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家庭收入状况的调查研究报告

合集下载

改革开放调查报告

改革开放调查报告

改革开放调查报告改革开放调查报告1一、物价高涨时居民实际收入增速较其他年份趋缓从全国城镇居民收入增幅与CPI的比较看,CPI波动周期中出现波峰的年份的收入平均增幅为5.66%,其他年份平均为7.49%,波峰年份收入增幅相当于其他年份的3/4。

当CPI>5%的12年中,收入增幅平均为5.62%,在CPI≤5%的18年中,收入增幅平均为8.03%,CPI>5%年份的收入增幅相当于其他年份的70%三、物价上涨使居民财富缩水2某某年12月23日定期一年利率由2.52%调整为2.25%。

从全国平均水平看,20某某年一年和20某某年1月居民存款享受的.是正利率,存入银行的存款是保值的。

从20某某年2月开始,随着CPI的逐步走高,居民存款就一直是负利率,后来虽然经过5次提高利率,但负利率的状况一直没有改变。

假定20某某年初存款10万元,到期后相当于减少了950元,缩水了0.95%。

进入20某某年,负利率的比例更高,各月均在2%左右,6月份更是高达3.2%。

也就是说,居民存款被CPI掠夺。

二、物价上涨对低收入家庭生活的影响20某某年上半年,大连市城市最低20%的低收入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5068元,同比增长14.9%,比总体增速低1.2个百分点;人均消费支出5076元,同比增长18.4%,比总体增速高0.9个百分点,但由于物价上涨的影响,低收入居民家庭增加了刚性消费支出,生活负担加重,支出增速明显加快,实际生活质量和家庭储蓄呈下降和减少趋势,主要表现在:1.价格上涨增加了低收入家庭的消费负担,导致低收入家庭饮食质量下降。

低收入家庭饮食的消费品种以粮油、肉蛋、鲜菜等日常主要消费品为主,而近期物价上涨又主要集中体现在这些消费品上,因此价格的上涨增加了低收入家庭的消费负担。

20某某年上半年,城市低收入家庭人均食品支出2153元,同比增长9.8%,扣除食品价格上涨因素,实际下降0.8%。

与去年同期相比,低收入家庭在主要食品的人均消费量上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

家庭人均收入调查报告

家庭人均收入调查报告

家庭人均收入调查报告
一、研究背景
近年来,我国家庭人均收入比较高,家庭收入与社会经济发展有重大
关系。

从国民经济发展的角度出发,了解家庭人均收入情况具有重要的社
会意义。

二、研究目的
本次调查的主要目的是了解家庭人均收入水平,分析家庭收入的分配
特点,为家庭收入结构优化和家庭收入政策制定提供实证依据。

三、调查方法
本次调查以问卷调查法为主要方法,并利用抽样调查法得到抽样的有
效样本。

调查领域的范围以市为限,抽取1000个家庭作为有效样本,其
中男性占比56.2%,女性占比43.8%;年龄范围在18-64岁之间;职业分
布以服务业和制造业为主;文化程度以大专以上为主。

四、调查主要内容
1.家庭人均收入水平
通过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家庭人均收入水平较高,其中月人均收入最
高的家庭为8571元,最低为1789元,综合考虑,家庭人均收入为4930元。

2.各类型家庭收入差异
(1)性别差异:本次调查结果显示,家庭中男性收入水平高于女性,男性家庭平均收入为5076元,女性家庭平均收入为4783元。

(2)年龄差异:本次调查结果也显示,不同年龄段的家庭收入水平也存在差异。

自己写的!!改革开放结合自己家庭收入调研

自己写的!!改革开放结合自己家庭收入调研

改革开放30年以来收入状况的变化调研——结合自己家庭生活状况的变迁改革开放二十年来, 我的家乡驻马店市全市人民在市委, 市政府的领导下, 认真贯彻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各项路线、方针和政策, 抓住机遇, 深化改革, 团结奋进, 振兴新乡, 加快全市改革步伐, 促进了全市工业、农业、建筑业交通运输邮电业, 商业饮食服务业、财政金融保险业、文教卫生、社会科技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改革的深入发展, 推动了全市国民经济的增长, 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和城乡人民生活的提高和改善。

实践证明, 改革开放三十年是全市经济发展最快, 人民得到的实惠最多的历史时期。

据有关部门初步核算, 驻马店全市生产总值达到1055.45亿元。

财政总收入61.9亿元, 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6.4亿元、支出172.67亿元, 积极扩大投资,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76.67亿元, 全年完成进出口总额2.32亿美元, 其中出口1.78亿美元;进口5377万美元。

特别是针对农业农村和农民而言, 全市粮食生产总产达133.4亿斤, 三十年来高效农业规模不断扩大, 优质专用小麦种植面积553万亩, 总产26.15亿公斤。

现代畜牧业快速发展, 花木、蔬菜、食用菌、花生等特色农业高速发展。

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下面就我家乡的一些变化和家庭收入的改变来谈谈改革开放三十年的收入变化:衣: 改革开放前, 家里面穿的大多都是缝补过得, 有的人家大冬天的还衣不遮体, 条件相当艰苦, 更别提追求漂亮的外形了,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 我们的衣着发生了彻底的改变, 从追求暖和能穿到追求外形时尚、高品质的服装, 穿着观念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改革开放前的步票也早已推出了历史舞台, 现在的我们越来越倾向网购衣服, 不但花样繁多时尚而且价格实惠。

食: 我们家乡在美丽的驻马店市平舆县郭楼村, 听上一辈人说改革开放前大队定期给每家每户发粮票之类的, 赶上好光景还好, 赶上坏收成整个大队家家户户吃的都紧紧巴巴, 有些年头就算收成好每家发的都一样, 想吃些其它的东西…还不能去买, 改革开放后, 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村上家家户户都很用心的经营着自己的田地, 大家的收成一年比一年好, 村民的温饱解决了, 就开始在吃上讲科学、讲精细、求营养、高质量。

改革开放以来居民收入分配分析报告

改革开放以来居民收入分配分析报告

改革开放以来居民收入分配分析报告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改革开放以来居民收入分配分析报告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2010年7月,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经济总量首次超过日本。

但与此同时,也出现一个不容忽视的比较尴尬的事实:收入差距逐渐拉大。

进入新世纪以后,我国的居民收入分配情况又发生了很大变化。

此篇报告将利用国家统计局在不同时期、不同阶段、运用不同方法取得的居民收入数据以及相关的国民经济核算数据,对这些变化及其结果进行动态分析,研究当前中国居民收入分配的发展变化的特点以及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

在此基础上,探索了进一步改善中国居民收入分配的路径,为今后经济发展提供借鉴以便缩小居民收入差距,加快我国和谐社会的建设进程。

关键词:人均收入;收入差距;基尼系数;收入分配目录第1章引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提出的各种收入分配政策对居民的生活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居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同时随着经济的发展,居民的贫富差距越来越大收入分配也越来越不平均。

30多年以来,全国居民的基尼系数上升了很多,收入差异具体表现在行业间的收入差距逐渐加大,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逐渐加大,地区之间的收入差距也逐渐加大。

这一扩大趋势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以来尤为突出。

2010-2014年,尽管农民收入的增幅有所回升,但我国农民收入的年均增长率在同一时期仍然远远小于我国城镇居民收入的年均增长率,这些年城乡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趋势逐渐不断扩大。

这极大了打击了人民的生产积极性,使绝大多数的人民生活陷入了痛苦之中,非常不利于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发展。

在这种情况下研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状况是一项非常大的挑战。

针对我国目前居民的收入差距越来越大的状况,中共十八大报告提出了要更加注重公平。

这说明党在解决收入分配问题上的决心和方向。

尽最大能力做到公平,使全国人民共享发展成果。

习近平同志提出要调整收入分配秩序,对偏高的、不合理的收入要进行调整,逐步缩小居民的收入差距,向着共同富裕的目标前进,使全体人民都能够过上好日子。

家庭收入的调查报告

家庭收入的调查报告

家庭收入的调查报告家庭收入的调查报告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追求,家庭收入问题备受关注。

为了更好地了解家庭收入的现状和影响因素,我们进行了一项调查。

本报告将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

1. 家庭收入水平的普遍情况根据我们的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家庭的收入水平集中在中等偏上。

约有60%的受访者家庭月收入在1万元至3万元之间。

这一数据反映出我国中产阶级的不断壮大。

然而,也有约30%的受访者家庭月收入不足1万元,这些家庭仍然面临着较大的经济压力。

2. 影响家庭收入的因素我们调查了一系列可能影响家庭收入的因素,包括教育程度、职业类型、地理位置等。

结果显示,教育程度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之一。

受访者中大多数高收入家庭的主要经济支柱都具备较高的教育背景,而低收入家庭则普遍教育水平较低。

此外,职业类型也对家庭收入产生重要影响。

高薪职业如医生、律师等往往能够获得更高的收入,而一些体力劳动者则收入较低。

3. 家庭收入的分配不均问题调查结果还显示,家庭收入的分配存在一定的不均现象。

尽管我国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缩小收入差距,但调查结果显示,高收入家庭的收入增长速度远远快于低收入家庭。

这一不均现象对社会稳定和和谐产生了一定的挑战。

4. 家庭收入对家庭生活的影响家庭收入与家庭生活质量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

调查结果显示,高收入家庭更有可能享受高品质的生活,包括更好的住房条件、更好的医疗保障和更丰富的休闲娱乐活动。

而低收入家庭则可能面临住房困难、医疗费用负担重以及生活质量较低的问题。

因此,提高家庭收入水平对于改善家庭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5. 政府应对家庭收入问题的措施为了解决家庭收入问题,政府应采取一系列措施。

首先,应加大教育投入,提高教育质量,为更多人提供良好的教育机会,从根本上提高人们的收入水平。

其次,应加强职业培训,提高劳动者的技能水平,使他们能够从事高薪职业。

此外,政府还应继续加大收入分配的调节力度,确保收入分配更加公平合理。

改革开放以来家庭收入状况的调查研究报告

改革开放以来家庭收入状况的调查研究报告

改革开放以来家庭收入状况的调查研究报告一. 调查目的随着时间的推移,二十年来,我亲眼目睹了社会发生的各种变化,特别是我们的家庭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当然这与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密不可分。

为了了解改革开放30年以来家庭生活状况的变迁,分析社会主义和共同富裕的关系,故对自己家近30年来生活状况的变迁做了调查研究。

二.调查对象家庭成员--奶奶(76岁)、父(46岁)母(45岁)、哥哥(23岁)三.调查方法1.询问家庭成员有关家庭的一些变化。

2.仔细回想,在衣、食、住、行方面,我们有什么改善。

3.访问其他家庭,查询共同的变化。

4.查阅历史书,看看新中国成立后许多家庭的情况与变化。

四. 调查情况分析和整理下面我把调查所得信息以表格形式加以汇总:时间状况衣食住行60年代军服、七拼八凑的棉衣靠红薯秧、玉米秆、粗粮为生土质的墙筑成的房子基本靠步行、马拉车,少量汽车80年代用化纤布缝成的衣服,棉鞋各种杂粮,有时能吃上荤菜砖头盖成的瓦房部分家庭拥有自行车2000年各种各样材质和样式的衣服细粮普及坚固的楼房出现,不宜倒,提供了安全保障摩托车、自行车普遍,私家车出现2003年有了更加时髦的衣服副食品普及楼房逐渐多了,家用电器普及村里开始修公路2005年有了一些有特殊功能、特殊材料制成的衣服吃饭更讲究营养和质量空调、太阳能、电脑走进农村公路普及2008年风格国际化、多元化健康意识提高普遍实现电气化几乎没有了土路,城乡公交兴起2011年更加注重时髦和品位倡导绿色健康饮食“农民别墅”出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兴起,城乡公交普及我家平均家庭年收入变化表:时间平均年收入(千元)生活费用支出所占比重(%)1980-1990年5801990-2000年10632000-2010年30462011年9030特别地,改革开放30年来,农村家庭收入状况发生了巨大变化,改革开放就是解放生产力,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农村经济开始从单一农业经济迅速向多种经济发展转移,推动了农村经济全面快速增长。

我国家庭收入支出调研报告

我国家庭收入支出调研报告

我国家庭收入支出调研报告中国家庭收入支出调研报告引言:近年来,中国发展迅速,家庭收入水平普遍提高,城乡居民生活水平改善。

然而,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人们的生活成本也不断上升,家庭收入与支出之间的平衡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针对中国家庭的收入与支出情况进行调研分析,希望能够更好地了解中国家庭的经济状况。

一、家庭收入状况:通过调查发现,中国家庭的主要收入来源包括工资收入、经营收入、财产性收入以及其他各类福利补贴。

其中,工资收入是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占比最高。

此外,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家庭开始依靠投资获得财产性收入。

与此同时,政府的社会福利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低收入家庭的生活水平。

二、家庭支出状况:在家庭收入的基础上,家庭支出也在不断增加。

中国家庭的主要支出包括生活消费支出、教育支出、住房支出以及医疗保健支出。

其中,生活消费支出占据了家庭支出的较大比例,主要包括食品、衣物、日用品和娱乐等。

同时,教育支出也逐渐成为家庭预算中的重要支出项目。

此外,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加快,住房支出也逐年增加。

三、家庭收入与支出之间的平衡:家庭收入与支出之间的平衡是家庭经济稳定运行的关键因素。

调查发现,尽管家庭收入普遍提高,但家庭支出的增长速度更快。

这导致部分家庭面临着经济压力,无法有效平衡收支。

因此,加强家庭理财意识、提高家庭收入水平以及优化消费结构等措施显得尤为重要。

四、政府的支持政策:为了改善家庭经济状况,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支持政策。

例如,加大就业力度、提高劳动者工资水平,为低收入家庭提供一定的补贴和福利等。

此外,政府还推动金融创新,鼓励家庭理财,并加大对教育、医疗等领域的投入,降低家庭的教育和医疗支出负担。

结论:家庭收入与支出是中国家庭经济稳定运行的关键因素。

调研发现,中国家庭的收入水平普遍提高,但支出增长速度更快,导致部分家庭面临经济压力。

因此,加强家庭理财意识、提高家庭收入水平以及优化消费结构等措施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

关于改革开放后家庭经济条件的变化情况调查报告

关于改革开放后家庭经济条件的变化情况调查报告

关于改革开放后家庭经济条件的变化情况调查报告关于改革开放后家庭经济条件的变化情况调查报告在改革开放之前,我们每家每户还是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只求有两餐温饱,其他的都无所求。

现在改革开放后,人们的家庭收入稳定地增加,让人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首先从数字上看农民家庭生活的变化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由于我国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广大农民成功地进入了建设小康生活的新阶段。

资料显示,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至十三届四中全会,农民生活实现了第一次跨越。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农村率先实行了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的经济体制改革。

农村经济迅速摆脱了长期以来的徘徊局面,得以迅速发展,农民收入大量增加,农民生活明显改善。

1978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仅133.6元,1981年超过200元,1983年超过300元,1989年突破600元。

与1949年相比,农民收入增长了12.7倍。

统计资料显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农民生活实现了重大跨越。

农民生活迅速实现由基本解决吃饭穿衣问题到温饱的重大跨越,给农民生活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

主要表现在:第一,农民人均收入保持快速稳定增长。

1989至2007年,农民收入由601.5元提高到2366.4元,增长近3倍,年均增长12.1%。

现金收入以更快的速度增长,大大提高了农民的购买力和改善生活的能力。

第二,农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生活质量明显改善。

消费水平大幅度提高。

2007年农民生活消费支出1741.1元,比1989年提高了1205.7元,增长了2.3倍,使得消费结构升级。

进入建设小康阶段后,农民的生活消费支出结构发生明显变化,吃、穿、住等生存性消费支出所占比重明显下降,用于自身发展和享受生活的消费支出比重增加。

食品消费质量提高让消费结构得到优化。

农民由过去只讲究吃饱转变为讲究吃好,主食消费比重下降,副食消费迅速增加。

耐用消费品消费有较大幅度增长。

在温饱阶段农民追求的“新四大件”得到极大普及。

2007年,农民平均每百户拥有彩色电视机54.4台,比189年增加14倍;电冰箱13.6台,比1989年增加14倍;洗衣机29.9台,比1989年增加2.7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改革开放以来家庭收入状况的调查研究报告
一. 调查目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二十年来,我亲眼目睹了社会发生的各种变化,特别是我们的家庭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当然这与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密不可分。

为了了解改革开放30 年以来家庭生活状况的变迁,分析社会主义和共同富裕的关系,故对自己家近30 年来生活状况的变迁做了调查研究。

二.调查对象
家庭成员--奶奶(76岁)、父(46岁)母(45岁)、哥哥(23 岁)
三.调查方法
1. 询问家庭成员有关家庭的一些变化。

2. 仔细回想,在衣、食、住、行方面,我们有什么改善。

3. 访问其他家庭,查询共同的变化
4. 查阅历史书,看看新中国成立后许多家庭的情况与变化。

四. 调查情况分析和整理下面我把调查所得信息以表格形式加以汇
总:时间
状况
衣食住行
60 年代军服、七拼八凑的棉衣靠红薯秧、玉米秆、粗粮为生土质的墙筑成的房子基本靠步行、马拉车,少量汽车
80 年代用化纤布缝成的衣服,棉鞋各种杂粮,有时能吃上荤菜砖头盖成的瓦房部分家庭拥有自行车
2000 年各种各样材质和样式的衣服细粮普及坚固的楼房出现,
不宜倒,提供了安全保障摩托车、自行车普遍,私家车出现
2003 年有了更加时髦的衣服副食品普及楼房逐渐多了,家用电
器普及村里开始修公路
2005 年有了一些有特殊功能、特殊材料制成的衣服吃饭更讲究
营养和质量空调、太阳能、电脑走进农村公路普及
2008 年风格国际化、多元化健康意识提高普遍实现电气化几乎没有了土路,城乡公交兴起
2011 年更加注重时髦和品位倡导绿色健康饮食“农民别墅”出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兴起,城乡公交普及
我家平均家庭年收入变化表:
时间平均年收入(千元)生活费用支出所占比重(%)
1980-1990 年580
1990-2000 年1063
2000-2010 年3046
2011 年9030
特别地,改革开放30 年来,农村家庭收入状况发生了巨大变化,改
革开放就是解放生产力,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农村经济开始从单一农业经济迅速向多种经济发展转移,推动了农村经济全面快速增长。

村里有了企业家、养殖户。

06 年我父亲就在村里工业园区办了瓜子厂,他每天忙得很,业务挺多,村里人都说他是一个“农民企业家” 当然,家庭收入急剧增加。

另外自然村里还有了专业的养殖户,如村民田喜,养了几千只鸡。

我曾到他的半现代化的鸡舍参观,令人赞叹不已。

每天他都忙个不停,一年下来的收入很可观。

家庭收入增加的另一原因就是农村合作医疗的普及:作为生长在农村的自己,从小便知道了农村人看病的真正难处。

城里人得病有医疗报销,可是农村人往往因为没有任何医疗保障制度,因此,在小病的时候一般是不舍得花钱去看而导致最后病情恶化转成比较严重的病情,待到病情比较严重的时候必须去医院看的时候,医院动辄几万元的治疗费用令农村大多数农民望而却步,因此,在农村只要一提及看病,大多数农民都表示出无奈的表情。

但是随着中国改革开放政策实施,中国的经济水平迅速发展,党中央和国务院在近年来在全国推出了农村合作医疗优惠政策,使全国农民朋友兴奋异常,农民看病终于可以有医疗保障制度了。

作为自己也是受益者,自己的奶奶是地地道道的农民,平时身体非常好,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最近几年身体状况也大不如前,从06 年开始便由于高血压的原因导致连续两年出现了脑血栓的病情,截止到现在,家里共计花费了几万元的医疗费用,对于一个农村家庭来说可以说是花费颇大,但是奶奶填报了农村合作医疗,看病的时候能报销百分之五十,这样一来,我们家就能报销花费
药费的一半,自然家庭支出大大减少,变相的就是收入增加。

五.调查分析与讨论
(1) 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决定了共同富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 实际上,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

由于共同富裕是与社会的和谐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所以从这一意义上说,社会各阶层之间走上和谐是共同富裕这一社会主义本质特征展开的必然结果,也是这一本质特征的客观要求,更是这一本质特征的题中应有之义。

(2) 社会和谐必须有赖于社会各阶层的共同富裕. 社会和谐有赖于社会结构的协调,社会结构合理与否是影响乃至决定这个国家或地区社会是否和谐的重要因素,也是衡量社会是否和谐的重要指标。

没有农民的富裕就没有共同富裕,“三角形”社会结构永远不会变成“橄榄形”社会结构,从此次调研结果可以看出,我们的社会正在努力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

(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和价值目标是实现共同富裕,
维护社会公平,实现社会和谐。

中国共产党始终以消除两极分化,实
现共同富裕,维护社会公正,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根本要求
和价值目标。

作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有着探索性贡献的毛泽东始终是把共同富裕作为社会主义的本质问题。

所以我们看到“三农”问题越来越受到政府的关注,城乡差距在逐渐减小,农民生活水平在逐渐提高。

总之,从此次调研结果来看,改革开放30 年以来,家庭收入状况在急剧增加,整体生活水平在不断提高,这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体现了社会主义实现共同富裕的本质属性和价值目标,体现了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理念,我坚信,在党和人民的共同努力下必将实现共产主义的伟大目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