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本采集程序

合集下载

病理标本采集流程

病理标本采集流程

病理标本采集流程病理标本的采集主要包括外科手术标本、活检标本和尸体解剖标本三种类型。

一、外科手术标本的采集:1.术前准备:根据临床医生的术前检查结果,了解患者的病情,规划采样方案,并编制采样手术操作表以供手术人员参考。

2.术中采集:依据手术操作表和病理采集协议,手术人员在手术过程中采集标本。

术中病理人员会根据实际情况对采集的标本进行评估和记录,并提出宏观切割建议。

3.标本保存:采集完毕的标本需立即切割处理,包括准确切割器官和肿瘤的大小、距离及相关部位等信息,并进行编码标记,同时记录标本的重量和浸泡液等。

切割完毕后,标本需保存在形容清亮,含有10%中性缓冲福尔马林或雏形液的密闭容器中,并及时送往病理实验室。

二、活检标本的采集:1.临床医生会选择合适的活检方法:针刺活检、内窥镜活检、腔道活检等,具体方法根据疾病部位和患者病情选择。

2.活检操作:前期准备包括在采集前清洁、消毒操作,并应避免损伤到附近组织结构。

然后进行活检操作,一般是通过麻醉或无痛操作。

标本采集后尽快固定在含有10%中性缓冲福尔马林或雏形液的容器中,保证标本的形态稳定,并防止细胞的变性和脱落。

3.标本保存及送检:对标本进行编码,并填写标本采集相关的资料。

标本应尽快送往病理实验室,并在送检单上注明标本的性状、采集方法、数量等。

三、尸体解剖标本的采集:1.解剖准备:解剖前应详细了解患者的临床信息,包括病史、问诊记录、检查结果等,为准确解剖提供依据。

2.解剖操作:解剖时应特别注意解剖的顺序和步骤,先进行外科解剖,记录外表特征,然后进行内脏解剖,逐渐发掘解剖发现,切割有病变的组织进行观察。

解剖应注重解剖大体病变,如肿瘤的大小和位置,瘤周组织异样等,并特别注意分开解剖组织以避免混淆。

解剖完毕后,必须彻底清洗和清理解剖台等设备。

3.标本保存及送检:解剖后的组织标本需立即取出病变组织进行切割,进行形态学观察。

切割的标本应保存在形容清亮,含有10%中性缓冲福尔马林或雏形液的容器中,并及时送往病理实验室。

病理标本采集及送检标准操作程序

病理标本采集及送检标准操作程序

病理标本采集及送检标准操作程序一、目的规范标本的采集和送检,保证送检标本的质量,从而确保病理诊断的准确性,为病人的诊断及治疗提供正确指导二、适用范围组织学、细胞学标本的采集、固定、包装运输,申请单填写。

三、操作人临床医师四、工作流程(一)组织活检标本1、病人知情同意:所有为了疾病的诊断而采取的有创组织活检,在活检前均应向患者和或其家属说明活检病理诊断的必要性。

特别向其说明,病理诊断并不是万能的,有时病理活检并不能得出明确诊断,使患者和/或其家属了解病理诊断的局限性,使其对活检不能明确诊断表示理解,必要时(根据各自医院的相关规定)和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2、申请单填写:根据检测要求填写金域检验中心相应的专用申请单,病人信息对病理诊断非常重要,临床医师应认真、详细填写申请单各项内容(包括医生姓名、联系电话),特别要填写有意义的阳性体征、影像学检查及其它检验结果,以前做过病理学检查(包括细胞学和组织学)的,应填写检查结果。

妇科标本应填写月经史、妊娠史。

字迹应清晰可辨。

3、样本获取(1)组织样本获取①对于病理诊断来说,组织越多,诊断成功率越高,因此临床医师在切取组织时,在病人状况允许的情况下,尽量多取组织。

②取材时应尽量获取未坏死组织,较大肿瘤中央区域常常坏死,做穿刺时应避开坏死区域。

③取材动作应轻柔,尽量避免挤压组织。

④肿瘤切除标本应标记标本的方位,并在申请单中记录清楚,以便在发报告时报告各切缘情况,建议对下述标本进行方位标记。

A.带皮肤的肿瘤在标本的十二点位用缝线标记。

B.不带皮肤的软组织肿瘤、乳腺肿瘤、甲状腺肿瘤切除标本分别在十二点位和前面用长度明显不同的缝线标记。

C.宫颈环切术标本在12点位用缝线标记;D.肠管切除标本于近断端用缝线标记E.肾切除标本分别用长度明显不同的缝线标记输尿管与肾血管切缘。

F.膀胱切除标本分别用长度明显不同的缝线标记左、右输尿管及尿道切缘。

G.子宫全切、次全切标本可在子宫前壁用缝线标记。

实验室标本采集、处置和管理操作程序【精】

实验室标本采集、处置和管理操作程序【精】

实验室标本采集、处置和管理操作程序1.目的:规范实验标本的采集、运输、接收及保存,以保证原始标本在采集、运输、接收及保存过程中方法适当,原始标本中的待测成分不受影响。

2.范围:适用于科室所有标本的采集、运输、接收及保存。

3.职责:3.1 质量管理小组负责标本管理的指导和监督。

3.2 检验人员负责各自检测标本的管理和标本采集手册的编制。

4.工作程序:4.1标本采集4.1.1 由各专业实验室负责人组织实验室成员编制各自实验室的标本采集手册,标本采集手册应至少包括以下内容:患者准备;标本收集容器;标本的类型;所需标本量。

标本采集的注意事项:4.1.2 质量管理小组对标本采集手册的内容进行审查,经科主任批准后,由医院计算机中心负责将标本采集手册添加入医院系统,以便标本采集部门和各临床科室随时参阅。

4.1.3质量管理小组每年对标本采集手册进行审查,如发现不合格内容可要求实验室负责人修改。

4.1.4检验标本包括从门急诊,住院部患者和体检中心的体检人员等处采集的标本,标本由有以下资格人员采集:注册护士、执业医生、检验技术人员。

4.1.5检验申请单包括以下信息:患者姓名、性别、年龄、科室、住院号、病床号、申请医生、申请检验项目、采集标本的日期和时间、标本类型、是否需优先处理。

4.2 标本的运输4.2.1 标本应放在有盖、内有固定架的标本运输箱中运输,盒外贴上生物危害的标识,标本和检验申请单分开放置。

4.2.2 若标本运输箱被标本污染,应立即用消毒液消毒,用2000mg/L 有效氯消毒液倾入标本运输箱内,浸泡30-60分钟,再用流水冲洗。

4.3住院部标本采集和运送程序4.3.1临床医生出具检验项目申请,急诊医嘱立即通知责任护士。

4.3.2当班护士写上检验标签条码并贴于标本容器上。

4.3.3采集者在标本采集前仔细核对患者姓名、床号、检验项目、标本类型及特殊要求。

4.3.4当班护士与标本运送人员当面清点标本数量,并在登记本上签名,由后者将标本送至相关检验部门签收。

临床微生物检验标本采集程序

临床微生物检验标本采集程序

临床微生物检验标本采集程序1 标本采集的基本原则:1.1 严格的无菌操作,避免污染,避免来自寄生菌的污染,应当保证每份样本代表感染过程。1.2 选择正确的解剖部位、合适时间、合乎规程技术,采集样本。

1.3 选择合适的部位采集用于厌氧菌培养的样本。

1.4 要收集足够量的样本,量少可能导致假阴性结果。

1.5 应尽可能在病人使用抗菌药物前采集样本,如不能停用抗菌药物,应于下次抗菌药物应用前采集。

1.6 血培养样本在病人寒颤和发热初起时为最佳时机。

1.7 导尿留取样本时,不可从尿袋中采集样本。

引流液样本不能直接从引流袋放出,因引流液在袋中潴留时间太长容易滋生细菌。

1.8 各类微生物样本不宜加防腐剂1.9 盛标本的容器须先经灭菌(煮沸、高热、或高压灭菌),但不得用消毒剂或酸类处理。

1.10 有些临床标本还要注意采集的时机和部位,如伤寒沙门菌的阳性检出率,发病的第1~2 周采集血液,第3~4 周采集大便和尿液,阳性率较高。

1.11 样本的运送处理和储存规定1.11.1 样本2h之内送到实验室。

1.11.2 血培养瓶如果不能及时送检,应置室温保存(但不得超过24 小时)。

禁止将不能及时送检的血培养瓶放置冰箱保存。

1.11.3 淋病奈瑟菌和脑膜炎奈瑟菌培养时,样本不能放4℃条件保存,应在30min内送检,并注意保温。

1.11.4 痰培养疑为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感染时,应立即送检,因为这些细菌在自然环境中极易死亡。

1.11.5 导管样本如不能在规定时间内送检,应在盛装导管的容器中加少量无菌生理盐水,以免导管干燥,病原微生物死亡。

1.11.6 活检组织样本和眼分泌物样本应在30min内送检,如样本较小或不能在规定时间内送检,应在盛装组织的容器中加少量无菌生理盐水,以免样本干燥,病原微生物死亡。

不可用纱布包裹组织样本。

2 常见临床微生物标本的采集方法。

2.1 血液及骨髓样本2.1.1 检验项目:血液及骨髓培养。

2.1.2 适应症病人出现以下临床表现:发热(38℃)或低温(36℃)、寒战、白细胞增多(白细胞数>10×109/L,特别有“核左移”时)、皮肤粘膜出血、昏迷、多器官衰竭、血压降低、C反应蛋白升高及呼吸加快、血液病患者出现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等临床可疑血流感染时应采集血液样本进行血培养及骨髓培养。

检验科标本采集与处理程序

检验科标本采集与处理程序

检验科标本采集与处理程序该文档旨在确保检验科室内的标本采集与处理过程符合良好的实践准则。

以下是一系列程序和指导,旨在确保标本的准确性、完整性和安全性。

采集标本的程序1. 所有与标本采集相关的工作应由经过合适培训和资质的人员执行。

确保每位工作人员理解并遵守相关的操作规程和指南。

2. 标本的采集应遵循水平流程和防交叉感染的相关操作要求。

保持洁净的工作环境,并采取个人防护措施,如戴手套、口罩和防护眼镜。

3. 在采集前,工作人员应仔细核对患者的身份信息,并与标本上的标签进行比对。

确保标本被准确地标识和记录。

4. 标本采集时,应遵循适当的采集顺序。

按照医疗测试的特性,避免污染或交叉污染的风险。

5. 标本采集完毕后,将标本正确存放于中,并根据要求进行进一步的处理。

确保标本不会受到外界污染或损坏。

标本处理的程序1. 在标本处理过程中,要确保遵循适当的操作规程。

不同类型的标本需要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包括标本分类、分析和储存。

2. 标本的处理应尽快进行,以避免标本的退化或损坏。

确保及时报告结果并存储标本的相关文档,以备将来的参考。

3. 在标本处理过程中,严格按照器械、装置和试剂的要求进行操作。

确保准确计量和适当混合样品。

4. 处理过程中应注意实验室空间的卫生和消毒。

避免交叉污染,并确保实验室设备的正常运作和维护。

5. 处理完成后,及时清理和消毒工作区。

确保丢弃或储存的标本符合相关法律和规定要求。

质量控制和文件记录1. 实验室应建立标本采集和处理的质量控制系统,以确保标本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对标本采集和处理过程进行定期内部审核和外部质量评估。

2. 所有标本采集和处理的工作人员都应被要求遵守标本处理的相关操作规程和程序。

记录每次操作的详细信息和结果。

3. 所有文件记录应准确、完整和易于追溯。

确保文件和记录的保密性和可靠性,并妥善存储和保管文档。

以上程序和指导旨在提高检验科内标本采集和处理的质量和效率。

如果有任何操作问题或遇到特殊情况,工作人员应及时寻求帮助和咨询上级。

检测标本采集标准操作程序

检测标本采集标准操作程序

检测标本采集标准操作程序1. 目的本操作程序旨在规范检测标本采集的流程,以确保采集的标本质量和准确性,维护患者的权益和安全。

2. 适用范围本操作程序适用于所有从患者身上采集标本的医护人员,包括但不限于医生、护士和实验室技术人员。

3. 标本采集前准备3.1 准备标本采集所需的器械和耗材,并确保其无破损或过期。

3.2 根据具体标本类型,准备适当的、标签和填写所需的信息(如患者姓名、日期、时间等)。

3.3 检查患者的个人信息和医疗记录,确认采集标本的适当性和相关注意事项。

4. 标本采集操作步骤4.1 在标本采集前,向患者明确解释采集的目的、过程和可能的不适症状,并取得其同意。

4.2 标本采集时务必佩戴个人防护装备,如手套、口罩和护目镜,以防止交叉感染。

4.3 根据标本类型和采集部位的要求,采用正确的采集方法和技术。

4.4 注意标本采集的卫生环境,确保采集区域的清洁和消毒。

4.5 采集标本时,采用正确的采集顺序,并避免污染或混入其他物质。

4.6 在标本采集完成后,及时封闭标本,并确保贴上正确的标签和填写相关信息。

4.7 将标本妥善保存和运送,遵循相应的储存和运输要求。

5. 标本采集后处理5.1 完成标本采集后,及时将采集器械和耗材进行处置,避免二次污染和交叉感染。

5.2 记录标本采集的相关信息,包括采集者的姓名、日期、采集部位等,并保留相关文档作为备案。

5.3 如有必要,及时将标本送往实验室进行检测,并及时通知患者结果或进一步的操作。

6. 异常情况处理6.1 在标本采集过程中发现异常情况,如血液不畅、标本量不足等,应及时联系医生或相关负责人,并按照其指示进行处理。

6.2 手术中发现异常情况时,应立即停止标本采集,并及时通知医生进行处理和决策。

7. 监督和培训7.1 定期进行标本采集操作的监督和评估,以确保操作符合标准和要求。

7.2 组织相关培训和演练,提高医护人员的标本采集技术和质量意识。

8. 相关记录和文件8.1 标本采集的记录和相关文档应按照医疗机构的规定进行保存和管理。

标本的采集和处理程序

标本的采集和处理程序

标本的采集和处理一、血标本采集程序一毛细血管采血法适于0-3岁患者的血常规检验,这种采血由实验室工作人员执行。

二静脉采血法1) 采血前仔细核对待检者姓名、性别、年龄、编号及检验项目等,按试验项目要求,准备好相应的容器,如带塞试管、抗凝管或促凝管等,并在采血管上标记被检者姓名。

病人应取坐位或卧位,采血部位通常是前臂肘窝的正中静脉,按静脉穿刺法采集所需血量,采血后应立即卸下针头,将血液沿管壁缓慢注入试管内,切勿将泡沫注入,避免震荡,以防溶血。

2) 如需全血、血浆,可将血液如上法注入盛有抗凝剂的试管内,立即轻轻摇动,使血液和抗凝剂充分混匀,以防血液凝固。

但不可用力震荡,避免溶血。

3) 采血完毕,连同检验单及时送检。

二、尿标本采集程序一尿常规标本1) 盛尿容器贴检验单副联,注明医院名称、住院号、病区、床号、姓名等。

2) 住院患者:当晚交待病人,留取翌日晨起第一次尿液约10-20ml于标本瓶内。

由于晨尿浓度较高,且不受饮食的影响,检验结果更具有参考意义。

3) 门诊患者:可采用住院患者留取方法,也可使用随机尿,既随意一次尿,留取方便,但注意受饮食、运动、药物较甚,易于出现假阳性和假阴性结果,如饮食性蛋白尿,饮食性糖尿,维生素C干扰潜血结果等。

4) 留取尿标本时,不可将粪便混于尿液中,以防粪便中的微生物使尿液变质。

5) 昏迷或尿潴留病人可导尿留取标本,男病人也可用塑料袋固定接尿。

女病人在月经期不宜留取尿标本,平时也应防止白带污染尿液。

二清洁中段尿1) 目的:尿微量白蛋白、尿蛋白定量等。

2) 与尿标本大致相同,不同之处为留取标本为晨起第一次尿液的中段尿。

三12小时或24小时尿标本1) 目的:检查一日尿量及尿内容物,如钠、钾、氯、17-羟类固醇、17-酮类固醇、肌酐、尿糖、尿蛋白定量及浓缩查结核杆菌等。

2) 备好容器,贴上标签,注明采集的起止时间,并向病人说明留尿的目的、方法。

嘱病人于清晨7时排空膀胱,弃去尿液,记录开始留尿时间。

标本采集、运送标准操作程序

标本采集、运送标准操作程序

临床微生物标本采集、运送标准操作程序2009年6月21日微生物检查的标本收集原则1.及时采集微生物标本作病原学检查。

2.采样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将污染情形降至最低。

3.在感染的急性期、使用抗生素前或伤口局部治疗前收集样本。

4.收集真正感染的病灶处的样本,且避免邻近区域常居菌群的污染。

5.采用专用无菌容器收集标本。

6.选择正确的解剖部位,并以适当的技术、方法与容器收集足量的样本,尽量不要以棉花拭子收集样本。

7.采样后立即送检,最好在2h内。

如不能及时送检,应将标本置于适当的储存环境待送,但存放一般不能超过24h。

8.混有正常菌群的标本,不可置肉汤培养。

9.每份标本都应贴上标签并标明必要信息,在检验申请单上填写足够的有关临床资料。

(要标明病区、病人姓名、住院号、标本来源、采集部位、采集时间等)细菌室对微生物标本拒收的标准与处理方法各类标本储存的环境细菌室项目检验周期表周日下午、)常规培养请送急诊化验室。

2.各类血清学检测周一至周五做;支原体、衣原体检查周一至周六上午做,其余时间标本一律不接收。

3.空气培养、物表监测周六、周日不做,于周一至周五打电话给细菌室告之数量。

标本采集、运送的标准操作程序【目的】规范标本采集,保证实验室检测前标本质量。

【范围】微生物实验室所有标本。

【职责】采集、运送微生物标本的临床各科室工作人员。

【标准操作程序】1.血液、骨髓标本:1.1采集指征:对可疑血流感染患者未进行抗菌药物治疗前,应及时进行血液培养。

可疑血流感染患者出现以下一项或几项体征时应及时采集血培养:1)发热(≥38℃)或低温(≤36℃).2)寒战。

3)白细胞增多(计数大于10,000×109/L,特别有“核左移”未成熟的或带状的白细胞)。

4)粒细胞减少(成熟时我多核白细胞小于1000×109/L)。

5)血小板减少。

6)皮肤黏膜出血。

7)昏迷.8)多器官衰竭9)血压降低10)呼吸加快11)降钙素原升高(PCT)12)C反应蛋白升高(CRP)在评估可疑新生儿败血症时,除发热或低烧外,很少培养出细菌,应该补充尿液和脑脊液培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标本采集程序
1.目的
规范临检检验标本的采集方法,减少分析前因素对检验结果的影响,保证检验质量。

2.范围
适用于各种临床临检标本来集。

临床标本包括血液,尿液等各种体液等。

3.职责
检验科负责标本的接收和处理,负责指导临床各科和病人如何正确采集标本。

4.程序
4.1采集任何标本前,都应先填写检验单,选择适当的标本容器,住院病人必须在容器外面贴上标签,标明
科别,床号,姓名,性别,住院号,体检目的及送检日期等;门诊病人必须先编号后采集标本。

4.2 采集标本前,后及送检前均应仔细逐项核对检验单,以防发生差错,并应向病人说明检验项目的有关事项,以消除顾虑,取得配合。

4.4必须掌握正确的采集和收集的方法,如:
4.41所有标本在收集血清和血浆时,均不能混入纤维蛋白丝,血细胞,其他尘埃颗粒及气泡,否则会影响分析结果,而溶血,血脂标本以及气泡对临检分析仪的分析结果影响较大。

4.42 收集血清时必须待血液完全凝固后再分离血清,相对离心力10000g5-10分钟,凝血功能差或使用过抗凝药物的病人标本,应当延长时间待其充分凝固。

4.43所有标本均避免反复冻融,有絮状沉淀应低速离心去除后在测定,无论室温,低温冰箱,还是冰冻保存均应密闭后才能保存。

4.44用于感染性诊断实验的标本采集,必须确保采集标本的的容器干净,推荐使用一次性采集材料,包括试管,离心用的玻璃,加样用的Tip头,样品杯等。

4.45所有标本在加样前,必须按检验项目要求将标本重新排列好并校对标本与申请单是否一一对应。

4.46所有标本在临检分析仪测定时,应根据仪器加样速度确保仪器加样中心的标本在3小时内测试完毕,以免标本蒸发而浓缩。

5.试剂
5.1所有的临检学试剂在用于操作检测标本之前必须保存在室温平衡30分钟以上,以保证试剂的灵敏性。

5.2 所采购的试剂必须符合国家的相关程序。

以坐位5分钟后取血为宜。

4.2静脉采血对医护人员的要求
4.2.1如在一侧手臂输液时应从对侧手臂采血,禁止在输液手臂同侧采血,以免影响血糖、血钾等的浓度,同时请在检验申请单上注明“输液时采血”。

4.2.2止血带使用时间应少于1分钟(建议在针头穿刺进入血管后即可松开止血带),以免引起血液淤滞,造成血管内溶血或血液某些成分的改变,特别是测定乳酸时不可使用止血带,否则结果偏高。

4.2.3防止溶血:引起溶血的原因有血管内溶血(如使用止血带时间过长),抽吸力太猛,抗凝剂使用不当或与抗凝剂混合时过度振荡,注射器或盛血容器带水,容器污染,全血放置时间长,全血突然冷却或受热,泡沫注入试管,离心力过大等。

因血液中细胞内外成分有很大差异,溶血后细胞内的物质向细胞外转移导致K’及某些酶类如LDH、AST、酸性磷酸酶(ACP)等的升高;还可干扰某些化学项目如总胆红素(TBil)、结合胆红素(DBil)、TC等的测定,严重影响结果的准确性。

4.2.4正确使用抗凝剂:通常情况下临床检验多采用血清作标本,一些特殊检验项目需要使用抗凝剂时,应注意选择合适的抗凝剂并注意抗凝剂与血液的比例,防止标本溶血或红细胞形态的改变;采血后立即充分摇匀,防止凝血。

常用抗凝剂为肝素:主要用于血气测定,也用于其他一些临检常规测定。

抗凝剂比例为50一6l单位肝素/5ml血。

4.2.5采血顺序:使用真空采血管采血时,应按以下先后顺序进行:凝血管、血沉管、血常规管、肝素管,然后是其他抗凝管,最后是非抗凝管。

如果做血培养则先采培养瓶标本,防止污染。

4.2.6摇匀方式:颠倒混匀5—8次。

4.2.7标本应避免日光直接照射,防止如胆红素、尿酸等对紫外线敏感的物质因曝光分解而含量降低。

4.2.8标本采集后应及时送检,否则由于血细胞的代谢、气体交换及物质转移使血细胞内外多种成分发生变化,导致分析结果出现误差,如血氨、二氧化碳结合力(CO2CP)测定的标本放置时间长后,氨和二氧化碳(C02)会挥发,影响测定结果。

血液中的酶在室温下放置,活性会逐渐降低。

未用氟化钠抗凝的血液,葡萄糖浓度会以每小时7%的速度下降。

4.3静脉血标本采集后实验室应注意的问题
标本采集后应及时分离血。

4.4各种临检标本的采集
4.4.1肝功能试验、肾功能试验、酶类测定、无机离子测定、临检球蛋白、风湿因子测定标本采集:建议空腹采血;特殊情况下非空腹也可,但应注明系非空腹血。

静脉采血3m1,无抗凝或肝素锂抗凝。

4.4.2血糖检验标本采集:空腹血糖检查应禁食12小时以上。

做口腹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时患者受试前3日,每天最少摄入碳水化物150g,试验前10一16小时不进食、不抽烟,停
用胰岛素、肾上腺皮质激素等药物。

标本来集:静脉采血2ml,肝素抗凝;做OGTT试验时坐位取血后,5分钟内口服250m1含75g无水葡萄糖的糖水后,0.5小时,1小时,1.5小时和2小时各抽血2m1,同时,留尿lO一20m1检测尿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