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榴子石族Garnet基本特征
宝石鉴赏-石榴子石

(一)、镁铝榴石(Pyrope) 1. 颜色:常为浅黄红、深红色、紫红色和 红色,因铁和铬致色,成分纯净的镁铝榴石为 无色。 2.吸收光谱:当由Cr致色时,出现类似于红 宝石的吸收光谱,红光区无Cr的荧光发射线, 680nm右有一弱吸收线。特征宽吸收带位于黄 绿区590nm至500nm,蓝区475nm以后吸收。 与第一种情况相似,但缺失500-475nm的透光 区,光谱特征除红-橙光区外,全部吸收。红光 区有弱吸收线,以黄绿区为中心宽吸收带,绿 区有一强的吸收窄带,紫区普遍吸收,光谱中 有铁铝榴石的光谱伴随。
变石石榴石
• (2)、星光石榴石: • 该种铁铝榴石因内部含有大量定 向排列的针状包裹体(如图)当沿恰 当方向琢磨成弧面型宝石时,其顶部 出现四射和六射星光(如图)。该品 种比较少见,是石榴石家族中难得的 珍品。
石榴石中的四射星光和六射星光
• 三、 成品鉴定 • 颜色及光泽,均质性、折射率、光谱、包裹 体等方面观察和测试,查尔斯滤色镜下,绿色品 种的石榴石呈粉红色、红色。 (1)光泽:因高折射率使表面具有强玻璃光 泽,非常明亮。 (2) 折射率:单折射、不同品种的石榴石, 折射率大小不一,除翠榴石、锰铝榴石、部分铁 铝榴石的折射率超出折射仪的测试范围以外,其 它都可测,只要小心测试有帮助鉴定出品种。
2、晶形 等轴晶系矿物,晶体形态常为菱 形十二面体、四角三八面体以及这 二者之间的聚形。自然产出除发育 完全的晶体外,常呈浑圆柱状或不 完整晶体出现。
石榴子石的晶体形态
石榴子石的晶体形态
石榴石晶体
石榴石 的菱形 十二面 体
石榴石 的四角 三八面 体
石榴子石的晶体形态
石榴子石的晶体形态
镁铝榴石
镁铝榴石
各色的镁铝榴石
石榴子石大家族

宝石世界尤其是在变质岩中储量丰富。
石榴子石种类丰富、形态规整、颜色多样、硬度较高,是人们最为喜爱的中高档宝石之一。
现藏于大英博物馆的古埃及时代那卡尔二世的王冠上镶嵌着一种宝石,它是由许多打孔抛光制作的小珠组成的,这些珠子的绝大部分正是石榴子石。
石榴子石在很早以前就被人们当做宝石使用,在维多利亚时代,贵榴石和红榴石的饰品在当时发展非常迅速,已经成为上流社会珠宝首饰的常见品。
我国《石雅》中称呼石榴子石为“八角石”“马肯的石”等,据传慈禧太后去世后,嘴中所含的宝石就是一颗具有变彩效应的石榴子石。
那么石榴子石到底有着怎样的魅力呢?> 橘黄色璀璨式切割石榴石 中国彩色宝石网/供石榴子石(简称石榴石)的名称与其晶体形态和颜色密切相关,因为与石榴籽的形状、颜色十分相似而得名。
石榴石的英文名称Garnet由拉丁文Granatum 演变而来,意指“像种子一样”或“很多种子”。
虽然日常见到的石榴石多为红色系,但石榴石的颜色种类很多,几乎每一种色彩都有,较常见的有红色系(红色、粉红色、紫红色、橙红色)、黄色系(黄色、橘黄色、蜜黄色、褐色)、绿色系(翠绿色、橄榄绿色、黄绿色)。
成分与性质之所以说石榴石是一类矿物的合称,就要从它的化学成分说起。
石榴石族矿物的化学通式为A3B2(SiO4)3。
其中(SiO4)4-为硅氧四面体组成的络阴离子,是硅酸盐矿物的的基本组成架构。
A代表二价阳离子,可以是铁、镁、锰、钙等离子;B代表三价阳离子,可以是铝、铁、铬、锰、钛、锆、钒或硅等离子。
当AB两类离子随机配对时,就可以形成类质同象现象,理论上可以随意地排列组合并拼凑在一起,形成4(4个A)乘以8(8个B)32种组合形式。
但实际上,受到离子半径、离子含量以及形成限制,常见的种类并不多。
石榴石晶体结构中孤立的硅氧四面体由二价和三价的阳离子连接,这种紧密的结构,决定了其内部各向受力的均一性,决定了它的物理性质。
石榴石为等轴晶系,表现为矿物的三向等长、无解理,经常形成菱形十二面体、四角三八面体等形态。
石榴石知识详解

石榴石知识详解石榴石是一种宝石,石榴石的英文名称为Garnet,由拉丁文“Granatum”演变而来,意思是“像种子一样”。
石榴石晶体与石榴籽的形状、颜色十分相似,故名“石榴石”。
常见的石榴石为红色,常见的石榴石因其化学成分而确认为六种,分别为红榴石(Pyrope)、铁铝石榴子石(Almandine)、锰铝石榴石(Spessartite)、钙铁石榴石(Andradite)、钙铝榴石(Grossular)及钙铬榴石(Uvarovite)。
玉石简介缩写:Grt石榴石,中国古时称为紫鸦乌或子牙乌,是一组在青铜时代已经使用为宝石及研磨料(Abrasive)的矿物。
常见的石榴石主要为红色,但其颜色的种类十分广阔,足以涵盖整个光谱的颜色。
石榴石英文"Garnet"来自拉丁文"granatus"("grain",即谷物),可能由"Punicagranatum"("pomegranate",即石榴)而来,它是一种有红色种子的植物,其形状、大小及颜色都与部分石榴石结晶类似。
常见的石榴石因应其化学成分而确认为六种种类,分别为红榴石(Pyrope)、铁铝榴石(Almandine)、锰铝榴石(Spessartite)、钙铁榴石(Andradite)、钙铝榴石(Grossular)(变种有沙弗来石(tsavorite)及肉桂石(hessonite))及钙铬榴石(Uvarovite)。
石榴石形成两个固溶体系列:1.红榴石-铁铝榴石-锰铝榴石及2.钙铬榴石-钙铝榴石-钙铁榴石。
石榴石,也叫石榴子石。
作为一个矿物族的总称,其英文Garnet,源自拉丁语Granatum,意思是“粒状、象种子一样”。
据英文音译,国内少数人也称之为“加内石”。
中文名字石榴石,形象地刻画了这个矿物外观特征,从形状到颜色都像石榴中的“籽”。
相传,石榴树来自安息国,史称“安息榴”,简称“息榴”,并转音为“石榴”。
石榴石

1石榴石(garnet)石榴石的形态和颜色很像石榴的“籽”,故得名,它生动形象地描绘出石榴石的外表特征。
石榴石是一个大家族,根据其化学成分可划分为多个品种。
它以高折射率、强玻璃光泽及美丽的颜色征服了人们,得到大众的青睐,被誉为一月生辰石。
在宝玉石学中又将其称为“紫牙乌”。
1.主要物理化学性质及特征(1)化学成分石榴石的化学式为a3b2(sio2)2,其中a为二价阳离子,主要是fe2+、ca2+、mg2+、mn2+:b为三价阳离子,主要是a13+、fe3+、ti3+、cr3+、v3+。
石榴石存在着广泛的类质同象,根据a、b二价、三价阳离子的不同,将石榴石分为两大系列。
一类为铝榴石系列,有镁铝榴石、铁铝榴石、锰铝榴石:另一类为钙榴石,有钙铝榴石、钙铁榴石及钙铬榴石。
(2)晶系及结晶习性石榴石属岛状硅酸盐矿物,为等轴晶系,常有完好的晶形,多为菱形十二面体、四角三八面体及两者的聚形,如图14-1。
(3)物理性质石榴石的颜色非常多,但大致应为三个系列。
红色系列包括红色、粉红、紫红、橙红:黄色系列包括黄色、橘黄、蜜黄、褐黄:绿色系列包括翠绿、橄榄绿、黄绿。
透明至半透明,玻璃光泽至亚金刚光泽。
摩氏硬度7-8,无解理,断口为参差状,且断口常为油脂光泽。
密度在3.50-4.20g/cm3之间变化,光性特征为均质体,常见异常消光现象。
铝系列的石榴石折射率值在1.714-1.830之间钙系列的石榴石折射率值在1.734-1.940之间。
(4)特殊光学效应部分有星光效应,铁铝榴石有六射星光等,有时具变色效应。
2.主要品种由于石榴石的成分存在广泛的类质同象替代,使其化学物理性质存在许多差异。
石榴石的常见品种有镁铝榴石、铁铝榴石、锰铝榴石、钙铝榴石,钙铁榴石、钙铬榴石等。
(1)镁铝榴石即红榴石,化学成分为mg3al2(si04)3。
颜色为中至深橙红色、红色。
强玻璃光泽至亚金刚光泽。
密度为3.78(+0.09,--0.16)g/cm3,折射率为1.714-1.742,常见1.74。
13-石榴石

钙铁榴石
水钙铝榴石
翠榴石
• 翠榴石呈绿色、由Cr致色,查尔斯滤 色镜下粉红色。含有称“马尾丝状包体” 的放射状纤维状包体。俄罗斯乌拉尔山 脉为优质翠榴石的产出地,其他还有意 大利、纳米比亚、朝鲜、赞比亚、美国 加州,我国四川等。
翠榴石
钙铬榴石
三、石榴子石的质量评价
十字星光石榴石 (坦桑尼亚, 15.60ct)
一、石榴子石的基本性质
1、矿物名称:石榴子石 石榴子石是一族矿物的总称,根据其化学成分 的变化,可划分出许多种,每种都有独立的矿物名 称。 2、化学成分: A3B2(SiO4)3 A:Mg 2+、Fe 2+ 、Mn 2+ 、Ca 2+等离子为主 B:Al 3+、Cr 3+ 、Fe 3+ 、Ti 3+等。 石榴子石一类矿物存在着广泛的类质同象替代, 因此每一种石榴子石的化学成分变化较大。
石榴石的星光效应
二、石榴子石的品种 由于石榴子石存在广泛的类质同象替换,所 以自然界的石榴子石可划分成许多品种。常见的 有镁铝榴石、铁铝榴石、锰铝榴石、钙铝榴石、 钙铁榴石、翠榴石、钙铬榴石。 作为宝石常见的主要是镁铝榴石、铁铝榴石 和翠榴石。
镁铝榴石
铬钒钙铝榴石(绿色)
铁铝榴石
锰铝榴石
石榴子石宝石总体来说属中-低宝石,但 其中翠石因产地稀少,产量很低等原因,优 质的翠榴石可列为高档宝石之列。 颜色是决定石榴子石价值的首要因素, 翠榴石或具翠绿色的其它石榴子石品种在价 格上可接近同样颜色的祖母绿的价格。除绿 色之外,橙黄色的石榴子石、红色的石榴石、 暗红色的石榴子石在价格上是依次降低的。
聚形晶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6、光泽及透明度: 石榴子石为玻璃光泽,断口为油脂光泽。石榴子 石为透明矿物 7、光学性质:石榴子石为均质矿物,在正交偏光镜 下全消光。 8、解理:石榴子石矿物解理不发育。 9、密度:石榴子石矿物密度较大。3· 5—4· 2g/cm3 10、硬度:6· 5—7· 5 11、马尾丝状包体
酒红石榴石属性和鉴定项目

酒红石榴石的属性和鉴定项目酒红石榴石的属性:英文名称:Garnet矿物名称:石榴子石化学成分:Fe3Al2(SiO4),Mn2Al2(SiO4),Mg2Al2(SiO4)材料特性:等轴晶系,常见菱形十二面体、四角三八面体。
鉴定项目:外观特征:锰铝榴石:玻璃光泽至亚金刚光泽,无解理,可见不特征裂理。
镁铝榴石:玻璃光泽,无解理,可见不特征裂理。
铁铝榴石:玻璃光泽至亚金刚光泽,无解理,可见不特征裂理。
折射率:锰铝榴石:1.810(+0.004,-0.020)镁铝榴石:1.714~1.742,常见1.74。
铁铝榴石:1.790(±0.030)。
双折射率:无。
密度:锰铝榴石:4.15(+0.05,-0.03)g/cm3。
镁铝榴石:3.78(+0.09,-0.16)g/cm3。
铁铝榴石:4.05(+0.25,-0.12)g/cm3。
硬度:7~7.5。
光性特征:均质体,常见异常消光。
吸收光谱:锰铝榴石:410nm、420nm、430nm吸收带(偶然在430nm阴影截止边),460nm、480nm和520nm吸收带,有时在504nm和/或573nm吸收带。
镁铝榴石:564nm附近宽吸收带,440~445nm吸收线,优质镁铝榴石可在光谱红光区显铬吸收线。
铁铝榴石:通常在504nm,520nm和573nm有三条强吸收带,但也可以显示423nm,460nm和610nm,680nm~690nm弱吸收线。
查尔斯滤色镜反应:无反应,含铬钒钙铝榴石呈红色。
内部特征:锰铝榴石:波浪状、不规则、羽毛状液体包裹体、两相包裹体、负晶体常见。
镁铝榴石:针状包裹体,不规则、浑圆桩包裹体。
铁铝榴石:针状包裹体(通常很粗),具应力环锆石晶体以及不规则、浑圆状低突起晶体包裹体。
石榴石

石榴石族
• 基本特征
• 1:结晶特点 • 石榴石族属于等轴晶系宝石,在晶体结构上属岛状硅酸盐, 常见的结晶形态为菱形十二面体,四角八面体及其聚形, 晶面可见生长纹。 • 2:化学成分 • 石榴石族的化学式可用A3B2(SiO4)来表示,其中A为Ca、 Mg、Fe、Mn等元素;B为Al、Fe、Ti、Cr等元素,在A 位置上含Ca元素时,称为钙榴石系列;在B位置上为Al时, 则称为铝榴石系列。由于化学成分上的变化,将石榴石分 为两大类质同像系列。
石榴石族
• 概述:石榴石英文(Garnet),源于拉丁文Granatus, 意为“谷粒”,而中文名是因为石榴石的晶体形 态与石榴大的肉籽相似而得名。它也是最早被利 用的一种宝石,在我国古时称之紫牙乌(指紫红 色的石榴石宝石)。红色石榴石是一月份生辰石, 象征着淳朴和忠实。 • 石榴石是一个复杂的矿物族,其种类已有12个之 多,其成员都有一个共同的结晶习性及稍有差异 的化学成分。
Hale Waihona Puke 石榴石族• (1):铝榴石系列:镁铝榴石—铁铝榴石—猛铝榴石 这三个品种之间可以产生完全的类质同像 • (2):钙榴石系列:钙铝榴石—钙铬榴石—钙铁榴石 这三个品种之间,类质同像发生在钙铝榴石与钙 铁榴石,钙铁榴石与钙铬榴石之间。 • 两个系列的石榴石之间也发生一定类质同像作用, 例如铁钙铝榴石,就是含有少量铁铝榴石成分的 钙铝榴石。 • 其他特征:石榴石族宝石无解理、贝壳状断口、 透明至亚透明至不透明,强玻璃光泽,光性均为 均质体。
镁铝榴石
• 1:颜色:常为浅黄红、深红色、紫红色和红色, 因含铁和铬致色,成分纯净的镁铝榴石为无色。 • 2:吸收光谱:(1)当由铬致色时,出现类似于红宝 石的吸收光谱:红光区无铬的荧光发射线, 680nm处有一弱吸收线。特征的宽吸收带位于黄 绿区590nm至500nm,蓝区475nm以后全吸收。 (2)与第一种情况相似,但缺失500—475的透光区, 光谱特征除红—橙光区外,全部吸收。(3)红光 区有弱吸收线,以黄绿区
宝石学第08章 石榴子石族

六.钙铬榴石(Uvarovite):颜色呈深绿、鲜绿,是较罕见的矿物, 且颗粒很小,一般不超过2mm,芬兰产的晶体较大,但透明度差。 所以这个品种意义不大。
第三节
合成与鉴别
石榴子石的价格不高,一般没有专门的仿冒品。市场上有时 见到用玻璃冒充,但密度差很多,用手一掂就有感觉。硬度的差 别也很大。 人工合成品并不是用来假冒天然石榴石,而是仿冒钻石、祖 母绿等高档品种。为了增强合成品的光学效果,并不是简单按照 天然品的成分复制,而是加入其他元素。常见有两种:钇铝榴石 和钆镓榴石。
同时,石榴子石作为同一矿物族,又有如下共性: 1.晶系:等轴晶系(立方晶系)
2.晶形:常见 菱形十二面体、四角三八面体
3.解理:无解理 4.光泽:强玻璃光泽 5.透明度:透明到半透明 总之,石榴子石族宝石的折射率普遍较高,光泽强,颜色美 丽,在市场上是较受欢迎的中档宝石。 这类宝石的致色元素大都 是矿物本身的化学成分,因此属于“自色宝石”。
化学元素(金属阳离子)的微小变化导致不同石榴子石的物理性 质略有差异,见下表 各种石榴子石的物理性质 宝石名称 镁铝榴石 铁铝榴石 锰铝榴石 钙铝榴石 钙铁榴石 钙铬榴石 折射率 1.74-1.76 1.76-1.81 1.80-1.82 1.74-1.75 1.89 1.87 相对密度 3.7-3.8 3.8-4.2 4.16 3.6-3.7 3.85 3.77 色散 0.027 0.024 0.027 0.028 0.057 — 硬度 7.25 7.5 7 7.25 6.5 7.5
四.钙铝榴石(Grossular):作为一种矿物,其分布广泛,世界各 地都有。它的颜色是石榴石族宝石中最为丰富的。 1.颜色:黄绿色较常见,也有翠绿色(致色元素是微量的钒,属 于“他色宝石”) 2.产地:主要有美国 加州、巴基斯坦、南 非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时也见无色及淡黄色的“星光石英”。
8. 发晶:
常见的发晶的种类有: 金红石发晶、碧玺发晶、石榴石发晶、
金红石色散、RI很高,故显五颜六色
6.颜色: 无色、白、粉红、橙黄、黄、绿、 褐及灰色。颜色以白色内有蓝色光彩的价 值为高,有些月光石能琢磨出优美的猫眼。
7.荧光:
长波紫外光下呈弱蓝色荧光, 短波紫外光下呈弱橙红色荧光, X光下呈白色至紫色。
8.产地:
最著名的产地是斯里兰卡;印度也 产有月光石,有体色变化;其它产地有 马达加斯加、缅甸、坦桑尼亚等。
﹡(二)单晶石英的品种和特征
1. 水晶:
a. 颜色:无色、淡灰、淡褐色; b. 内含物: ① 气液两相包体,负晶,晶体包体; ② 当含大量微细裂隙对光干涉 形成晕彩,也称“彩虹水晶”(少 见),但低质量的水晶可碎裂处 理形成彩虹水晶,也常用于染色。
2. 紫晶:
a. 颜色:浅紫-红紫色,含微量Fe2+或Fe3+, 晶体中常见深浅不同的色带分布。
b. 独特性质: ① 光轴图:螺旋桨状黑十字, 少见黑十字干涉图; ② 多色性:弱到明显,红紫/紫; ③ 内含物:两相包体、愈合裂隙, 褐红色纤铁矿小晶体, “斑马纹”是深色和浅色交替条纹 的愈合裂隙。
3. 黄水晶:
a. 颜色:浅黄-黄色, 由混入晶格中的微量Fe3+造成。
b. 多色性: 弱,黄-浅黄;
中国的月光石产地有内蒙古、河北、 安徽、四川、云南等地。
(二) 天河石
1.化学成分:KAlSi3O8 属钾长石系列。 2.结晶习性:三斜晶系,致密块状体。 3.物理性质:硬度6,密度2.56,不透明。 4.光性特点:折射率1.52-1.54,双折射率0.008,
二轴晶(—) 。 5.颜色:为绿色、浅蓝绿色或蓝绿色。
以绿中带蓝色调为鉴定依据。
(三)日光石
——又称“日长石”或“太阳石”
是一种含赤铁矿或针铁矿包裹体,这些包 裹体反射而显出一种金黄色到褐色色调的火花 闪光,常称“砂金石”闪光效应。
1.化学成分: 钠铝硅酸盐 NaAlSi3O8, 主要为奥长石,或称钠奥长石,属斜长石系列。
2.物理性质: 硬度6,相对密度2.64,透明至半透明。
七、晶质石英宝石
(一)单晶石英的鉴别特征 (二)单晶石英宝石品种和特征 (三)合成石英的特征及鉴别
﹡(一)单晶石英的鉴别特征
1.原石特征: 三方晶系,常为六方柱与菱面体的聚形组 成柱状晶体,六方柱的柱面上常具横纹。 双晶也较发育。 有典型的贝壳状断口。
2.成品鉴别:
RI: No 1.544 Ne 1.553
由紫晶或烟晶热处理的黄水晶无多色性, 并仍然保留紫晶色带。
4. 紫黄水晶:
颜色:紫、黄色形成各自的色斑或色块, 无明显界线,有时也形成明显的 与菱面体生长区相关的色区。可 用紫晶合成紫黄晶,加热处理来 实现,目前处理紫黄水晶与天然 的尚无法加以区分。
5. 绿水晶:天然的罕见,由Fe2+致色。
6. 烟晶:
六、长石族宝石
月光石 天河石 日光石 拉长石
长石的矿物成分主要为 KAlSi3O8-NaAlSi3O8-CaAl2Si3O8的三元系列
KAlSi3O8
NaAlSi3O8
CaAl2Si3O8
钾长石与钠长石在高温条件下完全混溶, 形成钾钠长石系列。
钠长石与钙长石在任何条件下都混溶, 形成斜长石系列 。
a. 颜色:
褐、深褐和灰黑,色深时称墨晶,
色心致色,含微量Al3+在天然辐照作用下形成。
烟晶
加热 辐照
无色水晶
b. 多色性:
明显,褐/红褐;
c. 内含物:与水晶相似,有时见细长金红石针。
7. 芙蓉石:
a. 颜色:淡到浅玫瑰红色(Mn、Ti), 色深少见,色深时多色性明显, 偶见透明。
b. 结晶特点:极少见到发育有晶面的芙蓉石晶体, 常为镶嵌状的巨晶集合体。 当很透明时有明显“牛眼干涉图”。
4.光性特点: RI:1.52-1.53,DR:0.006,二轴(—), 色散低,0.012。
5.内含物:
通常是沿长石的初始解理产生一些微裂 隙,这些微裂隙是在出溶压力的作用下产生 的。由于两组微裂隙相交而构成各种图案。
蜈 蚣 状 ” 包 体
“
5. 月光效应:随宝石样品转动,在某一角度 可以看到白至蓝色的发光效应,看似朦胧 月光。这是长石对光的综合作用使其表面 产生的一种蓝色浮光。
3.光性特征: 三斜晶系,二轴晶(+), RI:1.56-1.57,DR:0.009,色散低0.012
拉长石属斜长石亚种,颜色多变化,从无 色到黄色、浅灰至深灰色。常含有特征的内含 物,内含物由不透明的金属矿物组成,可呈片 状或拉长状。
拉长石
具变彩的拉长石由 两种长石相的超显微连 生体所构成,一部分是 低钠长石有蓝色、绿 色、紫色、黄色等色 彩,也称“光谱石”。
钾钠长石系列: 包括 月光石、正长石、透长石
斜长石系列 : 包括 钠长石、奥长石、 中长石、拉长石、 培长石、钙长石。
(一)月光石
1.化学成分: 钾、钠、铝硅酸盐,属钾长石系列。
2.结晶习性: 单斜晶系,破裂碎片和滚圆卵石状。
3.物理性质: H:6, SG:2.56, 两组完全解理, 玻璃光泽,透明至亚半透明。
DR: 0.009 SG:2.65 非常稳定 光性:一轴(+),并具 有独特的旋光性,从而造 成牛眼状的干涉图。
牛眼干涉图
内含物: a. 气液两相包裹体,负晶,愈合裂隙及种类
繁多的晶体包体,当晶体包裹体数量多时 称为发晶,如金红石发晶,电气石发晶等。 b. 常见生长色带:如紫晶的折边色带。
多色性:不同颜色和深度变化,视品种而定。 特殊光学效应:猫眼效应和星光效应。
3.光性: 三斜晶系,二轴晶(±), 折射率1.53-1.54,双折射率为0.007。
日光石包体
(四)拉长石
1.化学成分: 由钙长石CaAlSi3O850%-70%和钠长石 NaAlSi3O850%-30%组成。
2.物理性质: H:6,SG:2.69-2.72,通常为2.70, 透明、半透明到不透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