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和脊髓常见疾病的MR表现
脊柱与脊髓病变MRI诊断

第三节 椎管内肿瘤MR诊断
脊膜瘤MR诊断 四 脊膜瘤 诊断
(二) MRI诊断
1 脊膜瘤常位于胸段或颈段椎管内,呈宽基底依 附 脊膜瘤常位于胸段或颈段椎管内, 在硬脊膜上 2 肿瘤在 肿瘤在T1WI上呈低或等信号, T2WI上呈高信号, 上呈低或等信号, 上呈高信号, 上呈低或等信号 上呈高信号 少数可为低信号(与肿瘤易发生钙化有关) 少数可为低信号(与肿瘤易发生钙化有关) 3 增强扫描肿瘤呈明显强化 4 邻近椎体,椎板及椎弓根因受肿瘤长期压迫而出 邻近椎体, 现异常信号
颈 段 脊 髓 内 星 形 细 胞 瘤
颈 段 脊 髓 内 星 形 细 胞 瘤
颈段脊髓内星形细胞瘤
颈段脊髓内星形细胞瘤 --增强扫描 增强扫描
颈 段 脊 髓 增 强 扫 描 内 星 形 细 胞 瘤 --
第三节 椎管内肿瘤MR诊断
神经鞘瘤MR诊断 三 神经鞘瘤 诊断
(一) 概述
神经鞘瘤(又称雪旺氏细胞瘤)起源于神经鞘膜的雪旺 神经鞘瘤(又称雪旺氏细胞瘤) 氏细胞,为最常见的椎管内髓外硬膜内肿瘤, 氏细胞,为最常见的椎管内髓外硬膜内肿瘤,占椎管内肿 瘤的29%,可发生于椎管内任何节段,以颈胸段最多。 瘤的 ,可发生于椎管内任何节段,以颈胸段最多。
第三节 椎管内肿瘤MR诊断
室管膜瘤MR诊断 一 室管膜瘤 诊断
(一) 概述 病理:室管膜瘤发生于脊髓中央关以及脊髓终丝 病理:
的室管膜细胞,可发生于脊髓各段, 的室管膜细胞,可发生于脊髓各段,以脊髓两端 为多, 发生在延髓和终丝。 为多,60%发生在延髓和终丝。病变以位于脊髓 发生在延髓和终丝 后部为多,绝大多数为良性,仅少部分为恶性, 后部为多,绝大多数为良性,仅少部分为恶性, 呈膨胀性生长造成对邻近脊髓组织的压迫, 呈膨胀性生长造成对邻近脊髓组织的压迫,骶尾 部肿瘤可沿终丝进入神经孔向髓外和硬膜外生长, 部肿瘤可沿终丝进入神经孔向髓外和硬膜外生长, 而此处已无脊髓组织, 而此处已无脊髓组织,故有时判断肿瘤位于髓内 或髓外十分困难。 或髓外十分困难。
脊柱MR诊断2

脊髓正常影像表现
• 脊椎平片:适于观察骨质改变 • 脊髓血管造影:显示脊髓供血动脉 • 脊椎CT:观察骨性椎管、椎管内软组织。 • 脊髓MRI:正中矢状面T1WI上,脊髓呈带状中等
信号,边缘光整、信号均匀,前后有低信号的蛛 网膜下腔内脑脊液衬托;旁矢状面上,椎间孔内 脂肪呈高信号,其间圆形或卵圆形低信号为神经 根。T2WI上,脊仍呈中等信号,蛛网膜下腔内脑 脊液呈高信号。横断面上,清楚显示脊髓、脊神 经与周围结构的关系
• 少数可疝入硬脊膜囊内,称之为髓核游离。
25
椎间盘突出
后正中型
后外侧型
外侧型
韧带下型
游离型
硬膜囊型
26
后正中型 • 位于硬膜囊的前方正中,
使硬脊膜囊、脊髓或马 尾神经腹侧受压变形、 移位。
27
后外侧型:
• 偏于一侧,除压迫硬脊 膜囊、脊髓或马尾神经 外,还常使一侧神经根 受压、移位,侧隐窝变 窄。
常呈弧形;
硬膜囊内型: • CTM显示为硬膜囊内肿物,边缘呈不规则分叶,
本型少见。
31
椎间盘突出MRI直接征象
髓核突出 • 突出于低信号纤维环之外,呈扁平形、圆形、卵圆
形或不规则形。信号强度依髓核变性程度而异,一 般呈等T1中长T2信号,变性明显者呈短T2信号。 髓核突出与未突出部位之间多由一窄颈相连。
66
67
68
脊髓基本病变表现
椎管内病变 • 肿块及占位效应 • 出血 • 水肿 • 钙化 • 囊性变 • 脂类物及蛋白含量的
影响 • 病灶强化 • 流空效应
脊髓病变 • 脊髓增粗 • 脊髓变细 • 脊髓信号异常 • 脊髓移位
69
椎管内肿瘤
• 髓内肿瘤——星形细胞瘤、室管膜瘤 • 髓外硬膜内肿瘤——神经源性肿瘤、脊膜瘤 • 硬膜外肿瘤——转移瘤 • 影像学表现:首选MRI检查
磁共振脊柱脊髓正常MRI特点

脊柱脊髓正常MRI特点1、T1加权像脊椎骨的松质骨部分呈中等信号强度,其信号反映了骨髓腔内脂类及造血成分。
骨皮质呈薄而信号强度低。
2、矢状位、冠状位椎体上缘信号强度高、下缘信号强度低是因为化学位移所致。
3、随着年龄的增加,骨髓腔内脂肪成分增多,于T1、T2加权像信号强度有相应的改变,在T1WI可见弥漫性及斑点状高信号,在T2WI上则呈中等信号。
4、椎基底静脉管位于椎体中部,T1加权上,常为高信号,为椎基底静脉丛周围的脂肪所致。
5、硬脊膜系致密的纤维组织,末端延伸到S2椎体,硬脊膜在神经根平面向外突,其内含有蛛网膜,共同形成神经鞘。
于MRI上硬膜下腔通常难与下面的脑脊液分辨开。
6、在T1WI上,黄韧带比其它韧带及临近骨信号稍强.黄韧带较高的信号强度,与弹性蛋白含量高和I型胶原蛋白含量低.7、与颈椎的其它部位不同,齿状突的信号强度相对的低一些,可能为部分容积效应引起。
8、持续存留的齿状突下软骨联合,在MRI矢状位上呈无信号横条带为正常变异,勿诊断为骨折。
9、在颈椎椎体侧面,由椎弓根、横突前、后根及肋横突板围成1个卵圆形或圆形横突孔,左侧比右侧稍大。
10、颈髓:横断位几乎都成椭圆形或卵圆形,其前方正中略凹陷,蛛网膜下腔于后方较窄,前方较宽(C4-T1的颈膨大),T1WI像显示脊髓大小及形态最佳,脊髓信号较脑脊液高。
11、T2WI像表现为高信号,神经根至神经根节处呈梭形增粗,其前方即为横突孔。
12、梯度回波扫描当激励角50-100时,脊髓信号降低,而脑脊液信号增高。
激励角400时,两者信号强度相似,随着激励角的增加,脑脊液信号强度丢失比脊髓多。
13、脊髓矢状位常可见信号强度可变的线条状影,在T1WI为低信号,T2WI为高信号,它可使解剖结构模糊(多发生在信号对比强的解剖边缘)14、生理参数对脑脊液MRI表现的影响在颈段最大,信号强度变化与流入增强效应、伪影或自旋去相位有关。
15、颈椎横轴与矢状位扫描对椎管中心部分显示有互补作用,避免部分容积效应产生,常规的旁矢状位方位显示椎间孔并非最佳,横轴位更佳。
第三章 脊柱脊髓疾病的MR诊断--文字

第三章脊柱脊髓疾病的MR诊断第一节解剖•颈椎C1---7(cervical)、胸椎T1—12、腰椎L1—5、骶椎S1—5、尾椎C1—3,4(coccyx)第二节一、脊柱MRI的正常表现MRI不仅可作横断面成像,还可作矢状面和冠状面成像,因此可清楚地显示脊柱的连续解剖。
在脊柱的MRI检查中主要以矢状面和横断面成像为主•1、椎体的MRI信号在T1加权图像上呈较高信号,信号高于骨皮质而低于皮下脂肪。
•2、在T2加权图像上呈中等至低的信号、高于骨皮质。
•3、正常椎体内的信号比较均一。
•4、在矢状面上可见椎体后缘的中间部位有短的条状凹陷为正常基椎静脉。
•5、椎间盘在MRI上的典型表现是在T1加权图像呈较低信号,T2加权图像上呈高信号。
6、椎体的附件包括椎弓、椎板、棘突、横突和上、下关节突等,这些附件的骨皮质在T1加权和T2加权图像上均呈低信号。
二、椎管和脊髓MRI的正常表现(一)硬膜外间隙:硬脊膜与椎管内面的骨膜之间的间隙(二)蛛网膜下腔:脊髓蛛网膜与软脊膜之间的间隙(三)脊髓(一)硬膜外间隙为骨性椎管与硬脊膜间一狭的腔隙,其间主要含有硬膜外脂肪、静脉、营养动脉、脊神经及少量结蹄组织。
脂肪组织在T1、T2加权图像上呈高信号。
在脊柱的不同节段其硬膜外脂肪的分布有所不同,在颈段其硬膜外间隙仅有少量脂肪,而胸段和腰骶段其硬膜外间隙则有较多的脂肪组织。
(二)蛛网膜下腔蛛网膜衬在硬膜的内面,其间有一菲薄的腔隙把它们分开,蛛网膜下腔含脑脊液,T1加权图像上呈低信号,T2加权图像上呈高信号。
(三)脊髓脊髓位于蛛网膜下腔的中央。
在T1加权图像上,与脑脊液相比,呈现为较高信号,在T2加权图像上呈现较低信号。
第三节椎管内肿瘤椎管内肿瘤包括发生于椎管内各种组织的原发性和继发性肿瘤。
MRI对椎管内肿瘤的定位和定性诊断,已被证明是最安全、最方便和最精确的影像学诊断方法。
•临床上根据肿瘤发生的部位,可将其分为•髓内肿瘤、髓外硬膜下肿瘤、髓外硬膜外肿瘤、骑跨硬膜内外的哑铃状肿瘤。
脊髓及椎管内疾病MR诊断

发生种植转移及脊髓空洞形成是室管膜瘤较具特 征性的改变,约45%患者伴有继发的脊髓空洞。
一 室管膜瘤MR诊断
(二) MRI诊断
1 室管膜瘤可发生于脊髓任何部位,且累及几个节段 2 室管膜瘤常由实性和囊性部分组成 3 实性部分在T1WI上呈低信号,在T2WI上呈较高信号。 4 肿瘤周围常有水肿,平扫所见异常信号大于肿瘤实际
STIR(Fs T2WI)脂肪抑制T2加 权,主要用于观察椎体病变
椎管内肿瘤的分类
髓内肿瘤
室管膜瘤 星形细胞
瘤
髓外硬膜内肿瘤 神经鞘瘤 脊膜瘤
硬膜外肿瘤
转移瘤 淋巴瘤
脊柱和椎管内肿瘤
• 髓内肿瘤定位:脊髓增粗,蛛 网膜下腔变窄。 • 室管膜瘤、星形细胞瘤、血管 母细胞瘤
一 室管膜瘤MR诊断
神经鞘瘤MR表现--T1WI
神经鞘瘤MR表现 --T1WI增强扫描
Sag-T2WI,矢状位T2加权序列上,骨皮质、韧带呈低信号,骨髓呈中等 偏高信号,椎间盘(髓核及内纤维环的信号较外纤维环高)呈中等信号,
信号强度高于椎体,蛛网膜下腔、脂肪呈高信号,本序列对于椎间盘、脊 髓病变的显示很大的有优势,是临床最常用的序列。
Ax-T2WI,轴位T2加权序列 上。本序列在椎间盘病变及 椎管内占位病变定位上有很 大的优势。
二 星形细胞瘤MR诊断
(二) MRI诊断
➢ 脊髓呈梭形增粗,肿瘤由实性和囊性部分构成两端 脊髓内常并发脊髓空洞
➢在T1WI上病变区呈等或低信号,在T2WI上 呈高信号, 肿瘤内常出现较小、多发、偏中心分布的囊变区信号 不均匀,呈T1WI更低信号和T2WI更高信号。
[精华]脊柱和脊髓病变mri诊断
![[精华]脊柱和脊髓病变mri诊断](https://img.taocdn.com/s3/m/983e34525ef7ba0d4b733b6e.png)
第三节 椎管内肿瘤MR诊断
• 四 脊膜瘤MR诊断 • (二) MRI诊断 • 1 脊膜瘤常位于胸段或颈段椎管内,呈宽
基底依 附
• 在硬脊膜上 • 2 肿瘤在T1WI上呈低或等信号, T2WI上
呈高信号,
• 少数可为低信号(与肿瘤易发生钙化有 关)
• 3 增强扫描肿瘤呈明显强化
No Image
颈段脊髓内血管畸形
• 矢状T1WI见局 • 部脊髓增粗,可 • 见条状和点片状 • 低或无信号区
No Image
椎体血管瘤MRI表现
• T1WI呈等或低信 • 号;T2WI上呈高 • 信号,椎体形态正 • 常。 • 本图为T2WI示病 • 灶呈高信号
No Image
椎体血管瘤MRI表现
• T1WI呈等或低信 • 号;T2WI上呈高 • 信号,椎体形态正 • 常。 • 本图为T1WI增强 • 扫描示病灶强化呈 • 高信号
• 矢状T1WI见局 • 部脊髓增粗,可 • 见条状和点片状 • 低或无信号区
No Image
颈段脊髓内血管畸形
• 矢状T2WI见局 • 部脊髓增粗,可 • 见条状和点片状 • 低或无信号区
No Image
颈段脊髓内血管畸形
• 矢状T2WI见局 • 部脊髓增粗,可 • 见条状和点片状 • 低或无信号区
• 氏细胞,为最常见的椎管内髓外硬膜内肿 瘤,占椎管内肿
• 瘤的29%,可发生于椎管内任何节段,以 颈胸段最多。
• 病理:肿瘤呈圆形,卵圆形或分叶状,常 单发,少数可多
• 发,常累及神经后根,故90%的神经鞘瘤 位于椎管后外侧,
• 三 神经鞘瘤MR诊断 • (二) MRI诊断 • 1 神经鞘瘤可发生于椎管内任何节段,常位
脊柱常见疾病影像学诊断

T1W
T2W
STIR
正常腰椎
矢状面T1W
矢状面T2W
矢状面T1W
纤维环
硬膜外脂肪
马尾神经
椎小关节
腰神经
横断面T2W
硬膜囊
髓核
L3-4
L5-S1
L4-5
正常腰椎椎间盘CT横断面
侧隐窝
侧隐窝
侧隐窝概念
前面为椎体后缘及椎间盘 后面为上关节突前面 外面为椎弓根内面
侧隐窝
上关节突
髓核和韧带钙化: 前者在狭窄之椎间隙中出现零星点状或环状钙化影。后者在脊柱周围相当于前后纵韧带、黄韧带和棘间韧带等处之软组织内,可出现密度与骨质相仿或稍淡些的斑片状或线条状钙化,最常见于椎体之前后和两旁,钙化阴影的方向常与韧带之纵轴一致。 椎间盘积气出现“真空”现象(氮气)。 椎小关节间隙狭窄,关节面骨质密度增高,小关节和邻近椎体后缘的骨质增生导致椎间孔狭窄(横径和上下径均缩小)。
检查方法
X线平片:是骨骼系统检查的基础。 CT检查:对骨内小病灶和软组织的观察远较X线为佳。包括CT平扫、CT增强、CTM(脊髓造影)等。MR检查:是检查脊柱病变的重要手段。对椎管、椎间盘及脊髓的显示有独到之处。对各种正常软组织如脂肪、肌肉、韧带、肌腱、软骨、骨髓等;病变如肿块、坏死、出血、水肿等都能很好的显示。但对钙化及小骨化的显示不如X线平片及CT,因此常需结合X线平片及CT。 包括MR平扫、MR增强、MRM(脊髓造影)、MRA等。
颈椎钩椎关节
椎骨之间的连接主要有:前、后纵韧带、黄韧带、棘间韧带、棘上韧带、项韧带、横突间韧带、寰椎横韧带;椎间盘;关节突关节、寰枢关节等结构组成。黄韧带:正常宽度约3-5mm,超过5mm为黄韧带增厚。颈、胸段较腰段薄。椎间盘:由髓核、纤维环及上下软骨板构成。脊髓被膜及被膜腔:由硬脊膜、蛛网膜和软脊膜。脊膜腔由硬膜外腔、硬膜下腔及蛛网膜下腔构成。
脊柱和脊髓的MR诊断(ppt文档)

(10%-15%) • 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但以小儿的发病率高,男
性略多于女性 • 40%以上可伴发脊柱发育异常。
胸段肠源 性囊肿
椎间盘退行性改变
• 青年人髓核含水量约80%-90%,纤维环含 水量约80%。随着年龄的增长,椎间盘含 水量逐渐减少
• 成人后为黄骨髓,无强化
• 椎体的上、下缘为终板,终板由软骨覆盖,椎 间盘附着于软骨上
• 椎间盘中央为凝胶状核心(髓核),周围是致 密的纤维软骨和纤维结缔组织(纤维环)
• 小儿椎间盘T2WI呈高信号,但中心可见残余 脊索所致的低信号
• 10-20岁椎间盘中央可出现致密纤维组织所致的 低信号带
• 成人T2WI椎间盘中央髓核等呈高信号,周围 的纤维环等呈低信号
• MRI可以直接显示脊髓、圆锥、终丝及 马尾等结构
• 蛛网膜下腔、脑脊液、硬膜囊、神经根、 硬膜外脂肪、静脉丛及黄韧带等也显示 较清晰
• 正常强化的结构:硬膜外静脉、静脉丛、 背侧神经节、脊膜(轻度)以及骨髓和 椎间盘纤维软骨(只在儿童强化)
• 正常无强化的结构:脊髓、神经根以及 骨髓和椎间盘(少年及成人)
• 胸腰段是最常见的发病部位,占50%以 上;颈段的血管畸形占40%左右
• 为常见,多发生在4080岁,40%以上为外伤引起,60%为隐性发病。 绝大多数含有单一的跨硬膜的动脉供血血管,引 流到硬膜下动脉化的静脉,引流静脉通常延伸到 多个节段
II型:又称球形畸形,是一种髓内的血管畸形。常 见于年轻人。颈髓背侧为好发部位,由多支脊髓 前动脉或脊髓后动脉形成局部血管丛供血,引流 进入纡曲的动脉化血管丛,这些血管包绕在脊髓 表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骨性和非骨性: 椎管狭窄标准:
颈椎:小于10mm 绝对狭窄 腰椎:小于12mm 比较狭窄, 小于15mm应考虑狭 窄 侧隐窝:5-7mm,小于3mm为肯定狭窄 椎间孔(神经管):小于4mm
引起椎管狭窄的病因:
先天性(固有性) 椎体或小关节增生 椎间盘病变 韧带肥厚或骨化(后纵韧带、黄韧带) 椎体的滑脱或滑移 肿瘤及其他
脊柱:X线平片、CT、MR检查比较
CT三维重建
正常颈椎
正常胸椎
正常腰椎
正常的脊柱MR表现
形态
T1信号
T2信号
椎骨:
四边略凹的方形
灰白
灰白 周边缘(黑 )
椎间盘:
光滑 梭形
均匀灰
白 中央裂隙(黑) 周边缘(黑 )
椎管:
光滑 有一定间距
水(黑) 脊髓(灰) 脂肪(白)韧带(黑)
水(白)脊髓(灰) 脂肪(灰白) 韧带(黑)
脊柱和脊髓常见疾病的MR表现
内容
脊柱及脊髓正常MR表现 椎间盘突出、脊椎退行性变及椎管狭窄 脊髓及椎管内肿瘤 脊髓炎性病变 脊髓栓系综合征 (椎体的骨折、骨肿瘤、炎性病变归入《骨
与关节疾病》一讲中 )
脊柱及脊髓正常MR表现
脊椎及脊髓的MRI检查方法
平扫 增强扫描 硬膜囊水成像 神经束成像
病变区蛛网膜下腔变窄 脊髓局限增粗,肿瘤等或略长T1、长T2信号
脊髓无移位 瘤体上下水肿区 增强扫描可见肿瘤强化 继发有脊髓空洞 鉴别诊断: 需与脊髓炎性病变、原发脊髓空洞区别。
髓内肿瘤
CT可见钙化
髓内星形细胞瘤继发脊髓空洞
髓内海绵状血管瘤
征象二: 脊髓上下 呈梭形膨 大增粗
T1WI脑脊液信号 T1WI为等信号
椎间盘突出颈髓损伤、软化灶
MR直接征象(2):
椎间盘均匀周围膨出或局限膨出 椎体疝-schmorl结节
椎间盘退行性骨关节病及椎管狭窄
退行性骨关节病(degenerative osteoarthropathy) 是由于关节软骨退行性改变引起的慢性骨关节病。
脊柱及脊髓正常MR表现
脊柱与影像学相关的解剖结构:
椎体、附件 椎管、椎间孔 韧带(前纵韧带、后纵韧带、黄韧带) 椎间盘(髓核、纤维环、透明软骨终扳) 硬膜囊、脊髓、马尾、神经根
影像学检查的价值与限度: X线检查:信息不全,有很大限度。 CT检查:骨结构或钙化性病变优于平片;可显示部分椎间盘突出。 MRI :清楚显示上述解剖结构、病理异常。椎体附件骨折线逊于CT。
脊椎退行性骨关节病作为其中的一种,包括:脊椎 小关节和椎间盘退行性变,可统称为脊椎关节病。
脊椎关节病除疼痛及功能障碍外,与四肢的退行性 骨关节病的突出不同点:椎管狭窄——出现神经根或 脊髓的压迫症状。
脊椎关节病 病因:原发性(原因不明)、继发性(椎间盘病变、外伤或感 染后、代谢性、脊椎发育畸形等) 病变范围及病理特点:
脊椎关节病
T1WI
T2WI
T1WI
T2WI
T1WI
T2WI
与椎间盘病变伴随的:椎体退行性变的三种类型
黄 韧 带 肥 厚
左侧小关节增生,左侧椎间孔狭窄
小关节退变 正常
后纵韧带骨化
女,43岁,高出坠下 8小时,截瘫。
单侧黄韧带肥厚
正常 椎管、椎间孔狭窄
后纵韧带骨化所致椎管狭窄
固有性椎管狭窄
大、
性损伤
(可伴有椎间盘变性)
膨胀
为诱因
临床表现
脊椎运动受限,局部疼痛; 由于神经根受压——放射性疼痛; 压迫脊髓时——感觉障碍、肌萎缩、四肢瘫等。
椎间盘突出的MRI表现
MR直接征象(1):
T1等信号
中央型
T2高信号(急或新鲜)
侧后型 舌样突出 T2低信号(慢或陈旧)
侧旁型
周围强化(肉芽或新
生血管形成 )
部位
形态
信号
T1低、 T2更高 信号(软 化灶)
T2高信号(脊髓水 肿:机械性压迫或 血供障碍)
椎管前后 径或椎间 孔狭窄
硬膜囊受压 神经根受压 脊髓受压
MR直接征象(2): 椎间盘均匀周围膨出或局限膨出
椎体疝-schmorl结节
椎间盘突出
椎间盘侧后方突出
椎间盘突出,颈髓损伤
硬膜囊水成像
(自发性脑脊液漏)
神经束成像
椎间盘突出 脊椎退行性变 椎管狭窄
椎间盘突出 (protrusion of intervertebral disc)
病理过程
纤维环或 髓核中软 骨细胞团 堆积、粘 液样变性 、纤维环 纤维肿胀
椎间 盘体 积增
急性或 反复慢
椎间盘膨出 椎间盘突出
椎体:增生、终板(骨硬板)炎、脂肪浸润、骨硬化 椎间盘:变性、膨出、突出、钙化、积气等。 韧带:肥厚、骨化 椎小关节:增生、破坏、关节间隙狭窄 椎体排列异常:滑脱(滑移) 椎间孔或椎管狭窄 脊髓的异常
临床表现:腰痛、肢体的神经根或脊髓压迫等症状。
椎管狭窄:
是指脊椎椎管、神经根管或椎间孔因先天或后天各种 因素导致一平面或多平面的椎管管径变小而压迫硬膜囊、 脊髓或神经根引起相关的神经压迫综合症。
髓内肿瘤三个征象
征象三 脊髓本 身无明 显移位
征象一:肿瘤 相应层面蛛网 膜下腔呈对称 性狭窄
髓外硬膜下肿瘤 常见于脊膜瘤、神经鞘瘤、神经纤维瘤等。
MRI表现: 脊髓外硬膜下肿块,肿瘤一般为等或略长T1、长T2号 瘤体局部的蛛网膜下腔增宽,小杯口,脊髓受压偏位 增强扫描可见肿瘤强化,边缘光滑、整齐 可伴有椎间孔扩大或椎骨的压迫性骨侵蚀 较大的肿瘤可经椎间孔向椎旁生长。
颈椎转移瘤伴骨折
椎管肿瘤
脊髓髓内肿瘤 髓外硬膜下肿瘤 髓外硬膜外肿瘤
硬脊膜 软脊膜
蛛网膜
X线脊髓造影
MRI检查一般需要在平扫后再作增强扫描 MRI表现:
肿瘤的直接征像 脊髓或硬膜囊形态异常 椎管或临近骨结构的异常 肿瘤向椎旁侵犯
髓内肿瘤
见于星形细胞瘤、室管膜瘤等。 MRI表现:
脊髓:
光滑 连续
均匀灰
均匀灰
马尾:
矢面为条状 横断为周边的点状影
均匀灰
均匀灰
椎间孔: V形 有一定间距 神经根(灰) 脂肪背景 神经根(灰白) 脂肪背景
椎旁软组织 对称 光滑
肌肉(黑) 脂肪(白) 肌肉(黑) 脂肪(灰白)
附件:(包括小关节)对称 光整
同骨信号 关节面(黑)
同骨信号 关节面(黑) 小关节腔间隙水(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