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顺序
参考文献 顺序

参考文献顺序
参考文献顺序是指在论文中列出的参考文献按照一定的顺序排
列的方式。
一般来讲,参考文献的排列方式有以下几种:
1.按照作者姓氏的首字母顺序排列:这种方式是最常见的参考文献排列方式,也是大多数学术期刊和论文要求的方式。
在排序时,先按照作者姓氏的首字母排序,如果有多位作者,再按照第一位作者的名字字母顺序排列。
2.按照参考文献的出版年份排序:这种方式是按照参考文献的出版年份顺序排列,年份相同的再按照作者姓氏的首字母排序。
这种方式适用于研究某个特定时期或某个特定领域的论文。
3.按照参考文献的引用顺序排列:这种方式是按照参考文献在正文中出现的顺序进行排列。
在写论文时,如果参考文献是按照这种方式排列的,需要在正文中用数字或者方括号注明参考文献的编号。
无论哪种排列方式,都需要注意几点:
1.参考文献的排列要统一,不能混用不同的方式。
2.在同一作者有多篇文章被引用时,要按照时间先后顺序排列。
3.参考文献的格式要统一,包括书名、期刊名、作者姓名等等。
4.参考文献的排列要注意字母大小写和标点符号的使用。
- 1 -。
最新参考文献引用格式--顺序编码制

3)对于期刊名或书名,各词首字母统一用大写。仅由一个单词构成的期刊(如Nature,Science等),期刊名必须用全称;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单词构成的期刊,期刊名可以用全称,也可以用缩写,如果用缩写,请注意缩写形式应该全书统一。
期刊类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序号作者.文章名.刊物名称,出版年,卷(期,部分):文章的起讫页码.
例如:
[32]Tanatani A,Yokoyama A,Azumaya I,et al.Helical structures ofN-alkylated poly(p-benzamide)s.J Am Chem Soc,2005,127:8553-8561.
中文图书参考文献引用格式——顺序编码制
(1)正文中的参考文献用上角,如“……已有综述[24,26~30]”。
(2)参考文献统一放每一章的末尾;章末的参考文献标题用小5黑体,占3行。文献用6号宋,文献序号加方括号,顶格排,后空1格,回行齐肩。
(3)引用文献为非正式出版物时,放入脚注中。在文中相应处的右上角用圈码注出,注文放于该页下方。
报纸
序号作者.文章名.报纸名称,出版年-月-日(版面第次)
例如:
[5]张奎一.一篇错译文章引起的风波.新闻出版报,1994-02-16(3).
网页
序号作者.文章名.网页.下载年-月-日.
专利类
序号专利申请者.专利题名:专利国别,专利号.公告日期或公开日期.
请注意:
1)“作者”项,如果是英文,按“姓的全拼 名缩写”的方式,注意名的缩写字母后不加缩写点、两个名的缩写字母间空一格”;多作者之间统一用逗号隔开;作者为3位以上时,从第4位起省略,用“et al.”代替。
参考文献和致谢的顺序

参考文献和致谢的顺序参考文献和致谢的顺序在进行学术研究的过程中,参考文献和致谢都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参考文献是对于引用他人相关研究成果的明确标记;而致谢则是向那些在研究过程中提供帮助的人或机构表示感激。
然而,这两个环节的顺序究竟是应该怎样安排呢?以下是本文对于这个问题的探讨。
参考文献的顺序参考文献在科研写作中具有重要的功能,它用于标注主体论述所引用的他人研究成果,使读者能够准确地通过参考文献找到相应的文献资料阅读或查证。
因此,参考文献的顺序应该排在致谢之前,以体现研究过程的严谨性和科学性。
那么,参考文献的排列顺序是什么呢?在这里,我们可以根据引用文献的种类分为两类:数字排版法和作者-年代排版法。
数字排版法是指根据文章引用的先后顺序,给文献资料标上数字编号,按照编号标准进行列出;而作者-年代排版法则是根据文献作者和年代的先后顺序进行标注。
两者各有优劣,具体使用哪种可以根据自己写作的需要灵活选择。
致谢的顺序致谢作为学术研究中的一种表扬和感激方式,在文章中的作用也不容小觑。
一般来说,致谢的位置通常在参考文献之后,但在正文之前。
致谢的内容各有不同,可以是对于研究过程中为你提供指导的导师和同事的感谢,也可以是对于资金、设备等的资助和支持的感谢。
此外,对于致谢的标准和格式,也需要我们注意。
一般来说,致谢的内容应该简洁明了,而且需要对于致谢对象有明确的称谓和标示。
比如,当我们对于导师的支持表示感谢时,应该充分表示出导师的学位和职称,同时如果导师曾经为我们提供具体的意见和指导,也应该详细列出。
总结参考文献和致谢在学术研究中都是必不可少的环节,通过它们的正确使用,不仅可以向读者传递出严谨科学的研究精神,同时也能够更好地体现出作者的诚信和感激之情。
在排版顺序上,我们应该将参考文献放在致谢之前,并根据引用文献种类的不同选择数字排版法或者作者-年代排版法进行标注。
而在致谢的标准和格式上,我们则要严格按照规范进行,以充分体现出致谢人或机构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条目的编排格式及参考

外文书籍
Democracy: An American Novel [M]. New York: Holt, 1880.(该 书未注明作者,按书名首词字母顺序列入文献目录)
AERA. Standards for Educational and Psychological Testing [Z]. Washington: AERA, 1999. ( 该 书 作 者 为 一 机 构 , 即 American Educational Research Association,该机构亦是出 版商。)
例:Chen Guohua. Conditional Sentences in Early Modern English: A study in grammaticalization [D]. Ph D dissertation. Cambridge: University of Cambridge, 1996.
9
外文论文
➢ 网上论文及相关资源顺序注明:{作者.论文篇名.网址. 论 文发表年份.} 如:
例:Lakoff, G. Framing a democratic agenda. http://www. alternet. org/story/1688/. 2003.
10
外文书籍
➢ 一般著作顺序注明:{作者.书名[文献类别].出版地:出版 商, 出版年份.} 如:
例:Brown & Yule, G. Discourse Analysis [M]. Londo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0.
5
外文论文
➢ 期刊论文顺序注明:{作者.论文篇名[文献类别].刊名.发 表年份(卷号 /期号):起始页码.} 如:
参考文献著录标准及格式

参考文献著录标准及格式参考文献著录应项目齐全、内容完整、顺序正确、标点无误。
具体要求如下:(1)著录格式:参考文献的序号左顶格,并用数字加方括号表示,如[1],[2],…,每一参考文献条目的最后不用加结束符。
在参考文献中的标点符号都采用“半角标点符号+空格”形式。
(2)排列顺序:根据正文中首次引用出现的先后次序递增,或者按第一作者姓的英文字母或拼音字母的英文字母顺序递增,与正文中的指示序号一致。
(3)作者姓名:只有3位及以内作者的,其姓名全部列上,中外作者一律姓前名后,外国人的名可用第一个字母的大写代替,如:William E.(名) Johns(姓)在参考文献中应写为Johns W.E.;有3位以上作者的,只列前3位,其后加“,等”或“,et al”。
(4)参考文献类型及标识:根据GB3469规定,对各类参考文献应在题名后用方括号加单字母方式加以标识。
以纸张为载体的传统文献类型及标识,见表1。
表1 传统文献的类型标识参考文献类型期刊文章(Journal)专著(Monograph)论文集(Conferennce Prceeding)(单篇论文)学位论文(Dissertation)专利(Patent)类型标识JMCADP参考文献类型标准(Standard)报纸文章(Newspaper)报告(Report)资料汇编(General)其它文献类型标识SNRGZ非纸张型载体的电子文献类型及标识:对于数据库(Database)、计算机程序(Computer Program)、光盘图书(Monograph on CD-ROM)、电子公告(Electronic Bulletin Board)等非纸张型载体的电子文献类型的标识,见表2。
表2 电子文献的类型标识参考文献类型数据库计算机程序图书电子公告类型标识DBCPMEB以纸张为载体的传统文献在引作为参考文献时不必著明其载体类型,而非纸张型载体的电子文献当被引用为参考文献时需在参考文献类型标识中同时表明其载体类型,见表3。
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

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
参考文献著录规则之具体要求如下:
(1)著录格式:参考文献的序号左顶格,并用数字加方括号表示,如[1],[2],…,每一参考文献条目的最后不用加结束符。
在参考文献中的标点符号都采用“半角标点符号+空格”形式。
(2)排列顺序:根据正文中首次引用出现的先后次序递增,或者按第一作者姓的英文字母或拼音字母的英文字母顺序递增,与正文中的指示序号一致。
(3)作者姓名:只有3位及以内作者的,其姓名全部列上,中外作者一律姓前名后,外国人的名可用第一个字母的大写代替,如:William E.(名) Johns(姓)在参考文献中应写为Johns W.E.;有3位以上作者的,只列前3位,其后加“,等”或“,et al”。
(4)参考文献类型及标识:根据GB3469规定,对各类参考文献应在题名后用方括号加单字母方式加以标识。
参考文献条目的编排格式及参考

例:Brown & Yule, G. Discourse Analysis [M]. Londo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0.
外文论文
期刊论文顺序注明:{作者.论文篇名[文献类别].刊名.发 表年份(卷号 /期号):起始页码.} 如:
例:Dornbusch, S. M., J. M. Carlsmith, S. J. Bushwall, P. L. Ritter, H. Leiderman & A. H. Hastorf. Single parents, extended households, and the control of adolescents[J]. Child Development. 1999 (56): 326-341.
汉语论文
学位论文顺序注明:{作者.论文篇名[文献类别].学位授予 学校住所地:学位授予学校名称, 论文答辩年份. } 如:
花爱萍.中国英语学习者限制性定语从句的理解与产出[MA].洛 阳:解放军外国语学院,2005.
汉语论文
网上论文顺序注明:{作者.论文篇名.网址. 论文发表年份.} 如:
王岳川.当代传媒中的网络文化与电视批评. /new/display/print/58592.htm. 2004.
陈国华.对译语料与双语词典的研编[A].王克非(主编).双语对应语
料库研制与应用[C].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2004:232236.
汉语论文
尚未出版之会议论文顺序注明:{作者.论文篇名[文献类
别].会议召开地:会议名称,会议召开年份.} 如:
宋志平.翻译测试的思考与实践[P].北京:全国翻译教学研讨会, 1996.
参考文献著录规则

参考文献著录规则参考文献的著录项目和著录格式应根据国家标准GB/T 7714—2015执行。
根据该标准和本刊具体情况提出如下规则。
1. 参考文献按文中引用先后顺序列出,序号加方括号。
2. 责任者或作者、编者姓名,一律姓在前、名在后。
姓的字母全大写,名采用首字母缩写,不加缩写点。
3. 著作方式相同的责任者不超过3个时,全部照录。
超过3个时,著录前3个责任者,其后加“,等”或“, et al”。
4. 对于中文文献,采用先著录中文、再著录英文的形式。
5. 期刊刊名可列出全名,也可列出标准缩写刊名。
缩写刊名须加缩写点。
示例期刊序号作者. 文章标题[文献类型标志]. 刊名, 出版年, 卷(期): 页码.[1] STOKES R H. An improved diaphragm-cell for diffusion studies, and some tests of themethod[J]. J. Am. Chem. Soc., 1950, 72(2): 763-767.[2] 龚俊波, 陈明洋, 黄翠, 等. 面向清洁生产的制药结晶[J]. 化工学报, 2015, 66(9):3271-3278.GONG J B, CHEN M Y, HUANG C, et al. Clean production of pharmaceutical crystallization[J]. CIESC Journal, 2015, 66(9): 3271-3278.图书序号主要责任者. 题名[文献类型标志]. 其他责任者. 版次(第1版不注). 出版地: 出版者, 出版年: 页码.[3] 米尔德. 膜技术基本原理[M]. 李琳, 译. 2版.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 1999: 221.MULDER M. Basic Principles of Membrane Technology[M]. LI L, trans. 2nd ed. Beijing: Tsinghua University Press, 1999: 221.[4] KING C J. Separation process based on reversible chemical complexation[M]//ROWSEAUR W. Handbook of Separation Process Technology. New York: John Wiley & Sons Inc., 1987: 760-774.论文集序号作者. 文章标题[文献类型标志]//编者. 文集名. 版次(初版不注). 出版地: 出版者, 出版年: 页码.[5] BEREZIN A B, PODBEREZNEY V L, CHERNOZUBOV V B. Investigations of heattransfer in a film horizontal tube evaporator for sea water[C]//DEL YANNIS A, DEL YANNISE. Proc. 6th Intern. Symp. Fresh Water from the Sea. Las Palmas, Spain: Chemical Instituteof Spain, 1978: 97-104.专利序号专利申请者. 专利题名: 专利号[文献类型标志]. 公告日期或公开日期.[6] TACHIBANA R, SHIMIZU S, KOBAYSHI S, et al. Electronic watermaking method andsystem: US6915001[P]. 2005-07-05.标准序号主要责任者. 标准题名: 标准号[文献类型标志]. 出版地: 出版者, 出版年.[7]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信息与文献参考文献著录规则: GB/T 7714—2015[S]. 北京: 中国标准出版社, 2015.General Administration of Quality Supervision, Inspection and Quarantine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Standardization Administration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Information and documentation—rules for bibliographic references and citations to information resources: GB/T 7714—2015[S]. Beijing: Standards Press of China, 2015.学位论文与科技报告序号作者. 论文或报告名称[文献类型标志]. 出版地: 出版者, 出版年.[8] 谭雷. 煤气甲烷化反应器数学模拟[D]. 上海: 华东理工大学, 2013.TAN L. Mathematical simulation on reactor for methanation of syngas[D]. Shanghai: East Chin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13.[9]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Factors regulating the immune response: report of WHOScientific Group[R]. Geneva: WHO, 1970.电子文献序号主要责任者. 题名[文献类型标志/文献载体标志]. 出版地: 出版者, 出版年[引用日期]. 获取和访问路径.[10] Online Computer Library Center, Inc. About OCLC: history of cooperation[EB/OL].[2012-03-27]. http://www. / about/cooperation.en.html.附:文献类型和标志代码:普通图书M,会议录C,汇编G,报纸N,期刊J,学位论文D,报告R,标准S,专利P,数据库DB,计算机程序CP,电子公告EB,档案A,舆图CM,数据集DS,其他Z。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张吉衡高山大兴安岭中生代火山岩年代学及地球化学研究博士论文20092刘世伟大兴安岭地区中生代火山岩岩石地层的划分与对比问题地质与资源20093张吉衡吴福元葛文春大兴安岭中生代火山岩的年代学格架硕士论文20054王忠朱洪森大兴安岭中南段中生代火山岩特征及演化中国区域地质1999 第18卷第4期5 内蒙古自治区区域地质志19886 苟军孙德有满洲里南部白音高老组火山岩的形成时代与岩石成因硕士论文20107 周新华,英基丰,张连昌,张玉涛大兴安岭晚中生代火山岩成因与古老地块物质贡献:锆石U2Pb 年龄及多元同位素制约地球科学 2 0 0 9 第34 卷第1 期(大兴安岭及其邻近地区中生代火山岩分布简图)8赵国龙,扬桂林,傅嘉友,杨桂林,杨玉琢,王忠.大兴安岭中南部中生代火山岩.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1一260. (一〕兴安地层分区9孙广瑞,赵焕利,韩彦东,马江水,刘旭光,沙环宇,周世强,马丽玲内蒙古东部阿荣旗地区晚白垩世孤山镇组的建立地质通报2005 第24卷第9期分区内侏罗系,依据地层层序、岩性和生物特征的不同,又可分成大兴安岭北部区(呼伦贝尔盟中、西部)、大兴安岭中、南部区(呼伦贝尔盟东部、兴安盟、哲里木盟和赤峰市大部)、宁城一敖汉旗地区和镶黄旗一多伦地区等四部分。
1.大兴安岭北部区本区侏罗系以上侏罗统火山一沉积地层层序全、厚度大为特点。
下侏罗统为一套含植物化石的沉积一火山地层;中侏罗统太平川组为含煤地层,南平组为一套粗碎屑岩;上侏罗统自下而上划分为以安山质一玄武质熔岩为主的塔木兰沟组、以流纹质熔岩和火山碎屑岩为主的吉祥峰组、以玄武岩为主的七一牧场组、由沉积火山凝灰岩组成的木瑞组、广布全区的以流纹质火山熔岩为主的上库力组、以玄武岩为主体的伊利克得组和以流纹质一碱性火山熔岩为主的欧肯河组.。
①塔木兰沟组本组由黑龙江省第二区调队1980年建立。
它相当于前人划分的下兴安岭火山岩组〔宁奇生等,1959)、根河中基性火山岩组(俞建章,I95}年)、根河组(蒋国源等,1983),其命名剖面为牙克石市绰尔镇西南塔木兰沟剖面。
塔木兰沟组是至今在大兴安岭地区发现的上侏罗统层位最低的玄武一安山岩地层。
其分布仅限于大兴安岭主峰以西的呼伦贝尔盟境内。
本组可能不整合覆于中侏罗统南平组之上,并为上侏罗统吉祥峰组整合覆盖。
岩性以中长玄武岩、更长粗安岩、钠质粗安岩为主,夹少量安山质一玄武质火山碎屑岩。
厚度大于609m。
本组至今未发现化石。
采用全岩K--Ar 法测定同位素年龄为152一I58Ma, K-Ar等时线法测得同位素年龄为144.51Ma,Rb-Sr等时线法侧得同位素年龄为145.11Ma。
从同位素年龄值看,本组时代偏老,有属中株罗世的可能。
其是否可与辽宁西部的中侏罗统兰旗组或冀北的碧髻山组对比,值得今后研究。
2.大兴安岭中、南部区.本区北界在北纬47°30′,左右,大体以碾子山北、布特哈旗南的东西断裂带为界,南界在赤峰一敖汉旗一线。
包析兴安盟大部、哲里木盟和赤峰市大部。
出露地层为下侏罗统红旗组(包括塔他营子组);中侏罗统万宝组和同期异相的新民组(包括部分呼日格组);上侏罗统满克头鄂博组(流纹质火山岩)、玛尼吐组(安山质火山告)、白音高老组(流纹质火山岩及沉火山碎屑岩)和梅勒图组(安山质一玄武质火山熔岩)。
与北部区相比,本区上侏罗统火山岩层序不全。
①满克头鄂博组由原辽宁省第二区调队于I974年在扎鲁特旗民主乡满克头鄂博山建组。
建组剖面岩性为一套灰白、灰黄色和灰紫色流纹质熔岩及火山碎屑岩。
厚208.9rn。
本组出露广泛。
主要见于西拉木伦河以北及翁牛特旗以西地区,包括哲里木盟的大部、赤峰市的北部和西南部。
其中,以克什克腾旗元宝山牧场葫萝卜淖部面出露层序最全,可作本组代表性剖面。
本组与下伏新民组为不整合接触,与上覆玛尼吐组为整合接触关系。
分布于各处的满克头鄂博组,大部以流纹质熔岩、熔结凝灰岩和火山碎屑岩为主,只是不同地区的火山碎屑成分和含量稍有变化。
此外,下部的安山质火山岩夹层和上部的正常沉积岩夹层也不稳定。
出露层序全者为克什克腾旗葫萝卜淖一永隆号、巴林右旗大板镇一巴林左旗林东镇、阿鲁科尔沁旗阿尔他温都尔一扎鲁特旗迟家堡一带,厚197-234. 8 m 。
其余地区本组出露不全。
前人称之“呼口格组”,岩性与本组基本一致,只是厚度较小,一般为235-83m。
本志统称满克头鄂博组。
②玛尼吐组1974年,原辽宁省第二区测队命名,建组地点在巴林右旗幸福之路乡玛尼吐西山。
建组剖面岩性分为上、下两部分:上部以安山质熔岩及火山碎屑岩为主,下部为火山碎屑岩夹沉积岩,含叶肢介化石。
1982年,傅嘉友将其下部划归满克头鄂博组,本文采用其划分方案。
前人在乌兰浩特一带建立的中侏罗统付家洼子组,上侏罗统兴仁组,本文统称玛尼吐组。
本组常与满克头鄂博组相伴出露,但前者不如后者发育。
该组主要分布在乌兰浩特西和西南、巴林右旗大板东北部、林东、碧流台一罕宙等地。
③自音高老组由原辽宁省第二区测队1974 年命名,建组地点在林东西南白音高老。
因该地地层层序不全,故将巴林右旗玛尼吐剖面上部作为本组上部,白音高老剖面与高立营子剖面拼接作为本组下部。
后经傅嘉友重新研究,发现原确定层序有误,白音高老组原“上部”与“下部”应倒置,现白音高老组的正确层序为:上部浅灰、灰白、浅灰紫色凝灰砾岩、凝灰砂砾岩、凝灰砂岩、粉砂岩、页岩,夹沉凝灰岩,含丰富化石,厚187.4 ..583 . 3m;下部灰、灰绿、灰紫色流纹质火山碎屑岩、熔结凝灰岩,厚685.2-1402tn。
本组以假整合接触关系覆于玛尼吐组之上,一与上覆地层梅勒图组为角度不整合接触。
④梅勒图组由原辽宁省第二区测队1979年建组,建组地点在扎鲁特旗民主乡梅勒图。
本组系指零星出露的一套层位最高的安山质一玄武质火山熔岩夹火山碎屑岩。
它主要出露在西拉木伦河以北的扎鲁特旗西北部沙尔毛日、巨里黑西北、科尔沁右翼前旗复兴屯、沙布楞山和罕山林场以北等地。
本组岩性单一,以黑、灰绿、灰紫色玄武岩、辉石玄武岩、安山玄武岩、安山岩、辉石安山岩、黑云安山岩、流纹状安山岩、安山角砾岩为主,夹安山质凝灰岩薄层。
厚212.9-834.4m。
与下伏地层白音高老组为不整合接触,与上覆地层下白里统巴彦花组推测为角度不整合接触。
[10]肖庆辉邓晋福马大铨等花岗岩研究思维与方法地质出版社2002[11]姜万德内蒙古大兴安岭中段三要系中国区域地质1992 第一期[12] 盛继福傅先政大兴安岭中段成矿环境与铜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地震出版社1999[13] 宋彪,张玉海,刘敦一.微量原位分析仪器SHRIMP的产生与锆石同位素地质年代学.质谱学报,2002a,[14]唐守贤阿尔山晚侏罗世火山机构特征及阿尔山温泉的成因机制吉林地质1984.3第一期15尹志刚张跃龙杨晓平赵寒冬韩振哲大兴安岭北部中生代火山岩特征及岩浆演化世界地质第25卷第2期2006年6月16方文昌徐公愉大兴安岭东南地区侏罗纪火山岩中国地质科学院沈阳地质矿产研究所所刊198217赵书跃韩彦东朱春燕郭奎城王建民刘宝山大兴安岭火山喷发带北段中性、中酸性火山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地质力学学报第10卷第3期2004 年9月18 郭锋范蔚茗王岳军林舸大兴安岭南段晚中生代双峰式火山作用岩石学报2001 1000-056905FW060采自大兴安岭南部赤峰市翁牛特旗毛山东,岩石为斑状结构,斑晶主要为晶形较好的透长石。
锆石的Th(78.6-4252.9ppm,平均为785.7ppm)、U(93.9-1639.6ppm,平均为500.6ppm)含量变化较大,而Th/U比值也具有较大的变化范围(0.15-2.73,平均1.10)(表5)。
其中8个锆石颗粒获得的谐和年龄为173±4Ma,从数据点的分布状况来看(图8a),该年龄代表了岩石的形成时间。
其中还出现了2482Ma和2231Ma的谐和年龄,但是由于都只有一个颗粒,不具有明确的地质意义。
GW04199采自阿尔山市五岔沟镇三岔,岩性为英安岩。
岩石具斑状结构,斑晶为蚀变的斜长石、熔蚀的石英以及黑云母,基质为显微晶质结构。
锆石具有很好的晶形,主要为柱状、短柱状。
具有条带状结构或宽缓的振荡环带,有部分颗粒具有均一的内部结构,锆石具有比较均一的Th(44.6-462.9ppm,平均为178.1ppm)、U(33.5-260.5ppm,平均为124.3ppm)含量,除了部分颗粒的Th/U比值相对比较偏高以外(2.04和2.05),所有颗粒的Th/U比值比较集中(0.71-1.86,平均1.40,不包括具有偏高Th/U比值的两个颗粒)(表5)。
21次测试给出的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122±2Ma(MSWD=8.0),这些数据都落在谐和线上(图8b),而锆石的CL图像显示了明显的酸性岩浆结晶锆石的特征,因而该年龄结果被认为是岩石的形成时间。
此外,有3个锆石颗粒给出了168±1Ma(MSWD=0.9)的谐和年龄,这与05FW060的年龄在误差范围内完全一致,是岩浆作用过程中捕获的较早时期岩石的锆石,这也表明满克头鄂博组包括不同时代的岩石。
满克头鄂博组当中包含了较多的年龄信息,其中包含了早-中侏罗世(173Ma)和早白垩世(122Ma)的火山岩,表明前人所划分的满克头鄂博组火山岩中包含了不同时代的成分,而其中173Ma的年龄代表了较早时期的岩浆作用。
19王惠郭灵俊白翠霞徐宗培何会文鞠文信大兴安岭中北部晚侏罗世—早白垩世地层新认识地质通报第24卷第9期2005年920 范书义毛华人张晓东孙秀丽大兴安岭中段二叠系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矿意义中国区域地质第16卷第1期1997年2月21吴华英张连昌周新华陈志广大兴安岭中段晚中生代安山岩年代学和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分析岩石学报1000-0569/2008/024(06)-1339-5222邵济安牟保磊朱慧忠张履桥大兴安岭中南段中生代成矿物质的深部来源与背景岩石学报1000-0569/2010/026(03)-0649-5623邵济安牟保磊张履桥大兴安岭中南段中生代的构造热演化中国科学(D辑) 第28卷第3期1998年6月24 邵济安张履桥大兴安岭中生代伸展造山过程中的岩浆作用地学前沿第6卷第4期1999年10月25 邵济安刘福田陈辉韩庆军大兴安岭——燕山晚中生代岩浆活动与俯冲作用关系地质学报第75卷第1期2001年1月26 薛钢骆剑英刘金纪贵廷大兴安岭中南段中生代火山岩特征及成因科技与经济2006年第4期27葛文春林强孙德有吴福元李献华大兴安岭中生代两类流纹岩成因的地球化学研究地球科学第25 卷第2 期2000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