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暑基本知识宣传资料
中暑健康教育

中暑健康教育
中暑是一种常见的健康问题,尤其在高温天气,人们容易受到中暑的影响。
为了预防和应对中暑,以下是一些健康教育内容。
1. 注意天气预报:在高温天气中,了解气温和湿度的状况非常重要。
及时查看天气预报,以便提前做好准备。
2. 注意室外活动时间:避免在炎热的中午时分进行过长时间的户外活动。
尽量选择早晨或傍晚时段,当温度较为宜人。
3. 注意遮阳和穿着透气的衣物:穿着宽松、透气的衣物可以帮助身体散热。
同时,佩戴帽子和使用遮阳伞或防晒霜来保护头部和皮肤免受阳光照射。
4. 多喝水:在高温下,身体容易丧失大量水分。
因此,务必多喝清凉的水以补充体液,防止脱水。
5. 避免饮酒和咖啡因饮料:这些饮料可能会导致脱水,增加中暑的风险。
尽量选择喝水和健康的饮料。
6. 避免剧烈运动:在高温环境下,避免过度运动,尤其是剧烈运动。
如果要进行锻炼,选择在凉爽的地方进行,注意适当休息和补充水分。
7. 寻求室内避暑场所:如果户外温度过高,无法忍受,寻找室内凉爽的地方避暑,如商场、图书馆等。
8. 关心他人:特别是老年人、儿童和病弱者容易受到中暑侵害。
及时关注他们的健康状况,提供帮助和照顾。
9. 了解中暑症状:中暑症状包括头晕、头痛、乏力、恶心、呕吐、肌肉抽筋等。
一旦出现这些症状,应立即停止活动,寻求医疗帮助。
总之,中暑是一种严重的健康问题,但通过注意天气条件、适当的饮食和充足的水分摄入,以及室内和户外的正确活动计划,可以减少中暑的风险并保持健康。
中暑科普宣传PPT课件

中暑的症状
中暑的症状
体温升高:中暑时体温通常超过 37.5°C。 身体不适:头晕、乏力、恶心、呕吐等 症状。
中暑的症状
血压异常:中暑患者可能出现血压升高 或下降的情况。
中暑的预防和处理
中暑的预防和处理
避免长时间在高温环境下工作或运动。 注意适时补充水分,避免脱水。
中暑的预防和处理
多休息,避免过度疲劳。 如出现中暑症状,应及时休息、降温并 就医治疗。
中暑患者需要休息一段时间才能完全恢 复。 患者在休息期间应多补充水分和营养。
中暑的后续护理
避免再次暴露在高温环境中,以免复发 。
中暑的常见误区
中暑的常见误区
不要用冷水直接浇头降温,容易导致中 暑患者冷伤。 不要给中暑患者喝含咖啡因和酒精的饮 料,会加重脱水症状。
中暑的常见误区
不要轻视中暑,及时就医是非常重要的 。
中暑科普宣传PPT课件
目录 中暑的概念 中暑的症状 中暑的预防和处理 中暑的紧急处理方法 中暑的后续护理 中暑的常见误区
中暑的概念
中暑的概念
什么是中暑:中暑是指由于长时间暴露 在高温环境下,人体无法通过正常途径 散热,导致体温升高过快,出现中枢神 经系统功能障碍的一种疾病。
中暑的概念
中暑的原因:长时间在高温环境下工作 、运动或长时间暴露在高温环境中,导 预防和处理
如发现他人中暑,应立即帮助其降温并 就医。
中暑的紧急处理方法
中暑的紧急处理方法
将中暑患者转移到阴凉通风处休息。 给中暑患者喝清凉的淡盐水,帮助降温 。
中暑的紧急处理方法
外敷冷敷物或用湿毛巾擦拭中暑患者的 额头、颈部和手脚等位置。 如症状严重,立即就医。
中暑的后续护理
中暑的后续护理
中暑健康教育

中暑健康教育
引言概述:
中暑是一种常见的热应激疾病,发生在高温环境下,容易导致身体失水和电解质紊乱,严重时甚至会危及生命。
因此,进行中暑健康教育是非常必要的,以提高人们对中暑的认识和预防意识,保障人们在高温环境下的健康。
正文内容:
1. 中暑的原因
1.1 高温环境
1.2 高湿度
1.3 高强度的体力活动
1.4 长期暴露在阳光下
1.5 不合理的饮食习惯
2. 中暑的症状
2.1 头晕、头痛
2.2 恶心、呕吐
2.3 皮肤潮红、出汗过多
2.4 心跳加快、呼吸急促
2.5 意识丧失、抽搐
3. 中暑的预防措施
3.1 保持室内通风
3.2 避免在高温时段外出
3.3 注意合理饮食,多摄入水分和电解质
3.4 避免剧烈运动
3.5 注意穿着透气、轻便的衣物
4. 中暑的急救处理
4.1 将患者移到阴凉、通风处
4.2 给患者补充水分
4.3 用湿毛巾或者冰袋降低患者体温
4.4 如情况严重,即将就医
5. 中暑后的康复护理
5.1 歇息充足,避免剧烈运动
5.2 补充水分和电解质
5.3 注意饮食,多摄入富含营养的食物
5.4 定期进行体检,关注身体状况
总结:
中暑是一种严重的热应激疾病,对人体健康造成威胁。
通过中暑健康教育,我们可以提高人们对中暑的认识和预防意识,从而避免中暑的发生。
在高温环境下,我们要注意保持室内通风,避免长期暴露在阳光下,合理饮食,避免剧烈运动。
一旦浮现中暑症状,要及时进行急救处理,并进行康复护理。
通过这些措施,我们能够更好地保护自己的健康。
防中暑的十大常识

防中暑的十大常识防中暑的十大常识一、摄入足量水分夏季温度高,人体表面的汗液大量流失,若不及时补充水分,就会引起体内水分不足,影响心血管系统的正常功能,甚至出现中暑。
流汗时要摄入充足的水分,可以选择水、果汁、茶等液体,来补充消耗的水分。
二、多饮水夏季多饮水有助于消除体内多余的热量,预防中暑。
由于夏季气温高,容易发汗,失水量较大,因此一天应尽量多喝水,以保持体内水分的充足,补充水分,保持人体正常循环,预防中暑。
三、多吃清淡食物夏季出汗较多,若多食油腻食物会刺激消化系统,使消化负荷加重,脑部供血不足导致中暑。
因此,夏季应多吃清淡食物,少吃刺激性食物,以减轻肠胃负担。
四、多锻炼锻炼多加锻炼能有效降低发热,预防中暑,但要注意选择合适的锻炼方式,不宜着装过多,不宜选择避暑时段的锻炼,避免受潮。
而且,锻炼时要一定要喝水,不要因为劳累而使身体产生水分缺乏,以免中暑。
五、注意阴凉通风夏季出汗量大,阴凉通风有利于减轻汗液损失,避免发热,也是预防中暑的一种有效措施。
六、多吃水果多吃水果可以提供足够的维生素,抗脱水,并有利于人体热能量的调节,减少发热,预防中暑。
七、多穿薄衣夏季人体体温较高,应该多穿薄衣,清凉柔软的衣物最好,吸湿快,透气,可以更好的保持体温,防止中暑。
八、时刻监测血压中老年人以及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要时刻监测体内血压,以免过低或过高所致的中暑。
九、穿合适的衣物夏季宜穿合适的衣物,内衣宜选择质地柔软棉质或其他合适的清凉材质,外衣宜穿薄而不可过大,避免过热而引起中暑。
十、预防感冒夏季容易得感冒,而伴随着头痛、发热、头晕、乏力、出汗、吐水等症状,因此应注意预防感冒,减少中暑的发生。
中暑急救卫生知识宣传手册

中暑急救卫生知识宣传手册一、中暑的定义与成因 (1)1.1 中暑的定义 (1)1.2 中暑的成因 (2)二、中暑的类型 (2)2.1 先兆中暑 (2)2.2 轻症中暑 (2)2.3 重症中暑 (2)三、中暑的易患人群 (3)3.1 特殊职业人群 (3)3.2 老年人与儿童 (3)四、中暑的预防措施 (3)4.1 环境改善 (3)4.2 个人防护 (3)五、中暑的现场急救 (4)5.1 先兆中暑与轻症中暑急救 (4)5.2 重症中暑急救 (4)六、中暑后的康复与护理 (4)6.1 身体恢复 (4)6.2 并发症预防 (4)七、中暑相关的误区 (5)7.1 中暑后大量饮水误区 (5)7.2 中暑只发生在高温环境误区 (5)八、中暑与其他疾病的区别 (5)8.1 与感冒的区别 (5)8.2 与食物中毒的区别 (5)中暑急救卫生知识宣传手册一、中暑的定义与成因1.1 中暑的定义中暑是指在高温和热辐射的长时间作用下,机体体温调节障碍,水、电解质代谢紊乱及神经系统功能损害的症状的总称。
在炎热的夏季或者高温、高湿环境下工作、运动等情况时,人体产热增加,如果散热不能相应地增加,就容易发生中暑。
例如在烈日下长时间劳作的户外工作者,或者在高温且通风不良的室内进行高强度训练的运动员,他们的身体承受着较大的热负荷,中暑风险较高。
1.2 中暑的成因中暑的形成主要与环境因素、自身因素有关。
环境方面,高温、高湿度、通风不良是主要因素。
当气温超过32℃,湿度大于60%时,中暑的发生率会明显增加。
在一些没有空调设备且空间狭小的车间、厂房等场所,工人容易因这种恶劣的环境而中暑。
自身因素包括身体疲劳、脱水、肥胖、老年人、儿童以及患有慢性疾病等人群,身体的耐热能力相对较差。
例如老年人的体温调节功能衰退,儿童的体温调节中枢尚未发育完全,这些人群在同样的高温环境下更容易中暑。
二、中暑的类型2.1 先兆中暑先兆中暑是中暑中较为轻微的类型。
在高温环境下,患者可能出现头晕、头痛、口渴、多汗、四肢无力发酸、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等症状。
(完整word版)夏季中暑知识

夏季防中暑小常识1、要尽量避免在11~15时高温时段出门,不要长时间在阳光曝晒或高温、高湿度、气流静止的环境下活动或工作。
2、空调室内外温差不宜太大。
使用空调室内外温差不超过5度为宜,即使天气再热,空调室内温度也不宜到24度以下。
空调不要对着自己吹。
3、外出时要注意使用太阳伞、太阳帽、太阳镜等物品,在皮肤上涂些防晒护肤品,免受阳光的直接照射.4、外出受热归来,忌“快速冷却”。
不要立即去吹空调、吹电扇、洗冷水澡。
这样会使全身毛孔快速闭合,体内热量难以散发,还会因脑部血管迅速收缩而引起大脑供血不足,使人头晕目眩。
5、要多饮水,出汗多的人可饮淡盐水。
喝盐水时,要少量多次地喝,才能起到预防中暑的作用。
6、穿着应宽松,多穿棉质布料、颜色较浅的衣服.7、多食梨子、西瓜等水果;可饮一些消暑清热化湿的凉茶,或饮冬瓜、莲蓬、薏米仁汤水等。
此外,绿豆汤、菊花茶、酸梅汤等也是方便理想的消暑饮料. 8、外出旅游或出差时若感不适,可用一些如仁丹、清凉油、风油精、十滴水、薄荷锭等降温药品。
8、充分休息,不要开夜车以免降低身体抵抗力。
中暑是指在高温环境下人体体温调节功能紊乱而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和循环系统障碍为主要表现的急性疾病。
除了高温、烈日曝晒外,工作强度过大、时间过长、睡眠不足、过度疲劳等均为常见的诱因。
先兆中暑∶高温环境下,出现头痛、头晕、口渴、多汗、四肢无力发酸、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等症状。
体温正常或略有升高。
轻度中暑∶体温往往在38度以上,出现头晕、口渴外往往有面色潮红、大量出汗、皮肤灼热等表现,或出现四肢湿冷、面色苍白、血压下降、脉搏增快等表现。
重症中暑是中暑中情况最严重的一种,如不及时救治将会危急生命。
这类中暑又可分为四种类型:热痉挛、热衰竭、日射病和热射病. 预防中暑应做到以下几点:1.注意身体降温,不要在室外停留太久,外出要打伞。
2.在室外工作的人,如警察等必须找阴凉的地方躲避紫外线的长时间照射.3.要注意补充水分,可以在水中放少许的盐。
防中暑培训资料

防中暑培训资料xx年xx月xx日CATALOGUE目录•防中暑基础知识•中暑的预防措施•中暑的现场急救措施•中暑的预防和急救知识普及•中暑的高危人群及防护措施•中暑的常见误区及注意事项01防中暑基础知识中暑是指人体在高温、高湿环境下,机体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出现障碍、汗腺功能衰竭以及水、电解质丢失过多导致产生的一系列临床表现。
中暑定义中暑的典型症状包括恶心、呕吐、头晕、头痛、乏力、胸闷、心悸、烦躁不安、意识模糊等,严重时会出现热痉挛、热射病等。
中暑症状什么是中暑在高温环境中出现乏力、头昏、头痛、恶心、出汗、口渴和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状,体温正常或略有升高。
中暑的分类先兆中暑在先兆中暑的基础上,出现循环系统症状,如面色潮红、皮肤灼热感,血压下降等,体温有升高。
轻症中暑在先兆中暑和轻症中暑的基础上,出现热痉挛、热射病等严重表现,体温可超过40℃。
重症中暑环境因素高温、高湿环境,以及通风不良、太阳辐射强度高、暴露于热环境中时间过长等都可能导致中暑发生。
人体因素疲劳、饥饿、饮酒、穿着不合适(如紧身衣或缺乏合适的遮阳物品)、疾病(如心肺功能不全)等都可能增加中暑的风险。
中暑的原因02中暑的预防措施总结词保障充足的睡眠是预防中暑的重要措施之一。
详细描述保持每天7-8小时的睡眠时间,使身体得到充分的休息和恢复。
睡眠不足会影响身体的免疫力和应激能力,增加中暑的风险。
保持充足的睡眠总结词合理饮食是预防中暑的关键措施之一。
详细描述饮食应清淡易消化,多吃蔬菜水果,少吃高脂肪、高热量食物。
同时要补充足够的水分和矿物质,如喝淡盐水或绿豆汤等。
合理饮食总结词合理安排工作和生活可以有效地预防中暑。
详细描述合理安排工作和休息时间,避免高温时段进行高强度的户外活动或作业。
如果必须在高温环境下工作或活动,应尽可能安排在早晚气温较低的时候进行,避免中午高温时段。
合理安排工作和生活科学锻炼身体可以增强身体的耐热性和适应能力,预防中暑。
总结词适当的运动可以提高身体素质和免疫力,但要避免在高温时段进行剧烈运动。
高温预防中暑知识宣传内容

高温预防中暑知识宣传内容高温预防中暑知识宣传内容一、认识中暑中暑是高温天气中最为常见的健康问题之一。
中暑是指人体在高温环境下,自身的体温调节机能失效,导致体内体温过高而出现身体不适甚至危险情况的现象。
中暑的发生率在夏季居高不下,尤其是在高温酷暑的气候条件下。
因此,正确有效地预防中暑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至关重要。
二、中暑的类型1. 焦热病型中暑:也称为“热射病”,主要发生在长时间暴露在高温环境中的人群中。
最常见的症状包括高热、头晕、疲劳、呼吸急促、心悸、出汗异常等。
2. 热衰竭型中暑:这种类型的中暑最常见于体力劳动者或参加剧烈运动的人群中。
症状包括体力不支、出汗过多、头晕、呼吸急促等。
如果不及时救治,可能导致更严重的中暑状况。
3. 热衰竭型中暑:热衰竭型中暑是指在高温环境下,由于长时间暴露于高温环境中,人体体温调节功能失调,导致体液丧失过多,出现中暑症状的情况。
三、高温预防中暑知识1. 注意穿着:在高温环境下,衣着要以轻便、宽松、透气为主。
选择颜色浅、面料透气的服装能够减少对阳光的吸收和体温的提高。
2. 合理安排休息时间:在高温天气下,规律的休息可以有效帮助身体恢复体力和能量。
避免在中午高温时段进行剧烈活动,将活动安排在清晨和傍晚的较凉爽时段进行。
3. 规律的饮食:高温天气下,人体出汗增多,容易导致体内水分和电解质的流失。
及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能够有效预防中暑。
饮食中应多摄入水果和蔬菜,增加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摄入。
4. 注意室内降温:室内空调、电风扇等设备可以有效地降低室内温度,提供凉爽的环境。
但是长时间在冷气房间中过度降温容易引起身体反应迟钝、感冒等问题,因此应掌握适宜的室温,不过度降温。
5. 注意安全措施:在户外活动时,应尽量避免长时间暴露在阳光下,选用合适的防晒霜、帽子、遮阳伞等遮挡阳光。
同时,也要注意防蚊虫叮咬,避免传染一些与中暑密切关联的疾病。
6. 常规体检:对于容易中暑的人群或处于高温环境下工作的人群来说,定期进行体检是非常重要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什么是中暑中暑是指在高温和热辐射的长时间作用下,机体体温调节障碍,水、电解质代谢紊乱及神经系统功能损害的症状的总称。
颅脑疾患的病人,老弱及产妇耐热能力差者,尤易发生中暑。
中暑是一种威胁生命的急诊病,若不给予迅速有力的治疗,可引起抽搐和死亡,永久性脑损害或肾脏衰竭.核心体温(core temperature)达41℃是预后严重的体征;体温若再略为升高一点则常可致死,老年、体弱和酒精中毒可加重预后。
中暑的种类从病情的差异大致上可分为以下四类:热失神(heat syncope)原因:在直射日光下长时间照射的情况下睡醒。
由于流汗引致的脱水和末端血管的扩张,全身的血液循环降低而导致。
症状:意识在突然之间消失。
体温比平常的高,明显地流汗,脉搏呈现徐脉。
治疗方法:进行输液及冷却疗法。
热疲劳(heat exhaustion)原因:水分和盐分的补给赶不上到大量的流汗,形成了脱水症状的时候发生。
症状:有各样的症状,例如:直肠温上升至39℃、皮肤寒冷、明显地流汗,等等治疗方法:进行输液及冷却疗法。
热痉挛(heat cramps)原因:大量流汗后只补充水分,盐分和矿物质不足时发生。
症状:突然的有痛性痉挛和硬直的产生。
体温比平常的高,明显地流汗。
治疗方法:经口注入食盐水。
热射病(heat stroke)其中热射病的成因若仅与阳光直接照射有关的话则又称为日射病(sunstroke)原因:[[下视丘]的温热中枢受到障碍,体温调节机能丧失时发生。
症状:产生高度的意识障碍,体温上升至40℃以上,不明显地流汗,皮肤干燥。
治疗方法:紧急入院,并且尽快进行冷却疗法。
中暑病因中暑的原因有很多,在高温作业的车间工作,如果再加上通风差,则极易发生中暑;农业及露天作业时,受阳光直接暴晒,再加上大地受阳光的暴晒,使大气温度再度升高,使人的脑膜充血,大脑皮层缺血而引起中暑,空气中湿度的增强易诱发中暑;在公共场所、家族中,人群拥挤集中,产热集中,散热困难。
发生中暑的气象条件中暑的发生不仅和气温有关,还与湿度、风速、劳动强度、高温环境、曝晒时间、体制强弱、营养状况及水盐供给等情况有关。
诱发中暑的因素很复杂,但其中主要因素还是气温。
根据气象特点,可将发生中暑现场小气候分为两类:一类是干热环境,这是以高气温、强辐射热及低湿度为特点,环境气温一般可较室外高5-15℃,相对湿度常在40%以下;另一类为湿热环境,即气温高,湿度高,但辐射热并不强。
由于气温在35-39℃时,人体2/3余热通过出汗蒸发排泄,此时如果周围环境潮湿,汗液则不易蒸发。
据实验,导致中暑发生的条件:①相对湿度85%,气温30-31℃;②相对湿度50%,气温38℃;③相对湿度30%,气温40℃。
中暑的程度可以分为三级:①先兆中暑:高温环境中,大量出汗、口渴、头昏、耳鸣、胸闷、心悸、恶心、四肢无力、注意力不集中,体温不超过37.5℃;②轻度中暑:具有先兆中暑的症状,同时体温在38.5℃以上,并伴有面色潮红、胸闷、皮肤灼热等现象;或者皮肤湿冷、呕吐、血压下降、脉搏细而快的情况;③重症中暑:除以上症状外,发生昏厥或痉挛;或不出汗,体温在40℃以上。
中暑症状中暑是指在高温环境下人体体温调节功能紊乱而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和循环系统障碍为主要表现的急性疾病。
除了高温、烈日曝晒外,工作强度过大、时间过长、睡眠不足、过度疲劳等均为常见的诱因。
根据临床表现的轻重,中暑可分为先兆中暑、轻症中暑和重症中暑,而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渐进的。
★先兆中暑症状高温环境下,出现头痛、头晕、口渴、多汗、四肢无力发酸、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等症状。
体温正常或略有升高。
如及时转移到阴凉通风处,补充水和盐分,短时间内即可恢复。
★轻症中暑症状体温往往在38度以上。
除头晕、口渴外往往有面色潮红、大量出汗、皮肤灼热等表现,或出现四肢湿冷、面色苍白、血压下降、脉搏增快等表现。
如及时处理,往往可于数小时内恢复。
★重症中暑症状顾名思义,是中暑中情况最严重的一种,如不及时救治将会危急生命。
这类中暑又可分为四种类型:热痉挛、热衰竭、日射病和热射病。
·热痉挛症状特点:多发生于大量出汗及口渴,饮水多而盐分补充不足致血中氯化钠浓度急速明显降低时。
这类中暑发生时肌肉会突然出现阵发性的痉挛的疼痛。
·热衰竭症状特点:这种中暑常常发生于老年人及一时未能适应高温的人。
主要症状为头晕、头痛、心慌、口渴、恶心、呕吐、皮肤湿冷、血压下降、晕厥或神志模糊。
此时的体温正常或稍微偏高。
·日射病症状特点:这类中暑的原因正像它的名字一样,是因为直接在烈日的曝晒下,强烈的日光穿透头部皮肤及颅骨引起脑细胞受损,进而造成脑组织的充血、水肿;由于受到伤害的主要是头部,所以,最开始出现的不适就是剧烈头痛、恶心呕吐、烦躁不安,继而可出现昏迷及抽搐。
·热射病症状特点:还有一部分人在高温环境中从事体力劳动的时间较长,身体产热过多,而散热不足,导致体温急剧升高。
发病早期有大量冷汗,继而无汗、呼吸浅快、脉搏细速、躁动不安、神志模糊、血压下降,逐渐向昏迷伴四肢抽搐发展;严重者可产生脑水肿、肺水肿、心力衰竭等。
儿童中暑急救方法(优因培注)暑热伤害的症状包括:宝宝起先是肤色看似红润,但触摸感觉干燥温热,烦躁不安及哭闹,呼吸及脉搏加速,接着会显得倦怠、昏眩、抽搐、或进入昏迷状态,测量体温时可高达摄氏39度以上。
紧急处理方法如下:1.维持呼吸道的通畅。
2.每隔十到十五分钟给予一些不含咖啡因清凉饮料,但有呕吐者勿给。
3.将宝宝移到阴凉处,除去衣物,以电扇及冷气降低环境温度。
全身可以温凉的湿毛巾擦拭(以自来水润湿即可;切勿以酒精或冰水取代),或放进凉水(非冷水)浴盆里,使其体温(肛温)能降到摄氏39度即可,勿使体温剧降成过低。
切勿使用冰水或冰块,因为过冷的冰水会使皮肤血管极度收缩,皮肤血流阻断使无法继续排热。
暑热害者勿给予一般之退烧药剂,因其退烧作用的机转(降低温度中枢的设定)反而对身体不利。
4.立即送医治疗。
预防中暑之道1.勿使宝宝在大太阳之下曝晒。
没冷气的密闭车内也很危险。
2.维持四周环境通风,并保持温度的适宜。
3.小宝宝勿包裹太紧。
4.注意水分的给予。
有生病发烧或腹泻的情况,要特别注意给水,勿使身体水分丧失过多而导致脱水。
如何预防小儿中暑?注意天气变化特别留心高温预报,中午到下午4点之间不要让孩子到户外活动;安排在凉快室内午睡;热天勤洗澡、擦身;饮食宜清谈,多喝些淡盐开水、绿豆汤。
注意室内通风即使是有空调的房间,也要在早晚定时开窗通风,最热天室内温度应保持在26℃,不要超过28℃,但不要低于24℃,避免室内外温差太大。
同时要控制一定湿度,长夏属湿,湿度大、闷热,影[1]响排汗,易中暑。
选择适当户外活动带孩子到野外林荫湖畔活动,避开高热时段,带上防暑工具,如遮阳伞、太阳镜等。
不要长时间曝晒;能游泳最好,划船、趟水也可以,同样要注意防晒。
合理补足水分出汗会丢失盐分,所以不能只饮白开水,应喝淡盐水或盐汽水。
含糖多的饮料、牛奶饮多了易产气、腹胀。
可喝一些鲜果汁。
宜吃防暑饮食主张多吃清淡、易消化的食品,如绿豆百合米仁粥、冬瓜小排汤、盐水虾、清蒸鱼、蒸蛋等,适当吃些粗粮,如玉米、麦片和小米粥。
如何让小儿健康平安地度过夏季?除了中暑以外,还要预防其他一些夏季疾病:中暑的对策中暑以后怎么办?发现自己和其他人有先兆中暑和轻症中暑表现时,首先要做的是迅速撤离引起中暑的高温环境,选择阴凉通风的地方休息;并多饮用一些含盐分的清凉饮料。
还可以在额部、颞部涂抹清凉油、风油精等,或服用人丹、十滴水、藿香正气水等中药。
如果出现血压降低、虚脱时应立即平卧,及时上医院静脉滴注盐水。
对于重症中暑者除了立即把中暑者从高温环境中转移至阴凉通风处外,还应该迅速将其送至医院,同时采取综合措施进行救治。
若远离医院,应将病人脱离高温环境,用湿床单或湿衣服包裹病人并给强力风扇,以增加蒸发散热.在等待转运期间,可将病人浸泡于湖泊或河流,或甚至用雪或冰冷却,也是一种好办法.若病人出现发抖,应减缓冷却过程,因为发抖可增加核心体温(警告:应每10分钟测1次体温,不允许体温降至38.3℃,以免继续降温而导致低体温).在医院里,应连续监测核心体温以保证其稳定性.避免使用兴奋剂和镇静剂,包括吗啡;若抽搐不能控制,可静脉注射地西泮和巴比妥盐.应经常测定电解质以指导静脉补液.严重中暑后,最好卧床休息数日,数周内体温仍可有波动.对中暑的防护★出行躲避烈日夏日出门记得要备好防晒用具,最好不要在10点至16点时在烈日下行走,因为这个时间段的阳光最强烈,发生中暑的可能性是平时的10倍!如果此时必须外出,一定要做好防护工作,如打遮阳伞、戴遮阳帽、戴太阳镜,有条件的最好涂抹防晒霜;准备充足的水和饮料。
此外,在炎热的夏季,防暑降温药品,如十滴水、龙虎人丹、风油精等一定要备在身边,以防应急之用。
外出时的衣服尽量选用棉、麻、丝类的织物,应少穿化纤品类服装,以免大量出汗时不能及时散热,引起中暑。
老年人、孕妇、有慢性疾病的人,特别是有心血管疾病的人,在高温季节要尽可能地减少外出活动。
★别等口渴了才喝水不要等口渴了才喝水,因为口渴已表示身体已经缺水了。
最理想的是根据气温的高低,每天喝1.5至2升水。
出汗较多时可适当补充一些盐水,弥补人体因出汗而失去的盐分。
另外,夏季人体容易缺钾,使人感到倦怠疲乏,含钾茶水是极好的消暑饮品。
★饮食夏天多食的蔬菜,如生菜、黄瓜、西红柿等的含水量较高;新鲜水果,如桃子、杏、西瓜、甜瓜等水分含量为80%至90%,都可以用来补充水分。
另外,乳制品既能补水,又能满足身体的营养之需。
其次,不能避免在高温环境中工作的人,应适当补充含有钾、镁等元素的饮料。
★保持充足睡眠夏天日长夜短,气温高,人体新陈代谢旺盛,消耗也大,容易感到疲劳。
充足的睡眠,可使大脑和身体各系统都得到放松,既利于工作和学习,也是预防中暑的措施。
最佳就寝时间是22时至23时,最佳起床时间是5时30分至6时30分。
睡眠时注意不要躺在空调的出风口和电风扇下,以免患上空调病和热伤风。
怎样预防中暑?中暑了怎么办?中暑是高温影响下的体温调节功能紊乱,常因烈日曝晒或在高温环境下重体力劳动所致。
重度中暑还可继续分为:中暑高热,即体内大量热蓄积。
中暑者可出现嗜睡、昏迷、面色潮红、皮肤干热、无汗、呼吸急促、心率增快、血压下降、高热,体温可超过40度。
中暑衰竭,即体内没有大量积热。
中暑者可出现面色苍白、皮肤湿冷、脉搏细弱、呼吸浅而快、晕厥、昏迷、血压下降等。
中暑痉挛:即与高温无直接关系,而发生在剧烈劳动与运动后,由于大量出汗后只饮水而未补充盐分,导致血钠、氯化物降低,血钾亦可降低,而引起阵发性疼痛性肌肉痉挛(俗称抽筋),口渴,尿少,但体温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