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个案分析材料
德育方面的教育案例(3篇)

第1篇一、案例背景小明是一名初中生,成绩优异,但性格孤僻,很少与同学交流。
在班级中,小明总是给人一种高冷的感觉,同学们对他敬而远之。
然而,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中,小明展现出了他诚信的一面,让同学们对他刮目相看。
二、案例经过1. 事件起因一天,学校组织了一次社会实践活动,要求学生们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一项任务。
任务完成后,需要提交一份详细的报告。
小明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发现了一份重要资料,这份资料对于完成报告至关重要。
2. 事件发展小明深知这份资料的重要性,但他并没有选择将它据为己有,而是将其交给了一位同学。
这位同学在得知情况后,十分感动,将这份资料与其他同学分享,使得整个班级的实践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
3. 事件高潮在提交报告的过程中,小明发现了一份错误。
他意识到,如果及时更正,将会对整个班级的成果产生重大影响。
于是,小明毫不犹豫地向老师坦白了自己的错误,并主动提出修改报告。
在老师的指导下,小明与其他同学一起努力,最终完成了这份高质量的报告。
4. 事件结局在实践活动结束后,学校对参与的学生进行了表彰。
小明因为他的诚信和担当,被评为了“优秀个人”。
同学们也开始主动与他交流,班级氛围变得融洽。
三、案例分析1. 诚信的重要性小明在这次事件中展现出的诚信品质,使得他在同学们心中树立了良好的形象。
诚信是一种美德,是做人的根本。
在现实生活中,诚信能够帮助我们赢得他人的信任,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2. 德育教育的必要性德育教育是培养学生良好品德的重要途径。
通过德育教育,学生可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小明在这次事件中展现出的诚信品质,正是德育教育成果的体现。
3. 教师在德育教育中的作用教师在德育教育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教师要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言行感染学生。
在本案例中,老师对小明诚信品质的肯定和鼓励,使得小明更加坚定了诚信的信念。
四、案例启示1. 家长和学校要重视德育教育,将诚信教育贯穿于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中。
德育案例分析(5篇)

德育案例分析(5篇)德育案例分析(5篇)德育案例分析范文第1篇【关键词】德育工作案例分析时间消逝,从高校毕业成为一位农村老师已经五年了,在这五年里,我始终担当班主任工作。
这里有胜利的喜悦,也有失败的圆满,但我最大的感受是充实。
班主任是班级同学的组织者、领导者和教育者,是同学成长的引路人,是孩子们要学习的榜样,是联系班级与科任老师的枢纽,是沟通学校与学校家庭以及社会教育力气的桥梁。
因此,作为班主任不但要做到有爱心、急躁和信念外,在新课标下还要做到要有制造力,由于我们面对的是一些富有制造力的孩子。
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们的共性也各具不同。
所以在班级中什么事都有可能冒出来,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而班主任工作的核心内容是德育工作,而德育工作中最令班主任头疼的就是“玩失踪”的孩子,这些孩子比较淘气,不喜爱上课。
孩子们中途静静离开的现象牵涉到孩子的平安和习惯问题,万一出了问题,谁来负责?谁又能负得起这个责任?另外,他们为什么会半途走人。
由此可见,班主任需要留意自己的教育方式,不能用传统的教育方式来重复的压制同学。
我认为要让一个爱玩失踪的孩子改掉自己的这习惯能与其他孩子一样健康成长的话,那就是多给他一点“爱”。
我班上有个同学叫小星(化名),他性格比较内向,平常也不爱和老师、同学沟通,可最让人头疼是经常由于一点小事就玩失踪。
搞得老师,家长担忧不已。
记得有一次,他和一班级的一个小伴侣闹了冲突,就失踪了。
害得全校老师冒着寒风找了大半夜。
看到这孩子有这样的陋俗,真叫人担忧。
遇到以上这种状况,作为班主任我们应当怎么办?为了有针对性地做他的工作,我打算先专程深化到他家进行家访,通过家访才得知:这孩子自尊心很强,父母长期在外工作,没有充分的时间给与孩子关怀和照看,孩子跟着爷爷、奶奶生活,但是跟爷爷、奶奶的关系也不好,分居两处,这孩子跟奶奶一起生活。
奶奶年纪大了,也不懂教育的方法,老人一味地放纵他,总是顺着孩子的想法来,生怕孩子受委屈,老人认为这就是爱他,每次在家玩失踪舍不得训斥教育,也不知道怎么教育,长期下去就养成了这种不良习惯。
德育案例(精选5篇)

德育案例(精选5篇)第一篇:德育案例德育案例分析一、基本情况李某是一位一年级的学生,他性格外向,平时喜欢和同学们打架。
在人面前不拘言笑,上课从不主动举手发言。
面对激烈的竞争,同学们的嘲笑,让他觉得自己这儿也不行,那儿也不如别人,缺乏竞争勇气和承受能力,导致自信心的缺乏。
但在班里是一个学习困难的学生,一提考试就没精神。
如何帮助他增强自信心,走出这个阴影呢?二、案例分析1.个人因素通过一段时间的观察,我发现他性格表面上外向,喜欢打架、与人交往。
但实质上是很内向的一个小孩,他是利用自己身体的优势来掩饰自己的自卑。
学习习惯不是很好,上课听讲不太认真,容易走神,老师课后布置的预习和复习工作不能有序进行,课外作业也不能及时、认真地完成。
长此以往,学习成绩便越来越不理想,每一次考试都很紧张,很担忧,他对考试,一次比一次害怕,一次比一次考得差,经历的挫折多了,失败也就多了,便产生了严重的自卑感,过重的心理负担使他不能正确评价自己的能力,一直怀疑自己的优点。
即使在成功面前也很验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陷入失败的恶性循环之中。
这样严重影响他的身心健康发展。
2.家庭因素李某的父母文化水平相对较低,再加上父母在外打工,经常早出晚归,对他的学习不能有力地指导,孩子过重的压力在未能达到父母期望时,便使孩子形成自卑心理,怀疑自己,否定自己,不安、孤独、离群等情感障碍也会随之而来。
3.教师因素在学校里,如果教师对一些同学尤其是学困生不够了解,关注不多,再加上教师不能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就容易造成对这些同学的评价偏低。
一旦如此,几个月或者几个学期以后,这些同学便逐渐产生失落感,在老师那儿他们得不到适时的表扬和赞美,又会受到同学们的奚落和家长的不满。
长此以往便否定了自己的一些行为和想法,慢慢不相信自己的能力与水平,也越来越不自信,此时自卑感就慢慢占了上风。
三、辅导策略自信的缺失对学生的身心健康、生活、学习都有损害,那么究竟该如何引导学生增强自信,正确地评价自己呢?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赏识教育,唤起信心。
德育教育案例分析(5篇)

德育教育案例分析(5篇)学生德育教育案例分析篇一老师的微笑这学期我组织了几个三年级的学生参加了朗诵比赛,其中一个比完赛一回来就找到我汇报情况:张老师,我觉得我比得挺好的,因为我比完后看见评委老师笑着看了看我说完后,她又强调了一遍:那个评委老师是笑着看我来着,所以我觉得比的还行。
我震惊了,我没想到,评委老师的一个微笑给孩子留下了这么深刻的印象,给了她如此大的鼓励!对孩子来说,老师的微笑是鼓励﹑是赞许,是宽容。
当孩子遇到困难时,老师的微笑能增加他的信心,帮助他克服困难;当孩子获得成功﹑做了好事时,老师的微笑使他觉得获得认同,倍加高兴;而当他们不小心犯错时,老师的微笑又能减轻他们的恐惧感和心理压力。
老师的微笑,是一盏灯。
它能照亮学生暗淡的心灵,驱散他们尚还羞怯的情绪,温暖他们还不够坚定的脚步。
老师的微笑,是一座桥。
它引导学生踏上天上的彩虹,追求真理,一往无前。
它给胆怯者以胆量,它给失败者以温暖和宽容。
它是一张醒目的名片,看到了它,就看到了一颗纯净慈祥的心。
教师的微笑,是生命的绿洲,它亲切自然、意味深长。
它能打破沉闷拉近距离。
它在学生失落时带来自信;它在学生脆弱时给予坚强。
让我们把微笑常挂脸上!学生德育教育案例分析篇二甲驾驶装满液氯的槽罐车在高速公路上与乙驾驶的货车相撞。
液氯泄漏,造成除甲外的两人死亡,甲不顾槽车严重损坏、液氯泄漏的危险情况,没有报警和采取措施,逃离事故现场,形成大范围污染,造成30人中毒死亡,285人住院治疗,近万人疏散。
一、单项选择题1.导致事故的直接原因是A.槽车与货车相撞而泄漏B.槽车设计不合理C.驾驶员的教育培训不够D.村民对液氯的危害认识不够2.根据《特别重大事故调查程序暂行规定》,该事故属于_。
A.特别重大事故B.重大死亡事故C.重伤事故D.一般事故[[[二、多项选择题3.根据《特别重大事故调查程序暂行规定》,该事故调查组职责包括_。
A.请军队参加调查B.加强危险化学品运输管理C.调查事故原因D.提出对驾驶员甲的处理意见4.根据《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化学标准》,导致事故的化学性危险、有害因素不包括_。
德育教育案例(精选14篇)

德育教育案例(精选14篇)德育教育案例篇1我们拥有同一片天空一、案例介绍刘某,男,9岁,跟随进京务工父母来校学习。
家庭条件不好,存在严重的自卑心理,平时很少与其他同学接触,对同学和集体漠不关心。
自由、散漫,性格暴躁,缺乏自制力,一旦同学无意中碰到他,他会表现得非常无理。
虚荣心强,总想表现自己,却常常弄巧成拙,让自己陷入尴尬境地。
头脑比较聪明,能按时完成作业,但字迹潦草、马虎,错别字特别多,学习成绩较差。
二、案例分析经过我的调查了解,刘某存在这些问题,主要缘于他的家庭教育和成长环境。
1.学前教育缺失入学前,他跟随爷爷、奶奶在偏远、落后的农村生活,没有上过幼儿园。
由于爷爷、奶奶的宠爱和学前教育的缺失,导致他性格上任性、散漫,学习上不具备基本的学习能力。
2.家庭条件较差他家租住的房屋拥挤、狭小、不卫生,没有单独的厨房和厕所,孩子没有自己独立的空间。
而且由于父母更换工作、房租到期等原因,经常更换居住地。
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人如果长期生活在狭小的环境,他的性格也会变得压抑和封闭。
3.家庭教育不当他父母受教育程度不高,教育孩子手段简单粗暴。
训斥、责问的多,理解、倾听的少,与孩子有限的交流也仅限于问一下学习情况,对孩子的思想倾向、兴趣爱好不管不问。
另外,由于生活各方面的压力,父母不顺心时经常拿孩子出气。
使他形成了暴躁、反叛的不良心理。
三、辅导方法1.用爱温暖他的心灵爱是教育的前提。
我从关心他的生活开始,用真诚的心与他建立一种友好、平等的关系。
让他明白老师心中永远有他的位臵,老师始终都在关注他,消除他的戒备、排斥心理。
通过一段时间的交往,他能主动地向我吐露心迹,进而接受我进一步教育引导。
2.积极进行家校沟通我通过家访、电话联系等方式与他的家长建立起经常联系。
首先让其家长认识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和正确的教育方法对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性,主动配合学校的教育。
其次教授一些正确教育引导孩子的方法,让家庭创造温馨的环境,实施正确的教育引导。
小学德育案例分析

小学德育案例分析一、案例背景小明是一位小学四年级学生,因为经常在课堂上说悄悄话,干扰他人学习,老师多次提醒他,但他并未改正自己的行为。
这次老师采取了一种新的策略,希望能够帮助小明改正自己的问题。
二、案例分析1.学生问题识别在这个案例中,小明的问题是频繁说悄悄话,干扰他人学习。
这是一种不尊重他人权益的行为,也违背了课堂纪律。
小明可能因为好奇心强、寻求关注等原因导致这种行为。
2.目标设定针对小明的问题,根据小学德育目标,我们可以设定以下目标:-小明能够认识到自己的不当行为对他人产生了不良影响。
-小明能够自觉约束自己的行为,不再说悄悄话干扰他人学习。
-小明能够主动向老师和同学道歉,并向他人承诺改正自己的问题。
3.常规方法的评估和反思老师在之前多次提醒小明,但效果并不明显。
这次老师采取了一种新的策略,希望能够引起小明的重视并帮助他改正问题。
这种方法的评估和反思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是否能够准确地识别和分析小明的问题。
-方法是否有效地引起小明的重视和思考。
-方法是否能够引导小明自觉约束自己的行为,达到预期的目标。
三、解决方案1.创设情境老师可设计一堂专门讨论纪律问题和人际关系的课程,通过故事、游戏、小组讨论等形式,让学生认识到不尊重他人权益的行为对自己和他人的影响。
2.引导思考老师可以在课堂上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悄悄话干扰他人学习的行为是否正确?为什么?-自己是否经常被他人的悄悄话干扰过?如果是,是否觉得不舒服?-如果每个人都随意说悄悄话,课堂还能有秩序吗?3.分析问题原因老师可以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们分析这种行为背后的原因,了解小明可能因为什么原因频繁说悄悄话。
同时,通过讨论,激发学生对于纪律和人际关系的思考。
4.规则讨论和制定老师可以引导学生们一起制定一份课堂规则,明确规定不得在课堂中说悄悄话的行为是不被接受的,同时让学生们意识到规则的重要性和对自己和他人的意义。
5.承诺行动在讨论结束后,老师可以要求小明向班级道歉,并承诺自己将不再说悄悄话干扰他人学习。
德育工作案例分析:德育工作案例(通用5篇)

德育工作案例分析:德育工作案例(通用5篇)德育工作需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发展为本的原则,将基本道德素养培养作为德育教育的主要抓手,研究规律,讲究操作,注重实效,使德育教育向着规范化、科学化的方向迈进。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德育工作案例分析:德育工作案例(通用5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德育工作案例分析:德育工作案例1问题:新学期开始已经快一个月了,可班级里的纪律还是没有明显的好转,每次孩子们在回答问题时都非常的踊跃,可是上课随意插嘴,回答问题不举手,小朋友在回答问题时,其他小朋友再下面议论等现象非常的严重。
每次上完课喉咙就开始变的沙哑,人也非常的累。
一方面我为孩子们积极,活跃的思维而高兴,另一方面也对班级内的纪律苦恼不已。
背景描述:早上,在进行《我的属相》这个活动时,孩子们都非常的感兴趣,在请你说说自己属相的这个问题时,孩子们马上兴奋的议论开了,任凭我怎么示意都安静不下来,看着他们吵哄哄的一片,想着昨晚精心准备的教具和眼看着又不能完成的活动目标,不禁气不打一处来,顺手使劲的拍起了桌子,看着我暴躁的样子,孩子们马上安静了下来,一个个用惊恐的眼神,可怜兮兮的望着我,我顿时对刚才的行为后悔不已。
解决方法:下班后,我开始认真的反思今天发生的问题,一直以来,我都希望孩子能在一个相对自由的环境中成长,使他们的个性都能得到最大化的发展,同时,也希望孩子们能把我当成他们的好朋友,在平等的活动氛围中,把自己的想法充分,大胆的表达出来。
所以,一直以来我都不敢太刻意的用纪律去约束他们。
确实,我们班的孩子,思维特别的活跃,回答问题时天马行空,想象力非常的丰富,可同样,在纪律方面却比别的班要差很多。
难道鱼和熊掌真的不能兼得吗?第二天上课,孩子们得纪律照例非常的差,回答问题不举手,随意插嘴,别人回答问题时,不认真听等等,我请配班老师把这些一一都拍了下来,另外我又准备了一段小学生上课时的视频。
第二个活动开始之前,我对小朋友们说:“你们现在是大班的小朋友了,明年的这个时候你们就已经是坐在小学教室里的小学生了,想不想看看小学生们是怎么上课的吗?”。
小学德育教育案例分析四篇

小学德育教育经典案例1张某,男,9岁,小学二年级学生。
单亲家庭,和母亲一起生活。
开学一个星期还能正常完成各科作业,但是一周后作业经常少做,甚至不做;在学校有乱拿其他同学东西的习惯,被发现后不承认。
原因分析经过和他母亲及其亲属的接触了解到,他的母亲是个简单粗暴的人。
离婚后,没有再婚,是靠他妈妈一个人养他的,由于平时比较忙,根本就没时间管,他是一个人上学、放学,中午自己一个人在外面吃饭,有时候家人不能及时满足自己的要求,他就开始偷拿其他同学的东西,被老师发现并进行批评教育后,觉得自己在同学面前抬不起头来,干脆不愿意去上学,采取有意回避的态度,压抑自己。
通过家访,我明白了他不上学的原因是受到心理上的困扰。
由于家庭的忽然变故,使他失去原有的心理平衡,变得更加焦虑不安,感到孤立无助,继而逃避,这是一种高度焦虑症状的消极心境。
我认识到这时候家长和老师不闻不问,或批评责骂他,不仅不会消除这种不健康的心理,反而会增强这种心理。
长此下去,其认识就会片面,心理的闭锁就逾强,最终将导致对任何人都以冷漠的眼光看待,更加孤立自己,直至不可救药。
个案处理一、加强与其家庭的联系,说服其家长要尽到做父母的责任,使他摆脱心理困境。
我认识到造成他心理不堪重负的原因主要在于家庭,因此,我加强与其家庭联系,让其母亲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和责任感,使这个不完整的家庭也承担起教育孩子的重任。
我一次一次地用课余时间进行电话访问,做好他母亲的思想工作,希望他承认现实,面对现实,树立起生活的信心。
经过多次推心腹的交谈,终于使他们接受了我的建议。
由于家庭与学校共同努力,使孩子的心理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不再逃避,也愿意跟同学们交往,渐渐地回到学校上课了。
二、爱护、尊重学生。
其实,学生的心灵是最敏感的,他们能够通过老师对自己的态度来判断老师是否真心爱自己。
同时,他们也渴望老师能够时时刻刻关心爱护自己。
“罗林塔尔效应”告诉我们:只要教师真心爱学生,并让他们感受到这种爱,他们就能以极大的努力向着教师所期望的方向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德育个案分析材料
记得湖南优秀“草根”班主任刘坚新说过:班主任是三
月的阳光,融化坚冰、驱散阴霾,赶走苦闷与彷徨;班主任是成荫的绿柳,撑起一方天地,遮挡狂风暴雨,送来丝丝阴凉;班主任是沙漠里的一汪清泉,让垂死的灵魂重新欢歌、让枯萎的生命再次枝繁叶茂,让悲伤绝望者重拾生活的勇气,, 是的,我们的教育对象千差万别,这就要求我们在与各种学生的交流中,不断寻找自己最合适的角色。
回首往事,感慨万千:做一名优秀的教师难,而做一名优秀的班主任更难,需要我们在清贫中坚守责任,在坚守中甘于奉献,但是
我无怨无悔,责任使我们的教育人生富有激情,奉献使我们找自己的角色定位:仁慈的牧师、沟通交流者和心理咨询师三重角色,并身体力行,矢志不渝地实施自己的班主任理念:像那一缕缕的阳光,普照树苗茁壮成长;像一棵翠柳,给莘莘学子一片阴凉;像那一汪清泉,给学生希望和梦想。
的教育人生富有意义,四年平凡的班主任工作,我努力寻、个案的基本情况
吴某某,男,初二学生。
不爱读书,小测经常偷看,考
试也常常夹带答案,学习成绩较差,家长开超市,疏于管教,很少与小孩沟通,教育方式粗暴,该同学与家长的关系也非常紧张,他爱美,喜欢戴一些仿真的首饰,在班上臭美,班干部经常过来举报,但是他能组织一些课内外的文体活动,
不用老师操心。
、个案平时表现情况
1)学习方面:他平时喜欢上网玩游戏,上课提不起神,注意力没办法集中。
放学极少带作业回家,不能较好
地完成家庭作业,作业经常抄袭或者没交,考试经常舞弊。
学习态度不端正,成绩差,有厌学情绪。
2)行为方面:行为较散漫,对老师、家长不够尊重;
课堂上不时讲话;没能做好平时的值日工作,经常应付了事;经不起别人的批评指正。
3)性格方面:过于感情用事,容易冲动;有叛逆心
理,与家长、老师和同学的关系紧张。
三、个案分析
1)家庭生活情况:
父母亲开超市,每天很忙,没有多少时间与孩子相处。
对孩子的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没有严格的要求,造成孩子成绩不好,甚至出现厌学情绪,父母亲对小孩的教育缺乏耐心,父亲性格较暴躁,教育方式单一,经常打骂孩子,造成父子关系紧张。
2)学校生活情况:
由于叛逆性强,存在着很不正常的反抗心理和逆反心理,
所以经常不服教育,爱耍性子。
带首饰、穿缩脚裤,仪容仪表不符合中学生的标准。
同时把在家里接受父亲教训的不良
情绪发泄到同学身上,不时与老师同学发生冲突。
平时还沉迷于网络,失去了学习信心和学习兴趣。
四、个案转化措施
1)通过交流沟通了解他的内心想法。
经常找他谈心,慢慢走进他,了解他的学习、生活的情
况,争取他的好感和信任,一起分析他现在的处境,帮助他解决生活和学习上遇到的困惑。
平时还经常给他单独辅导,帮助他提高学习成绩。
2)通过集体的力量帮助他融入集体中
安排成绩较好的同学和他邻座,并交代他们主动接近他,
帮助他,与他一起谈心、学习、活动,通过榜样的力量让他重树学习的兴趣和信心,促进他在各方面取得进步。
生活上让同学多关心他,利用活动的机会,让他主动参与进来,让他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和同学间纯真的友情,培养他的集体荣誉感。
3)与家长达成共识,加大教育的合力。
经常家访,经过与家长的多次交谈接触,让家长明白要
关心孩子的学习,更要关心孩子的行为和品德的教育。
同时与家长共同商量寻求最佳的教育方法,希望家长尽量用说服教育的方式来教育他,对孩子的错误要耐心帮助与指导,尽量避免打骂,不用暴力,以保护其自尊心和积极性。
同时,要让他明白家长和老师的苦心,这样避免了受批评责骂时的逆反心理。
4)捕捉闪光点,增强自信心和责任感。
抓住学习和生活中的细节注意观察,发现孩子的闪光点。
发现他有体育的特长,并且参加过晋江市田径运动会,取得不菲的成绩,同学们在这点上非常认同他,就让他组织运动会和其他一些活动,让他与同学改善关系,找回自信。
五.个别辅导成果不管是谁,都喜欢听到表扬,孩子更是如
此,我能容忍
他的小过错,有时候对他进行冷处理,之后才指出他的错误,不与他正面冲突,避免矛盾激发。
培养他做班干部,充分肯定他的优
点和成绩,改掉了那些不良的习惯。
由于他经常得到老师的表扬和肯定,有了信心,学习上也有了很大的进步,尤其是对数学有了很大的兴趣,学习成绩有很大的提高,
六、个案总结我肯定他的优点,对于某些原则性的问题不让
步,例如
不准带金银首饰到学校来,不准穿缩脚裤,但是至于单词小测偷看,只是偶尔做一些善意的提醒,如果再犯,就进行冷处理,一段时间都不去理他,我们不能只要发现学生犯错误就把他批得体无完肤,结果学生变成老油条,就很难收拾了,保护孩子的自尊心才能换来学生对老师的尊重,这是相互的,而且有时候,小孩子对老师态度傲慢也不是完全不服从老师的教育,也有可能是家庭、同学之间有矛盾等其他因素造成的,只有带着爱心,深入了解孩子的心底,才能发觉深层次的问题,这些问题常常在考验我们班主任的耐心,吴同学与他爸爸的关系紧张,是他们父子沟通有障碍,家庭教育出现了问题,势必会影响学校的教育,对于这些问题,我多次到他家家访,他和他的父亲都很感动,父子关系有了很大转变,但是还需要进一步的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