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感院国家奖学金推荐研究生获奖及科研情况汇总表博士
武汉大学研究生专项奖学金申请汇总表

研究生专项奖学金名称:光华申报人数:8(其中博士生人数4;硕士生人数4)研究生培养单位(盖章)
序号
单位名称
姓名
性别
民族
专业
学号
类别
(硕/博)
学术科研及获奖情况
备注
1
遥感信息工程学院
李迎松
男
汉族
摄影测量:
1、SCI期刊论文1篇(An efficient photogrammetric stereo matching method for high-resolution images,Computers&Geosciences,3区,IF=2.533,本人第一作者);
7
遥感信息工程学院
刘子政
男
汉
摄影测量与遥感
201620
2130047
硕
学术科研情况:
CNKI收录期刊论文1篇(论文题目:顾及速度约束的基于时间序列GPS漂移数据处理方法,《测绘地理信息》,本人第一作者);
参与科研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61471273):基于全局视觉冗余分析的高效视频编码研究
2、EI期刊论文1篇(自然环境下圆形禁令交通标志检测,《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本人第一作者);
3、科研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项目,参与)
2
遥感信息工程学院
喻国荣
男
汉
摄影测量与遥感
201510
2130023
博
学术科研情况:
1、SCI期刊论文1篇(a new image registration algorithm using SDTR,Neurocomputing,,IF=3.317,导师第一作者,本人第二作者);
武汉大学2012年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获得者名单

武汉大学2012年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获得者名单外国语言文学学院博士(1人)赵鸣硕士(7人)余静远毕文静陈著吴光宇邢伟旌赵妮莎秦尊璐新闻与传播学院博士(4人)贺程王彦林冯强邓倩硕士(11人)易筱凡胡佳轶谢吉林忆夏朱丹张瑜月董宾杨少同王玉王艳春李明轩信息管理学院博士(6人)王菲菲李晶郝婷张建彬郑燃谢笑硕士(13人)陈孝禹陈欢王之冉曾李张寒露黄霄旭周芬廖小丽李聪汪姝辰郭丹冯倩然周婷经济与管理学院博士(18人)杨威涂乙东李静常鑫鑫王敏余娟娟张依茹赵颖智张旭陈思霞李詹王朝阳张标韩笑张承龙李玲卢盛峰赵阳硕士(35人)周雅曹誉波张平龚圆圆徐晟汪程程张云云夏怡冰胡甜刘惠甘金龙罗神清贾田艺徐玉婷谭学军王凌伟李娜王竞葭任重杨婷冯艳丽邹欣谭亚莉曾蓓蓓李敏何晓辉任远毛宏业邹越刘罗彭薇李璟童建魁刘荣王薇薇法学院博士(16人)陈真亮王宗涛郭少青朱兵强刘夏吴凤于连超袁康王进姚赛黄明涛叶泉孙聪聪杨文博王刚李婕硕士(30人)周忆张杰张雅思王萍刘倞王敬张萌李建华任娇娇李才华聂菲张正邢龙廖珊珊倪芸萍江茜魏毅岳阳曾李桃彭瀚王金鹏刘曦王东梅张倩云段磊高宇陈建科刘会月崔倩倩杜春艳文学院博士(7人)余蔷薇韩晗倪盛俭李锋屠爱萍王应平黄雪晴硕士(13人)张榴琳陆丽霞刘姝青杨华马书红李莉丽刘彤高添璧程明霞陈鹏冰姚丽霞杨迪何美玲历史学院博士(4人)李学桃吕博刘海波栗广硕士(4人)宋雅娟李静曹昭孙卓哲学学院博士(12人)李楠刘庆丰李齐姚彬彬柳向忠伦玉敏张红军沈庭郑雯吴默闻王竹苗周德清硕士(4人)柯尊斌王川梁奇戴雯炯艺术学系博士(1人)李丽硕士(1人)周士权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博士(4人)舒刚殷宝明周伟闫帅硕士(8人)陈圆闫明明张微娜胡英兰权晓妮陈春利许晓丹邢健教育科学学院博士(1人)刘永福硕士(1人)龚亚玲社会学系博士(2人)罗爱华曾俊森硕士(2人)张锋李慧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3人)魏强杨攀史珊珊硕士(4人)代红凯宋遨洋黄燕媚刘颖欣WTO学院硕士(1人)吴娴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博士(3人)蔡武进谭秀杰介江岭硕士(3人)郭帅田超龚晨数学与统计学院博士(7人)王宇钊陈正争张伟王文元蔡玉杰王延新陈加伟硕士(9人)张帅赵广文毕恩超吴小杰秦昆武解龙杰吴艳杰沈韩罗庆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博士(13人)郑赫黄晖辉江旭东吕红艳王倜郑巧谈小建杨中见许胜军张豫鹏刘兴强张少锋樊细硕士(8人)梁亮亮唐昆邹旭明孙玲玲黎德龙谢亚楠蔡恒彭娟娟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博士(24人)黄静徐秀娟罗明周敏范科陈俊年谷亦平叶立群姜鹏刘书琳何川程晓红吴志国张华张静李林梅仝敏超朱钢添袁哲凡廖凤麟周琼波李东巍黄碧海丁贝贝硕士(12人)雒国凤范文莹李焰韩娟娟王洋唐润理栾奕易红黄维陈巍海肖珩向晨生命科学学院博士(28人)马倩王书珍王翔王蕾蕾冉勇安泰陈义杰李友杏李成伟张虎李传洲李炯汪维余国军张婷张静孟生荣季雄胡海明姜帅赵合明赵震环唐鹏曾文波龚克黄敏曹路扬苏测洋硕士(11人)王彤王剑孙丹刘文成刘永祥朱家楼李好雨李建双胡明明柳翼曹中莹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博士(10人)赵翔王华曾兴国石铁柱杨敏虞昌彬刘丽詹红菊钟欣马潇雅硕士(12人)王艳茹王晓青李桢周鑫陈方圆李旋坤李星华赵宏龙谢慕易盼顾妍婷吴苏水利水电学院博士(11人)马刚杨建华刘林双郭旭宁胡冉蒋水华杨丰顺刘会波李志伟李成光李志晶硕士(15人)陈会杜涛李少林谢国帅谢颖涵徐敏杨威嘉周亚峰汪洋林峰朱森林高佩吴谋松徐驰刘大炜电气工程学院博士(8人)蔡力蔡伟黄国栋刘林陈道君王羽方春华沈阳武硕士(13人)潘建兵陈静吴振辉马玲玲范璇罗恒杨小明王丹王汉良向小蓉李传奇刘培黄瑞动力与机械学院博士(5人)胡家元李晟杨雪龙陈杰刘念硕士(8人)梁康罗伟胡元辰张弦曾庆龙胡玉华韩玲许萌城市设计学院博士(2人)钱义赵捷硕士(7人)黄俊孙靓雯李瑞勤李昆澄李兰郝娉婷聂爽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博士(4人)唐智徐浩然罗荣李扬硕士(7人)廖造壮龙浩董黛黎玲石博文曹源李舒计算机学院博士(13人)张云璐屈俊峰江俊君董石谢铭陈勇魏波任正伟李清安郭曦李昭常亚楠钟睿硕士(16人)司伟鑫段昭亮夏畅曹茜谢仁泰刘文娟彭碧琛龚凤娇贺登武吴亚伟王游游王杰张琼露孙韵秋成鸿飞廖祥云电子信息学院博士(11人)余定峰范林刚黄狮勇王凡涂志刚陈炳文李伦甘泉陈龙周清晨周林硕士(11人)易建新周朝青海银徐逢秋鹿璇朱逢园孙健兴段柳云许连玉雷颍王莹遥感信息工程学院博士(9人)刘振宇马电王东亮周朗明鲁一慧黄旭熊金鑫胡忠文熊小东硕士(8人)秦楠楠李小凯殷万玲史蕾黄山刘嵩王振华吴腾测绘学院(含卫星导航定位技术研究中心)博士(9人)李星星李玮郭斐李琼刘洋孙榕何平辜声峰张提升硕士(14人)许超钤刘庭宏任晓东刘季畅柳夏真王锴华朱锋严昆仑严凤施斌杨洪洲高琳余锐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含中国南极测绘研究中心)博士(14人)徐川毛飞跃栾学晨石茜武辰江铖方莉娜张乐飞胡楚丽汤玉奇史磊冯炼李慧芳墙强硕士(11人)白云曹茜黄方贞欧晓玲时朝阳周熙然潘志敏岳林蔚樊亚新杨梦诗谭智印刷与包装系博士(2人)刘强刘菊华硕士(5人)李帅龚莉张义黄瑜曹文冬国际软件学院博士(2人)吴怡萍曹祺硕士(7人)周慧刘海蒋科孙文超杨琛李幸武川基础医学院博士(7人)赵海霞吴尧董兰兰陆星刘镕苏可朱发银硕士(5人)杜丽何正望秀玲许程洁卢雅静第一临床学院博士(13人)刘颖林福生翁小东刘以鹏张丽廖艳戴雯余楠赵凯亮曹红黄兵易欣徐煜林硕士(18人)黄佳刘韬罗丽梅莎莎张吉翔付雯雯杜黎黎袁乐永王磊宋其合刘梁钟慧何紫琪索涛袁耀美袁吉林许明伟郭悦第二临床学院博士(14人)赵占魁邓洲铭张翼欧阳雯彭春伟刘晖辛佳蔚夏志平任亮朱凌易烽明邵丽华李宗焕王志浩硕士(13人)李胜汪名飞鲁双艳陈冬玲李明梅钟自彪吉静娜王娟陈静樊霞杨珍孙巍李杰口腔医学院博士(9人)张莉撒悦李蓉张静徐镔婷杜习金李贤玉刘欢刘琦硕士(5人)花放于秀莉杨宏业晏奇何克飞公共卫生学院博士(2人)夏欣陈如程硕士(3人)狄娟丁琪萱杨蕊药学院博士(2人)陈浩汪志明硕士(5人)邓喆韩欣林觉向丽敏梁永添。
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

博士学位授予权专业:空间物理学专业、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地球与空间探测技术专业、电磁场与微波技 术专业
硕士学位授予权专业:空间物理学专业、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地球与空间探测技术专业、电磁场与微波技 术专业和飞行器设计专业
工程硕士学位授予权专业:计算机技术、电子与通信工程专业
据2020年4月中心官网显示,中心建有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中科院重点实验室3个北京市重点实验室1个、野 外台站4个;有中国科学院院士2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有学术型博士研究生培养点4个、学术型硕士研究所培 养点5个、专业型硕士研究生培养点1个。截至2019年底在读研究生433人(其中硕士生231人,博士生202人)。
2012年,该中心共有在研项目665项(包括新增项目235项)。
《空间科学学报》(ChineseJournalofSpaceScience)是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原空间科学与应 用研究中心)和中国空间科学学会共同主办的综合性学术刊物。
该期刊刊载的主要内容包括:以空间为研究对象的研究成果,以及与空间特殊环境有关的基础研究、应用研 究和高技术研究成果。具体报道范围包括:日地空间物理、空间天气学和空间环境科学、太阳系与行星科学、微 重力科学、空间生命科学、空间化学、地球空间科学、空间基础物理实验、空间天文学以及空间科学探测实验和 应用等相关技术。
中国科学院院士(专职):王赤、魏奉思
中国工程院院士、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专职):姜景山
国际宇航科学院(IAA)院士:吴季、刘振兴、徐荣栏
国际空间研究委员会(COSPAR)副主席、美国电气与电子工程学会会士(IEEE Fellow):吴季
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冯学尚、徐寄遥、王赤
武汉大学2013年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获得者名单

武汉大学2013年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获得者名单外国语言文学学院博士(1人)毕文静硕士(7人)田卓灵潘龙崔璨李硕毛慧芳胡晓杨帆新闻与传播学院博士(4人)吴鼎铭刘莲莲管成云刘艳子硕士(9人)陈思魏文秀冯大鹏朱婷杨凌星张彦彦刘俊俊刘骏曹琬晨信息管理学院博士(7人)邢文明陈必坤田常清楼雯吕红董克唐义硕士(12人)王迪杨蕾文振兴高慧琴吴荆棘贾茜贾佳李金芮王璐璐唐翔蒋雪瑶田蓉经济与管理学院博士(17人)王敏姚鹏祁毓张标李静刘江日李洪斌李小林王红建曾冉刘会闯田涛代娟张平刘杰唐亮任俊霖硕士(33人)王一竹金晶孙博文关之烨李祎段中元张韦华刘伟马永健施璐敏李睿余巍王保双肖露朱登杨嘉懿唐松唐晶星李蕙李泓锦张琴赵超张诗华赵阳彭意许志慧付鸣叶敏文蔡翊杨家洋郑安琪罗洁郑开元法学院博士(15人)叶金育袁康陈烨韩玉亭张宇庆董金鑫张倩刘京武小川刘猛唐塞潇周围李若瀚周迪宋国涛硕士(30人)高一飞苏琳徐奇赵博虞楚箫熊倪杨心怡韩慧黄雄义胡健生张韵雯底高扬李健宋丁博男刘苏朱文静林遥杨艺雯杨丽娜刘杰崔森苏绍龙马定萍薛丰民潘登张艳青张黎伟白云陈建军张贵周文学院博士(7人)冯樨罗昌繁徐旭张益伟裴萱戴海光张慧佳硕士(10人)陈杰丁雅诵王蕾袁竹李羽丰皮娜赵淑娟邱实冯辰辰孙婉历史学院博士(6人)栗广闫兴潘刘耀吕博刘海波窦磊硕士(5人)冯雅琼申玉苏陈晖刘恒刘霄哲学学院博士(10人)张志强黄燕强胡栋材赵志坚刘秉毅邹啸宇张晓明李攀李强刘依平硕士(4人)卢艺胡学源高光玉邵世恒艺术学系博士(1人)赵雅琴硕士(1人)鲜丽楠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博士(5人)韩俊强黄晓瑞赵斌舒刚赵奕钧硕士(8人)段伟力吴友全杨永磊李玉娇夭凯民刘頲李印慧吴菲教育科学学院博士(1人)周为硕士(2人)雷丽韩小静社会学系博士(1人)宁雯雯硕士(2人)陈民洋朱博文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4人)徐春艳李爱军刘近聂继红硕士(4人)王荣戴吉田亚黄从璟WTO学院硕士(1人)陈盼盼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硕士(2人)王才玮吴也数学与统计学院博士(8人)张灿王春勇王绍臣熊林杰范海宁罗鹏翁智峰曹永秀硕士(9人)万灵胡鹏江磊曹芳杨欢郑明雪王佳叶子杜书楷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博士(13人)张豫鹏梁珊唐永波陈济鸿刘智肖仁政卜呈浩郭楷模王亚兰戴志高白思航邹旭明王佳宏硕士(10人)张曦应见见吴文惠宋笑影赵磊李森盛华平罗成志张济熊贵化学与分子科学学院博士(25人)肖龙强武文博何照林张晓虎黄静李侃高梦孟令奎黄冰方鑫黄志良韩凯张逸王少亭秦四勇陆庆全郭璞张世明王天露尤俊李清华李小水胡慧周川华吴琳硕士(13人)唐山刘冬胡昊泽曾令瑜何小梅周莹金建成洪婷婷彭双李光伟毛利菁熊亚刘小兰生命科学学院博士(25人)韩翰裴勇刚洪伟丁颖雯张胜威陈龙云罗俊王帅王赵玮封晶陈晨颜识涵陈镇尹亚琳林义吴浩明张志刚王曼胡小虎姜黎刘健李尚泽冯平李文江帆硕士(12人)魏进徐文倡刘婷李文娟聂文超王亚林敖亮曲志浩苗蒙汪娇刘姗姗孟彩凤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博士(12人)李军利吴鹏海虞昌彬马潇雅周克昊侯贺平汤迪勇徐艳红丁福源姜庆虎李宛怡徐晶硕士(12人)王少辰胡盈刘良杰陈梦竹吴静阳周梦杰张苗苗徐爱珍贺法法周伟莉吕效谱余芃飞水利水电学院博士(14人)李天元周研来曾思栋杨云平柴朝晖刘飞黄卫魏红艳谭学志蒋水华薛万云杨建华孙辅庭胡英国硕士(13人)洪兴骏马鸿旭江聪孙伟王志刚邵兵李鑫李琳琳王卓民付山张乐王淑江东奇电气工程学院博士(6人)舒胜文黄涛董飞飞胡元潮唐飞王贺硕士(14人)金淼王亚俊费雯丽宋春丽缪芸毛艳芳张志欧阳庭辉赵一婕邵雅宁肖明杰周雨田贾骏郑景文动力与机械学院博士(4人)刘抗袁波肖振锋付兴伟硕士(9人)李水霞凌杰兰刚王聪贺瑶王如意李思千余翩吕桥城市设计学院博士(1人)苏良兴硕士(6人)龚萍柴利全董维敏王梦姣董成林颜会闾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博士(4人)龚田牛余堃许锋张俊峰硕士(7人)杨芮阳杰陈丹陈平贺慧高许俊李文霞计算机学院博士(11人)江俊君胡金晖周新宇任正伟屈爱平邵飞何鹏聂勇伟黄佳佳李永凯陈亮硕士(16人)栗娟张能余洪江曾佩谢格王樱傅慧程飞曾秋梅贺飞艳王谢兵殷丽逄志强杨慧邱镇龙陈玉玺电子信息学院博士(10人)方亮屠礼芬田应伟易建新沈志奔徐逢秋张宇潘超周清晨张守首硕士(11人)彭红廖紫纤王丹曲金泽熊海亚谢飞李媛许晓航李刘腾雷莉尹晓双遥感信息工程学院博士(8人)董来根郑茂腾吕志勇鲁路平黄荣永张玉香李小凯高贤君硕士(9人)严俊黄润王梦秋寇媛周檬陈茂霖万一曹劲舟鲁宇航测绘学院(含卫星导航定位技术研究中心)博士(10人)许闯丁浩郭博峰邓辰龙高攀李盼任晓东张豹郭靖易文婷硕士(11人)傅露左翔龚学文来冰华张伟蒋健君王刘准魏鑫万丽华张栋海金蕾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含中国南极测绘研究中心)博士(14人)王伦澈刘冲武辰董震翟曦郑杰周磊陈敏曾超孙子恒张云菲王挺谢潇王晓蕾硕士(6人)赵琳朱婷婷赵锐王飒张明达文大为印刷与包装系博士(1人)张方方硕士(2人)黄希妍张义国际软件学院博士(1人)胡书山硕士(7人)邓志华刘源陈其良胡婧刘龙苏泽垚徐恒基础医学院博士(7人)邱振鹏邱立新刘红亚孙小明李立闵加威卢雅静硕士(5人)黄小星屈蒙蒙向莹李莹辉夏双双第一临床学院博士(13人)李汛王徐乐宋佳张静代佳余楠石少波蒋丁胜李明刘韬王磊易欣邓钢硕士(18人)何颖施强宋平段慧楠王松云段启新陶红舒颖乔斌李盛波黄涛戴梦源冯丽芝余婷婷易慧兰黄燕周艳丽马振国第二临床学院博士(11人)张翼邓洲铭辛佳蔚郝赤子应诚诚王晓兵黎四维李胜钟自彪王蕾沈璠硕士(14人)黎黎邓敏王娟徐明谭维军吴江华李弦李淑华李祖华方敏李宗焕王晶晶王霞江山口腔医学院博士(7人)张伟伍妍任建岗刘玲霜杨静文宋凯吴添福硕士(5人)魏凌飞花放常茂琳吴涛刘忠芳公共卫生学院博士(2人)朱洁李春晖硕士(4人)季洁王震坤杨子娟周艳凤药学院博士(7人)张文鹏王宜海朱茫鸿孙耀韩欣张娟陈莹硕士(5人)周高王玉婷田辉谢剑梅陶莉。
评估报告 - 中国科学院

‚大气物理学与大气环境‛博士培养点自我评估报告中科院研究生院学位评定委员会及学科评议组:大气物理学与大气环境专业是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学位委员会于2003年审核通过并有权招收博士研究生的学科专业。
经过6年的建设与发展,本专业具有较强的学科竞争优势,科研条件优越,队伍实力雄厚,研究经费充足,科研成果突出,已培养了一批高质量的优秀博士研究生,是合肥研究院重要的学科领域之一。
现根据《通知》要求客观全面的自我评估如下:一、学术队伍本专业主要以激光主动信息获取与遥感信息定量化需求为任务进行科学实验、研究工作。
现有在编研究员20人,副研究员(包括高级工程师、高级实验师)16人,助研(包括工程师、实验师)9人。
具有博士学位18人,硕士学位18人。
本专业现有学术带头人20人,其中博士生导师20人,硕士生导师9人,平均年龄48岁不到,正是年富力强的时期。
他们不但具有宽广、渊博的知识和高深的学术造诣,而且思想作风正派,学术气氛活跃,治学严谨,教书育人,团结合作,在国内同行中具有较高影响。
本专业学术带头人的知识结构、年龄结构以及专业技术职务结构较为合理,学术思想端正,能持续不断地进行高水平的教学和研究工作,整体学术水平在国内同类学科中处于前列。
二、科学研究本专业研究领域宽,经费强度大,科研水平高,成果突出,优势明显,在国内同一学科中居于先进行列,并在国际同行中有一定影响。
在激光大气传输和大气气溶胶性质及其探测技术(如大气风场、气溶胶和重要气体成分等激光雷达探测技术)、大气遥感基础与技术应用、大气光学环境监测技术基础与应用等三个研究方向始终保持国内领先地位,在一些优势研究方向上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具体为:大气气溶胶探测:以大气气溶胶的气候效应和环境效应为牵引,发展大气气溶胶探测的激光雷达技术、地基光学遥感技术和卫星遥感技术,包括气溶胶粒子谱仪、太阳辐射计等,长期系统地探测大气边界层、对流层和平流层气溶胶光学性质、微物理性质研究及其相关的温室气体浓度和气象参数(温度、湿度、云等)的高分辨率垂直分布廓线,建立相应的高分辨时空分布数据库和统计特征模型,研究它们的时空分布结构、变化规律、引起变化的主要因素及其对气候和环境的影响,为气候变化与环境评估研究模式的建立奠定物理化学及动力学过程的基础。
研究生毕业登记表自我鉴定

研究生毕业登记表自我鉴定•相关推荐想上要求上进,认真学习,努力钻研专业知识,毕业之际,回望过去的日子,不禁让我感慨万千:这一段时光不但让充实了自我,而且也让我结交了许多良师益友;这段岁月不仅仅只是难忘,而是让我刻苦铭心。
年华虽逝坚,带不走的记忆却历历在目。
思想方面。
我认真学习;关心时事政治,关心学校的改革与发展;拥护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能认真执行学校、实验室的决议;尊敬导师、团结同学、乐于助人、勇于奉献,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思想修养;能遵守国家法律、法令和学校各项规章制度。
作为一名中共党员和一名学生干部,我始终努力学习、积极工作,在自己进步的同时还不忘帮助别人进步,先后担任了几位同志的入党介绍人、充分发挥党员学生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
学业方面。
我的研究方向为虚拟现实和仿真技术,主要研究兴趣为三维模型的简化与网络传输。
学术思想活跃、学习目的明确,态度端正、学风良好,勤奋学习,刻苦钻研,成绩优秀,在所选的研究生课程中,成绩全部为优良;在国际会议发表了学术论文两篇;在导师的指导下,参与了两个科研项目并在项目中独立负责一个模块,使自己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水平得到了进一步的增强和提高。
工作方面。
我曾任测绘遥感信息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生会副主席、实验室政治协理员。
在担任副主席期间,组织了多场晚会、联谊会、弘毅讲堂系列学术讲座;成功策划了首届“学术科技节”活动、组织了本室的学术之星评比,推荐、协助XX博士参加校级选举并荣获“十大学术之星”称号,我的工作积极性和组织协调能力也得到了认可,被评为“优秀研究生干部”。
作为政治协理员,积极的配合分管党务工作的老师、指导和协调各班党支书开展工作,出色的完成了任务。
其它方面。
研究生的确应该视学术为生命,但是综合素质的提高是最重要的。
我组织和参与了实验室的系列体育赛事,并获得了不错的名次;积极参加学校的辩论赛。
坚持听一些社会、文化等领域的名家讲座,提高自身的修养。
业余时间爱好摄影,作为青年志愿者参与了国际学术会议的拍摄工作并负责实验室重大活动的摄影任务;在摄影专业杂志发表文章一篇。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推荐书

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推荐书(2012年度)一、项目基本情况专业评审组:气候变化与自然灾害监测评审组序号:奖励类别:社会公益编号: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制项目简介及主要创新中国遥感卫星辐射校正技术系统是一个以辐射校正理论为指导,以辐射校正技术为基础,以辐射校正场建设为核心,支撑所有国产系列遥感卫星定标和遥感数据定量应用的国家航天重要基础研究与建设项目,是我国目前涉及部门众多、应用范围极广、行业影响巨大、社会效益显著的卫星应用重大系统工程。
项目由中国气象局牵头,会同国土资源部、国家海洋局、中国科学院、中国航天集团公司、中国核工业集团公司、总参二部,以及甘肃省人民政府和青海省人民政府共同实施。
1994年王大珩先生主持通过项目实施方案评审;2002年陈述彭先生主持通过了国家验收。
2005年国家发改委批复了中国遥感卫星辐射校正场管理办法。
系统投入业务运行后持续得到国家支持,辐射校正业务能力不断提升。
在辐射校正场建设之前,由遥感仪器定标误差所导致的观测误差严重影响着国产卫星的产品质量。
中国遥感卫星辐射校正技术系统围绕国产遥感卫星定量应用的紧迫需求,集中全国优势技术力量,在辐射校正技术指标体系、辐射校正理论与方法、辐射标准溯源与传递、辐射校正观测与系统集成等方面联合攻关,提出了完整的遥感辐射校正技术路线,建立了由敦煌戈壁、青海湖水体、思茅雨林组成的全球第一个多分辨、全谱段、业务化的辐射校正场;发展了遥感卫星辐射校正理论与方法,建立了高精度、普适化的在轨辐射校正模型;突破了野外辐射标准传递与溯源技术,实现了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场地和大气光谱辐射观测;制定了辐射校正质量保障规范与标准,建成了国际先进的辐射校正业务运行系统。
项目取得了14项国内领先的研究成果,其中可见光辐射校正整体定标精度(6%)、初级应用光辐射功率标准系统不确定度(0.035%)等2项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光学场均匀性(2%)和稳定性(3%)指标达到国际最优。
遥感信息工程学院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评选计分标准

5.国家发明专利及著作权应该满足:研究生为第一作者或导师为第一作者,研究生为第二作者。其他无效
6.学术竞赛为团队获奖的,团队共享加分项。
二区
60
三区
30
四区
25
EI类期刊
10
核心期刊
5
国家发明专利
40
软件类著作权、实用新型专利
遥感信息工程学院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评选计分标准
一科研论文、竞赛、专利及著作权
项目
计分
备注
科研论文
SCI类期刊
一区
100
1.研究生科研成果应是本人为第一作者或导师第一作者,本人第二作者,其他均视为无效,并要求见刊;
2.同一论文被不同刊物收录(转载),以最高级别刊物加分,不累加;
3.所有成果加分均应有书刊原件证实,否则不得加分;
5
二科研成果获奖
项目
作者
排名
一等
奖
二等
奖
三等
奖
1.国家级科研成果指由国家评定公布的获奖科研成果;
2.省(部)级科研成果指由省(部)评定公布的获奖科研成果;
3.校(市)级科研成果指由学校(市)评定公布的获奖科研成果;
4.同一科研成果获不同级别奖励得分取最高分计,不累加;
5.若该科研成果只有一位作者,则享受该成果第一作者得分;
4-8
40
20
10
三学科竞赛获奖
学科竞赛获奖
“全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活动”全国性比赛一等奖
50
“全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活动”全国性比赛二等奖
30
“全国研究生创新实践系列活动”全国性比赛三等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序号
姓名
导师
学号
专业
获奖情况
科研成果
1
刘振宇
余洁
2010102130021
摄影测量与遥感
[1]Liu Zhen-yu; Cui Ting-wei; Yue Jie et al. Spectrum Simulation Based on Data Derived from Red Tide[J]. SPECTROSCOPY AND SPECTRAL ANALYSIS. 2011 11(31):3043-3049.(SCI)
1、Y.C. Wan (my supervisor), D.L. Wang, J.H Xiao (my supervisor) et al, "Tracking of Vector Roads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Seams in Aerial Image Mosaics," IEEE Geoscience and Remote Sensing Letters, vol.9. no.3, May 2012.(SCI源刊)
[2]Zhenyu Liu, Jie Yu, Qin Jan. Investigation of Vegetation Phases Extraction Based on Polarmetric SAR Interferometry,"Image and Data Fusion (ISIDF), 2011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2011, pp.1-4.(EI)
3、王东亮,万幼川,徐景中,等;基于DEM的机载LiDAR航线设计,测绘科学, 2011,36(1): 116-118. (核心期刊)
4
周朗明
郑顺义
2010102130028
摄影测量与遥感
2011~2012测绘科技进步一等奖.(排名第7)
[2]郑顺义,周朗明.牙模三维量测系统及方法:中国,ZL 2010 1 0029009.7[P].2012-08-29.(授权发明专利)
2、以第一作者的身份,承担武汉大学研究生自主科研项目基金“基于点线对偶理论的线特征摄影测量理论与方法研究”,项目编号:2012213020201
3、以第二作者(导师为第一作者)的身份,申请专利“一种附加非线性约束条件的立体像对自动相对定向方法”,专利申请号:201110237095.5,已公开。
7
熊金鑫
张永军
2010102130027
摄影测量与遥感
1、教育部颁发的2011年度“博士研究生学术新人奖”;
2、2012年“武汉大学研究生学术创新奖三等奖”;
发表的论文:
[1]Combined Multi-View Matching Algorithm with Multiple Long-Strip Satellite Images from Different Orbits(ISPRS Annals收录,ISPRS大会Oral,第一作者,2012年);
2
马电
郑顺义
2011102130023
摄影测量与遥感
获“武汉大学优秀学生干部”荣誉
[1]Shunyi Zheng, Dian Ma, etc. A novel measurement method based on silhouette for chimney quasi-static deformation monitoring. MEASUREMENT, 45(3) (2012), PP. 226-234.(SCI)
2.以第三作者的身份在EI检索的期刊《测绘学报》上发表文章“卫星遥感影像有理函数模型优化方法”
3.以第一作者的身份,承担武汉大学研究生自主科研项目基金“立体遥感卫星对地定位误差分析与仿真”,项目编号:2012213020205
6
黄旭
张永军
2012102130019
摄影测量与遥感
1、获得2012年“武汉大学研究生学术创新奖”二等奖的奖励。
2、以第一作者的身份,承担国家教育部审批的“学术新人奖”。
1、以第二作者的身份(导师为第一作者)在SCI检索期刊《ISPRS Journal of Photogrammetry and Remote Sening》上发表文章“Direct relative orientation with four independent constraints》。(ISPRS Journal of Photogrammetry and Remote Sening期刊的影响因子为2.184)
2、Jing LUO, Yuehua YAN, Dongliang WANG, Optimal Signal-timing Solution Based on Dividing Vehicle Flows, Journal of Transportation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Volume 12, Issue 1, February 2012, Pages 29-35.(EI源刊)
[2]POS数据的上下视差误差源检测及误差补偿回归模型研究(测绘学报,EI检索,第一作者,2011年10月);
5
鲁一慧
张永军
2011102130019
摄影测量与遥感
1.以第二作者的身份(导师为第一作者)在SCI检索期刊《IEEE Transactions on Geoscience and Remote Sensing》上发表文章A New Approach on Optimization of the Rational Function Model of High Resolution Satellite Imagery.(期刊影响因子2.895)
[2]郑顺义,马电等.基于轮廓线的高大烟囱变形测量方法[P].CN201010505578.4.武汉大学. 2012-01-11.
[3]郑顺义,马电等.基于单目结构光的三维建. 2012-03-28.
3
王东亮
万幼川
2010102130010
摄影测量与遥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