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学》习题:中药的性能――升降浮沉
钟赣生《中药学》(第10版)笔记和典型题(含考研真题)详解-总论-中药的性能【圣才出品】

第四章中药的性能4.1复习笔记一、四气★★1.定义四气,又称四性,是指寒热温凉四种药性。
2.寒热温凉属性的区分(1)能减轻或消除热证的药,一般属于寒性或凉性(寒凉类);(2)能减轻或消除寒证的药,一般属于温性或热性(温热类)。
3.寒凉药和温热药的功效以及与主治的关系表4-1寒凉药和温热药的功效以及与主治的关系二、五味★★★★1.定义五味是指药物有酸、苦、甘、辛、咸的药味,部分还有淡味或涩味。
2.五味的实际意义(1)标示药物的真实滋味;(2)提示药物作用的基本范围。
3.五味所代表药物的作用及主治表4-2五味所代表药物的作用及主治4.五味与五行、五脏酸入肝(属木)、苦入心(属火)、甘入脾(属土)、辛入肺(属金)、咸入肾(属水)。
三、升降浮沉★★★1.定义升降浮沉是表示药物对人体作用的不同趋向性。
升→上升提举,趋向于上;降→下达降逆,趋向于下;浮→向外发散,趋向于外;沉→向内收敛,趋向于内。
2.影响药物升降浮沉的因素(1)四气五味①凡药物味属辛、甘,气属温、热,多是升浮药,如麻黄、升麻、黄芪等;②凡药物味属苦、酸、咸,性属寒、凉,多是沉降药,如大黄、芒硝等。
(2)物质地轻重①花、叶、皮、枝等质轻的药物大多为升浮药,如苏叶、菊花、蝉蜕等。
②种子、果实、矿物、贝壳及质重者大多都是沉降药,如苏子、枳实、牡蛎、代赭石等。
③某些特殊性药材——“诸花皆升,旋覆独降;诸子皆降,苍耳独升”。
④部分药物具有双向性:川芎上行头目、下行血海,白花蛇内走脏腑、外彻皮肤。
(3)炮制的影响有些药物酒制则升,姜炒则散,醋炒收敛,盐炒下行。
如大黄,属于沉降药,峻下热结、泻热通便,经酒炒后,大黄则可清上焦火热,可治目赤头痛。
(4)与配伍有关升浮药在大队沉降药中能随之下降:沉降药在大队升浮药中能随之上升。
3.升降浮沉所代表药物的特性表4-3升降浮沉所代表药物的特性四、归经★1.定义归经是指药物对于机体某部分的选择性作用,即某药对某些脏腑经络有特殊的亲和作用。
中草药的升降浮沉

中草药的升降浮沉升降浮沉,就是药物作用于人体的四种趋向。
它们的意义如下:(一)升:就是上升、升提的意思,能治病势下陷的药物,都有升的作用。
(二)降:就是下降、降逆的意思,能治病势上逆的药物,都有降的作用。
(三)浮:就是轻浮、上行发散的意思,能治病位在表的药物,都有浮的作用。
(四)沉:就是重沉、下行泄利的意思,能治病位在里的药物,都有沉的作用。
归纳来说,凡升浮的药物,都能上行、向外;如升阳、发表、散寒、催吐等作用的药物,药性都是升浮的。
凡沉降的药物,都能下行、向里;如清热、泻下、利水、收敛、平喘、止呃等作用的药物,药性都是沉降的。
升降浮沉,既是四种不同药性,同时在临床上又作为用药的原则,这是它的重要意义。
因为人体发生病变的部位有上、下、表、里的不同,病势有上逆和下陷的差别,在治疗上就需要针对病情,选用药物。
病势上逆者,宜降不宜升,如胃气上逆的呕吐,当用姜半夏降逆止呕,不可用瓜蒂等涌吐药;病势下陷者,宜升不宜降,如久泻脱肛,当用黄耆、党参、升麻、柴胡等益气升提,不可用大黄等通便药;病位在表者,宜发表而不宜收敛,因表症须发汗解表,当用紫苏、生姜等升浮药,而不能用浮小麦、糯稻根等收敛止汗药;病位在里者,宜清热、泻下或温里、利水等沉降药,不宜用解表药等。
如肝阳上逆的头痛,误用升散药,反而造成肝阳更为亢盛的情况;脾阳下陷的泄泻,误用泄降药,反而造成中气更为下陷、以致久泻不止的症状。
升降浮沉,也是对药性认识的一种归纳方法,并且在应用上和药物的归经有密切联系。
例如,肺病咳嗽,当用肺经药物,但又须区分病势的惰况,考虑升浮沉降的药物;如果由于外邪束肺、肺气失宣引起的咳嗽,当用升浮药发散外邪、宣畅肺气,如麻黄、桔梗等;如肺虚久咳就应该用敛肺止咳的五味子、诃子药性沉降的药物来治疗。
又如,气分上逆的病症,应当用沉降药来治疗,但又须区别属于何经的病症,如胃气上逆、呕吐呃逆,就要用半夏、丁香等胃经降逆药;肺气上逆、咳嗽气喘,就要用旋覆花、白前等肺经降逆药。
中药的升降浮沉

中药的升降浮沉不同的中药在我们的身体中走向不同,有的中药是往上升的,有的中药是往下降的,有的药物走五脏,有的药走四肢,有的走上焦,有的走中焦,有的走下焦。
如何清楚地知道什么药是上升什么药物下降的呢,这个从一些药物的名字就能看出来,比如升麻,就是往上升的,比如沉香就是往下沉的。
花叶升散,凡子必降花和叶是升散的。
它们在植物的最表层,花散发出清香,属于散,叶子每天蒸发出大量的水分,也是属于散,用于人体也由升散的作用。
也有例外比如旋复花,它不升不散,而是降。
凡子必将,植物的种子,比如五味子,车前子,等,植物的种子一般都是在枝头成熟后掉落在地上。
这往往就是下降,它的药性也有下降的作用。
还有桃仁,杏仁,柏子仁等,他们虽然是种子,但是带有油性所以他们便还有一个作用,通便润肠。
这些种子都有一个特点,偏温性。
但是也有例外,蔓荆子性凉,质地轻,可以用于升散头面之风。
植物的枝丫会走人体的四肢,比如桂枝,桑枝等都是走向四肢的,像四肢痛,胳膊发麻引经药可以用桑枝。
梗就是植物的中间的梗子,也叫主茎,植物的养料主要是从植物根通过梗往上运输。
叶子光合作用的能量也是通过茎,运输到根部进行储藏。
所以茎能升能降。
在人体内能起到,通气调气,能升能降,调气就是在这升降之中完成。
根部入药要复杂一些,往上的根和往下的根它所治疗的病都是不一样的,偏向上部的根他是属于给植物输送养料的,往下部的跟是属于再土地里吸取养分。
所以往下部的根往下走一般都是治疗下焦的病的,中间的那一节则为守中,治疗中焦的病。
比如当归,当归可以分为三部分,当归头,当归身,当归尾。
当归头上行而活血。
当归身守中而养血,当归尾下行而破血。
中药学“升降浮沉”是什么

中药学“升降浮沉”是什么发布时间:2021-08-30T04:42:52.289Z 来源:《健康世界》2021年7期作者:高强[导读] 而沉降的药物都有下行、向里的作用,一般是清热、平喘等药物。
都江堰市中医医院四川成都 611830中药学是我国特有的医学技术,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中药学中的“升降沉浮”是中药学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指的是药物的四种不同药性,在临床上也作为用药的原则,在实际使用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升降沉浮是指药物作用于人体的四种不同取向,其中升就是上升、提升的含义,这种药性的药物通常用于治疗病势下陷,发挥升的作用;降指的是下降、降逆的含义,主要用于治疗病势上逆,具有降的作用;沉指的是轻浮、上行发散的意识,治疗病位在表面的疾病,具有浮的作用;而沉则是重沉、下行泄利的含义,治疗病位在里的疾病,具有沉的作用。
也就是说升浮的药物,都能够发挥上行、向外的作用,一般是散寒、催吐等相关药物;而沉降的药物都有下行、向里的作用,一般是清热、平喘等药物。
人们发病由于病变的位置会有一定的差异,病势也有上逆和下陷等区别,因此在治疗上也需要结合患者病情的不同状况,选择相应的治疗药物。
升降沉浮是对于药性认识的归纳办法,对于药物应用具有重要的作用,比如在治疗肺病咳嗽相关症状疾病中,应当使用肺经药物,但是也需要考虑病势的状况,选择使用升浮沉降的药物,如果是因为外邪束肺等原因导致的咳嗽,那么就需要采用升浮药物进行治疗;如果是由于肺虚久咳就应当采用五味子等药性沉降的药物进行治疗。
通常来说升降沉浮药性会与药物的性味、质地等有一定的关联。
影响药物升降沉浮的原因通常有以下几个因素:(1)四气五味通常来说味道属于辛、甘,气属于温、热等性质的药物,都是属于升浮药物,常见的有麻黄、黄芪等药;味道属于苦、酸、咸,气属于寒、凉等性质的药物都都是属于沉降药物,常见的有大黄、芒硝等药物。
(2)质地轻重一般来说花、叶、枝、皮等质地比较轻的药物都是属于升浮性质的药物,常见的有苏叶、菊花、蝉衣等类型的药物;但是种子、果实、矿物等质量较重的药物,大多是属于沉降物,常见的药物有苏子、枳实、牡蛎、代赭石等相关类型的药物。
中药的性能习题及答案

中药的性能习题及答案一、填空题1、中药的性能是中药作用的基本性质和特征的高度概括。
药性理论是重要理论的【】,主要包括【】,【】,【】,【】,【】等。
2、中药的作用包括治疗作用和不良作用。
中药的治疗作用又称为【】,中药的不良作用包括【】和【】。
3、【】是五种最基本的滋味,由于长期以来将涩附于【】,淡附于【】以合五行配属关系,故习称五味。
4、《内经》最早归纳了五味的作用:辛【】,酸【】,甘【】,苦【】,咸【】。
5、具有发散、行气、活血作用的药物,其味多属【】。
6、药物升降沉浮的性能,可以纠正机体【】,使之恢复正常;或【】,有助于驱邪外出。
7、药物升降沉浮转化的条是【】、【】。
8、药物升降沉浮的性能与药物本身的【】和【】有不可分割的关系。
9、归经的理论基础是【】。
10、西汉以前是以【】作为一切药物的总称。
《神农本草经》提出了“【】”的区分。
11、有毒的药物可通过必要的【】、【】、【】等环节来减轻或消除其毒副作用,以保证用药安全。
12、四气中,【】属阳,【】属阴;五味中【】为阳,【】为阴;升降沉浮中【】属阳,【】属阴。
二、判断分析题1、五味是指药有辛、甘、苦、咸、酸、淡六种滋味。
2、性和味分别从不同角度说明药物的作用,两者必须合参。
同时,性味还必须与药物具体功效结合起来,方能较全面、准确地认识药物的性能。
3、确定中药升降浮沉的主要依据是药物所治病证的病位。
4、一般只要归同一经的药物,就可以不加区别地应用。
5、有毒的药物偏性强,根据以偏纠偏、以毒攻毒的原则,有毒药物有其可利用的一面。
三、单项选择题1、首先记载药物四气、五味的本草著作是()。
A.《神农本草经》B.《本草经集注》C.《新修本草》D.《本草纲目》2.首先提出药物“有毒、无毒”区分的本草著作是()。
《中药方剂学》中药的性能

《中药方剂学》中药的性能一、中药性能(药性理论),中药性能—中药的特性和作用,包括: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毒性。
是中药理论的核心——药效机理。
二、中药治病基本原理以药物之偏性,纠正人体阴阳偏盛偏衰和脏腑机能失调。
以偏纠偏:(1)利用偏性,去除病因(2)平衡阴阳,调理功能→以平为期清代徐灵胎:“凡药之用,或取其气,或取其味......各以其所偏胜而即资之疗疾,故能补偏救弊,调和脏腑,深求其理,可自得之。
”三、中药的作用:(1)治疗作用——中药的功效、药效等。
(2)不良反应——副作用、毒性反应。
四、性能与形状的区别中药形状——感官可及的药物天然属性。
如形状、颜色、气味、滋味、质地等,是以药材为观察对象。
中药性能——与治病相关的药物作用特征。
它是依据用药后机体的反应归纳出来的,是以人体为观察对象。
区别:两者概念不同,不可混淆。
性能:以人体为观察对象——由人体用药后反应概括而成。
形状:以药物为观察对象——由药物的天然属性概括而成。
联系:两者又有一定联系。
如升降浮沉与质地轻重有关。
1.四气一.含义:寒、热、温、凉四种药性(四性)。
反映药物影响人体阴阳盛衰和寒热变化的作用特点,是说明药物作用性质的重要概念之一。
二.四气的形成:根据药物作用于机体后的反应概括而成,是与所治病症的寒热性质相对而言。
它是以用药反应为依据、病证寒热为基准。
四气又有程度差异,温次于热,凉次于寒,表明药物作用强弱。
平性药寒热偏性不明显、相对平和。
《内经》“寒者热之,热者寒之”,是四气的应用原则。
三、四气的作用与适应证1.寒凉药(属阴):清热泻火解毒,主要用于热证。
2.温热药(属阳):温里散寒补火助阳,主要用于寒证。
3.四气的临床意义:四气往往成为治疗原则的具体体现。
(1)针对寒热性质不同准确用药。
疗寒以热药,疗热以寒药。
误用则“桂枝下咽,阳盛则毙;承气入胃,阴盛以亡”。
(2)根据寒热程度差异恰当选药。
小寒用温药,大热用寒药。
若病重药轻则不及,药重病轻则太过。
中药的升降浮沉

中药的升降浮沉本文选自吴南京先生的《医道求真》系列人生有命在于身体气机的升降出入正常,中药治病,就是通过中药的升降浮沉纠正人体气机的失调,通俗地说,治病不外乎调气而已。
中药的升降浮沉是指药物作用于人体的趋向,升是上升,浮是发散,降是下降,沉是向内。
所以中药的升降浮沉,指的是对身体气机具有向上、向外、向下、向内调整作用的趋向。
升和浮多为同类药,比如用于发汗的解表药,能促使身体气机向上升提和向外发散的作用。
促使气机向上升提的中药称为升阳,比如补中益气汤,就是在黄芪和党参两味补气药的前提下,酌加柴胡和升麻向上升提的作用,使人的气向上升。
临床上常见的带下病、月经经期延长、脱肛、痔、脚癣、下肢溃烂、妇科炎症、前列腺炎等诸多疾病,其共同点都是气机升提不足,总的治疗原则都要考虑气机的升提。
另外一些皮肤病、无汗症、外感(外感是指人感受外来之邪气,有寒、热、燥、湿等不同)等疾病,其共同原因都是气机向外发散之力不足。
看似内、外、妇科等诸多疾病,但在治疗过程中大多都会用到具有升提和外散的解表药。
沉降药,沉和降是不同的,沉是向内,降是向下。
气机内敛不足,就会表现元气向外散的表现,比如汗症、情志过喜等。
肾主封藏,肾是身体元气的仓库,如果病久,元气就会消耗,则肾气不足(中医称为久病及肾),肾气不足,肾的封藏功能就会下降(中医称为肾气不固),治疗就要用具有促进气机收敛的中药,比如五味子、乌梅、菟丝子、覆盆子、山茱萸等药收敛肾气。
临床上的久咳、喘证、崩漏、长久腹泻等疾病,都是因为肾气不固,气机内敛之力不足。
咳嗽、呕吐、脑出血、口腔溃疡、鼻衄、心烦、易怒等,都是气机向上升发太过。
但五脏都有火,五气也会化火上冲。
所以治疗就用具有调整气机向下降的药。
比如肺热咳嗽用桑白皮、黄芩;心火上炎用黄连、莲子心等;肝火上亢用金石类重镇,或用清热类平肝;胃肠之火用大黄通泄;肾中相火上炎,用牛膝、泽泻等引火下行。
大体上来说,药物的升降浮沉主要与其性味及质地轻重等有密切关系。
升降浮沉(中药学中药士辅导精华)

升降浮沉(中药学中药士辅导精华)1.升降浮沉的含义(1)升降浮沉反映药物对人体作用的不同趋向性,是说明药物作用性质的概念之一。
(2)升是上升,降是下降,浮表示发散,沉表示收敛固藏和泄利二便(沉实际上包含着向内和向下两种作用趋向)。
(3)药性升降浮沉理论形成于金元时期。
2.药物升降浮沉趋向的认定(1)气机是人体生命活动的基础,气机升降出入发生障碍,机体便处于疾病状态,产生不同病势趋向。
(2)病势趋向常表现为向上(如呕吐、喘咳),向下(如泄、脱肛),向外(如自汗、盗汗),向内(如表证不解)。
(3)能够改善或消除这些病证的药物,相对说来也就分别具有向下、向上、向内、向外的作用趋向。
3.药物升降浮沉的作用(1)升浮药:具有升阳发表、祛风医`学敎育网搜`集整理散寒、涌吐、开窍等功效的药物,都能上行向外,药性都是升浮的;(2)沉降药:具有泻下、清热、利水渗湿、重镇安神、潜阳息风、消导积滞、降逆止呕、收敛固涩、止咳平喘等功效的药物,则能下行向内,药性都是沉降的。
4.掌握升降浮沉性能的意义(1)掌握药物升降浮沉性能,可以更好地指导临床用药,以纠正机体功能的失调,使之恢复正常;或因势利导,有助于祛邪外出。
(2)升降浮沉的用药原则是:顺着病位,逆着病势。
(3)就病位而言:病变在上、在表宜用升浮,而不宜用沉降;如外感风寒,用麻黄、桂枝发表;病变在下、在里宜用沉降,而不宜用升浮;如里实便秘之证,用大黄、芒硝攻下。
(4)就病势而言:病势逆上者,宜降不宜升;如肝阳上亢之头痛,当用牡蛎、石决明潜降;病势陷下者,宜升而不宜降;如久泻、脱肛当医`学敎育网搜`集整理用黄芪、升麻、柴胡等药益气升阳。
(5)为了适应复杂病机,更好地调节紊乱的脏腑功能,还可采用升降浮沉并用的用药方法。
5.升降浮沉与药物质地的关系一般来讲,花、叶、皮、枝等质轻的药物大多是升浮的,而种子、果实、矿物、贝壳等质重者大多是沉降的。
6.影响药性升降浮沉的主要因素(1)影响药物升降浮沉的因素与四气、五味及药物质地轻重有密切关系,并受到炮制和配伍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A1型题
(1)升降浮沉是指药物的:
A.药物有无毒副作用
B.作用部位的选择性
C.作用趋向性
D.药物有无补泻作用A.药物作用的峻猛与否
答案:
C.
(2)下列哪一组药物的性、味,其作用趋向一般属于升浮?
A.xx、xx,凉
B.xx、苦,热
C.xx、xx,xx
D.xx、淡,寒E.酸、xx,热
答案:
C.
(3)作用趋向于沉降的药物气味多是:
A.苦、xx,xx
B.酸、苦,寒
C.xx、苦,热
D.xx、xx,xx
E.xx、xx,寒
答案:
B
(4)酒炙药物对升降浮沉的影响是:
A.有收敛作用
B.有降下作用
C.有升提作用
D.有下行作用
E.无影响答案C
(5)醋炙对升降浮沉的影响是:
A.有收敛作用
B.有降下作用
C.有升提作用
D.有下行作用
E.无影响答案A
(5)盐炙对升降浮沉的影响是:
A.升提
B.下行
C.发散
D.收敛
E.无影响答案B
(6)升浮药的作用趋向是:
A.向上、向外
B.向下、向里
C.向气、向血
D.向阴、xx
E.以上都不是答案A 1 2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