枳壳健胃颗粒的质量控制研究
中药行业工作的中药颗粒制剂生产质量控制与管理

中药行业工作的中药颗粒制剂生产质量控制与管理中药颗粒制剂是指将中药研磨成粉末,再按照一定比例混合的制剂形式。
作为一种传统药物形式,中药颗粒制剂在现代中药行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然而,由于中药材原材料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中药颗粒制剂的生产过程中存在着一些质量控制与管理方面的挑战。
本文将探讨中药行业工作中的中药颗粒制剂生产质量控制与管理的重要性以及相应的解决方法。
一、质量控制的重要性中药颗粒制剂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
因此,对于中药颗粒制剂的生产过程进行质量控制是至关重要的。
只有确保各个环节的质量可控,才能保证最终产品的质量。
1. 原材料质量控制中药颗粒制剂的原材料主要是中药材。
在选择和采购中药材时,必须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
这包括检查中药材的外观、气味、质地、湿度、杂质等指标,并进行质量评估。
2. 生产过程质量控制中药颗粒制剂的生产过程包括材料准备、配方调配、制粒、包装等环节。
在每个环节中应制定相应的质量控制标准和操作规程,确保每个环节的质量可控。
例如,在制粒过程中,应设置合适的颗粒粒径、饱满度、制粒速度等参数,以确保颗粒的质量符合要求。
3. 产品质量控制中药颗粒制剂的产品质量控制是保证产品质量的最后一道防线。
通过对产品进行化学成分分析、质量标准测试、微生物检验等手段,确保产品的有效成分含量符合规定,并且没有明显的微生物污染。
二、质量控制与管理的解决方法为了解决中药颗粒制剂生产中的质量控制与管理问题,可以采取以下方法:1. 建立良好的质量管理体系企业应建立一套完整的质量管理体系,包括质量管理的各个环节和具体措施。
这需要明确质量管理的目标和要求,并分配相应的责任。
2. 严格的原材料采购和供应商管理在原材料的采购环节,企业应确保供应商具有相应的资质和质量管理体系。
对于每批进货的中药材,应进行严格的检验,并建立供应商评估和管理制度。
3. 完善的生产工艺和质量控制标准企业应根据中药颗粒制剂的特点,制定相应的生产工艺和质量控制标准。
枳实健胃颗粒的药材质量研究

黑 龙 江 医 药科 学
2 1 年8 0 O 月第 3 卷 第 4 3 期
枳 实健 胃颗粒 的药 材质 量研 究
苏 瑾, 于德成 , 曲楠楠
( 木 斯 大 学 药 学 院 黑龙 江雀 生物 药制 荆 重点 实验 室 , 佳 黑龙 江 佳 木 斯 14 0 ) 50 7
得 喜 喜 暑 菸 呈 球 , 为 形直 o~ 5。 皮 绿 半 形 数 球 , . 2m 果 黑 色 少 径5. 外 。 暨 嘉 要 鍪 譬萎 毳 蠢 : 品 或 纛 望 石 蓊 鳖 ” 暗 柔 ’ 蹊 嚣 蓑 要 暑美 卺 妥 集 作 嘉 服 汤 煎 不 蠢 点服 巷贮 藏 及 运 输 琢 伺 纠 l{ 耋 _ 蒜 营J 慢 ’ ¨月甘 ,苦微 用 喜 克 了 剂 煮 幂 用 喜速 迅且 便缺 的 味、 、置 J m茔 怀 ’ 鬟 佃 巴’ 贝芏 ’ 石、 , 似
2 3 枳 实的 理 化 鉴 别 .
以测定 的峰面积 积分值 为纵 坐标, 样 量为横坐标 , 进 绘 制 标 准 曲线 , 一 3 . 7 5 Y 60 5 6+ 2 65 5 6 r= 0 9 9 。 2 . 0 5X, . 9 9 测 定 三 批 供 试 品 含 量 。 中 国 药 典 》 2O 年 版 ) 定 “ 品 按 干 《 (O 5 规 本 燥 品计 算 , 辛 弗 林 不 得少 于 0 3 ” 三 批 药 材 中 辛 弗 林 含 含 .0 , 量 分 别 为 0 3 % ,. 1 ,. 1 , 合 规 定 。 . 9 0 4 % 品 粉 末 0 5 , 甲 醇 l mL, 热 回 流 lmi 滤 过 。 .g加 O 加 O n, 取滤液1 mL, 四氢 硼 钾  ̄ 5 , 匀 , 盐 酸 数 滴 , 察 溶 液 加 , mg 摇 J ' 加 观 颜 色。 2 4 辛 弗林 的定 性 鉴 别 和 含量 测定 .
枳术健胃颗粒的制备及HPLC法测定辛弗林的含量

枳术健胃颗粒的制备及HPLC法测定辛弗林的含量苏瑾;田丽华;金言【摘要】目的:建立枳术健胃颗粒的制备方法及制剂中辛弗林的HPLC含量测定方法.方法:正交试验设计优化制备工艺,样品以55%的乙醇回流提取,采用Zobax-C18 (4.6mm×200mm)色谱柱,甲醇一水(0.02%磷酸及0.1%十二烷基磺酸钠)(55:45)为流动相,流速为1.0mL/min,检测波长为224nm.结果:枳术健胃颗粒中辛弗林的标准曲线方程为y=36.0756+226.5055x,r=0.9998,线性范围为0.24~0.96mg,平均回收率99.9%.结论:制备工艺可行,HPLC方法可用于枳实中辛弗林的质量控制.【期刊名称】《黑龙江医药科学》【年(卷),期】2013(036)001【总页数】2页(P14-15)【关键词】枳术健胃颗粒;HPLC;辛弗林【作者】苏瑾;田丽华;金言【作者单位】佳木斯大学药学院黑龙江省生物药制剂重点实验室,黑龙江佳木斯154007;佳木斯大学药学院黑龙江省生物药制剂重点实验室,黑龙江佳木斯154007;佳木斯大学药学院黑龙江省生物药制剂重点实验室,黑龙江佳木斯15400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927.2;R284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sia,FD),是指具有腹痛、腹胀、早饱、嗳气、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不适,经检查排除引起这些症状的器质疾病的一组临床综合。
其病因和发病机制至今尚未清楚,一般认为,传统中药在治疗 FD方面具有独特优势[1]。
枳实是常用的理气药,《中国药典》(2010年版)收载的枳实来源于芸香科植物酸橙 Citrus aurantium或甜橙 C.sinensis osbeck的幼果,具有破气、散痞、泻痰、消积的功效 ,主要用于胸腹胀满、胸痹、痞痛、水肿、食积、便秘、胃下垂、子宫下垂、脱肛等[2]。
“枳术健胃颗粒”是由古方“枳实消痞汤”变化而来,其为常用消食强胃经典方,以其组成以枳实和白术命名。
中药配方颗粒的质量控制研究

中药配方颗粒的质量控制研究中药颗粒是一种重要的中药剂型,其具有方便服用、剂量准确、质量稳定等优点,因此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
而中药配方颗粒的质量控制则是关系到中药颗粒药效安全和稳定性的重要问题。
本文将介绍中药配方颗粒质量控制的研究进展和方法,以期提高中药颗粒的质量和临床应用效果。
1. 中药配方颗粒的制备方法中药配方颗粒的制备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直接压制法:将中药配方通过研磨、筛选、混合等工艺处理后,直接压成颗粒。
该方法操作简单,适用于基础药物成分含量较高的情况。
(2)湿法制粒法:将中药配方与辅料混合,加入一定量的溶剂,制成糊状物后,通过喷雾、凝结、干燥等多个工序制成颗粒。
该方法操作稍复杂,但可以提高药物的可溶性和稳定性。
(3)干法制粒法:将中药配方和辅料混合,通过冲击、压力、切割等方式将其制成颗粒。
该方法操作简单,但可能会破坏药物的活性成分,降低药效。
综上所述,中药配方颗粒的制备方法需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同时还需要对颗粒的制备过程进行严格控制,以保证产品的质量。
2. 中药配方颗粒的质量控制方法中药配方颗粒的质量控制主要包括外观性状、生物药效、质量稳定性等方面。
以下是常见的质量控制方法:(1)外观检查:主要包括颜色、气味、形状等方面。
中药配方颗粒应保持一定的色泽、气味和形状规整,同时不允许有异物和杂质的存在。
(2)物理性质检查:主要包括颗粒粒度、密度、比表面积等方面。
中药配方颗粒应保持一定的粒度、密度和比表面积,以确保药效的稳定性和制剂的充填性。
(3)微生物学检查:主要包括细菌、真菌、霉菌等方面。
中药配方颗粒在制备过程中易受到微生物的污染,因此需要进行微生物学检查,以确保产品的无菌性和安全性。
(4)生物药效检查:主要包括药效、毒性、副作用等方面。
中药配方颗粒的生物药效检查是确保其药效和安全性的重要保障,需要在实验动物上进行严格的毒性、副作用等方面的检查。
3. 中药配方颗粒的标准制定和合规性评估中药配方颗粒的标准制定可参考国家相关规定和标准,同时也需要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合理制定。
中药配方颗粒剂质量控制研究现状及展望

T h e me d i c i n e s t u d y
中 国 民 族 民 间 医 药
C h i n e s e j o u ma l o f e t h n o me d i c i n e a n d e t h n o p h a r m a c y
基础上 ,探讨配方颗粒剂质量控制标 准化、现代化以及考察 内容全 面化 的可能性 。由于配方颗粒剂仍 为中药材提取液所 得制剂 ,有大量结 构和活性 相似的化合物。因此 ,本文重点论述 如何采 用各类仪器分析技术及前处理手段 ,提高质量标准研究 和指纹 图谱建立过程 的确定性 、
针对性和全面性。另外 ,对于配方颗粒剂与传统中药方剂在药效学 和药动学上 的差 异 ,相关研究领域一 直存在较 大空 白,如何填补这些 空 白,也是本综述的意图之一。
t i o n a l l y。t o ns a we r t h e q u e s t i o n f o d i f e r e n c e i n p h a r ma c o k i n e t i c p ra a me t e r s b e t we e n T C M ra g nu l e nd a o t h e r t r a d i t i o n a l or f mu l a s ,c o n - s i d e r bl a e a mo u n t o f e f o r t s s h o u l d b e d o n e t o i f l l re g a t b l a n k e x i s t e d . Ke y wo r d s :T C M g r nu a l e ;q u li a t y c o n t r o l ;a n ly a t i c l a t e c h n o l o g i e s ;p e r s p e c t i v e s
中药配方颗粒的质量控制研究

中药配方颗粒的质量控制研究
涂瑶生;毕晓黎;罗文汇
【期刊名称】《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年(卷),期】2011(013)001
【摘要】概述了广东省中医研究所从事中药配方颗粒质量控制研究10余年来的主要成果,包括对中药配方颗粒原料药材、中间品和成品的质量控制研究,以及中药指纹图谱技术在中药配方颗粒质量控制中的应用情况.
【总页数】6页(P41-46)
【作者】涂瑶生;毕晓黎;罗文汇
【作者单位】广东省中医研究所,广州,510095;广东省中医研究所,广州,510095;广东省中医研究所,广州,510095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中药配方颗粒生产的全程质量控制 [J], 奚雁玉
2.中药配方颗粒剂质量控制研究现状及展望 [J], 陈昭;毕晓黎;邱宏聪;孙冬梅
3.高效液相色谱技术在中药配方颗粒质量控制中应用现状 [J], 陈红林;杨捡美;汪兰;夏新华;黄本东;肖利辉;胡波;谭桂林
4.中药配方颗粒质量控制与自动调配研究 [J], 龚江峰
5.中药配方颗粒质量控制与自动调配研究 [J], 龚江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枳壳健胃颗粒的质量控制研究

G AO J i a — r o n g r 1 . A n h u i C o l l e g e o fT C M, He f e i 2 3 0 0 3 2 . C h i n a :2 . P h a r m a c y D e p a r t m e n t , T h e F i r s t A il f i a t e dH o s p i t a l fA o n h u i
1 . 安徽 中医学院, 安徽 合肥 2 3 0 0 3 2 ;
2 . 安 徽 中 医 学 院第 一 附属 医 院药 学 部 , 国 家 中 医 药 管理 局 中 药制 剂 三 级 实 验 室 , 安徽 合肥 2 3 0 0 3 1
中药颗粒剂包装过程中常见质量问题和解决方法

中药颗粒剂包装过程中常见质量问题和解决方法【摘要】目的颗粒剂包装过程由于种种原因造成成品质量不合格,为解决颗粒剂包装过程中影响成品质量问题,从两个方面分析影响因素和解决方法。
方法采用经验总结与问题剖析法介绍在颗粒剂包装过程中影响颗粒剂质量问题的因素和解决方法。
结果有效解决装量差异和外观不合格问题,分析了产生原因并找到了解决办法,提高了一次包装合格率。
结论发现并解决中药颗粒剂包装过程中的问题,可提高产品质量,提高一次包装合格率。
【关键词】颗粒剂包装;质量问题;解决方法颗粒剂是将主要药物与适宜的辅料混合而制成的颗粒状制剂,具有可以直接吞服,也可以水冲服,携带方便,溶出和吸收速度较快等特点。
复合膜内包装材料是生产颗粒剂的主要包装方式。
气滞胃痛颗粒是本车间生产的主要产品之一,主要成分:柴胡、延胡索(炙)、枳壳、香附(炙)、白芍、甘草(炙)。
包装产品质量不稳定,返工率高,产品质量的优劣及成本高低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声誉和效益。
因此,提高产品质量、降低复合膜消耗、降低生产成本,势在必行。
在颗粒剂生产过程中,常出现装量及装量差异不合格和外观不合格,最多一批达到1500袋,导致复合膜浪费。
不合格的颗粒剂的处理方法通常采用剪刀剪开袋的一侧,将里面的颗粒倒回料斗中重新分装,不仅使复合膜的消耗增高,而且浪费了人工,增加了生产成本。
更重要的是,一旦产品漏检销售出去,出现质量问题,产生的后果是不可估计的。
所以,对颗粒剂生产过程中各种造成成品质量不合格的原因进行了研究分析,并制订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1 颗粒剂装量及装量差异超限原因及解决办法1.1 原因分析分装过程中时常出现装量差异不合格的现象,经分析主要有以下原因:1.1.1 颗粒大小不均匀、细粉多,由料斗进入料盘后,直接影响到每个量杯中颗粒和细粉的均匀度,造成装量超过上下装量限度,成为不合格品。
1.1.2 用来调节装量的蜗轮有自转现象,颗粒包装机运行时,蜗轮有时朝装量高或装量低的方向自行转动,造成装量自行变化,导致装量超过上下限度,成为不合格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枳壳健胃颗粒的质量控制研究
作者:魏良兵吴溪杜红芳孟楣高家荣
来源:《中国中医药信息》2013年第01期
摘要:目的建立枳壳健胃颗粒的质量控制方法。
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枳壳健胃颗粒中枳壳、延胡索、连翘进行定性鉴别,采用薄层色谱扫描法测定君药延胡索有效成分延胡索乙素含量。
结果薄层色谱鉴别方法简便,专属性强。
延胡索乙素在0.055~0.330 µg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6 92,平均回收率为98.02%,RSD=1.85%(n=5)。
结论所建立的方法可准确地进行定量检测,可用于该制剂的质量控制。
关键词:枳壳健胃颗粒;延胡索乙素;薄层色谱;含量测定
中图分类号:R28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04(2013)01-0054-03
枳壳健胃颗粒为安徽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消化内科的经验方,由延胡索、枳壳、连翘等9味中药组成,具有疏肝清热、理气止痛的作用,主要用于治疗肝胃郁热、胃脘疼痛,已在临床使用20年。
延胡索乙素为君药延胡索的主要有效成分之一,具有较强的镇痛、解痉等作用[1-2]。
为有效控制该制剂质量,本试验对方中枳壳、延胡索、连翘进行薄层鉴别研究,并采用薄层色谱扫描法对延胡索乙素的含量进行测定,现报道如下。
1 仪器与试药
CAMAGⅢ型薄层色谱扫描仪(瑞士CAMAG公司),CAMAG层析缸(瑞士CAMAG公司),CAMAG紫外光灯(瑞士CAMAG公司),NANOMAT4点样仪(瑞士CAMAG公司),CAMAG TLC PLATE HEATER Ⅲ型加热板(瑞士CAMAG公司),定量毛细管(瑞士CAMAG公司),SK8200H超声波清洗器(上海科导超声仪器有限公司),硅胶G薄层板(青岛海洋化工集团),SARTORIUS BP211电子天平,CANON数码照相机。
延胡索乙素对照品(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批号110726-200409);延胡索、连翘、枳壳对照药材(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批号分别为120928-200604、120908-200711、120981-200803);枳壳健胃颗粒(安徽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生产,批号20110417、20110712、20111125);所用试剂均为
分析纯。
2 定性鉴别
2.1 枳壳
取本品5 g,加甲醇10 mL,超声处理30 min,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甲醇5 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
另取枳壳药材2 g,同法制得对照药材溶液。
按处方量自制成缺枳壳的成药,同法制成阴性对照溶液。
照薄层色谱法试验(201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附录ⅥB),吸取上述溶液各5 µ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三氯甲烷-甲醇-水(13∶6∶2)下层溶液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3%三氧化铝乙醇溶液,105 ℃加热5 min,置紫外光灯(365 nm)下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阴性对照无干扰。
2.2 延胡索
取本品5 g,加甲醇50 mL,超声处理30 min,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水10 mL使溶解,加浓氨试液调至碱性,用乙醚提取3次,每次10 mL,合并乙醚液,蒸干,残渣加甲醇1 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
另取延胡索对照药材1 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
按处方量自制成缺延胡索的成药,同法制成阴性对照溶液。
照薄层色谱法试验(201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附录ⅥB),吸取上述溶液各5 µ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甲苯-丙酮(9∶2)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置碘缸内3 min,取出,挥尽板上吸附的碘后,置紫外光灯(365 nm)下检视。
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阴性对照无干扰。
2.3 连翘
取本品5 g,加乙醇50 mL,加热回流1 h,滤过,滤液蒸干,加乙醇1 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
另取连翘对照药材1 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
按处方量自制成缺连翘的成药,同法制成阴性对照溶液。
照薄层色谱法试验(201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附录ⅥB),吸取上述溶液各4 µ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三氯甲烷-甲醇-冰醋酸(17∶2∶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5%的香草醛硫酸溶液,在105 ℃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
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阴性对照无干扰。
3 含量测定
3.1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精密称取置P2O5干燥器中24 h的延胡索乙素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 mL含0.11 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3]。
3.2 供试品的制备
取本品10 g,置具塞锥形瓶中,加甲醇100 mL,超声处理30 min(频率53 kHz,功率150 W),再称定质量,补重,摇匀,滤过,精密吸取续滤液50 mL,滤液蒸干,残渣加水10
mL使溶解,加浓氨试液调至碱性,置分液漏斗中,用乙醚萃取3次,每次10 mL,合并乙醚液,蒸干,残渣加甲醇1 mL使溶解,转移至容量瓶中,作为供试品溶液[4]。
3.3 波长扫描
供试品溶液、对照品溶液经点样展开后,参考相关文献资料[5],首先在330 nm下对延胡索乙素进行扫描,然后对其斑点进行定位,在200~700 nm内对延胡索乙素进行波长扫描,在343 nm延胡索乙素有最大吸收,在650 nm延胡索乙素几乎无吸收,故选用λS=343 nm,
λR=650 nm。
见图1。
3.4 阴性对照溶液的制备
根据处方组成,取除延胡索外的其余药材,按工艺要求制成缺延胡索的阴性制剂,按“3.2”项下方法制得阴性对照溶液。
3.5 色谱条件
薄层板为硅胶G板;展开剂为甲苯-丙酮(9∶2),预饱和30 min,碘缸。
λS=343 nm,λR=650 nm。
3.6 薄层专属性扫描
吸取上述供试品溶液2 µL、对照品溶液1 µL及阴性对照品溶液2 µ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按“3.5”项下色谱条件操作显色后,置薄层色谱仪中进行扫描。
分别对对照品、供试品和阴性对照色谱从原点到溶剂前沿进行色谱扫描,结果供试品色谱图中在与延胡索乙素色谱相应的位置上,出现相应的吸收峰,而阴性对照在与延胡索乙素相应的位置上无相应的吸收峰。
3.7 线性范围考察
精密吸取延胡索乙素对照品溶液0.5、1.0、1.5、2.0、2.5、3.0 µ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 薄层板上,按“3.5”项下色谱条件展开后进行扫描,以对照品量为横坐标,吸收峰面积值为纵坐标,绘制标准曲线,试验数据经直线回归,得回归方程Y=29.826X+1 162.669(r=0.996 92)。
结果表明,延胡索乙素在0.055~0.330 µg范围内峰面积与对照品量呈良好的线性关系。
3.8 稳定性试验
吸取供试品溶液,点于硅胶G薄层板上,依法展开,显色后,依法测定峰面积值,并每隔1 h测定一次峰面积,结果表明:供试品峰面积值在6 h内基本稳定,RSD=1.85%(n=7)。
3.9 精密度试验
吸取同一对照品溶液1 µL,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依法测定峰面积值,结果平均峰面积为5 406.83,RSD=1.32%(n=6)。
3.10 重复性试验
取同一批号样品6份(批号20110417),分别依法制成供试品溶液,测定延胡索乙素的含量,结果平均含量为0.011 9 mg/g, RSD=0.75%(n=6)。
3.11 加样回收率试验
取已知延胡索乙素含量0.012 mg/g的样品(批号20110417)5份,每份精密称取5 g,分别精密加入延胡索乙素对照品溶液(0.11 mg/mL)0.6 mL,按“3.2”项下方法制成供试品溶液,测定其延胡索乙素的的含量,计算回收率。
结果平均回收率为98.02%,RSD=1.85%(n=5)。
见表1。
3.12 样品含量测定
取本品样品3批,批号分别为20110417、20110712、20111125,依法测得延胡索乙素的含量为0.012、0.011、0.011 mg/g。
4 讨论
为了考察提取溶媒、提取方法及提取时间在本制剂中对延胡索乙素提取率的影响,本试验选用甲醇、乙醇(95%、70%)、水为提取溶媒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以甲醇为提取溶媒时所测定的延胡索乙素含量值最大,故确定延胡索乙素的提取溶媒为甲醇;
提取方法采用超声15、30、45 min及回流1、2 h提取进行比较,结果回流2 h和超声30 min提取所得延胡索乙素含量较高,故综合各因素,选择超声处理30 min为供试品的提取方法。
201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延胡索乙素的含量测定方法为高效液相色谱法,然而实际工作中,我们发现延胡索乙素含量测定的薄层扫描法操作更为简单、准确,且重复性好,故制定本品质量标准时,采用了薄层色谱扫描法,结果提示可作为本制剂的质量控制方法。
参考文献:
[1] 张晓丽,曲扬,侯家鸣,等.延胡索的化学成分[J].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2008,25(7):537-540.
[2] 贺凯,高建莉,赵光树.延胡索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质量控制研究进展[J].中草药,2007,38(12):1909-1912.
[3] 魏良兵,孟楣,程璠,等.不同醋炙延胡索中延胡索乙素的含量变化[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