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岁儿童年龄发展特点().
小中大班幼儿年龄特点

幼儿的年龄段通常被分为小班、中班和大班,每个年龄阶段的幼儿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需求。
以下是关于每个年龄阶段的幼儿年龄特点的详细描述。
小班幼儿(2-3岁):1.身体发育较快,能够站立、行走,但动作仍不够稳定。
2.语言能力正在快速发展,能够模仿成人的简单对话,开始形成简单的短语和句子。
3.对周围的事物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喜欢探索和触摸物体,具有较强的好奇心。
4.学习通过绘画和塑造等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5.自我意识开始显现,但仍需要成人的指导和帮助来满足日常生活需求。
6.社交能力正在发展,开始关注和与其他幼儿互动,但在分享和合作方面仍需要帮助。
中班幼儿(3-4岁):1.发育迅速,身体协调性和平衡感明显增强,可以进行更复杂的动作和运动。
2.语言能力进一步发展,能够用完整的句子表达自己的意思。
3.开始形成基本的概念和思维能力,对数字、颜色、形状等有一定的认知。
4.对角色扮演、幻想游戏等具有强烈的兴趣,能够模仿成人和其他幼儿的动作和行为。
5.对同伴和社交活动越来越感兴趣,能够更好地与其他幼儿合作和分享。
6.对事物的好奇心增强,喜欢提出问题并探索答案。
7.自我意识显著增强,开始表达自己的意愿和需求。
大班幼儿(4-5岁):1.从幼儿到儿童的重要转变期,身体各项能力继续提高,可以进行更复杂和协调的运动。
2.语言能力进一步发展,能够用更高级和复杂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受。
3.开始发展逻辑思维能力,能够理解和解决简单的问题。
4.对文字和文字的表达产生浓厚的兴趣,能够逐渐识别一些字母和数字。
5.对角色扮演和幻想游戏的兴趣仍然存在,但更注重规则和细节。
6.社交能力进一步发展,能够更好地与其他幼儿合作和沟通。
7.开始有自我管理的能力,能够独立完成一些简单的日常生活活动,如穿衣、洗手等。
8.对于讲述和听故事的兴趣增强,开始理解故事中的情节和道德。
9.对时间的概念开始形成,懂得早上、中午、晚上等时间单位。
总结起来,小中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主要包括身体发育、语言能力、认知能力、社交能力和自我意识的不同阶段发展。
2-3岁年龄特点

2-3岁宝宝年龄特点1、身体迅速发展,开始出现独立倾向。
2岁宝宝在日常生活开始表现出独立的倾向。
他们尝试着自己洗手,用小匙进食,自己穿脱衣服、鞋袜等。
在入厕方面懂得表示需要,并能在成人帮助下自行入厕。
但由于受动作能力发展的制约,动作仍然迟缓、笨拙,生活自理行为还需要成人帮助。
2岁宝宝已能完成坐、立、行、走、爬、钻等基本动作,并能扶着栏杆上下楼梯。
手眼协调的能力也有了较快的发展,可以同时一手捧碗一手拿匙,还会进行穿珠等活动。
此年龄宝宝动作发展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关键期,但做事动作迟缓,身体控制力较差,缺乏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需要成人的帮助。
2、自我意识开始建立,出现反抗现象、有强烈的情感依恋,情绪外露易变。
2岁宝宝由于动作、语言和认知能力的发展,扩大了社会交往的范围,逐渐习惯与同龄伙伴及其成人的交往,如在游乐场愿意到小朋友多的地方玩。
但在交往中带有明显的自我中心倾向,常常以自己的需要作为唯一的标准,如在与小朋友玩时常常会抢别人的东西,不能满足时甚至会抓咬别人。
出现了人生的第一个反抗期。
2岁宝宝情绪发展的明显特征是易感性和易变性,他们的情绪非常外露,极易受环境的影响。
如一个宝宝想妈妈哭了,便有一群宝宝跟着哭。
他们一吓就哭、一哄就笑,高兴与不高兴、愿意与不愿意都流露在脸上。
2岁宝宝对亲近的人有强烈的情感依恋,当与亲人分离时,大多数都要经历或长或短的分离焦虑过程。
他们用啼哭等方式表示分离的痛苦,这种因情感依恋而产生的分离焦虑表明该年龄儿童对依恋对象的存在和消失十分敏感。
3、喜欢重复和模仿,对新奇事物感兴趣,词语发展迅速,思维存在于动作之中。
2岁宝宝爱模仿别人,他们看见别人玩什么,自己也玩什么。
在家里模仿大人的活动,在幼儿园模仿小朋友、教师的行为。
模仿的大多是一些具体、简单的外部动作。
2岁宝宝的注意及记忆是不随意的、短暂的。
喜欢重复此年龄段儿童显著的特点。
他们喜欢重复地摆弄物品,喜欢听教师重复讲一个故事,重复做某个动作,如反复地喂娃娃吃饭。
幼儿各年龄段的年龄特点与心理特点

幼儿时期是儿童成长的关键阶段,每个年龄段都有其独特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
以下是幼儿各年龄段的年龄特点与心理特点的详细说明:1.0-1岁婴幼儿期:年龄特点:-身体发展迅速,逐渐学会坐、爬、站和行走。
-语言能力尚未发展,主要以哭泣、咿呀声和面部表情来表达需求。
-需要大量的食物和睡眠来促进生长和发展。
心理特点:-通过触摸、咀嚼物品等方式来探索和认识世界。
-对父母和主要照顾者的亲近和依赖性较强。
-具有直觉思维,对环境变化敏感。
2.1-2岁幼儿期:年龄特点:-学会站稳和行走,开始探索环境和物品。
-语言能力逐渐发展,能说出简单的词语和短语。
-具有自主性和探索欲望,倾向于自己尝试和实验。
心理特点:-学会使用简单的工具,如勺子、杯子等。
-学会模仿和表达自己的感情,如摇头表示拒绝、笑表示高兴等。
-具有“自我中心”思维,只关注自己的需求和感受。
3.2-3岁幼儿期:年龄特点:-具有丰富的动作能力,能够跑、跳、爬等。
-语言能力显著增强,能够说出完整的句子和表达愿望、需求。
-开始对事物的分类和排序有一定的认识。
心理特点:-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想象力,喜欢提问并探索新事物。
-开始培养社会技能,如分享玩具、等待轮流等。
-具有逆反心理,倾向于挑战和反抗成人的规定和限制。
4.3-5岁幼儿期:年龄特点:-大脑发展迅速,思维逐渐理性化,开始实施计划、解决问题。
-语言能力大幅增强,能够使用复杂的句子和语法结构。
-协调能力提升,例如能够踩脚踏车、穿衣服、梳头等。
心理特点:-开始发展独立性和自主性,愿意尝试自己解决问题。
-具有群体意识,逐渐学会分享和合作,并形成友谊。
-增强社交技能,能够根据他人的情绪和需要去表达自己的关心和帮助。
综上所述,幼儿各年龄段的年龄特点与心理特点在身体发展、语言能力、认知发展以及社交技能方面都有具体的差异。
了解这些特点有助于家长和教师更好地理解幼儿,为他们提供适当的指导和支持,促进他们全面健康的成长和发展。
婴幼儿各年龄段特点

婴幼儿是指出生到3岁的幼小儿童。
在这个阶段,婴幼儿的身体和大脑发育迅速,他们经历了许多重要的发展阶段。
下面将介绍婴幼儿在不同年龄段的特点。
0-1个月:在出生后的第一个月,婴儿的行为主要是对外界刺激的反射性反应。
他们对声音和触觉有一定的感知能力,并会通过用手握住物体、吮吸来探索新事物。
2-3个月:在2-3个月的阶段,婴儿开始对声音和视觉刺激作出更有目的的反应。
他们会追踪移动物体和人的面部表情,并会对熟悉的声音作出反应。
此外,他们的头颈肌肉也开始变得更强壮,可以抬头和侧身。
4-6个月:在这个阶段,婴儿的手眼协调能力逐渐发展。
他们会用手抓住玩具、将物体放进嘴里,并试图翻身。
此外,他们可以通过转头、眨眼和制造噪音来与大人进行交流。
7-9个月:在7-9个月的阶段,婴儿的移动能力发展迅速。
他们开始爬行、站立、探索周围的环境。
他们会试图用手指指向感兴趣的事物,并可以相互传递物体。
10-12个月:在这个阶段,婴儿开始学习走路。
他们会试图用家具进行支撑,尝试站立和行走。
他们逐渐展示出更多的独立性,试图探索周围的环境,并能理解一些简单的语言指令。
1-2岁:在第一到第二年,孩子开始表现出更加独立和自主的特点。
他们会使用简单的词语来表达自己的需求,能够进行一些简单的沟通。
他们开始展示出更多的动手能力,能够使用勺子和玩具。
此外,他们还对周围的人和事物表现出更多的好奇心。
2-3岁:在2-3岁的阶段,孩子的语言和认知能力迅速发展。
他们能够使用更多的词汇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并开始组织简单的句子。
他们对绘画和模仿有较高的兴趣,并开始培养一些独立的生活技能,例如穿脱衣服和洗手。
总的来说,婴幼儿在不同年龄阶段的发展特点各不相同。
他们的感知能力、运动能力、语言能力和社交能力都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发展。
了解这些特点有助于家长和教育者更好地与婴幼儿互动和支持他们的发展。
托班幼儿2-3岁年龄特点

注重个体差异和个性化教育
尊重个体差异
每个幼儿的发展速度和特点都是不同的,托班教育应尊重 幼儿的个体差异,根据其兴趣和能力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 和教育。
多元化教学方法
为了满足不同幼儿的学习需求,托班教师应采用多种教学 方法,如游戏、故事、音乐、绘画等,激发幼儿的学习兴 趣和创造力。
观察与评估
托班教师需密切观察幼儿的表现和发展状况,及时评估其 发展水平,为个性化教育提供依据。根据评估结果调整教 育策略,以满足幼儿的个性化发展需求。
托班幼儿2-3岁年龄 特点
目录
• 身体发育特点 • 心理发展特点 • 社会性发展特点 • 托班教育方法和策略 • 安全与健康问题
01
身体发育特点
身高和体重的增长
身高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2-3岁幼儿的身高增长速度逐渐减 慢,但仍然处于稳步增长状态。
体重
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的体重也 会逐渐增加,但增长速度较身高 更为平缓。
语言交流
幼儿开始能够与成人进行简单的语 言交流,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意愿, 并理解成人的指令和要求。
03
社会性发展特点
与父母的亲子关系
依赖父母
2-3岁的幼儿对父母有强烈的依 赖感,需要父母的陪伴和照顾。
情感表达
此阶段的幼儿开始能够表达较为 复杂的情感,如爱、愤怒、嫉妒 等,与父母的互动中情感交流逐
渐丰富。
睡眠习惯
2-3岁幼儿需要充足的睡眠来保证身体和大脑的发育。托班教育应制定合理的作息制度, 培养幼儿按时睡觉、按时起床的习惯,保证其充足的睡眠时间。
自理能力
在托班教育中,应逐步培养幼儿的基本自理能力,如穿脱衣服、上厕所、整理玩具等。通 过逐步引导和训练,让幼儿学会照顾自己的生活,提高其独立自主的能力。
儿童各年龄分期及其特点

儿童发展的年龄分期是按照儿童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将其划分为不同的阶段。
每个年龄阶段都有其独特的特征和发展任务。
下面将对儿童的各个年龄分期及其特点进行详细介绍。
1.婴幼儿期(出生至2岁)婴幼儿期是儿童的生命最初两年,是全面发展的基础时期。
这个阶段的儿童在生理发展上,经历了快速生长和各种能力的迅速发展。
此外,在心理上,婴幼儿主要通过感觉和动作来获取和处理信息。
在语言发展方面,婴幼儿从最初的哭泣和咿呀学语,逐渐掌握了基本的词汇和语法规则。
他们还发展了社交能力,开始表现出对主要照顾者的依恋和让人喜欢的表情和行为。
2.幼儿期(2岁至6岁)幼儿期是儿童的“玩耍时期”。
在这个阶段,儿童开始发展出更加丰富和复杂的运动技能,如跑步、跳跃、绘画等。
他们通过想象和角色扮演的方式玩耍,并开始培养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在语言发展方面,幼儿不断增加词汇量并掌握更复杂的语法规则。
此外,幼儿期的儿童在社交方面也有了明显的发展,开始培养友谊关系,并借助社交互动来解决冲突和分享资源。
3.学龄前期(6岁至12岁)学龄前期是儿童进入学校的关键时期。
在这个阶段,儿童开始接受正式的教育,并逐渐发展出学习和思考能力。
他们开始认识从书本、老师和同学那里获得的知识,并逐渐掌握了阅读、写作和数学等基本技能。
在社交发展方面,学龄前期的儿童倾向于与同伴建立更为稳定和紧密的友谊关系。
此外,他们开始形成自己的身份和价值观,并逐渐发展出道德意识和责任感。
4.青春期(12岁至18岁)青春期是儿童向成年人转变的重要阶段。
在这个阶段,儿童经历了身体、情感和认知上的巨大变化。
在身体发展方面,青春期的儿童开始经历性征的发育,如月经、声音变低等。
此外,在情感和认知发展方面,青春期的儿童面临着一系列的情绪起伏、自我认同探索和未来规划等问题。
他们开始展示更加成熟的思维能力,并逐渐独立于父母,并与同伴在社会化方面发展更深入的关系。
总体来说,儿童各年龄段的发展都是一个连续而有序的过程。
不同年龄阶段幼儿的发展特点

幼儿的发展特点是指在不同年龄阶段,幼儿身体、心理、智力、语言等方面的发展特点。
下面将从幼儿的出生到6岁阶段,分别介绍幼儿在不同年龄阶段的发展特点。
0-1岁阶段幼儿的发展特点:在出生后的几个月内,幼儿会逐渐适应外界环境,建立起与亲人的亲密关系。
此时,幼儿对外界刺激的感知能力正在发展,他们开始会注视亲人的面部表情,并持续学习与其互动。
在这个阶段,幼儿的肌肉控制还未完全成熟,他们只能通过反射来进行基本的身体活动。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开始学会控制自己的头部和四肢,逐渐从无力的状态转变为可以自主进行简单活动的状态。
1-2岁阶段幼儿的发展特点:在这一阶段,幼儿身体的发育进一步提高,他们可以站立、行走、甚至跑动。
幼儿开始表达自己的意愿,并具有一定的语言理解能力。
他们可以挥舞手臂示意并指向自己想要的物品,并能够模仿简单的动作和语言。
此外,幼儿的社交能力也得到了发展,他们可以与其他儿童进行简单的互动,尤其是在玩耍时。
2-3岁阶段幼儿的发展特点:2-3岁是幼儿的重要发展阶段之一、在这个阶段,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大幅提高,他们开始能够使用简单的句子来沟通,并能够理解和遵守简单的指令。
幼儿对周围事物的好奇心也日益增长,他们开始探索世界和自己的身体,进行不同的活动。
同时,幼儿也开始形成自己的主见,表现出自己的意愿和喜好,并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同和夸奖。
3-4岁阶段幼儿的发展特点:在这个阶段,幼儿的协调能力进一步发展,他们可以进行更复杂的身体活动,比如跳跃、爬升等。
语言能力得到了进一步提高,幼儿可以使用更复杂的句子,表达更复杂的观点和想法。
同时,幼儿开始展示出自己的独立性,尝试进行一些简单的自理活动,并表现出对事物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此外,幼儿的社交能力也有了较大的发展,他们开始能够与其他幼儿进行更复杂的游戏和互动。
4-5岁阶段幼儿的发展特点:在这个阶段,幼儿的身体协调能力和运动技能进一步发展,他们可以进行更复杂的运动活动,如滑滑梯、骑脚踏车等。
2-3岁儿童发展特点

2-3岁儿童发展特点2—3岁儿童发展特点
25~30个月
(一)基本动作技能开始形成
这个时候儿童可以双手端着东西来回走动、会在草地上踢球、会叠积木、会画线、会用匙吃饭、会自己喝水等。
(二)思维具有“直观行动性"
儿童在活动中往往是先做后想或边做边想。
(三)学习和发展口语的关键期
2岁是儿童口语发展的关键期,3岁左右大部分孩子能说的句子都有10个字左右,词汇量可达1000个左右。
(四)喜欢重复与模仿,对新奇事物感兴趣
这个时期的儿童对任何事物都有很大的兴趣,会对周围事物有兴趣和好奇心,喜欢观察提问.
(五)自我意识开始萌芽
在言语上逐渐分清“你”“我"
(六)最初的独立性的出现
会出现“第一反抗期"
31~36个月
(一)动作发展更全面、更成熟
这个阶段的儿童会独脚站、还会独脚跳、交替上楼梯、会骑小三轮车
(二)生活自理能力初步发展
鼓励儿童,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三)注意能力显著增强
注意时间逐渐延长,注意的事物逐渐增多,范围也越来越广
(四)情绪控制能力开始发展
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情绪情感越来越丰富
(五)个性特征开始萌芽
这个时期,孩子的各种心理过程包括想象、思维认知逐渐齐全,发展也很迅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3岁儿童年龄特点
科学
发展水平:
1.好奇心强,对外部特征明显,而且变化的事物兴趣很大。
2.对动植物感兴趣,喜欢观察动物的动作。
3.喜欢自己的动作产生的反应,比如敲一下风铃,风铃响了,他会接着敲,然后满意的欣赏自己产生的效果。
发展需要:
1.提供各种各样与儿童生活相关的丰富多彩的物体,要求颜色鲜艳,有变化。
2.提供一些易发芽的植物和可以亲近的动物,让孩子亲眼看见变化。
3.用他们的经验告诉他们一日常规,比如起床对谁问好,如何准备睡觉等等。
4.在让他们了解规则时候要从儿童的心理反映出发,尽量采取跳跃性大的语言或者动作。
社会和自我
发展水平:
1.在2岁左右,开始意识到自己身体的存在和自己身体的感觉,但在表达自己的愿望时,总要把自己的名字挂载前头,如“宝宝吃糖”。
说明幼儿仍然不能把自己和外界环境分开来。
2.在2岁半后,幼儿把对自己的称呼从名字改成了“我”。
这是幼儿终于把自己和客体分开的标志。
这个时候幼儿处于“我自己……”的阶段,尽管不太会自己吃饭,但仍要自己拿勺,尽管走路不太好,也要自己找。
独立性增强。
3.自我评价依靠老师或者其他成人的评价。
4.性别意识刚刚开始萌芽,只是知道自己是女孩或男孩,至于为什么会是男孩或是女孩以及分别的性别行为是什么,则不知道。
5.已经出现各种各样的情感,包括嫉妒,但没有精确的分化。
比如不明白痛苦和愤怒的区别。
6.在同伴交往中,多进行独自游戏或者平行游戏,喜欢挨在一起游戏,但不会有明确的合作。
7.由于语言表达能力弱,孩子一着急可能会出现拳脚攻击的问题。
发展需要:
1.尽量保护幼儿的独立性,让他意识到自己的身份,性别等等。
2.以平等的态度对待每一个幼儿,尽量避免儿童产生嫉妒的消极情感。
3.对孩子的排泄活动要采取适当的态度,不要过多申斥。
4.不为儿童提供非亲社会性行为的榜样,如儿童出现攻击性行为,要及时制止。
身体与运动
发展水平:
1.骨骼短而细,非常柔软。
肌肉重量占身体重量的30%以下,肌肉特别容易疲劳。
扁桃体开始发育,声带短。
心脏的容积为出生时的两倍,胃容积很小。
排尿次数多。
植物型神经发育基本形成,但动作的平衡还有待发展。
2.生长发育的速度较前慢些,活动能力开始加强
3.不能自如的运用双腿进行上下楼梯的活动,而且在活动过程中只能进行简单的动作,手和腿的动作不能协调。
4.发展大脑皮质的机制逐步完善,第二信号系统迅速建立。
从母体获得的免疫能力已经消失。
发展需要:
1.合理的营养膳食和卫生习惯。
2.适当的户外活动。
活动要动静交替。
3.要进行适合这个年龄段的体育游戏,动作幅度不要太大,要简
单,有必要的重复。
4.因先天的免疫能力消失,加上与外界接触机会增多,易患各种传染病,应该重视预防措施。
数学
发展水平:
1.产生了对集合的笼统知觉,但这种知觉是泛化的。
比如他们对东西的描述都是用“多多”,“好多”来表示,而不去考虑物体的精确数量,比如玩玩具时候有五块积木,在孩子不注意的情况下拿走两块,孩子也不会察觉。
同时也不会了解“1”和许多的关系了。
另外,也不会进行精确的数字对应了。
如上面有三朵花,孩子下面同样会放上三朵花这种情况在这个年龄段很难看到。
2.对物体的特征开始感觉,有了一些具体概念分类的方法。
但大多数与实际生活联系紧密,比如他们经常见的人,动物等等。
不能进行一级类概念的分类,如水果,车辆等等。
3.基本不会加减运算。
4.能够对大小物体做出正确反应,能按照成人的语言指示选择大的或小的物体,但不能用积极词汇来表示。
5.对物体的形状感知很匆忙,难于辨认一些相似的形状。
6.能够以自己为参照点认识上和下,但对前后等认识不精确。
7.能认识差异比较大的时间概念,比如白天,晚上,与自己的经验相联系,认为白天就是在幼儿园,晚上就是睡觉。
发展需要:
1.设计活动与儿童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
2.尽量提供比较有差异的物体来让孩子辨别和确认,切忌选择相似性的物体来引导孩子。
3.设计活动从儿童本身出发,不要以其他人为参照点。
艺术
发展水平:
1.绘画水平属于涂鸦期。
这个阶段属于无目的地乱笔画,常常用五个手指头抓着笔在纸上乱涂乱画些杂乱的线条,这是缺少视觉控制的肌肉运动,无明确的作画意图。
在两岁半以后,出现简单的绘画目的,但不能成形,不注意色彩变化,常常使用单色笔,偶尔换另一种颜色笔涂画。
2.手工活动中,不能有目的地制作形象,如在泥塑活动中,只是手握油泥或拍打油泥,时而掰开时而揉成一团,享受油泥或者粘土的触觉感以及形态的变化感。
使用剪刀也只是满足于手工操作的过程,享受着自主活动的快感,体验手工工具和材料的特性。
3.在欣赏作品时,没有具体的标准,根据自己对作品的熟悉程度和以往经验的契合程度来确定喜欢与不喜欢。
往往会对简单夸张,颜色鲜亮或者韵律明快的作品产生好感。
同时直接以动作和活动表示出来,遇到自己喜欢的物体,就要去摸摸,看看。
4.在唱歌时,因为声带的限制,短而柔嫩,喜欢韵律强,简单的儿童歌曲。
能够跟着音乐做一些简单的动作,如拍手或者跺脚。
发展需要:
1.为幼儿提供优美的环境,要求色彩明快,颜色鲜亮,与儿童生活
经验息息相关。
2.为儿童提供各种接触手工材料的机会,鼓励他们的每一次创造。
3.和儿童一起聆听动听的乐曲,可以训练儿童对音乐的敏感性。
4.到美丽的户外环境中,给孩子熏陶。
5.为儿童提供表达情感的机会,比如在音乐的陪伴下伴以相应的动
作等等。
语言
2-2岁半
发展水平:
1.语音逐渐规范,发不出的语音减少。
对zh,ch,sh,r发音困难,少数孩子发g,k,h,u,e困难。
2.运用多种简单句句型,如简单主谓句“宝宝睡觉”,简单谓宾句“不要娃娃了”,简单主谓宾句“宝宝上幼儿园”,复杂谓语句“给我玩具玩”。
3.复合句初步发展。
大多数为三词句,四词句,句子不连贯,加上手势,动作和面部表情说明。
4.出现疑问句。
如“是吗,老师呢,走吧”“这是谁”“怎么办”
“娃娃在哪儿”“这是什么”“什么时候玩”“为什么”等等。
5.使用结尾策略。
如问“吃了没有(刚吃完饭)”答“没有”;问“出去玩,好不好”(扔掉玩具,准备出去)答“不好”。
发展需要:
1.触摸实物。
触摸与生活有关的实物。
2.看无文画册。
看图说话,看图听故事。
3.游戏活动。
在游戏中说话。
4.听故事,学儿歌。
2岁半-3岁
发展水平:
1.词汇量增加,对新词感兴趣。
喜欢问“这是什么”“为什么”2.开始使用人称代词,最常用“我”“我们”。
3.喜欢模仿故事,对文学语言感兴趣。
4.说出完整的句子,出现了多词句和复合句。
句子的含词量有5-6个单词。
联合复句居多,如“要…….还要……”“有……还有……”,递进复句“不但……而且……”“先……再……然后…….”
和选择复句(或者……或者……)开始有所发展。
5.说话不流畅,表达常有“破句”现象。
说话像口吃,上气不接下气,气喘吁吁。
这是很自然的现象。
发展需要:
1.提供丰富的语言交往环境,说话时和一定的语言环境相结合。
2.欣赏文学作品,重复和理解内容。
听故事时主要让儿童感受,同时复述一些感兴趣的片断。
3.和儿童交谈。
围绕一个中心讨论,发展对白言语。
4.开展游戏活动,来练习听力,发音和用词。
如“听动物叫”“送南瓜”“开商店”。
5.开展早期集体阅读活动。
主要和同伴分享集体阅读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