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数据库系统原理复习资料

合集下载

自考04735数据库系统原理复习资料

自考04735数据库系统原理复习资料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复习重点第一章数据库系统基本概念要求、目标:了解和掌握数据管理技术的发展阶段,数据描述的术语,数据抽象的四个级别,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功能,数据库系统的组成。

一、数据管理技术的发展1.分为四个阶段:人工管理阶段、文件系统阶段、数据库阶段和高级数据库阶段。

2.数据库阶段数据管理的特点:1)采用数据模型表示复杂的数据结构。

2)有较高的数据独立性。

3)数据库系统为用户提供了方便的用户接口。

4)提供四方面的数据控制功能:数据库的恢复、数据库的并发控制、数据的完整性、数据安全性。

5)增加了系统的灵活性。

3.数据库(DB):是长期存储在计算机内、有组织的、统一管理的相关数据的集合。

4.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是位于用户与操作系统之间的一层数据管理软件,它为用户或应用程序提供访问DB的方法,包括DB的建立、查询、更新及各种数据控制。

5.数据库系统(DBS):是实现有组织地、动态地存储大量关联数据、方便多用户访问的计算机硬件、软件和数据资源组成的系统,即它是采用数据库技术的计算机系统。

二、数据描述1.分为三个阶段:概念设计、逻辑设计和物理设计。

2.概念设计中的术语:1)实体:客观存在,可以相互区别的事物称为实体。

2)实体集:性质相同的同类实体的集合。

3)属性:实体有很多特性,每一个特性称为属性。

4)实体标识符(关键码或键):能惟一标识实体的属性或属性集。

以上概念均有类型和值之分。

3.逻辑设计中的术语:1)字段(数据项):标记实体属性的命名单位称为字段或数据项。

2)记录:字段的有序集合。

3)文件:同一类记录的集合。

4)关键码:能惟一标识文件中每个记录的字段或字段集。

以上概念均有类型和值之分。

4.概念设计和逻辑设计中术语的对应关系:概念设计逻辑设计实体—记录属性—字段(数据项)实体集—文件实体标识符—关键码5.实体之间联系的元数:与一个联系有关的实体集个数。

常用二元联系。

二元联系的类型有三种:一对一联系、一对多联系、多对多联系。

《数据库系统原理》期末复习资料

《数据库系统原理》期末复习资料

《数据库系统原理》期末复习资料第一章绪论复习要点:数据库的4个基本概念(数据、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和数据库系统);数据库系统的特点;数据模型及数据模型的三要素;关系模型;数据库系统结构:三级模式和两级映像(模式、外模式和内模式;外模式/模式映像、模式/内模式映像);关系数据库系统的组成(数据库、数据管理系统和数据库系统的关系)。

数据库的4个基本概念:1. 数据(Data):是描述事物属性或特征的符号记录,可以是数字、文字、图像等形式。

2. 数据库(Database):是一种有组织的、可共享的数据集合,用于存储、管理和操作数据。

3. 数据库管理系统(Database Management System,简称DBMS):是用于管理数据库的软件系统,提供了对数据库的访问、操作和维护等功能。

4. 数据库系统(Database System):是由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和相关应用程序组成的系统,用于管理和处理大量数据。

数据库系统的特点:1. 数据共享:多个用户可以同时访问和共享数据库中的数据。

2. 数据独立性:数据库中的数据与数据的存储方式相互独立,改变存储方式不影响数据的使用。

3. 数据一致性:数据库系统能够保证数据的一致性和完整性,避免了数据的冗余4. 数据安全性:数据库系统可以对数据进行各种权限控制和安全防护,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和机密性。

5. 数据并发性:多个用户可以同时对数据库进行读写操作,数据库系统能够处理并发操作的问题。

数据模型及数据模型的三要素:数据模型是一种用于描述数据库结构和数据之间关系的概念工具。

数据模型的三个要素包括:1. 数据结构(Data Structure):描述数据之间的关系和组织方式,如层次结构、网状结构和关系结构等。

2. 数据操作(Data Operation):描述在数据库中进行的各种操作,如查询、插入、更新和删除等。

3. 数据约束(Data Constraint):定义了对数据库中数据的限制和规范,如键、域和实体完整性等。

数据库系统原理复习资料(补充说明版)

数据库系统原理复习资料(补充说明版)

数据库系统原理复习资料(补充说明版)数据库系统原理复习资料1、数据、信息、数据处理、数据处理基本概念P3-4数据:是⽤来记录信息的可识别的符号,是信息的具体表现形式。

信息:是⼀种被加⼯为特定形式的数据。

数据处理:是将数据转换成信息的过程,包括对数据的收集、存储、加⼯、检索、传输等⼀系列活动。

信息=数据+数据处理(数据处理是为了产⽣信息⽽处理数据)2、数据管理的发展阶段?P4-61)⼈⼯管理阶段2)⽂件系统阶段3)数据库系统阶段3、数据库学科研究领域?P7-81)数据库管理系统软件(DBMS)的研制2)数据库设计3)数据库理论4、数据库系统的组成和系统结构?P8-10数据库系统的组成:1)数据库2)⽤户3)软件相应的软硬件系统4)硬件外模式系统结构:1)从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度看三级模式结构模式内模式集中式结构2)从数据库最终⽤户的⾓度看分布式结构客户/服务器结构5、数据库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和组成P11-12主要功能:1)数据定义2)数据操纵3)数据库运⾏管理4)数据库的建⽴和维护功能5)数据通信(内部体系结构)(外部体系结构)组成:1)语⾔编译处理程序2)系统运⾏控制程序3)系统建⽴、维护程序4)数据字典(Data Dictionary,DD)6、数据模型的组成要素?P13-141)数据结构(静态特性)2)数据操作(动态特性)3)数据的约束条件7、ER图的基本组成和画法?P15-16基本组成:1)实体:是具有公共性质的、可相互区别的现实世界对象的集合。

(在ER图中⽤矩形框表⽰具体的实体)2)属性:是描述实体或者联系的性质或特征的数据项。

(在ER图中⽤圆⾓矩形表⽰)3)联系:是数据之间的关联集合,是客观处在的应⽤语义链。

(联系⽤菱形框表⽰)(a)(b)例题:(P26、9)某⼯⼚⽣产若⼲产品,每种产品由不同的零件组成,有的零件可⽤在不同的产品上。

这些零件由不同的原材料制成,不同零件所⽤的材料可以相同。

数据库系统概论复习资料

数据库系统概论复习资料

数据库系统概论复习资料第一章一、名词解释1.Data:数据,是数据库中存储的基本对象,是描述事物的符号记录。

2.Database:数据库,是长期储存在计算机内、有组织的、可共享的大量数据的集合。

3.DBMS:数据库管理系统,是位于用户与操作系统之间的一层数据管理软件,用于科学地组织、存储和管理数据、高效地获取和维护数据。

4.DBS:数据库系统,指在计算机系统中引入数据库后的系统,一般由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应用系统、数据库管理员(DBA)构成。

5.数据模型:是用来抽象、表示和处理现实世界中的数据和信息的工具,是对现实世界的模拟,是数据库系统的核心和基础;其组成元素有数据结构、数据操作和完整性约束。

6.概念模型:也称信息模型,是按用户的观点来对数据和信息建模,主要用于数据库设计。

7.逻辑模型:是按计算机系统的观点对数据建模,用于DBMS实现。

8.物理模型:是对数据最底层的抽象,描述数据在系统内部的表示方式和存取方法,在磁盘或磁带上的存储方式和存取方法,是面向计算机系统的。

9.实体和属性:客观存在并可相互区别的事物称为实体。

实体所具有的某一特性称为属性。

10.E-R图:即实体-关系图,用于描述现实世界的事物及其相互关系,是数据库概念模型设计的主要工具。

11.关系模式:从用户观点看,关系模式是由一组关系组成,每个关系的数据结构是一张规范化的二维表。

12.型/值:型是对某一类数据的结构和属性的说明;值是型的一个具体赋值,是型的实例。

13.数据库模式:是对数据库中全体数据的逻辑结构(数据项的名字、类型、取值范围等)和特征(数据之间的联系以及数据有关的安全性、完整性要求)的描述。

14.数据库的三级系统结构:外模式、模式和内模式。

15.数据库内模式:又称为存储模式,是对数据库物理结构和存储方式的描述,是数据在数据库内部的表示方式。

一个数据库只有一个内模式。

16.数据库外模式:又称为子模式或用户模式,它是数据库用户能够看见和使用的局部数据的逻辑结构和特征的描述,是数据库用户的数据视图。

最新自考数据库系统原理复习资料

最新自考数据库系统原理复习资料

自考数据库系统原理复习资料------------------------------------------作者xxxx------------------------------------------日期xxxx自考数据库系统原理复习资料Ⅰ.人工管理阶段Ⅱ.文件系统阶段Ⅲ.数据库阶段 A 只有Ⅰ B 只有ⅡC Ⅰ和Ⅱ D Ⅱ和Ⅲ 4. 用二维表结构表示实体以及实体间联系的数据模型称为 C A 网状模型 B 层次模型 C 关系模型 D 实体-联系模型 5. 下面列出的条目中哪些是数据库技术的主要特点 A Ⅰ.数据共享度高Ⅱ.数据的冗余小Ⅲ.较高的数据独立性Ⅳ.程序的标准化 A Ⅰ、Ⅱ和Ⅲ B Ⅰ和Ⅱ C Ⅰ、Ⅱ和Ⅳ D DBS包括DB和DBMS BDBMS包括DB和DBS CDB包括DBS和DBMS DDBS就是DB也就是DBMS 23. 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是 B A 一组硬件 B一组软件 C既有硬件也有软件 24. 在DBS中DBMS和OS之间关系是 B A 相互调用BDBMS调用OS COS调用DBMS D并发运行 25. 数据库系统是在 A 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A 文件系统 B应用程序系统 C数据库管理系统 D编译系统 26. 三级模式间存在两种映射它们是 A A 逻辑模式与外模式间逻辑模式与内模式间 B 外模式与内模式间外模式与逻辑模式间 C 内模式与外模式间内模式与逻辑模式间 27. 表达用户使用观点的数据库局部逻辑结构的模型是 C A 概念模型 B逻辑模型 C外部模型 D内部模型二、填空题 1数据管理技术的发展经历了如下四个阶段人工管理阶段、文件系统阶段、数据库阶段和高级数据库阶段。

2用二维表结构表示的实体及实体间联系的数据模型称为关系模型。

3两个实体集之间的联系有三种分别是一对一联系一对多联系和多对多联系。

4如果实体集E1中每个实体至多和实体集E2中的一个实体有联系反之亦然那么实体集E1和E2的联系称为一对一联系。

自考数据库系统原理与技术复习资料

自考数据库系统原理与技术复习资料

自考数据库系统原理与技术复习资料关于自考的考前复习资料,已经排版好了,可以直接打印1.1.1数据、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库系统数据(data):叙述事物的符号记录。

数据与其语义就是不可分的。

数据库(database,db)长期储存在计算机内的、有组织的、可共享的数据集合。

数据库中的数据按一定的数据模型组织、描述和储存,具有较小的冗余度、织,具有整体的结构化。

数据的最小存取单位是数据项。

(2)数据的共享性高,冗余度低,易扩充面向整个系统的数据库系统中的数据可以被多个用户、多个应用领域共享资源采用。

共享资源引致数据冗余度高,同时可避免数据之间的不相容性与不一致性。

难减少代莱应用领域,这就使数据库系统弹性小,不易扩展。

较高的数据独立性和易扩展性,并可为各种用户共享。

数据库管理系统(databasemanagementsystem,dbms)坐落于用户与操作系统之间的一层数据管理软件。

主要功能包含以下几个方面:1.数据定义功能:数据定义语言(datadefinitionlanguage,ddl)2.数据操纵功能:数据操纵语言(datamanipulationlanguage,dml)3.数据库的运行管理:统一管理、统―控制,以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完整性、多用户对数据的并发使用及发生故障后的系统恢复。

4.数据库的建立和维护功能:数据库初始数据的输入、转换功能,重组织、性能监视、分析功能等数据库系统(databasesystem,dbs)所指在计算机系统中导入数据库后的系统,通常由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及其开发工具)、应用领域系统、数据库管理员和用户形成。

数据库管理员(databaseadministrator,dba)1.1.2数据管理技术的产生和发展数据库技术是应数据管理任务的需要而产生的。

数据的处置就是所指对各种数据展开搜集、存储、加工和传播的一系列活动的总和。

数据管理则就是所指对数据展开分类、非政府、编码、存储、检索和保护,它就是数据处理的中心问题。

数据库系统概论复习资料(第四版)

数据库系统概论复习资料(第四版)

第一章绪论数据库(DB):长期储存在计算机内、有组织的、可共享的大量数据集合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位于用户与操作系统之间的数据管理软件(系统软件)。

数据库系统(DBS):在计算机系统中引入数据库后的系统。

数据管理技术的发展过程人工管理阶段(40年代中--50年代中)文件系统阶段(50年代末--60年代中)数据库系统阶段(60年代末--现在)物理独立性:用户的应用程序与磁盘上的数据库中数据是相互独立的。

当数据的物理存储改变了,应用程序不用改变。

逻辑独立性:用户的应用程序与数据库的逻辑结构是相互独立的。

数据的逻辑结构改变了,用户程序也可以不变。

数据模型的组成要素:数据结构:对系统静态特性的描述数据操作:对系统动态特性的描述数据的约束条件模式(Schema):数据库中全体数据的逻辑结构和特征的描述外模式(子模式、用户模式):数据库用户(包括应用程序员和最终用户)使用的局部数据的逻辑结构和特征的描述内模式(也称存储模式):数据物理结构和存储方式的描述外模式/模式映象:保证数据的逻辑独立性模式/内模式映象:保证数据的物理独立性数据库系统的组成: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及其开发工具)、应用系统、数据库管理员、(用户)数据库管理员(DBA)(1)决定数据库中的信息内容和结构(2)决定数据库的存储结构和存取策略(3)定义数据的安全性要求和完整性约束条件(4)监控数据库的使用和运行周期性转储数据库、故障恢复、监视审计文件(5)数据库的改进和重组性能监控和调优、数据重组(6)数据库重构第三章关系数据库标准语言SQLSQL的特点1. 综合统一2. 高度非过程化3. 面向集合的操作方式4. 以同一种语法结构提供两种使用方法(自含式语言(交互式)/嵌入式语言(宿主式))5. 语言简洁,易学易用表3.1 SQL语言的动词定义基本表CREATE TABLE <表名>(<列名> <数据类型>[ <列级完整性约束条件> ][,<列名> <数据类型>[ <列级完整性约束条件>] ] …[,<表级完整性约束条件> ] );修改基本表ALTER TABLE <表名>[ ADD <新列名> <数据类型> [ 完整性约束 ] ][ DROP <完整性约束名> ][ ALTER COLUMN <列名> <数据类型> ];删除基本表DROP TABLE <表名> [RESTRICT|CASCADE];建立索引CREATE [UNIQUE] [CLUSTER] INDEX <索引名>ON <表名>(<列名>[<次序>][,<列名>[<次序>] ]…);删除索引DROP INDEX <索引名>;查询SELECT [ALL|DISTINCT] <目标列表达式>[,<目标列表达式>] …FROM <表名或视图名>[, <表名或视图名> ] …[ WHERE <条件表达式> ][ GROUP BY <列名1> [ HAVING <条件表达式> ] ][ ORDER BY <列名2> [ ASC|DESC ] ];插入单个元组INSERTINTO <表名> [(<属性列1>[,<属性列2 >…)]VALUES (<常量1> [,<常量2>] … )插入子查询结果INSERTINTO <表名> [(<属性列1> [,<属性列2>… )]子查询;[例3] 对每一个系,求学生的平均年龄,并把结果存入数据库。

《数据库系统概论》复习资料全

《数据库系统概论》复习资料全

...《数据库系统概论》复习资料■第一章绪论本章内容:数据库系统概述、数据模型、数据库系统结构本章主要考点:数据、数据库、■ 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概念、概念模型、■ER 图、三种数据模型、数据库的三级模式结构1、试述数据、数据库、数据库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概念(1)数据( Data) :描述事物的符号记录称为数据。

(2)数据库( Data Base ,简称 DB ) :数据库是长期储存在计算机内的、有组织的、可共享的数据集合。

(3)数据库系统( Data Base System ,简称DBS ):数据库系统是指在计算机系统中引入数据库后的系统构成,一般由数据库、数据库管理系统(及其开发工具)、应用系统、数据库管理员构成。

(4)数据库管理系统( DataBase Management System ,简称 DBMS ) :数据库管理系统是位于用户与操作系统之间的一层数据管理软件,用于科学地组织和存储数据、高效地获取和维护数据。

2、对于DB、DBS、DBMS的关系,下列哪一种描述是正确的(B)A 、 DB 包括 DBS 、 DBMS B 、DBS 包括 DB 、 DBMSC、DBMS 包括 DBS 、 DB D 、以上都不对3、概念模型中的术语:实体、属性、码、域、实体型、实体集实体:客观存在并可以相互区分的事物叫实体。

属性:实体所具有的某一特性,一个实体可由若干个属性来刻画。

码:惟一标识实体的属性集称为码。

域:域是一组具有相同数据类型的值的集合。

实体型:具有相同属性的实体具有相同的特征和性质,用实体名及其属性名集合来抽象和刻画同类实体,称为实体型。

实体集:同型实、体的集合称为实体集。

4、目前数据库领域中最常用的逻辑数据模型有层次模型、网状模型、关系模型等。

5、数据库管理系统的主要功能有哪些?(1)数据库定义功能( 2)数据存取功能( 3)数据库运行管理( 4)数据库的建立和维护功能。

■ 6、实体联系图( E — R 图)实体型:用矩形表示,矩形框内写明实体名;属性:用椭圆形表示,并用无向边将其与相应的实体连接起来;联系:用菱形表示,菱形框内写明联系名,并用无向边分别与有关实体连接起来,同时在无向边旁标上联系的类型(1: 1 或 1: n 或 m:n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考数据库系统原理复习资料
1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复习重点第一章数据库系统基本概念要求、目标了解和掌握数据管理技术的发展阶段数据描述的术语数据抽象的四个级别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功能数据库系统的组成。

一、数据管理技术的发展 1 分为四个阶段人工管理阶段、文件系统阶段、数据库阶段和高级数据库阶段。

2 数据库阶段数据管理的特点 1 采用数据模型表示复杂的数据结构。

2 有较高的数据独立性。

3 数据库系统为用户提供了方便的用户接口。

4 提供四方面的数据控制功能数据库的恢复、数据库的并发控制、数据的完整性、数据安全性。

5 增加了系统的灵活性。

3 数据库DB是长期存储在计算机内、有组织的、统一管理的相关数据的集合。

4 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是位于用户与操作系统之间的一层数据管理软件它为用户或应用程序提供访问DB的方法包括DB的建立、查询、更新及各种数据控制。

5 数据库系统DBS是实现有组织地、动态地存储大量关联数据、方便多用户访问的计算机硬件、软件和数据资源组成的系统即它是采用数据库技术的计算机系统。

二、数据描述1 分为三个阶段概念设计、逻辑设计和物理设计。

2 概念设计中的术语 1 实体客观存在可以相互区别的事物称为实体。

2 实体集性质相同的同类实体的集合。

3 属性实体有很多特性每一个特性称为属性。

4 实体标识符关键码或键能惟一标识实体的属性或属性集。

以上概念均有类型和值之分。

3 逻辑设计中的术语1 字段数据项标记实体属性的命名单位称为字段或数据项。

2 记录字段的有序集合。

3 文件同一类记录的集合。

4 关键码能惟一标识文件中每个记录的字段或字段集。

以上概念均
有类型和值之分。

4 概念设计和逻辑设计中术语的对应关系概念设计逻辑设计实体—记录属性—字段数据项实体集—文件实体标识符—关键码 5 实体之间联系的元数与一个联系有关的实体集个数。

常用二元联系。

二元联系的类型有三种一对一联系、一对多联系、多对多联系。

6 一对一联系如果实体集E1中每个实体至多和实体集E2中的一个实体有联系反2 之亦然那么实体集E1和E2的联系称为“一对一联系”记为“11”。

7 一对多联系如果实体集E1中每个实体与实体集E2中任意个零个或多个实体间有联系而E2中每个实体至多和E1中一个实体有联系那么称E1对E2的联系是“一对多联系”记为“1N”。

8 多对多联系如果实体集E1中每个实体可以与实体集E2中任意个零个或多个实体间有联系反之亦然那么称E1和E2的联系是“多对多联系”记为“MN”。

三、数据抽象的级别1 数据模型描述数据库的结构和定义对现实世界的数据进行抽象。

2 从现实世界的信息到数据库存储的数据以及用户使用的数据是一个逐步抽象过程根据数据抽象的级别定义了四种模型概念模型、逻辑模型、外部模型和内部模型。

3 概念模型表达用户需求观点的数据全局逻辑结构的模型。

4 逻辑模型表达计算机实现观点的DB全局逻辑结构的模型。

5 外部模型表达用户使用观点的DB局部逻辑结构的模型。

6 内部模型表达DB物理结构的模型。

7 数据抽象的过程、即数据库设计的过程具体步骤1 根据用户需求设计数据库的概念模型 2 根据转换规则把概念模型转换成数据库的逻辑模型3 根据用户的业务特点设计不同的外部模型给程序员使用 4 数据库实现时要
根据逻辑模型设计其内部模型。

通常分为概念设计、逻辑设计2和3步和物理设计三个阶段。

8 常用的概念模型是实体联系ER模型ER模型主要用ER图来表示。

9 逻辑模型的分类层次模型、网状模型、关系模型等。

10 层次模型用树型层次结构表示实体及实体间联系的数据模型。

11 1969年美国IBM公司的IMS系统是典型的层次模型系统。

12 网状模型用有向图结构表示实体及实体间联系的数据模
型。

13 1969年CODASYL组织提出DBTG报告中的数据模型是网状模型的主要代
表。

14 关系模型是由若干个关系模式组成的集合。

关系模式即记录类型它的实例称为关系每个关系实际上是一张二维表格。

15 1970年美国IBM公司的E.F.Codd
连续发表论文提出关系模型奠定了关系数据库的理论基础。

关系数据库是目前的主流数据库。

16 外部模型中的模式称为视图。

17 三级模式从用户或应用程序到数据库之间DB的数据结构描述有三个层次1外模式用户与数据库系统的接口是用户用到的那部分数据的描述。

外模式由若干个记录类型组成。

2逻辑模式是数据库中全部数据的整体逻辑结构的描述。

3内模式是数据库在物理存储方面的描述。

注意外模式是逻辑模式的子集。

18 两级映像1外模式/逻辑模式映像存在于外模式和逻辑模式之间用于定义外模式和逻辑模式之间的对应性。

2逻辑模式/内模式映像存在
于逻辑模式和内模式之间用于定义逻辑模式和内模式之间的对应性。

3 19 数据库系统的三级模式、两级映像结构使数据库系统达到了高度的数据独立性。

20 数据独立性是指应用程序与数据库的数据结构之间相互独立在修改数据结构时尽可能不修
改应用程序。

分为逻辑数据独立性和物理数据独立性。

21 逻辑数据独立性如果数据库的逻辑模式要修改那么只要对外模式/逻辑模式映像作相应的修改可以使外模式和应用程序尽可能保持不变。

这样就认为数据库达到了逻辑数据独立性。

22 物理数据独立性如果数据库的内模式要修改即数据库的物理结构有所变化那么只要对逻辑模式/内模式映像作相应的修改可以使逻辑模式尽可能保持不变。

也就是对内模式的修改尽量不影响逻辑模式当然对外模式和应用程序的影响更小这样就认为数据库达到了物理数据独立性。

四、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 1DBMS的主要功能数据库的定义功能DBMS提供DDL定义数据库的三级模式、两级映像等、数据库的操纵功能DBMS提供DML 实现对数据的操作基本的数据操作有检索和更新两类、数据库的保护功能、数据库的维护功能、数据字典。

五、数据库系统DBS 1DBS 的组成是数据库、硬件、软件和数据库管理员的集合体。

2软件包括DBMS、OS、各种主语言和应用开发支撑软件等程序。

其中DBMS 是DBS的核心软件要在OS支持下才能工作。

3数据库管理员DBA 是控制数据整体结构的一组人员负责DBS的正常运行承担创建、监控和维护数据库结构的责任。

第一章复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在数据库系
统中当数据库的内模式发生改变时应用程序也可以不变。

这是 A A 物理数据独立性B逻辑数据独立性C 位置数据独立性D 存储数据独立性2在下面列出的数据模型中哪一个是概念数据模型D A关系模型B 层次模型C 网状模型D 实体-联系模
型3. 下面列出的数据管理技术发展阶段中哪个些阶段数据不能保存在计算机
中 A Ⅰ.人工管理阶段Ⅱ.文件系统阶段Ⅲ.数据库阶段A 只有ⅠB 只有ⅡC Ⅰ和ⅡD Ⅱ和Ⅲ4. 用二维表结构表示实体以及实体间联系的数据模型称为C A 网状模型B 层次模型C 关系模型 D 实体-联系模型 5. 下面列出的条目中哪些是数据库技术的主要特点 A Ⅰ.数据共享度高Ⅱ.数据的冗余小Ⅲ.较高的数据独立性Ⅳ.程
序的标准化 A Ⅰ、Ⅱ和ⅢB Ⅰ和ⅡC Ⅰ、Ⅱ和ⅣD 都是6. 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中用来定义逻辑模式、内模式和外模式的语言是C 4 A DML BC CDDL DBasic 7. 层次模型的典型代表是 A 数据库管理系统。

A IMS BIBM CDBTG DATM 8. 负责数据库系统的正常运行承担创建、监控和维护数据库结构责任的是C A 应用程序
员B终端用户C数据库管理员D数据库管理系统的软件设计员9. 在以下各条叙述中正确的叙述有几条B 1 数据库避免了一切数据重复2 数据库减少了数据冗余3 数据库中如果逻辑模式改变则需将与其有关的外模式做相应改变否则应用程序需改写4 数据库中的内模式如有改变逻辑模式可以不变A 1 B2 C3 D4 10. 在三级模式之间引入两级映像其主要功能之一是A A 使数据与程序具有较高的独立性
B 使系统具有较高的通道能力
C 保持数据与程序的一致性D提高存储空间的利用率11. 视图对应于数据库系统三级模式结构中的A A 外模式B逻辑模式C内模式D都不对应12. 对数据库中数据可以进行查询、插入、删除、修改这是因为数据库管理系统提供了B A 数
据库定义功能B数据库操纵功能C数据库维护功能D数据库控制功能13. 1970年美国IBM公司研究员E.F.Codd提出了数据库的C
继续阅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