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 第三章 第三节 金属晶体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3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三教案3.3金属晶体教案2最全版

江苏省如皋市薛窑中学高中化学 3.3 金属晶体(第 2 课时)授课设计新人教版选修 3【教材内容解析】晶体知识和分子晶体、原子晶体已经做了介绍,学生对晶体内微粒的空间排列有了初步的认识。
学生自己研究金属晶体的结构有了可能。
【授课目的设定】1.认识金属晶体内原子的几种常有排列方式2.训练学生的着手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授课重点难点】金属晶体内原子的空间排列方式【授课方法建议】活动研究【授课过程设计】【引入】分子晶体中,分子间的范德华力使分子有序排列;原子晶体中,原子之间的共价键使原子有序排列;金属晶体中,金属键使金属原子有序排列。
今天,我们一起谈论有关金属原子的空间排列问题。
【分组活动1】利用 20 个大小相同的玻璃小球,有序地排列在水平桌面上(二维平面上),要求小球之间紧密接触。
可能有几种排列方式。
谈论每一种方式的配位数。
(配位数:同一层内与一个原子亲密接触的原子数)【学生活动1】学生分四组活动,各由一人报告结果。
利用多媒体显现,学生排列结果主要介绍以下两种方式。
(配位数:同一层内与一个原子亲密接触的原子数)非密置层,配位数密置层,配位数6我们连续谈论,原子在三维空间的排列。
第一谈论非密置层这种情况。
【学生活动非密置层排列的金属原子,在空间内可能的排列。
汇总各样情况逐一谈论。
(一)简单立方体积聚这种积聚方式形成的晶胞是一个立方体,积聚方式的空间利用率太低,只有金属钋采用这种积聚方式。
(二)钾型若是是非密置层上层金属原子填入基层的金属原子形成的凹穴中,每层均照此积聚,以以下图:这种积聚方式的空间利用率显然比简单立方积聚的高多了,好多金属是这种积聚方式,如碱金属,简称为钾型。
选择朋友要经过周密察看,要经过命运的考验,不论是对其意志力还是理解力都应早先检验,看其可否值得相信。
此乃人生成败之重点,但世人对此很少费心。
诚然多管闲事也能带来友谊,但大多数友谊则纯靠时机。
人们依照你的朋友判断你的为人:智者永远不与愚者为伍。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3 物质结构与性质 第三章 第三节 金属晶体(第2课时)

2014年7月30日星期三
11
金属晶体的原子堆积模型
三维空间里非密置层的 金属原子的堆积方式
(1) 第二层小球的球心 正对着 第一层小球的球心
2014年7月30日星期三
(2) 第二层小球的球心 正对着 第一层小球形成的空穴
12
金属晶体的原子堆积模型
(1)简单立方堆积
Po
简 单 立 方 晶 胞
2014年7月30日星期三 13
金属晶体的原子堆积模型
石墨是层状结构的混合型晶体
2014年7月30日星期三
41
金属晶体的原子堆积模型
思考题
(1)六方紧密堆积的晶胞中: 金属原子的半径r与六棱柱的边长a、高h有什么 关系? (2)面心立方紧密堆积的晶胞中: 金属原子的半径r与正方体的边长a有什么关系?
2014年7月30日星期三
42
( 1) ABAB… 堆积方式
2014年7月30日星期三
( 2) ABCABC… 堆积方式
25
金属晶体的原子堆积模型
俯视图
1 6 2 3 4
1 6
2
3 4
5
5
A
B
第二层小球的球心对准第一层的 1、3、5 位 (▽)或对准 2、4、6 位(△)。 关键是第三层,对第一、二层来说,第三层可 以有两种最紧密的堆积方式。
上下层各4
6 7 2 3
2014年7月30日星期三
19
金属晶体的原子堆积模型
②金属原子半径 r 与正方体边长 a 的关系:
b a
a a
2a
a
2a
b = 3a b = 4 r 3a=4r
2014年7月30日星期三 20
金属晶体的原子堆积模型
高二化学教案:选修3 3.3.2 金属晶体

《金属晶体》教学设计文本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拼出简单的非密置层之后,在平面上方堆积出第二排,第三排小球。
思考问题:有几种堆积方式?请同学来汇报活动结果引导学生分别了解两种堆积方式,以及所提取的晶胞的结构特点,并分析出其相应的晶胞参数和小球半径的计量关系、晶胞的空间利用率已经常见的金属代表。
介绍体心立方堆积时,要求学生思考:如果直接进行插空堆积,是否可形成立方体结构的晶胞。
通过课件动画,介绍体心立方堆积中,同一非密置层原子和原子之间并非紧密相邻。
第3环节:粘一粘在刚才的探究基础之上,进一步研究密置层的空间排列方式。
给每个组的同学发两个用7个小球粘成的密置层,并要求学生利用双面胶,在密置层的基础上,进行三维排列。
在粘贴小球的过程中,要求学生思考一下问题:垂直于密置层的方向,能看到几个空隙?在刚才平面排列的基础上,学生不难发现,有两种堆积方式。
预设:学生分别介绍一种直接对齐的排列方式和另外一种插空堆积的排列方式。
预设:在教师的引导下,学习简单立方堆积和体心立方堆积的结构特点。
预设:学生开始思考,并通过实物模型,观察到12条棱长并不完全相同。
预设:完成学案,并了解两种非密置层的三维堆积方式。
预设:领取密置层和双面胶,对密置层进行观察。
通过观察和摆放小球,可以得出相关问题的答案。
密置层的垂直方向存在6个空隙,但由于空间因素的限制只能摆放下3个小球。
本节课的第一个难点,对比简单立方堆积和体心立方堆积的区别。
并通过课件动画,理解体心立方堆积的特点。
通过空间利用率的计算,进一步了解金属堆积方式的特点。
本节课的教学亮点:既要求学生能够在实物操作的过程中,认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同时,要求组内同学进行分工合作,完成探究任务。
本节课的第二个难点:学生通过对密置层的观结束语在密置层的上层,选择空隙去排列小球,能容纳几个?在密置层的下层,再次选择空隙去排列小球,有几种排列方法?请学生展示粘贴成果,并结合着课件中的球棍模型进行介绍。
化学选修3第三章 晶体的常识--教案

第一节晶体的常识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安排在原子结构、分子结构以及结构决定性质的内容之后来学习,对于学生的学习有一定的理论基础。
本节内容主要是通过介绍各种各样的固体为出发点来过渡到本堂课的主题——晶体和非晶体。
而晶体和非晶体的学习是以各自的自范性和微观结构比较为切入点,进而得出得到晶体的一般途径以及晶体的常见性质和区分晶体的方法。
[学习目标]一、晶体与非晶体1.晶体的自范性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晶体呈自范性的条件之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得到晶体一般有三条途径:(1)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自范性微观结构晶体非晶体4. 晶体的熔点较__________,而非晶体的熔点_______________,区分晶体与非晶体最可靠的科学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晶胞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是晶胞。
[方法导引]晶胞中粒子数的计算方法:晶体结构类习题最常见的题型就是已知晶胞的结构而求晶体的化学式。
解答这类习题首先要明确一个概念:由晶胞构成的晶体,其化学式不一定是表示一个分子中含有多少个原子,而是表示每个晶胞中平均含有各类原子的个数,即各类原子的最简个数比。
解答这类习题,通常采用分摊法。
在一个晶胞结构中出现的多个原子,这些原子并不是只为这个晶胞所独立占有,而是为多个晶胞所共有,那么,在一个晶胞结构中出现的每个原子,这个晶体能分摊到多少比例呢。
这就是分摊法。
高中化学 第三章 第三节 金属晶体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3-新人教版高二选修3化学教案

第三节金属晶体[核心素养发展目标] 1.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能辨识常见的金属晶体,能从微观角度分析金属晶体中的构成微粒及微粒间的相互作用。
2.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能利用金属晶体的通性推导晶体类型,从而理解金属晶体中各微粒之间的作用,理解金属晶体的堆积模型,并能用均摊法分析其晶胞结构。
一、金属键和金属晶体1.金属键(1)概念:金属阳离子与自由电子之间的强烈的相互作用。
(2)实质:金属原子脱落下来的价电子形成遍布整块晶体的“电子气〞,被所有原子所共用,从而把所有的金属原子维系在一起,形成一种“巨分子〞。
(3)特征:金属键没有方向性和饱和性。
2.金属晶体(1)金属晶体通过金属阳离子与自由电子之间的较强作用形成的晶体,叫做金属晶体。
(2)用电子气理论解释金属的性质(1)金属单质和合金都属于金属晶体。
(2)金属晶体中含有金属阳离子,但没有阴离子。
(3)金属导电的微粒是自由电子,电解质溶液导电的微粒是自由移动的阳离子和阴离子;前者导电过程中不生成新物质,为物理变化,后者导电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为化学变化。
因而,二者导电的本质不同。
例1以下关于金属键的表达中,不正确的选项是( )A.金属键是金属阳离子和自由电子这两种带异性电荷的微粒间的强烈相互作用,其实质与离子键类似,也是一种电性作用B.金属键可以看作是许多原子共用许多电子所形成的强烈的相互作用,所以与共价键类似,也有方向性和饱和性C.金属键是带异性电荷的金属阳离子和自由电子间的相互作用,故金属键无饱和性和方向性D.构成金属键的自由电子在整个金属内部的三维空间中做自由运动[考点] 金属键和金属晶体[题点] 金属键的理解答案 B解析从基本构成微粒的性质看,金属键与离子键的实质类似,都属于电性作用,特征都是无方向性和饱和性;自由电子是由金属原子提供的,并且在整个金属内部的三维空间内运动,为整个金属的所有阳离子所共有,从这个角度看,金属键与共价键有类似之处,但两者又有明显的不同,如金属键无方向性和饱和性。
新人教版选修3高中化学金属晶体教案

金属晶体教学目标:1.形成正确的金属晶体概念,并了解金属晶体的晶体模型及金属的共同性质、特点。
2.理解金属晶体的晶体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3.通过对金属单质的物理性质异同点的比较与分析,培养学生运用理论解释实际问题的能力;4.通过对金属晶体结构的学习与研究,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空间想像能力等。
5.通过对金属晶体学习与认识,激发学生探索认识微观世界的兴趣;6.通过对金属单质物理性质的学习,进一步坚定“结构决定性质”这一研究物质性质的科学理念,形成正确的科学研究方法与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金属晶体的概念、晶体类型与性质的关系。
教学难点:晶体类型与性质的关系教学方法:对比、诱导、分析、观察、推理、归纳相结合。
教学过程:投影:填表复习上节课学的三种晶体展示图片:低碳钢丝;4D铝镁合金拉丝机材质:低碳钢丝,铝镁合金。
编织:编织焊接用途:用于公路,铁路,飞机场,住宅小区,港口码头,花园,饲养,畜牧等的围栏防护。
整体浸塑处理,防盗螺栓连接产品优点 1. 美观实用,方便运输和安装 2. 地形适应性强,与立柱连接位随地面起伏可上下调整; 3. 横向四道折弯加强筋,在整体成本增加不多的同时,使网面强度和美感显著增加,是目前国内外最受欢迎的隔离网之一。
引入第四种晶体:金属晶体展示金属实物:金属导线(铜或铝)、铁丝、镀铜金属片等,并将铁丝随意弯曲,引导观察铜的金属光泽。
教师诱导:从上述金属的应用来看,金属有哪些共同的物理性质呢?学生分组讨论:请一位同学归纳,其他同学补充。
板书:一、金属共同的物理性质容易导电、导热、有延展性、有金属光泽等。
教师诱导:离子晶体、分子晶体、原子晶体有着不同的物理性质特点,且分别由它们的晶体结构所决定,那么金属的这些共同性质是否也金属的结构所决定呢?展示:金属晶体的结构模型图片并播放晶体铝的结构视频学生讨论:金属中由于金属原子的外层电子比较少,金属原子容易失去外层电子变成金属离子,在金属内部结构中,实际上按一定规律紧密堆积的是带正电荷的金属阳离子。
高中化学选修3人教版: 第三章 第三节第二课时 金属晶体原子堆积模型

空间 配位 晶胞 利用 数
率
52% 6
实例
Po
68% 8
K、 Na、Fe
74% 12
Mg、Zn、Ti
74% 12
Cu、Ag、Au
PART 4
混合晶体(石墨)
四、拓展探究——混合晶体(石墨)
阅读教材P76,“2、混合晶体”,了解石墨的结构。
➢ 结构特点——层状结构
1、同层内碳原子采取sp2 杂化,以共价键(σ键)结
= 74 %
练习:
1、下列关于金属晶体的堆积模型的说法正确的是( C )
A.金属晶体中的原子在二维空间有三种放置方式 B.金属晶体中非密置层在三维空间可形成两种堆积方式,其配 位数都是6 C.六方最密堆积和面心立方最密堆积是密置层在三维空间形成 的两种堆积方式 D.金属晶体中的原子在三维空间的堆积有多种方式,其空间利 用率相同
这种堆积方式空间利用率 (52%) 。
三、金属晶体的原子在三维空间的堆积模型
简单立方晶胞的空间利用率.
解:晶胞边长为a,原子半径为r. a =2 r
每个简单立方晶胞含原子数目: 8 1/8 = 1
空间利用率 = 4/3 r 3 / a 3 = 4/3 r 3/ (2r ) 3 100 %
= 52 %
解:晶胞边长为a,原子半径为r.
√3a =4 r
每个晶胞含原子数目:8 1/8 +1=2
r
空间利用率
= 晶胞含有原子的体积/晶胞体积
a
2r
r
a
a
三、金属晶体的原子在三维空间的堆积模型
对比两种最密堆积方式的异同
镁型
铜型
三、三维空间的堆积模型一(3)镁型
1200
新人教版高二化学选修3:金属晶体(第3课时)教案 Word版

第三課時
【教材內容分析】
晶體知識和分子晶體、原子晶體已經做了介紹,學生對晶體內微粒的空間排列有了初步的認識。
學生自己探究金屬晶體的結構有了可能。
【教學目標設定】
1.瞭解金屬晶體內原子的幾種常見排列方式
2.訓練學生的動手能力和空間想像能力。
3.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
【教學重點難點】
金屬晶體內原子的空間排列方式
【教學方法建議】
活動探究
【教學過程設計】
密置層的原子按鉀型堆積方式堆積,會得到兩種基本堆積方式,鎂型和銅型。
鎂型如下圖左側,按ABABABAB……的方式堆積;銅型如圖右側,按A BCABCABC……的方式堆積.這兩種堆積方式都是金屬晶體的最密堆積,配位數均為12,空間利用率均為74℅,但所得的晶胞的形式不同.
[歸納與整理]
金屬晶體的四種堆積模型對比
堆積模型採用這種堆積
的典型代表
空間利用率配位數
晶胞
簡單立方Po 52℅ 6 鉀型Na K Fe 68℅8 鎂型Mg Zn Ti 74℅12
混合晶體
石墨不同於金剛石,這的碳原子不像金剛石的碳原子那樣呈sp3雜化.而是呈sp2雜化,形成平面六元並環結構,因此石墨晶體是層狀結構的,層內的碳原子的核間距為
142pm層間距離為335pm,說明層間沒有化學鍵相連,是靠範德華力維繫的;石墨的二維結構內,每一個碳原子的配位數為3,有一個末參與雜化的2p電子,它的原子軌道垂直於碳原子平面。
石墨晶體中,既有共價鍵,又有金屬鍵,還有範德華力,不能簡單地歸屬於其中任何一種晶體,是一種混合晶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金属晶体[核心素养发展目标] 1.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能辨识常见的金属晶体,能从微观角度分析金属晶体中的构成微粒及微粒间的相互作用。
2.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能利用金属晶体的通性推导晶体类型,从而理解金属晶体中各微粒之间的作用,理解金属晶体的堆积模型,并能用均摊法分析其晶胞结构。
一、金属键和金属晶体1.金属键(1)概念:金属阳离子与自由电子之间的强烈的相互作用。
(2)实质:金属原子脱落下来的价电子形成遍布整块晶体的“电子气”,被所有原子所共用,从而把所有的金属原子维系在一起,形成一种“巨分子”。
(3)特征:金属键没有方向性和饱和性。
2.金属晶体(1)金属晶体通过金属阳离子与自由电子之间的较强作用形成的晶体,叫做金属晶体。
(2)用电子气理论解释金属的性质(1)金属单质和合金都属于金属晶体。
(2)金属晶体中含有金属阳离子,但没有阴离子。
(3)金属导电的微粒是自由电子,电解质溶液导电的微粒是自由移动的阳离子和阴离子;前者导电过程中不生成新物质,为物理变化,后者导电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为化学变化。
因而,二者导电的本质不同。
例1下列关于金属键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金属键是金属阳离子和自由电子这两种带异性电荷的微粒间的强烈相互作用,其实质与离子键类似,也是一种电性作用B.金属键可以看作是许多原子共用许多电子所形成的强烈的相互作用,所以与共价键类似,也有方向性和饱和性C.金属键是带异性电荷的金属阳离子和自由电子间的相互作用,故金属键无饱和性和方向性D.构成金属键的自由电子在整个金属内部的三维空间中做自由运动【考点】金属键和金属晶体【题点】金属键的理解答案 B解析从基本构成微粒的性质看,金属键与离子键的实质类似,都属于电性作用,特征都是无方向性和饱和性;自由电子是由金属原子提供的,并且在整个金属内部的三维空间内运动,为整个金属的所有阳离子所共有,从这个角度看,金属键与共价键有类似之处,但两者又有明显的不同,如金属键无方向性和饱和性。
例2下列各组金属熔点高低顺序正确的是( )A.Mg>Al>Ca B.Al>Na>LiC.Al>Mg>Ca D.Mg>Ba>Al【考点】金属键与金属晶体【题点】金属晶体的物理性质及影响因素答案 C解析电荷数Al3+>Mg2+=Ca2+=Ba2+>Li+=Na+,金属阳离子半径:r(Ba2+)>r(Ca2+)>r(Na+) >r(Mg2+)>r(Al3+)>r(Li+),故C正确,A错误;B中Li>Na,D中Al>Mg>Ba。
方法规律(1)金属阳离子半径越小,离子所带电荷数越多,自由电子越多,金属键越强,金属晶体的熔点越高。
如K<Na<Mg<Al,Li>Na>K>Rb。
(2)一般合金的熔点低于各成分金属的熔点。
二、金属晶体的堆积方式1.二维空间的堆积模型金属晶体中的原子可看成直径相等的球体。
把它们放置在平面上(即二维空间里),可有两种方式——(a)非密置层和(b)密置层(如下图所示),其配位数分别为4和6。
2.三维空间模型三维空间模型三维空间堆积图示说明非密置层在三维空间堆积简单立方堆积相邻非密置层原子的原子核在同一直线上的堆积,空间利用率太低,只有金属钋(Po)采用这种堆积方式体心立方堆积将上层金属原子填入下层金属原子形成的凹穴中,并使非密置层的原子稍稍分离,每层均照此堆积。
这种堆积方式所得的晶胞是一个含有两个原子的立方体,一个原子在立方体的顶角,另一个原子在立方体的体心,其空间利用率比简单立方堆积高,碱金属属于这种堆积方式密置层在三维空间堆积六方最密堆积按ABABAB……的方式堆积面心立方最密堆积按ABCABCABC……的方式堆积3.常见的堆积模型三种典型结构型式面心立方最密堆积体心立方堆积六方最密堆积常见金属Cu、Au、Ag Na、K、Fe Mg、Zn、Ti结构示意图晶胞配位数12 8 12空间利用率74% 68% 74% 每个晶胞所含原子数 4 2 2特别提醒(1)堆积原理:组成晶体的金属原子在没有其他因素影响时,在空间的排列大都服从紧密堆积原理。
这是因为在金属晶体中,金属键没有方向性和饱和性,因此都趋向于使金属原子吸引更多的其他原子分布于周围,并以密堆积方式降低体系的能量,使晶体变得比较稳定。
(2)六方最密堆积的晶胞是平行六面体但不是立方体,底面中的角度不是90°,而是60°和120°,晶胞内的原子不是在晶胞的中心。
例3(2019·沈阳高二检测)下列关于金属晶体的堆积模型的说法正确的是( )A.金属晶体中的原子在二维空间有三种放置方式B.金属晶体中非密置层在三维空间可形成两种堆积方式,其配位数都是6C.六方最密堆积和面心立方最密堆积是密置层在三维空间形成的两种堆积方式D.金属晶体中的原子在三维空间的堆积有多种方式,其空间利用率相同【考点】金属晶体堆积模型的判断与计算【题点】金属晶体堆积模型的判断与比较答案 C解析A项,金属晶体中的原子在二维空间只有非密置层和密置层两种放置方式;B项,非密置层在三维空间可以形成简单立方堆积和体心立方堆积两种堆积方式,其配位数分别是6和8;D项,金属晶体中的原子在三维空间有四种堆积方式,其中六方最密堆积和面心立方最密堆积的空间利用率较高。
例4金属金的晶胞结构是面心立方体,立方体的每个面上5个金原子紧密堆积(如图,其余各面省略),金原子半径为A cm。
求:(1)金晶体中最小的一个立方体含有________个金原子。
(2)金的密度为________g·cm-3(用带A的计算式表示)。
(3)金原子空间占有率为________(Au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97)。
【考点】金属晶体堆积模型的判断与计算【题点】金属晶胞的分析与计算答案 (1)4 (2)19742A 3N A(3)0.74(或74%) 解析 (1)根据晶胞结构可知,金晶胞中含有金原子数目为8×18+6×12=4。
(2)金原子半径为A cm ,则晶胞中面对角线是4A cm ,所以晶胞的边长是22A cm ,所以(22A )3·ρ197×N A =4,解得ρ=4×197(22A )3·N A。
(3)晶胞的体积是(22A )3 cm 3,而金原子占有的体积是4×43πA 3 cm 3,所以金原子空间占有率为4×43πA 3(22A )3×100%=4×43π(22)3×100%≈74%。
三、混合晶体——石墨 1.结构特点——层状结构(1)同层内,碳原子采用sp 2杂化,以共价键相结合形成正六边形平面网状结构。
所有碳原子的p 轨道相互平行且相互重叠,p 轨道中的电子可在整个碳原子平面中运动。
(2)层与层之间以范德华力相结合。
2.晶体类型石墨晶体中,既有共价键,又有金属键和范德华力,属于混合晶体。
石墨的性质(1)导电性、导热性:石墨晶体中,形成大π键的电子可以在整个碳原子平面上运动,比较自由,相当于金属中的自由电子,类似金属键的性质,所以石墨能导电、导热,并且沿层的平行方向导电性强,这也是晶体各向异性的表现。
(2)润滑性:石墨层间作用力为范德华力,结合力弱,层与层间可以相对滑动,使之具有润滑性,因而可以作润滑剂、铅笔芯等。
例5 碳元素的单质有多种形式,如图所示,依次是C 60、石墨和金刚石的结构图:回答下列问题:(1)金刚石、石墨、C 60、碳纳米管等都是碳元素的单质形式,它们互为________。
(2)金刚石、石墨烯(指单层石墨)中碳原子的杂化形式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
(3)C 60属于________晶体,石墨属于________晶体。
(4)石墨晶体中,层内C—C键的键长为142pm,而金刚石中C—C键的键长为154pm。
其原因是金刚石中只存在C—C间的________共价键,而石墨层内的C—C间不仅存在________共价键,还有________键。
答案(1)同素异形体(2)sp3sp2(3)分子混合(4)σσπ(或大π或ppπ)解析(1)金刚石、石墨、C60、碳纳米管都是由同种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故它们互为同素异形体。
(2)在金刚石中,每个碳原子都形成四个共价单键,故碳原子的杂化方式为sp3;石墨烯中碳原子采用sp2杂化。
(3)一个“C60”就是一个分子,故C60属于分子晶体;石墨层与层之间是范德华力,而同一层中碳原子之间是共价键,故形成的晶体为混合晶体。
(4)在金刚石晶体中,碳原子之间只形成共价单键,全部为σ键;在石墨层内的碳原子之间既有σ键又有π键。
1.正误判断(1)常温下,金属单质都以晶体形式存在( )(2)固态时能导电是判断金属晶体的标志( )(3)金属键是金属阳离子和自由电子之间存在的强烈的静电吸引作用( )(4)金属晶体的熔点一定比分子晶体高( )(5)金属键的强弱决定金属晶体的熔点和硬度( )(6)金属晶体的堆积模型仅与金属原子半径有关( )(7)石墨为混合晶体,层与层之间存在分子间作用力,故熔点低于金刚石( )答案(1)×(2)×(3)×(4)×(5)√(6)×(7)×2.(2019·龙岩高二月考)金属键的实质是( )A.自由电子与金属阳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B.金属原子与金属原子间的相互作用C.金属阳离子与阴离子的吸引力D.自由电子与金属原子之间的相互作用【考点】金属键和金属晶体【题点】金属键的理解答案 A解析金属晶体由金属阳离子与自由电子构成,微粒间的作用力称为金属键。
3.(2018·四川中江龙台中学高二月考)金属晶体的形成是因为晶体中存在( )A.金属离子间的相互作用B.金属原子间的相互作用C.金属阳离子与自由电子间的相互作用D.自由电子间的相互作用【考点】金属键和金属晶体【题点】金属键的理解答案 C4.下图是金属晶体内部电子气理论图电子气理论可以用来解释金属的性质,其中正确的是( )A.金属能导电是因为金属阳离子在外加电场作用下定向移动B.金属能导热是因为自由电子在热的作用下相互碰撞,从而发生热的传导C.金属具有延展性是因为在外力的作用下,金属阳离子各层间会出现相对滑动,但自由电子可以起到润滑的作用,使金属不会断裂D.合金与纯金属相比,由于增加了不同的金属或非金属,使电子数目增多,所以合金的延展性比纯金属强,硬度比纯金属小【考点】金属键和金属晶体【题点】金属晶体的通性及解释答案 C解析金属能导电是因为自由电子在外加电场作用下定向移动,A项错误;金属能导热是因为自由电子在热的作用下与金属阳离子碰撞,从而发生热的传导,B项错误;合金与纯金属相比,由于增加了不同的金属或非金属,相当于填补了金属阳离子之间的空隙,所以一般情况下合金的延展性比纯金属弱,硬度比纯金属大,D项错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