纤维直接过滤去除原水藻类
纤维球过滤器工作原理

纤维球过滤器工作原理
纤维球过滤器是一种常见的液体过滤设备,主要由一群纤维球组成。
它的工作原理是通过纤维球的特殊结构和流体的流经来实现过滤的目的。
当液体经过纤维球过滤器时,液体中的悬浮物质会被纤维球捕获,并分离出来。
这是因为纤维球表面的纤维结构可以形成许多细小的孔隙,这些孔隙能够有效地截留悬浮物质,使其无法通过。
此外,纤维球之间的间距也可以起到过滤的作用。
当液体经过纤维球之间的空隙时,较大的颗粒或其他杂质会被拦截在纤维球之间,从而实现过滤的效果。
纤维球过滤器的滤料通常是纤维球,这些纤维球可以由不同材料制成,如聚丙烯、聚乙烯等。
纤维球的直径一般在0.5-2毫
米之间,可以根据过滤要求选择不同直径的纤维球。
除了过滤物质之外,纤维球过滤器还可以去除部分溶解性物质,例如重金属离子、有机物等。
这是因为纤维球的表面具有一定的吸附性,能够吸附一部分溶解在液体中的物质。
总的来说,纤维球过滤器通过纤维球的特殊结构和流体的流经,实现了对液体中的悬浮物质和溶解物质的过滤和吸附,从而达到净化液体的效果。
纯净水生产中常见的问题

纯净水生产中常见的问题纯净水生产中存在着很多的问题。
现今社会水污染日益加剧,矿泉水、纯净水得到迅猛的发展,形成新兴的产业,水处理技术也渐趋成熟。
在纯净水生产过程中要采用最科学合理的方式,但是很多厂家在生产过程中将设备的装置和工艺流程结合过程中产生了很多的错误。
下面让我们共同探讨一下,纯净水生产过程中的常见问题。
矿泉水生产中的问题及解决办法矿泉水原水来自地下或地表,典型处理工艺流程为:蓄水池—泵—多介质过滤器—活性炭—微滤(5~10μ)—超滤或精滤(0.2~1μ)—臭氧或紫外杀菌—精滤—灌装。
以上工艺在现行生产中多见下列现象:细菌、微生物超标,在桶装水中有时伴有绿色藻类的生长;水的口感不好,严重时有异臭、腥味,较原水更差;超滤膜没有进行科学的保护,所以内壁有些黑色物质堵塞,透水量严重下降,甚至不能正常运行。
这些现象主要是因为没有把设备和工艺科学的结合导致的。
首先,如果水源为地下水时,一般细菌、微生物很少,但进入蓄水池后,由于空气中与蓄水池壁上含有大量微生物,对原水形成污染,并在原水中大量繁殖。
地表水则本身即含有较多的细菌与微生物。
如果以上述原水未经杀灭细菌与微生物,直接进入多介质过滤器、活性炭过滤器微滤器内极易被部分截留并附着在滤料、活性炭、微滤滤芯的表面及内部进行繁殖,并分解有机氮、氨氮而产生亚硝酸盐,对水形成二次污染,在矿泉水的后继处理中是无法去除亚硝酸盐的。
藻类可以通过两个途径产生异味和异臭,其一死亡藻类细胞解体,细胞内物质进入水中释放出具有臭味化合物,同时藻类可作为细菌的食物,细菌可放出有臭味化合物,因此矿泉水生产设备运行日久即有上述问题产生。
多介质过滤器、活性炭过滤器,微滤器对水质净化均存在正负两方面的效果。
现有不少小型矿泉水生产企业已形成该后果的恶性循环,整个系统的污染使良好的原水变质,甚至无法生产。
采取以下措施将使矿泉水生产走出误区:1、杀灭原水中细菌及藻类,投加二氧化氯或其他灭菌药剂,使细菌藻类停止新陈代谢而死亡。
纳米纤维材料高效净水技术应用

纳米纤维材料高效净水技术应用近年来,水资源的日益紧缺以及水污染问题的日益凸显,使得水环境治理成为世界各国重要的议题之一。
在此背景下,纳米纤维材料作为一种新兴的分离材料,日益受到研究者的重视。
其具有高比表面积、微孔结构和优异的分离性能等特点,使得其在水处理领域展现出了巨大的潜力。
本文将介绍纳米纤维材料在高效净水技术中的应用,并对其未来的发展进行展望。
首先,纳米纤维材料在微污染物去除方面表现出了良好的应用前景。
在传统水处理技术中,如混凝、沉淀、过滤等方法对于微量有机物和无机物的去除效果较差。
而纳米纤维材料具有高比表面积、多孔结构以及调控孔径的能力,能够更好地吸附各种微量污染物,如重金属离子、有机物、微塑料等。
纳米纤维材料可以通过表面修饰或功能化来提高对特定污染物的选择性吸附,从而实现高效去除微污染物的目的。
其次,纳米纤维材料还可通过膜分离技术实现高效的水处理。
纳米纤维材料具有高通量、高选择性和抗污染的特点,适用于微滤、超滤和纳滤等分离过程。
采用纳米纤维膜分离技术可以有效去除水中的悬浮物、细菌、病毒、胶体等微小污染物,从而获得高纯度的水。
此外,纳米纤维材料的层状结构和多孔结构还能够阻止一些大分子有机物的穿透,达到高效去除的效果。
另外,纳米纤维材料在水处理中的应用还可以与其他技术相结合,形成复合材料,进一步提高净水效果。
例如,纳米纤维材料与活性炭、银纳米粒子等材料复合可以实现对有机物和微生物的去除和灭活,使得废水的处理更加全面。
此外,纳米纤维材料与其他纳米颗粒的复合也可以用于去除重金属离子等特殊污染物。
通过合理设计纳米材料复合体系,可以根据不同污染物的特性和含量来实现定制化的水处理。
随着纳米技术的不断发展和纳米纤维材料制备技术的成熟,纳米纤维材料在水处理领域的应用有望取得更大的突破。
未来的发展方向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进一步提升纳米纤维材料的制备工艺和性能。
目前,纳米纤维材料的制备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难题,如纳米纤维的稳定性、耐污染性和机械强度等问题。
纤维过滤器原理

纤维过滤器原理
纤维过滤器是一种常用的固液分离设备,原理是利用纤维材料的微孔结构和表面电荷效应来实现对悬浮物的过滤和捕集。
纤维过滤器通常由滤料层、支撑层和附件组成。
在纤维过滤器中,滤料层是最重要的部分。
它通常由纤维束、纤维网或纤维布构成,纤维之间形成一定的孔隙结构。
这些孔隙大小可以根据处理物料的不同要求进行设计和调整。
物料通过滤料层时,较大的杂质被阻截在滤料表面,而较小的杂质则可以通过纤维间隙进入滤料内部。
除了孔隙结构外,纤维材料的表面通常带有电荷。
当悬浮物经过纤维过滤器时,带有相反电荷的颗粒会被吸附在纤维表面,从而实现对悬浮物的捕集。
纤维过滤器的运行过程通常可以分为三个阶段:预处理、过滤和清洗。
在预处理阶段,采用物理或化学方式对原料进行预处理,以去除大部分杂质,减轻纤维过滤器的负担。
在过滤阶段,原料通过纤维过滤器进行过滤,悬浮物被捕集在滤料层表面,而清洁液则通过孔隙结构流出。
当滤料层表面的悬浮物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需要进行清洗。
清洗可以采用反冲洗、吹扫、化学清洗等方式,将捕集的悬浮物从纤维过滤器中剥离,并恢复滤料层的过滤性能。
纤维过滤器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较高的捕集效率等优点,广泛应用于水处理、废气处理、固体废物处理等领域。
它不仅能够有效地去除悬浮物,还能够去除部分溶解性物质和微生物。
但需要注意的是,纤维过滤器的使用寿命受到滤料层的堵塞和损伤的影响,需要定期进行清洗和更换。
同时,在选用纤维材料时,需要考虑原料的性质和操作条件,以确保过滤效果和设备稳定运行。
反渗透超滤设备除藻方法及工艺流程介绍

反渗透超滤设备除藻方法及工艺流程介绍反渗透超滤设备除藻方法及工艺流程介绍现在水中的污染物越来越多,易受日照影响的较浅和流动缓慢的水体(如湖泊),在富营养条件下水中藻类易于大量繁殖,特别是在水温较高的夏秋季节,水中的含藻量将很高。
反渗透超滤设备可以达到除藻。
常用的反渗透超滤设备除藻方法有如下3种。
⒈反渗透超滤设备除藻微滤机是一种截留细小悬浮物的筛网过滤装置。
除藻用的微滤机多采用孔眼20~40μm的滤网,它对藻类的去除效率在40%~70%,对浮游生物的去除率可达97%~100%。
此法主要用于处理低浊高藻的湖泊水。
⒉气浮法除藻在含有较多藻类和一定浊度的水中投加混凝剂,反应生成絮凝体,再用反渗透超滤设备气浮法把絮体浮升到水面除去,可以取得远比沉淀为快的分离速度。
⒊加药灭藻法在取水湖泊或原水存贮池中定期投加硫酸铜(2~3mg/L),可以杀灭藻类或控制其繁殖。
但此法对鱼类有毒害作用。
在净水工艺中采用预氯化法,可以控制藻类在净水构筑物中的生长。
水中的藻类除了会使水产生令人厌恶的味和嗅外,还因为它们的比重接近于水,混凝沉淀的效果不好,易于堵塞滤池,影响水厂的正常运行。
因此在处理藻类含量较多的湖泊水时,应考虑反渗透超滤设备除藻问题。
【反渗透超滤设备的工艺流程】反渗透超滤设备应用膜分离技术,能有效地去除水中的带电离子、无机物、胶体微粒、细菌及有机物质等。
是高纯水制备、苦咸水脱盐和废水处理工艺中的最佳设备。
广泛用于电子、医药、食品、轻纺、化工、发电等领域。
反渗透是一种借助于选择透过(半透过)性膜的工力能以压力为推动力的膜分离技术,当系统中所加的压力大于进水溶液渗透压时,水分子不断地透过膜,经过产水流道流入中心管,然后在一端流出水中的杂质,如离子、有机物、细菌、病毒等,被截留在膜的进水侧,然后在浓水出水端流出,从而达到分离净化目的。
反渗透超纯水设备典型工艺流程为:1预处理-反渗透-纯化水箱-离子交换器-紫外灯-纯水泵-用水点2预处理-一级反渗透-二级反渗透(正电荷反渗膜)-纯化水箱-纯水泵-紫外灯-用水点3预处理-反渗透-中间水箱-中间水泵-EDI装置-纯化水箱-纯水泵-紫外灯-用水点4预处理→紫外线杀菌装置→一级RO装置→二级RO装置→中间水箱→EDI装置→脱氧装置→氮封纯水箱→除TOC UV装置→抛光混床→超滤装置→用水点水质符合美国ASTM标准,电子部超纯水水质标准(18MΩ*cm,15MΩ*c m,2MΩ*cm 和0.5MΩ*cm四级)一般包括预处理系统、反渗透超滤设备装置、后处理系统、清洗系统和电气控制系统等。
王占生

王占生王占生专家单位:清华大学专家职位:博士生导师专家职称:教授专家领域:市政供水工艺技术、工业供水技术、供水管网技术与管理、饮用水水质安全技术与管理、城镇污水处理工艺技术、节水技术与管理、药剂、过滤器材、材料、给水设备、膜处理设备个人简历1933年7月生于上海。
1953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土木系给水排水专业,留校任助教。
1956年10月至1960年12月苏联列宁格勒建工学院研究生,1961年获苏联副博士学位。
回国后回清华大学工作至今。
主要从事教学与科研,曾任土木与环境工程系副主任、环境工程系副主任、环境工程研究所副所长、北京市政府专业顾问、全国给水排水专业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全国环境工程专业指导委员会副主任,现任水工业学会给水委员会副主任兼给水深度处理研究会理事长。
已培养硕士生24名、博士生20名,现指导博士生11名。
主持国家“六五”~“九五”攻关科研专题与子专题,曾获国家科委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教委一等奖、北京市二等奖等多项奖励。
主要从事“污水回用”、“微污染水源饮用水处理”、“膜法水处理”,建有两座示范工程。
主编专著“微污染水源饮用水处理”(1999年),获“纤维球”、“生物陶粒”与“节水型纳滤膜净水器”专利3项。
【课题研究】先后作为国家“六五”攻关科研课题“城市污水处理与再利用”、“七五”攻关科研课题“城市污水回用技术研究”、水利部“城市污水回用可行性研究”、1988~1989年自然科学基金“水处理中可压缩滤料过滤特性与机理的研究”、1996~1997年自然科学基金“可生物同化有机物对饮水水质生物稳定性及管网的影响研究”、1999~2001年自然科学基金“消毒副产物在输配水过程的迁移规律”、“八五”攻关科研课题“淹没式颗粒填料生物接触氧化法去除有机物与氨氮的研究”、“九五”国家科技攻关项目“颗粒填料生物接触氧化处理微污染水源水”子专题的负责人。
【获奖情况】“城市污水处理与再利用”曾获1988年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1989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淹没式颗粒填料生物接触氧化法去除有机物与氨氮的研究”获1995年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三等奖。
净水材料有哪些

净水材料有哪些
净水材料是为了帮助去除水中的污染物质而使用的材料。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净水材料:
1.活性炭:活性炭是一种常见的净水材料,其可以吸附水中的
污染物质,如有机物、药物残留、氯和重金属离子等。
2.陶瓷滤芯:陶瓷滤芯是一种用于过滤水中悬浮物的材料,其
通过其微孔结构来阻挡细菌、病毒和固体颗粒等。
3.纤维滤芯:纤维滤芯是一种用于去除水中悬浮物和颗粒的材料,常用于家用净水器中。
纤维滤芯通常由纤维素、聚丙烯或聚氯乙烯等材料制成。
4.离子交换树脂:离子交换树脂是一种可以去除水中离子的材料,其通过吸附和释放离子来去除水中的污染物质,如硝酸盐、磷酸盐、铅、铜等。
5.超滤膜:超滤膜是一种通过筛选的方式来去除水中悬浮物、
细菌和病毒的材料。
超滤膜的孔径通常较小,可过滤掉大部分微生物和颗粒。
6.反渗透膜:反渗透膜是一种通过压力驱动实现水分子透过,
而拦截病毒、细菌、盐类等离子的材料。
反渗透膜常用于海水淡化和饮用水处理。
7.紫外线灯:紫外线灯是一种利用紫外线杀灭水中细菌和病毒
的装置,常用于家用和商业用途的净水系统中。
8.臭氧发生器:臭氧发生器是一种利用臭氧氧化作用去除水中有机物和细菌的装置。
臭氧氧化具有高效杀菌和氧化分解有机物的作用。
以上是一些常见的净水材料,不同的净水设备可能会使用不同的材料组合来达到去除水中污染物质的目的。
在选择净水设备时需要考虑水质和污染物质的种类,以确定最适合的净水材料和技术。
抑制藻类生长的方法

抑制藻类生长的方法
抑制藻类生长的方法有很多种,主要包括物理、化学和生物三种方法。
1. 物理方法:
(1)过滤法:通过过滤去除水体中的藻类。
可以使用微网或过滤材料作为过滤器,有效去除湖水中的藻类。
(2)遮光法:通过在湖面覆盖部分遮光板,抑制藻类的繁殖。
(3)沉淀法:向水中投加混凝剂或吸附剂,利用混凝或吸附原理,使藻类沉淀,从而达到去除的目的。
例如,向水中播洒黏土,可使藻类发生沉淀,从而被去除。
(4)超声波法:利用超声波与水作用产生的空化现象,损伤藻细胞内的生物分子,从而导致藻类的死亡。
(5)紫外线法:利用紫外线的辐射作用,破坏DNA,从而杀死藻类。
2. 化学方法:
(1)可使用氧化剂、消毒剂等化学药剂对绿藻进行处理,但需要注意化学药剂对水质和周围环境的影响。
(2)可使用一些特殊的化学物质,如铜离子、氯化物等,来抑制藻类的生长。
这些物质可以破坏藻类的细胞壁或者抑制藻类光合作用的进行,从而起到抑制藻类生长的作用。
3. 生物方法:
(1)可利用生物控制手段,如引入食草性动物控制绿藻数量,或者通过改变水域中营养盐的含量和比例,抑制绿藻的生长。
(2)可使用一些以藻类为食的生物来对藻类进行抑制。
例如,可以使用清道夫、青苔鼠、食藻螺等放入鱼缸中,让它们吃掉绿藻。
总的来说,以上方法各有优缺点,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
同时,为了保持池塘生态平衡和避免藻类过度生长,需要注意池塘的日常清洁和维护工作,定期更换水质、添加植物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滤床结构一定的情况下,试验装置对藻类的 洗的方式与强度。试验发现,由于滤床较薄,滤床所
去除效果主要取决于原水水质与运行工况条件。 承受的水力负荷有限,当水力负荷增加到 ll m3 / m2·
2.2.l 原水水质
h 时,原水 Chl-a 的去除率较之图 2 中的相应去除率
原水水质因素包括水温、pH 值、浊度、有机物含 降低 5% —l0% 左右。
2.l.2 对原水中主要藻种的去除
有波动,对表面有附属物的顶棘藻、多芒藻及微芒藻
原水中主要藻种的数量均在 l06 个 / L 数量级或 等去除效果较好;藻细胞个体和藻丝段之间联系紧
以上,试验装置对原水藻种的去除结果见表 l,可以 密性与牢固程度较弱的无定型藻类,如平裂藻、鱼腥
看出,对绝大部分藻种都能比较显著地去除。试验 藻等的去除率也呈现出较大幅度的波动。因此,当
(平均为 9l%),试验装置对原水藻类去除效果比较 的藻类,如小环藻、肾形藻、绿球藻、小球藻、蓝球藻、
显著。并且,藻总数的去除率与 Chl-a 的去除率之 腔球藻、多甲藻、十字藻、隐藻和裸藻等的去除率变
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相关系数 R = 0 . 7233。
化较大;藻细胞表面比较光滑的舟形藻的去除率也
Abstract This paper presented the effects of a piIot scaIe experiment on aIgae removaI by direct fiItration apparatus consisted of a drum on which poIypropyIene fiber siIk was fixed . Under certain operating conditions,the removaI rates of totaI aIgae number,ChI-a,Diatom,Green aIgae,BIue-green aIgae,FIageIIate aIgae ranged between 64%— 95%(averageIy 91%)and 82% —96% ,(averageIy 92%)respectiveIy . Main aIgae species were more than 85% removaI from raw water . The effects of aIgae removaI by the apparatus were affected by both of the aIgae characteristics in raw water and operating conditions incIuding the hydrauIic Ioading,way and intensity of backwash,and the drum rotating speed . Micro-sieving and adsorption-fIoccuIation of the fiIter bed to aIgae were the main removaI mechanisms .
4卷
表 ! 试验对原水藻类的去除效果
!!!!!!!!!!!!!!!!!!!!!!!!!!!!!!!!! !!!!!!!!!!!!!!!!!!!!!!!!!!!!!!!!! !!!!!!!!!!!!!!!!!!!!!!!!!!!!!!!!!
藻种
去除率(% ) 藻 种
去除率( % ) 藻 种
去除率( % ) 藻 种
HGMS 技术成本高、种磁剂回收难[4,5]的问题长期没 装置上部,试验工艺流程见图 1。
能彻底解决。总之,高藻原水除藻技术仍是研究的
热点问题。
目前纤维过滤已被广泛地应用于工业水处理
收稿日期:2002 - 06 - 01;修订日期:2002 - 11 - 18
中[6],其应 用 领 域 仍 在 不 断 拓 展[7,8]。本 试 验 尝 试 作者简介:余国忠(1966 ~ ),男,博士,河南省信阳师范学院副教授,
纤维滤层进入转鼓,从转鼓一端流出。随转鼓转动, 200l 年 7—l2 月进行。
转鼓表面滤床被分为过滤区和反冲洗区两部分,面 ! . " 试验水质
积比为 5 1 l。试验装置运行方式为连续过滤、连续
原水取自北京某地表水体,水质特征如图 2 所
反冲洗。压缩空气反洗装置布于转鼓内,反洗用水
为转鼓内的压力水。过滤水量为 l . 68 m3 / h,水力负 荷为 l0 m3 / m2·h,用气水联合连续反冲洗,气冲强度 为 4 . 63 L / m2·S,水冲强度为 l . 85 L / m2·S,反冲洗用 水量为 0 . l m3 / h,占过滤水量的 5 . 9% 。原水不经
图 3 和图 4 分别是对原水藻总数和 Chl-a 的去 针杆藻、冠盘藻、平板藻、直链藻、星杆藻、栅裂藻、蓝
除结果。可 以 看 出,对 藻 总 数 的 去 除 率 为 82% — 纤维藻、席藻、林氏藻、螺旋藻和钟罩藻等的去除比
96%(平均为 92%),对 Chl-a 去除率为 64% —95% 较显著;对断面形态呈圆形及近圆形、个体形态较小
示,原水 藻 总 数、叶 绿 素 a(Chl-a)范 围 分 别 在 5 > l06—35 > l06 个 / L、l0—76 !g / L 之间,处于富营养 - 重富营养化状态。原水藻总数和 Chl-a 的变化分 别见图 3 和图 4。按文献[9]分类,原水藻类构成见
表 l。
l6
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
腔球藻
43—88
钟罩藻"
> 94
冠盘藻
> 89
绿球藻"
76—85
螺旋藻
> 95
肾形藻
33—98
平板藻"
> 97
顶棘藻
> 95
林氏藻
> 95
十字藻"
20—80
直链藻"
> 9l
多芒藻
> 95
平裂藻"
> 63
卵形藻
> 90
星杆藻
> 95
微芒藻
> 97
鱼腥藻"
> 78
胶囊藻"
> 95
曲舟藻
> 95
鼓藻
> 80
要课题,并开发了预氧化、微滤、气浮(DAF)、高梯度
磁力分离(HGMS)和强化常规工艺等净水技术。但 1 材料和方法
这些净水技术往往伴生一些问题,如含藻水的化学 1 . 1 试验材料与工艺流程
预氧化会产生消毒副产物及增加可生物同化有机碳
试验装置为钢结构,尺寸为 600 mm X 300 mm X
(AOC),导致饮用水的化学风险和微生物风险,生物 预氧 化 除 藻 效 率 低[1];微 滤 机 除 藻 率 一 般 低 于 90% ,且 易 堵 塞[2];实 验 室 中 DAF 除 藻 率 可 达
1期
余国忠等:纤维直接过滤去除原水藻类
17
表 ! 原水、滤后水和反冲排水中颗粒粒径(!")分布与体积含量(#)对比!
原水
滤后水
反冲洗排水
体积浓度( % )
0 . 0023
0 . 0003
0 . 0031
!""4 . 88 体积含量( % ) 体积浓度( % )
21 . 76 0 . 05
38 . 99 0 . 012
应用纤维丝做滤料,设计加工一转鼓过滤试验装置,
主要从事水处理理论与技术研究。
l期
余国忠等:纤维直接过滤去除原水藻类
l5
图 l 纤维过滤除藻试验工艺流程
图 2 试验期间原水水质变化
图 3 原水藻总数去除效果
图 4 原水 Chl-a 去除效果
原水经泵抽到试验装置中,在压力作用下经过 加药 处 理,直 接 进 入 试 验 装 置 进 行 过 滤。试 验 于
关键词 丙纶丝 直接过滤 富营养化原水 藻类
Study on the algae removal from raw water by direct fiber filtration
Yu Guozhong1 Li Lingzhi2 Zhao Mingyun3 Wang Zhansheng1
(1 . Department of EnvironmentaI Science and Engineering,Tsinghua University,Beijing 100084; 2 . Department of Chemistry,Pingdingshan Teachers’CoIIege,Henan,Pingdingshan,467000; 3 . Beijing Water SuppIies Cooperation,Beijing 100027)
Key words poIypropyIene fiber;direct fiItration;eutrophic raw water;aIgae
水体中的藻类过度繁殖给自来水厂运行管理造 探索薄层纤维丝滤床直接过滤去除原水藻类的效
成沉重负担,高藻原水的净化一直是人们研究的重 果、影响因素及其除藻机理。
去除率( % )
硅藻
79—98
绿藻
82—99
蓝藻
83—99
鞭毛藻
95—99
小环藻"
> 73
栅裂藻"
> 87
蓝纤维"
> 86
隐藻"
负值— > 90
舟形藻"
> 77
小球藻"
> 66
蓝球藻"
50—90
裸藻"
23—96
脆杆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