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发展心理学——简答题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形考简答题和案例分析题参考答案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形考简答题和案例分析题参考答案一、简答题1、试述学习学前儿童心理学的意义。
答:(1)探索学前儿童心理发生和发展的规律,充实儿童心理发展理论体系,促进心理科学的发展。
(2)为有关儿童的实际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首先为学前教育提供心理学依据。
其次,儿童心理学为儿童心理健康、儿童医疗和保健提供必要的知识。
(3)对一切与儿童有关的法律条文的制定、对儿童文学艺术的创作、儿童出版物的策划和装帧、儿童玩具的设计和制作、儿童服装的设计、儿童食品的开发和调配等具有广泛指导意义。
2、什么是遗传?人类有哪些特征与遗传有直接关系?答:所谓遗传,就是父母(亲代)答:通过生育过程把遗传物质(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基因)传递给子女(子代),使后代表现出同亲代相似的特征,比如体态、相貌、气质、音容相似等。
专家经过长期研究,人类有10种特征与遗传有直接关系,包括肤色、身高、肥胖、双眼皮、下颚、罗圈腿、青春痘、少白头、秃头、声音。
3、简述儿童大脑机能发展的主要表现阶段。
答:(1)条件反射的形成和巩固。
(2)兴奋和抑制过程的增强。
(3)第一、第二信号系统协同活动的发展。
4、前运算阶段的儿童思维特点是什么?答:(1)物体永久性意识的巩固,动作大量内化,开始借助表象符号来代替外界事物。
(2) 重视外部活动,开始从具体动作中摆脱出来,凭借象征格式在头脑中进行'表象性思维。
(3) 思维缺乏守恒性和可逆性。
(4) 直觉思维开始由单维向两维集中过渡,守恒即将形成,思维处于自我中心阶段。
5、儿童记忆策略的具体表现有哪些?答:儿童记忆策略的具体表现有:视觉复述策略、特征定位策略、复述策略、组织性策略、提取策略等。
6、简述幼儿记忆发展的特点。
答:(1)无意识记忆为主。
(2)机械记忆和意义识记是儿童识记的两种方法并较多地运用机械记忆。
(3)再认好于回忆。
(4)具有自传体记忆能力。
(5)有特殊的记忆恢复现象。
7、简述2-6岁儿童语法结构的发展趋势。
儿童发展心理学(填空判断简答)

儿童发展心理学(填空判断简答)儿童发展心理学一单项选择1、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儿童一般是指出生到 17、182、遗传决定论的代表人物是(高尔顿)3、环境决定论的代表人物是(华生)。
4、共同决定论的代表人物是(斯腾)。
5、认为支配发展的因素是成熟和学习,并提出了成熟决定论是(格赛尔)。
6、格赛尔的理论成熟势力说主要来自双生子研究。
7、相互决定论的人物是皮亚杰,他假设个体天生有一些基本的(心理图式)。
8、德,斐利斯发现只有在植物衍生的特定时期称为(敏感期)。
9、科学儿童心理学的奠基人是(普莱尔)。
10、美国儿童心理研究的创始人是霍尔。
11、科学儿童心理学正式诞生的标志是普来尔出版《儿童心理》。
12、霍尔发明的研究儿童心理的新技术是问卷法)13、在我国最早讲授儿童心理的是(陈鹤琴)。
14、陈鹤琴观察的成果是《儿童心理之研究》。
15、具有时间短、取样大等特点的研究是横向研究16、具有时间长、耗资多、选择的被试数量小等特点的研究是纵向研究。
17、行为主义的创始人是华生。
18、弗洛伊德创立的理论流派是心理分析理论。
19、在同一时间里,对不同年龄的儿童进行观察,实验或测量,探究心理发展规律或特点的研究是横向研究20 从分子水平上来说,构成染色体的主要物质是:脱氧核糖核酸。
21 DNA在生成方式上的特点是:自我复制。
22遗传物质的载体是:染色体23生命的基本物质是:蛋白质24组成蛋白质的的单位是:氨基酸25.在决定子代的性状表现时,力量较强并且能表现出来的基因叫:显性基因26在决定子代的性状表现时,力量较弱没有表现出来的基因叫:隐性基因27不同生长周期中儿童的身高和体重增加的速率是不同的,发育的速率经历了两个高峰期,第二个高峰期出现在:青春期28男女儿童在身高、体重、肩宽、盆宽等发育曲线上出现了:两次交叉29在怀孕后的第四周,胚胎首先形成的是:神经系统30.出生时新生儿的脑重是:390克31.触摸新生儿脚底,则足趾必向上呈扇形张开,该反映称为:足趾反射32儿童出生后约10天出现的第一个条件反射是:生殖系统33.不论经济条件、文化教育水平如何,全世界各民族的儿童基本上一同样的顺序获得各种动作,说明影响儿童动作发展的最重要因素是:生理成熟34.在儿童发展的第二个十年迅速发展的系统是:生殖系统35儿童脑内成熟的重要标志:神经纤维的髓鞘化36循环系统是由中胚层分化而成的37 按照斯尼伦(s)标记,20/20代表正常的视敏度,新生儿的视力是:20/150--20/290之间.38儿童的图形知觉三敏感期是:4岁.39吉布森和瓦尔克精心设计了"视崖实验"以测试儿童的:深度知觉.40观察小屋的设计者是:范茨.41、 6岁儿童能完全正确判别的方位是:上下前后.42眼睛区分对象形状和大小微小细节的能力称为:视敏度.43范茨研究的形状知觉的方法是:视觉偏爱法.44.皮亚杰的机械蜗牛实验用来研究儿童的:时间知觉.45在皮亚杰看来 , 认知结构组织的最基本单元是:格式46、儿童对一个事件基本要素和相互关系的抽象表征是指:图式47 皮亚杰认为思维的本质是:适应48把外界元素整合在一个机体正在形成或完整形成的结构内的过程是:同化49同化性的格式或结构受到它所同化元素的影响而发生的改变是指::顺应50当客体在眼前消失, 儿童依然认为它是存在的, 皮亚杰称该现象为:客体永久性51前运算时期的儿童, 由于信号功能或象征功能的出现, 开始从具体动作中摆脱出来 , 凭借象征性格式在头脑里进行:表象思维52物体的量不随物体形状的改变而改变称为:守恒53儿童掌握各种守恒有一定的顺序 , 最先掌握的是:数目守恒54儿童掌握各种守恒有一定的顺序 , 最后掌握的是:体积守恒55感知运动阶段的儿童在认知上获得了两大成就是:主客体分化和因果关系联系形成56获得了守国 , 形成了群集结构的儿童属于:具体运算阶段57皮亚杰的 " 三座山 " 实验说明了儿童思维的:自我中心性58皮亚杰认为儿童思维发展的最高阶段是:形式运算阶段59、儿童建立 " 客体永存性 " 的时期是:感知运动阶段60把认知过程中感性部分和理性部分结合起来成为一个从输入到加工到输出的完整的控制系统的理论是信息加工论。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形考简答题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形考简答题和案例分析题参考答案一、简答题1、试述学习学前儿童心理学的意义。
答:(1)探索学前儿童心理发生和发展的规律,充实儿童心理发展理论体系,促进心理科学的发展。
(2)为有关儿童的实际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首先为学前教育提供心理学依据。
其次,儿童心理学为儿童心理健康、儿童医疗和保健提供必要的知识。
(3)对一切与儿童有关的法律条文的制定、对儿童文学艺术的创作、儿童出版物的策划和装帧、儿童玩具的设计和制作、儿童服装的设计、儿童食品的开发和调配等具有广泛指导意义。
2、什么是遗传?人类有哪些特征与遗传有直接关系?答:所谓遗传,就是父母(亲代)答:通过生育过程把遗传物质(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基因)传递给子女(子代),使后代表现出同亲代相似的特征,比如体态、相貌、气质、音容相似等。
专家经过长期研究,人类有10种特征与遗传有直接关系,包括肤色、身高、肥胖、双眼皮、下颚、罗圈腿、青春痘、少白头、秃头、声音。
3、简述儿童大脑机能发展的主要表现阶段。
答:(1)条件反射的形成和巩固。
(2)兴奋和抑制过程的增强。
(3)第一、第二信号系统协同活动的发展。
4、前运算阶段的儿童思维特点是什么?答:(1)物体永久性意识的巩固,动作大量内化,开始借助表象符号来代替外界事物。
(2)重视外部活动,开始从具体动作中摆脱出来,凭借象征格式在头脑中进行'表象性思维。
(3)思维缺乏守恒性和可逆性。
(4)直觉思维开始由单维向两维集中过渡,守恒即将形成,思维处于自我中心阶段。
5、儿童记忆策略的具体表现有哪些?答:儿童记忆策略的具体表现有:视觉复述策略、特征定位策略、复述策略、组织性策略、提取策略等。
6、简述幼儿记忆发展的特点。
答:(1)无意识记忆为主。
(2)机械记忆和意义识记是儿童识记的两种方法并较多地运用机械记忆。
(3)再认好于回忆。
(4)具有自传体记忆能力。
(5)有特殊的记忆恢复现象。
7、简述2-6岁儿童语法结构的发展趋势。
(完整版)发展心理学简答论述

四、简答题1.简述儿童心理学研究对象的基本内容。
①儿童心理发展首先是一种心理现象。
②关于心理发展的研究,一般是从心理的种系发展和心理的个体发展进行的。
③儿童心理发展是个体心理发展中的一个具有自己特点的部分。
2.简述心理的种系发展。
①心理这一反映形式是在动物出现以后才开始产生的,是跟神经系统、特别是脑的发育相联系的。
②动物心理发展史是人类心理发展的前史。
③人类心理发展史是研究人的心理、意识发生发展的历史。
3.简述心理的个体发展。
心理的个体发展是指人的个体从出生到成熟到衰老的过程中心理发生发展的历史。
①心理活动不断的从简单、具体向复杂、抽象、概括发展。
②从最初的简单的反射活动发展到随意活动。
③从出生时仅具有一些遗传素质的差异到逐渐形成个性。
4.简述儿童心理发展的基本规律。
①遗传、环境和教育在儿童心理发展上的作用。
②儿童心理发展的动力。
③教育与发展的辩正关系。
④儿童心理不断发展和发展阶段的关系。
五、论述题1.结合教育实际,论述遗传、环境和教育在儿童心理发展上的作用。
遗传是儿童心理发展必要的物质前提。
遗传素质的个别差异为儿童发展的个别差异提供了最初的可能性。
儿童的生理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制约儿童的心理发展。
环境和教育在儿童心理发展上起决定的作用,其中,教育起主导作用。
2.结合教育实际,论述儿童心理发展的动力。
一般认为,在儿童主体和客观事物(客体)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即在儿童不断积极活动过程中,社会和教育向儿童提出的要求所引起的新的需要和儿童已有的心理水平或心理状态之间的矛盾,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内因或内部矛盾。
这个内因或内部矛盾即儿童心理不断向前发展的动力。
3.论述教育与发展的辩正关系。
从教育到领会是新质要素的不断积累、旧质要素不断消亡的细微的量变质变的过程,从不知到知,从不能到能过程中的,这是教育到领会的量变过程。
量变过程的实现和儿童知识的丰富并不是教育的全部目的。
掌握知识是新质要素的不断积累、旧质要素不断消亡的过程,是一些不明显的细微的量变质变过程,只有在这些不明显的细微的量变质变的基础上,产生比较明显、比较稳定的新质变化时,完成了从领会到发展的过程,这是儿童心理发展的质变过程。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课后练习参考答案主题4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

主题4 学前儿童感知觉的发展
一、简答题
1.简述促进学前儿童观察力发展的措施。
①调动儿童的多种感觉器官;②教会幼儿科学的观察方法;③激发幼儿观察的兴趣;④培养幼儿勤于观察的习惯。
2. 简述学前儿童形状知觉的发展趋势。
幼儿对常见的几何图形的辨别难度有所不同,小班幼儿能正确掌握圆形、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中班幼儿能正确掌握圆形、正方形、三角形、长方形、半圆形、梯形;大班幼儿能正确掌握圆形、正方形、三角形、长方形、半圆形、梯形,在教师指导下,幼儿能适当辨认菱形、平行四边形和椭圆形。
3. 学前儿童的观察力有哪些特点?
①观察力的目的性不够明确;②观察缺乏持久性;③观察不够细致;④观察的概括性水平低。
二、材料分析
老师遇到的这个问题是因为对儿童时间知觉的规律缺乏了解。
幼儿的时间知觉则主要是依靠生活中接触到的周围现象的变化。
幼儿初期,已经有一些初步的时间概念,但往往与他们具体的生活活动相联系;幼儿中期,可以正确理解昨天、今天、明天,也会运用早晨、晚上等词,但对于较远的时间,如前天、后天,理解起来仍然困难;幼儿晚期,时间概念进一步发展,开始能辨别大前天、前天、后天、大后天,知道春、夏、秋、冬四季,并能学会看钟表等,但对于更短的或更远的时间观念就很难分清。
幼儿对时间单元的知觉和理解有一个“由中间向两端”、“由近及远”的发展趋势。
由于没有具体的依据,表示时间的词又往往具有相对性,而幼儿的思维能力尚未发展完善,所以幼儿的时间知觉发展水平比较低,但是在教师的帮助教育下,幼儿的时间知觉逐渐得到发展。
尤其是有规律的幼儿园生活能帮助幼儿建立较为准确的时间观念。
儿童发展心理学考试试题

儿童发展心理学考试试题一、选择题1. 儿童发展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a) 成年人b) 青少年c) 儿童d) 老年人2. 儿童发展心理学的核心研究内容是?a) 儿童的生理发展b) 儿童的认知发展c) 儿童的性格发展d) 儿童的社会发展3. 下列哪个阶段属于儿童认知发展的关键时期?a) 婴儿期(0-2岁)b) 学龄前期(3-6岁)c) 青春期(12-18岁)d) 成人期(18岁以上)4. 心理发展为特定年龄段中心理结构的变化称为?a) 认知冲突b) 动力冲突c) 心理冲突d) 分离冲突5. 儿童时期的自我概念主要与下列哪个方面相关?a) 自尊b) 自理能力c) 社交能力d) 学习能力二、简答题1. 请简要解释儿童发展心理学的定义及研究对象。
儿童发展心理学是研究儿童在生理、认知、情感和社会等方面的发展规律和特点的学科。
它关注儿童在不同阶段的心理过程、行为和个体差异,以及儿童在不同环境中的适应能力和发展潜力。
研究对象主要是儿童,即年龄在出生到青春期末的个体。
研究对象可以分为不同年龄段的儿童,如婴儿期、学龄前期和青春期等。
研究对象还包括儿童的发展环境和社会背景等。
2. 请列举并简要描述儿童认知发展的关键阶段。
儿童认知发展的关键阶段包括以下几个时期:- 婴儿期(0-2岁):婴儿期是认知发展的起点,婴儿通过感知和运动来了解世界,开始形成简单的认知模式。
- 学龄前期(3-6岁):学龄前期是儿童认知能力迅速发展的阶段,他们逐渐掌握语言、逻辑思维和记忆等能力。
- 儿童期(7-11岁):儿童期是儿童认知能力进一步发展的阶段,他们开始具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推理的能力。
- 青春期(12-18岁):青春期是儿童认知发展的最后阶段,青少年开始发展抽象思维、推理能力和自我理解能力。
3. 解释儿童自我概念的重要性及其影响因素。
儿童自我概念是儿童对自己的认知和评价,它对儿童的发展和心理健康具有重要影响。
自我概念的形成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家庭环境、学校经历、社会认同和自身经历等。
《儿童发展心理学》复习试题

《儿童发展心理学》复习试题(一)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24分)1.(D )提出了白板说”认为人的心灵在出生时就如一块白板,一切知识和观念及行为模式都是从经验中获得的。
他强调要培养儿童的兴趣、发展儿童的独立能力,并认为良好习惯的培养应从小开始。
A.法国卢梭B.英国达尔文C.捷克夸美纽斯D.英国洛克2.(B)是行为主义的创始人。
认为一切行为都是刺激(S)一反应(R)的学习过程。
A.皮亚杰B.华生C.弗洛伊德D.斯金纳3.(C)是指环境(如父母)根据儿童的遗传特征为他们提供的成长条件,包括父母为孩子提供的遗传基因,为他们提供的社会、情绪以及认知发展环境等。
如爱运动的父母可能将此特征在遗传上提供给孩子,并为孩子提供崇尚运动的家庭环境。
A.唤起性的互动B.主动性的互动C.被动的互动D.无选择的互动4.在新生儿的反射中,有些反射具有生存和适应价值,如 ________ ,还有一些原始反射没有适应性价值,如等,这些反射会随着神经系统的成熟逐渐消失。
(A)A .眨眼反射和吸吮反射,游泳反射和行走反射 B.游泳反射和行走反射,眨眼反射和吸吮反射 C .眨眼反射和游泳反射,吸吮反射和行走反射D.行走反射和眨眼反射,吸吮反射和游泳反射5.在神经元分化的同时,一个神经元的轴突末梢与另一个神经元的树突相接触,形成特有的接点一一“(C)”A.突起B.轴突C.突触D.树突6.非器质性发育不良”和心因性矮小症”是由于(D)抑制了生长素的分泌而导致的生长障碍。
A.营养不良B.营养过剩C.生长素分泌不足D.情感剥夺和爱的缺失7•记忆策略是指人们用来达到记忆目的的手段,包括存储信息时对信息的复述、组织、精细加工以及提取信息时的系统检索(再认、重组和回忆),幼儿的记忆策略以(A )为主。
A.复述B.组织C.精细加工D.提取信息时的检索8.当儿童说:要牛奶!”时,妈妈说:哦,你要喝牛奶了”这时, 妈妈使用的回应方式是(A)A.扩充B.重新塑造C.澄清问题D.重复二、概念题(每小题5分,共20分)9.横向研究:在同一时间内,对不同年龄组被试进行观察、测量或实验,以探究心理发展的规律或特点。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试题及答案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试题及答案一、简答题1. 什么是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是研究0至6岁儿童身心发展的学科,旨在了解和促进儿童在学前期的认知、情感、社交和行为方面的发展。
通过研究儿童的智力、语言、感知、运动、社会与情感等方面的变化,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为教育工作者和父母提供了指导儿童成长和教育的依据。
2. 为什么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重要?学前期是儿童最关键的发展时期之一,对于儿童的学习能力、社交能力和情绪健康等方面具有深远影响。
通过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儿童的成长过程,及时发现和解决可能存在的问题,为儿童提供适合的教育和支持,帮助他们全面发展。
3. 学前儿童的认知发展有哪些特点?学前儿童的认知发展具有以下特点:- 视觉和听觉能力日益完善,可以感知和分辨物体形状、颜色和声音。
- 逻辑思维能力逐渐形成,能够理解简单的因果关系和数量关系。
- 对语言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不断提升,开始形成基本的语法结构和词汇量。
- 想象力和创造力丰富,能够进行角色扮演和假设性思维。
4. 学前儿童的情感发展有哪些特点?学前儿童的情感发展具有以下特点:- 明显表露情感,喜怒哀乐等情绪会通过面部表情、肢体动作和声音等方式展现出来。
- 对他人的情感有基本的体验和理解,能够感受到他人的快乐和悲伤。
- 开始建立和维护人际关系,表现出亲近、依恋和合作的行为。
- 情绪容易波动,需要父母和教师的积极引导和情绪管理。
5. 学前儿童的社交发展有哪些特点?学前儿童的社交发展具有以下特点:- 逐渐建立起对他人的兴趣和关注,开始主动与他人接触和互动。
- 通过模仿和观察学习他人的行为,并逐渐学会如何与他人合作和分享。
- 开始意识到别人的需求和感受,具有一定的同理心和关心他人的能力。
- 发展一定的自我认同和社会角色意识,逐渐建立起自我在集体中的地位和作用。
二、论述题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试题及答案1. 简述学前儿童认知发展的阶段和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1.具有方向性和顺序性,由低级到高级,有简单到复杂。
2.连续性和阶段性,即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先有量变,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是质变。
3.不平衡性
4.个别差异性。
学前儿童是0-7岁。
2. 中国儿童心理学研究特点:1,社会性发展和社会化研究开始提到重要地位。
2结合社会需要的应用性研究增强
3. 胎内环境中哪些因素影响儿童心理发展:1孕妇的营养2孕妇的疾病3药物4辐射5孕妇的情绪
4. 儿童动作发展规律:1从上至下2由远至近3由粗到细
5. 儿童心理发展特点:1方向性和顺序性2连续性和阶段性3不平衡性4个别差异性
6. 评定新生儿感觉的几种方法:1反射行为2定向反射习惯化和去习惯化3身体运动和脸部表情4视觉偏爱
7. 朱智贤儿童左右概念发展的三个阶段:1.5-7岁能较固定辨认自己的左右方位2.7-9岁初步掌握左右的相对性3.9-11岁,灵活概括掌握左右概念
8. 幼儿观察力:1观察的目的性2观察的持续性3观察的细致性4观察的概括性
9. 儿童话语发展特点:1从混沌一体到逐步分化2句子结构从不完整到逐步完整,从松散到严谨3句子结构从压缩,呆板到逐步扩展和灵活
10. 与一般孩子相比,智力超常儿童有哪些典型行为特征:1心理与身体特征2在游戏方面3家庭背景,性别,出生次序4成人对智力优异儿童态度所产生的影响
11. 婴儿笑所经历的阶段:1自发的微笑2无选择的社会性微笑3有选择的社会性微笑
12. 影响怯生的因素:1父母是否在场2环境的熟悉性3陌生人的特点4抚养者的多少5婴儿与母亲的亲密程度6婴儿接受的刺激
13. 克服害怕的几种方法:1对抗性条件作用2系统脱敏法3模特塑造法4认知疗法
14. 道德感分为:1直觉的情感体验2与具体的道德形象相联系的情感体验3意识到道德理论的情感体验
15. 个性发展的社会化动因——家庭:1父母的管教活动2家庭结构3家庭的物理环境
16. 性别差异的表现:1身体和动作方面2认知方面3社交和情绪发展方面
17. 依恋发展过程:1对人无差别反应阶段2对人有选择反应阶段3积极寻求与专门照顾者接近
18. 依恋类型:1回避的2安全的3反抗的
19. 同伴的作用:1同伴是强化物2同伴是范型3同伴帮助去自我中心4同伴给予稳定感和归属感5同伴是社会化动因
20. 儿童的友谊发展:1未形成友谊的概念2单向帮助阶段3双向帮助阶段4亲密的共享阶段5最高阶段
21. 游戏的种类:1按游戏进行的目的性分类(1创造性游戏2建筑性3教学性4活动性)2按智力发展水平分类(1感官接受新奇的,愉快的刺激引起的游戏2简单动作模仿的游戏3象征性的游戏4创造性的游戏)3按社会化程度分类(1无所用心的行为2旁观者行为3单独一人的行为4平行的行为5联合的行为6合作性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