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罗丹得到的启示》教案
《从罗丹得到的启示》的教案设计

《从罗丹得到的启示》的教案设计第一章:导入1.1 课程背景介绍1.2 教学目标说明1.3 教学方法与手段1.4 教学内容概述第二章:罗丹与雕塑艺术2.1 罗丹生平介绍2.2 雕塑艺术的基本概念与技巧2.3 罗丹的代表作品分析2.4 学生创作练习:观察雕塑作品并尝试分析其特点第三章:罗丹的创作方法与应用3.1 罗丹的创作理念与方法3.2 罗丹的工作流程与实践经验3.3 雕塑创作技巧的实践与应用3.4 学生创作练习:尝试用罗丹的方法进行创作第四章:罗丹对现代雕塑的影响4.1 罗丹对后世雕塑家的影响4.2 现代雕塑的发展趋势与罗丹的关联4.3 学生创作练习:研究现代雕塑作品,探讨罗丹对其影响第五章:总结与拓展5.1 课程总结5.2 学生作品展示与评价5.3 拓展学习建议5.4 作业布置第六章:罗丹的雕塑表现手法6.1 罗丹雕塑的表现力与情感传达6.2 罗丹对光线和阴影的运用6.3 罗丹对人体解剖的把握与应用6.4 学生创作练习:尝试运用罗丹的表现手法进行雕塑创作第七章:罗丹的艺术观与审美观7.1 罗丹的艺术观及其时代背景7.2 罗丹的审美观念与创作动机7.3 分析罗丹作品中的审美价值7.4 学生创作练习:从罗丹的审美观出发,进行创作实践第八章:走进罗丹的雕塑世界8.1 罗丹的创作灵感来源及其影响8.2 罗丹对雕塑主题的选择与处理8.3 罗丹作品的独特视角与创意8.4 学生创作练习:尝试从不同的视角进行雕塑创作第九章:罗丹与同行比较分析9.1 罗丹与代雕塑家的比较9.2 罗丹与后世雕塑家的关联与影响9.3 学生创作练习:选择一位雕塑家与罗丹进行比较分析第十章:教学反思与课程总结10.1 课程实施的反馈与评估10.2 学生在课程中的收获与成长10.3 课程的改进与优化建议10.4 期末作品展示与评价重点和难点解析一、第二章中,学生需要理解并掌握雕塑艺术的基本概念与技巧。
补充和说明:可以通过讲解雕塑的历史发展,展示不同风格的雕塑作品,让学生了解雕塑的分类和特点,教授雕塑的基本技巧,如比例、形态、质感等。
《从罗丹得到的启示》教案设计

探讨罗丹作品所蕴含的深刻审美 价值,如对人性、生活、自然的 独特诠释,以及对美的追求和表 达。
04
人物形象分析
罗丹形象塑造
艺术家形象
罗丹被描绘为一位充满激情、才 华横溢的艺术家,他全身心投入
创作,追求艺术的极致表现。
坚毅个性
罗丹在艺术创作过程中展现出坚 毅不拔的个性,面对困难和挫折 时,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态度。
教学目的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罗丹的艺术成就和创作理念,培养学生的审美能 力和创新思维,引导学生将罗丹的艺术精神应用于自己的学习和生活中。
课程内容概述
文章内容
本课将介绍《从罗丹得到的启示》一 文的主要内容,包括作者对罗丹艺术 成就的赞美、对罗丹创作理念的阐述 以及从罗丹身上获得的启示。
重点与难点
艺术与心理健康
02
探讨艺术如何作为一种心理治疗手段,帮助人们缓解压力、调
节情绪。
艺术与社会责任
03
阐述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应承担的社会责任,以及艺术如何参
与社会公益事业、推动社会进步。
06
教学方法与手段
创新性教学方法运用
1 2
情境教学法
通过创设与罗丹艺术相关的情境,引导学生身临 其境地感受罗丹的艺术世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 趣。
视频资源
播放与罗丹相关的纪录片、访谈等视频资料,让学生更加直观地 了解罗丹的艺术世界。
网络资源
利用互联网资源,引导学生查找与罗丹相关的资料、文献,拓宽 学生的知识视野。
学生参与式活动设计
小组讨论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罗丹的艺术特点、代表作品等话题,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艺术创作
引导学生以罗丹的艺术风格为灵感,进行艺术创作实践,培养学生的艺术实践能力和创 新思维能力。
《从罗丹得到的启示》教案及教学反思

《从罗丹得到的启示》教案及教学反思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罗丹及其雕塑作品《思想者》的创作背景和特点。
2.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和讨论,培养审美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激发学生对艺术创作的兴趣,鼓励他们勇于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教学重点:1. 罗丹及其雕塑作品《思想者》的创作背景和特点。
2.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教学难点:1. 引导学生理解罗丹的雕塑创作理念。
2. 激发学生对艺术创作的兴趣。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有关罗丹及其作品的图片、资料。
2. 学生准备笔记本、画笔、彩色铅笔等绘画工具。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向学生介绍罗丹及其雕塑作品《思想者》。
2. 引导学生关注《思想者》的创作背景和特点。
二、欣赏与分析(15分钟)1. 教师展示罗丹的雕塑作品,引导学生观察和欣赏。
2.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作品的形式、内容和创作理念。
三、创作实践(20分钟)1. 教师提出创作任务:以罗丹的雕塑作品为灵感,创作一幅表现思考状态的绘画作品。
2. 学生现场绘画,教师巡回指导。
3. 学生展示作品,进行自评和互评。
四、课堂小结(5分钟)2. 引导学生关注艺术创作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对艺术创作的兴趣。
五、作业布置(5分钟)1. 学生完成一篇关于罗丹及其作品的课后研究报告。
2. 下周上课时提交研究报告,并进行课堂分享。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介绍罗丹及其雕塑作品《思想者》,引导学生关注艺术创作的特点和创作理念。
在欣赏与分析环节,学生通过观察、讨论和分析,培养了审美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在创作实践环节,学生以罗丹的作品为灵感,进行绘画创作,锻炼了艺术表现能力。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但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部分学生对罗丹的创作理念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引导。
在创作实践环节,部分学生对自己的绘画技巧不够自信,教师应多给予鼓励和指导,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六、深入学习与探讨(15分钟)1. 教师提供关于罗丹其他著名作品的图片和资料,如《加莱的市民》、《欧米茄男子》等。
《从罗丹得到的启示》教案及教学反思

《从罗丹得到的启示》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罗丹及其雕塑作品《思想者》的创作背景和艺术特点。
2. 培养学生对雕塑艺术的认识和欣赏能力。
3. 引导学生从罗丹的创作过程中得到启示,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罗丹的生平和主要作品简介。
2. 雕塑作品《思想者》的形态特征、艺术风格和创作背景。
3. 罗丹的创作理念和方法及其对后世艺术家的影响。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罗丹的生平和主要作品,雕塑作品《思想者》的艺术特点。
2. 难点:罗丹的创作理念和方法在当代艺术创作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罗丹的生平和主要作品,分析《思想者》的艺术特点。
2. 案例分析法:分析罗丹的创作理念和方法,引导学生从实际案例中得到启示。
3. 讨论法:组织学生就罗丹的创作理念和方法进行讨论,分享彼此的学习心得。
五、教学过程1. 导入:简要介绍罗丹的生平和主要作品,引发学生对雕塑艺术的兴趣。
2. 讲解:详细讲解罗丹的代表作《思想者》的艺术特点和创作背景,分析罗丹的创作理念和方法。
3. 案例分析:分析罗丹的创作案例,引导学生从实际案例中得到启示。
4. 讨论:组织学生就罗丹的创作理念和方法进行讨论,分享彼此的学习心得。
5.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是否有效地传达了罗丹的生平和主要作品信息?学生是否掌握了《思想者》的艺术特点和罗丹的创作理念?案例分析法和讨论法是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课后作业的布置是否有助于巩固所学知识?针对这些问题,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调整和改进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六、教学准备1. 准备有关罗丹的生平介绍、雕塑作品《思想者》的图片和相关文献。
2. 准备教学PPT,包括罗丹的生平和主要作品介绍、雕塑作品《思想者》的形态特征、艺术风格和创作背景等。
3. 准备案例分析材料,包括罗丹的创作理念和方法在当代艺术创作中的应用实例。
《从罗丹得到的启示》教案

《从罗丹得到的启示》教学设计执教人:王冰【教学目标】1.通过对人物动作、语言、神态等描写的分析感受人物魅力。
2.学习罗丹全神贯注于艺术创作的精神,进一步理解敬业精神的意义和价值,提高敬业素养。
3.学习作者一波三折的叙事技巧【教学重点】通过对人物动作、语言、神态等描写的分析感受人物魅力【教学难点】学习罗丹全神贯注于艺术创作的精神,进一步理解敬业精神的意义和价值,提高敬业素养【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给大家介绍一位作家:斯蒂芬·茨威格,奥地利作家和评论家。
是一位多才而多产的作家,在诗歌、小说、短论、戏剧和传记方面均有过人的造诣,尤以小说、传记见长。
2005年中国的女导演徐静蕾将他的短篇小说——《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改编成剧本,搬上了荧屏。
而茨威格事业的成功正是从享誉世界的雕塑大师罗丹得到的启示,才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茨威格从罗丹得到了什么启示?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罗丹。
环节二:初步感知1.学生朗读前两段,作者在写作遇到困惑时是如何解决的?(从文中找出那句话)是关于他的什么?明确:“于是,一个伟大的人给了我一个伟大的启示。
那件仿佛微乎其微的事,竟成为我一生的关键。
”2.从下面这个句子中设置3个问题:“于是,一个伟大的人给了我一个伟大的启示。
那件仿佛微乎其微的事,竟成为我一生的关键。
”(1)这个伟大的人是谁?(罗丹、雕塑家)(2)“伟大的启示”是什么?(3)“微乎其微的事”指的是什么事?小结:很明显作者在这里给我们留下了悬念。
环节三:整体感知从题目可知这个伟大的人是罗丹,插入关于罗丹的简介学生参照任务单中的重点字词,熟悉课文。
并完成任务单中的问题。
【明确】1.我是如何结识罗丹的(因为什么事情)?文中一共写到几次作者和罗丹见面?(点拨)由于一次在魏尔哈仑家的争论,魏尔哈仑提出为我引见。
文中一共写到两次见面。
2.是哪次见面给了作者启示?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给了作者什么伟大的启示?(点拨)第二次作者亲历罗丹修改作品的过程专心,完成或大或小的事业的全力集中,把易于弥散的意志贯注在一件事情上的本领。
(完整版)《我从罗丹得到的启示》教案完美版

《我从罗丹得到的启示》教案一、导入新课:“生活中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同学们,知道这条名言是谁说的吗?他就是罗丹,享誉世界的雕刻大师。
茨威格正是从罗丹得到了伟大的启示,找到了成功的秘诀,最后成为了奥地利的著名作家.茨威格从罗丹得到的伟大的启示是什么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我从罗丹得到的启示》这篇文章,去探寻这个伟大的启示吧!板书课题。
二、初步感知课文:同学们,在上课之前,我们已经对课文进行了预习。
现在,请打开书65页,用3分钟的时间,浏览课文,思考:作者从罗丹得到了什么启示?师:大家找到了吗?在第几段?那一句话?一起念好吗?明确:“我参悟到一切艺术与伟业的奥妙——专心,完成或大或小的事业的全力集中,把易于弥散的思维贯注在一件事情上的本领.”我们可以从中提炼出一个词语,是什么?明确:专心。
板书:专心注:如果有学生说出热忱,也给予肯定,然后说,我们先来看专心。
三、深入学习课文内容:罗丹带给作者的启示是专心,大家很快找到了这个词.那么,你是从文中的哪些词句读出了罗丹的专心呢?(一)你是从文中的哪些词句读出了罗丹的专心呢?要求:默读课文,按下面的句式写出自己的理由:我读出了罗丹的专心,是因为“”这句话(这个词),(填文中的一句话或一个词),这句话(这个词),(填分析)所以,我认为罗丹专心.示例:我读出了的罗丹专心,是因为“退后一步,仔细看着”这句话,这句话写出了罗丹看雕像时的动作,“退”说明要找一个很好的距离,“仔细”说明看得很认真,细致入微,全神贯注 ,所以,我认为罗丹专心。
注意:不强求学生对于语句的理解;但是分析必须体现专心;不用强拽到词语上来,有的句子适合于引导到对能体现专心的词语上来,就引导;如果此句中没有,就不用引导;尽量尊重学生的理解;对于专心的理解,可以是词也可以是句.如果出现同一句话,有的学生说使句子,有的学生说的是词语,对学生的点评,可以说更透彻,更深刻,但是不能说更完美,更全面。
《从罗丹得到的启示》的教案设计

《从罗丹得到的启示》的教案设计第一章:课程引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本课程的主题和目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2 教学内容向学生介绍《从罗丹得到的启示》这篇文章的主题和背景。
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罗丹雕塑艺术的特点和影响。
1.3 教学活动教师通过展示罗丹的雕塑作品,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作品的特色。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罗丹雕塑艺术的理解和感受。
第二章:罗丹的生平和作品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罗丹的生平背景和艺术成就。
2.2 教学内容介绍罗丹的生平经历,包括他的成长背景和雕塑创作的过程。
分析罗丹的代表作品,如《思想者》和《吻》等,引导学生理解其艺术风格和主题。
2.3 教学活动教师通过图片和文字资料,向学生展示罗丹的生平事迹和作品。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罗丹作品中的主题和艺术表现手法。
第三章:雕塑创作技巧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雕塑创作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3.2 教学内容介绍雕塑创作的基本工具和材料,如雕塑泥、刀具等。
讲解雕塑的基本技巧,包括打稿、塑造、雕刻等。
3.3 教学活动教师通过示范和讲解,向学生展示雕塑创作的基本技巧。
学生进行实践操作,尝试制作简单的雕塑作品。
第四章:罗丹的雕塑创作理念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罗丹的雕塑创作理念和价值观。
4.2 教学内容分析罗丹的雕塑创作理念,如对人物形象的表现、对情感的表达等。
引导学生思考罗丹的雕塑创作对现代雕塑艺术的影响和启示。
4.3 教学活动教师通过讨论和分析,向学生介绍罗丹的雕塑创作理念。
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罗丹雕塑创作理念的理解和看法。
5.1 教学目标5.2 教学内容教师提出拓展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雕塑艺术在现代社会的意义和价值。
5.3 教学活动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拓展性思考,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对雕塑艺术的进一步探索。
引导学生思考雕塑创作的过程和技巧,鼓励学生进行实践尝试。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彼此的创作思路和经验。
教师提供雕塑创作的指导和建议,帮助学生提高创作能力。
《从罗丹得到的启示》教案及教学反思

《从罗丹得到的启示》教案及教学反思教学目标:1. 了解罗丹及其雕塑作品《思想者》的相关背景知识。
2. 分析《思想者》的形式美和内涵,领会罗丹的艺术创作理念。
3.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鉴赏力。
4. 引导学生从作品中汲取灵感,创作自己的艺术作品。
教学重点:1. 罗丹的生平及其艺术成就。
2. 《思想者》的形式美和内涵。
3. 艺术鉴赏方法。
教学难点:1. 领会罗丹的艺术创作理念。
2. 从作品中汲取灵感,创作自己的艺术作品。
教学准备:1. PPT课件:《从罗丹得到的启示》2. 相关视频资料:罗丹雕塑作品《思想者》的创作过程3. 画纸、画笔、彩泥等创作材料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展示罗丹的雕塑作品《思想者》,引导学生观察作品的外形、表情、姿态等特征。
2. 提问:“你们认为这位‘思想者’在思考什么?”3. 简介罗丹的生平及其艺术成就,引发学生对罗丹作品的兴趣。
二、作品分析(10分钟)1. 引导学生从形式美和内涵两个方面分析《思想者》的特点。
2. 讲解罗丹的艺术创作理念,如“感受生命的律动”、“捕捉瞬间的美”等。
3. 通过对比分析,让学生了解《思想者》与其他雕塑作品的区别。
三、艺术鉴赏方法(5分钟)1. 引导学生学习艺术鉴赏的基本方法,如关注作品的形式美、内涵、创作背景等。
2. 举例讲解如何运用这些方法鉴赏其他艺术作品。
四、创作练习(10分钟)1. 让学生从罗丹的作品中汲取灵感,运用学到的艺术鉴赏方法,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题材进行创作。
2. 学生可以选择绘画、雕塑等形式进行创作,教师给予适当指导。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1. 让学生展示自己的创作成果,互相评价、交流。
2. 教师对学生的创作进行点评,总结本次课程的收获。
3. 引导学生从作品中汲取启示,激发对艺术创作的热爱。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介绍罗丹的雕塑作品《思想者》,使学生了解了罗丹的生平及其艺术成就,分析了作品的形式美和内涵。
在创作练习环节,学生能够从作品中汲取灵感,运用学到的艺术鉴赏方法进行创作,培养了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创造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罗丹得到的启示》教案
教学目标:
1、罗丹及其相关作品。
2、通过对人物动作、语言、神态等描写的分析感受人物魅力。
3、学习罗丹全神贯注于艺术创作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看到同学们一张张灿烂的笑脸,我想起了我的中学时代。
那时老师要求写日记,我没得可写,很难受。
我的老师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请问同学们,这句(名言)是谁说的呢?他就是罗丹,享誉世界的雕刻大师。
作者正是从罗丹得到了伟大的启示,找到了成功的秘诀,最后成为了奥地利的著名作家。
茨威格从罗丹得到的伟大的启示是什么呢?今天就让我们走近《从罗丹得到的启示》这篇文章,一起去探寻这个伟大的启示吧!
二、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一起看题目,“从罗丹得到的启示”。
作者从罗丹身上得到了什么启示?他是从哪件事里得到的启示?快速浏览课文,回答这些问题。
(幻灯片出示问题)
启示——“专心,完成或大或小的事业的全力集中,把易于弥散的意志贯注在一件事情上的本领。
”(同学个别回答后,齐读句子)
事件——作者观看罗丹专心地修改作品
设计意图:训练学生快速把握文章情节、主旨的能力
三、重点研读
罗丹带给作者的启示是专心,大家很快找到了这个词。
那么,你是从文中的哪些词句读出了罗丹的专心呢?
找出文章集中描写这一件事的段落(7-16小节)。
教师朗读,学生圈划,
批注,交流。
抓住对人物动作、语言、神态等描写的分析来感受人物魅力(幻灯片出示问题)
7-16自然段写作者和罗丹的第二次会面,着重叙述了罗丹精心修改作品时专心致志、浑然忘我的全过程。
人物描写:从神态、动作、语言,着力刻画人物,表现人物工作专心致志,精益求精,浑然忘我的精神。
1. 神态描写:
例句分析:“他的眼睛闪耀着”生动地写出了罗丹有了艺术感觉,发现了需要精心修改之处。
“时而,他的眼睛高兴得发亮;时而,他的双眉苦恼的蹙着”,生动具体的刻画出了罗丹在修改作品过程中,全身心地投入到艺术境界中。
2. 动作描写:
例句分析:“退后一步,仔细看着”体现罗丹工作精细入微,全神贯注。
“一个男子把披肩披到他情人肩上那种温存关怀般的把湿布蒙着女正身像”写出雕塑家对作品的极其珍视,对艺术的热爱。
“在他快走到门口时,他看见了我”体现罗丹工作的专心致志。
“他捏好小块儿的黏土,黏在像身上,刮开一些。
”写出罗丹工作的细心,认真,小心翼翼。
3. 语言描写:
例句分析:“还有那里------还有那里------”喃喃自语,体现了罗丹对艺术的精益求精。
“对不起,先生!我完全把你忘记了”专心致志,平易谦和,朴实亲切。
四、深入思考
为什么说“那件仿佛微乎其微的事,竟成为我一生的关键”?
这是作者为我们预留的一个悬念。
五、作业:
阅读本文后,你从中获得了哪些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