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满分作文写作能力提升系列之4 新材料作文偏题走题的原因及应对措施

合集下载

高考作文常见病因及应对策略

高考作文常见病因及应对策略

高考作文常见病因及对策病症一:走题一、病因分析考生作文走题的原因大致有以下五种:1.课外阅读量太少,阅读面太窄。

2.审题粗心,不能认真阅读考题。

3.辨析能力不强,或者缺少辨析程序。

4.对材料的把握缺少方法。

一则材料提供给考生,可写的东西很多,但是命题者的意图是什么?这段材料主要想告诉我们什么?考生如果没有掌握把握材料的方法,往往会出现走题现象。

5.写作时缺少对写作过程的监控策略。

心理学家告诉我们,作家在完成对某一人物的塑造时,出错率较低的人往往在写作过程中有监控策略,而出错率较高的人则缺少这一点。

因为缺少过程监控,所以常常会出现半路偏题的现象。

二、病文诊断[题目]枭逢鸠。

鸠曰:“子将安之?”枭曰:“我将东徙。

”鸠曰:“何故?”枭曰:“乡人皆恶我鸣,以故东徙。

”鸠曰:“子能更鸣可矣,不能更鸣,东徙犹恶子之声。

”请根据上面这则寓言,写一篇议论文,题目自拟,立意自定,不少于800字。

[文章片段]我不明白,为什么人们对一个身体有先天残疾的人不能采取宽容的态度,枭也想有悦耳动听的歌声,一如残疾的朋友也想和正常人一样过着正常人的生活,但是人们为什么这么苛刻,非要去歧视别人,打击别人呢?枭已经知道了自己的不足,并且想通过迁徙躲避这种歧视,而别人为什么不能看到这一点,非得将歧视进行到底呢?学会宽容是我们每个人都必须要进修的功课,只有宽容,社会才能和谐,时代才能进步与发展。

[病文分析]这则故事的主旨是什么?毫无疑问,命题者不是要我们谈宽容问题,而是告诉我们“与其改变环境,不如改变自身缺点”的道理。

因为材料重点在鸠的一句话:“子能更鸣可矣,不能更鸣,东徙犹恶子之声。

”写文章要在话题材料的关键语句上动脑筋。

三、疗治技巧那么如何避免走题、偏题现象呢?笔者的建议有两点:(一)监控。

即看到题目后一定不要省掉以下几个程序:1.养成用笔画出话题材料中的关键词的习惯;2.画出关键词后,要轻声读一下,并确认无误;3.养成将关键词的近义词与关键词辨析的习惯,找准写作主旨;4.如果是话题作文或者材料作文,务必为话题或材料出三个(至少两个)题目,然后想一想:命题者的目的是什么?比较哪一个题目更切合话题或材料,然后选出最佳的题目。

高考作文离题的三种情况及避免方法

高考作文离题的三种情况及避免方法

高考作文离题的三种情况及避免方法文章涉及到语言、内容、形式、感情、思想等方方面面,哪一方面都是很重要的。

但说到考试作文,切合题意恐怕是最为重要的。

如果偏离题意,也就是我们惯说的走题、偏题了,那么,不管文章的语言是多么优美、内容多么充实、感情多么真挚、见解多么深刻、形式多么新颖,都不能说是一篇好的文章,都会降低文章的等级给分。

可见切题的重要,它是前提,是基础,是所有评分标准中最为重要的一条。

所谓纠正偏颇,就是在文章写到一定篇幅的时候发现有不对题意的可能,及时采取适当的挽救措施,努力使文章走上正确的道路上来。

走题中最为普遍的现象是审题不准,重点把握不当,所以在动笔之前,实际上就注定了文章要走题,而在写作过程中有没有发现的话,文章走题偏题就在所难免了。

所以动笔之前的审题是至关重要的。

如果说纠偏的话,审清题目要求、审清题意就是最可靠的纠偏,也是最有效的纠偏。

不过,考试毕竟是考试,尤其是高考,事关重大,心理紧张自不必说,在短时间内就能把题目要求理解得全面透彻,确实是件很难的事。

即使用了很长的时间去思考,挂一漏万的事也会发生。

所以会有不少考生在基本理解题目要求的情况下,就开始动笔了,一边写,一边继续审题,这样就会出现这种情况,文章已经写了一部分,或者已经过半了,发现有点不对路子,继续写下去肯定要走题的。

这个时候,所剩的时间已经不多了,另起炉灶已没有可能,况且已写的部分占去了不少作文页面,再写一篇的话,可能都容不下800个字。

相信考生如果发现这个情况会急出一身冷汗的。

在我们平时的作文中是常常碰到这个情况的,有些*急的考生会不假思索拿起橡皮就擦,或者有笔把它划去,结果耗时不说,搞得卷面也不整洁。

那么,对此该怎么办?我们以为这个时候最为需要的是冷静、冷静,要冷静思考一下,问题出在何处,又是何因,然后对症下*采取补救措施,或许能生机再现,柳暗花明。

一般说来,出现走题的情况有这样几种:写作重点对象易位。

这在记叙文中比较常见。

写材料容易偏题离题怎么办?

写材料容易偏题离题怎么办?

写材料容易偏题离题怎么办?当写作材料容易偏题离题时,可以采取以下一些方法来纠正和纠正:1. 仔细阅读题目:在开始写作之前,确保清楚理解题目要求。

多读几遍题目,理解关键字和关键要点,以确保后续写作过程中能够始终围绕题目进行。

2. 制定写作计划:在开始写作之前,花一些时间制定一个写作计划。

列出要讨论的关键点和支持材料,以确保整篇作文逻辑清晰,并避免偏离主题。

3. 限定篇幅:设定一个合理的篇幅限制,并确保在这个范围内完成写作。

过多的篇幅可能使你有诱惑去涉及与主题无关的内容,因此要时刻提醒自己只关注主题相关的信息。

4. 始终围绕主题:在写作过程中,始终保持清醒地意识到自己的写作是围绕着主题进行的。

不要被与主题无关的点子吸引,要时刻保持专注,确保每个段落和每个句子都与主题相关。

5. 反复检查和修改:在完成写作后,花时间仔细检查和修改你的作文。

检查你的论点和支持材料是否与主题一致,确保没有偏离或违背主题的内容。

6. 向他人寻求帮助:如果你觉得很难确定自己的作文是否偏题离题,可以请求他人的帮助。

请他人阅读你的作文,让他们提出意见和建议,有助于你更好地理解自己的偏题问题并作出修正。

总之,要避免偏题离题,必须对题目要求进行清晰的理解,并在写作过程中保持专注。

同时,反复检查和修改作文也是非常重要的,可以确保作文没有偏离或违背主题。

继续写有关材料偏离题目的内容需要引入以下几个方面:定期复习题目要求,制定详细的写作提纲,注重逻辑和结构的书写,积极向他人请教或寻求帮助,并利用写作练习提高写作技巧。

7. 定期复习题目要求:为了避免偏离题目,在开始写作之前,定期回顾题目要求是非常重要的。

复习题目要求可以帮助你明确主题和关键要点,避免在写作过程中偏离主题。

8. 制定详细的写作提纲:在开始写作之前,制定一个详细的写作提纲是必不可少的。

提纲可以帮助你组织思路,确保整篇作文的逻辑和结构合理。

在制定提纲时,要把握主题和关键要点,以确保每个段落都与主题相关。

高中写作文偏题的原因及解决方法

高中写作文偏题的原因及解决方法

高中写作文偏题的原因及解决方法偏题的烦恼哎呀,说起写文章,那可真是个让人头疼的问题。

就像咱们平时做饭,总得按照菜谱来,要是搞错了顺序或者忘了放盐,那菜就没法吃了。

写作也是一样,如果跑题了,整篇文章就变得乱七八糟,像一锅煮糊了的粥,不仅味道不好,还让人看了难受。

记得有一次,我参加了学校的作文比赛。

心想:“这次一定要好好发挥,争取拿个好成绩。

”于是,我花了好几天时间,精心构思,准备了一个关于环保的主题。

可是,当我坐下来开始写的时候,脑子一片空白,怎么也想不起来该怎么写了。

后来,我只好随便编了个故事,结果一看,主题完全跑题了。

我只得到了一个“及格”的评价。

还有一次,我和朋友一起去郊游,看到了一只可爱的小松鼠。

我们忍不住停下来,想要近距离地观察它。

可是,当我们准备拍照留念时,却不小心踩到了小松鼠的尾巴,把它吓了一跳。

小松鼠“吱”地一声跳上了树,我们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它消失在树梢。

这次经历让我深刻地意识到,有时候,我们对动物太亲近,反而会伤害到它们。

偏题的问题,其实很常见。

有时候,可能是因为我们太紧张,忘记了写作的基本要求;有时候,可能是因为我们的思考不够深入,导致思路不清晰;还有时候,可能是因为我们的观察不够仔细,没有捕捉到关键信息。

这些原因都可能导致我们在写作时跑题。

那么,我们要怎么解决偏题的问题呢?我们需要明确写作的目的和要求。

在动笔之前,先想一想自己要表达什么,这样才能确保文章紧扣主题。

我们要多读一些范文,学习别人的写作技巧和方法。

通过模仿和借鉴,我们可以不断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我们还要注重培养自己的观察力和思考力。

在日常生活中,要多关注身边的人和事,用心去感受和理解它们。

这样,我们才能写出更加真实、生动的文章。

写作是一门需要不断学习和实践的艺术。

只要我们用心去对待每一个字句,用爱去感受生活中的点滴,我们一定能够写出属于自己的精彩文章。

新材料作文偏题应对措施

新材料作文偏题应对措施

新材料作文偏题应对措施新材料作文是介于旧材料作文与话题作文之间的一种新的作文命题形式。

近三年全国语文试卷有一半以上用的是新材料作文,可见其重要性。

以下是新材料作文偏题应对措施,欢迎阅读。

新材料作文命题形式从本质上讲,是材料作文,但是从表现形式上讲,又与话题作文类似:它给定材料,但不给定话题。

它与旧材料作文的区别在于不再有最佳立意,也不再限制文体。

它与话题作文的区别是不再提示立意的方向。

这种作文提供的材料更为广阔,既便于考生多角度立意,也留给考生更大的发挥空间。

但是新材料作文较话题作文来讲,显然是加大了审题立意的难度。

那么如何避免出现审题的误区?笔者认为首先强化审题意识,充分挖掘题目中那些启示或暗示写作关键的重要信息,明确中心话题的内涵和外延,审清题意,是高考作文备考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方法。

新材料作文不同于以往的材料作文,也不同于话题作文及命题作文,它往往由材料和要求两部分构成。

其特色是只给材料,不给题目或话题。

材料是命题者给出的一些文字或图画,让考生从材料的整体或某一角度出发,或感悟,或联想,或思考,在此基础上立意写作。

新材料作文可以多角度写作,与以往的材料作文相比降低了写作难度,但观点又要从材料中得出,与话题作文相比又会出现较多的偏题走题的情况。

怎样把握新材料作文的材料呢?关键要读懂要求中的两句话:1.第一句:全面理解材料:不仅要理解,还要全面,那如何做到呢?我们可通过分析以下三个小问题做到全面理解。

1.1材料可分几个部分?一般可分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故事、寓言或漫画等,第二部分是评论。

1.3材料的主题是什么?2.第二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首先,我们要弄清楚什么叫侧面?什么叫角度?侧面就是旁边的一面一个正方体有六个面,都可以分别认作是侧面,同理,一个事物、一篇文章的内容形式也表现为多个侧面。

如大家所熟悉的故事《东郭先生》,有揭露狼的凶残本性的一面,有批评东郭先生糊涂受骗的一面,也有赞扬农民聪明机智的一面。

高考材料作文指导:材料作文如何不偏题

高考材料作文指导:材料作文如何不偏题

高考材料作文指导:材料作文如何不偏题高考材料作文指导:如何不偏题作文在高考中占据了相当重要的比重,其中材料作文更是要求学生根据给定的材料进行写作,而如何不偏题则是一个重要的技巧。

下面分别从理解材料、构思思路和抓住主题三个方面给出指导。

第一,理解材料在写材料作文之前,首先要仔细阅读给定的材料,确保充分理解材料中表达的观点、事实、论据和观点的逻辑关系等。

这是确保作文能够紧密围绕材料主题的关键步骤。

第二,构思思路一旦理解了材料,就可以开始构思自己的写作思路。

考生可以先根据材料的主题和材料中的观点进行思考,并在此基础上展开自己的观点和论证。

在构思时要注意考虑材料之外的其他观点和角度,以及自己的经验和见解,避免片面而偏离题目要求。

第三,抓住主题在写作时要始终抓住主题,紧密围绕主题展开论述。

可以通过以下几点来确保不偏题:1.开头要有概括性的陈述,简明扼要地表达自己对主题的理解和观点,给读者明确的导向。

2.在写作过程中,要注意在段落间和段落内进行逻辑过渡。

要合理安排自己的观点和论据,确保思路清晰且紧密联系。

3.要注意自己观点的客观性和准确性。

在进行观点陈述和论证时,要注意以事实和证据为基础,避免凭空臆断或情绪用词。

同时,要避免过多的主观性描述,以免偏离主题。

4.在结尾时要进行总结,概括自己的主要观点和论证,给读者留下一个结论性的印象。

综上所述,要写好材料作文,考生需要充分理解材料、构思思路,并始终抓住主题。

只有这样,才能写出贴近题意且有逻辑性的作文。

希望考生能够在备考中注意这些要点,提高自己的材料作文水平。

写材料容易偏题离题怎么办?

写材料容易偏题离题怎么办?

写材料容易偏题离题怎么办?写作是我们所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之一,无论是学术论文、应用文还是日常笔记,写作都是必不可少的。

然而,对于一些人来说,写作容易偏题离题,香港学者罗辑曾经提到,“最难的就是说清楚一个问题。

”在这里,我们将讨论如何解决写材料偏题离题的问题。

一、理解题目的要求在写作之前,我们首先需要明确题目的要求。

有些题目可能过于抽象,需要我们进行分析和加工,以确保我们对题目的理解和结果准确性。

我们可以读题目多遍、划分问题、分析关键词等方式来理解题目。

例如,我们可以通过阅读类似作品或者相关书籍来进一步加深对问题的理解。

二、了解材料内涵写作需要基于素材,理解和研究材料的内涵是非常重要的。

在阅读材料时,我们应该仔细阅读不同段落,注意到其中细节和联系,思考它们与我们所写的题目有什么联系。

我们需要明确自己要从材料中挖掘出哪些信息来支撑我们的论点。

三、制定写作计划当我们了解问题并研究好素材后,我们需要制定写作计划来确保文章在结构上有逻辑性。

制定计划的过程也可以帮助我们发现文章中出现的可疑内容和不必要的重复。

最好使用线性方法制定计划。

首先列出所有主要思维点,然后汇总并按照逻辑顺序排列,最后用几个关键词撰写这些段落。

这样可以建立框架并避免偏题离题。

四、避免散漫和不切实际当我们写作时的思维比较散漫和不切实际时,就会导致偏题离题。

当我们写作时,应该确保思路的连贯性和清晰度,尽可能地避免散漫思考。

另外,我们也要避免着眼点过多,要集中注意力,尽力把握住主要问题,而不是仅仅挂接材料或者零散的思考。

五、不断反思最后,在写完文章之后我们也需要不断反思。

我们应该反思自己在写作过程中是否有过偏题离题的经历,找到问题发生的具体原因。

这样我们可以找到解决方法,并在下一次写作中避免类似的问题。

我们可以问自己:我有什么不足之处?我的文章缺少什么信息?我是否正确地运用了写作技巧?总之,写作是一项需要时间和耐心,打好初稿后需要不断修改和完善的技能。

高考语文作文技法与练习考前辅导4:写至半途,发现跑题,怎么办

高考语文作文技法与练习考前辅导4:写至半途,发现跑题,怎么办

第4编:写至半途,发现跑题,怎么办上编技法篇文章写了一部分甚至大部分之后,突然发现自己所写文不对题。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这是没有认真审题的结果。

花一定时间认真审题,深入思考和反复推敲作文话题或材料,理解其含义,弄清写作的具体要求,确立写作中心,确定写作范围和重点,这是对付跑题的最根本的办法。

但是,事实已经如此,应当怎么办呢?这里教你几招,助你扭转乾坤。

第一招:框定所写,另起炉灶。

写作中途出问题,首先需要冷静,切大可不必抓耳挠腮,惊慌失措,而应该从时间和篇幅两方面作个估算,采取紧急应对措施。

一般地说,如果自己突然发现所写内容明显走题,或者沿着这个思路无法写下去,并且还不到整个作文考试时间的四分之一,或所写篇幅不到全文的四分之一,这时候就应当果断地用记号标明这部分内容作废。

2018年高考全国3卷作文题的材料是改革开放以来的三条标语,某生联系考前百日誓师大会上的标语,以“鼓动激情和理智的双翼”为题,写下了开头两段话:近年来,许多学校都喜欢搞考前百日誓师大会,让人感到应试教育的赤日炎炎。

不过,仔细品读誓师大会上的标语,倒觉得不少颇有哲理意味,“学得稳稳当当,拼得激情万丈”便是其中之一。

撇开应试教育的成分不谈,“学得稳稳当当,拼得激情万丈”里隐含着激情和理智相统一的人生哲理。

考一类本科,冲北大清华,豪气冲天,激情万丈,不达目的誓不罢休;为着夺取高考的最后胜利,从学好课本上的每一个章节开始,从做好练习上的每一道题目开始!这是何等豪迈,又是何等清醒!写道这里,他忽然想到,要抓住三条标语的内容进行立意才行,仅仅抓住标语进行联想和立意肯定不符合题意。

这是才写了200多字,时间也还有将近50分钟,于是毫不犹豫地给写下的文字加了一个框,注明作废。

然后另起炉灶,重新开张。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时间超过作文考试时间的三分之一,或已经写了文章的一半甚至大半,那是万万不能采用这种方法的。

第二招:巧作过渡,机智靠题。

中途发现偏题走题了,不必大乱阵脚,而要根据已经写好的内容,巧妙安排过渡,以此来促使文意向材料的含义靠拢。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满分作文写作能力提升系列之4
新材料作文偏题走题的原因及应对措施
新材料作文不同于以往的材料作文,也不同于话题作文及命题作文,它只是提供一段或几段材料,让考生从材料的整体或某一角度出发,或感悟,或联想,或思考,在此基础上立意写作。

新材料作文可以多角度写作,较之以往的材料作文降低了写作难度,但观点又要从材料中得出,较之话题作文又会出现较多的偏题走题的情况。

一、多则材料作文
多则材料作文在提炼观点时,必须对所提供的各则材料,先逐则分析,再比较分析,最后综合分析,归纳提炼出恰当的观点。

多则材料作文的难点在于,如何找准各个材料之间的内在联系,作全面、准确、周密的分析。

如:
文题一:
[材料一]清晨的公共汽车里,往往是一个让人心情压抑的地方,这里没有对话,没有微笑,只有一张张毫无表情的脸。

[材料二]澳洲的—位媒体记者在中国的一些地方考察了一圈,他说:“清晨,空气是那么清新,洒过水的街道湿漉漉的,没有灰尘扬起。

太阳已经升上来了,金色的光辉从高楼大厦间斜射过来,这是多么美好的事情。

人们经过了一夜的酣睡,该精神抖擞才对,可是,如此美妙的清晨,人们的表情为什么像地球末日即将来临般严肃?”
[材料三]当今社会人们笑容缺失的现象引起不少人的关注,一位叫流沙的作者以“醉人的笑容你有没有”为题,对这一现象做了一些
探讨。

全面理解以上材料提供的信息,自主确定立意。

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义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文题二:
(1)志愿军英雄马玉祥曾经说过:“我不是什么英雄,当年在朝鲜战场上我是一个兵,后来转回地方,我也是一个兵,现在离休了,我还愿当一个兵,这辈子我掂量自己,只要够个兵的分量,也就心满意足了。


(2)拿破仑说过,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

全面理解以上材料提供的信息,自主确定立意。

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含义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点拨】
文题一中的第一则材料叙述的是日常生活中一种司空见惯的现象——清晨的公共汽车里人们没有笑容,它是我们现实生活中普遍存在着的“笑容缺失现象”的一个缩影;材料二是转述澳洲—位记者对中国“笑容缺失现象”的大惑不解,更深一层,是对这一现象的原因的排它式地暗示;材料三是说“笑容缺失现象”已经引起了不少人的关注和探讨。

由此可见,三则材料的聚焦点是我国“当今社会人们笑
容缺失的现象”,并且,这里的“笑容”专指微笑,折射了公众普遍
存在的在公共交往中对自己封闭和对他人冷漠的心态。

在文题二中,马玉祥与拿破仑的话其矛盾是显而易见的。

在提炼“要做一个好兵”有没有合理点?观点时,关键在于分析其统一点。


“想当元帅”是否有合理的地方?想当元帅是否排斥做一个好兵?两者有无相通的地方?相通的地方又是什么?如果这些问题都想通了,那么提炼出的观点也就可能符合辩证统一的观点。

【失误回放】
(1)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这种情况往往是片面孤立地理解材料,只是就某则材料或材料中的某个点展开论述,而忽视了各材料间的联系,缺少对于多则材料的整体把握。

例如,上文第一题有学生脱离了“微笑”的具体语境,忽略了这种微笑是在公共场合的微笑而非职业微笑,是在优美环境里缺失的微笑而非在其它情境下缺失的微笑,因此,没有深入挖掘出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没有意识到这一现象折射出的人们的何种心态。

(2)目光短浅,浅尝辄止
这种情况往往是只看到材料的表面现象,不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不能意识到材料间潜藏的同中之异和异中之同。

例如,上文第二题有学生或仅扣住“想做一个好兵”来谈“人生的正确定位”,或仅扣住“想当元帅”来谈“勇于争先,实现人生价值”,却没有想到两则材
料的相通之处——自我定位,自我价值的认知。

【应对措施】
多则材料作文概括的讲,大致有两类。

一类是互补关系,即对同一问题作相同层面的描绘、阐述。

一类是矛盾对立关系,即对同一问题提供两组相反的事例。

审题时,不能只取一则材料而置另一则材料要逐则分析,找出这几则材料的内在联系点,依此立意。

这,于不顾
样的审题立意才会全面、深刻、辩证。

二、单则材料作文
1.寓言故事类
提供一则寓言或寄寓隐含某些哲理的寓意性材料,要求考生自选角度,联系实际,展开议论。

这类材料作文乍一看给考生提供的发挥余地很大,实际上审题立意的难度较大,一旦审题出了问题则会全盘皆输。

如:
天太冷,小鸟被冻僵了,于是它飞到一大块空地上。

一头牛经过那儿,拉了一堆牛粪在小鸟身上。

冻僵的小鸟躺在粪堆里,觉得好温暖,渐渐苏醒过来。

它温暖而快活地躺着,不久开始唱起歌来。

一只路过的猫听到歌声,便走过去看个究竟。

循着歌声,猫很快发现了粪堆里的小鸟,把它拽出来吃掉。

请认真阅读上则材料,联系实际,写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题目自拟。

【点拨】
这是一则寓言类的材料。

寓言故事中的三个主体非常明晰:小鸟,牛,猫。

三者各自的情节故事是这样的:
小鸟——被冻僵了,因一堆牛粪而复苏;苏醒过来,温暖而快活地躺着,唱起歌来,被猫发现并吃掉。

牛——拉了一堆牛粪在小鸟身上,使之复苏。

猫——循着歌声,发现了粪堆里的小鸟,把它拽出来吃掉。

小鸟被冻可从小鸟的角度立意。

从牛和猫的角度不是太好立意,
僵了,因一堆牛粪而复苏,据此可立意:并不是每一个往你身上拉大粪的人都是你的敌人。

甚至可以联系现实引申“辱骂与打击有时也是一种爱护”。

小鸟苏醒过来,温暖而快活地躺着,唱起歌来,被猫发现并吃掉,据此可立意:不可缺乏忧患意识,一得意便忘形。

【失误回放】
(1)舍本逐末,误解寓意
没有立足于对关键语句、重要细节的品味,而是抓住次要信息,据此立意,偏离了材料的中心。

例如,有学生仅仅依据“猫循着歌声,发现小鸟,将其吃掉”这一情节,大谈特谈猫的狡猾,谈人的防范心。

(2)瞻前不顾后,偏离题旨
找准了关键语句、重要细节,却没有整体把握,而只是孤立的片
面的解读,曲解了材料透露出的重要信息。

例如,有学生依据“苏醒过来,温暖而快活地躺着,在牛粪中唱起歌来”,竟然得出“不能满足现状”、“人生要有追求”等立意。

(3)偷换概念,曲解寓意
没能严格的依据材料概括信息,而是加入了自己先入为主的一些判断、认识,因此,据此得出的结论也是偏离材料旨意的。

例如,依据“牛救了被冻僵的小鸟”,得出“无心的举动也可能会惠及他人”的立意。

【应对措施】
并严格依据材料概括出不同主体的找出寓言故事中的不同主体,
故事情节,依据概括出的信息,瞻前顾后,整体把握,选择最适合立意的角度。

2.诗歌类
这一类型的作文,有赖于对诗歌材料本身的解读。

冷静品读,仔细体味,悟出诗的意蕴,把握住诗的主旨,才能确定写作的重心。

如:阅读下面一首小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在枫叶上,
露珠红红地闪烁
但在荷花上,
露珠有着泪滴似的苍白
……
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

自主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

【点拨】
这是一首典型的意象派小诗,作者抓住露珠这个意象来观照和反映人生,次要的意象是枫叶和荷花。

从露珠的角度来看,居枫叶之上则喜,居荷叶之上则悲,由此及彼,我们可以联想到有人处顺境洋洋自得,处逆境则委靡不振,据此可以“如何正确面对境遇”、“要真实地反映客观现实世界”为题展开。

从叶和花的角度来看,枫叶的颜色为红色,荷花的颜色为白色,不同的背景使相同的主体呈现不同的状态,由此,似乎也可以从“不
同的环境造就不同的思想、品性,环境影响人的成长”、“环境改变人生(包括写家庭教育、社会影响、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都可以)”、“不同的环境(位置、岗位、角色、生活)中表现出不同的人生价值(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等方面立意……
【失误回放】
(1)另起炉灶,抛开材料
完全抛开小诗来立意,如谈“母爱”、“孝心无限”……
(2)抓住一点,不及其余
审题不够全面,例如:只讲“眼泪”,与枫叶、荷花、露珠完全
脱离;只着眼于露珠或枫叶、荷花;寻找真正的枫叶(荷花、露珠);社会的发展变化。

(3)笼统含混,泛泛而谈
例如,只是看到了“露珠”在“枫叶”和“荷花”上呈现出不同的状态,据此立意“人生具有两面性”、“选择人生”,却没有深入探究造成“露珠”不同状态的原因——“枫叶”和“荷花”(环境)的影响,因此也偏离了题旨。

【应对措施】
诗歌的解读方法,不好一概而论。

有的可以抓住不同主体,类同于寓言故事类作文材料的解读;有的要分层,分析各层间的关系;有的要抓住关键句子,反复品味。

要真正抓住诗的主旨,准确立意,关键还在一个“活”字。

当然,以上只是新材料作文的常见类别,不能涵盖所有类型。


审题立意的失误原因而言,各种类别的作文题目仍需具体分析,应对措施不可一概而论。

唯有将各种审题立意方法融会贯通,才能走上准确审题立意的康庄大道。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