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的作者是完整版

合集下载

《三国演义》原文

《三国演义》原文

《三国演义》原文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代小说的经典之作,被视为中国文学史上的巅峰之作,作者是明代小说家罗贯中。

原文概述
《三国演义》以东汉末年为背景,讲述了东汉末年黄巾起义后的割据局势,三国鼎立的历史。

小说中主要描写了刘备、关羽、张飞与曹操、孙权等人的故事,展现了各方势力的斗争与矛盾。

内容简介
《三国演义》展现了英雄人物的崛起和英勇斗争的历程。

刘备凭开创蜀汉势力,成为伟大的雄主;关羽则以忠诚勇猛而被尊奉为武圣;张飞则以勇猛刚猛而备受敌人畏惧。

而曹操又以智勇双全,成为一方霸主;孙权则凭借巧变手段,建立了强大的东吴势力。

小说中,人物形象栩栩如生,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同时,小说中充满了智谋、战争、政治等各类元素,展现了当时时局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影响与价值
《三国演义》不仅是一部文学作品,更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以生动的故事情节、鲜活的人物形象和深刻的时代背景,影响了中国人民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

同时,作为一部历史小说,它也对于研究中国古代历史和社会风貌具有重要意义。

《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也在中国文化中广泛被引用和模仿。

结语
《三国演义》作为一部经典的中国古代小说,不仅在文学上具有重要价值,更在文化和历史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是中国文学宝库中的瑰宝,值得我们细细品味和探索。

三国演义作者简介

三国演义作者简介

三国演义作者简介
罗贯中(约1330年-约1400年),元末明初小说家。

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汉族,山西并州太原府人。

罗贯中早年曾参与反元的起义斗争。

明朝建立之后,专心致力于文学创作。

《三国志通俗演义》(又称《三国演义》)是罗贯中的力作,这部长
篇小说对后世文学创作影响深远。

罗贯中有多方面的艺术才能,除小说创
作外,尚存杂剧《赵太祖龙虎风饥态云会》。

《三国演义》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章回小说,是历史演义小说的开
山之作,也是第一部文人长篇小说。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元末明初,社会矛盾尖锐,农民起义此起彼伏,群雄割据,多年战乱
后朱郑郑元璋剿灭群雄,推翻元王朝,建立明王朝。

期间人民流离失所。

艺术特色
罗贯中将来自雅、俗两个不同层面的文化融为一体,并按自己的主体
认识、价值观念和艺术好恶加以扭合,从而使作品具有十分丰富的文化蕴涵。

在《三国演义》中,既有上层统治阶级意识形态的折光,又沉淀着广大、深沉的民间思想。

它是一部形象化的三国兴亡史,同时也是一部民众
眼中的政治、军事史。

初中语文课外名著导读:《三国演义》

初中语文课外名著导读:《三国演义》

初中语文课外名著导读:《三国演义》作者简介罗贯中(约1330—约1400),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山西太原人。

元末明初杰出的小说家。

内容简介《三国演义》通过集中描绘东汉末年和三国时期各封建统治集团之间的政治、军事、外交斗争,揭示了东汉末年社会的动荡和黑暗,谴责了封建统治者的暴虐,反映了人民的苦难,表达了人民呼唤明君、呼唤安定的强烈愿望。

东汉末年,政治腐败,宦官当政,民不聊生。

灵帝184年,张角发动了黄巾起义,很快发展到了四五十万人,声势浩大,官军闻风丧胆。

张角率领大军直犯幽州,太守刘焉为了抵挡黄巾军,出榜招募义兵,这一下就引来了三位英雄好汉——刘备、关羽、张飞。

三人虽然萍水相逢,但都有为国出力之心,所以一见如故,于是就在张飞家后的桃园结为兄弟,三人焚香发誓:“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只愿同年同月同日死。

”刘备为长兄,关羽次之,张飞为弟。

刘关张三人从军后显示出非凡的才能,多次大胜黄巾军,却并不被赏识,直至参加了平定渔阳之战,刘备因立功才被任为平原令。

汉灵帝死,太子刘辩继位,为外戚大将军何进所制。

十常侍诱杀何进,袁绍等领兵诛杀宦官,西凉刺史董卓趁机进兵京师,驱逐袁绍,灭丁原收吕布,废少帝立献帝,专权朝野,并毒死刘辩。

满朝文武,对董卓无可奈何。

骁骑校尉曹操于是借献宝刀为名,入董府前去行刺,未成,逃走,至中牟县,被县令陈宫捉住,陈宫感其义行,义释曹操,与他一道逃到成皋,投宿曹操的父亲结义兄弟吕伯奢家中。

吕伯奢家人磨刀准备杀猪款待,曹操怀疑他们要杀自己,竟将吕伯奢全家杀害,并声称:“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陈宫因不齿曹所为而离开。

曹操只身前往陈留,组建一支队伍,并联系袁绍,推袁绍为盟主,联合十七镇诸侯讨伐董卓。

刘关张也参与了这次讨伐。

曹操、袁术等十八路诸侯与吕布对峙于汜水关,吕布大败,逃至虎牢关上。

董卓见吕布战败,盟军势大,烧洛阳,逼献帝迁都长安。

盟军入洛阳,各起异心。

孙坚在宫井中得到了传国玉玺,率军返回江东。

三国演义作者介绍

三国演义作者介绍

三国演义作者介绍三国演义作者介绍由语文网小编整理并分享,欢迎老师同学们阅读。

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继续支持语文网,并提出您的宝贵建议,小编会尽最大的努力给大家收集最好最实用的文章!罗贯中,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元末明初小说家,《三国演义》的作者。

以下为大家介绍三国演义作者简介-罗贯中。

罗贯中,山西并州太原府人,主要作品有小说《三国志通俗演义》、《隋唐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传》、《三遂平妖传》。

其中《三国志通俗演义》(又称《三国演义》)是罗贯中的力作,这部长篇小说对后世文学创作影响深远。

除小说创作外,尚存杂剧《赵太祖龙虎风云会》。

元朝末年,天下大乱,群雄并起,他也曾参与其中。

明人王圻在《稗史汇编》中,称他是一位“有志图王者,乃遇真主”,也就是看到天下将不免落到朱元璋手里,才不得已淡出江湖。

不久,罗贯中远走江南,流寓于江、浙一带,以小说抒写其“图王”霸业之胸襟。

图王未果,发愤著书。

不过,这也可能只是一个传说。

因为清顾苓《塔影园集》卷四《跋水浒图》记载“罗贯中客霸府张士诚”,这与“有志图王者”的形象不符合。

这两则记载虽有矛盾的地方,但足以表明罗贯中在元末曾经想有所作为,“传神稗史”,只是在现实中失败后无奈的选择。

明朝建立后,朱元璋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曾令各行省连试三年。

由于曾与朱元璋为敌,罗贯中不得不放弃了读书人步入官场的机会。

明洪武14年,罗贯中写出了《三遂平妖传》(20回本),此后,便一发而不可收,创作了《残唐五代史演义传》《隋唐志传》等著作。

有专家认为,“有志图王”的早期经历与其晚年的特殊心境,是罗贯中偏好政治历史题材小说,并在这类小说上取得艺术成功的关键。

一是用三国故事作为题材写出了《三国演义》,一是用兼历史与英雄传奇品质的梁山好汉故事编辑《水浒传》(通行的说法,比如说《中国文学史》赞同由施耐庵原创、罗贯中编辑整理成书的说法)。

罗贯中在创作完了这些作品以后,已是六十几岁的老人了。

他为了出版这些作品,于洪武十三年左右从杭州来到了福建,因为当时福建的建阳是出版业的中心之一。

四大名著作者及内容简介

四大名著作者及内容简介

1、《三国演义》作者简介及内容简介《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简介:罗贯中(约1330年-约1400年)是元末明初小说家.《三国演义》内容简介:《三国演义》(也称作《三国志通俗演义》)描写的是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一百年的历史风云。

全书反映了三国时代的政治军事斗争,反映了三国时代各类社会矛盾的渗透与转化,概括了这一时代的历史巨变,塑造了一批咤叱风云的英雄人物。

《三国演义》故事开始于刘备、关羽、张飞桃园三结义,结束于司马氏灭吴开晋,描写了东汉末年和三国时代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及晋朝开国历史。

文字浅显、人物形象刻画深刻、情节曲折、结构宏大。

《三国演义》刻画了近200个人物形象,其中诸葛亮、曹操、关羽、刘备等人性格尤为突出。

《三国演义》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小说。

《三国演义》开篇语: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2、《水浒传》作者简介及内容简介《水浒传》作者施耐庵简介:施耐庵(1296年—1371年)是元末明初的文学家,,今江苏兴化人。

博古通今,才气横溢,相传是孔子七十二弟子之一施之常的后裔。

《水浒传》内容简介:《水浒传》描写北宋末年以宋江为首的一百零八位好汉在梁山起义,以及聚义之后接受招安、四处征战的故事,塑造了宋江、吴用、李逵、武松、林冲、鲁智深等梁山英雄,形象地描绘了农民起义从发生、发展直至失败的全过程,深刻揭示了起义的社会根源,满腔热情地歌颂了起义英雄的反抗斗争和他们的社会理想,也具体揭示了起义失败的内在历史原因。

《水浒传》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用白话文写成的章回小说之一。

《水浒传》开篇语:试看书林隐处,几多俊逸儒流。

虚名薄利不关愁,裁冰及剪雪,谈笑看吴钩。

评议前王,并后帝,分真伪,占据中州,七雄绕绕乱春秋。

兴亡如脆柳,身世类虚舟。

见成名无数,图名无数,更有那逃名无数。

刹时新月下长川,江湖桑田变古路。

[三国演义作者朝代]三国演义的作者

[三国演义作者朝代]三国演义的作者

[三国演义作者朝代]三国演义的作者第一篇三国演义的作者:三国演义的作者是谁《三国演义》的作者为元末明初小说家罗贯中。

罗贯中(约1330年-约1400年),元末明初小说家。

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汉族,山西并州太原府人。

罗贯中早年曾参与反元的起义斗争。

明朝建立之后,专心致力于文学创作。

罗贯中编著的小说有《三国志通俗演义》、《隋唐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传》、《三遂平妖传》。

其中《三国志通俗演义》(又称《三国演义》)是罗贯中的力作,这部长篇小说对后世文学创作影响深远。

罗贯中有多方面的艺术才能,除小说创作外,尚存杂剧《赵太祖龙虎风云会》。

《三国演义》描写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105年的历史风云,以描写战争为主,反映了东汉末年的群雄割据混战和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和最终司马炎一统三国,建立晋朝的故事。

反映了三国时代各类社会斗争与矛盾的转化,并概括了这一时代的历史巨变,塑造了一批叱咤风云的三国英雄人物。

第二篇三国演义的作者:三国演义主要内容介绍《三国演义》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演义小说,全名为《三国志通俗演义》,作者是元末明初的小说家罗贯中。

《三国演义》的主要内容一东汉末年,朝败,各地的黄巾军蜂起。

以镇压黄巾军起家的曹操经过多年的征战,逐渐的统一北方。

曹操还不满足,他又挥师南下,准备借机把全国统一。

赤壁一战,曹操被孙权、刘备联军打得“全军覆没”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从此拉开帷幕。

不久以后,孙权杀刘备的义弟关羽,夺荆州。

刘备为替关羽报仇,率领大军伐吴,大败而归。

刘备回来没多久就病死,丞相诸葛亮辅佐刘禅,治理蜀国。

诸葛亮征服南方蛮族,又采用联吴抗魏的治国方针,前后六次出兵祁山伐魏,不过还是没能成功,诸葛亮最后病死军中。

还是不久以后,司马氏掌握魏国兵权,先后灭掉蜀、吴两国,建立西晋,统一全国。

《三国演义》的主要内容二东汉末年,宦官当权,民不聊生。

灵帝中平元年,张角发动黄巾起义,很快黄巾军发展到四五十万人,声势浩大,官军闻风丧胆。

三国演义相关文学常识

三国演义相关文学常识

三国演义相关文学常识《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章回小说,也是最有代表性的长篇历史演义小说。

它以东汉末年及魏、蜀、吴三国历史为背景,描绘了当时的政治、军事、文化、社会等方面的生活。

以下是关于《三国演义》的一些文学常识:1. 作者:罗贯中,字本,号湖海散人,贯中是他的字,山西太原人。

他生于元代,死于明初,大约生活在公元1330~1400年间。

罗贯中在文学上的成就是多方面的,除了《三国演义》外,还创作了《隋唐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三遂平妖传》等作品。

2. 题材来源:《三国演义》的题材主要来源于陈寿的《三国志》和裴松之注的正史材料,以及民间传说和艺人创作的话本、戏曲。

罗贯中在创作过程中,结合自己丰富的生活经验,将这些材料加以改编和创作,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长篇小说。

3. 章回体结构:《三国演义》采用章回体结构,全书共24卷,240则。

这种结构使得小说叙事更加灵活,可以详述重大事件,也可描绘细腻的情感,为后世长篇小说奠定了基础。

4. 文学风格:《三国演义》以历史为背景,以叙事为主,兼具描绘人物、景物和抒发情感。

小说描绘了三国时期的风土人情、政治斗争、战争场面以及人物的性格特点。

在文学风格上,它融合了讲史、小说、戏曲等多种艺术形式,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

5. 人物形象:《三国演义》塑造了众多鲜明的人物形象,如刘备、曹操、诸葛亮、关羽、张飞等。

这些人物形象各具特色,既有政治家的智慧,又有军事家的勇猛。

通过这些人物形象,小说展现了当时社会的风貌和民族精神。

6. 思想内容:《三国演义》以三国时期的史实为基础,展现了当时的政治、军事斗争。

小说赞美了忠诚、智慧、勇敢的品质,贬斥了背叛、狡诈、软弱的行为。

通过讲述三国故事,小说传达了忠义、仁爱、信义等传统价值观。

7. 艺术成就:《三国演义》在文学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地位,它将历史与小说、讲史与戏曲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小说在情节安排、人物塑造、故事叙述等方面都表现出极高的艺术成就。

《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简介及主要作品(精编版)

《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简介及主要作品(精编版)

《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简介及主要作品罗贯中(约1330年-约1400年),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元末明初小说家,《三国志通俗演义》的作者。

下面是为你带来的《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简介,欢迎阅读。

罗贯中简介罗贯中(约1330年-约1400年),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元末明初小说家,《三国志通俗演义》的作者。

山西并州太原府人,其它主要作品有小说:《隋唐两朝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三遂平妖传》、《水浒全传》。

《三国志通俗演义》(简称《三国演义》)是罗贯中的力作,这部长篇小说对后世文学创作影响深远。

除小说创作外,尚存杂剧《宋太祖龙虎风云会》。

罗贯中主要作品剧本:《宋太祖龙虎风云会》、《忠正孝子连环谏》、《三平章死哭蜚虎子》。

小说:《隋唐两朝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三遂平妖传》、《粉妆楼》、施耐庵合著的《水浒全传》、《三国演义》[3]等罗贯中人物评价罗贯中不仅是公认中国最早的章回体小说之一、历史演义类型的开山作《三国演义》的作者,而且分别被认为开创了章回小说中英雄传奇和神魔小说类型的《水浒传》和《三遂平妖传》的作者都有包含罗贯中的说法,而另一大类世情小说则源自改编自《水浒传》情节的《金瓶梅》。

由此可以认为,罗贯中一人担当了中国古典长篇章回体小说四大主要类别鼻祖(或至少鼻祖之一),对中国小说的发展有划时代的意义。

[8]有人甚至称罗贯中为中国古代小说之王。

罗贯中典故籍贯争议十种记载(一)《西湖游览志馀》云:钱塘罗贯中本者,南朝时人,编撰小说数十种。

(二)《续文献通志》云:《水浒》罗贯中箸。

字贯中,杭州人。

(三)《七修类稿》云:《三国》《宋江》二书乃杭州罗本贯中所编。

(四)《三国志传》万历本署,东原罗道本编次。

(五)《三遂平妖传》署:东原罗贯中编撰。

(六)《水浒志传评林》署:中原贯中罗道本名卿父编辑。

(七)《水浒传》署:中原罗贯中编辑。

(八)《说唐全传》旧本署:庐陵罗本撰。

(九)《因树屋书影》云:《水浒传》相传为洪武初越人罗贯中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国演义的作者是》
三国演义的作者是谁?
三国演义的作者是罗贯中
罗贯中(约1330一约1400)
元末明初作家,戏曲家
罗贯中,原名罗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

生于杭州,祖籍太原。

罗贯中生于元末社会动乱之时,有自我的政治理想,不苟同于流俗,曾参与反元的起义斗争。

明朝建立之后,专心致力于文学创作。

今存署名由罗贯中编著的小说有《三国志通俗演义》、《隋唐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传》、《三遂平妖传》。

《三国志通俗演义》(又称《三国演义》)是罗贯中的力作,它文不甚深,言不甚俗,宏大的结构描述了三国时期尖锐复杂的政治军事斗争,塑造了曹操、刘备、周瑜、诸葛亮、关羽等众多的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揭露了封建统治者的残暴罪行,寄托了人民渴求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的愿望。

这部长篇小说对后世文学创作影响深远。

罗贯中有着多方面的艺术才能,除小说创作外,尚存杂剧《赵太祖龙虎风云会》。

长期以来,中国学界对古典小说《三国演义》一书作者罗贯中籍贯问题存有多种说法,如山西太原说,山东东原说,浙江钱塘说,浙江慈溪说等。

20多年的学界争论,一向未有定论。

在中国古典文史领域多有建树的孟繁仁,历经20多年潜心研究后认为:中国元末明初发现的《录鬼薄续篇》史料中,有关罗贯中是太原人,及罗氏别号、性格、作品、行踪等记载,是确定罗贯中籍贯的重要资料。

他在太原市清徐县乡村发现的《罗氏家谱》及罗氏后代,考证出自五代后唐时,罗氏家族就居住在此地。

罗贯中原名罗才本,后略名为罗本,字贯中。

这部《罗氏家谱》始修于明代穆宗隆庆元年,后经多次续修,由罗氏22世后裔罗礼重保存至今。

相关
超多史料证实,罗贯中籍贯太原清徐无疑。

孟繁仁反复细读《三国演义》等罗贯中的作品,发现:这些作品中隐含着作者诸多的故事情节,其中有超多的清徐一带所特有的方言俚语,更使他确信自我的结论。

他还透过对太原近郊晋阳古城遗址史料研究,考证古代唐尧初迁太原,遗名唐城。

公元前497年前晋安予重修晋阳;李唐王朝太原起兵,建立唐朝和北宋初年赵匡胤、赵匡义兄弟毁灭太原城等系列重大历史事件,及对罗贯中文学创作的影响等,证实自我对罗氏籍贯的发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