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物理知识清单:第四章 多彩的光
初中物理第四章《多彩的光》 复习总结

初中物理第四章《多彩的光》复习总结第一节光的反射一、光的直线传播1.光源: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月亮本身不会发光,它不是光源。
2.规律: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3.光线是由一小束光抽象而建立的理想物理模型,是研究物理的常用方法之一,又如研究磁场用磁感线来描述也是一种建立理想物理模型方法。
☆为什么在有雾的天气里,可以看到从汽车头灯射出的光束是直的?答: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光在传播过程中,部分光遇到雾发生漫反射,射入人眼,人能看到光的直线传播。
☆早晨,看到刚从地平线升起的太阳的位置比实际位置高,该现象说明:光在非均匀介质中不是沿直线传播的。
4.应用及现象①激光准直;②影子的形成;③日食月食的形成:④小孔成像:小孔成像实验早在《墨经》中就有记载小孔成像成倒立的实像,其像的形状与孔的形状无关。
5.光速:光在真空中速度C=3×108m/s=3×105km/s;光在空气中速度约为3×108m/s。
光在水中速度为真空中光速的3/4,在玻璃中速度为真空中速度的2/3 。
二、光的反射1.光从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表面时,一部分光被反射回原来介质的现象叫光的反射现象。
2.反射定律:三线同面,法线居中,两角相等,光路可逆。
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上,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于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光的反射过程中光路是可逆的。
3.分类:⑴镜面反射:定义:射到物面上的平行光反射后仍然平行;条件:反射面平滑。
☆迎着太阳看平静的水面,特别亮。
黑板“反光”等,都是因为发生了镜面反射。
⑵漫反射:定义:射到物面上的平行光反射后向着不同的方向,每条光线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条件:反射面凹凸不平。
☆能从各个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由于光射到物体上发生漫反射的缘故。
☆光的反射作用对人们生活、生产的利与弊。
⑴有利:生活中用平面镜观察面容;我们能看到的大多数物体是由于物体反射光进入我们眼睛。
《多彩的光》主要知识点

主要知识点1光源:光源:自身能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
分类:自然光源、人造光源 2、光的直线传播(1) 条件: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2) 光线:在物理学中,用一条待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传播路径和方向, 们为了研究方便假想的一种 物理模型,不是实际存在的) 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3) 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现象:影子的形成、日食、月食、小孔成像小孔成像的特点:倒立的实像。
注:小孔所成的像的形状跟物体的形状一样, 与小孔的形状五无关,可以有缩小的、放大的和等大的像。
光在真空或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 3X 10m/s, V空气止V 真空V 水=—V 真空 4 1.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光只有在空气中是沿直线传播的B. 我们能看到物体是因为物体能发光C. 打开电灯屋子马上被照亮,所以光的传播是不需要时间的D. 因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所以太阳光照不到的地方形成了影子2. (多选)在纸上剪一个很小的方形孔,让太阳光垂直照在方形孔上, 产生的光斑()A. 是方形的B.是圆形的C.它是太阳的像D.是长方形的3、光的反射:(1) 定义:光从一种介质射到另一种介质表面时, 有一部份光被反射回原来的介质。
所有物体的表面都可以反射光,我们能够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多彩的光》(光线是人 (4)光速: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快,在其他介质中的传播速度都比在真空的速度小。
_ 2 V 玻璃 ---- 真空3 那么地面上 的光进入了我们的眼睛。
(2) 光的反射光路图:入射光线:AO反射光线: 0B 法线:NO 入射角:/ 反射角:/ r就是因为物体表面反射⑶光反射定律:共面,异侧,等角光在反射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在统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在光的反射中光路可逆。
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注:一条反射光线对应一条入射光线(4)反射分类:镜面反射:平整光滑的物体表面能把平行的光线也沿平行的方向反射出去。
八年级物理知识清单:第四章 多彩的光

多彩的光知识清单01 知识梳理1.光沿直线传播(1)光源:能够 的物体叫光源.按获取方式可将光源分成 光源和 光源.(2)光在 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小孔成像、影子的形成等均能说明光的 .(3)光速:光在不同的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光在 中的传播速度最大,其大小为c= m/s.(4)光年:光在一年内传播的距离,光年是 单位.2.光的反射(1)光射到物体表面被 回原介质中的现象.(2)光的反射定律:光反射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在 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 ,反射角 入射角.简记口诀:三线共面,两线分居,两角相等.(3)光的反射有 和 两种,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4)光在反射时光路是 的.3.平面镜成像(1)成像原理: .(2)成像特点:通过平面镜所成的像是 像;像与物体大小 ,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面镜的距离 ,像与物体对于平面镜是 的.4.光的折射(1)定义:光从一种透明介质 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 的现象叫光的折射现象.(2)折射规律: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 内——三线共面;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 两侧——两线分居;当光线由空气斜射入水中时,入射角 折射角;入射角增大,折射角也 ;当光线垂直入射时,光的传播方向 ;在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是 的.5.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像的性质u和f的关系倒、正大、小虚、实像的位置与物关系v与f的关系u>2f倒立缩小 像异侧f<v<2fu=2f倒立 实像异侧v=2ff<u<2f倒立 实像异侧v>2fu=f不成像u<f 放大 像 侧v>u6.光的色散(1)定义:经水折射后的太阳光照到屏幕上,变成了一个 的光斑(色光).这一现象在物理学中称为光的色散.(2)白光可以分解为红、 、黄、绿、 、靛、紫七种颜色的光.可见,白光是由各种色光 而成.(3) 、 、 三种颜色的光被称为光的“三基色”.(4)透明物体的颜色: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允许 的色光决定的.(5)不透明物体的颜色: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 的色光决定的.7.近视眼和远视眼(1)近视眼的成因:只能将近处的物体成像在视网膜,远处的物体成像在视网膜 W.矫正方法:佩戴一个焦距合适的 .(2)远视眼的成因:它将物体成像在视网膜 W.矫正方法:佩戴一个焦距合适的 W.02 知识对比1.镜面反射和漫反射漫反射镜面反射条件反射面凹凸不平反射面平整光滑图示反射特点入射光线平行,反射光线向着不同的方向入射光线平行,反射光线仍然平行视觉特征能从各个方向看到物体只能在反射光的方向上看到物体,且物体看起来明亮、刺眼能否成像不能成像能成像相同点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2.实像和虚像实像虚像形成实际光线会聚实际光线反向延长线会聚承接能用光屏承接不能用光屏承接画法用实线表示用虚线表示观察可以用眼睛观察,可以用相机拍摄03 实验突破实验一:探究光的反射定律(1)实验装置:如图所示(2)实验过程:让一细光束沿平面E射到平面镜上的O点,在平面E上可看到入射光线AO,若将纸板F向前或向后折,观察在纸板F上不能看到反射光线,改变入射角大小,先后做三次实验,并将测得的数据记录在表中.实验次数入射角反射角120°20°245°45°360°60°(3)实验结论:①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 内;②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 两侧;③反射角 入射角.(4)交流讨论:①光屏的作用:显示光的 ;②如何验证三线是否共面: ;③当光线逆着原来的反射光线射到反射面时,必会逆着原来的入射方向反射出去,说明反射时光路是 的.实验二: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1)实验装置:在桌面上铺一张大纸,纸上竖立一块玻璃板,两只相同的蜡烛A、B竖立于玻璃板两侧.(2)实验过程:沿玻璃板在纸上画一条直线,代表平面镜的位置.点燃蜡烛A,慢慢移动蜡烛B,直到与蜡烛A所成的像重合为止,这时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同时在纸上标明两蜡烛的位置,移走蜡烛B,在其位置放一光屏,直接观察光屏上是否呈现像.移动蜡烛A ,重复实验,用直线把每次实验中蜡烛与像的位置连起来,并用刻度尺测量他们到玻璃板的距离.(3)实验结论:平面镜成的像是 像,像和物体大小 ,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 ,像和物体的连线与镜面 .(4)交流讨论:①为了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较 的环境中进行;②采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是便于 ;③选取A 、B 两只相同的蜡烛,目的是 ;④实验中看到两个不重合的像的原因是 ;⑤实验中无论怎样移动蜡烛B ,都不能与蜡烛A 的像重合的原因 .(5)总结: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 ,所成的像是 、 的 像.实验三:探究凸透镜成像(1)实验装置:焦距为10 cm 的凸透镜、光具座、蜡烛、光屏等.(2)实验过程:如图所示,正确安装调节好实验装置后,进一步实验,分别把烛焰放在凸透镜前2倍焦距以外、2倍焦距处、2倍焦距和1倍焦距之间、1倍焦距处和1倍焦距以内,在凸透镜另一侧前后移动光屏,观察光屏是否能够呈接像和光屏上所成像的特点,记录物距、像距和对应的成像特点.(3)实验结论:当物体位于凸透镜的2倍焦距之外时,成 、倒立的 像;当物体位于凸透镜1倍焦距与2倍焦距之间时,成 、 的实像;当物体位于凸透镜的 处时,成等大、倒立的实像;当物体位于凸透镜1倍焦距以内时,成 、正立的 像;当物体位于凸透镜的 处时,不能成像.(4)交流讨论:把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将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中心调到 ,这样调整的目的是为了 W.某小组实验时对图中的装置进行了改进,将蜡烛换成LED 灯、光屏换成带有方格的光屏,蜡烛换成LED 灯的优点是 ,光屏换成带有方格光屏的优点是 04 图片展示教材图片考查内容桥的倒影如图所示,桥在水中的倒影是因为 成像,其原理是光的 .筷子“折”断了如图所示,筷子“折”断了是由于光的 现象,此时看到的是水下面部分筷子的 像,看到的像的位置比实际筷子的位置要 ,故看起来好像从水面部分折断.知识清单知识梳理1.(1)发光 天然 人造 (2)同种均匀 直线传播规律 (3)不同 真空 3.0×108 (4)距离 2.(1)反射 (2)同一 两侧 等于 (3)镜面反射 漫反射(4)可逆 3.(1)光的反射 (2)虚 相同 相等 对称 4.(1)斜射 偏折(2)同一平面 法线 大于 增大 不变 可逆 5.实 等大 放大 正立 虚 同 6.(1)彩色 (2)橙 蓝 混合 (3)红 绿 蓝 (4)透过 (5)反射7.(1)前 凹透镜 (2)后 凸透镜实验突破实验一:(3)同一平面 法线 等于 (4)传播路径 将反射光所在的一半光屏向后折,观察能否看到反射光线 可逆 实验二:(3)虚 相等 相等 垂直 (4)黑暗 观察像的位置 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关系 玻璃板太厚,前后两个面均反射成像 是玻璃板与水平桌面不垂直 (5)光的反射 正立 等大 虚 实验三:(3)缩小 实 放大 倒立 2倍焦距 放大 虚 1倍焦距 (4)同一高度 使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央 实验现象更明显 便于比较像的大小图片展示平面镜 反射定律 折射 虚 高。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全一册 第四单元 多彩的光【速记清单】(解析版)

第四单元多彩的光考点1 光的直线传播一、光源1.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2.光源可分为天然光源和人造光源,自然界中存在的光源为天然光源,常见的天然光源的有太阳、萤火虫、灯笼鱼。
人为制造的光源为人造光源,常见的人造光源的有电灯、电视屏幕、无影灯。
二.光的直线传播1.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在真空中沿直线传播。
2. 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一般不同,光的传播不需要介质,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最大,大约是3×108m/s,在其它介质中的传播速度都比真空中的要小。
光在水中的传播速度小于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
3. 光年是天文学上表示长度的单位。
三、光的直线传播的应用小孔成像原理是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考点2 光的反射1.光的反射定律光反射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一点、三线、两角(1)一点:投射到两种介质表面上的光线与表面的交点,改点叫入射点。
(2)三线分别是:入射光线是入射到介质表面的光线;法线是经入射点做垂直于两种介质表面的辅助线,用虚线表示;反射光线是经介质表面,反射回原来介质的光线。
(3)“两角”:入射角是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反射角是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2.镜面反射和漫反射(1)镜面反射:当一束平行光照射到平面镜上时,在平面镜上发生光的反射,反射光也平行射出,这种发生叫镜面反射。
(2)漫反射:当一束平行光照射到凹凸不平的表面时,反射光会朝四面八方射出,这种反射叫漫反射。
考点3 平面镜成像1.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设计和进行实验:在桌面上铺一张大白纸,用一块透明薄玻璃板垂直放在纸的正中央,沿玻璃板在纸上画一条线,代表平面镜的位置。
取两支相同的蜡烛,一支点燃放在玻璃板前面,可以看到它在玻璃板后面的像,另一支不点燃,竖立着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它跟前面那支蜡烛的像完全重合。
这个位置就是前面那支蜡烛的像的位置,在纸上记下这两个位置。
沪科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知识归纳及对点训练:第四章《多彩的光》复习

第四章多彩的光复习【知识点一】光的直线传播1.光速:3×108 m/s;3×105 km/s2.光沿直线传播的应用:激光准直、影子、日食月食、小孔成像3.虚实像的区别:实像为实际光线会聚而成,而虚像没有实际光线到达【经典例题】例1. 下列现象中,能用光的直线传播规律解释的是( )A.雨后天空的彩虹B.水中的“月亮”C.斜插入水中“变弯”的筷子D.阳光下人在地上的影子例2. 排纵队时,如果看到前面的一位同学挡住了他前面所有的同学,队就排直了,这可以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来解释,光在_______中的传播速度最快,其速度是_____________m/s。
例3. 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光的_________。
若光源是圆形的,小孔是方形的,则成的像是_________形的。
【知识点二】光的反射1.反射定律:一面、两侧、等大、光路可逆2.反射常考的现象:镜子、水面的倒影、月光下的水坑、潜望镜、黑板反光3.反射的分类:镜面发射与漫反射【经典例题】例1. 下列现象中,属于光的反射现象的是( )A.日食B.通过河面看到树木,房屋的倒影C.手影游戏D.树荫下的“光斑”例2. 在暗室的桌面上铺一张白纸,把一块小平面镜平放在纸上(镜面朝上),让手电筒正对平面镜照射如图1,从侧面看去( ) A.镜子比较亮,它发生了镜面反射B.镜子比较暗,它发生了镜面反射C.白纸比较亮,它发生了镜面反射D.白纸比较暗,它发生了漫反射例3. 有一光电控制液面高度的仪器,它是通过光束在液面上的反射光线反射到光电屏上的光斑位置来判断液面高低的。
如图2所示光路中,一光束与液面的夹角为40°,则反射角的大小为________;当液面升高时,光电屏上的光斑S将向__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
图1 图2例4. 利用如图3所示装置进行“探究光的反射规律”实验:(1)将一束光贴着纸板A 沿EO 射到O 点,若将纸板B 向前或向后折,此时在纸板B 上看不到反射光,这样做的目的是探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年级物理第四章《多彩的光》复习

第四章 多彩的光一、光的传播1、光源: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光源的特点:光源指自身能发光的物体,太阳、发光的电灯、点燃的蜡烛都是光源,有些物体本身不发光,但由于它们能反射太阳光或其它光源射出的光,好像它们也在发光一样,不要被误认为是光源,如月亮和所有行星,它们并不是物理学所指的光源。
(1)天然光源如:太阳、萤火虫。
(2)人造光源如:电灯、蜡烛。
2、光的直线传播(1)条件:光在同种均匀透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三个条件)(2)现象:影子的形成、小孔成像、日食、月食。
(3)光速:真空中是3×108m/s 。
光速与介质有关(但是光的传播不需要介质),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最大,真空或空气中的光速取为C=3×108m/s 。
,光在水中的速度约为真空中的3/4,光在玻璃中的速度为真空中的2/3。
(4)光年:光在1年内传播的距离,是长度单位不是是时间单位。
(5)光线:用一条带有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传播径迹和方向,这样的直线叫光线。
(6)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v 固<v 液<v 空气。
(7)小孔成像:成像成倒立的实像,其像的形状与孔的形状无关。
二、光的反射1、基本概念:是指光从一种介质射到另一种介质表面时,有部分光返回原介质中传播的现象。
(一点指:入射点;二角指:反射角、入射角;三线指: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法线。
)2、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入射点:入射光线与镜面的交点。
法线:从光的入射点O 所作的垂直于镜面的线ON 叫做法线。
入射角: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叫做入射角,用符号i 表示。
反射角: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叫做反射角,用符号r 表示。
3、光的反射分类 (1)镜面反射:反射面很光滑,使得入射的平行光线反射后光线仍然平行。
(2)漫反射:反射面凸凹不平,使得平行光线入射后反射光线不再平行而是射向各个方法线N向。
八年级物理多彩的光知识

第四章 光彩的光知识总结§4.1、光的传播1、光源:能够发光的物体2、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如果不同种介质,分两种情况讨论,第一如果光直射,那么光还是沿直线传播,如果是斜射,那么光的传播满足光的折射定律,传播方向发生偏折3、光线物理学中,用一根带箭头的直线表示光的传播路径和方向,并将这条带箭头的直线称为光线。
注:从定义中可以看出光线实际上是用来表示光的,并不是光本身,作图是要带箭头4、光的传播速度真空中光速为8310/m s ,水中是真空中的3/4,玻璃中是真空中的2/35、日食和月食发生日食是月亮的影子落到地球上发生月食是地球的影子落到月亮上6、小孔成像注意是成的是物的像,而不是孔的形状§4.2、光的反射1、光的反射定律光反射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2、镜面反射与漫反射反射分镜面反射和漫反射两种情况。
当平行光射到光滑的反射面时,反射光线会沿同一方向平行射出,这就是镜面反射,比如黑板反光。
而发生漫反射时,因其反射面是凹凸不平的,所以当平行光射到这种粗糙表面时,其反射光线会朝向各个方向射出,看似很乱,但是每条光线仍然要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所以漫反射不是“乱反射”。
3、平面镜成像特点:1、所成像为虚像2、像与物大小相等3、像到平面镜的距离和物到平面镜距离相等4、像与物关于平面镜对称§4.3、光的折射1、定义: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的现象这里面要注意是斜射入,如果直射,传播方向不变,此时入射角是0°2、光的折射定律光折射时,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于法线的两侧;入射角增大,折射角也增大;入射角减小,折射角也减小。
§4.4四、光的色散1光的色散原理是:光的折射2、有三种色光,将这三种色光适当混合能产生其它任何色光,这三种色光是_____________3、如果一个物体能反射所有色光,则该物体呈白色;如果一个物体能吸收所有色光,则该物体呈黑色;如果一个物体能通过所有色光,则该物体是无色透明的。
《多彩的光》知识点整理

多彩的光§1光的反射一:光源1.概念:正在发光的物体2.分类:天然光源(太阳、萤火虫);人造光源(点燃的蜡烛、发光的电灯等)二:光的直线传播(光路是可逆的)1.条件: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2.现象:影子的形成、日食、月食、小孔成像(实像,倒立,可放大、缩小或等大,如树下的光斑)3.应用:射击瞄准、根据影长测高度、激光准直4.小孔成像:(1)小孔所成的像是倒立的实像(相对于物体)(2)像的大小与物体到孔的距离和光屏到孔的距离有关(3)像的形状与物体相同,与孔的形状无关三:光的反射定律1.光的反射(1)定义:当光射到物体表面时,被物体表面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1)基本概念:一点、三线、两角①入射点(O)入射光线在物体表面上的投射点②入射光线(AO)射到物体表面的光线③反射光线(OB)从物体表面再次射出的光线④法线(ON)过入射点,与物体表面垂直的直线⑤入射角(i)入射光线与法线之间的夹角⑥反射角(y)反射光线与法线之间的夹角2.光的反射定律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不能写反)(1)先有入射才有反射,叙述时要先说反射后说入射(2)反射光线随着入射光线的改变而改变(3)反射角随入射角的改变而改变3.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镜面反射:一束平行光投射到光滑物体表面,其反射光束仍然平行,这种反射叫做镜面反射漫反射:平行光经反射后,反射光不再平行,而是射向各个方向,这种反射叫做漫反射四:光速1.光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C=3*108m/s2.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接近于真空中的传播速度,也可视为C3.光在其他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比真空小4.光年:光在真空中传播一年的距离§2平面镜成像一:平面镜成像特点等大、等距、垂直、虚像平面镜成的像与物体大小相等(左右相反)、物和像到平面镜的距离相等、像和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平面镜成的是虚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像
虚像
实际光线会聚
实际光线反向延长线会聚
能用光屏承接
不能用光屏承接
用实线表示
用虚线表示
可以用眼睛观察,可以用相机拍摄
(2)实验过程:让一细光束沿平面 E 射到平面镜上的 O 点,在平面 E 上可看到入射光线 AO,若将纸板 F 向
前或向后折,观察在纸板 F 上不能看 到反射光线,改变入射角大小,先后做三次实验,并将测得的数据记录在 表
中.
实验次数
入射角
反射角
1
20°
20°
2
45°
45°
3
60°
60°
(3)实验结论:①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 内;②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 两侧;③
反射角 入射角.
(4)交流讨论:①光屏的作用:显示光的 ;②如何验证三线是否共面:
;③当光线逆着原来的反射光线射到反射面时,必会逆着原来的入射方向反射出去,说明反射时光路是
量他们到玻璃板的距离. (3)实验结论:平面镜成的像是 像,像和物体大小 ,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体到镜面的距离
,像和物体的连线与镜面 . (4)交流讨论:①为了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较 的环境中进行;②采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是便
于 ;③选取 A、B 两只相同的蜡烛,目的是 ;④实验中看到两个不重合 的像的原因是 ;⑤实验中无论怎样移动蜡烛 B,都不能与蜡烛 A 的像重合的 原因 .
多彩的光 知识清单 01 知识梳理 1.光沿直线传播 (1)光源:能够 的物体叫光源.按获取方式可将光源分成 光源和 光源. (2)光在 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小孔成像、影子的形成等均能说明光的 . (3)光速:光在不同的介质中的传播速度 ,光在 中的传播速度最大,其大小为 c= m/s. (4)光年:光在一年内传播的距离,光年是 单位. 2.光的反射 (1)光射到物体表面被 回原介质中的现象. (2)光的反射定律:光反射时,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在 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 于法线 ,反射角 入射角.简记口诀:三线共面,两线分居,两角相等. (3)光的反射有 和 两种,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4)光在反射时光路是 的. 3.平面镜成像 (1)成像原理: . (2)成像特点:通过平面镜所成的像是 像;像与物体大小 ,像到平面镜的距离与物体到平 面镜的距离 ,像与物 体对于平面镜是 的. 4.光的折射 (1)定义:光从一种透明介质 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 的现象叫光的折射现象. (2)折射规律:折射光线与入射光线、法线在 内——三线共面;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 两侧——两线分居;当光线由空气斜射入水中时,入射角 折射角;入射角增大,折射角也 ;当 光线垂直入射时,光的传播方向 ;在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是 的. 5.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反射面平整光滑
图示
反射特点
视觉特征 能否成像 相同点 2.实像和虚像
入射光线平行,反射光线向着不同的 入射光线平行,反射光线仍然平行
方向
能从各个方向看到物体
只能在反射光的方向上看到物体,且 物体看起来明亮、刺眼
不能成像
能成像
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形成 承接 画法 观察 03 实验突破 实验一:探究光的反射定律 (1)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屏是否能够呈接像和光屏上所成像的特点,记录物距、像距和对应的成像特点.
(3)实验结论:当物体位于凸透镜的 2 倍焦距之外时,成 、倒立的 像;当物体位于凸透镜
1 倍焦距与 2 倍焦距之间时,成 、 的实像;当物体位于凸透镜的 处时,成等大、倒立的
实像;当物体位于凸透镜 1 倍焦距以内时,成 、正立的 像;当物体位于凸透镜的 处时,
的.
实验二: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
(1)实验装置:在桌面上铺一张大纸,纸上竖立一块玻璃板,两只相同的蜡烛 A、B 竖立于玻璃板两侧.
(2)实验过程:沿玻璃板在纸上画一条直线,代表平面镜的位置.点燃蜡烛 A,慢慢移动蜡烛 B,直到与蜡烛 A 所成的像重合为止,这时比较像与物的大小,同时在纸上标明两蜡烛的位置,移走蜡烛 B,在其位置放一光屏, 直接观察光屏上是否呈现像.移动蜡烛 A,重复实验, 用直线把每次实验中蜡烛与像的位置连起来,并用刻度尺测
(5)总结:平面镜成像的原理是 , 所成的像是 、 的 像. 实验三:探究凸透镜成像 (1)实验装置:焦距为 10 cm 的凸透镜、光具座、蜡烛、光屏等.
(2)实验过程:如图所示,正确安装调节好实验装置后,进一步实验,分别把烛焰放在凸透镜前 2 倍焦距以
Hale Waihona Puke 外、2 倍焦距处、2 倍焦距和 1 倍焦距之间、1 倍焦距处和 1 倍焦距以内,在凸透镜另一侧前后移动光屏,观察光
7.近视眼和远视眼
(1)近视眼的成因:只能将近处的物体成像在视网膜,远处的物体成像在视网膜 W.矫正方法:佩戴
一个焦距合适的 .
(2)远视眼的成因:它将物体成像在视网膜 W.矫正方法:佩戴一个焦距合适的 W.
02 知识对比
1 .镜面反射和漫反射
漫反射
镜面反射
条件
反射面凹凸不平
u 和 f 的关系
倒、正
像的性质 大、小
虚、实
像的位置 与物关系
v与f 的关系
u>2f
倒立
缩小
像
异侧
f<v<2f
u=2f
倒立
实像
异侧
v=2f
f<u<2f
倒立
实像
异侧
v>2f
u=f
不成像
u<f
放大
像
侧
v>u
6.光的色散
(1)定义:经水折射后的太阳光照到屏幕上,变成了一个 的光斑(色光).这一现象在物理学中称为
光的色散.
(2)白光可以分解为红、 、黄、绿、 、靛、紫七种颜色的光.可见,白光是由各种色光
而成.
(3) 、 、 三种颜色的光被称为光的“三基色”.
(4)透明物体的颜色: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允许 的色光决定的.
(5)不透明物体的颜色: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 的色光决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