轴承信号分析基本理论
轴承故障诊断原理

轴承故障诊断原理引言:轴承是工业中常见的一种重要零部件,广泛应用于各种机械设备中,承担着支撑和传递载荷的重要功能。
然而,由于工作环境的恶劣和长时间的使用,轴承往往容易出现各种故障。
因此,轴承故障的诊断和预测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轴承故障的诊断原理,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轴承故障的表现和诊断方法。
一、振动信号分析法振动信号分析法是一种常见的轴承故障诊断方法。
通过采集轴承振动信号,分析其频谱和波形,可以判断轴承故障类型。
例如,当轴承内环故障时,振动信号的频谱会出现特征频率和倍频的峰值,波形会有明显的冲击和脉冲信号。
而当轴承外环故障时,振动信号的频谱则会出现特征频率和倍频的谷值,波形会有较为规则的周期性振动。
通过分析振动信号,可以准确判断轴承故障类型,并及时采取维修措施。
二、声音信号分析法声音信号分析法是另一种常用的轴承故障诊断方法。
通过采集轴承工作时的声音信号,分析其频谱和波形,可以判断轴承故障类型。
例如,当轴承出现裂纹或磨损时,会产生高频的杂音信号;当轴承出现滚珠错位或脱落时,会产生低频的冲击声。
通过分析声音信号,可以快速准确地判断轴承故障类型,从而采取相应的维修措施。
三、温度信号分析法温度信号分析法是一种简单有效的轴承故障诊断方法。
通过监测轴承的温度变化,可以判断轴承是否存在故障。
例如,当轴承内环故障时,由于摩擦和磨损产生的热量增加,轴承温度会升高;当轴承外环故障时,轴承温度则会降低。
通过分析温度信号,可以及时察觉轴承故障,并采取相应的维修措施。
四、油液分析法油液分析法是一种常用的轴承故障诊断方法。
通过对轴承工作时的润滑油进行取样分析,可以判断轴承的磨损和污染情况。
例如,当轴承出现磨损时,润滑油中会出现金属颗粒和磨粒;当轴承受到污染时,润滑油中会出现水分和杂质。
通过分析油液信号,可以及时判断轴承的工作状态,进行维护和更换。
五、红外热像仪诊断法红外热像仪诊断法是一种非接触式的轴承故障诊断方法。
通过使用红外热像仪对轴承进行热像检测,可以观察轴承的温度分布情况。
滚动轴承振动信号特性分析

西南交通大学本科毕业设计(论文)滚动轴承振动信号特性分析年级:2010级学号:**********:***专业:机械制造工艺及其设备****:***2014年 6月院系机械工程系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制造)年级 2010级姓名刘元是题目滚动轴承振动信号特性分析指导教师评语指导教师 (签章) 评阅人评语评阅人 (签章) 成绩答辩委员会主任 (签章)年月日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班级 2010机制1班学生姓名刘元是学号 20107151 发题日期:2014年 2月 24日完成日期: 6月 20日题目滚动轴承振动信号特性分析1、本论文的目的、意义:滚动轴承的优点众多,因此滚动轴承在工程实践中得到充分的应用。
但是滚动轴承有时的工作条件十分恶劣并且在机械设备中承载载荷、传递载荷。
滚动轴承损坏尤其是突然损坏不仅会导致机械设备的故障失效,甚至可能造成更为严重或许是灾难性的事故。
本论文主要针对滚动轴承振动信号进行研究,在对滚动轴承结构有一定了解的基础上,重点研究滚动轴承振动信号特点,并基于滚动轴承振动实测信号进行分析验证,掌握常见的信号谱分析方法,并尝试对滚动轴承零件故障进行分析。
2、学生应完成的任务(1)基于滚动轴承振动信号进行常见分析的分析方法,如时域分析、FFT分析、功率谱分析研究所实测振动信号,并得出相应结论。
(2)利用小波或其它信号分析方法研究所实测振动信号,并得出相应结论。
(3)利用MATLAB编制信号分析GUI,实现计算信号特征参数及实现简单的信号分析功能。
(4)完成毕业论文。
3、论文各部分内容及时间分配:(共 16 周)第一部分了解滚动轴承的功能、构成 (2周) 第二部分了解滚动轴承常见的失效形式(2周) 第三部分基于实测滚动轴承振动信号利用功率谱等方法分析其特性 (4周) 第四部分利用典型时频分析方法分析滚动轴承振动信号特性并编GUI(6周) 第五部分论文撰写(2周) 评阅及答辩(2周)备注(1)CNKI关于滚动轴承故障分析的论文.(2)功率谱分析、小波分析、希尔伯特-黄变换有关书籍(3)matlab编程方面的书籍指导教师:年月日审批人:年月日摘要滚动轴承在工程实践中得到了充分的应用,但是滚动轴承却十分容易损坏。
滚动轴承监测技术之冲击脉冲法介绍_0

滚动轴承监测技术之冲击脉冲法介绍_0冲击脉冲法(Shock Pulse Method)是一种用于滚动轴承监测的技术。
这种方法可以通过分析滚动轴承中的冲击脉冲信号,来判断轴承的健康状况和剩余寿命。
冲击脉冲法的基本原理是:当滚动轴承发生故障时,轴承内部会产生冲击脉冲信号。
这些信号可以通过适当的传感器和监测设备进行采集和分析。
在正常运行状态下,轴承内部的载荷会均匀地分布在滚动体和滚道之间。
但是,当轴承受到损坏或磨损时,载荷分布会变得不均匀,产生冲击和振动。
这些冲击和振动将通过轴承壳传播出来,形成冲击脉冲信号。
冲击脉冲信号的特征包括幅值、频率和能量等。
通过对这些特征进行分析,我们可以判断轴承是否存在故障,并评估其剩余寿命。
一般来说,故障越严重,冲击脉冲信号的幅值和能量就越大,频率也会发生变化。
冲击脉冲法在轴承监测中具有以下优点:1.非接触性:冲击脉冲法只需要在轴承外部设置适当的传感器,无需拆卸轴承或直接接触轴承内部,因此对轴承的监测不会对轴承本身造成额外的损伤。
2.灵敏性:冲击脉冲法可以有效地检测到轴承内部的微小损伤或磨损。
即使在早期故障阶段,冲击脉冲信号的变化也会被准确地捕捉到。
3.实时性:冲击脉冲法采用实时监测方法,可以随时对轴承的状态进行监测和评估。
这样可以及时发现潜在的故障并采取相应的维修措施,避免因故障而导致的生产停机和损失。
4.可靠性:冲击脉冲法的结果可靠性较高。
通过与其他传统的振动分析方法进行对比,冲击脉冲法能够提供更准确和可靠的故障诊断结果。
冲击脉冲法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滚动轴承监测技术。
它不仅能够检测轴承是否存在故障,还能够评估轴承的剩余寿命。
通过及时监测和诊断轴承的状况,我们可以采取相应的维修和保养措施,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和使用寿命。
因此,冲击脉冲法在工业生产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滚动轴承和齿轮振动信号分析与故障诊断方法

滚动轴承和齿轮振动信号分析与故障诊断方法目录一、内容综述 (2)二、滚动轴承振动信号分析 (3)1. 滚动轴承工作原理及结构特点 (4)2. 振动信号产生机制 (5)3. 振动信号采集与处理 (6)三、齿轮振动信号分析 (7)1. 齿轮工作原理及故障类型 (8)2. 振动信号特征提取 (10)3. 齿轮故障识别与诊断 (11)四、滚动轴承与齿轮振动信号分析方法 (12)1. 时域分析 (13)2. 频域分析 (14)3. 时频域联合分析 (16)五、故障诊断方法 (17)1. 基于振动信号特征的故障诊断 (18)2. 基于模型的故障诊断 (20)3. 基于智能算法的故障诊断 (21)六、实验与应用实例 (22)1. 实验设计 (24)2. 实验结果与分析 (25)3. 应用实例介绍 (26)七、结论与展望 (28)1. 研究结论 (29)2. 展望未来发展趋势 (29)一、内容综述本文档旨在全面阐述滚动轴承和齿轮振动信号分析与故障诊断方法的研究现状、发展趋势及其重要性。
随着工业领域的快速发展,滚动轴承和齿轮作为机械设备中的关键部件,其运行状态的正常与否直接关系到整个系统的稳定性和效率。
针对滚动轴承和齿轮的振动信号分析以及故障诊断方法的研究具有极其重要的实际意义。
滚动轴承和齿轮的故障诊断主要依赖于振动信号分析,通过对振动信号的特征提取和模式识别,实现对设备状态的实时监测和故障诊断。
随着信号处理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进步,滚动轴承和齿轮振动信号分析的方法日趋成熟,为设备的故障诊断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
本文首先概述了滚动轴承和齿轮的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及其在机械设备中的重要地位。
然后重点介绍了振动信号分析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包括信号采集、特征提取、模式识别等关键环节。
接着详细阐述了基于振动信号的故障诊断方法,包括传统方法如频谱分析、包络分析等,以及近年来新兴的基于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的诊断方法。
对滚动轴承和齿轮振动信号分析与故障诊断方法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轴承故障诊断原理

轴承故障诊断原理
轴承故障诊断原理是指通过对轴承的特征和声学信号分析,可以诊断轴承是否存在故障并确定故障的类型和严重程度的一种方法。
轴承是机械传动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旦轴承故障,会影响整个传动系统的运行效率和寿命,因此及时的故障诊断和处理非常重要。
轴承故障诊断原理基于声学信号分析,可以通过振动传感器获取轴承的振动信号,然后对信号进行分析,包括峰值、频域、时域等参数。
基于这些参数,可以判断出轴承是否存在故障,以及故障的类型和严重程度。
具体来说,轴承故障通常会表现出不同的声学信号特征,包括高频噪声、低频振动、非线性振动等。
高频噪声通常表明轴承存在表面磨损或者滚珠损坏等故障;低频振动通常表现为轴承内部的撞击和杂音,可能是因为滚道损坏或者球和滚道之间的间隙过大等原因;非线性振动通常表现为轴承内部的摩擦和振动,可能是因为润滑不良或者轴承过度磨损等原因。
除了声学信号分析外,轴承故障诊断还可以采用视觉检测、热学分析等方法。
视觉检测可以通过检查轴承的表面状况来确定是否存在表面磨损或者裂纹等故障;热学分析可以通过测量轴承的温度变化来诊断是否存在过度摩擦等问题。
总之,轴承故障诊断原理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机械故障诊断方法,可以帮助工程师及时发现和处理轴承故障,提高机械设备的运行效率和寿命。
轴承振动特征分析

轴承振动特征分析轴承是机械设备中常用的关键元件之一,其质量和工作状态对设备的性能和寿命有着重要的影响。
轴承振动特征分析是评估轴承工作状态和健康状况的重要手段,可以通过振动信号的分析和处理,获取轴承正常和异常工作状态的特征参数,从而判断轴承是否存在异常故障。
1.轴承振动信号采集与分析:通过安装合适的振动传感器(如加速度计、速度计等)在轴承或设备上采集振动信号,并进行信号分析和处理。
常用的分析方法包括时域分析、频域分析和时频域分析等。
在时域分析中,可以观察到振动信号的波形特征,如振幅和频率的变化;在频域分析中,可以通过傅里叶变换将时域信号转换为频域信号,进而分析信号的频谱特征,如频率和幅值的分布;在时频域分析中,可以结合时域和频域的特点,利用小波分析等方法研究信号的瞬态特性和频率特性。
2.轴承故障诊断与判定:通过对轴承振动信号的分析,可以判断轴承是否存在故障,如内圈和外圈的裂纹、滚道的磨损、滚珠的损坏等。
常见的故障特征参数包括峰值、峰值因子、峭度、波形指标、频谱指标等。
例如,当轴承存在内圈裂纹时,振动信号会出现高频峰值,而当存在滚珠损坏时,振动信号会出现冲击信号等。
通过识别和提取这些故障特征参数,可以进行故障类型的判定和诊断。
3.轴承故障预测与预警:根据轴承振动信号的变化规律,可以对轴承的剩余寿命进行预测和评估,从而提前进行维修和更换。
常见的预测方法包括统计模型、神经网络模型、遗传算法等。
通过对大量实际运行数据的分析和建模,可以建立轴承故障预测模型,根据振动信号的变化趋势和特征参数的变化情况,预测轴承的寿命和故障时间,提前进行维修和预防措施,以降低故障风险和成本损失。
4.轴承振动特征分析的应用与发展:轴承振动特征分析已经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如机械制造、航空航天、电力、石油化工等,对轴承的安全运行和性能提升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未来,随着传感技术、智能化技术等的发展,轴承振动特征分析将更加精细化和自动化,可以实时监测和分析轴承的振动信号,提前预警故障风险和进行状态评估,从而实现设备的智能化管理。
轴承分析报告

轴承分析报告1. 概述本报告对轴承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评估。
轴承作为机械设备中的重要组件之一,对于设备的正常运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过对轴承的分析,可以发现其潜在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修复或维护,以保证设备的稳定运行。
2. 轴承类型和结构根据轴承的不同用途和工作条件,轴承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常见的有滚动轴承、滑动轴承、推力轴承等。
滚动轴承由内外圈和滚动体组成,滚动体可以是钢球、圆柱滚子或锥形滚子。
滚动轴承通过滚动体的滚动来减小滑动摩擦,提高效率和承载能力。
滑动轴承由内外圈和一层润滑油膜组成,工作时通过内外圈之间的摩擦减小轴承的磨损。
推力轴承通常用于承受轴向力,它由凸轮、滚针或圆柱滚子组成。
3. 轴承故障类型及原因轴承故障主要分为以下几种类型:3.1 疲劳失效疲劳失效是轴承最常见的故障类型之一。
疲劳失效通常是由于长时间的循环载荷导致的。
频繁的载荷加载和卸载会导致轴承材料的疲劳破裂。
3.2 过载失效过载失效是由于轴承承受了超过其承受能力的载荷而导致的。
超负荷的载荷会导致轴承的破坏或损坏。
3.3 磨损失效磨损失效是由于轴承表面的磨损或磨粒导致的。
磨损可以是由于颗粒污染、润滑不足或使用环境恶劣等原因引起的。
3.4 温度过高轴承在工作过程中会产生热量,如果无法有效散热,轴承的温度会升高。
高温会导致轴承材料的变形和润滑剂的失效,进而引起轴承故障。
4. 轴承分析方法轴承的分析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常见的方法包括以下几种:4.1 外观检查通过对轴承的外观进行检查,可以观察到是否有明显的损坏或磨损现象。
外观检查是最直观、简单的一种分析方法。
4.2 振动分析振动分析是通过检测轴承的振动信号来判断其状态的一种方法。
不同故障类型的轴承在振动信号上表现出明显的差异。
4.3 温度监测通过监测轴承的温度变化,可以评估轴承的工作状态。
异常的温度升高可能意味着轴承存在故障。
4.4 声音分析通过对轴承运行时产生的声音进行分析,可以判断轴承是否存在异常情况。
滚动轴承振动信号特性分析

滚动轴承振动信号特性分析滚动轴承是一种常见的机械元件,在机械系统中起到支撑转动轴承、减少摩擦和传递载荷的作用。
然而,由于长期使用或其他原因,滚动轴承可能会出现一些故障,如疲劳破坏、过度磨损和松动等。
因此,滚动轴承的振动信号特性分析对于故障检测和预测具有重要的意义。
滚动轴承的振动信号是由于内外圈的滚珠与滚道之间的相对运动而产生的,这些振动信号可以通过加速度传感器等设备进行采集。
基于振动信号的特性分析,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滚动轴承在运行过程中的状况,从而判断是否存在故障。
下面将从不同的角度分析滚动轴承振动信号的特性。
首先,可以从时间域来分析滚动轴承的振动信号特性。
利用时间域信号,可以直观地观察到滚动轴承振动信号的波形变化。
通过观察振动信号的幅值和周期,可以初步判断是否存在异常。
通常情况下,正常的滚动轴承振动信号应该是稳定和准周期的。
如果出现振动信号的幅值波动较大或周期不规则,可能表示滚动轴承存在故障。
其次,可以从频域来分析滚动轴承的振动信号特性。
频域分析可以将信号从时域转换为频域,通过频谱图来观察不同频率分量的强度。
通过对滚动轴承振动信号进行傅里叶变换,可以得到其频谱图。
正常的滚动轴承振动信号的频谱图应该是窄带的,且主要集中在轴承的基频和谐波频率上。
如果出现频谱图突然增加了一些频率分量,可能表示滚动轴承存在故障,如滚珠松动、内圈或外圈的损伤等。
此外,滚动轴承的振动信号还可以通过时频分析方法进行特性分析。
时频分析可以将信号的时域信息和频域信息进行联合分析,可以观察到信号在时间和频率上的变化。
通过应用时频分析方法,如短时傅里叶变换(STFT)和小波变换,可以查看滚动轴承振动信号在时间和频率上的瞬态和局部特性。
这种分析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检测滚动轴承振动信号的瞬态特征和突变情况,提高故障检测和预测的准确性。
最后,滚动轴承的振动信号特性还可以通过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
通过统计学参数,如均值、标准差和峭度等,可以观察滚动轴承振动信号的集中程度、离散程度和峰态等特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轴承信号分析基本理论
1. 采样定理 定义:每秒钟采样的次数。
(例如每0.01秒采样一次,即在1秒钟内有100次等时距的采样,因此这次采样的采样频率为100Hz 。
)
根据采样定律:采样频率必须不低于信号最高频率的两倍,否则会产生频混现象(频谱混叠效应)。
即f s >2f h
2. 加窗
定义:截断信号过长的时间历程,即将信号乘以时域的有限宽窗函数。
A 对周期信号进行整周期的截取,就无“泄漏”现象。
对周期信号进行非整周期的截取,会出现“泄漏”现象。
(在实际处理过程中,由于信号并不一定是周期信号,也并不一定是整周期截取,所以,加窗以后的信号在频谱图上除了有主要的频率以外,还出现了其他附加频率,从而造成能量不是集中于确定的主要频率上,而是部分泄漏到其他频率中。
这种由于时域上的截断所导致频域内附加一些成分,引起能量泄漏,称为泄漏误差,又叫做截断误差。
)
B 为了减少泄漏误差,选择的窗函数应要求旁瓣高度与主瓣高度之比尽量要小,并且主瓣宽度要窄,旁瓣幅度要小。
因为窄的主瓣可以提高分辨率,小的旁瓣可以减小泄漏。
然而,事实上窗函数的选取往往是牺牲分辨率来换取泄漏的减少。
3. 平均 定义:在采集信号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将噪声同时被采集入内,噪声是随机的,有时上升,有下降。
这些噪声在经过数量足够多的平均后,可以相互抵消。
4. 倒谱
定义:这里轴承信号的分析,都采用实倒谱。
实倒频谱)(τx C 即功率谱对数谱的模,也就是说,在傅里叶正变换后,不考虑相位信息。
[])(log )()(1f S F C C x x -==ττ
在所研究的信号中,其故障频率附近总是存在多族频率,习惯上把它们成为边频。
倒频谱能够分离和提取出密集边频信号中的周期成分,将原来频谱图上成簇的边频带谱线简化为单根谱线。
倒频谱在进行功率谱的对数转换时,给幅值较小的分量有较高的加权。
4. 细化谱
4.1.1全频段细化过程
一般的FFT 分析是一种基带的分析方法,在整个分析带宽内,频率是等分的,即
T t N N f N f f s m 1
12=∆===
∆ (4—1)
式中: N ——采样点数;
m f ——分析带宽的最高频率;
s f ——采样频率,即为
t
∆1
,依采样定理,取s f =2m f ;
t ∆——采样间隔;
T ——样本长度,即T=N t ∆。
一般情况下,采样点数是固定度的。
要提高频率的分辨率,根据式(4—1),要减少f ∆,增大采样间隔t ∆,即降低采样频率s f ,势必会增加样本长度N 。
4.1.2局部细化过程
鉴于在工程上只要求对局部感兴趣的频率段能显示较高的分辨率,却并不需要进行全频段细化。
细化局部频谱的原理如图4-2,步骤如下: (1)
是将信号经过FFT 后得到的频谱图(1),确定需细化处理的频域范围为f 0 ~ f 1。
(2) 经过带通处理后的信号如图(2)。
(3)
将经过带通滤波以后的信号段进行频移处理,频移后低频点f 0移到原点,则高频点变为f 1-f 0。
当f 0= 0时,可以省略频移一步。
(4)
重新采样,降低采样频率至原来的1/D 倍,即D
f f s
S =
'。
对信号进行细抽,数据点数保持不变,则D
f
DN f N f f s s ∆===∆'
'
,f ∆减小D
倍,分辨率提高D 倍。
如果进行2点抽样,即细化2倍,分辨率提高
2倍。
如图(4)。
必须注意,第一,细化的倍数D不可以无止尽的
扩大,D 与细化频率范围之间的关系为D < f s /[2( f 1− f 0 )][10]。
第二,在进行细化时,要保证原始信号采样时有足够的长度;如
果要对原始信号进行D倍的细化分析,就得保证原始信号的采样长
度至少为DN。
图4-2 细化原理图
5.轴承特征频率计算:
表5-2 轴承内圈旋转,外圈固定公式
6. 振动基础基本公式
式中: N ——采样点数(样本点数);
m f ——分析带宽的最高频率;
s f ——采样频率,即为
t
∆1,依采样定理,取
s f =2m f ;
t ∆——采样间隔;
T ——样本长度,即T=N t ∆; M ——谱线数。
这里的T s 就是t ∆; f h 就是m f
例如:
1.采样频率:每秒钟的采样次数。
s f =10Hz ,即0.1秒采样一次,或者说1秒钟有10此采样间隔。
2.机器转速3000r/min=50Hz ,如果要分析的故障频率估计在8倍频以下,要求谱图上频率分辨率f ∆=1 Hz ,则采样频率和采样点数设置为: 最高分析频率m f =8*50=400Hz;
采样频率s f =2.56·m f =2.56 *400=1024Hz;
采样点数N=2.56*(m f /f ∆)=2.56*(400Hz/1Hz )=1024 谱线数M=N/2.56=1024/2.56=400条
按照FFT 变换,实际上得到的也是1024点的谱线,但是我们知道数学计算上存在负频率,是对称的,因此,实际上我们关注的是正频率部分对应的谱线,也就是说正频率有512线,为什么我们通常又说这种情况下是400线呢,就是因为通常情况下由于频率混叠和时域截断的影响,通常认为401线到512线的频谱精度不高而不予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