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作者介绍
三国演义

吕布:(?-198),字奉先,汉族,五原郡 九原县(今内蒙古包头)人。东汉末年名将, 汉末群雄之一,著名武将与割据军阀。曾先 后为丁原、董卓的部将,也曾为袁术效力, 被封为徐州牧,后自成一方势力,于建安三 年(198)在下邳被曹操击败并处死。由于小 说《三国演义》及各种民间艺术的影响,吕 布向来是以“三国第一猛将”的形象存在于 人们的心目之中。
孔融 :(153~208年),东汉文学家,鲁国 (今山东曲阜)人,字文举,家学渊源,建 安七子之首。是孔子的二十世孙。 :
张绣:(?—207),武威祖厉(今甘肃靖远) 人。张济的从子。东汉末年割据宛城的军阀, 汉末群雄之一。
刘备:(161-223)即蜀汉昭烈帝,字玄德, 汉族,涿郡涿县(今河北涿州)人,据说是汉中 山靖王刘胜的后代,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 政治家,公元221-223年在位。谥号昭烈帝, 庙号烈祖,史家又称他为先主
袁术:(?-199)字公路,汝南汝阳(今河南商水 西南)人,袁绍之弟。初为虎贲中郎将。董卓进京 后以袁术为后将军,袁术因畏祸而出奔南阳。初平 元年(190)与袁绍、曹操等同时起兵,共讨董卓。 后与袁绍对立,被袁绍、曹操击败,率馀众奔九江, 割据扬州。建安二年(197)称帝,建号仲氏。此 后袁术奢侈荒淫,横征暴敛,使江淮地区残破不堪, 民多饥死,部众离心,先后为吕布、曹操所破,于 建安四年(199)呕血而死。
孙乾,字公祐,北海(治今山东昌乐西)人。 东汉末年刘备部下之臣。 历史传记 刘备入主徐州时,名士郑玄推举孙乾给 刘备,刘备便辟他为从事。刘备在徐州被东 来的吕布打败,孙乾也跟随刘备流浪。刘备 背叛曹操,想北结袁绍,派孙乾出使结盟。
大乔 大乔(乔字古作“桥”),生卒年不详,庐 江皖县(今安徽潜山)人,中国汉末三国时 期的女性,系乔公长女、孙策之妻、孙权之 嫂,小乔之姊。在我国长篇古典名著《三国 演义》中也曾登场。与小乔并称为“江东二 乔”,据传为绝世美女。
四大名著作者及内容简介

1、《三国演义》作者简介及内容简介《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简介:罗贯中(约1330年-约1400年)是元末明初小说家.《三国演义》内容简介:《三国演义》(也称作《三国志通俗演义》)描写的是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一百年的历史风云。
全书反映了三国时代的政治军事斗争,反映了三国时代各类社会矛盾的渗透与转化,概括了这一时代的历史巨变,塑造了一批咤叱风云的英雄人物。
《三国演义》故事开始于刘备、关羽、张飞桃园三结义,结束于司马氏灭吴开晋,描写了东汉末年和三国时代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及晋朝开国历史。
文字浅显、人物形象刻画深刻、情节曲折、结构宏大。
《三国演义》刻画了近200个人物形象,其中诸葛亮、曹操、关羽、刘备等人性格尤为突出。
《三国演义》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小说。
《三国演义》开篇语: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2、《水浒传》作者简介及内容简介《水浒传》作者施耐庵简介:施耐庵(1296年—1371年)是元末明初的文学家,,今江苏兴化人。
博古通今,才气横溢,相传是孔子七十二弟子之一施之常的后裔。
《水浒传》内容简介:《水浒传》描写北宋末年以宋江为首的一百零八位好汉在梁山起义,以及聚义之后接受招安、四处征战的故事,塑造了宋江、吴用、李逵、武松、林冲、鲁智深等梁山英雄,形象地描绘了农民起义从发生、发展直至失败的全过程,深刻揭示了起义的社会根源,满腔热情地歌颂了起义英雄的反抗斗争和他们的社会理想,也具体揭示了起义失败的内在历史原因。
《水浒传》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用白话文写成的章回小说之一。
《水浒传》开篇语:试看书林隐处,几多俊逸儒流。
虚名薄利不关愁,裁冰及剪雪,谈笑看吴钩。
评议前王,并后帝,分真伪,占据中州,七雄绕绕乱春秋。
兴亡如脆柳,身世类虚舟。
见成名无数,图名无数,更有那逃名无数。
刹时新月下长川,江湖桑田变古路。
最新中国四大名著及作者大全

最新中国四大名著及作者大全中国四大名著简介一、《三国演义》罗贯中作者简介:罗贯中(约1330年-约1400年)是元末明初小说家,《三国演义》的作者,山西并州太原府人罗贯中写作的剧本:《赵太祖龙虎风云会》、《忠正孝子连环谏》、《三平章死哭蜚虎子》。
罗贯中写作的小说:《隋唐两朝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三遂平妖传》、《粉妆楼》、《水浒传》(与施耐庵合著)、《三国演义》。
内容简介:《三国演义》(也称作《三国志通俗演义》)描写的是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一百年的历史风云。
全书反映了三国时代的政治军事斗争,反映了三国时代各类社会矛盾的渗透与转化,概括了这一时代的历史巨变,塑造了一批咤叱风云的英雄人物。
《三国演义》故事开始于刘备、关羽、张飞桃园三结义,结束于司马氏灭吴开晋,描写了东汉末年和三国时代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及晋朝开国历史。
文字浅显、人物形象刻画深刻、情节曲折、结构宏大。
《三国演义》刻画了近200个人物形象,其中诸葛亮、曹操、关羽、刘备等人性格尤为突出。
《三国演义》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小说。
主要人物:刘备、诸葛亮、关羽、张飞、诸葛亮、孙权、周瑜、曹操、吕布、吕蒙等。
二、《水浒传》施耐庵作者简介:施耐庵(1296年—1371年)是元末明初的文学家,,今江苏兴化人。
博古通今,才气横溢,相传是孔子七十二弟子之一施之常的后裔。
内容简介:《水浒传》描写北宋末年以宋江为首的一百零八位好汉在梁山起义,以及聚义之后接受招安、四处征战的故事,塑造了宋江、吴用、李逵、武松、林冲、鲁智深等梁山英雄,形象地描绘了农民起义从发生、发展直至失败的全过程,深刻揭示了起义的社会根源,满腔热情地歌颂了起义英雄的反抗斗争和他们的社会理想,也具体揭示了起义失败的内在历史原因。
《水浒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用古白话文写成的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体版块结构小说主要人物:以宋江为首的一百零八位好汉,包括宋江(及时雨)、晁盖(托塔天王)、林冲(豹子头)、李逵(黑旋风)、鲁智深(花和尚)、吴用(智多星)、武松(行者)等。
《三国演义》作者是谁,哪个朝代

《三国演义》作者是谁,哪个朝代导言《三国演义》是一部中国古代长篇小说,被广泛认为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为重要的作品之一,被誉为”四大名著”之一。
这部作品被广泛翻译成多种语言,并且在世界各地都有着很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那么,《三国演义》的作者是谁?是在哪个朝代创作的呢?作者《三国演义》的作者是明代的作家罗贯中。
罗贯中,字悔之,号恕亭,生活在明代末年,大约于14世纪的中国。
他因为创作《三国演义》这部巨著而被后人广泛传颂和推崇。
罗贯中是江西婺源人,他从小酷爱文学,对历史也有浓厚的兴趣。
他的家族在文学方面有一定的底蕴,这也为他培养了文学天赋和对历史的独到理解。
创作出《三国演义》《三国演义》是罗贯中在明代末年创作的作品。
这部小说主要以历史上的三国时期为背景,讲述了东汉末年的乱世和三国之间的政治斗争、战争与英雄人物的故事。
罗贯中创作《三国演义》时,借鉴了大量的历史书籍和文献资料,尤其是当时流传较广的《三国志》等著作。
他将这些历史资料进行整理、创作和艺术加工,创造出了一个宏大、精彩的故事世界。
他通过丰富的想象力和才华横溢的笔触,将历史人物的形象淋漓尽致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三国演义》不仅是一部描写历史的小说,更是一部具有深厚哲学思考和人性探索的作品。
在这部小说中,罗贯中通过塑造各个英雄人物的形象,探讨了权谋、忠诚、勇猛等主题,展现了人性的复杂和丰富。
影响与传承《三国演义》的创作成就极高,对于后世文学的影响也是深远的。
这部小说不仅对于中国古代小说和文学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也对于中国历史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自明代末年问世以来,《三国演义》就一直受到广大读者的热爱和推崇。
它被广泛翻译成多种语言并在世界各地传播,被奉为中国文学的瑰宝之一。
除此之外,《三国演义》也衍生出了一系列的戏剧、电影、游戏等各种衍生作品,丰富了人们对于这一故事世界的认识和理解。
甚至到现代,《三国演义》的英雄形象仍然为人们所倾倒,他们的形象也成为一种文化符号和精神追求的象征。
四大名著的作者及人物简介

四大名著的作者及人物简介一、《三国演义》1、作者罗贯中(约1330年-约1400年),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元末明初小说家,《三国志通俗演义》的作者。
山西并州太原府人,其它主要作品有小说:《隋唐两朝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三遂平妖传》、《水浒全传》。
《三国志通俗演义》(简称《三国演义》)是罗贯中的力作,这部长篇小说对后世文学创作影响深远。
除小说创作外,尚存杂剧《宋太祖龙虎风云会》。
2、主要人物①、刘备刘备(160年-223年6月10日),字玄德,东汉末年幽州涿郡涿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西汉中山靖王刘胜之后,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政治家。
史家多称其为先主。
刘备少年时拜卢植为师,而后参与镇压黄巾起义、讨伐董卓等活动,因为自身实力有限,刘备在诸侯混战过程中屡屡遭受失败,所以先后依附公孙瓒、陶谦、曹操、袁绍、刘表等多个诸侯。
但因其始终坚持以德服人的行为准则,受到了海内外名士的尊敬,至有陶谦、刘表等放弃让自己的儿子继承基业,而是选择将自己的领地徐州、荆州让给刘备统领。
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刘备于赤壁之战后,先后拿下荆州、益州,建立了蜀汉政权。
②、诸葛亮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字孔明,号卧龙,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国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文学家、书法家、发明家。
蜀章武元年(221年),刘备在成都建立蜀汉政权,诸葛亮被任命为丞相,主持朝政。
蜀后主刘禅继位,诸葛亮被封为武乡侯,领益州牧。
勤勉谨慎,大小政事必亲自处理,赏罚严明;与东吴联盟,改善和西南各族的关系;实行屯田政策,加强战备。
3、主要内容故事开始黄巾兵起义,结束于司马氏灭吴开晋,以描写战争为主,反映了魏、蜀汉、吴三个政治集团之间的政治和军事斗争,展现了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一百年的历史风云,并成功塑造了一批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
二、《西游记》1、作者吴承恩(1506年—约1583年),字汝忠,号射阳山人。
三国演义的作者是哪个朝代的谁写的书

三国演义的作者是哪个朝代的谁写的书引言《三国演义》是中国文学经典之一,被人们誉为中国四大名著之一,同时也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历史小说之一。
它描绘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三国时期的战争、政治和人物故事,成为了人们对那个时代的了解的重要途径。
然而,对于《三国演义》的作者究竟是哪个朝代的谁,一直存在一些争议和疑惑。
本文将试图解答这个问题。
作者身份与创作背景《三国演义》的作者是明朝末年的作家罗贯中(约1330年-约1400年),他是明代文学史上颇有影响的一位杰出作家。
罗贯中生活在明成祖朱棣时期,这个时期的社会背景是战乱频繁,人民生活艰难。
罗贯中对历史感兴趣,身世与局势相对较为接近,因此对于历史叙述有着独到的见解。
《三国演义》的成书过程罗贯中创作《三国演义》的时间大致可追溯到14世纪末至15世纪初,因此可以说《三国演义》是明代的产物。
然而,要说罗贯中完全独立创作了《三国演义》也是不准确的。
实际上,《三国演义》是基于历史和文献记载,结合了民间传说和口述,加以虚构而成的一部小说。
在创作过程中,罗贯中参考了《三国志》及其注解以及其他历史文献,他将这些故事进行了整理、增删、修改,并赋予了故事更加丰富的情节和生动的描写。
这也是为什么《三国演义》有一些与历史记载略有出入的地方,但正是这种编织与虚构使得小说更为生动有趣。
《三国演义》对历史的影响与意义《三国演义》作为一部文学作品,不仅是一部小说,更是一部关于中国古代历史的有重要价值的著作。
它通过对三国时期的政治斗争、军事纷争和人物形象的描述,展示了三国时期的英雄事迹和智勇才略。
这些故事不仅脍炙人口,深入人心,同时也成为了中国文化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国演义》也对后世的文学艺术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成为中国古代文学叙事艺术的重要标志,对后世的文学作品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丰富多彩的人物形象、扣人心弦的情节、动人的故事情节都为后来的作家提供了极大的启示和创作灵感。
同时,《三国演义》也成为了世界文学的瑰宝之一。
四大名著简介

四大名著简介四大名著是指中国古典文学名著《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水浒传》(作者施耐庵)、《西游记》(作者吴承恩)、《红楼梦》(作者曹雪芹、高鹗)。
诞生于明清时期的四大名著是中国古典文学的精品,承载着中国文化的精髓,是学习中国文化的必读著作。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相关资料,希望大家喜欢。
《三国演义》作者简介及内容简介《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简介:罗贯中(约1330年-约1400年)是元末明初小说家,《三国演义》的作者,山西并州太原府人罗贯中写作的剧本:《赵太祖龙虎风云会》、《忠正孝子连环谏》、《三平章死哭蜚虎子》。
罗贯中写作的小说:《隋唐两朝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三遂平妖传》、《粉妆楼》、《水浒传》(与施耐庵合著)、《三国演义》。
《三国演义》内容简介:《三国演义》(也称作《三国志通俗演义》)描写的是从东汉末年到西晋初年之间近一百年的历史风云。
全书反映了三国时代的政治军事斗争,反映了三国时代各类社会矛盾的渗透与转化,概括了这一时代的历史巨变,塑造了一批咤叱风云的英雄人物。
《三国演义》故事开始于刘备、关羽、张飞桃园三结义,结束于司马氏灭吴开晋,描写了东汉末年和三国时代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及晋朝开国历史。
文字浅显、人物形象刻画深刻、情节曲折、结构宏大。
《三国演义》刻画了近200个人物形象,其中诸葛亮、曹操、关羽、刘备等人性格尤为突出。
《三国演义》是中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小说。
《三国演义》开篇语: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
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水浒传》作者简介及内容简介《水浒传》作者施耐庵简介:施耐庵(1296年—1371年)是元末明初的文学家,,今江苏兴化人。
博古通今,才气横溢,相传是孔子七十二弟子之一施之常的后裔。
《水浒传》内容简介:《水浒传》描写北宋末年以宋江为首的一百零八位好汉在梁山起义,以及聚义之后接受招安、四处征战的故事,塑造了宋江、吴用、李逵、武松、林冲、鲁智深等梁山英雄,形象地描绘了农民起义从发生、发展直至失败的全过程,深刻揭示了起义的社会根源,满腔热情地歌颂了起义英雄的反抗斗争和他们的社会理想,也具体揭示了起义失败的内在历史原因。
《三国演义》名著介绍

以下是为⼤家整理的关于《《三国演义》名著介绍》⽂章,希望⼤家能够喜欢!《三国演义》,全名《三国志通俗演义》,作者罗贯中。
英⽂名:The Legend of Three Kingdoms(翻译为:三个国度的传奇故事),为中国四⼤名著之⼀,是历史演义⼩说的经典之作。
三国演义⼜名: The Romance of Three Kingdoms,三国志通俗演义,三国志演义作者:(明)罗贯中原著,(清)⽑纶/⽑宗岗评注类别:历史,⼩说出版时间:版本流变繁冗,主要以明嘉靖壬午本(“罗本”)、清康熙⽑宗岗本(“⽑本”)为主章节:120回成书时间:元末明初⽂学地位:中国第⼀部长篇章回体历史⼩说世界影响:被亚、欧、美诸国译成60多种⽂字齐名书籍:西游记、红楼梦、⽔浒传 《三国演义》是⼀部历史演义⼩说.中国第⼀部长篇章回体历史⼩说,以描写战争为主,⼤概分为黄⼱浪漫主义改造现实主义之乱、董卓之乱、群雄逐⿅、三国⿍⽴、三国归晋五⼤部分。
在⼴阔的背景上,上演了⼀幕幕波澜起伏,⽓势磅礴的战争场⾯,成功刻画了⼀千多个⼈物形象,其中曹操、刘备、孙权、诸葛亮、周瑜、关⽻、张飞、赵云等等⼈物形象脍炙⼈⼝,对后世产⽣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三国演义》反映了丰富的历史内容,⼈物名称、地理名称、主要事件与《三国志》基本相同。
⼈物性格也是在《三国志》留下的固定形象基础上,才进⾏再发挥,进⾏夸张、美化、恶搞、丑化等等。
其实这是历史演义⼩说的套路。
历史演义⼩说都是虚实相间,穿越恶搞;古今兼顾,讽古说今;⼀段故事,说两朝事情,⼀个⼈物,兼具两朝特点。
《三国演义》把这种艺术⽅法发挥得很好,⼀⽅⾯,既尽量地反映了真实的三国历史,照顾到读者希望了解真实历史的需要;另⼀⽅⾯,明朝社会肯定有与三国⼈物相似类型的⼈,所以⼜尽量去符合明朝社会的实际情况,根据明朝社会的实际情况对三国⼈物进⾏了⼀定程度的夸张、美化、丑化等等,给予读者⼀些启发或引导,照顾到读者希望增长见识,统治者希望巩固统治的需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国演义作者介绍
三国演义作者介绍由语文网小编整理并分享,欢迎老师同学们阅读。
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继续支持语文网,并提出您的宝贵建议,小编会尽最大的努力给大家收集最好最实用的文章!
罗贯中,名本,字贯中,号湖海散人,元末明初小说家,《三国演义》的作者。
以下为大家介绍三国演义作者简介-罗贯中。
罗贯中,山西并州太原府人,主要作品有小说《三国志通俗演义》、《隋唐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传》、《三遂平妖传》。
其中《三国志通俗演义》(又称《三国演义》)是罗贯中的力作,这部长篇小说对后世文学创作影响深远。
除小说创作外,尚存杂剧《赵太祖龙虎风云会》。
元朝末年,天下大乱,群雄并起,他也曾参与其中。
明人王圻在《稗史汇编》中,称他是一位“有志图王者,乃遇真主”,也就是看到天下将不免落到朱元璋手里,才不得已淡出江湖。
不久,罗贯中远走江南,流寓于江、浙一带,以小说抒写其“图王”霸业之胸襟。
图王未果,发愤著书。
不过,这也可能只是一个传说。
因为清顾苓《塔影园集》卷四《跋水浒图》记载“罗贯中客霸府张士诚”,这与“有志图王者”的形象不符合。
这两则记载虽有矛盾的地方,但足以表明罗贯中在元末曾经想有所作为,“传神稗史”,只是在现实中失败后无奈的选择。
明朝建立后,朱元璋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曾令各行省连试三年。
由于曾与朱元璋为敌,罗贯中不得不放弃了读书人步入官场的机会。
明洪武14年,罗贯中写出了《三遂平妖传》(20回本),此后,便一发而不可收,创作了《残唐五代史演义传》《隋唐志传》等著作。
有专家认为,“有志图王”的早期经历与其晚年的特殊心境,是罗贯中偏好政治历史题材小说,并在这类小说上取得艺术成功的关键。
一是用三国故事作为题材写出了《三国演义》,一是用兼历史与英雄传奇品质的梁山好汉故事编辑《水浒传》(通行的说法,比如说《中国文学史》赞同由施耐庵原创、罗贯中编辑整理成书的说法)。
罗贯中在创作完了这些作品以后,已是六十几岁的老人了。
他为了出版这些作品,于洪武十三年左右从杭州来到了福建,因为当时福建的建阳是出版业的中心之一。
但是,罗贯中的这一目的未能实现。
罗贯中的创作才能是多方面的。
他写过乐府隐语和戏曲,但以小说成就为主。
关于他的小说,《西湖游览志馀》称他“编撰小说数十种”,又相传他写过《十七史演义》。
今存署名罗贯中的作品,除《三国志通俗演义》外,还有《隋唐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传》和《三遂平妖传》也和施耐庵一起编写过《水浒传》。
这些作品中《三国志通俗演义》的成就最高。
全书以宏大的结构描绘了三国时期复杂的政治军事斗争,起自黄巾起义,终于西晋统一。
作品谴责了统治者的残暴和丑恶,反映了动乱时代人民的痛苦和对清明政治、对仁君的向往,体现了鲜明的“拥刘反曹”倾向。
《三国志通俗演义》“文不甚深、言不甚俗”,语言简洁明快而又生动。
它把历史和文学自然结合,有现实的描绘,又充满了浪漫主义的传奇色彩。
罗贯中《三国志通俗演义》现存最早刊本为嘉靖本,最为流行的本子是清代毛纶、毛宗岗父子的修改本。
除小说创作外,贾仲明《录鬼簿续编》说他“乐府隐语,极为清新”。
他现存戏曲作品有《赵太祖龙虎风云会》杂剧。
杂剧的基本思想和《三国志通俗演义》类似,描写君臣之间的亲密关系,并希望通过“正三纲、谨五常”来结束奸雄争霸造成的悲惨局面。
本文语文网,语文网有全面的语文知识,欢迎大家继续阅读学习。
>>>更多内容请点击:课外知识、综合知识、小学基础知识、初中基础知识、高中文言
文、文学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