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大众文化导论论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众文化导论

学期论文

调和鼎鼐,尔惟盐梅

——金庸作品雅俗论

学号:XXXXX

姓名:XX

院系:XX

专业:XXXX

指导老师:XX

调和鼎鼐,尔惟盐梅

——金庸作品雅俗论

摘要:古人常用‘盐梅相成’、‘调和鼎鼐’比喻良相处理社会政治矛盾关系的巧妙手段, 就处理文学创作的雅俗关系而言, 移此以评价金庸, 当非虚誉。而殷高宗也曾用“若作和羹,尔惟盐梅”作为命傅说为相之辞。细细品来,金庸确是一位玩弄文字调和雅俗与鼓掌的良相。金庸对于武侠小说一直有着准确的定位,肯定其娱乐性,更强调其作为文学种类的文学价值。金庸对作品的创作严肃认真,既追求大众的认同,也想登堂入室,利用十年修订得到了精英阶层的认可。最后,从金庸的作品本身来讲,它们的思想观念、文化蕴含和语言层面与传统武侠小说相比都有了长足进步,寓雅于俗,更加新颖,富有趣味。

关键词:雅俗;金庸;武侠;调和

武侠小说长期以来被界定为“俗”文学,所以,尽管它是众多文学类型中的一种,但在文学家族中,地位一直不高。而金庸以及金庸小说的出现无疑是一个奇迹。

自1955年第一部武侠小说《书剑恩仇录》在香港《新晚报》连载以来,前后大约17年间,金庸总共发表了15部武侠小说。这些创作于50一70年代的小说,至今已经风行了30多年,而且还会继续流行下去。他的读者不限职业、年龄,超越政治分歧——他的小说在世界华语圈的流行,使他成为世界上读者最多的作家之一。

但是,金庸小说在很多人尤其是以正统自居的文学家眼里仍然被看作是“大俗”,不能登大雅之堂。随着时间的发展,这种看法开始慢慢转变。1994年,一向以高雅、精品为出版定位的三联出版社推出了36册《金庸作品集》,印刷精美,装祯考究,校订细致,喻示着“金庸小说本身的价值转型,即它已经由单纯阅读和消费价值变成经典文本才具有的收藏价值”,这被视为金庸小说迈向经典化的重要标志。同年著名学者严家炎在金庸的北大受聘典礼上,发表了《一场静悄悄的文学革命》的讲话,认为金庸以他的学养、功力和才华,从本质上提升了武侠小说的境界。如果说严家炎的发言还只是一次提示,青年学者王一川则做出了“颠覆教科书”的尝试。同样是在1994年他在主编《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大师文库·小说卷》时,将金庸排在鲁迅、沈从文、巴金之后,老舍、郁达夫、张爱玲之前,而茅盾则落选。而1996年谢冕和钱理群主编的《中国百年文学经典》,则将金庸

的《射雕英雄传》录入“经典”之中。从此金庸开始登堂入室,一次次在学术界、在文坛引起轩然大波。金庸研究渐渐成为一门“金学”,有学者甚至预言“‘金学’与‘红学’的并驾齐驱只是时间早晚的事”。

金庸武侠小说小说先是流行于民间,受到大众阶层的支持,继而“登堂入室”,得到精英阶层的肯定甚至被奉为经典,成为二十世纪中国文学不可不提的一部分,其原因何在?笔者认为,这是金庸先生以其丰富的人生体验和深厚的文化底蕴为我们构建了一个与众不同的武侠世界,游走于雅俗之间,为读者提供了一个全新的体验。

首先,金庸对于武侠小说一直有着准确的定位,不仅肯定其娱乐性,更肯定其作为文学种类的文学价值。

金庸在《一个说故事人的自白》中,坦白自己创作武侠小说是动机很单纯,只是为了“自娱娱人”。他在早年的几次访谈中一直强调“武侠小说本身在传统上一直都是娱乐性的”,虽然武侠小说中不可避免地要涉及到一定的“价值观念或道德观念”,要包含一定的目的,但是,“武侠小说的趣味性是很重要的,否则读者就不看,它的目的也达不到了”。

但是金庸并没因此否认武侠小说的文化价值,他自始至终一直坚定地认为,武侠小说作为一种文学类型,和其他各种文学类型,尤其是和其他类型小说相比,就文学品位而言,没有高低、好坏之分,它们是完全平等的。如果说长期以来武侠小说这一文学类型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不高,那不是类型本身的问题,而是武侠小说作家们在创作这一类型小说时所表现出的水平不够高所造成的。金庸对武侠小说的这一定位,无疑是合理的。它还原了武侠小说在文学大家族中的应有地位,而且,对金庸本人来说,也更加坚定了金庸对武侠小说的信念,从而得以在不受干扰的状态下执着地、同时也是自由地进行武侠小说的创作。更为重要的是,这样的一个定位使金庸在创作态度上保持了一贯的严谨、认真,他在小说创作中所自觉进行的种种探索、创新,可以说,莫不源于此。

其次,金庸对作品的创作严肃认真,既追求大众的认同,也想登堂入室,得到精英阶层的认可。

金庸认为《虬髯客传》是中国武侠小说的鼻祖,并从中总结出现代武侠小说情节的构成要素:“这篇传奇为现代的武侠小说开了许多道路。有历史的背景而又不完全依照历史;有男女青年的恋爱;男的是豪杰,女的是美人(乃十八九佳丽人也);有深夜的化装逃亡;有权相的追捕;有小客栈的借宿和奇遇;有意气相投的一见如故;有寻仇十年而终于食其心肝的虬髯汉子;有神秘而见识高超的道人;有酒楼上的约会和坊曲小宅中的密谋大事;有大量财富和慷慨的赠送;有神气清朗、顾盼炜如的少年英雄;有帝王和公卿;有驴子、马匹、匕首和人头;

有弈棋和盛筵;有海船千艘甲兵十万的大战;有兵法的传授……所有这一切,在当代的武侠小说中,我们不是常常读到吗?”

金庸认为,历史、爱情、化装、侠义、复仇、财宝、驴马、弈棋、酒食、兵法、战阵等要素应在武侠小说中有机结合,熔于一炉。可见,金庸心目中的武侠小说情节是丰富多彩的,是综艺大观式的,因而引人人胜,雅俗共赏。这些要素并非在他每一部小说中都能见到,但金庸写武侠小说是有意朝此方向努力的。

为了得到读者的认同,金庸在创作武侠小说时,小说的叙写定位与市民大众的审美、娱乐要求的满足,具有明显的迎合市民大众审美情趣的倾向。紧张的情节、曲折的故事、欲罢不能的悬念、毫不含糊的价值判断,这些特点都表明了小说对市民大众的审美情趣的迎合。“正义终将战胜邪恶”、“有情人终成眷属”这些大众的美好愿望在小说中被以生动的故事一再证实,人们在美妙的想象中获得了充分的心理补偿与满足。作家的主要目的是娱乐大众,读者阅读的目的也主要为了消遣娱乐。于是我们可以看到机敏百变的俏黄蓉爱上了憨厚淳朴的呆郭靖;大字不识几个的扬州小混混韦小宝玩转庙堂江湖,艳福齐天;潇洒不羁的华山弃徒令狐冲坐上了衡山掌门的位子,领导一群尼姑闯荡江湖。根据以上这些特点,我们说金庸的武侠小说属于大众文化的范畴。

为了使自己的作品更加完美,更趋近于精英阶层的高雅文化,金庸没有一味追求数量,而是将《鹿鼎记》作为了封笔之作,并在封笔之后花了十年时间来对自己的作品进行逐字逐句地修改。由于是金庸武侠小说大都是报纸连载,随写随刊,没有缜密的构思,时间仓促以及不加修改等因素的影响,“刊本”金庸武侠小说存在着很多问题,表现为:文字上不够精炼,语言罗嗦,缺乏仔细与从容的斟酌推敲,有很多错别字。人物缺乏必要的交待,性格雷同,细节重复,模式化,整部小说缺乏严密的构思,情节上过于随意,有很多疏漏、破绽甚至前后矛盾。线索上有时没有伏笔,事后补救;有时有伏笔,但却缺乏照应等等。在艺术上,迎合读者,追求阅读效果,过分渲染和铺垫,过分“传奇”。另外,写作上的模仿和借用也比较多,在《书剑恩仇录》的“后记”中金庸自己也承认:“《书剑恩仇录》是我平生所写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既欠经验,又乏修养行文和情节中模仿前人之作颇多,现在将这些模仿性的段落都删除或改写了。”总之一句话,“刊本”金庸武侠小说还非常粗糙,是非常典型的大众读物。但“修订本”金庸武侠小说上述绝大多数问题都得到了纠正和弥补。虽然修改后并没有改变“通俗文学”的性质,并没有超越通俗小说,但与“刊本”相比,“修订本”在艺术上有了根本性的改变。

台湾的大学中率先开辟武侠小说相关课程的教授之一,淡江大学武侠小说研究室的创立者林保淳对此表示说:“金庸肯以10年精力,潜心修订,且不厌其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