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设计案例分析

合集下载

绿色建筑实践案例分析

绿色建筑实践案例分析

绿色建筑实践案例分析绿色建筑是指在设计、建造和运营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提高建筑的资源利用效率,保护生态系统的健康,提供健康、舒适和可持续发展的建筑环境。

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视,绿色建筑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本文将通过分析几个绿色建筑实践案例,探讨绿色建筑的实际应用和效果。

案例一:沃尔玛绿色超市沃尔玛是全球最大的零售商之一,其绿色超市项目是绿色建筑的典范。

该项目采用了多项绿色技术和策略,包括太阳能发电系统、雨水收集系统、高效节能照明系统等。

通过这些措施,沃尔玛成功降低了能源消耗和水资源利用,减少了碳排放和环境污染。

此外,绿色超市还提供了更健康、舒适的购物环境,吸引了更多的消费者。

案例二:新加坡植物园研究中心新加坡植物园研究中心是一座绿色建筑的科研机构。

该建筑采用了多项创新的绿色技术,如太阳能光伏板、雨水收集系统、绿色屋顶等。

这些技术不仅减少了能源消耗和水资源利用,还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研究环境。

研究中心还通过展示绿色建筑的实际效果,向公众普及绿色建筑的理念和价值。

案例三:德国柏林国际机场德国柏林国际机场是一座绿色建筑的交通枢纽。

该机场采用了多项绿色技术和策略,如太阳能光伏板、地热能利用、雨水收集系统等。

通过这些措施,机场成功降低了能源消耗和碳排放,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

此外,绿色建筑还提供了更舒适、健康的旅行环境,提升了旅客的满意度。

通过以上案例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绿色建筑在实践中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绿色建筑不仅能够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还能提供更健康、舒适的建筑环境。

然而,要实现绿色建筑的目标,需要政府、企业和个人的共同努力。

政府应该出台相关政策和标准,鼓励和支持绿色建筑的发展。

企业应该积极采用绿色技术和策略,提高建筑的资源利用效率。

个人应该增强环保意识,选择绿色建筑产品和服务。

总之,绿色建筑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护环境和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绿色建筑案例分析之诺丁汉大学朱比丽分校

绿色建筑案例分析之诺丁汉大学朱比丽分校

Add your picture
个月的时间,霍普金斯 的设计将一废旧的工业 用地最终转变成了一个 充满自然生机的公园式 校园。
的基地距主校园约有一英里,通过自行车和公交可以很方便的进 入到诺丁汉城市中心。约12公顷的月牙形基地是在原有的自行车工厂 用地的基础上更新再利用的。
整个新校园约41,000平方米的建筑面积,可供2,500个学生使用。位于基地中 央,“漂浮” 在水面上的螺旋倒锥形建筑物是校园的信息中心,包括图书馆和计算 机设施,是整个校园的视觉焦点;考虑到无障碍设计,建筑内部不设楼梯,完全由 一螺旋上升的坡道和位于中央的电梯贯通。与信息中心相对的建筑体块是中心教学 与服务设施,包括银行,学生会,和倒插在中庭中的一300座的会议演示厅等。
冬季基地通风夏季基地通风不同季节的通风通风策略热回收低压机械式自然通风机械低压式在机械的辅助下充分利用烟囱效应在建筑内部形成自然风循环太阳能集热片被集成在中庭屋顶的吸热强化玻璃中通风策略热回收低压机械式自然通风通风系统的特点通风系统的特点主体为楼梯间在顶部是集成的机械抽风和热回收装置在建筑外部呈一造型独特的金属风斗在朝向西南夏季主日照面的窗口上被装置了可拆卸的临时性遮阳帆布学生中心屋顶的内遮阳由智能中央控制系统集中控制室内环境品质采光策略材料选择1
对雨水进行自然的回收
利用水体的生态循环
通过中庭的设置,在建筑内形成 “风道”。
不 同 季 节 的 通 风
冬季基地通风
夏季基地通风
“机械低压式” ——在机械的辅助下,充分利用 “烟囱效应” 在建筑内部形成自然风循环
通 风 策 略 —— 热回收低压机械式自然通

太阳能集热片被集成在中庭屋顶的吸热
强化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璃中
主体为楼梯间,在顶 部是集成的机械抽风和热 回收装置,在建筑外部呈 一造型独特的金属 “风斗”

国内外绿色建筑案例分析

国内外绿色建筑案例分析

国内外绿色建筑案例分析绿色建筑是指在设计、建造、运营和拆除过程中最大限度地考虑环境因素,以降低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和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以下是几个国内外的绿色建筑案例。

1. The Edge(荷兰)The Edge是荷兰阿姆斯特丹的一栋办公楼,被认为是全球最可持续的办公楼之一、该建筑使用大量太阳能电池板和地热系统,减少了能源消耗。

建筑采用智能化的系统管理照明、供暖和通风,以最大限度地提高能源效率。

此外,该建筑还实施了水资源循环利用系统,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对自来水的需求。

2.花博园(中国)上海世博会期间,中国在上海打造了一个大规模的花博园,以展示具有环保理念的建筑。

花博园的设计旨在最大限度地减少对自然资源的消耗,并提高能源效率。

在建筑过程中,使用了大量可再生材料,如竹材和可循环利用的建筑材料。

此外,花博园还安装了太阳能电池板和雨水收集系统,以减少能源和水资源的消耗。

3. One Central Park(澳大利亚)位于澳大利亚悉尼的One Central Park是一个混合用途的建筑项目,包括公寓、商业空间和公共绿地。

该项目采用了多项环保措施,例如使用自然通风和天窗以减少对人工通风和照明的需求。

建筑外墙安装了垂直花园,提供了额外的隔热和美化环境的功能。

此外,建筑还使用了太阳能电池板和雨水收集系统,以降低能源和水资源的消耗。

4. Bullitt Center(美国)位于美国华盛顿州西雅图的Bullitt Center是一座办公楼,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可持续的商业建筑之一、该建筑的设计考虑到了能源和水资源的最大限度利用。

建筑使用了多项环保技术,如太阳能电池板、地热系统和再生水处理系统。

此外,建筑还采用了被动式设计策略,如优化采光和通风,以最大程度地减少机械设备的使用。

这些国内外的绿色建筑案例证明了通过合理的设计和技术应用,可以降低建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并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这些案例也为其他建筑项目提供了良好的参考和启示。

混凝土结构设计中的绿色建筑案例分析

混凝土结构设计中的绿色建筑案例分析

混凝土结构设计中的绿色建筑案例分析在当今社会,绿色建筑已成为建筑行业的热门话题,越来越多的建筑师和设计师开始意识到建筑对环境和社会的影响。

混凝土结构是建筑中常用的一种结构类型,如何在混凝土结构设计中实践绿色建筑理念,成为了业界关注的焦点之一。

本文将通过分析几个成功的绿色建筑案例,探讨混凝土结构设计中的绿色建筑实践。

首先,我们来看位于上海的“绿地中心”项目。

绿地中心是一座由混凝土结构构成的高层写字楼,整体设计融合了自然光、通风和绿色植被。

建筑外墙采用双层玻璃幕墙,有效隔绝了热量和噪音,减少了能源消耗。

此外,建筑屋顶设置了绿色种植区和太阳能发电板,实现了能源的自给自足。

其次,我们来看纽约的“帝国大厦”项目。

帝国大厦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混凝土结构摩天大楼,为了提高建筑的能效和可持续性,建筑师对其进行了全面的节能改造。

通过更新加装更节能的机械设备、优化建筑物理系统,以及加强隔热材料的应用,帝国大厦成功降低了能源消耗,并获得了LEED(领导能源与环境设计)铂金级认证。

最后,让我们看看位于东京的“温室公寓”项目。

温室公寓是一座混凝土结构的住宅建筑,建筑师在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了当地气候条件和环境要素。

建筑外墙采用透明材料,利用温室效应将阳光和空气引入室内,减少了冬季供暖和夏季制冷的能耗。

此外,建筑屋顶设置了太阳能热水器和雨水收集系统,实现了能源的再利用和水资源的节约利用。

通过以上案例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在混凝土结构设计中实践绿色建筑理念,既可以提高建筑的可持续性和能效,又可以改善室内环境质量和用户舒适度。

建筑师和设计师应充分利用先进技术和材料,创新设计理念,不断探索绿色建筑的未来发展方向,共同为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生态设计案例分析

生态设计案例分析
岐江公园是在广东中山市粤中造船厂旧 址上改建而成的主题公园,引入了一些西方 环境主义、生态恢复及城市更新的设计理念, 是工业旧址保护和再利用的一个成功典范
二、公园设计定位
公园概况
岐江公园总体规划 面积11公顷,其中水面 3.6公顷,建筑3000平 方米岐江公园位于中山 市区中心地带,东临石 岐河(岐江),西与中 山路毗邻,南依中山大 桥,北邻富华酒店,东 北方向不远处是孙文西 路文化旅游步行街和中 山公园,再往北一点就 是逸仙湖公园。
设计定位
歧江公园是一个综合 性城市公园;
是一个以具有时代特 色和地方特色,反映场地 历史的能满足市民休闲、 旅游和教育需求的综合性 城市开放空间;
是一个 可供人们娱乐 的游戏场所 。
设计理念
岐江公园合理地保留了原场地上最具代表性的植物、建筑物和生产工 具,运用现代设计手法对它们进行了艺术处理,诠释了一片有故事的场地, 将船坞、骨骼水塔、铁轨、机器、龙门吊等原场地上的标志性物体串联起 来记录了船厂曾经的辉煌和火红的记忆,形成一个完整的故事。
中山岐江公园的原 场地是中山著名的粤中 造船厂厂址。该造船厂 作为中山社会主义工业 化发展的象征,始于20 世纪50年代初,终于90 年代后期。几十年间, 历经了新中国工业化进 程艰辛而富有意义的历 史沧桑 。
开发建设缘由
岐江公园总体规划面积11公顷,其中水 面3.6公顷,建筑3000平方米。岐江公园合 理地保留了原场地上最具代表性的植物、建 筑物和生产工具。
岐江公园以原有树木、部分厂房等形成骨架,采用原有船厂的特有元 素如铁轨、铁舫、灯塔等进行组织,反映了历史特色。同时,又采用新工 艺、新材料、新技术构筑部分小品及雕塑如孤囱长影、裸钢水塔和杆柱阵 列等,形成新与旧的对比、历史与现实的交织。以公园路网的设计为例, 该路网采用若干组放射性道路组成,既不用中国传统园林的曲线型路网, 又有别于西方园林规整的几何图形。它打破了一般“公园”或“园林”的 概念,而是将之作为城市空间。设计者在一开始便提出不设围墙,不收门 票的思路,为市民提供一个可达性良好的城市开放空间 。

绿色建筑案例分析——深圳万科中心

绿色建筑案例分析——深圳万科中心
雨水/污水全收集处理,节水50%
湿地处理系统
渗水地砖及湖水循环系统
万科中心— —生态环保理念
速生/可再生材料的应用
钢材、玻璃、地毯、竹等速生/可再生材料应用率达23%
竹子作为装修材料和家私材料在项目中的应用
竹子作为建筑材料在项目中的应用
万科中心— —生态环保理念
生态绿化 在室外空间,尽量采用渗水铺装路面以加强
雨水/污水全收集处理,节水50%
速生/可再生材料的应用
钢材、玻璃、地毯、竹等速生/可再生材料应用率达23%
生态绿化
原生植物/屋顶绿化
万科中心— —生态环保理念
外遮阳体系 根据不同朝向设置可调、固定等方式
可动式外遮阳表面使用特殊复合材料,保护内层玻璃减少太阳 能负荷及风力冲击。可转动式悬挂立面外遮阳系统不会阻挡窗外的 海景及山景。
绿色建筑案例分析 ——深圳万科中心
— —漂浮的地平线
万科中心— —概况
位 置: 深圳·盐田区·大梅沙·环梅路·内湖公园。距大梅沙海滨公园约1公里
规 模: 占地面积6.2万m² 总建筑面积12.1万m²
功能组成: 办公、酒店、会议中心
万科中心— —合作团队
总包单位:中建三局一公司 监理团队:广州珠江监理有限公司 设计团队:
施工管理:严格贯彻LEED认证对施工管理,以及材料使用的
万科中心— —建筑设计理念 开 放 公 园:为市民提供更为开放的公共活动场所
万科中心— —建筑设计理念 开 放 公 园:
万科中心— —建筑设计理念 绿地最大化: 超过100%的绿化。
万科中心— —建筑设计理念 绿地最大化: 超过100%的绿化。
LEED(Leadership in Energy and Environmental Design)是一个评价绿色建筑的工具。 宗旨是:在设计中有效地减少环境和住户的负面影响。

绿色建筑案例分析——都江堰李冰中学

绿色建筑案例分析——都江堰李冰中学

主要绿色技术和措施的应用
(5)室内环境质量 都江堰市气候特征为空气潮湿,天气多阴室外天然光照度
较小。校园在整体规划设计上经过采光及日照计算分析,使 校园内所有建筑均能满足采光和日照要求,并采取构造措施 降低眩光的影响,提高采光的均匀度;围护结构按照国家节 能设计标准的要求均进行了隔热保温设计;建筑设置了外遮 阳,并实现走廊和遮阳的一体化设计;夏季教室促进自然通 风的主要方式为提高窗户的可开启面积,体育馆则充分利用 屋顶无动力涡轮通风换气装置和上下百叶窗进行强化热压通 风。
校园建筑采用高效节能灯具,照明功率均低于《建筑照明设计标 准》目标值。走廊灯采用热释电红外感应进行智能控制,使得公共 空间照明能耗降低效果明显。
校园内均未设置中央空调系统。夏季主要采用自然通风降温辅之 以室内吊扇,提高室内风速带走室内热量以达到提高人体舒适度的 目的;冬季由于校园内多为室内热扰较大的建筑,采用调节亮子开 启面积和角度、关闭下部窗扇的方式降低室内风速,同时满足室内 空气质量的要求。
李冰中学为地震灾后重建的中学校园建筑项目,位于都江堰幸福 镇永寿村,校园用地面积为 53394.21 平方米,新建总建筑面积为 24231.66平方米。都江堰市李冰中学项目获得了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2009年度第二批“绿色建筑设计评价标识星级”项目,是我国第一 所申报并获得绿色建筑标识的学校,也是地震灾区第一个获得绿色 建筑建设部认证的项目。
绿色建筑设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原理案例分析
四川都江堰李冰中学
班级:建筑131 姓名:杨倩
学号:201312706136
目录
CONTENT
第一章 第二章 第三章 第四章
工程概况 主要绿色技术和措施的应用
六类指标评价结果解析 结语

国外绿色生态建筑案例分析

国外绿色生态建筑案例分析
第十九页,共28页。
德国商业银行总部大厦
建筑管理中控系统(BMS Control)在法兰克福商
业银行总部大厦中得到了应用,大厦的室内感光感 温系统全部采用自动化,具体到每个办公室均由一 个中心调控系统控制,室内的光照,温度,通风等 均通过自动感应器得到相应的调整,以确保办公空
间适当的光照和空气质量。
外的百叶窗结合,尽量争取了最大
的阳光,而且这些百叶窗也可以避
免眩光。
第八页,共28页。
建筑研究组织办公楼
可以看到遮阳板的具体细 节。遮阳百叶由半透明的
陶瓷材料制成,可以阻挡
直射太阳光,但会将阳光
漫射入室内,百叶的角度 可以自动控制,也可以由
办公室的使用者人工调节。
南侧外墙局部仰视
第九页,共28页。
第二十六页,共28页。
小结
从以上案例分析后发现,我国绿色建筑处于世界绿色发展 中上等水平,并且正在快建筑速发展;
自然通风、自然采光技术与建筑一体化设计可以从本质上
提高建筑的舒适度及减少能耗;
第二十七页,共28页。
第二十八页,共28页。
置了多个空中花园。这些空中花园分布在三个
方向、不同标高上,成为“烟囱”的进、出风
口,有效地组织了办公空间自然通风。
第十八页,共28页。
德国商业银行总部大厦
“绿色”技术 采用不同外墙开口,结合架空地板,加上风扇,吸音材料,过滤材料
等简单材料与设施措施,形成能满足多功能的“可吸收外墙”从而使 室内外空气,水分通过墙体上的穿孔得到交换,在平衡和调节温湿度 的同时,过滤灰尘减少噪音
它可以阻挡阳光的直射,寒冷季节又可以反射更多
的阳光到室内。
内部通风示意图
第二十页,共28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5
1.4、方法
【设计方法】 模块化设计
对一定范围内的不同功能或相同功能不同性能,不同规格的产品进行功能分析 的基础上,划分并设计出一系列功能模块,通过模块的选择和组合可以构成不 同的产品,满足不同的需求。 循环设计 循环设计既是回收设计(Design for Recovering &Recycling),就是实现广义回 收所采用的手段或方法,即在进行产品设计时,充分考虑产品零部件及材料 的回收的可能性,回收价值的大小,回收处理方法,回收处理结构工艺性等 与回收有关的一系列问题,以达到零部件及材料资源和能源的充分有效利用, 环境污染最小的一种设计的思想和方法。 极简设计 在绿色设计中,“小就是美”,“少就是多”具有了新的含义。从20世 纪80年代开始,一种追求极端简单的设计流派,讲产品的造型化简到极 致,这就是所谓的“简约主义”(Minimalism)
21
GREEN BEING |绿色设计绿东西
GREEN BEING是The City of Chicago’s Green Initiatives Committee(芝加哥绿色创新协会)和Chicago AIA Young Architects Forum共同举办的一个名为reTHINK / reDESIGN / reCYCLE的设计比赛中获得第二名的设 计,尽管看不到相关的文字介绍,但是从图片可以看出,这是一个很巧妙而且易实现的reUSE设计,特别适用于在 车站等地方,这不仅是材料的重利用,而且还是知识的再利用。设计者为 Emily Siegler, Steffi Xiao (Chicago,后者为湖南大学毕业赴美学习)。 大意是以一种显而易见的方式将垃圾箱和可回收箱区别开(目前都是很难一眼就区别的)。而我第一眼看到 是联想到的是垃圾箱里的报纸,资料之类的,直接进入垃圾箱就是等待的回收,但是如果能以一种被人接受的方 式让下一人免费阅读,延长生命也是再设计。
19
16、Ecopod | 家用回收器
Ecopod,是针对于家庭使用的一个回收设 备,特别是对于塑料瓶,铝易拉罐这些家庭最 常用的可回收物品。如何回收呢,把这些瓶罐 放入顶上的专用槽中,踩下那个脚踏,伴随一 阵舒适的(satisfying)挤压声音,被压制平 整的塑料瓶易拉罐就落到下面的储存舱中—— 每一个储存舱可以容纳50个瓶罐。而上面的储 存舱是针对与玻璃瓶和报纸等其他可回收材料 (玻璃是粉碎?),完成和这些规整完好的处 理品就可以出卖,送入下一级的回收。过程其 实就是一个压制过程,但是对于个人还是整个 回收链可起着不小的作用,想想在普通的回收 过程中,除了回收这些塑料、铝之外,还回收 了一大堆的空气。Ecopod是和DesignWorksUSA 合作研制设计的。
【产生】为了寻求从根本上解决制造业环境污染的有效方法,到
了90年代,随着全球性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人类对客观认 识的日益深化,在全球掀起了一股“绿色消费浪潮”。 在这股“绿色浪潮”中设计师们更多地以冷静、理性的 思辩来反省一个世纪以来工业设计的历史进程。于是不 少设计师转向从深层次上探索工业设计与人类可持续发 展的关系,力图通过设计活动,在人——社会——环境 之间建立起一种协调发展的机制,这标志着工业设计发 展的一次重大转变。“绿色设计”的概念应运而生,成 了当今工业设计发展的主要趋势之一。
16
这款颜色多样的玻璃是由回收的旧玻璃为材料制成的,其成分99%都为回收玻璃,不含任 何胶水或化学制剂。它可以被用来制作各种台面、地面或是浴室墙等,并具有耐热、不褪 色、不易划伤等优点。这款产品方便被制成各种形状,适合室内外各种场所使用。它不含 任何放射性物质,十分环保。
17
Y Water
Y Water 是针对孩子的一种低卡路里饮料,考虑到肥胖对孩子的影响, Thomas Arndt 在为他的两个孩子寻找低卡饮料时无果而返后,就自己创造 一种.Y Water 共分四种分别是 Bone Water, Brain Water, Immune Water 和 Muscle Water,直接传达信息,因为当你对孩子说钙有利于骨骼生长, 孩子未必能接受这个信息,从这个产品的开始到包装到最后营销比如网站始 终围绕着这个品牌所要传递的信息。 Y Water 的 Y 型瓶子除了带来一个鲜明生动的形象,而且当喝完饮料, 这个瓶子就会成为一个玩具,有一个Y结(Y Knots)将这些瓶子连接起来, 所以很多瓶子就成为 LEGO 一样的玩具 很多介绍 Y Water 会将其归类 到绿色设计,因为废弃的瓶子成为一个全新的智力玩具,你认为真的绿色吗?
22
橡胶遇到挎包
Rubber Meets the Road Handbag,这个不是天价的名 牌货,也不清楚出之哪位设计 师之手。虽然它的材料不是很 名贵它也是用卡车轮胎内胎回 收利用材料),但是简洁的设 计和优良的做工,坚固耐用, 让它看上去并不输于一些大品 牌的皮包。(via:popgadget) 当橡胶遇到挎包,产生一个个 性的挎包。 当(优秀)设计遇到环保, 则产生价值回报。(社会价值 和商业价值)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本系列产品由玉米生物塑料和竹条等环保材质制成, 而且采用可再生能源供电。产品包括可与iPod连接 的曲柄收音机、太阳能袖珍手电、太阳能计算器、 钟表等。产品外观考究,有着斑竹的艺术手感,会 让您爱不释手的。
【产品领域】
在产品整个生命周期内,着重考虑产品环境属性(可 拆卸性,可回收性、可维护性、可 重复利用性等) 并将其作为设计目标,在满足环境目标要求的同时, 保证产品应有的功能、使用寿命、质量等要求。绿色 设计的原则被公认为“3R”的原则,即 Reduce,Reuse,Recycle,减少环境污染、减小能源消 耗,产品和零部件的回收再生循环或者重新利用。
11
2、The Newton Coffee Table
这套沙发设计获得了2009年度设计师联盟新兴设计荣誉提名。来自韩国 著名家具设计师、dialoguemethod 设计工作室首席设计师Cho hyung suk的 设计。Cho hyung suk的设计名言:只要经历便可设计。这套沙发有着独特 的结构。由两个大的靠垫与一个整体的框架组合而成。框架稳稳地固定着两 个靠垫,因此坐在上面非常舒服稳妥。 专为公司大董事设计。当董事坐在上面,他的黑色西装跟他坐着的 frame sofa——框架沙发和谐地搭配在一起。据设计师说:这样会使他的魅 力加倍递增。
23
reSEAT
来自Hauptman Products Inc. (HPI),他们以创造具有社会和环境价值的设计为宗 旨,这是他们的reSEAT。这个椅子从开始到最后都很好的把握着绿色设计的尺度。木头 采用快成长和自我再生速度快的品种,并且不使用任何含甲醛的胶结剂。使用一些农用 植物做成的替代品。桌子也和椅子搭配的很巧妙,简洁,生机盎然。
06
PART 2
2、模块拆卸系列案例
07
随着环保概念的普及,已经有不少富有创意的 设计作品由设计师推出,用来将日常所见的物 品回收利用。来自法国的设计师则给我们带来 了这款优雅的花洒水瓶盖,只要将其套在用过 的塑料瓶上,即可让无甚魅力的浇花水瓶变得 富有气质。
08
09
10
“寻找章鱼的脚”那款设计或许能够起到 一定的教育意义,但是却未必有实际的 用途。那么,能不能换种思路让废旧的 塑料瓶发挥更大的作用呢? 这款新颖的衣架与那款用来教育环保的 “章鱼”相同,主体设计都是没有“脚” 的,而当你将两个空的矿泉水瓶插上去 之后,它就变成了一个衣架。用这样的 衣架来挂衣服,不仅环保,而且由于塑 料瓶较粗,受力面积较大,还不容易使 衣服变形。
18
2010年温哥华冬奥会的奖牌设计日前公布,它将是第一 款环保奖牌、第一款曲面奖牌、第一款非圆形奖牌,同 时还是历史上最重的奖牌。除了传统的金银铜金属材料 外,生产方将使用回收的CRT显像管、计算机零件和电 路板,将其粉碎加工后掺入奖牌中,以彰显奥运对环保 问题的关注。此外,这届冬奥会奖牌为圆形,冬季残奥 会奖牌为圆角方形,也是奥运史上的第一次。而奖牌重 量将达到500至576克,是奥运历史上最重的奖牌。
20
INDEX:2007-IMPRINT,绿色材料椅子
INDEX:2007 HOME类,Peter HiortLorenzen & Johannes Foersom设计(丹麦), 使用的材料是Cellupress,一种树木纤维材料 用来代替塑料。这种材料代替的绿色设计很多, 而这个表现的非常出色,能够促使这种材料应 用的更大的范围。HOME类使用革新绿色材料的 还有Sustainable Products
12
PART 3
3、东方建筑的功能分类与特色
3、循环材料系列案例
13
包装盒灯
图中灯的灯罩是食品和饮料的包装盒,里面的灯光透过组成的图案的小 孔透出,而这些小孔是根据包装盒上的图案来排布分列的,设计来自 Anke Weiss。很有意思,如果你身边刚好有合适的包装盒,不妨可以尝 试一下。
14
铸铁浴缸做成的沙发
2011
Ecological Design
introduction example of case
epilogue
contents
1
生态艺术设 计的概述
2
模块拆卸系 列案例
3
循环材料系列 案例
4
能源转化系列 案例
5
极简主义风 格系列案例
01
PART 1
1、生态艺术设计的概述
02
1.1、概念
【定义】 绿色设计(GreenDesign)也称生态设计(EcologicalDesign), 环境设计(DesignforEnvironment),环境意识设计(EnvironmentCons、内容
【包括】 绿色设计的主要内容包括:绿色产品设计的材料选择与管理;产品的
可拆卸性设计;产品的可回收性设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