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标注及其编排

合集下载

论文参考文献格式

论文参考文献格式

凡有直接引用他人成果(文字、数字、事实以及转述他人的观点)之处,均应加标注说明列于参考文献中,以避免论文抄袭现象的发生。

1、正文中标注(1)标注格式:应用参考文献标注方式应全文统一,标注的格式为:[序号],放在引文或著述观点的最后一个句号之前,多引文献序号用小4号Times New Roman体、以上角标形式置于方括号中,如:····成果[1]。

(2)当提及的参考文献为文中直接说明时,其序号应该与正文排齐,如“由文献[8,10-14]可知:”。

2、参考文献著录应项目齐全、内容完整、顺序正确、标点无误。

具体要求如下:(1)著录格式:参考文献的序号左顶格,并用数字加方括号表示,如[1]·····,每一参考文献条目的最后不用加结束符。

在参考文献中的标点符号都采用“半角标点符号+空格”形式。

(2)排列顺序:根据正文中首次引用出现的先后次序递增,或者按第一作者姓的英文字母或拼音字母的英文字母顺序递增,与正文中的指示序号一致。

(3)作者姓名:只有3位及以内作者的,其姓名全部列上,中外作者一律姓前名后,外国人的名可用第一个字母的大写代替,如:William E.(名) Johns(姓)在参考文献中应写为 Johns W.E.。

有3位以上坐着的,只列前3位,其后加“,等”或“,et al”。

(4)参考文献类型及标示:一、以纸张为载体的传统文献类型及标示二、非纸张型载体的电子文献类型及标示:以纸张为载体的文献在引作为参考文献时不必著名其载体类型,而非纸张载体的电子文献当被引用为参考文献时需在参考文献类型标识中同时表明其载体类型。

这样,非纸张型载体类型的参考文献类型标识格式为:[电子文献类型标识/载体类型标识],如:[DB/OL] 联机网上数据库[DB/MT]磁带数据库[M/CD]光盘图书[J/OL]网上期刊磁盘软件[EB/OL]网上电子公告(5)著录格式及其说明:原本就缺某一项时,可将该项连同与其对应的标点符号一起略去。

参考文献的引用格式

参考文献的引用格式

参考⽂献的引⽤格式参考⽂献的引⽤格式参考⽂献的引⽤格式1凡有直接引⽤他⼈成果(⽂字、数据、事实以及转述他⼈的观点)之处的均应列于参考⽂献中或加以注释,参考⽂献按⽂中出现的顺序列出。

论⽂分章节的,每章结束后都应该注明本章参考⽂献,不分章节的在⽂后统⼀注明。

注释统⼀按分页下注的⽅式进⾏。

各类引⽤参考⽂献条⽬的编排格式如下:(1)学术期刊⽂献[序号]作者.⽂献题名[J].刊名,出版年份,卷号(期号):起-⽌页码(2)学术著作[序号]作者.书名[M].版次(⾸次免注).翻译者.出版地:出版社, 出版年: 起-⽌页码(3)有ISBN号的论⽂集[序号]作者.题名[A].主编.论⽂集名[C].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起-⽌页码(4)学位论⽂[序号]作者.题名[D].保存地:保存单位,年份(5)专利⽂献[序号]专利所有者.专利题名[P].专利国别:专利号,发布⽇期(6)技术标准[序号]标准代号,标准名称[S].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7)报纸⽂章[序号]作者.题名[N].报纸名,出版⽇期(版次)(8)报告[序号]作者.⽂献题名[R].报告地:报告会主办单位,年份(9)电⼦⽂献[序号]作者.电⼦⽂献题名[⽂献类型/载体类型].⽂献⽹址或出处,发表或更新⽇期/引⽤⽇期参考⽂献的引⽤格式2(1)期刊[序号] 主要作者.⽂献题名[J].刊名,出版年份,卷号(期号):起⽌页码. 例如: [1] 袁庆龙,候⽂义.Ni-P 合⾦镀层组织形貌及显微硬度研究[J].太原理⼯⼤学学报,20xx,32(1):51-53.(2)专著[序号] 著者.书名[M].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页码.例如:[2] 刘国钧,王连成.图书馆史研究[M].北京:⾼等教育出版社,1979:15-18,31.(3)论⽂集[序号] 著者.⽂献题名[C].编者.论⽂集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页码.例如:[3] 孙品⼀.⾼校学报编辑⼯作现代化特征[C].中国⾼等学校⾃然科学学报研究会.科技编辑学论⽂集(2).北京:北京师范⼤学出版社,1998:10-22.(4)学位论⽂[序号] 作者.题名[D].保存地:保存单位,年份.如:[4] 张和⽣.地质⼒学系统理论[D].太原:太原理⼯⼤学,1998.(5)报告[序号] 作者.⽂献题名[R].报告地:报告会主办单位,年份.例如:[5] 冯西桥.核反应堆压⼒容器的LBB 分析[R].北京:清华⼤学核能技术设计研究院,1997.(6)专利⽂献[序号] 专利所有者.专利题名[P].专利国别:专利号,发布⽇期.例如:[6] 姜锡洲.⼀种温热外敷药制备⽅案[P].中国专利:881056078,1983-08-12.(7)国际、国家标准[序号] 标准代号,标准名称[S].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例如:[7] GB/T 16159―1996,汉语拼⾳正词法基本规则[S].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1996.(8)报纸⽂章[序号] 作者.⽂献题名[N].报纸名,出版⽇期(版次).例如:[8] 谢希德.创造学习的思路[N].⼈民⽇报,1998-12-25(10).(9)电⼦⽂献[序号] 作者.电⼦⽂献题名[⽂献类型/载体类型].电⼦⽂献的出版或可获得地址,发表或更新的期/引⽤⽇期(任选).例如:[9] 王明亮.中国学术期刊标准化数据库系统⼯程的[EB/OL]. 参考⽂献的类型参考⽂献的引⽤格式3⼀、参考⽂献是对期刊论⽂引⽂进⾏统计和分析的重要信息源之⼀,在本规范中采⽤ GB 7714推荐的顺序编码制编排。

参考文献条目的编排格式及参考

参考文献条目的编排格式及参考
11
外文书籍
Democracy: An American Novel [M]. New York: Holt, 1880.(该 书未注明作者,按书名首词字母顺序列入文献目录)
AERA. Standards for Educational and Psychological Testing [Z]. Washington: AERA, 1999. ( 该 书 作 者 为 一 机 构 , 即 American Educational Research Association,该机构亦是出 版商。)
例:Chen Guohua. Conditional Sentences in Early Modern English: A study in grammaticalization [D]. Ph D dissertation. Cambridge: University of Cambridge, 1996.
9
外文论文
➢ 网上论文及相关资源顺序注明:{作者.论文篇名.网址. 论 文发表年份.} 如:
例:Lakoff, G. Framing a democratic agenda. http://www. alternet. org/story/1688/. 2003.
10
外文书籍
➢ 一般著作顺序注明:{作者.书名[文献类别].出版地:出版 商, 出版年份.} 如:
例:Brown & Yule, G. Discourse Analysis [M]. London: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0.
5
外文论文
➢ 期刊论文顺序注明:{作者.论文篇名[文献类别].刊名.发 表年份(卷号 /期号):起始页码.} 如:

参考文献表的编排格式

参考文献表的编排格式

参考文献表的编排格式正文后参考文献表的编排格式参考文献按引文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次序列表于文后;表上以“[参考文献]”(居中)作为标识;参考文献条目的序号左顶格,并用数字加方括号标示,如[1]、[2]、…,以与正文中的指示序号一致。

正文中的指示序号通常在与引文对应的标点符号的右上角,文献的起止页码在正文中紧随指示序号以(第X-X页)形式标出。

参考文献条目中的标点符号全部自动在宋体状态下输入。

各类参考文献条目的编排格式及示例如下:1.专著[序号] 主要责任者. 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识]. 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如:[1] 刘国钧,陈绍业,王凤翥.图书馆目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57.起止页码在文中引文对应处标示为:[1](第15-18页)2.期刊文章[序号] 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J].刊名,年,卷(期). 如:[3] 何龄修. 读顾城《南明史》[J]. 中国史研究,1998,(3).起止页码在文中引文对应处标示为:[3](第167-173页)3.论文集和以书代刊的连续出版物中的析出文献[序号] 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 析出文献题名[A]. 原文献主要责任者(任选).原文献题名[C]. 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析出文献起止页码. 如:[5] 钟文发. 非线性规划在可燃毒物配置中的应用[A]. 赵玮. 运筹学的理论与应用——中国运筹学会第五届大会论文集[C]. 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96.起止页码在文中引文对应处标示为:[5](第468-471页)4.报纸文章[序号] 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如:[7] 谢希德.创造学习的新思路[N].人民日报,1998-12-25(10).5.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序号] 标准编号,标准名称[S].如:[9] GB/T16159-1996,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S].6.专利[序号] 专利所有者.专利题名[P].专利国别:专利号,出版日期.如:[11] 姜锡洲.一种温热外敷药制备方案[P].中国专利:881056073,1989-07-26.7.电子文献[序号] 主要责任者.电子文献题名[电子文献及载体类型标识].电子文献的出处或可获得地址,引用日期(任选).如:[12] 万锦坤.中国大学学报论文文摘(1983-1993).英文版[DB/CD].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6.(“[DB/CD]”意为光盘数据库,另较常用的[DB/OL]意为网上数据库)8.古籍:[序号] [朝代]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识].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3] [清] 沈家本.沈寄簃先生遗书(甲编)[M].起止页码(任选)在文中引文对应处标示为:[3](第43页)9.译作:[序号] [国别]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识].译者.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5] [英]詹宁斯,瓦茨.奥本海国际法(第九版)[M].王铁崖,陈公绰,汤宗舜,周仁译(或王铁崖等译).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5.起止页码在文中引文对应处标示为:[5](第78页)10. 学位论文:[序号] 责任者.文献题名(论文类别)[文献类型标识].保存单位,年份.[5] 杨帆. 网络实时参考模式分析与评价(硕士论文)[D].武汉大学,2019.起止页码在文中引文对应处标示为:[5](第36-38页)11.各种未定义类型的文献对于GB3469-83《文献类型与文献载体代码》中未规定的其它类型的文献一律用“Z”标识,具体类型及示例如下。

常见参考文献格式

常见参考文献格式

论文参考文献格式要求参考文献有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在文章标注:1正文中的文献引用标志另一部分在文章后面付出参考文献的所有信息:2 正文后的文献列列表的编排顺序:1)先排中文,后排英文;2)排序:由名字的首字母来排序,从A到Z的顺序来排,不需要加序号,不需要添加[J] [D]等符号。

参考文献:这四个字宋体四号;参考文献列表,五号。

要悬挂缩进2个字符。

1 正文中的文献引用标志正文中的文献引用标志是著者(外国人只写姓,中国人的中文需写全姓名)和出版年,可以作为句子的一个成分,也可放在引用句尾的括号中,可以根据行文的需要灵活选用一种方式。

在著者-出版年制中,文献引用的标志就是“著者”和“出版年”,主要有两种形式:(1)正文中的文献引用标志可以作为句子的一个成分,如:Dell(1986)基于语误分析的结果提出了音韵编码模型,……。

汉语词汇研究有庄捷和周晓林(2001)的研究。

(2)也可放在引用句尾的括号中,如:在语言学上,音节是语音结构的基本单位,也是人们自然感到的最小语音片段。

按照汉语的传统分析方法,汉语音节可以分析成声母、韵母和声调(胡裕树,1995;黄伯荣,廖序东,2001)。

音韵编码模型假设音韵表征包含多个层次(Dell,1986)。

可以根据行文的需要灵活选用其中一种。

1)只有一个著者的文献引用示例:张三(2008)研究了人格与心理的关系。

人格和心理健康有密切关系(张三,2008)如果同一篇文献连续引用,则第一次引用需给出出版年,第二次及以后的引用无需写出版年。

如张三(2008)研究了人格与心理的关系……。

张三还发现……2)多个著者的文献引用如果有两个著者,正文引用时两个著者的姓(名)都要给出。

如果引用标志是句子的一个成分,两个著者之间用“和”;如果是放在引用处的括号中,英文的两个著者之间则用“&”,中文不加“&”,用逗号隔开。

示例:张三和李四(2008)发现了……,这个结果在Wang和Sun(2009)的研究中得到重复。

参考文献标注的格式

参考文献标注的格式

参考文献标注的格式
参考文献标注的格式根据文献种类而有所不同,包括专著、论文集、报纸文章、期刊文章、学位论文、报告、标准、专利、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等。

一般来说,参考文献的标注按照在论文中出现的先后次序用阿拉伯数字进行连续编号,并将序号置于方括号内,作为上角标,并列在正文的末尾。

此外,每条参考文献的项目应齐全,包括文献的作者、题名、刊物名称、出版年份等。

文献中的作者不超过三位时全部列出,超过三位时一般只列前三位,后面加“等”字或“et al”。

作者姓名之间用逗号分开,中外人名一律采用姓在前名在后的著录法。

在正文中,如果有需要说明的内容,可以采用随文脚注的形式,用上标形式“①”等数字表示。

同时,附录中的图表公式应另编排序号,与正文分开。

以上信息仅供参考,如有需要,建议查阅学校官网或图书馆的论文格式要求。

论文参考文献标注格式

论文参考文献标注格式

参考文献标注格式参考文献按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次序列表于文后;表上以“参考文献:”(左顶格)作为标识;参考文献的序号左顶格,并用数字加方括号表示,如[1],[2],…,以与正文中的指示序号格式一致。

参照ISO 690及ISO 690-2,每一参考文献条目的最后均以“.”结束。

各类参考文献条目的编排格式及示例如下:中文文献内的中文信息要中、英文对照a. 专著[序号] 主要责任者. 文献题名[M]. 出版地: 出版者, 出版年. 起止页码(可写可不写).[1] KANG Li-shan (康立山), QUAN Hui-yun (全惠云). Split Formula of Numerical M ethod for Multi-Dimensional PartialDifferential E quations (数值解高维偏微分方程的分裂法) [M]. Shanghai (上海): Shanghai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ess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0.[2] SU Yu-cheng (苏煜城), WU Qi-guang (吴启光). Numerial M ethod for Partial Differential E quations(偏微分方程数值解法)[M]. Beijing (北京): Meteorology Press (气象出版社), 1989.b. 期刊文章[序号] 主要责任者. 文献题名[J]. 刊名, 年, 卷(期): 起止页码.[1] Licthfield R J. Liapis A I. An adsorption-sublimation model for a freeze dryer [J]. Chem E ng Sci, 1979, 34(9): 1085~1090.[2]TU Wei-ping (涂伟萍), CHEN Jiang (程江), YANG Zhuo-ru (杨卓如) et al. A model of freeze drying of foods and some influencefactors on the process (食品冷冻干燥过程的模型及影响因素)[J]. Journal of Chemical Industry and E ngineering (化工学报), 1997,48(2):186~192.c.专利[序号] 专利所有者. 专利题名[P]. 专利国别: 专利号, 出版日期.[1] BAYER A G. Katalysator, dessen Herstellung und V erwendung zur Gasphasenpolymerisation von Konjugierten Dienen [P]. E UPatent: 0, 647, 657, Al, 1994-11-25.[2] Union Carbide. Termination and reinitiation of gas-phase polymerization of conjugated dienes [P]. USP: 5, 731, 381, 1998-07-11.[3] Boss B D. Preparation of conjugated diene polymers by gas-phase polymerization and metallocene-or ionic compound-and/oraluminoxane-supported catalyst therefore [P]. Japan Patent: 10 30, 003, 1998-06-05.d. 学位论文[序号] 学生姓名. 论文题目[D]. 学校所在城市名: 学校名称, 出版年.[1] CHEN Meng-lin (陈孟林). Study on the Mechanism and Method of Freeze Drying of Materials in V ials (瓶装物料的冷冻干燥机理与方法的研究) [D]. Guangzhou (广州): Sou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华南理工大学), 1998.[2]ZHU Bing (朱斌). Study of Rotary Tube Dryer (旋转列管式干燥机研究) [D]. Hangzhou (杭州): Zhejiang University (浙江大学),1997.e.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序号] 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 析出文献题名[A]. 原文献主要责任者(可写可不写). 出版地: 出版者, 出版年. 析出文献起止页码.[1]Schroder V, Wang Z, Schubert H. Production of oil-in-water emulsion by microporous membranes [A]. Euromembran’97, Progressin Membran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 Netherlands: European Society for Membran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1997, 439-445.f.各种未定义类型的文献[序号] 主要责任者. 文献题名[Z]. 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1] Ohgo Sugiro (大谷杉郎), Masada Yuzo (真田雄三)编. Translated by ZHANG Da-ming (张大名),YANG Jun-ying (杨俊英)译.Basic of carbonization technics (炭化工学基础) [Z]. Lanzhou Xinhua Printery (兰州新华印刷厂), 1985: 135.。

!!!论文参考文献格式(GB7714-2005)

!!!论文参考文献格式(GB7714-2005)

论文参考文献格式(GB7714-2005)我国发布GB/T 7714-2005 《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规定采用“顺序编码制”和“著者出版年制”两种为我国著录文后参考文献的国家标准。

按规定,在科技论文中,凡是引用前人(包括作者自己过去)已发表的文献中的观点、数据和材料等,都要对它们在文中出现的地方予以标明,并在文末列出参考文献表。

一、在正文中引用参考文献一项科学研究取得的新成果通常是在前人成果的基础上的新进展,它体现着科学科技的继承和发展。

如基于已有的理论、方法、思想、实验手段等,使本研究获得了新进展,有了新发现;或是将一个学科中的方法移植到另一学科中并取得成功;或是对已有方法做了改进。

当在论文中叙述研究目的、设计思想、建立的模型、与已有结果进行比较的时候,就要涉及到已有的成果。

如果在涉及到前人成果的地方再把已有成果的具体内容抄到论文当中,不但占去论文的篇幅,冲淡论文的主题,而且抄写这些已发表过的、读者可以查找到的内容是毫无意义的。

所以,在论文涉及到已有成果的地方,不去重抄已有的成果,而是指出登载这个成果文献(出处),这种做法叫做引用参考文献。

引用了参考文献,就要在涉及前人成果的地方做一个标记,见到这个标记,读者就知道在这里引用了参考文献;按照这个标记在参考文献表中就能找到刊登这个成果的详细内容的文章。

在正文中引用参考文献的地方加一个标记,称为参考文献的标注,标注的方法称为标注法。

二、参考文献著录的目的和作用对于一篇完整的学术论文,参考文献的著录是不可缺少的。

归纳起来,参考文献著录的目的与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5个方面。

1) 著录参考文献可以反映论文作者的科学态度和论文具有真实、广泛的科学依据,也反映出该论文的起点和深度。

科学技术以及科学技术研究工作都有继承性,现时的研究都是在过去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的,今人的研究成果或研究工作一般都是前人研究成果或研究工作的继续和发展;因此,在论文中涉及研究的背景、理由、目的等的阐述,必然要对过去的工作进行评价,著录参考文献即能表明言之有据,并明白交待出该论文的起点和深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中参考文献标注方式
一、顺序编码制(温哥华体系)
按照正文中引用的文献出现先后顺序使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码,用方括号括注在文中提及的文献著者或者理论系统名的右上角。

如:
达尔文[3]指出……….
进化论认为[5]认为…………
如果只提及引用内容而未提及著者,则括注在所引用文字群的右上角。

如:根据遗传学原理,可以推论出这种变异是受基因控制的,是可以遗传的[8]。

文中多次引用同一参考文献,只在第一次出现时编排序号(在参考文献表中也只出现一次),其他处使用同一序号。

若某一问题使用了多篇文献说明,这时将各文献的序号在一个方括号内全部列出,中间加逗号,若遇连续序号,可在起止序号中间加“~”表示。

如:
这种变异往往发生在细胞的减数分裂时期[3,5,7~10],但是为了………
二、著者-出版年制
由著者姓名与出版年代构成。

标注方法是由在被引用的著者姓名之后用圆括号标注参考文献的出版年代。

如:
徐道一(1983)认为,生物变革时期与太阳系在银河系的运行轨迹可能有一定联系。

文中只提及所引用的资料内容而未提及著者,则在引文叙述文字之后用圆括号标注著者姓(中国人、朝鲜人、日本人等用汉字姓名的著者要用完整的姓氏和名字)和出版年代,两者之间空一格,不用逗号。

如:
孟德尔发现了一个很重要的现象。

即红、白花豌豆杂交后的所结种子第二年长出的植株的红白花色比例为3:1(方宗熙1962).
引用同一著者在同一年份出版的多篇文献时,出版年份之后用英文小写字母a、b、c……加以区别,并用逗号隔开。

如:
根据泰勒级数展开公式,我们很自然地假定在靠近平衡态时广义生态力和广
义生态流之间是线性齐次关系(鲁廷全1988b,1988a)。

引用有两个以上同姓的著者的外文文献,在姓氏后面加上名字的缩写(首字母,大写),姓和名、名和年代之间空一格(不加逗号,不加缩写点),而两个文献之间用逗号隔开。

如:
1971年初北半球平均雪被显著增加,以及相伴的短波辐射吸收的减少是随后异常天气型出现的原因(Kukla G J 1974,Kukla H J 1976)。

引用多著者文献时,只标注第一个著者,其后加“等”字,或与之同义的外文(“et al.”…)。

如:
现代生态学研究的中心是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以及人与生物之间相互作用的关系(马世俊等1990)。

生态学的现代品格是把一个意外的结果变成一个意料中的结果,把一个偶然的事件变成一个当然的事件(Harvey D et al. 1969)。

同一处引用多篇文献时,按出版年份由近到远依次标注,文献与文献之间用逗号隔开。

如:
遥相关研究(Alliso et al. 1971, Bjerknes 1969, Doberitz et al. 1967)指出,两种相反的流型…...。

参考文献表的编排
一、顺序编码制
若文中以顺序编码标注,如:
棉铃虫是危害棉花生产的重要害虫,Bt抗虫棉能够有效控制棉铃虫的危害,但棉铃虫对Bt基因的抗性及寻找更有效的抗虫基因已成为当前转基因研究的热点[1]。

Harpin是在寄主植物上激发过敏性反应的一类蛋白,能激发植物对生物胁迫产生防卫反应[2]。

基于先前的研究,harpins通过激活SA介导的系统获得抗性诱导对病原菌的抗性,在烟草或拟南芥悬浮细胞培养中,harpin诱导信号传导链中的信号分子,引起防卫反应或细胞死亡[3-5]。

则文后参考文献应写为:
1 贾士荣,郭三堆,安道昌转基因棉花[M]。

2001,北京科学出版社。

2 Wei Z.M., Laby RJ, Zumoff CH, Bauer DW, He SY, Beer SV Harpin, elicitor of
the hypersensitive response produced by the plant pathogen Erwinia amylovora.
Science,1992, 257:85-88.
3 Scheel, D. Resistance response physiology and signal transduction. Curr. Opin. Plant Biol,. 1998, 1, 305-310.
4 Dong H, Delaney TP, Bauer DW, Beer SV. Harpin induces disease resistance in Arabidopsis through the systemic acquired resistance pathway mediated by salicylic acid and the NIM1 gene. The Plant Journal,. 1999, 20:207-15.
5 Grant, J.J. and Loake, G.J. Role of reactive oxygen intermediates and cognate radix signalling in disease resistance. Plant Physiol., 2000, 124:21-29.
二、著者-出版年制
若文中以著者-出版年制标注,如:
在植物与卵菌的长期协同进化过程中,卵菌为了完成对植物的成功侵染必需破坏寄主植物的防卫反应系统,而植物为了生存则必须抵抗卵菌对其防卫系统的破坏(Kamoun 2006)。

当植物感受到病原物入侵后,会在局部产生initiate immunity 原初免疫反应,例如纤维素的沉积,活性氧的累积等反应(Hauck et al. 2003,Nimchuk et al. 2003,Jones and Dangl 2006)。

则文后参考文献应写为:
Hauck, P., Thilmony, R., and He, S.Y. (2003). A Pseudomonas syringae type III effector suppresses cell wall-based extracellular defense in susceptible Arabidopsis plants.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100, 8577-8582.
Jones, J.D., and Dangl, J.L. (2006). The plant immune system. Nature 444, 323-329. Kamoun, S. (2006). A catalogue of the effector secretome of plant pathogenic oomycetes. Annual review of phytopathology 44, 41-60.
Nimchuk, Z., Eulgem, T., Holt, B.F., 3rd, and Dangl, J.L. (2003). Recognition and response in the plant immune system. Annual review of genetics 37, 579-60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