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等三角形》练习题
全等三角形的练习题(100题)

1、如图,已知,EC=AC,∠BCE=∠DCA,∠A=∠E;求证:BC=DC.2、如图,△ABC与△DCB中,AC与BD交于点E,且∠A=∠D,AB=DC.(1)求证:△ABE≌DCE;(2)当∠AEB=50°,求∠EBC的度数?3、如图,点B、F、C、E在一条直线上,FB=CE,AB∥ED,AC∥FD,求证:AC=DF4、如图,点E、F在BC上,BE=FC,AB=DC,∠B=∠C.求证:∠A=∠D.5、如图,∠AOB=90°,OA=OB,直线l经过点O,分别过A、B两点作AC⊥l交l 于点C,BD⊥l交l于点D.求证:AC=OD.6、如图,已知AD是△ABC的中线,分别过点B、C作BE⊥AD于点E,CF⊥AD交AD的延长线于点F,求证:BE=CF.7、如图,已知点B、E、C、F在同一条直线上,BE=CF,AB∥DE,∠A=∠D.求证:AB=DE.8、如图,CD=CA,∠1=∠2,EC=BC,求证:DE=AB9、如图,点D是△ABC的边AB上一点,点E为AC的中点,过点C作CF∥AB交DE延长线于点F.求证:AD=CF10、如图,把一个直角三角形ACB(∠ACB=90°)绕着顶点B顺时针旋转60°,使得点C旋转到AB边上的一点D,点A旋转到点E的位置.F,G分别是BD,BE上的点,BF=BG,延长CF与DG交于点H.(1)求证:CF=DG;(2)求出∠FHG的度数.11、如图,C是AB的中点,AD=BE,CD=CE.求证:∠A=∠B.12、已知:如图,D是AC上一点,AB=DA,DE∥AB,∠B=∠DAE.求证:BC=AE.13、已知:如图,AB=AE,∠1=∠2,∠B=∠E.求证:BC=ED.14、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D∥BC,E是AB的中点,连接DE并延长交CB的延长线于点F,点G在边BC上,且∠GDF=∠ADF.(1)求证:△ADE≌△BFE;(2)连接EG,判断EG与DF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15、在数学课上,林老师在黑板上画出如图所示的图形(其中点B、F、C、E在同一直线上),并写出四个条件:①AB=DE,②BF=EC,③∠B=∠E,④∠1=∠2.请你从这四个条件中选出三个作为题设,另一个作为结论,组成一个真命题,并给予证明.题设:;结论:。
全等三角形练习题(含答案)

1.下列图形中,和所给图形全等的图形是A.B.C.D.2.下列说法正确的有①两个图形全等,它们的形状相同;②两个图形全等,它们的大小相同;③面积相等的两个图形全等;④周长相等的两个图形全等.A.1个B.2个C.3个D.4个3.如图,ΔABC≌ΔCDA,∠BAC=∠DCA,则BC的对应边是A.CD B.CA C.DA D.AB4.如图:若△ABE≌△ACF,且AB=5,AE=2,则EC的长为A.2 B.3 C.5 D.2.55.如图,△ABC≌△AED,∠C=40°,∠EAC=30°,∠B=30°,则∠EAD=A.30°B.70°C.40°D.110°6.如图,△AOB≌△COD,∠AOB=∠COD,∠A=∠C,则∠D的对应角是__________,图中相等的线段有__________.7.如图,△ABE≌△ACD,AE=5 cm,∠A=60°,∠B=30°,则∠ADC=__________°,AD=__________cm.8.如图,已知,△ABC≌△BAE,∠ABE=60°,∠E=92°,则∠ABC的度数为__________度.9.如图,△ACB与△BDA全等,AC与BD对应,BC与AD对应,写出其余的对应边和对应角.10.如图,CD⊥AB于点D,BE⊥AC于点E,△ABE≌△ACD,∠C=42°,AB=9,AD=6,G为AB延长线上一点.(1)求∠EBG的度数.(2)求CE的长.11.如图,△ABC≌△CDA,且AD=CB,下列结论错误的是A.∠B=∠D B.∠CAB=∠ACD C.BC=CD D.AC=CA12.如图,小强利用全等三角形的知识测量池塘两端M、N的距离,如果△PQO≌△NMO,则只需测出其长度的线段是A.PO B.PQ C.MO D.MQ13.已知△ABC≌△DEF,若AB=5,BC=6,AC=8,则△DEF的周长是__________.14.如图,已知△ABE≌△ACD,∠1=∠2,∠B=∠C,指出其他的对应边和对应角.15.如图,ΔABC≌ΔDEF,∠A=25°,∠B=65°,BF=3 cm,求∠DFE的度数和EC的长.16.(2016•厦门)如图,点E,F在线段BC上,△ABF与△DCE全等,点A与点D,点B与点C是对应顶点,AF与DE交于点M,则∠DCE=A.∠B B.∠A C.∠EMF D.∠AFB4.【答案】B【解析】∵△ABE≌△ACF,AB=5,∴AC=AB=5,∵AE=2,∴EC=AC−AE=5−2=3,故选B.5.【答案】D【解析】∵△ABC≌△AED,∴∠C=40°,∠B=30°,∴∠EAD=∠BAC=180°-∠B-∠C=110°,故选D.6.【答案】∠OBA;OA=OC,OB=OD,AB=CD【解析】∵△AOB≌△COD,∴∠D=∠OBA,OA=OC,OB=OD,AB=CD.故答案为:∠OBA;OA=OC,OB=OD,AB=CD.7.【答案】90;5【解析】在三角形ABE中,∠A=60°,∠B=30°,所以,∠AEB=180-∠A-∠B=90°.因为,△ABE≌△ACD,所以AD=AE=5 cm,∠ADC=∠AEB=90°.故答案为:90;5.11.【答案】C【解析】∵△ABC≌△CDA,∴∠CAB=∠ACD,CA=AC,∠D=∠B,故A、B、D正确,不符合题意,BC不一定等于CD,C错误,符合题意,故选C.12.【答案】B,则只需测出PQ的长即可求出M、N之间的距离.故选B.【解析】∵△PQO≌△NMO,∴PQ MN13.【答案】19【解析】∵AB=5,BC=6,AC=8,∴△ABC的周长=AB+BC+AC=5+6+8=19.∵△ABC≌△DEF,∴△DEF的周长等于△ABC的周长,∴△DEF的周长是19.故答案为:19.14.【解析】∵△ABE≌△ACD,∠1=∠2,∠B=∠C,∴点A的对应点是A,点B的对应点是C,点E的对应点是D,∴∠BAE与∠CAD是对应角,AB与AC,BE与CD,AD与AE是对应边.15.【解析】△ABC中,∠A=25°,∠B=65°,∴∠BCA=180°-∠A-∠B=180°-25°-65°=90°,∵△ABC≌△DEF,∴∠BCA=∠DFE,BC=EF,∴EC=BF=3 cm,∴∠DFE=90°,EC=3 cm.16.【答案】A【解析】∵△ABF与△DCE全等,点A与点D,点B与点C是对应顶点,∴∠DCE=∠B,故选A.。
全等三角形练习题

全等三角形练习题全等三角形是初中数学中一个重要的概念,对于学生来说,掌握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是一些全等三角形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和加深对该概念的理解与应用。
练习题1:已知△ABC和△DEF中,∠ABC=∠DEF,∠ACB=∠DFE,AB=DE。
根据给定条件,你能得出什么结论?请解释理由。
练习题2:已知△ABC与△DEF中,AB=DE,∠ABC=30°,∠ACB=75°,∠DEF=60°。
请判断△ABC与△DEF是否全等,如果是,请说明理由;如果不是,请说明理由。
练习题3:在平面上,画出一个△ABC,使得AB=BC=3 cm,AC=5 cm。
再画一个点D,使得DB=BC,连结AD。
设E为△ABC的中线中点。
请证明△ADE和△ABC全等。
练习题4:已知△ABC与△DEF中,∠A=∠D,∠B=∠E,AB=DE。
请判断△ABC与△DEF是否全等,如果是,请说明理由;如果不是,请说明理由。
练习题5:在平面上,画出一个△ABC,使得AB=12 cm,BC=5 cm,∠ABC=90°。
再画一个点D,使得∠BAC=∠BCD。
请判断△ABC与△BCD是否全等,如果是,请说明理由;如果不是,请说明理由。
练习题6:在△ABC中,AB=BC,∠BAC=60°。
在BC上取一点D,使得BD=AC。
请判断△ABC与△ACD是否全等,如果是,请说明理由;如果不是,请说明理由。
练习题7:在平面上,画出一个△ABC,使得∠BAC=100°,∠BCA=20°,AC=10 cm。
再画一个点D,连接BD,并延长BD至点E,使得DE=BC。
请证明△ABE和△ABC全等。
练习题8:已知△ABC与△DEF,AB=DE,∠ABC=60°,∠DEF=30°,AC=5 cm,FD=3 cm。
请判断△ABC与△DEF是否全等,如果是,请说明理由;如果不是,请说明理由。
(完整版)全等三角形练习题及答案

全等三角形练习题及答案1、下列判定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方法,不正确的是()A、两条直角边对应相等。
B、斜边和一锐角对应相等。
C、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
D、两锐角相等。
2、在△ABC中,∠B=∠C,与△ABC全等的三角形有一个角是100°,那么在△ABC中与这100°角对应相等的角是()A.∠AB.∠BC.∠CD.∠B或∠C3、下列各条件中,不能作出唯一三角形的是()A.已知两边和夹角B.已知两角和夹边C.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 D.已知三边4、在△ABC与△DEF中,已知AB=DE;∠A=∠D;再加一个条件,却不能判断△ABC与△DEF全等的是().A. BC=EF B.AC=DFC.∠B=∠E D.∠C=∠F5、使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是()A.一锐角对应相等B.两锐角对应相等C.一条边对应相等D.两条直角边对应相等6、在△ABC和△A'B'C'中有①AB=A'B',②BC=B'C',③AC=A'C',④∠A=∠A',⑤∠B=∠B',⑥∠C=∠C',则下列各组条件中不能保证△ABC≌△A'B'C'的是()A、①②③B、①②⑤C、①②④D、②⑤⑥7、如图,已知∠1=∠2,欲得到△ABD≌△ACD,还须从下列条件中补选一个,错误的选法是()A、∠ADB=∠ADCB、∠B=∠CC、DB=DCD、AB=AC8、如图,△ABC≌△ADE,若∠BAE=120°,∠BAD=40°,则∠BAC的度数为A. 40°B. 80°C.120°D. 不能确定9、如图,AE=AF,AB=AC,EC与BF交于点O,∠A=600,∠B=250,则∠EOB的度数为()A.600 B.700C.750D.85010、如图,已知AB=DC,AD=BC,E.F在DB上两点且BF=DE,若∠AEB=120°,∠ADB=30°,则∠BCF= ( )A. 150°B.40°C.80°D. 90°11、①两角及一边对应相等②两边及其夹角对应相等③两边及一边所对的角对应相等④两角及其夹边对应相等,以上条件能判断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是( )A.①③ B.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12、下列条件中,不能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是()A.三条边对应相等 B.两边和一角对应相等C.两角及其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 D.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13、如图,已知,,下列条件中不能判定⊿≌⊿的是()(A)(B)(C)(D)∥14、如图,AB与CD交于点O,OA=OC,OD=OB,∠A=50°,∠B=30°,则∠D的度数为().A.50° B.30° C.80° D.100°15、如图,△ABC中,AD⊥BC于D,BE⊥AC于E,AD与BE相交于点F,若BF=AC,则∠ABC的度数是.16、在△ABC和△中,∠A=44°,∠B=67°,∠=69°,∠=44°,且AC=则这两个三角形全等(填“一定”或“不一定”)17、如图,,,,在同一直线上,,,若要使,则还需要补充一个条件:或.18、(只需填写一个你认为适合的条件)如图,已知∠CAB=∠DBA,要使△ABC≌△BAD,需增加的一个条件是。
全等三角形练习题

全等三角形练习题The document was prepared on January 2, 2021图形全等——学习卷学校 姓名一三角形全等的识别方法1、如图:△ABC 与△DEF 中2、如图:△ABC 与△DEF 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BC ≌△DEF ∴△ABC ≌△DEF3、如图:△ABC 与△DEF 中4、如图:△ABC 与△DEF 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BC ≌△DEF ∴△ABC ≌△DEF5、如图:Rt △ABC 与Rt △DEF 中,∠____=∠_____=9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Rt △ABC≌Rt △DEF二全等三角形的特征 ∵△ABC ≌△DEF∴AB= ,AC= BC=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 ∠A= ,∠B= ,∠C=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 三填空题1、已知△ABD ≌△CDB,AB 与CD 是对应边,那么AD= ,∠A= ;2、如图,已知△ABE ≌△DCE,AE=2cm,BE=,∠A=25°∠B=48°;那么DE= cm,EC= cm, ∠C= 度;∠D= 度;3、如图,△ABC ≌△DBC,∠A=800,∠ABC=300, 则∠DCB= 度;第4小题 第5小题4、如图,若△ABC ≌△ADE,则对应角有 ; 对应边有 各写一对即可;5、如图,已知,∠ABC =∠DEF,AB =DE,要说明△ABC ≌△DEF,1若以“SAS ”为依据,还须添加的一个条件为 ; 2若以“ASA ”为依据,还须添加的一个条件为 ; 3若以“AAS ”为依据,还须添加的一个条件为 ;6、如图,平行四边形ABCD 中,图中的全等三角形 是 ;7、如图,已知∠CAB=∠DB A,要使△ABC≌△B AD,只需 增加的一个条件是 ; 只需填写一个你认为适合的条件FE DCBAED CB ADCBADCBA8、分别根据下列已知条件,再补充一个条件使得下图中的△ABD 和△ACE 全等; 1AB AC =,A A ∠=∠, ; 2AB AC =,B C ∠=∠, ; 3AD AE =, ,DB CE =;9、如图,AC =BD ,BC =AD ,说明△ABC 和△BAD 全等的理由. 证明:在△ABC 与△BAD 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ABC ≌△BAD10、如图, CE=DE,EA=EB,CA=DB,求证:△ABC ≌△BAD . 证明∵CE=DE, EA=EB ∴________=________在△ABC 和△BAD .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已证已知∴△ABC ≌△BAD .四解答题:1、如图,已知AC=AB,∠1=∠2;求证:BD=CE21ABCE DABCDEDB A2、点M 是等腰梯形ABCD 底边AB 的中点,△AMD 和△BMC 全等吗为什么3、已知:如图,AB∥CD,AB=CD,BE∥DF; 求证:BE =DF ; 选做题4、在△ABC 中∠BAC 是锐角,AB=AC,AD 和BE 是高,它们交于点H,且AE=BE ; 1求证:AH=2BD ;2若将∠BAC 改为钝角,其余条件不变,上述的结论还成立若成立,请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FO DECBA HD EAB。
初中数学:《全等三角形》测试题(含答案)

初中数学:《全等三角形》测试题(含答案)一、选择题(共7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21分)1.如图,△ABC≌△DEC,∠A=70°,∠ACB=60°,则∠E的度数为()A.70°B.50°C.60°D.30°2.如图,已知△ABC≌△DAE,BC=2,DE=5,则CE的长为()A.2 B.2.5 C.3 D.3.53.小明不小心把一块三角形形状的玻璃打碎成了三块,如图①②③,他想要到玻璃店去配一块大小形状完全一样的玻璃,你认为应带()A.①B.②C.③D.①和②4.如图,Rt△ABC,∠C=90°,AD平分∠CAB,DE⊥AB于E,则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A.BD+ED=BC B.DE平分∠ADB C.AD平分∠EDC D.ED+AC>AD5.如图,已知△ABC≌△EDF,点F,A,D在同一条直线上,AD是∠BAC的平分线,∠ED A=20°,∠F=60°,则∠DAC的度数是()A.50°B.60°C.100°D.120°6.如图,射线OC是∠AOB的角平分线,P是射线OA上一点,DP⊥OA,DP=5,若点Q是射线OB上一个动点,则线段DQ长度的范围是()A.DQ>5 B.DQ<5 C.DQ≥5 D.DQ≤57.如图,在方格纸中,以AB为一边作△ABP,使之与△ABC全等,从P1,P2,P3,P4四个点中找出符合条件的点P,则点P有()A.1个B.2个C.3个D.4个二、填空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18分)8.如图:在△ABC和△FED中,AD=FC,AB=FE,当添加条件BC=ED或∠A=∠F 或AB∥EF 时,就可得到△ABC≌△FED.(只需填写一个即可)9.如图,把两根钢条AA′、BB′的中点连在一起,可以做成一个测量工件内槽宽的工具(卡钳),若测得AB=5米,则槽宽为 5 米.10.在Rt△ABC中,∠C=90°,AD平分∠BAC交BC于D,若BC=15,且BD:DC=3:2,则D到边AB的距离是 6 .11.如图,已知△ABE≌△ACF,∠E=∠F=90°,∠CMD=70°,则∠2= 20 度.12.如图,OP平分∠MON,PE⊥OM于E,PF⊥ON于F,OA=OB,则图中有 3 对全等三角形.13.如图,在Rt△ABC,∠C=90°,AC=12,BC=6,一条线段PQ=AB,P、Q两点分别在AC和过点A且垂直于AC的射线AX上运动,要使△ABC和△QPA全等,则AP= 6或12 .三、解答题(共5小题,满分0分)14.如图,点B、C、E、F在同一直线上,BC=EF,AC⊥BC于点C,DF⊥EF于点F,AC=DF.求证:(1)△ABC≌△DEF;(2)AB∥DE.15.如图,已知BD为∠ABC的平分线,AB=BC,点P在BD上,PM⊥AD于M,PN ⊥CD于N,求证:PM=PN.16.如图,O为码头,A、B两个灯塔与码头O的距离相等,OA,OB为海岸线,一轮船P离开码头,计划沿∠AOB的平分线航行.(1)用尺规作出轮船的预定航线OC;(2)在航行途中,轮船P始终保持与灯塔A、B的距离相等,试问轮船航行时是否偏离了预定航线?请说明理由.17.已知:如图,在△ABC、△ADE中,∠BAC=∠DAE=90°,AB=AC,AD=AE,点C、D、E三点在同一直线上,连接BD.求证:(1)△BAD≌△CAE;(2)试猜想BD、CE有何特殊位置关系,并证明.18.如图,∠AOB=90°,OM平分∠AOB,将直角三角板的顶点P在射线OM上移动,两直角边分别与OA、OB相交于点C、D,问PC与PD相等吗?试说明理由.《全等三角形》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7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21分)1.如图,△ABC≌△DEC,∠A=70°,∠ACB=60°,则∠E的度数为()A.70°B.50°C.60°D.30°【考点】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分析】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出∠B的度数,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到答案.【解答】解:∵∠A=70°,∠ACB=60°,∴∠B=50°,∵△ABC≌△DEC,∴∠E=∠B=50°,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是解题的关键.2.如图,已知△ABC≌△DAE,BC=2,DE=5,则CE的长为()A.2 B.2.5 C.3 D.3.5【考点】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分析】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求出AC=5,AE=2,进而得出CE的长.【解答】解:∵△ABC≌△DAE,∴AC=DE=5,BC=AE=2,∴CE=5﹣2=3.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的应用,关键是求出AC=5,AE=2,主要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小明不小心把一块三角形形状的玻璃打碎成了三块,如图①②③,他想要到玻璃店去配一块大小形状完全一样的玻璃,你认为应带()A.①B.②C.③D.①和②【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应用.【分析】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解答即可.【解答】解:带③去可以利用“角边角”得到全等的三角形.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应用,熟练掌握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是解题的关键.4.如图,Rt△ABC,∠C=90°,AD平分∠CAB,DE⊥AB于E,则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A.BD+ED=BC B.DE平分∠ADB C.AD平分∠EDC D.ED+AC>AD【考点】角平分线的性质.【分析】根据已知条件由角平分线的性质可得结论CD=DE,由此又可得出很多结论,对各选项逐个验证,证明.【解答】解:CD=DE,∴BD+DE=BD+CD=BC;又有AD=AD,可证△AED≌△ACD∴∠ADE=∠ADC即AD平分∠EDC;在△ACD中,CD+AC>AD所以ED+AC>AD.综上只有B选项无法证明,B要成立除非∠B=30°,题干没有此条件,B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平分线的性质,由已知证明△AED≌△ACD是解决的关键.5.如图,已知△ABC≌△EDF,点F,A,D在同一条直线上,AD是∠BAC的平分线,∠EDA=20°,∠F=60°,则∠DAC的度数是()A.50°B.60°C.100°D.120°【考点】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分析】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求出∠B和∠C,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出∠BAC,根据角平分线定义求出即可.【解答】解:∵△ABC≌△EDF,∠EDA=20°,∠F=60°,∴∠B=∠EDF=20°,∠F=∠C=60°,∴∠BAC=180°﹣∠B﹣∠C=100°,∵AD是∠BAC的平分线,∴∠DAC=∠BAC=50°,故选A.【点评】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角平分线定义的应用,能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求出∠B和∠C是解此题的关键.6.如图,射线OC是∠AOB的角平分线,P是射线OA上一点,DP⊥OA,DP=5,若点Q是射线OB上一个动点,则线段DQ长度的范围是()A.DQ>5 B.DQ<5 C.DQ≥5 D.DQ≤5【考点】角平分线的性质;垂线段最短.【分析】过点D作DE⊥OB于E,根据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可得DP=DE,再根据垂线段最短解答.【解答】解:如图,过点D作DE⊥OB于E,∵OC是∠AOB的角平分线,DP⊥OA,∴DP=DE,由垂线段最短可得DQ≥DE,∵DP=5,∴DQ≥5.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性质,垂线段最短的性质,熟记性质是解题的关键.7.如图,在方格纸中,以AB为一边作△ABP,使之与△ABC全等,从P1,P2,P3,P4四个点中找出符合条件的点P,则点P有()A.1个B.2个C.3个D.4个【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分析】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得出点P的位置即可.【解答】解:要使△ABP与△ABC全等,点P到AB的距离应该等于点C到AB的距离,即3个单位长度,故点P的位置可以是P1,P3,P4三个,故选C【点评】此题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关键是利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进行判定点P的位置.二、填空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满分18分)8.如图:在△ABC和△FED中,AD=FC,AB=FE,当添加条件BC=ED或∠A=∠F 或AB∥EF 时,就可得到△ABC≌△FED.(只需填写一个即可)【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专题】证明题.【分析】要得到△ABC≌△FED,现有条件为两边分别对应相等,找到全等已经具备的条件,根据全等的判定方法选择另一条件即可得等答案.【解答】解:AD=FC⇒AC=FD,又AB=EF,加BC=DE就可以用SSS判定△ABC≌△FED;加∠A=∠F或AB∥EF就可以用SAS判定△ABC≌△FED.故答案为:BC=ED或∠A=∠F或AB∥EF.【点评】本题考查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一般方法有:SSS、SAS、ASA、AAS、HL.添加时注意:AAA、SSA不能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不能添加,根据已知结合图形及判定方法选择条件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9.如图,把两根钢条AA′、BB′的中点连在一起,可以做成一个测量工件内槽宽的工具(卡钳),若测得AB=5米,则槽宽为 5 米.【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应用.【分析】连接AB,A′B′,根据O为AB′和BA′的中点,且∠A′OB′=∠AOB 即可判定△OA′B′≌△OAB,即可求得A′B′的长度.【解答】解:连接AB,A′B′,O为AB′和BA′的中点,∴OA′=OB,OA=OB′,在△OA′B′和△OAB中,∴△OA′B′≌△OAB,即A′B′=AB,故A′B′=5m,故答案为:5.【点评】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证明和对应边相等的性质,本题中求证△OA′B′≌△OAB是解题的关键.10.在Rt△ABC中,∠C=90°,AD平分∠BAC交BC于D,若BC=15,且BD:DC=3:2,则D到边AB的距离是 6 .【考点】角平分线的性质.【分析】首先由线段的比求得CD=6,然后利用角平分线的性质可得D到边AB的距离是.【解答】解:∵BC=15,BD:DC=3:2∴CD=6∵∠C=90°AD平分∠BAC∴D到边AB的距离=CD=6.故答案为:6.【点评】此题主要考查角平分线的性质:角平分线上的任意一点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做题时要由已知中线段的比求得线段的长,这是解答本题的关键.11.如图,已知△ABE≌△ACF,∠E=∠F=90°,∠CMD=70°,则∠2= 20 度.【考点】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分析】△ABE≌△ACF得到∠EAB=∠FAC从而∠1=∠2,这样求∠2就可以转化为求∠1,在△AEM中可以利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就可以求出.【解答】解:∵∠AME=∠CMD=70°∴在△AEM中∠1=180﹣90﹣70=20°∵△ABE≌△ACF,∴∠EAB=∠FAC,即∠1+∠CAB=∠2+∠CAB,∴∠2=∠1=20°.故填20.【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是需要识记的内容;做题时要认真观察图形,找出各角之间的位置关系,这也是比较重要的.12.如图,OP平分∠MON,PE⊥OM于E,PF⊥ON于F,OA=OB,则图中有 3 对全等三角形.【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角平分线的性质.【分析】由OP平分∠MON,PE⊥OM于E,PF⊥ON于F,得到PE=PF,∠1=∠2,证得△AOP≌△BOP,再根据△AOP≌△BOP,得出AP=BP,于是证得△AOP≌△BOP,和Rt △AOP≌Rt△BOP.【解答】解:OP平分∠MON,PE⊥OM于E,PF⊥ON于F,∴PE=PF,∠1=∠2,在△AOP与△BOP中,,∴△AOP≌△BOP,∴AP=BP,在△EOP与△FOP中,,∴△EOP≌△FOP,在Rt △AEP与Rt△BFP中,,∴Rt △AEP≌Rt△BFP,∴图中有3对全等三角形,故答案为:3.【点评】本题考查了角平分线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熟练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是解题的关键.13.如图,在Rt△ABC,∠C=90°,AC=12,BC=6,一条线段PQ=AB,P、Q两点分别在AC和过点A且垂直于AC的射线AX上运动,要使△ABC和△QPA全等,则AP= 6或12 .【考点】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专题】动点型.【分析】本题要分情况讨论:①Rt△APQ≌Rt△CBA,此时AP=BC=6,可据此求出P点的位置.②Rt△QAP≌Rt△BCA,此时AP=AC=12,P、C重合.【解答】解:①当AP=CB时,∵∠C=∠QAP=90°,在Rt△ABC与Rt△QPA中,,∴Rt△ABC≌Rt△QPA(HL),即AP=BC=6;②当P运动到与C点重合时,AP=AC,在Rt△ABC与Rt△QPA中,,∴Rt△QAP≌Rt△BCA(HL),即AP=AC=12,∴当点P与点C重合时,△ABC才能和△APQ全等.综上所述,AP=6或12.故答案为:6或12.【点评】本题考查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和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一般方法有:SSS、SAS、ASA、AAS、HL.由于本题没有说明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和对应角,因此要分类讨论,以免漏解.三、解答题(共5小题,满分0分)14.如图,点B、C、E、F在同一直线上,BC=EF,AC⊥BC于点C,DF⊥EF于点F,AC=DF.求证:(1)△ABC≌△DEF;(2)AB∥DE.【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平行线的判定.【专题】证明题.【分析】(1)由SAS容易证明△ABC≌△DEF;(2)由△ABC≌△DEF,得出对应角相等∠B=∠DEF,即可得出结论.【解答】证明:(1)∵AC⊥BC于点C,DF⊥EF于点F,∴∠ACB=∠DFE=90°,在△ABC和△DEF中,,∴△ABC≌△DEF(SAS);(2)∵△ABC≌△DEF,∴∠B=∠DEF,∴AB∥DE.【点评】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平行线的判定;熟练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证明三角形全等是解决问题的关键.15.如图,已知BD为∠ABC的平分线,AB=BC,点P在BD上,PM⊥AD于M,PN ⊥CD于N,求证:PM=PN.【考点】角平分线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专题】证明题.【分析】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可得∠ABD=∠CBD,然后利用“边角边”证明△ABD 和△CBD全等,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可得∠ADB=∠CDB,然后根据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证明即可.【解答】证明:∵BD为∠ABC的平分线,∴∠ABD=∠CBD,在△ABD和△CBD中,,∴△ABD≌△CBD(SAS),∴∠ADB=∠CDB,∵点P在BD上,PM⊥AD,PN⊥CD,∴PM=PN.【点评】本题考查了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确定出全等三角形并得到∠ADB=∠CDB是解题的关键.16.如图,O为码头,A、B两个灯塔与码头O的距离相等,OA,OB为海岸线,一轮船P离开码头,计划沿∠AOB的平分线航行.(1)用尺规作出轮船的预定航线OC;(2)在航行途中,轮船P始终保持与灯塔A、B的距离相等,试问轮船航行时是否偏离了预定航线?请说明理由.【考点】作图—应用与设计作图.【分析】(1)直接利用角平分线的作法得出符合题意的图形;(2)利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得出答案.【解答】解:(1)如图所示:OC即为所求.(2)没有偏离预定航行,理由如下:在△AOP与△BOP中,,∴△AOP≌△BOP(SSS).∴∠AOC=∠BOC,即点C在∠AOB的平分线上.【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应用设计与作图以及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正确应用角平分线的性质是解题关键.17.已知:如图,在△ABC、△ADE中,∠BAC=∠DAE=90°,AB=AC,AD=AE,点C、D、E三点在同一直线上,连接BD.求证:(1)△BAD≌△CAE;(2)试猜想BD、CE有何特殊位置关系,并证明.【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专题】证明题;探究型.【分析】要证(1)△BAD≌△CAE,现有AB=AC,AD=AE,需它们的夹角∠BAD=∠CAE,而由∠BAC=∠DAE=90°很易证得.(2)BD、CE有何特殊位置关系,从图形上可看出是垂直关系,可向这方面努力.要证BD⊥CE,需证∠BDE=90°,需证∠ADB+∠ADE=90°可由直角三角形提供.【解答】(1)证明:∵∠BAC=∠DAE=90°∴∠BAC+∠CAD=∠DAE+CAD即∠BAD=∠CAE,又∵AB=AC,AD=AE,∴△BAD≌△CAE(SAS).(2)BD、CE特殊位置关系为BD⊥CE.证明如下:由(1)知△BAD≌△CAE,∴∠ADB=∠E.∵∠DAE=90°,∴∠E+∠ADE=90°.∴∠ADB+∠ADE=90°.即∠BDE=90°.∴BD、CE特殊位置关系为BD⊥CE.【点评】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全等问题要注意找条件,有些条件需在图形是仔细观察,认真推敲方可.做题时,有时需要先猜后证.18.如图,∠AOB=90°,OM平分∠AOB,将直角三角板的顶点P在射线OM上移动,两直角边分别与OA、OB相交于点C、D,问PC与PD相等吗?试说明理由.【考点】角平分线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专题】证明题.【分析】先过点P作PE⊥OA于点E,PF⊥OB于点F,构造全等三角形:Rt△PCE 和Rt△PDF,这两个三角形已具备两个条件:90°的角以及PE=PF,只需再证∠EPC=∠FPD,根据已知,两个角都等于90°减去∠CPF,那么三角形全等就可证.【解答】解:PC与PD相等.理由如下:过点P作PE⊥OA于点E,PF⊥OB于点F.∵OM平分∠AOB,点P在OM上,PE⊥OA,PF⊥OB,∴PE=PF(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又∵∠AOB=90°,∠PEO=∠PFO=90°,∴四边形OEPF为矩形,∴∠EPF=90°,∴∠EPC+∠CPF=90°,又∵∠CPD=90°,∴∠CPF+∠FPD=90°,∴∠EPC=∠FPD=90°﹣∠CPF.在△PCE与△PDF中,∵,∴△PCE≌△PDF(ASA),∴PC=PD.【点评】本题考查了角平分线的性质,以及四边形的内角和是360°、还有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和性质等知识.正确作出辅助线是解答本题的关键.。
强烈推荐:全等三角形优秀习题及答案(6套)

C .△APE ≌△APFD .AP PE PF =+ 2.下列说法中:①如果两个三角形可以依据“AAS ”来判定全等,那么一定也可以依据“ASA ”来判定它们全等;②如果两个三角形都和第三个三角形不全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也一定不全等;③要判断两个三角形全等,给出的条件中至少要有一对边对应相等.正确的是( )A .①和②B .②和③C .①和③D .①②③3.如图8, AD 是ABC △的中线,E ,F 分别是AD 和AD 延长线上的点,且DE DF =,连结BF ,CE .下列说法:①CE =BF ;②△ABD 和△ACD 面积相等;③BF ∥CE ;④△BDF ≌△CDE .其中正确的有(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4.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把直角三角形分成的两个三角形的关系是( )A .形状相同B .周长相等C .面积相等D .全等5.如图9,AD AE =,= = =100 =70BD CE ADB AEC BAE ︒︒,,∠∠∠,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A .△ABE ≌△ACDB .△ABD ≌△ACEC .∠DAE =40°D .∠C =30°6.已知:如图10,在△ABC 中,AB =AC ,D 是BC 的中点,DE ⊥AB 于E ,DF ⊥AC 于F ,则图中共有全等三角形( )A .5对B .4对C .3对D .2对7.将一张长方形纸片按如图11所示的方式折叠,BC BD ,为折痕,则CBD ∠的度数为( ) A .60° B .75° C .90° D .95°8.根据下列已知条件,能惟一画出△ABC 的是( )A .AB =3,BC =4,CA =8 B .AB =4,BC =3,∠A =30° C .∠A =60°,∠B =45°,AB =4D .∠C =90°,AB =6三、用心想一想(本大题共69分) 1.(本题8分)请你用三角板、圆规或量角器等工具,画∠POQ =60°,在它的边OP 上截取OA =50mm ,OQ 上截取OB =70mm ,连结AB ,画∠AOB 的平分线与AB 交于点C ,并量出AC 和OC 的长 .(结果精确到1mm ,不要求写画法).2.(本题10分)已知:如图12,AB =CD ,DE ⊥AC ,BF ⊥AC ,E ,F 是垂足,DE BF =. 求证:(1)AF CE =;(2)AB CD ∥.A DC B 图8 E FA D OC B 图9 A DE C B 图10F G A E C 图11 B A ′ E ′DAD EC B图12F则∠BAC= °.3.把两根钢条AA?、BB?的中点连在一起,可以做成一个测量工件内槽宽的工具(卡钳),如图,若测得AB=5厘米,则槽宽为米.4.如图,∠A=∠D,AB=CD,则△≌△,根据是.5.如图,在△ABC和△ABD中,∠C=∠D=90,若利用“AAS”证明△ABC≌△ABD,则需要加条件或;若利用“HL”证明△ABC≌△ABD,则需要加条件,或.6.△ABC≌△DEF,且△ABC的周长为12,若AB=3,EF=4,则AC= .7.工人师傅砌门时,如图所示,常用木条EF固定矩形木框ABCD,使其不变形,这是利用,用菱形做活动铁门是利用四边形的。
全等三角形练习题含答案

全等三角形练习题含答案全等三角形练题一、选择题:1、以两条边长为10和3及另一条边组成边长都是整数的三角形一共有()。
A.3个 B.4个 C.5个 D.无数多个2、若一个三角形的一个角等于其它两个角的差,则这个三角形一定是()A.锐角三角形 B.直角三角形 C.钝角三角形 D.以上都有可能3、具备下列条件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是()A.两个角分别相等,且有一边相等B.一边相等,且这边上的高也相等C.两边分别相等,且第三边上的中线也相等D.两边且其中一条对应边的对角对应相等4、等腰三角形中有一个角是50°,它的一条腰上的高与底边的夹角是()A.25° B.40° C.25°或40° D.大小无法确定5、一个三角形的一边为2,这边的中线为1,另两边之和为3+1,那么这个三角形的面积为()A.1 B.3/2 C.3 D.不能确定二、解答题:1、已知:如图,△ABC中,AB=AC,AD=BD,AC=DC求:∠B的度数2、已知:Rt△ABC中,∠BAC=90°,AD是BC边上的高,BF平分∠ABC,交AD于E。
求证:△AEF是等腰三角形3、已知:如图AB=CD,AC和BD的垂直平分线相交于O点。
求证:∠ABO=∠CDO4、已知:如图△ABC中,BC边中垂线DE交∠BAC的平分线于D,DM⊥AB于M,DN⊥AC于N。
求证:BM=CN5、已知:如图,△ABC中,∠ACB=90°,M为AB的中点,DM⊥AB于M,CD平分∠ACB,交AB于E求证:DE=DF6、在△ABC中,∠C=90°,AC=BC,AD=BD,PE⊥AC 于点E,PF⊥BC于点F。
求证:DE=DF。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等三角形》练习题
班级: 姓名: 分数:
注:总分100分,其中1-11每题6分,12-13每题8分,14-15每题9分。
1、已知AB=CD ,BE=DF ,AF=CE ,则AB 与CD 有怎样的位置关系?
2. 如图AB=AC ,BD=CD ,求证:∠B=∠C.
3、已知O 是AB 中点,OC=OD ,AOD BOC ∠=∠,求证:AC BD =
4、已知:如图,DBA CAB ∠=∠,BD AC =。
求证∠C=∠D
D A C
B
5、已知:如图 , ∠1=∠2 , ∠3=∠4求证:AC=AB.
6、已知:如图 , FB=CE , AB∥ED , AC∥FD.F、C在直线 BE上.
求证:AB=DE , AC=DF.
7、已知:如图 , E、D、B、F在同一条直线上 , AD∥CB , ∠BAD=∠BCD , DE=BF.求证:AE∥CF.
8、如图,△ABC中,D是BC上一点,DE⊥AB,DF⊥AC,E、F分别为垂足,
且AE=AF,试说明:DE=DF,AD平分∠BAC.
9、如图,CD ⊥AB ,BE ⊥AC ,垂足分别为D 、E ,BE 交CD 于F ,且AD=DF ,求证:AC= BF 。
B A E F
C
D
10、如图,AB=CD ,DF ⊥AC 于F ,BE ⊥AC 于E ,DF=BE ,求证:AF=CE.
11、如图,△ABC 中,∠C=90°,AB=2AC ,M 是AB 的中点,点N 在BC 上,MN ⊥AB 。
求证:AN 平分∠BAC 。
12、如图,AC=BD ,AB=DC ,求证:∠A=∠D,∠B=∠C.
A D
B F E B A 21N M
C E
D A
O
D C B A
13、如图,AB=AD ,CD=CB ,∠A+∠C=180°,试探索CB 与AB 的位置关系.
14、 如图,AC=AB ,BD=CD ,AD 与BC 相交于O ,求证:AD ⊥BC.
15、在△ABC 中,BE 、CF 分别是AC 、AB 边上的高,在BE 的延长线上取BM=AC ,在CF 的延长线上取CN=AB ,求证:AM=AN. D C B A
O M
N F
E
C B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