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起搏器是如何进行分类编码的

合集下载

心脏介入治疗手术操作编码剖析

心脏介入治疗手术操作编码剖析

心脏介入治疗手术操作编码剖析引言心脏介入治疗是利用导管技术对心脏和大血管病变进行治疗的方法。

主要包括心脏起搏、动脉腔内成形,瓣膜成形、缺损封堵、导管消融、主动脉内反搏等。

这些治疗手段有些可达到替代外科治疗的同等疗效,它创伤小,可避免麻醉、开胸和体外循环的各种并发症,恢复快,重复性好等优点,在临床广泛应用。

本文集中探讨了几种主要心脏介入治疗的编码规则与方法,以供参考。

一、冠状动脉介入治疗01、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概念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是指采用经皮股动脉或桡动脉穿刺法,将带有球囊、支架或其他治疗装置的导管沿主动脉逆行送入冠状动脉病变部位进行治疗的方法。

现在接受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病人已经超过了搭桥术,成功地部分替代了搭桥术,成为冠心病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

02、常见手术操作常见手术操作有冠状动脉造影术、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支架术、冠状动脉腔内溶栓术。

03、常见手术操作编码的选择1.冠状动脉造影术主导词为动脉造影术,区分单导管、双导管;单导管技术编码为 88.55,双导管技术编码为 88.56。

2.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支架术主要编码为支架植入术的编码,主导词为插入,区分支架是否有药物洗脱;无药物洗脱编码为 36.06,有药物洗脱的编码为 36.07;再用编码00.45,00.46,00.47,00.48说明插入血管支架的总数量,再附加经皮冠状动脉腔内血管成形术(PTCA)的编码,主导词为血管成形术,编码为00.66。

二、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01、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概念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是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在经左、右心导管检查的基础上,将特制的、有一定韧度且不透X线的导管、封堵装置。

心脏起搏器

心脏起搏器
放置时间不能太久,一般不能超过1个月,以免发 生感染。
编辑ppt
18
植入式心脏起搏器
1单腔起搏 电极导线从头静脉、锁骨下静 脉或颈内静脉跨越三尖瓣送入右心室内嵌 入肌小梁中,脉冲发生器多埋藏在胸壁胸 大肌前皮下组织中。
2双腔起搏 右心房和右心室 3三腔起搏 双房起搏则左房电极置在冠状
窦。 双心室时,左室电极经过冠状窦放置 在左室侧壁。
起搏电极置于心房。起搏器按规定的周长或频率 发放脉冲起搏心房,并下传激动心室,以保持心 房和心室的顺序收缩。如有自身的心房搏动,起 搏器能感知自身的P波,起抑制反应,并重整脉 冲发放周期,避免心方节律竞争。
编辑ppt
10
三、DDD方式
是双腔起搏器中对心房和心室的起搏和感 知功能最完整者,故称为房室全能型。
编辑ppt
15
起搏器的适应证
1、植入式心脏起搏器
伴有临床症状的任何水平的完全或者高度AVB; 伴有症状的束支-分支水平阻滞,间歇性第二度AVB; 病态窦房结综合征; 药物治疗效果不满意的顽固性心力衰竭; 颈动脉窦过敏综合征及神经介导性晕厥。
编辑ppt
16
起搏器的适应证
2、临时心脏起搏器
编辑ppt
6
心脏起搏器的功能类型
(1)心房按需(AAI)型 (2)心室按需(VVI)型 (3)双腔(DDD)起搏器 (4)频率自适应(R)起搏器 (5)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
心脏同步化治疗起搏器(CRT) CRTD
编辑ppt
7
根据起搏器电极导线植入的部位
根据电极导线植入部位: 单腔起搏器:右心房或右心室 双腔起搏器:右心房+右心室 三腔起搏器:右心房+双心室
CRT通过双心室起搏的方式治疗心室收缩 不同步的心力衰竭患者

心脏起搏治疗的icd-9-cm-3手术编码方法探究

心脏起搏治疗的icd-9-cm-3手术编码方法探究

432020年 第07期兰台内外档案文化价值传承心脏起搏器是一种电子治疗仪器,能够植入患者的体内,通过导线电极的传导,脉冲发生器使心脏激动和收缩,对电极所接触的心肌产生极大的刺激性作用,最终实现治疗一些心律失常造成心脏功能障碍的情况。

第一台心脏起搏器植入人体,具体为1958年,起搏器制造工艺和技术逐渐完善,功能强大化,获得快速性发展。

通过成功应用起搏器挽救成千上万患者生命、治疗缓慢性心律失常时,起搏器开始应用于非心电性疾病和快速性心律失常,如双室同步治疗药物难治性充血性心力衰竭、预防阵发性房性快速心律失常等。

因心脏起搏亚目涉及范围较广、方式多样等等,最终发展成为手术编码的难点之一。

当编码员并未掌握相关编码方式和临床知识,易有编码错误情况的出现。

此次研究通过对心脏起搏治疗的ICD-9-CM-3手术编码方法的探究,结果如下:一、资料与方法1.资料收集:通过分析心脏起搏治疗方式的编码原则与查找方法,对起搏器种类的介绍理解等,结合起搏器手术分类亚目、类目,实施正确的编码。

2018某院心血管内科一年出院病案5386份,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手术例数78例。

其中永久人工起搏器植入 48例。

临时人工起搏器植入 20例,起搏器装置的置换、去除、和修复 15 例表1 2018年某院心脏起搏器例数 例数类别 总例数编码错误永久性起搏器植入单腔起搏器(37.81、37.82)114双腔起搏器(37.83)3513三腔起搏器(00.50、00.51)20暂时性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37.78)155手术中心脏起搏器(39.64)52导线置入、修复、置换、去除(37.85、37.8、37.87、00.53、00.54)103(1)心脏起搏方式临床常用的经静脉心内膜起搏法有两种,分别是永久性和临时性心脏起搏。

(2)心脏起搏装置主要有两部分内容包含在人工心脏起搏系统中:电极导线和脉冲发生器。

通常单独称脉冲发生器为起搏器。

起搏系统能够传动心脏自身心电活动到脉冲发生器的感知功能。

心脏起搏器、ICD、CRT的区别与护理

心脏起搏器、ICD、CRT的区别与护理

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
起搏器,CRT、ICD区别
起搏疗法的治疗对象1
• 缓慢性心律失常
心跳过慢
心动过缓的分类
• 激动信号受阻,影响心脏收缩
窦房结 传导系统
房室结
窦房结 传导系统
房室结 希氏束 左右束支
心动过缓的分类和心电图表现
心动过缓的症状
乏力、 易疲劳 心悸
起搏器的更换是整个脉冲发生器更换, 不能只换“电池”;
电极导线需在术中经过检测确认性能 良好后无需更换;
只需切开原来的囊袋,取出旧的换上 新的就完成,比首次植入更加简单。
THANKS 谢谢聆听
• 及时除颤是制止心脏猝死的唯一最有效 方法,抢救越早,成功率越大。
心动过速的ICD疗法
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ICD)主要适应症:
猝死的高危人群
• 左室射血分数EF值低 • 冠心病心梗后 • 曾经发生过猝死和室速事件 • 有猝死的家族史 • 扩张型心肌病伴心衰 • 遗传异常:肥厚型心肌病、长QT综合征
术后护理—生命体征观察
心电监护:术后密切观察心率、心律、心电图波 监测起搏器的感知、起搏功能,及时发现有无电极脱落 严密观察血压变化,血压过低或脉压过小,注意有无心 包填塞;血压过高,易出现皮下血肿影响伤口愈合 观察呼吸频率形态, 注意有无心功能不全的发生 术后行全导心电图,密切观察QRS波形和时限 观察患者心功能改善情况,了解左室射血分数数值
心脏起搏器的介绍
心脏的传导系统
Human Cardiac Conduction System
心脏的传导系统
Human Cardiac Conduction System
窦房结 → 结间束 → 房室结 → 房室束 → 左右房室束支和Purkingje纤维 特殊的心肌纤维,具有自动节律性兴奋的能力,以指挥心脏有节律地跳动

起搏器

起搏器
A-V较长,无AVB—AAI

心房率慢+AVB—DDD:P波和QRS波之
前各有一个钉样信号
起搏器治疗进展
慢性心功能不全 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
治疗慢性心功能不全
P - R间期延长—舒张期二尖瓣返流—双腔 QRS波增宽—左、右心室收缩不同步—双 心室三腔 P波增宽—双心房三腔 QRS波增宽+P波增宽—四腔
一, 三腔心脏起搏: (一) 双房同步起搏 起搏双侧心房和右心室 适用于:治疗由心房间传导阻滞 参与的房性快速心律失常或由它参与的 DDD(R)起搏综合征, 以及对梗阻性肥厚 型心肌病的治疗.
(二) 双室同步起搏 起搏双侧心室和右心房。 适用于治疗难治性充血性心衰.
(三) 四腔心脏起搏 起搏双侧心房和心室 适用于治疗由心房间传导阻滞兼有难治性充 血性心衰的扩张型心肌病和充血性心衰伴有束支 传导阻滞的患者.
慢时起搏.
V1导联起搏
P 波呈负向.
起搏心电图—VDD
常以VAT模式工作:窦性 P 波后出现钉 样信号和宽大畸形QRS波 心房率太快或太慢—VVI. 钉样信号—II导联较清楚,与自身QRS负 向. 呈不典型CLBBB图型.

起搏心电图—DDD

心房率不慢, A-V较短—VAT
(2)、R波抑制型房室顺序起搏器 ( DVI ) (3)、全自动型起搏器 ( DDD ) 包括了 AAI 、VAT 和VVI三种起博器的 功能,也相当于DDI+DDT起搏器。 (4) 、其他 还有VDD起搏器相当于VAT+VVI起搏器 的功能 。 3、单或多功能程序可控型起搏器 : 埋藏于体内后,可自动或通过程序控制器从体外 改变其有关参数, 以适应患者的需要( 如VVIP、 VVIM等 ). 频率应答式起搏器(VVIR).频率应答 功能的全自动型DDDR。 4、抗快速心律失常起搏器 DVIMP、 DDDMP。

心脏起搏器临床应用

心脏起搏器临床应用
(一)永久性心脏起搏适应证 永久性心脏起搏常用于慢性或间 歇发作的缓慢性心律失常。选择 适应证要考虑心律失常的性质和 程度,也要考虑患者的症状。 1.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AVB),有 症状或无症状但有三秒以上心室 停搏或心率小于40次/分。 2. Ⅱ度Ⅱ型或高度AVB有症状者 或无症状但心率小于40次/分。
3.双侧束支阻滞伴间歇性完全AVB 或症状性心动过缓者。 4.双侧束支阻滞伴Ⅱ度Ⅱ型AVB 或 症状性心动过缓者。 5.交替性三支阻滞者。 6.双束支阻滞加P-R延长,或完全性 右束支阻滞并电轴左偏,H-V间期大 于80ms。 7.慢性房颤伴缓慢的心室率,或经常 出现心跳长间隙,患者有症状。
8.颈动脉窦综合征引起发作性晕厥。 9.心功能不全或缺血性心脏病患者, 需要较可靠的心率维持满意的血流 动力学效应和心肌氧平衡。 10.病窦。表现为:①窦性停搏;② 窦房阻滞Ⅱ度Ⅱ型;③慢快综合征; ④窦性心动过缓心率小于45次/分; ⑤双结病变;⑥房扑、房颤心室率 缓慢者。⑦虽无症状但有三秒以上 停搏者。
七 并发症 气胸、血气胸:重者抽气液。 局部血肿:术中止血不彻底,可穿刺 或再手术。 感染:一旦发生局部感染,应取出重 置。 局部皮肤坏死破损:皮下脂肪薄或囊 袋张力大造成,需重置。
(二)电极定位 1.心室电极安置:电极导管→右心 房→插入弯导引钢丝→右心室→直 导引钢丝→右室心尖。 2.心房电极安置:一般采用J型电极, 置于右心房前上方的右心耳。 (三)测试电极参数 (四)埋植起搏器 起搏器囊袋适中,过紧易压迫皮肤 造成坏死,过松可发生起搏器翻转。 缝合时注意封闭死腔。
六 术后处理 包括心电监护、避免上肢过分外 展和上举、伤口压小沙袋六小时、 抗生素、换药等。
2.起搏器的主要类型
⑴R波抑制型:即VVI型,应用最广泛。 单极电极置于心室,兼有起搏与感 知功能,常称为心室按需型起搏器。 适应证广泛。 ⑵P波抑制型:即AAI型。单极电极置 于心房,兼有起搏与感知功能,常 称为心房按需型起搏器。可保持房 室顺序收缩。仅适用于房室传导功 能正常的病窦患者。

心脏介入治疗手术操作编码剖析

心脏介入治疗手术操作编码剖析

心脏介入治疗手术操作编码剖析引言心脏介入治疗是利用导管技术对心脏和大血管病变进行治疗的方法。

主要包括心脏起搏、动脉腔内成形,瓣膜成形、缺损封堵、导管消融、主动脉内反搏等。

这些治疗手段有些可达到替代外科治疗的同等疗效,它创伤小,可避免麻醉、开胸和体外循环的各种并发症,恢复快,重复性好等优点,在临床广泛应用。

本文集中探讨了几种主要心脏介入治疗的编码规则与方法,以供参考。

一、冠状动脉介入治疗01、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概念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是指采用经皮股动脉或桡动脉穿刺法,将带有球囊、支架或其他治疗装置的导管沿主动脉逆行送入冠状动脉病变部位进行治疗的方法。

现在接受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病人已经超过了搭桥术,成功地部分替代了搭桥术,成为冠心病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

02、常见手术操作常见手术操作有冠状动脉造影术、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支架术、冠状动脉腔内溶栓术。

03、常见手术操作编码的选择1.冠状动脉造影术主导词为动脉造影术,区分单导管、双导管;单导管技术编码为 88.55,双导管技术编码为 88.56。

2.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支架术主要编码为支架植入术的编码,主导词为插入,区分支架是否有药物洗脱;无药物洗脱编码为 36.06,有药物洗脱的编码为 36.07;再用编码00.45,00.46,00.47,00.48说明插入血管支架的总数量,再附加经皮冠状动脉腔内血管成形术(PTCA)的编码,主导词为血管成形术,编码为00.66。

二、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01、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概念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是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在经左、右心导管检查的基础上,将特制的、有一定韧度且不透X线的导管、封堵装置或扩张球囊,经周围血管送到心脏和血管的指定部位进行封堵或球囊成型。

02、目前介入治疗方法可以分为五类(1)瓣膜球囊扩张术治疗肺动脉瓣狭窄、主动脉瓣狭窄、二尖瓣狭窄。

(2)经皮穿刺血管成形术治疗主动脉缩窄。

心脏起搏器ICD及CRT区别与护理

心脏起搏器ICD及CRT区别与护理
ICD(Implantable Cardioverter Defibrillator):ICD是一种用于治疗心律失常的设备, 它能够检测并纠正异常的心律。ICD通常比CRT更小,更轻,因为它主要关注于心律失常的 检测和纠正。
CRT(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CRT是一种用于治疗心力衰竭的设备,它 通过同步左右心室来改善心脏功能。CRT通常比ICD更大,更重,因为它除了起搏功能外, 还具有同步心室的功能。
心脏起搏器icd及crt区别与护理
目录 Contents
• 心脏起搏器icd及crt概述 • icd与crt的区别 • icd及crt的护理 • icd及crt的并发症与处理 • icd及crt的未来发展与展望
01
心脏起搏器icd及crt概述
定义与功能
心脏起搏器ICD
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主要用于治疗有症状的快速型室性心律失常,如室性 心动过速或室颤,预防猝死。
适应症差异
适应症概述
CRT适应症
ICD和CRT的适应症存在明显的差异 ,主要表现在治疗的心脏疾病类型和 患者人群上。
CRT主要用于治疗心力衰竭患者,尤 其是那些心脏收缩不协调的患者。 CRT适用于患有慢性心力衰竭且QRS 波增宽的患者。
ICD适应症
ICD主要用于治疗有猝死风险的患者 ,尤其是那些有严重心律失常病史的 患者。ICD适用于特定类型的心律失 常,如室性心动过速或室颤。
03
icd及crt的护理
术后护理
01
02
03
伤口观察
定期检查手术部位的伤口 ,注意是否有红肿、渗出 等异常情运动,以免对伤口造成 刺激或引起不适。
定期复查
按照医生建议的时间进行 复查,以便及时了解起搏 器的工作状况和身体的恢 复情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者)的响应模式。供选择的第四 个位置代表两种不同功能之一: 程控能力或频率自适应起搏。P
代表一种或两种简单的程控功 能;M 代表多种功能程控,它
包括模式、不应期、感知灵敏度 和脉宽;C 表明信息传递或通过
一个或多个生理学变量的测定 进行自适应起搏频率控制。第五 位表示特殊的抗心律失常特点: P 代表起搏;S 代表复律或除颤;
心脏起搏器是如何进行分类编码的
北 美 起 搏 和 电 生 理 学 会 第 一 第 二 个 第 三 个 第 四 第五个
(NASPE)与英国起搏与电生 个 字 字母
母 理组织(BPEG)以表1为识别编
字母
个 字 字母 母
码。一般情况下使用前三个识别 码识别起搏器的起搏部位、感知 部位和对感知(P 波,R 波或两

D= 双 S=单腔 D=双

O=无
S= 单

单程 控
M=多 功能 程控
P= 起 搏 S= 电 击
C= 遥 D=P+

S
R= 频
率应 答
D 代表双重功能(P+S)。在所
有位置里,O 指类属或功能都没 提
起 搏 感 知 腔 响 应 方 程 控 抗心律
腔室 室

频 率 失常
应答
遥测
功能
V= 心 V=心室 I=抑制 P= 简 O=无
室 A=心房 T=触发
A= 心 D=双腔 O=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