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乳腺增生病
乳腺增生疾病研究报告

乳腺增生疾病研究报告疾病别名:乳房囊性增生病,小叶增生,乳腺结构不良症,纤维囊性病所属部位:胸部就诊科室:乳腺外科,外科,内分泌科病症体征:乳房肥大,乳房硬化,溢乳疾病介绍:什么是乳腺增生呢?乳腺增生是怎么回事呢?乳腺增生占所有乳腺疾病的大概75%,在育龄妇女中大概有40%的人患有乳腺增生,乳腺增生实际上分为两种形式:一个生理性的乳腺增生,也就是女性的一个正常生理变化,这种情况就不要惊恐,主要是因为育龄妇女卵巢是处于一个正常的周期性的分泌激素,这时候卵巢的靶器官,子宫和乳腺也呈现一个周期性的变化,像子宫就表现出月经周期,那么在乳腺就表现出一个月经前的增生另外一种是病理增生,往往是内分泌紊乱引起的,因为内分泌是受很多因素影响,比如说心情因素,工作方面,生活的改变的等等,中青年女性生活节奏比较快,生活工作环境的变革也比较平凡,所以这种人群中乳腺增生的发生情况是比较高,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生活工作压力增强,如果没有一个很好的心里调试,乳腺增生发病率会呈现一个增高的趋势症状体征:如果女性朋友患上了乳腺增生有哪些症状呢?为了避免女性朋友由于缺乏对该病的症状的了解,而无法及时的发现自己患病,下面我们就来看看乳腺增生有什么症状。
1、乳房疼痛:常为胀痛或刺痛,可累及一侧或两侧乳房,以一侧偏重多见,疼痛严重者不可触碰,甚至影响日常生活及工作。
疼痛以乳房肿块处为主,亦可向患侧腋窝、胸胁或肩背部放射;有些则表现为乳头疼痛或痒。
乳房疼痛常于月经前数天出现或加重,行经后疼痛明显减轻或消失;疼痛亦可随情绪变化而波动。
这种与月经周期及情绪变化有关的疼痛是乳腺增生病临床表现的主要特点。
2、乳房肿块:肿块可发于单侧或双侧乳房内,单个或多个,好发于乳房外上象限,亦可见于其他象限。
肿块形状有片块状、结节状、条索状、颗粒状等,其中以片块状为多见。
肿块边界不明显,质地中等或稍硬韧,活动好,与周围组织无粘连,常有触痛。
肿块大小不一,小者如粟粒般大,大者可逾3~4CM。
外科 乳癖 (乳腺增生病)中医诊疗方案(试行版)

乳癖(乳腺增生病)中医诊疗方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外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华中医药学会,2012年)。
临床表现:乳房有不同程度的胀痛、刺痛或隐痛,可放射至腋下、肩背部,可与月经、情绪变化有相关性;一侧或双侧乳房发生单个或多个大小不等、形态多样的肿块,肿块可分散于整个乳房,与四周组织界限不清,与皮肤或深部组织不粘连,推之可动,有触痛,可随情绪及月经周期的变化而消长,部分患者可有溢液或瘙痒。
影像学检查:乳腺钼靶X线检查:显示病变呈现棉花团或毛玻璃状、边缘模糊不清的密度增高影,或见条索样结缔组织穿越其间。
超声检查:双侧或单侧乳腺体积增大,但边界光滑完整;内部质地及结构紊乱,回声分布不均,呈粗大光点或光斑。
病理学可明确诊断。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外科分会《临床诊疗指南》乳腺增生病诊断标准(中华医学会外科分会,2006年)。
临床表现:(1)乳房胀痛:特点是疼痛与月经周期有关。
往往在月经前(一般月经来潮前7天左右)疼痛加重,月经来潮后减轻或消失,但病程较长者以上规律可消失。
(2)乳房肿物:一侧或二侧乳腺有弥漫性增厚,呈颗粒状、结节状或片状,增厚区与周围乳腺组织分界不明显,质地韧,有弹性,可活动,以外上象限为多,可伴有触痛。
少数病人可有乳头溢液,为无色或黄色。
腋窝无肿大淋巴结。
辅助检查:乳腺彩超、钼靶摄片、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切除或切取活检均有助于诊断。
(二)证候诊断1.肝郁气滞证:多见于青年妇女,乳房疼痛为主要表现,多为胀痛,偶有刺痛,肿块、疼痛与月经周期、情志变化密切相关,经前或情绪不佳时加重,经后减轻。
常伴胸胁胀痛,烦躁易怒。
舌质淡红或红,苔薄白或薄黄,脉弦。
2.痰瘀互结证:一侧或双侧乳房出现边界不清的坚实肿块,质韧或韧硬,肿块可有刺痛、胀痛或无自觉痛,肿块和疼痛与月经变化不甚相关。
月经可正常,部分月经愆期,或经潮不畅、色暗有块,或伴痛经。
舌淡暗或暗红有瘀斑,舌下脉络青紫粗张,苔白或腻,脉涩、弦或滑。
乳腺增生怎样治疗方法

乳腺增生怎样治疗方法
乳腺增生是一种常见的乳腺疾病,通常可通过以下治疗方法进行管理:
1. 规律化饮食: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和刺激性食物,多摄入新鲜蔬菜、水果和高纤维食物。
2. 调整生活方式:避免久坐、久站或久站,穿着舒适的内衣,避免乳房受到过多压力。
3. 药物治疗:口服药物如维生素E、维生素B6等,可以缓解乳腺增生症状。
此外,荷尔蒙治疗也可用于调节激素水平。
4. 中药治疗:中药治疗可以通过疏肝理气、活血化淤等方式缓解症状,常用的中药包括川芎、益母草、赤芍等。
5. 手术治疗:对于乳腺增生伴有严重症状且无法通过其他治疗方法缓解的患者,手术切除可以考虑。
在进行乳腺增生治疗前,建议初步对症状进行评估,确诊病情后再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此外,定期复查和乳腺自我检查也是管理乳腺增生的重要手段。
请在选择治疗方法前咨询医生的建议。
乳腺增生性疾病怎么判断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乳腺增生性疾病怎么判断
导语:乳腺增生是困扰我们很多女性朋友的一种疾病,这种疾病给我们很多女性朋友带来了很大的影响,还会影响我们的性生活质量很多女性朋友都特别反
乳腺增生是困扰我们很多女性朋友的一种疾病,这种疾病给我们很多女性朋友带来了很大的影响,还会影响我们的性生活质量很多女性朋友都特别反感这种疾病,而且因为涉及自己的私部问题就不愿意去接受治疗,大大增加了病情的治疗难度,来简述一下如何诊断乳腺增生呢吧。
乳腺增生是女性最常见的乳房疾病,其发病率占乳腺疾病的首位。
近些年来该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年龄也越来越低龄化。
据调查约有70%~80%的女性都有不同程度的乳腺增生,多见于25--45岁的女性。
患了乳腺增生病以后有相当多的患者重视程度不够,迟迟不就诊或只求缓解乳痛症状,而意识不到乳腺增生病的潜在危险——即少部分乳腺增生长期迁延不愈,会发生乳腺良性肿瘤或发生恶性病变。
主要以乳房周期性疼痛为特征。
起初为游漫性胀痛,触痛为乳房外上侧及中上部为明显,每月月经前疼痛加剧,行经后疼痛减退或消失。
严重者经前经后均呈持续性疼痛。
有时疼痛向腋部、肩背部、上肢等处放射。
患者往往自述乳房内有肿块,而临床检查时却仅触及增厚的乳腺腺体。
有极少数青春期单纯乳腺小叶增生2年左右可自愈,大多数患者则需治疗,千万别忍着。
由于乳腺增生主要是激素失衡造成的,所以治疗则应从调理内分泌着手。
中医中药有其独到之处,尤其是冲任失调、便秘、合并乳腺增生者效果尤为突出。
生活中的小知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乳腺增生自己调理方法

乳腺增生自己调理方法乳腺增生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特别是在青春期、孕期和更年期的女性中更为常见。
乳腺增生不仅会给女性带来身体上的不适,还会对心理健康造成一定的影响。
因此,了解乳腺增生的自我调理方法对于女性朋友们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良好的生活习惯对于预防和缓解乳腺增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是非常重要的。
此外,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也是至关重要的。
多食用一些有助于排毒的食物,如蔬菜水果、粗粮等,减少摄入一些刺激性食物,如辛辣食物、咖啡、酒精等,对于缓解乳腺增生症状也是非常有帮助的。
其次,适当的运动也是缓解乳腺增生的有效方法。
适当的运动可以促进血液循环,缓解乳腺的充血和水肿,从而减轻乳腺增生的症状。
常见的适宜运动方式包括散步、慢跑、瑜伽等。
此外,也可以选择一些针对乳腺增生的特定运动,如扩胸运动、推胸运动等,来帮助缓解症状。
除了良好的生活习惯和适当的运动外,中医调理方法也是一种有效的缓解乳腺增生症状的方式。
中医认为乳腺增生是由于气滞血瘀、肝郁脾虚等多种因素引起的,因此可以通过中药调理来缓解症状。
常用的中药包括当归、川芎、红花等,可以通过煎煮或者煎煮后外敷的方式来进行调理。
此外,心理调节也是缓解乳腺增生的重要方法之一。
情绪不稳定、压力过大会导致内分泌失调,从而加重乳腺增生的症状。
因此,保持心情舒畅,学会放松自己,对于缓解乳腺增生症状非常重要。
总之,乳腺增生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但是通过良好的生活习惯、适当的运动、中医调理以及心理调节等方法,是可以缓解症状的。
希望女性朋友们能够重视自己的身体健康,及时采取有效的方法来调理乳腺增生,保持身心健康。
如何预防和治疗乳腺增生

如何预防和治疗乳腺增生乳腺增生是一种常见的乳腺疾病,多发于育龄妇女,给患者的身心健康带来了一定的困扰。
在生活中,我们可以采取一些预防措施和治疗方法来减少乳腺增生的发生,保持乳腺健康。
本文将从饮食调理、生活习惯、体育锻炼以及合理用药等方面,为大家介绍如何预防和治疗乳腺增生。
一、饮食调理良好的饮食习惯对乳腺健康至关重要。
首先,应保持饮食均衡,适当摄入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物质。
其次,多吃富含纤维素的食物,如粗粮、蔬菜和水果,它们可以促进排便,避免乳腺淤积。
此外,减少咖啡因的摄入也是非常重要的,咖啡、茶以及巧克力等含咖啡因的食物会刺激乳腺,增加乳腺增生的风险,应尽量避免或少量摄入。
二、生活习惯不良的生活习惯也是导致乳腺增生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我们需要树立良好的生活方式。
首先,应养成定期体检的习惯,定期检查乳房有助于早期发现病变,提高治愈率。
其次,避免久坐不动,长时间保持一个姿势会影响乳腺血液循环,增加乳腺增生的风险。
定期进行适量的乳腺按摩也能促进血液循环,预防乳腺增生的发生。
此外,戒烟限酒也是减少乳腺增生的重要措施,吸烟和酗酒会对乳腺健康产生负面影响,应尽量远离烟酒。
三、体育锻炼适量的体育锻炼有助于保持乳腺健康。
运动可以提高身体的免疫力,减少乳腺增生的发生。
一般来说,每周至少进行3次3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如散步、游泳、慢跑等。
此外,注意乳房的保护,在运动时要选择合适的胸罩,避免乳房晃动过大,减少乳腺的挤压。
四、合理用药对于已经患有乳腺增生的患者,合理用药也是预防和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
首先,可以选择中药进行治疗,常用的中药有当归、白芍、益母草等,这些中药具有活血化瘀、调节内分泌等作用,能够缓解症状并改善乳腺组织的营养供应。
其次,可以选择口服避孕药进行治疗,避孕药可以通过调节雌激素的水平,减少乳腺组织的增生。
但是使用药物治疗时应遵循医生的建议,避免滥用和长期使用。
综上所述,预防和治疗乳腺增生需要全方位的综合措施。
乳腺增生症状有哪些 乳腺增生症状及治疗方法

乳腺增生病症有哪些乳腺增生病症及治疗方法乳腺增生病症在不同年龄组有不同特点,未婚女性、已婚未育、尚未哺乳的妇女,其主要病症为乳腺胀痛,可同时累及双侧,但多以一侧偏重。
月经前乳腺胀痛明显,月经过后即见减轻并逐渐停止,下次月经来前疼痛再度出现,整个乳房有弥漫性结节感,并伴有触痛。
35岁以后妇女主要病症是乳腺肿块,乳疼和触痛较轻,且与月经周期无关。
用手触摸乳房可摸到大小不等、扁圆形或不规那么形、质地柔韧的结节,边界不清楚,与皮肤及深部组织无粘连,可被推动。
45岁以后常表现为单个或多个散在的囊性肿物,边界清楚,多伴有钝疼、胀痛或烧灼感。
绝经后妇女乳房腺体萎缩,囊性病变更为突出。
乳房疼痛的严重程度与结节的有无及范围无相关性,疼痛可向腋下、肩背部放散。
少数患者可伴发乳头溢液。
由于病因来自身体内分泌功能紊乱,故除乳房方面的病症外同时还可出现月经不规律,脾气不好,爱着急爱生气、爱出汗等病症。
乳腺增生治疗方法乳腺增生症是由于身体内分泌功能紊乱造成的,乳房疼痛轻者,可调节心理,缓冲压力,疼痛重者推荐中医中药治疗,定期复查。
1.心理治疗乳腺增生症的发生往往与劳累、生活不规律、精神紧张、压力过重有关。
治疗乳腺增生症首先就是要舒缓生活和工作压力,消除烦恼,心情舒畅,心态平和,病症就可以缓解。
2.中医中药治疗中医认为乳腺增生症始于肝郁,而后血瘀痰凝成块,治宜疏肝理气,活血化瘀,软坚散结,柴胡、白芍、香附、橘叶、丹参、地龙为中医处方中的常用药。
有些患者还可服用中成药,如:散结灵、乳块消、乳宁、乳康片、逍遥散或丹栀逍遥散(加味逍遥散)等。
在除外乳腺恶性肿瘤的前提下还可试用中医外治疗法,如:中药乳罩、针灸、按摩等。
3.西药治疗可采用激素类药物、碘制剂及三苯氧胺,可以缓解疼痛,因有一定的副作用,不做首选。
维生素A、B6、E也有调节性激素的作用,可作为乳腺增生症的辅助用药。
4.手术治疗乳腺增生症因内分泌代谢失衡所致,本身没有手术适应证,临床上遇到个别与乳腺癌不易鉴别的乳腺结节,亦可采用手术切除,经病理学检查明确诊断。
乳腺增生的治疗方法

乳腺增生的治疗方法
乳腺增生是一种常见的乳腺疾病,主要表现为乳房组织增生、结节形成等症状。
对于乳腺增生患者来说,正确的治疗方法可以有效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接下来,我们将介绍一些常见的乳腺增生治疗方法,希望能够帮助患者更好地应对这一疾病。
首先,药物治疗是治疗乳腺增生的常见方法之一。
目前,临床上常用的药物包括中药和西药。
中药方面,逍遥丸、逍遥散等具有活血化瘀、行气止痛的功效,可以缓解乳腺增生引起的疼痛不适。
西药方面,如益母草碱、醋酸地塞米松等药物也可以通过调节内分泌、减轻炎症等途径来治疗乳腺增生。
其次,手术治疗是对于一些严重病情的乳腺增生患者来说是必要的选择。
手术治疗主要包括乳腺增生切除术、乳腺增生微创手术等。
通过手术可以有效地去除乳腺增生的病变组织,减轻症状,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
此外,针灸、推拿等中医理疗方法也可以作为治疗乳腺增生的辅助手段。
针灸通过调理气血、疏通经络,可以缓解乳腺增生引起的疼痛和不适。
推拿则可以通过按摩、拨叩等手法来刺激乳腺,促
进血液循环,缓解乳腺增生的症状。
最后,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也需要注意调整饮食结构、保持心情舒畅等。
饮食上,应该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多摄入蔬菜水果等清淡食物,保持大便通畅。
心情上,要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绪波动过大,避免长时间精神紧张。
总的来说,治疗乳腺增生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具体病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在接受治疗的过程中,患者也需要密切配合医生的指导,注意日常护理和生活调理,才能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希望本文介绍的治疗方法对于乳腺增生患者有所帮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乳腺增生病药物治疗
•西
药
• 溴隐亭(Bromocriptinc):多巴胺受 体 激活 剂,5mg/d,疗程3个月。 • 丹那唑(Danazol):雄激素衍生物, 200-400mg/d,持续2-6个月。 • 黄体酮:对抗雌激素对乳腺组织的作用。 • 三苯氧胺(Tamoxifen TAM):雌激素 拮抗剂,20mg/d,2-3个月
2、在月经周期中乳腺的部分小叶也相应 的产生周期性变化: (1)、月经期:导管皱缩,并有许多上 皮细胞脱落。 (2)、经后7~10天:乳腺处于退化复原 阶段,此时乳腺变软变小。显微镜下可见 导管不发达,末端乳腺和小乳管萎缩,上 皮脱落,腺泡稀少,腺泡上皮可以消失, 无可见的分泌物,管周纤维组织呈玻璃样 变,淋巴细胞浸润减少,可见若干吞噬细 胞。
小 叶 增 生 期 纤 维 化 早 期
囊 肿 病
导 管 上 皮 增 生 大 汗 腺 样 化 生
纤 维 化 晚 期
• 1 、 病变乳腺几乎都有不同程度的基质 增生组织包围乳腺其他成分, 小叶内或 小叶间的结缔组织组织 分界不清。很少 情况下,基质纤维增生不伴腺体增生, 小叶反而萎缩脂肪组织消失,称为乳腺 纤维病。
逍遥散加四物湯是常用方剂,常用药物 有:青皮、橘叶、香附、乌药、槟榔、柴 胡,白芍,当归、茯苓等。 气滞型加三棱、莪术以消结块。 痰郁型加瓜蒌仁、半夏、陈皮、水蛭、 桃仁等。 结毒型加山慈菇、白花蛇舌草、蒲公英 等。 本类药物有调节内分泌、恢复卵巢功能, 恢复黃体素和雌激素的平衡。。
3、活血化瘀法:乳房肿块和疼痛皆于血瘀 有密切关系,本病可见乳腺导管增生水肿, 小叶周围基质液体和血浆渗出,细胞內的 分泌活动增多,致使乳房增大胀痛。红外 线乳腺检查仪检查,乳房有血管扩张迂曲 等表现,都为采用活血化瘀法治疗提供了 科学依据。 常用药物有:当归、赤芍、川芎、红花、 泽兰、三棱、莪术等。
女性乳房是一个性征器官、 又是哺乳器官,正常乳腺组 织的结构,随不同发育时期 及月经周期的影响经常发生 变化。这是由于脑垂体和卵 巢各种激素作用的结果。乳 房的这种变化也是乳腺增生 病和肿瘤的发病基础。
1、 进入青春期后的乳房变化:由 于卵巢分泌雌激素和黃体酮以及其他 促腺体的垂体液激素的作用,导管开 始伸展分支并形成腺泡。
• 2 、 腺体增生是指乳腺终末小管腺泡单 位增生。硬化性乳腺病是其中特殊的一 型。 此类型增生的腺体被过度增生的基 质纤 维分隔扭曲,形成不规则的巢状束 状区,易误为浸润性乳腺癌。
• 3、 比较常见的上皮化生是顶浆分泌细胞 化生,这是小导管立方上皮转化为高柱状 上皮的结果,这些细胞有顶浆分泌特性。
(5)、饮食营养因素: 实验证明,高脂肪食物,影响肠內细菌 丛,然后在胆汁酸的协同下,生成类似雌 激素样物,而油炸食物脂肪含量高,可使 血液中雌激素水平升高,导致乳腺增生病 的发生。饮酒影响肝脏代谢,脂肪吸收, 会降低雌激素在体內的灭活,使体内雌激 素水平升高,致使乳腺增生病加重和发展。
((6) 通过对患者血清E2、P、T、FAH、LH放 射免疫检测,外周血T细胞亚群检测,外周 血淋巴细胞UDS检测:乳腺增生病患者E2、 P、E2/P、与OKT3+、OKT4+/OKT8+相关分析, 阐明乳腺增生病中激素与免疫的相关性。 观察结果提示,乳腺增生病患者呈现一定 程度的免疫抑制状态及免疫调节紊乱状态 (7)其他可能和遗传因素也有一定关系。
绝经期
• 目前尚不十分清楚 • 内分泌失调:黄体素分泌下降
雌激素分泌相对升高 催乳素分泌升高 前列腺素分泌增加
• 精神因素:城市妇女高于农村妇女,高知 识层次大于低知识层次。 • 饮食因素:低脂饮食能使雌激素水平下降 约三分之一,而孕酮水平不变。
(1)、內分泌失调:此关点已被大多数研究 者所公认。根据检测,乳腺增生病患者黃 体期血中雌二醇(E2)、孕酮(p)、卵泡刺激 素(FSH)、黃体生成素(LH)、催乳素(PRL)、 睾酮(T)等六项激素水平,发现本病患者 PRL水平过高、T水平低下、FSH及LH水平低 下(P<0.001),E2及P分泌紊乱。认为黃体 期血中PRL升高、T降低以及多种激素水平 紊乱可能是导致本 重要原因。
初产年龄大
生育胎次少
哺乳时间短
流产次数多
乳腺 增 生病
西方学者
我国学者
纤维囊性 乳腺病
乳腺增 生病
世界卫 生组织
良性乳 腺结构 不良
乳腺 腺病
囊肿 病
囊性 增生 病
纤维 囊性 病
慢性 囊性 乳腺炎
乳腺 纤维 腺病
增生 性乳 腺病
纤维 硬化 病
乳腺纤 维腺瘤 样增生病
发病年龄:多发于30-50岁,可发于20岁60岁 国 外:发达国家的三分之一妇女患有 此病。 文献报道:尸检中58-89%的妇女有乳腺增 病,因乳房疾病活检者约有60%是乳腺 增生病。 国 内:发病率10%,患病率38.849.3%
乳腺增生病的诊断
1. 症状及体征:病程 2个月-数年,一般在一年内就诊 2. 表 现: 乳痛:一般有周期性 乳块:外上象限居多,边界不清,质韧,可推动,触痛。 乳头溢液:约占5%,色淡黄或中黄或血性。 3. 乳腺X射线钼靶摄片:增生部位呈现棉花团或毛玻璃状、 边缘模糊不清的密度增高影
乳腺增生病的诊断
妊娠中期
妊娠晚期
4、哺乳期的变化:垂体前叶分泌催乳素,使 腺泡细胞产生顶漿分泌,形成乳汁。断奶 后,绝大部分乳腺都呈现复旧状态,但仍 遗留一些腺体增殖。
5、绝经期的变化: 绝经前若干年乳腺开始全面萎缩,腺 体缩小,但因脂肪沉积外观仍可肥大。绝 经后乳管上皮趋于扁平,乳管呈囊状扩张, 腺小叶结构大为减少,间质纤维呈玻璃样 变。50岁后乳管周围纤维组织增多,呈玻 璃样变,甚至有钙化现象,小乳管和血管 亦逐渐硬化和闭塞。
(3)、周期性激素分泌失调是本病发生的主要 原因: 排卵前期LH和E2分泌不足是导致本病的 关健,由于此期E2分泌水平低下,不能引 起垂体的反馈作用,使乳腺组织不断处于 E2的刺激之中,不能由增殖转入复旧,日 久引起乳腺组织增生。 (4)、乳汁分泌障碍: 乳汁分泌障碍引起乳汁分泌物瘀积所造 成的物理影响,以及分泌物内脂类的分解 产物的化学性刺激,可以导致乳腺上皮增 生。
证候特征
乳房疼痛
乳房肿块
乳头溢液
情志变化
月经的变化
有经期紊乱、经期提前 月经量偏少、月经迁延 淋漓不尽,经色淡或紫 褐,常伴痛经。
外上象限多发,约占70% 。肿块 可呈片块、结节、条索状或颗粒 状。双侧乳房疼痛,多以一侧为重, 大小不等,一般直径在2CM以内, 边界不清,质地稍硬韧,推之能动, 与深部组织和皮肤无粘连,常有触痛, 立体感差。经前肿块增大和变硬,经 后缩小和变软。
(2)、催乳素升高:
(A)、患者黃体期不但雌二醇水平升高,而且 催乳素水平也升高,催乳素升高不但刺激乳腺组织, 而且进一步抑制黃体期孕酮的分泌,还能刺激雌二 醇的合成,有助于雌二醇/孕酮比例失调,导致雌 激素持续对乳腺组织的刺激而引起乳腺增生。 (B)、催乳素也可以增加黃体细胞生成素受体的 含量,通过黃体生成素的作用,使黃体分泌更多的 雌激素。而雌激素也能刺激催乳素的合成和释放。 (C)、在乳腺增生病的发病中,下丘脑一垂体一 卵巢軸存在多个环节的功能失调,其中下丘脑多巴 胺等单胺类神经递质的浓度及其代谢状况的变化和 催乳素水平的异常,均起着重要作用。催乳素的分 泌和释放,直接受到多巴胺等神经递质的调控。
• 4 、上皮增生也主要累及终末小导管腺泡单位。 增生程度不同,从单一的细胞堆积到引起部分 或全部腺腔阻塞。 • 有作者将其分为: 1)小叶增生(进一步分为A、B两个亚型); 2)终末导管增生; 3)终末导管增生伴乳头状瘤形成
• 5、 基质纤维化、上皮增生和小导管腺 泡为分泌物阻塞可致终末导管及腺泡扩 大形成 囊肿。西方妇女约20-40%有大 小不一的囊肿,我国妇女少见
2、疏肝理气法:本病多由情志不畅,肝郁气结而成, 有人提出从肝论治,治乳的要诀强调“气”字, (1)气滞型:主证为忧思脑怒,胸闷胁胀,乳房 结块胀痛不适,月经前结块增大、胀痛加重,经 后缩小或消散。 (2)痰郁型:主证为乳房单侧或双侧结块,多位 于外上象限,大小不一,色白漫肿,质韧有弹性, 推之可动,伴有疼痛,涉及腋下,或见胸背窜痛 等。 (3)结毒型:结块质地较硬,不规则,呈棵粒状, 乳头有黃综色或血性溢液。
3、纤维化型:间质纤维化,小叶萎缩或消 失,腺管扭曲、变形、上皮组胞变小深染。
4、囊肿病型: 导管或腺泡扩张,形成大小不等的囊腔, 囊壁上皮不同程度增生、也可正常或脱落, 有的伴大汗腺样化生。
5、乳痛症型: 管泡及小叶间质轻度或中度增生,小叶 大小及形态不多样: 基质纤维增生 Stromal fibrosis 腺体增生 Adenosis 上皮化生 Epithelial metaplasia 上皮增生 Epithelial hyperplasia 囊肿形成 Cystformation
(1)、內分泌失调:此关点已被大多数研究 者所公认。根据检测,乳腺增生病患者黃 体期血中雌二醇(E2)、孕酮(p)、卵泡刺激 素(FSH)、黃体生成素(LH)、催乳素(PRL)、 睾酮(T)等六项激素水平,发现本病患者 PRL水平过高、T水平低下、FSH及LH水平低 下(P<0.001),E2及P分泌紊乱。认为黃体 期血中PRL升高、T降低以及多种激素水平 紊乱可能是导致本 重要原因。
常有胸闷不舒, 心烦易怒,脾 气急燥。
约有5—15%的患者可出现 乳头溢液,一般为一侧,自 溢性。颜色常为草黃色、棕 色漿液性,偶見血性浆液性 溢液。有乳头溢液者多属乳 腺囊性增生病类型。
常为胀痛,亦有刺痛或灼痛。 常为一侧或双侧乳房。即使 双侧乳房疼痛,多以一侧为重 ,并向腋窩或肩部放射。疼痛多 在月经前数天出现或加重, 经潮一行疼痛锐减或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