟到人生的真谛。

记得小时候,妈妈常给我讲一个《小兔子拔萝卜》的故事。

小兔子一个人怎么也拔不出萝卜,后来叫来好多小伙伴一起帮忙,最后终于拔出了萝卜。

这个看似简单的故事,却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呀!它告诉我们团结就是力量,遇到困难不要只想着自己一个人去解决,学会借助他人的力量,大家齐心协力,才能攻克难关。

这在我之后的生活中可帮了大忙呢。

就比如那次班级里组织大扫除,一个人打扫那么大的教室可真是费劲,但是当我们同学们一起动手,分工合作,擦窗户的擦窗户,扫地的扫地,拖地的拖地,不一会儿教室就焕然一新啦。

这不就是小兔子拔萝卜的现实版嘛。

还有一个《龟兔赛跑》的故事也让我印象特别深刻。

兔子自以为跑得快就骄傲自大,在比赛途中睡大觉,结果被慢吞吞的乌龟反超。

这个故事可给我敲响了警钟。

它告诉我不要小瞧任何人,也不能因为自己有点优势就骄傲自满,凡事都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去努力,不然就可能像那只兔子一样,到最后输得一败涂地。

从那以后,我每次取得一点小成绩都告诫自己不能飘,要继续努力,不然就可能被别人超越咯。

再有就是《狼来了》的故事,那个放羊娃因为撒谎,最后自食恶果。

这让我明白诚实是多么重要,撒谎可能会给自己和他人带来很大的麻烦,我们都要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

记得有一次我不小心打破了一个杯子,我特别害怕被妈妈骂,就想撒个谎说不是我打的。

但是想起《狼来了》的故事,我还是鼓起勇气向妈妈承认了错误,妈妈不仅没有骂我,还夸我诚实呢。

这些看似平凡的小故事,却蕴含着巨大的能量。

它们就像我们成长道路上的灯塔,指引着我们前进的方向。

它们教会我们要善良、勇敢、诚实、团结,这些品质将会伴随我们一生,让我们成为更好的人。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无数这样具有启迪教育的故事,我们要善于从这些故事中吸取经验和教训,让自己不断成长和进步。

一个人放学打扫卫生作文

一个人放学打扫卫生作文

一个人放学打扫卫生作文
哎呀呀,今天可真是特别的一天呢!下午放学的时候,其他人都开开心心地回家啦,就剩我一个人在教室里打扫卫生。

“为啥就我一个人呀!”我忍不住嘟囔着。

老师说因为今天轮到我值日啦,没办法,我只能乖乖打扫咯。

我先去拿了扫把,嘿哟,这扫把还挺沉的呢!我开始扫呀扫,把那些垃圾都往一块儿赶,就好像在赶一群调皮的小鸭子。

“你们这些垃圾,都给我乖乖听话!”我一边扫一边念叨。

扫完地,我又去拿了拖把。

哎呀呀,这拖把湿漉漉的,我费力地把它拧干,然后开始拖地。

我拖呀拖,感觉自己就像一个小火车头,在教室里跑来跑去。

“嘿,我这小火车头可得把地拖得干干净净的!”
正当我干得起劲的时候,突然听到外面传来一阵笑声。

我跑出去一看,原来是隔壁班的几个同学在外面玩耍呢。

“哼,他们玩得可真开心,我却在这里打扫卫生!”我心里有点不平衡啦。

不过,我又一想,这是我的责任呀,我得把教室打扫干净才行。

于是,我又回到教室里,继续努力打扫。

我把桌子椅子都摆得整整齐齐的,就像一个个小士兵在排队。

“哈哈,你们现在可整齐啦!”
终于,我把教室打扫得干干净净啦!看着整洁的教室,我心里可自豪啦。

虽然一个人打扫卫生有点辛苦,但是我也觉得很有成就感呢。

我相信,老师和同学们明天来的时候,一定会很开心的!
我觉得呀,不管做什么事情,都要认真负责,这样才能把事情做好。

就像我今天打扫卫生一样,虽然累,但是很值得!。

一个人打扫教室的作文

一个人打扫教室的作文

一个人打扫教室的作文
《独自打扫教室这件小事》
哎呀呀,今天可轮到我一个人打扫教室啦!一想到要自己面对那间不算小的教室,我心里还真有点发怵呢。

放学后,同学们都嘻嘻哈哈地跑出去了,就留我一人面对这“残局”。

我看着那满地的废纸啊,就好像是调皮的小妖怪在嘲笑我,嘿,你能拿我们怎么办!我深吸一口气,挽起袖子,准备大干一场。

我先从教室后面开始,一扫帚一扫帚地往前推。

那些小纸片还真不听话,老是跑来跑去的,我费了好大的劲才把它们聚集到一块儿。

然后我又去擦黑板,黑板上的那些粉笔字好像故意和我作对似的,怎么擦都擦不干净。

我又是喷水又是使劲擦,累得我胳膊都酸了,才总算把黑板擦得干干净净。

在打扫的过程中,我还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有几只小蚂蚁也在教室里瞎转悠,它们是不是也想来帮忙呀?哈哈。

我一边打扫还一边哼起了小曲儿,给自己打气呢。

哎呀,这桌子椅子可真难摆整齐呀,我推过来推过去,好不容易才让它们都站好了队。

最后,我又把地拖了一遍,总算是大功告成啦!
看着这干干净净的教室,我心里那叫一个美呀!虽然累得够呛,但也挺有成就感的呢。

原来一个人打扫教室也没那么难嘛,下次我可不害怕啦!哈哈!。

【儿童故事】清洁小超人

【儿童故事】清洁小超人

【儿童故事】清洁小超人从前有一位叫小超人的男孩。

小超人是一个非常爱干净的孩子,他总是保持自己和周围的环境干净整洁。

小超人每天早上都会帮助妈妈打扫房间,帮爸爸整理书桌。

他认为只有居住在一个干净的环境中,人们才会开心快乐。

一天,小超人在学校里看到了一张宣传海报,上面写着“清洁小超人招募中”。

小超人立刻被吸引住了,他觉得这正是自己的机会,去帮助更多的人保持干净。

第二天,小超人来到了海报上指定的地点。

原来这是一个由环保组织主办的义工活动,每个人都可以报名参加,为社区的清洁工作贡献一份力量。

小超人报名后,组织的工作人员给了他一件绿色的制服和一副手套。

小超人高高兴兴地穿上制服,戴上手套,准备开始他的清洁活动。

小超人的第一项任务是去帮助清理街道上的垃圾。

他拿着一个大号的垃圾袋,手持长柄的夹子,开始捡拾街道上的垃圾。

垃圾袋很快就装满了,小超人又换了一个新的垃圾袋继续清理。

他认真地用夹子将地上的纸屑、烟蒂、塑料袋等一一捡起来,并放进垃圾袋里。

在清理的过程中,小超人看到有些人不经意地扔掉垃圾,他立刻上前告诉他们要保持环境的整洁,不要乱扔垃圾。

小超人的努力得到了周围人的赞赏,有人称他为“环保小英雄”。

他感到非常自豪和快乐,他觉得自己的努力没有白费。

随着时间的推移,小超人的名字传遍了整个社区。

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意到自己的环境卫生,积极参与到清洁活动中。

小超人的形象也变得越来越受欢迎。

他的形象被用在海报、广告和宣传册上,鼓励更多的人关注环保问题并采取行动。

小超人并不满足于自己的成绩,他决定成立一个环保小组,带领更多的孩子一起参与到环保活动中。

他在学校里发起了一个“保护地球行动计划”。

他鼓励同学们每天都要扔垃圾到垃圾桶,不乱扔垃圾;他组织同学们参观了垃圾处理厂,让大家了解垃圾的处理过程;他还举办了一个“创意再利用”活动,鼓励大家用废旧物品制作一些有用的东西。

小超人的环保小组日渐壮大,通过他们的努力,学校和社区的环境变得越来越干净整洁。

【儿童故事】清洁小超人

【儿童故事】清洁小超人

【儿童故事】清洁小超人从前,有一个小男孩叫小明。

小明是一个非常疯狂的小男孩,喜欢制造一些混乱和肮脏的事情。

他喜欢用泥巴画画,把玩具撒得到处都是。

他的房间总是乱七八糟的,不管妈妈多么努力地打扫,小明总能很快再次把房间弄得一片狼藉。

有一天,小明的妈妈告诉他,这个星期六他们将在家中进行一次大扫除。

小明并不高兴,因为他喜欢玩耍,而不是打扫房间。

星期六早上,当小明醒来的时候,发现他房间的地板上居然出现了一个神奇的洗地机器人,它身上写着“清洁小超人”几个字。

小明非常惊奇,他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机器人。

小明毫不犹豫地上前按下了洗地机器人的开关。

洗地机器人开始发出嗡嗡声,它的两只手臂开始旋转,嘴巴发出吸尘和喷水的声音。

不一会儿,房间里的地板变得干净明亮,乱七八糟的玩具也都整齐地归位。

小明看着洗地机器人的工作,非常开心。

他突然明白,这个新朋友是来帮他清洁房间的。

从那以后,小明决定每一天都保持房间的整洁,因为他不想失去这位好朋友。

接下来的日子里,清洁小超人每天早上都来到小明的房间进行打扫。

小明也养成了习惯,每天早上醒来后,把床整理好,把玩具放到指定的地方,然后打开洗地机器人的开关,让清洁小超人做清洁工作。

小明的房间变得整洁干净,脏乱的一面被消失不见了。

小明感到非常的开心和满足。

他意识到,保持干净的环境不仅能够让他的家更加美丽,还可以让他身心舒畅。

有一天,小明的妈妈对他说:“小明,你的房间变得非常干净整洁,我为你感到骄傲!清洁小超人真是一位好朋友。

”小明微笑着点了点头,他知道如果没有清洁小超人的帮助,他的房间又会变得一片狼藉。

小明深深感激着清洁小超人的付出。

他也明白,保持环境整洁并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只要每天都养成好的习惯,每天清理自己的房间,就能够享受整洁和干净的生活。

他决定把这个好习惯也带到学校,教育他的朋友们保持整洁的环境。

从那以后,小明和他的朋友们都变得非常勤劳,他们一起清理教室,保持学校的环境整洁。

小明和他的朋友们通过保持整洁的环境,不仅让学校变得更加美好,而且也带给大家更加健康和快乐的生活。

就我一个人打扫卫生(全)

就我一个人打扫卫生(全)

就我一个人打扫卫生场景:小晴(四年级女生)妈妈在校门口等小晴放学……母:今天做值日生了?女:是的。

母:你们是不是借着值日生的名头在教室里玩啊,每次做值日生都要等你那么久。

女:不是啊,他们早就走了,就我一个人在打扫。

母:什么,就你一个人打扫,你扫到现在?女:嗯,他们说我是扫地的,扫地没有扫好怎么倒垃圾,所以不想等我,让我扫完地后顺便把垃圾倒了。

母:那其他扫地的同学呢?女:还有两个扫地的同学说要去补习老师那做回家作业,去晚了会被补习老师批评的,所以他们就先走了。

母:那你一个人打扫了整个教室?女:差不多是的吧,如果没有扫干净,第二天老师会批评的。

母:你说你怎么那么傻啊,他们有事都不做值日了,你怎么就不会和老师把这个事情反映一下呢?女:我不敢和老师说。

母:你呀你,从小就那么胆小,什么都不敢,人家让你做什么你就做什么,一点反抗都不会。

女:反正一周就一次,也没有天天都做值日的。

母:你真是老实,连这种亏你都吃,像你这样吃了亏人家也不会说你一句好的。

女:我也不想啊,一个人在教室里打扫卫生感觉怕怕的,要不,妈妈你明天和老师说一下吧,我真的不敢和老师去说。

母:这事我肯定要和你们老师反映的,这样让你一个人打扫卫生肯定是不对的,不过你也是四年级的学生了,很多事情你应该自己和老师去说,不能什么事情都要我说,这学期为了换座位就和你们老师说了两次,上次你的作业本找不到了也是我和你们老师说了,还有同桌欺负你的事情是我打电话和你们老师讲的,小晴啊,你真的太没用了,这样下去,你就是等着别人什么事情都欺负到你头上。

女:那你还是不要和我们老师讲了,以后我做值日的时候要么你晚点来接我,要么你来帮我一起打扫。

母:我才不帮你打扫呢,这就是你解决事情的方式?哎!都怪我不好,平时教你做人要本分,不能对别人使坏,结果现在成了别人对你使坏,你也就这样被活生生地欺负。

女:妈,那我该怎么办啊?母:怎么办,怎么办?自己去解决啊,我又不能什么都替你做的,真是让人不省心!【评析】我不知道如果你是孩子的话会有什么感觉。

小学班级管理教育叙事:扫地那些事

小学班级管理教育叙事:扫地那些事

小学班级管理教育叙事:扫地那些事按照我们班第一学期刚刚开学的安排,每天早上搞卫生的同学为24人,12人扫教室,12人扫清洁区,所谓人多力量大,大家都干得热火朝天,一直以来,卫生工作也完成得相当出色,基本不用我这个班主任操心。

到了第二学期,孩子过年后似乎长大了许多,思维也越发严密,有个别孩子学会了偷懒,学会了等待。

勤快的同学很快就能把地扫干净,而那些懒的同学,却想着等勤快的同学扫地,这样一来,某些有正义感的人却看不过去了,跑过来向我投诉,说某某不扫地,或者说某某每次值日都很迟才到学校,根本就是不想扫地。

如果你把某某找过来谈话,他们的答案非常理直气壮:“当我来到学校的时候,他们都已经把地扫完了,所以我就没有扫。

”这样一争执,大家都没有了干活的积极性,造成好几次到了上课时间还没有完成卫生任务。

看来,我得重新安排搞卫生的人员了。

正所谓: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我跟同学商量:我们的扫地人员要缩减了,并且严格要求,如果搞卫生的同学当中有人因为偷懒或者是迟来学校而造成卫生工作完成不了的话,那么这组同学就要重新值日了。

孩子们显然觉得有压力,他们大为不解,异口同声地反对我的决定:“老师,12个人都扫不完地,再减人的话,能扫完吗??不行!不行!”看着孩子们一脸的狐疑,我说:“咱们先来试一下,如果6个人可以完成的工作,我们有必要12个人去做吗?再说,我们干活的能力强了,如果每次少一些人扫地也能扫完的话,我们搞卫生的次数就不用那么多了,是不是?”孩子们听着我的解释,他们的反对声不那么强烈了,有个别同学半信半疑地表示愿意试一下。

为了增强他们尝试的信心,我又说:“如果减少了人,你们很努力去扫地,卫生工作还是做不完的话,我们再来增加人员,怎么样?”“好,就试一试吧!”真好!孩子们接受了我的意见!并且我相信,这个决定他们也不愿意改了。

于是我宣布从第二天开始,每次搞卫生的同学为12人,6人扫教室,6人扫清洁区,具体分工由值日组长安排。

【儿童故事】清洁小超人

【儿童故事】清洁小超人

【儿童故事】清洁小超人从前有一个小男孩叫小明,他非常喜欢干净。

每天,小明都会认真地帮助妈妈做家务。

他知道,只有保持身边的环境整洁,他才能健康快乐地成长。

有一天,小明在学校里听到了一个关于垃圾对环境的危害的故事。

“垃圾会污染空气和水源,对动植物造成伤害。

”老师说道。

小明深受启发,他决定为保护地球尽自己的一份心力。

于是,小明化身为了清洁小超人。

每当他看到垃圾,他就会穿上那身亮闪闪的衣服,戴上头盔,开始展开清洁行动。

一次,小明在街上看到一只可怜的小狗,牠正捡食被人扔在地上的垃圾。

小超人决定帮助小狗,他小心地把地上的垃圾捡起来,放进了垃圾桶里。

小狗非常高兴,向小超人摇着尾巴表示感谢。

另一次,小明看到了一个湖边,湖面上漂浮着许多塑料袋和废纸。

他知道这些垃圾会对湖中的鱼儿造成伤害。

于是,他脚踏轻舟,拿起桨开始收集湖面上的垃圾。

虽然有些困难,但小明毫不气馁,一直努力着,最终将湖边清理得干干净净。

小超人的事迹传到了学校里,同学们纷纷向他学习。

小明非常高兴,每天放学后他都会组织同学们一起清理校园。

大家分工合作,迅速地将校园变得整洁美丽。

一天,小明遇到了一个捡破烂的老爷爷,老爷爷维持着一个贫困的家庭。

小超人心生怜悯,决定帮助老爷爷。

他和同学们一起捐款,为老爷爷买了一辆崭新的小卖部推车。

小超人还邀请他们一起去清理垃圾,不让垃圾再蔓延到老爷爷的周围。

小明成了住在附近的居民心中的英雄,大家亲切地称呼他“清洁小超人”。

他的事迹传到了电视台,记者们纷纷来采访他,报道他保护环境的壮举。

小明并没有因为成为了英雄而骄傲自满,他知道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成为环保的小超人,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保护我们的地球。

从此以后,小明的环保行动不仅没有停止,反而更加积极了。

他为学校、社区组织环保讲座,教导大家如何正确分类垃圾、如何减少浪费。

小明的付出和努力最终感动了整个社会。

人们纷纷加入到保护环境的行动中,垃圾减少了,环境变得更加美丽宜居。

清洁小超人的故事就这样传遍了世界,大家都学习了小明保护环境的精神,共同努力打造一个更美好的世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创意6
——一个人扫地【创意聚焦】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然而要搞好教室卫生也并不容易,人多了扫不干净,索性就由“一个人扫地”。

本创意设计巧妙地处理了“一”与“多”的关系,解决了多人扫地却不见成效的难题。

“一个人扫地”的“一”,不是指数学意义上的“一”,而是“承包责任首问制”意义上的“一”,这种定位不仅使创意上升到了教育意义的价值,具有比较高的立意高度,并且为“谁来扫”“怎么的操作提供了可以灵活变化的多种变式。

一、“一个人扫地”的由来
由于班级包干区的范围太大,学生在随笔里写道:“假如我们学校是我们的祖国,那我们班分配到的场地不是西藏就是新疆了。

要知道把那么大的场地打扫干净,起码得半个小时吧。

”劳动委员来诉苦说:“班里六十多个同学,教室里的桌子排得密密麻麻,掉在缝隙里的纸屑垃圾很难清理,座位上总是坐满了人,课余这点时间,根本来不及扫。

”怎么办?我们先借鉴了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化大为小,化整为零,责任到人,赏罚分明,但以失败告终。

于是再实施:每天只有一个值日生。

一段时间过后,教室整洁了,地板拖得发白,讲台擦得一尘不染……眼看着“不可能的任务”在孩子们无穷无尽的智慧下成了“一切皆有可能”。

“一个人扫地”的创意设计旨在激发孩子们的责任心,力图通过孩子们自己的力量和智慧,去多样化地解决班级管理中存在的“老大难”问题,同时增强班集体的凝聚力,树立班干部的威信,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意识,拉近师生间的情感距离,诱发学生从无意识向有意识转变,以非理性带动理性,激发学生潜在的智慧和向善心理,有效地实现自我教育的目的,从而实现“无痕化”教育。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然而要搞好教室卫生也并不容易,人多了扫不干净,索性就由“一个人扫地”。

本创意设计巧妙地处理了“一”与“多”的关系,解决了多人扫地却不见成效的难题。

“一个人扫地”的“一”,不是指数学意义上的“一”,而是“承包责任首问制”意义上的“一”,这种定位不仅使创意上升到了教育意义的价值,具有比较高的立意高度,并且为“谁来扫”“怎么扫”的操作提供了可以灵活变化的多种变式。

二、“一个人扫地”的合理化建议
“一个人扫地”的“一”,当然不是指数学意义上的“一”,而是“承包责任首问制”意义上的“一”。

即这一天的班级卫生问题由某一学生负责,如何具体地安排分工,由该同学自己想办法。

(一)谁来扫
一个人既要扫教室,还要扫场地、拖地板、倒垃圾、清理讲台、擦黑板,分身乏术、时间有限,怎么办?孩子们有孩子们的智慧。

要知道,他们是生活在班集体中的。

而一个班集体,有同学,有朋友,有班干部,还有老师。

一个温馨的班集体,从来不会让任何一个孩子觉得无助。

1.同学来帮你扫。

一个人在班级里,或多或少有几个要好的朋友,有可能是座位挨得比较近的前后桌同学,有可能是思想性格比较接近谈得来的朋友。

当孩子觉得自己一个人扫地有困难的时候,他自然地会向这些好友求助,作为好友,对于扫地这一力所能及的事,自然也极少会有推辞的。

加上孩子们会认为,这是在帮自己的好友做事,就会打消了以往可能存在的敷衍了事的念头,更加尽心尽力地去做,教室打扫干净了,友谊也更加牢固了。

在孩子
向周围好友求助的同时,我们老师还要引导其他的孩子去帮助他,让所有孩子明白“友谊”的内涵之一是能在朋友需要的时候,伸出援助之手,“赠人玫瑰,手有余香”;让孩子明白“我为人人,人人为我”,今天在别人遇到难题的时候,我们不吝
惜自己的友善热情,那今后在我们自己需要帮助的时候,朋友自然不会袖手旁观的。

2.班干部来帮你扫。

很多时候,班干部是作为部分学生“对立面”的形象出现的,一些孩子认为班干部是“权力行使者”,是“打小报告的”,所以对班干部会有一些抵触甚至是反感情绪。

实施“一个人扫地”创意设计的过程中,老师要引导班干部树立“为同学服务”的公仆意识和“先班级之忧而忧”的责任意识。

“得民心者得天下”,当班干部在同学一个人完不成扫地任务的时候,及时地伸出援助之手,就能或多或少地扭转学生对班干部的“误解”,树立班干部在学生心目中的威信,从而更有利于管理工作的开展。

3.老师来帮你扫。

班级里可能存在这样的学生:或是性格孤僻缺少好友,或是较为自私没有好友。

当这些人在面临“一个人扫地”时,往往会感到孤单无助。

在这个时候,老师作为班级的一分子,不妨及时地伸出援助之手,帮着这些孩子扫地。

老师在帮助这些孩子扫地的同时,可以和这些内向的孩子交流,引导他们认识到,要突破性格的障碍,一个人没有朋友,不仅会孤单,还很难适应当今社会日趋密切的“合作”需求;还可以和那些自私的孩子交流,引导他们明白“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只有你平时“与人为善”,在你需要时,别人才会“不吝伸手”。

老师帮着孩子一起扫地,还可以增加老师的亲和力,密切师生关系,营建亲情融融的氛围,有利于班级管理工作的开展。

(二)怎么扫“一个人扫地”的创意,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智慧,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做好任何一件事,哪怕是扫地这样微不足道的小事,都是需要智慧的。

“一个人责任制”除了激发了孩子们的责任心外,还激发了孩子们无穷无尽的智慧——既然都是自己的事
儿了,就得想个办法,让这事儿“多、快、好、省”地解决。

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孩子们掌握了不少小窍门:
1.时间的安排:等所有的同学都走光了后,或者在同学都没到校时打扫教室,省时省力。

2.先后的安排:先把凳子放到桌上再扫地,能打扫得干净彻底。

不能偷懒,不能把扫地、拖地合在一起完成。

应先把垃圾和灰尘扫干净后再拖地,这样就不会越拖越脏,可谓是“扫地不误拖地工”。

3.怎样清除口香糖:在教室外的走廊或场地上,时常会发现一些粘在地上被踩得黑乎乎、恶心兮兮的口香糖残渣,它影响清洁,又不易清理。

用铲子费九牛二虎之力铲掉后,地上还会残留有污斑。

孩子们通过实验发现,在这些口香糖残渣上倒上一点热水,再用扫把或铲子来清除,不但很容易,还很干净彻底。

孩子们有了这个“引以为豪”的发现之后,一度成立了一个“铲铲队”,把全校的口香糖残渣都铲除一清,还宣言“铲遍天下无敌手”。

4.顽固污垢的清除:有十几年使用历史的教学楼的地面,早已失去了本来的颜色。

有一些部位,还会因为倒上了墨水或是其他原因,形成顽固的污垢、污斑,很难清除。

“一个人扫地”制度实施后,有几个孩子为了证明自己的“聪明能干”,向这些顽固的污垢宣战了。

经过试验,他们发现两个同学合作,在污垢上倒点水,其中一人手持拖把,另一个人的脚用力踩在拖把布上,两人面对面,用拉锯的方式,来回推拉十几次,那块污垢就能被清除掉,地面就能露出“本来的颜色”。

5.走廊如何打扫:教学楼外的走廊很长,一个人拖一遍,要十几分钟。

但四五个同学站成一排,人手一个拖把,来回跑着推几趟,花不了三分钟就拖得干干净净了。

在推着拖把的过程中,他们唱着歌,步调一致,雄赳赳、气昂昂、其乐融融的,让人看了忍俊不禁。

三、“一个人扫地”见成效
1.“一个人扫地”创意设计实施之后,班级卫生扣分的情况基本杜绝了。

有个孩子是狂热的篮球爱好者,达到了废寝忘食的程度,常忘了扫地。

那一天,他打球打到上课铃响了才满头大汗地奔进教室。

进教室时,他看到黑板上值日生一栏里写着他的名字,大呼“糟了”,低头细看,发现教室已经被他的好朋友打扫得一尘不染。

他很不好意思,说自己以后不能再这样了。

这样一种源于学生、触动内心的无形教育力量,比我们老师的说教、批评,甚至是惩罚有效得多了。

2.“一个人扫地”创意设计实施之后,同学们都觉得扫地是件温暖的事儿。

有一个性格内向孤僻的男孩,班级里进行集体活动的时候,他都躲在一边,远远地看着。

那天轮到他扫地的时候,他早早地就来了,决心一个人埋头苦干,把教室扫干净。

可出乎意料的是,班里有几个平时和他不怎么说话的同学也拿起工具帮他一起扫,甚至他心里认为和他有矛盾的同学也在帮他一起扫,他在随笔里写下了自己的感想和反思。

3.“一个人扫地”创意设计实施之后,同学们都感到扫地是件挺光荣的事儿。

“一个人扫地”创意设计实施之后,衍生了一系列的德育效能: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增强了,责任心增强了,同学和同学之间、同学和班干部之间、同学和老师之间的关系密切了。

(朱晓群徐国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