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理工大学化学工程考研十年真题-吸收大题
华南理工大学化学工程考研十年真题-干燥大题

(2012)(15分)采用常压(P=101.3kPa)绝热干燥装置干燥某种湿物料,已知空气进预热器前的状态为t0=20℃,ϕ=28%,出干燥器的状态为t2=80℃,H2=0.02kg水/kg绝干气。
湿物料处理量为5000kg/h,含水w1=20%(湿基);要求干燥产品含水w2=2%(湿基)。
已知20℃时,水的饱和蒸气压为2.3346 kPa。
试求:(1)离开预热器时空气的湿度和温度;(2)预热器中补充的热量Qp(以kW计)。
(3)若采用部分废气返回预热器前与新鲜空气混合后预热进入干燥器,仍为绝热干燥过程,排出时状态同前。
试问新鲜空气的用量有何变化,为什么?(2011)(15 分)在常压干燥器中,将某物料从湿基含水量5%干燥到0.5%。
干燥器的生产能力为7200kg 干料/h。
已知物料进、出口温度分别为25℃、65℃,平均比热为1.8kJ/(kg·℃)。
干燥介质为温度20℃、湿度0.007 kg/kg 干气的空气,经预热器加热至120℃后送入干燥器,出干燥器的温度为80℃。
干燥器中不补充热量,且忽略热损失,计算绝干空气的消耗量及空气离开干燥器时的湿度。
(2010)6.(10 分)在常压绝热干燥器内用热空气干燥某湿物料,已知湿物料处理量为600kg/h,湿物料从含水量为 20%干燥至 2%(均为湿基含水量)。
空气进入加热器前的初始温度为20℃,相对湿度为30%,离开干燥器时空气的温度为80℃,湿度为0.02kg水/kg绝干空气。
(已知 20℃时水的饱和蒸汽压为 2.33kN/m2) 。
试求:(1)离开预热器时空气的温度和湿度(kg 水/kg绝干空气);(2)预热器中用 r = 2250 kJ/ kg 的水蒸汽(饱和)加热湿空气,假设预热器热损失为换热量的 6%,求饱和水蒸汽的用量。
(2009)五.(16 分)一干燥器将湿基湿含量5% 的湿物料干燥到0.5%。
干燥器的干燥能力为1.5 kg 绝干物料/s。
2000-2012年华南理工大学考研化工原理真题

三、(15 分)油以 1m/s 的流速通过一管壳式换热器的管内,由 300K 加热到 344K。377K 的蒸汽在管外冷凝。管外直径和管内直径分别为 48 和 41mm ,但由于污垢,内径现减为 38mm,基于此内径的管壁加上垢层热阻为 0.0009m2·K/W。在同样条件下(油进出口温度 和蒸汽温度不变)测得油的流速为 1m/s 时,基于 38mm 内径的油侧传热膜系数αi 随油温的 变化如下: 油温(K)
7.判断下列命题是否正确,正确的是 。 A.上升的气速过大会引起漏液`; B.上升的气速过小会引起液泛; C.上升的气速过大会造成过量的液沫夹带;D.上升的气速过大会造成过量的气泡夹带; E.上升气速过大会使板效率降低。 8.在以下几个吸收过程中,那个改为化学吸收将会最显著的提高吸收速率 。 A. 水吸收氨; B.水吸收 HCl 气体; C. 水吸收 SO2; D. 水吸收 CO2 9.在精镏操作中,两组分的相对挥发度越大,则表示分离该体系越 。 A. 困难; B.完全; C. 容易; D. 不完全 10.减压(真空)干燥器主要用于 的物料,但它的设备费和能量消 耗费都 。 二、 某常压连续干燥器, 已知操作条件如下: 干燥气的生产能力为 200kg/h (按干燥产品计) , 空气的状况为:进预热器前的温度为 20℃ ,相对湿度为 60%,湿含量为 0.01kg 水/kg 干空 气,离开干燥气的温度为 40℃,相对湿度为 60%,湿含量为 0.03 kg 水/kg 干空气,进干燥 器前的温度为 90℃,物料的状况:进干燥器前的温度为 20℃,干基含水量为 0.25kg 水/kg 干料 ,出干燥器式的温度为 35 ℃,干基含水量为 0.01kg/kg 干料。湿物料的平均比热为 cm=2.65kJ/(kg 湿物料·℃) ;水汽的比热为 1.01kJ/(kg 水·℃),绝干空气的比热为 1.88kg/(kg 绝干气·℃),0℃水的汽化潜热为 2500kJ/kg 水。 假设干燥过程中的热损失不计,试求: (1) 新鲜空气的消耗量 m3/h; (进预热器前空气的比容为 0.842m3/kg 绝干气) (2) 预热器的传热 QP, kJ/h; (3) 干燥器需补充的热量 QD, kJ/h。 三﹑常压填料逆流吸收塔,用清水吸收混合气中的氨,混合器入塔流量 V 为 84kmol/h,入 塔气体浓度为 y1 为 8%,吸收率η不低于 98%,在操作条件下的平衡关系为 y=1.5x,总传质 系数 Ky=0.45kmol/(m2·h)。 (1) 用吸收剂用量为最小用量的 1.2 倍,求溶液出塔浓度; (2) 若塔径为 1.2m,填料有效比表面为 200m2/m3,求所需填料层高度; (3) 若 V,y1,η 及 x1 不变,而吸收剂改为含氨 0.1%的水溶液时,填料层高度有何变 化?定量计算分析。(Ky 可视为不变,以上浓度均为摩尔浓度)
华南理工物理化学近十年考研真题 整理

20001.苯的正常沸点为353K,摩尔蒸发焓为30.77kJ•mol-1,现将353K,标准压力下的1 摩尔液态苯向真空等温蒸发为同温同压的苯蒸汽(设为理想气体)。
(1) 计算该过程苯吸收的热量和做的功;(2) 求过程的 G 和 S;(3) 求环境的熵变;(4) 可以使用何种判据判断过程的性质。
2.有关金刚石和石墨在298K 时的热力学数据如下表所示:金刚石石墨c H m/(kJ²mol-1) -395.3 -393.4S m/(J²K-1²mol-1) 2.43 5.69密度/(kg²dm-3) 3.513 2.260求:(1) 298K 时,由石墨转化为金刚石的 r G m;(2) 298K时,由石墨转化为金刚石的最小压力。
(本题10分)3.已知288.15K 时纯水的饱和蒸汽压为1705Pa,现将1mol NaOH 溶解在4.559mol 水中,测得该溶液的饱和蒸汽压596.5Pa,求:(1) 溶液中水的活度;(2) 在纯水中和在溶液中,水的化学势的差值。
(本题10 分)4.对MnO-Fe2O3 二组分系统,已知MnO 和Fe2O3 的熔点分别为1785℃和1370℃;在1430℃时,含有40%和70%Fe2O3(质量%)两间发生转熔变化,与其平衡的液相组成为85%Fe2O3;在1200℃,两个固溶体的组成为36%Fe2O3 和74%Fe2O3。
(1) 试绘制出该系统的相图;(2) 指出个区域和三相线对应的相态和自由度;(3) 当一含74%Fe2O3的二相组分系统,由1650℃缓慢冷至1100℃时,作出冷却曲线,简述其相态的变化。
(4) 当一含74%Fe2O3 的二相组分系统,由1650℃缓慢冷至无限接近1430℃,试分析此时个相的组成和质量。
假设系统的总质量为1kg。
(本题12 分)5.298K 时,电池Hg(1)∣HgCl2 (s) | HCl(a) | Cl2(g,p) | Pt 的电动势及它的温度系数分别为1.092V 和9.427X10-4V•K-1。
华南理工大学化学工程考研十年真题-精馏大题

(2012) (20分)用一精馏塔分离某双组分混合液,在塔中部以饱和蒸汽进料,已知进料中易挥发物组成x f =0.5,塔顶产品中易挥发组成x D =0.9,塔釜中易挥发组成x w=0.05(以上均为摩尔分率),该物系平均相对挥发度为3,回流比R=2R min ,试计算:(1)提馏段操作线方程;(2)进入第一块理论板(从顶往下数)的汽相浓度;(3)若因故塔釜停止加热,欲维持x D 不变应如何操作?此时塔釜排液x w=?(2011) (15分)用相当于3块理论板的精馏塔分离含氨0.4%(摩尔)的氨-水混合物,预热成饱和蒸气后从第2和第3块理论板之间进料。
使用全凝器将来自塔顶的蒸气混合物冷凝成饱和液体。
每1摩尔的进料有1.35摩尔的冷凝液回流进第1块塔板,其余冷凝液作塔顶产品。
从最低的一块塔板下降的液体进入再沸器后,每1摩尔进料有0.7摩尔被汽化并升入第3块理论板,剩余液体作为塔底产品。
设全塔的平衡关系可表示为y = 12.6x分别计算从进料板下降液体中氨的组成和塔底、塔顶产品中氨的组成。
(2010)4.(20分)在一常压连续操作的精馏塔中分离某双组分混合液,塔釜采用间接蒸汽加热,塔顶采用全凝器,泡点回流。
已知该物系的平均相对挥发度为2.5,进料为饱和蒸汽,其组成为0.35(易挥发组分的摩尔分数,下同),进料量为100kmol/h 。
塔顶馏出液量为40kmol/h ,精馏段操作线方程为y n+1=0.8x n +0.16试计算:(1)提馏段操作线方程;(2)若测得塔顶第一块板下降的液相组成为x 1=0.7,求该板的气相默弗里板效率E mv,1;(3)当塔釜停止供应蒸汽,保持回流比不变,若塔板数无穷多,塔釜产品浓度将为多少?(2009)七.(18分)用精馏塔分离相对挥发度为2的双组分混合物,塔顶产品的轻组分摩尔含量为90% 。
精馏段中蒸汽进入某一块板的流率为150kmol/h ,摩尔浓度为60%,流入该板的液体流率为100kmol/h. 该板用气相浓度表示的Murphree 效率为0.5,计算(1) 精馏段的操作线方程,(2) 离开该板的气相和液相摩尔浓度各为多少?(假定为恒摩尔流操作)(2008)二、(20分)一个常压连续精馏塔分离苯和甲苯混合物。
华南理工大学化工原理考研真题

随着水体富营养化问题的日益突出, 如何去除水中氮素污染已经成为当今水污染防治 领域的一个热点问题。生物脱氮被认为是去除水体中氮素污染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传统生 物脱氮一般分为硝化和反硝化2个过程,其中反硝化作用被认为是一个严格的厌氧过程[1], 因为反硝化菌作为兼性厌氧菌优先使用DO呼吸,阻止了使用硝酸盐和亚硝酸盐作为最终电 子受体。然而,随着好氧反硝化菌陆续从不同环境中筛选出来, 这为好氧生物脱氮提供了一 条全新的思路, 它是对传统生物脱氮理论有力的补充; 同时,好氧反硝化菌适应性较强、
中国科技论文在线
富营养化池塘中好氧反硝化菌的分布及脱 氮研究#
林娜1,2,郭楚玲1,2,党志1,2,柯林1,2**
(1. 华南理工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广州 510006; 2. 华南理工大学教育部工业聚集区污染控制与生态修复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广州 510006) 摘要:从富营养化池塘水体和底泥中分别筛选到 6 和 8 株好氧反硝化菌,根据菌株的形态、 常规生理和生化特性以及 16SrDNA 基因系列结果分析表明,水体中的好氧反硝化菌以假单 胞菌属为主(包括 Pseudomonas 和 Ochrobactrum 属),底泥中好氧反硝化菌以 Achromobacter、 嗜麦芽寡养单胞菌 Stenotrophomonas 和 Ochrobactrum 菌属为主。选取底泥中脱氮效率较高 的 1 菌株 Ochrobactrum sp. tbtd 进行脱氮性能的研究, 发现该菌株在以丁二酸钠作为碳源、 pH 为 7 和温度为 30 ℃条件下的脱氮效率最高,达到 80%。 关键词: 好氧反硝化菌;富营养化;脱氮能力 中图分类号:X172
shly
水体 黄绿色,圆形颗粒
34.69
Pseudomonas putida
华南理工大学化学工程考研十年真题-吸收大题

(2012)(15分)在一填料塔中用清水逆流吸收混合气体中的丙酮。
原工况下,进塔气体中含丙酮1.5%(摩尔分数,下同),操作液气比为最小液气比的1.5倍,丙酮回收率为99%,现将气体入塔浓度降为1.0%,进塔气量提高20%,吸收剂用量、温度等操作条件均不变。
已知操作条件下平衡关系满足亨利定律,气相总与气体体积流量V的0.8次方成正比。
体积传质系数Kya试求:(1)新工况下丙酮回收率;(2)若仍然将回收率维持在99%,则新工况下所需填料层高度为原工况的多少倍?(2011)(15 分)用纯水在5 块理论板的板式吸收塔内吸收原料气中摩尔含量为2%的氨,若吸收因子A=0.9,求吸收率η?,若用已测得传质单元高度HOG 为0.4m 的填料塔完成上述吸收过程,填料层高度应为多少米?操作液气比是最小液气比的几倍?(2010)5.(20分)用填料塔从一混合气体中逆流吸收所含苯。
入塔混合气体中含苯5%(体积百分数),其余为惰性气体。
回收率为95%,吸收塔操作压强为 780mmHg,温度25℃,入塔混合气流量为 1000m3/h。
吸收剂为不含苯的煤油。
煤油的耗用量为最小用量的 1.5 倍,已知操作条件下的平衡关系为Y*=0.14 X(Y、X均为摩尔比),气相总体积传质系数Kya=125kmol/(m3⋅h),煤油的平均分子量为 170kg/kmol,塔内径为 0.6m,试求:(1)煤油的出口浓度(摩尔比);(2)所需的填料层高度;(3)欲提高回收率可采用那些措施?(举四条)并说明理由。
(2009)六. (16 分)在填料塔中用纯水逆流于 15℃下吸收混合气体中的可溶组分,吸收过程为气膜控制。
原设计溶质的回收率为 99%。
操作液气比为 1.71。
已知相平衡关系 Y*=5.0X,气相总传质单元高度为 0.8m。
试求:(1)吸收温度升为30℃时,溶质的吸收率降低到多少?(30℃时,相平衡关系Y*=2.1X)(2)通过增加喷淋量的方法以维持原吸收率,液气比应为原来的多少倍才能满足要求(设温度、喷淋量的改变对总传质系数的影响可忽略)。
华南理工大学_880分析化学2010--2017年_考研真题

880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试卷(请在答题纸上做答,试卷上做答无效,试后本卷必须与答题纸一同交回)科目名称:分析化学适用专业:分析化学共页一.单项选择题(共25题,每空1.5分,共计37.5分)1. 在下列分析过程中,不会出现系统误差的是()A. 过滤时使用了定性滤纸,因而使最后的灰分加大B. 使用分析天平时,天平的零点稍有变动C. 试剂中含有少量的被测组分D. 以含量为99%的邻苯二甲酸氢钾作基准物标定碱溶液2. 下列数据不是四位有效数字的是()=0.1020 C.=10.26 D.Cu%[H+]B.pHA.=11.26[Pb2+]=12.28×10-43. 从精密度就可以判断分析结果可靠的前提是()平均偏差小 D.相对偏差系统误差小 C.A. 随机误差小B.小4. 通常定量分析中使用的试剂应为分析纯,其试剂瓶标签的颜色为()蓝色A. 绿色B. 红色C. 咖啡色D.5. 在下类洗干净的玻璃仪器中,使用时必须用待装的标准溶液或试液润洗的是()容量瓶A. 量筒B.锥形瓶C. 滴定管D.6. 下述情况,使分析结果产生负误差的是()A. 以盐酸标准溶液测定某碱样品,所用的滴定管未洗干净,滴定时内壁挂水珠;B. 测定H2C2O4⋅2H2O的摩尔质量时,草酸失去部分结晶水;C. 用于标定标准溶液的基准物质在称量时吸潮;D. 滴定速度过快,并在到达终点时立即读数7. H 3PO 4的pKa 1~pKa 3分别为2.12,7.20,12.4。
当H 3PO 4溶pH =7.5时溶液中的主要存在形式是( )A. [][]−−>2442HPO PO H B. [][]−−<2442HPO PO HC. D . [][−−=2442HPO PO H ][][]−−>2434HPO PO8. 酸碱滴定中选择指示剂的原则是( ) A. Ka=KHIn ;B. 指示剂的变色范围与等当点完全符合;C. 指示剂的变色范围全部或部分落入滴定的pH 突跃范围之内;D. 指示剂的变色范围应完全落在滴定的pH 突跃范围之内9. 在pH=10时,以铬黑T 为指示剂,用EDTA 滴定Ca 2+、Ma 2+总量时,Al 3+、Fe 3+等的存在会使得指示剂失效,这种现象称为指示剂的( ) A. 僵化 B. 封闭 C. 变质 D. 变性10. 已知某金属指示剂(HR )的pKa=3.5,其共轭酸型体为紫红色,其共轭碱型体为亮黄色。
华南理工大学2006-10年化工原理考研试题

4512006年华南理工大学共 4 页选择填空题(50分)1、流体在等径管中作稳定水平流动,流体由于流动而有摩擦损失,流体的压强沿管长( ),流速( )。
A )增加B )减少C )不变D )不定2、孔板流量计的孔流系数Co ,当Re 数增大时,其值( )。
A )总在增大,B )先减小,当Re 数增大到一定值时,Co 保持为某定值;C )总是减小;D )不定。
3、离心泵开动以前必须充满液体是为了防止发生( )。
A )气缚现象B )汽蚀现象C )汽化现象D )冷凝现象4、有一套管换热器,在内管中空气从20C ︒被加热到50C ︒,环隙内有119.6C ︒的水蒸汽冷凝,管壁温度接近( )C ︒。
A )35B )119.6C )77.3 D) 无法判断5、提高进入干燥器空气的温度,空气的湿含量H ( ),相对湿度( ),焓( )。
A )不变B )变小C )变大D )不确定6、 干燥器进口温度计最小分度是0.1OC ,下面是同一温度时的几种记录,哪一种是正确的( )。
A ) 75 oCB )75.0 oC C )75.014 oCD ) 75.97oC7、某低浓度逆流吸收塔在正常操作一段时间后,发现气体出口含量y2增大,原因可能是( )。
A )气体进口含量y1下降B )吸收剂温度降低C )入塔的吸收剂量减少D )前述三个原因都有8、某精馏塔设计时,进料量qn,F 、进料浓度xF 、进料热状况q 、塔顶产品qn,D 、塔顶产品浓度xD 以及回流比R 一定,若将塔釜间接蒸气加热改为直接蒸气加热,则( )。
A )塔底产品减少B )塔底产品浓度降低C )塔板数量减少D )提馏段液气比增加。
9、低浓度逆流吸收操作中,当吸收剂用量增加而其他条件不变时,试判断下列参数的变化:吸收推动力Δy ( ),回收率η( );当温度下降而其他条件不变时,吸收推动力Δy ( ),回收率η( )。
A )增大B ) 减小C ) 不变D ) 不确定10、在房间中利用火炉取暖时,其传热方式为:( )A )传导和对流B )传导和辐射C )对流和辐射D 传导、对流和辐射11、某液体在内径为0d 的水平管路中稳定层流流动,其平均流速为 0u ,当它以相同的体积流量通过等长的内径为)2/(022d d d =的管子时,则其流速为原来的( )倍,压降△P 是原来的( )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15分)在一填料塔中用清水逆流吸收混合气体中的丙酮。
原工况下,进塔气体中含丙酮1.5%(摩尔分数,下同),操作液气比为最小液气比的1.5倍,丙酮回收率为99%,现将气体入塔浓度降为1.0%,进塔气量提高20%,吸收剂用量、温度等操作条件均不变。
已知操作条件下平衡关系满足亨利定律,气相总
与气体体积流量V的0.8次方成正比。
体积传质系数K
ya
试求:
(1)新工况下丙酮回收率;
(2)若仍然将回收率维持在99%,则新工况下所需填料层高度为原工况的多少倍?
(2011)(15 分)用纯水在5 块理论板的板式吸收塔内吸收原料气中摩尔含量为2%的氨,若吸收因子A=0.9,求吸收率η?,若用已测得传质单元高度HOG 为
0.4m 的填料塔完成上述吸收过程,填料层高度应为多少米?操作液气比是最
小液气比的几倍?
(2010)5.(20分)用填料塔从一混合气体中逆流吸收所含苯。
入塔混合气体中含苯5%(体积百分数),其余为惰性气体。
回收率为95%,吸收塔操作压强为 780mmHg,温度25℃,入塔混合气流量为 1000m3/h。
吸收剂为不含苯的煤油。
煤油的耗用量为最小用量的 1.5 倍,已知操作条件下的平衡关系为
Y*=0.14 X(Y、X均为摩尔比),气相总体积传质系数Kya=125kmol/(m3⋅h),煤油的平均分子量为 170kg/kmol,塔内径为 0.6m,
试求:
(1)煤油的出口浓度(摩尔比);
(2)所需的填料层高度;
(3)欲提高回收率可采用那些措施?(举四条)并说明理由。
(2009)六. (16 分)在填料塔中用纯水逆流于 15℃下吸收混合气体中的可溶组分,吸收过程为气膜控制。
原设计溶质的回收率为 99%。
操作液气比为 1.71。
已知相平衡关系 Y*=5.0X,气相总传质单元高度为 0.8m。
试求:
(1)吸收温度升为30℃时,溶质的吸收率降低到多少?(30℃时,相平衡关系Y*=2.1X)
(2)通过增加喷淋量的方法以维持原吸收率,液气比应为原来的多少倍才能满足要求
(设温度、喷淋量的改变对总传质系数的影响可忽略)。
(2008). 三、(20 分)在一吸收塔中,用清水逆流吸收某气体混合物,入塔气相组成为0.04 (摩尔分率,下同)操作条件下物系的平衡关系为Y*=1.2X,操作气液比为 1.2,出塔气
相组成为0.01,吸收过程为气膜控制,K Ya∝V0.7(V为气体混合物中惰性气体的摩尔
流率)。
(1)求气相总传质单元数N OG;
(2)若气液初始组成、流量、清水流量及操作条件不变,当两个完全相同的塔并联逆流
操作时,气液两相流量分配相等,此时气体出口组成为多大?
(2007)四、(20分)在逆流操作的填料塔内,用20℃的清水吸收氨气-空气混合气中的氨气,已知混合气流量为540m3/h(标准状态下),塔底气体进塔浓度为0.06(摩尔分率),要求氨的回收率为99%,已知塔内径(直径)为0.8m,清水用量为 1.1m3/h,操作条件下的平衡关系为Y*=0.9X,气相总体积传质系数K y a=107kmol/m3.h,20℃水的密度为998.2kg/m3。
试求:
(1)吸收液的出口浓度X1(摩尔比);
(2)气相总传质单元数N OG及所需的填料层高度Z;
(3)若混合气流量(标准状态下)增加20%,维持操作压强和用水量不变,要达到原来的回收率,填料层高度至少应调整为多少?(已知吸收过程为气膜控制,K y a与气体流速的0.8次方成正比)。
(2006)6、(20分)在一填料塔中,用含苯0.00015(摩尔分数,下同)的洗油逆流吸收混合气体中的苯。
混合气的处理量为73.6kmol/h,进塔气体中含苯0.03,要求苯的回收率为90%,操作在101.3kPa、25℃下进行,塔径0.8m,物系的平衡关系为Y×=26X,操作液气比为最小液气比的1.3倍,气相总体积传质系数Kya =0.045kmol/(m3·s),苯的分子量为78.1,洗油的分子量为170。
试求:
(1)每小时所需吸收剂用量以及苯的回收量(kg/h);
(2)所需的填料层高度(m);
其他条件不变,改用性能更好的填料,分析该措施是如何影响回收率的。
(2005)七、(15分)在100 kN/m 2和30o C 下,用水吸收混合气中氨。
该操作条件下,亨利系数E=134kN/m 2,稳定操作条件下,吸收塔中某一位置的气相摩尔分率为y=0.1, 液相摩尔分率为x=0.05,气相对流传质系数和液相对流传质系数分别为 y s m kmol k y ∆⨯=-../1084.324和x s m kmol k x ∆⨯=-../1002.122,试求:
1)气相总传质系数K y y s m kmol ∆=../?2?
2)用计算结果说明该吸收过程为气膜控制过程还是液膜控制过程?
3)题中所示的塔位置处气液界面浓度为多少?
(2004)七、(15分)某一逆流操作的填料塔中:用水吸收空气中的氨气,已知塔底气体进塔浓度为0.026(摩尔比,下同),塔顶气相浓度为0.0026,填料层高度为1.2m,塔内径为0.2m,吸收过程中亨利系数为0.5atm,,操作压力
0.95atm,平衡关系和操作关系(以比摩尔浓度表示)均为直线关系。
水用量为0.1m3/h,混合气中空气量为100m3/h(标准状态下),试求:
(1)气相总体积传质系数;(2)操作液气比为最小液气比的多少倍;(3)由于法定排放浓度必须小于0.001,所以拟将填料层加高;若液气比不变,问填料层应加高多少;
(2003)七、在逆流操作的吸收塔中,用清水吸收氨-空气混合气中的氨,混合=0.01(摩尔比),吸收率90%,操作压力760mmHg,溶液为进料时氨的浓度Y
1
稀溶液,系统的平衡关系符合拉乌尔定律,操作温度下,氨在水溶液的饱和蒸汽压力为684mmHg,传质单元高度为0.5米。
试求:
(1)最小单位吸收剂用量;
(2)当吸收剂用量为最小用量的2倍时,填料层的高度为多少米?
(3)出口液体的浓度。
(2002)4.一逆流操作填料吸收塔,20℃,常压下用清水吸收混合气中的组分A,混合气的体积流量为2000m3/h,操作条件下矮的平衡关系为,混合气含A8%(V%),要求吸收率达到98%,清水用量为最小用量的1.2倍。
设操作条件
=0.45kmol/m2·h·△y,塔径 1.2m,填料有效比表面积下气相总传质系数K
y
200m2/m3,可视为低浓度吸收,试计算:
(1)所需填料层高度;
(2)其它条件不变,吸收济改用含组分A0.1%(mol%)的水溶液时,达到上述吸收任务所需填料层的高度为多少?
(2001)四、(15分)一填料吸收塔,填料层高度为3m,操作压强为1atm,温度为20℃。
用清水吸收空气-氨混和气中的氨,混合气体的质量速度为580kg/m2·h,其中含氨6%(体积%),要求吸收率为99%,水的质量流速为770kg/m2·h。
已知该塔在等温下逆流操作,操作条件下的平衡关系为Y*=0.755X。
试求:
(1) 出口氨水浓度;
(2) 以气相组成表示的平均推动力;
(3) 气相总传质单元高度H OG;
(4) 如果K Ga与气体质量速度的0.8次方成正比,试估算:当操作压强增大一倍,气体质量速度也增大一倍时,为保持原来的吸收率,在塔径和水的质量速度不变的情况下填料层高度为多少?(空气分子量取29,氨的分子量17,水的分子量18)
(2000)三﹑常压填料逆流吸收塔,用清水吸收混合气中的氨,混合器入塔流量V为84kmol/h,入塔气体浓度为y1为8%,吸收率η不低于98%,在操作条件下的平衡关系为y=1.5x,总传质系数Ky=0.45kmol/(m2·h)。
(1)用吸收剂用量为最小用量的1.2倍,求溶液出塔浓度;
(2)若塔径为1.2m,填料有效比表面为200m2/m3,求所需填料层高度;(3)若V,y1,η 及x1不变,而吸收剂改为含氨0.1%的水溶液时,填料层高度有何变化?定量计算分析。
(Ky可视为不变,以上浓度均为摩尔浓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