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库的安全性保护
数据库设计的安全性保护措施

数据库设计的安全性保护措施数据库在现代信息系统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对于保护数据库的安全性,我们需要谨慎地进行设计和实施措施。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数据库设计的安全性保护措施,以确保数据的机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
1. 访问控制访问控制是数据库安全的首要措施。
通过严格的身份认证和授权机制,只有经过授权的用户才能访问数据库。
其中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1 账户管理:管理员需要创建用户账户,并设置强密码策略。
此外,还需要定期审查和更新用户账户权限,及时删除不再需要的账户,以确保数据库只能被授权的用户访问。
1.2 角色管理:为了更好地管理用户权限,可以将用户分组并创建角色。
不同的角色可以有不同的权限和访问级别,以控制用户对数据库的访问范围。
1.3 权限控制:数据库管理系统提供了细粒度的权限控制机制,可以对表、视图、存储过程等数据库对象进行授权。
管理员可以根据用户的需求和责任将相应的权限授予不同的用户或用户组。
2. 数据加密数据加密是保护数据库机密性的重要手段。
通过对敏感数据进行加密,即使数据库被非法获取,数据也无法被解读。
以下是常用的数据加密措施:2.1 数据传输加密:通过使用安全传输协议(如SSL/TLS)对数据传输进行加密,避免网络拦截和窃听。
这可以通过配置数据库连接通道进行实现,增加了数据的保密性。
2.2 数据存储加密:对数据库中敏感数据的存储进行加密,在数据写入数据库之前进行加密,保护数据在存储介质上的安全性。
这可以是对整个数据库的加密,也可以是对个别表、字段的加密。
3. 审计与监控数据库的审计与监控是发现潜在威胁和及时采取措施的重要手段。
通过实施下面的措施,有助于保护数据库的安全性:3.1 日志审计:开启数据库的日志功能,并定期对日志进行审计和分析。
通过监控日志,可以了解数据库操作的变化和异常,及时发现潜在的攻击行为。
3.2 异常检测:建立数据库性能和活动的基准,通过监测异常行为(如异常登录尝试、大量数据查询等)来触发警报。
第7章 数据库的安全与保护

7.1.3 SQL Server的安全性控制
7.1.3.2设置身份验证模式 具体的过程如下:
在SQL Server Management Studio的【对象资源管 理器】中,右键单击服务器,在弹出的快捷菜单中 单击【属性】。 在“安全性“页上的“服务器身份验证”下,选择 新的服务器身份验证模式,再单击【确定】。 重新启动 SQL Server,使设置生效。
7.2.4 SQL Server的完整性控制
SQL Server 2008中数据完整性可分为四 种类型:
实体完整性 域完整性 引用完整性 用户定义完整性
1.实体完整性 实体完整性相关的约束如下:
PRIMARY KEY约束 UNIQUE 约束 IDENTITY属性
2.域完整性
域完整性是指给定列的输入正确性与有效性。SQL Server 2008中强制域有效性的方法有:
7.4.2 数据库恢复的基本原理 及其实现技术
3.登记日志文件(Logging) (1)以记录为单位的日志文件 (2)以数据块为单位的日志文件
7.4.2 数据库恢复的基本原理 及其实现技术
4.日志文件的作用
(1)事务故障恢复和系统故障恢复必须用日志文 件。 (2)在动态转储方式中必须建立日志文件,后备 副本和日志文件综合起来才能有效地恢复数据库。 (3)在静态转储方式中,也可以建立日志文件。 当数据库毁坏后可重新装入后援副本把数据库恢复 到转储结束时刻的正确状态,然后利用日志文件, 把已完成的事务进行重做处理,对故障发生时尚未 完成的事务进行撤销处理。
7.2.2 完整性约束条件
六类完整型约束条件分别为:
静态列级约束。 静态元组约束。 静态关系约束。 动态列级约束。 动态元组约束。 动态关系约束。
数据库安全性措施与防护策略

数据库安全性措施与防护策略数据库在现代信息技术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储存和管理着大量的敏感数据,包括个人信息、财务数据、业务数据等。
然而,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数据库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安全威胁。
保护数据库的安全性是任何组织都必须要重视的任务。
本文将探讨数据库安全性措施以及防护策略。
1. 密码策略密码是数据库安全的基本防护措施。
配置密码复杂性和生命周期管理对于保护数据库是至关重要的。
首先,密码应该具有足够的复杂性,包括大写字母、小写字母、数字和特殊字符的组合。
其次,密码应该定期更换,并且不应该被共享或存储在不受保护的地方。
否则,恶意用户可能会猜测密码或使用社会工程技术攻击获得密码。
此外,应该禁止使用常见的密码,如“123456”或“password”,并实施多因素身份验证以提高安全性。
2. 访问控制正确配置访问控制是保护数据库的重要步骤之一。
首先,只有授权的用户和应用程序才能访问数据库。
为了实现这一点,权限分配应该基于最低特权原则,即每个用户只被授予他们所需的最低权限。
其次,应该实现身份验证和授权机制,例如账号和密码,以确保仅有合法的用户才能登录和执行相应的操作。
此外,数据库应该能够记录和审计所有用户的活动,以便追踪并监测潜在的不当行为。
3. 数据加密数据加密是另一种重要的数据库安全措施。
通过对敏感数据进行加密,即使数据被非法获取,也能保证其机密性。
对于数据库中的存储数据,可以使用对称加密算法或非对称加密算法进行加密,并通过适当的密钥管理策略来保护密钥的安全性。
同时,在传输过程中,使用SSL或TLS等协议加密通信,防止数据在传输中被拦截或窃取。
4. 数据备份与恢复定期备份和正确的恢复策略是数据库安全不可或缺的方面。
通过备份数据库,即使发生灾难性数据丢失或数据库受到攻击,也可以快速恢复数据。
备份数据应存储在安全的位置,并与生产环境隔离,以防止数据丢失时备份数据也受到损害。
为了确保数据完整性和可恢复性,应该定期测试和验证备份数据的有效性。
数据库安全性的保障措施

数据库安全性的保障措施数据库是企业和组织中重要的信息存储和管理方式,为保障数据库的安全性,防止数据泄露和未授权访问,采取一系列的保障措施是必要的。
本文将探讨数据库安全性的保障措施,并分析其重要性和实施过程。
一、访问权限控制数据库中数据的安全性首先需要保证访问权限的合理控制。
只有经过授权的用户和应用程序才能访问数据库,才能操作其中的数据。
为此,数据库管理员需要建立一套用户访问权限管理机制,包括用户认证、授权和审计等。
用户认证用于核实用户身份,授权用于规定用户可以访问哪些数据和操作权限,审计用于监控和记录用户的操作行为,确保数据库的安全性。
二、数据加密数据加密是数据库安全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对敏感数据进行加密,即使数据被非法获取,也无法直接解读其内容。
数据库管理员可以使用对称加密算法或非对称加密算法,对存储在数据库中的数据进行加密保护,确保数据在传输和存储过程中的安全性。
三、备份和恢复数据库的备份是防止数据丢失和恢复的重要手段。
定期进行数据库备份,并将备份数据存储在安全的地方,以防数据损坏或丢失。
同时,建立完善的数据库恢复机制,能够在数据发生灾难性故障时,及时将数据库还原到正常工作状态,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可用性。
四、网络安全数据库安全与网络安全密切相关。
通过加强网络安全,防止黑客入侵和未经授权的外部访问,是保障数据库安全的重要措施之一。
数据库管理员可以采用防火墙、入侵检测系统和网络安全设备等技术手段,对数据库服务器进行网络访问控制和安全监测,防止来自网络的安全威胁。
五、漏洞修补数据库软件存在安全漏洞是数据库安全的潜在风险。
为保障数据库的安全性,数据库管理员需要及时关注厂商发布的安全补丁和更新,及时对数据库软件进行修补和升级,以消除已知的安全漏洞,提高数据库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六、安全审计安全审计是保障数据库安全性的重要手段。
通过对数据库的安全日志进行分析和审计,可以及时发现和追踪异常访问行为和安全事件,提高对数据库的安全监控和响应能力。
数据库安全性的重要性和挑战

数据库安全性的重要性和挑战数据库是现代信息系统中非常关键的组成部分,它存储了大量敏感数据,包括个人信息、公司机密和客户资料等。
因此,保护数据库的安全性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数据库安全性的重要性以及在保护数据库安全性方面面临的挑战。
一、数据库安全性的重要性1.1 维护数据完整性数据库中的数据对于组织和个人来说都是非常宝贵的资产。
保护数据库的安全性是为了避免数据受到篡改、损坏或丢失,从而维护数据的完整性。
只有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才能对外提供可靠的服务和支持决策制定。
1.2 保护隐私和遵守法规数据库中存放了大量的个人信息和敏感数据,如姓名、住址、银行账号等。
保护数据库的安全性可以保障用户的隐私权利,防止敏感信息被泄露或滥用。
同时,很多国家和地区都有相关法规要求组织和个人在处理个人信息时需要遵守一定的安全措施,保护数据库的安全性是履行法律义务的重要一环。
1.3 防止网络攻击和数据泄露网络攻击形式多样,如黑客攻击、病毒入侵、勒索软件等,这些威胁都可能导致数据库数据的泄露、丢失或破坏。
保护数据库的安全性可以有效地预防和防范这些网络安全威胁,避免财产和声誉造成的损失。
1.4 提高业务连续性对于很多组织和企业来说,数据库是支持业务运行的重要依赖。
如果数据库受到攻击或数据丢失,将导致业务中断,进而影响生产效率和客户满意度。
保障数据库的安全性可以提高业务连续性,确保组织的正常运行。
二、数据库安全性面临的挑战2.1 数据库漏洞和弱点数据库系统中存在着各种各样的漏洞和弱点,这些漏洞和弱点可能被不法分子用于攻击数据库系统,获取敏感信息或进行破坏。
数据库管理员需要及时更新和修补数据库软件,加强数据库的漏洞管理,以防止安全问题的产生。
2.2 数据库访问控制数据库系统中,如何管理和控制用户的访问权限是一个重要的挑战。
不恰当的权限设置可能导致未经授权的用户访问敏感数据或进行非法操作。
因此,数据库管理员需要制定严格的访问控制策略,确保只有合法的用户能够访问数据库。
第5章 数据库安全保护

更改登录账号的属性
使用存储过程sp_password可改变登录账号的密码
EXEC sp_password '旧密码', '新密码', '登录账号名称' [例5-3]将Mike账号的密码由原来的m1934改为mike1934. EXEC sp_password ‘m1934’,’mike1934’,’Mike’
第5章 数据库安全保护
5.1 5.2 5.3 5.4
数据库的安全性 完整性控制 并发控制与封锁 数据库的恢复
2
5.1 数据库的安全性
5.1.1 数据库安全性的含义
数据库的安全性是指保护数据库以防止非法使 用所造成的数据泄露、更改或破坏。
安全性问题有许多方面 :
(1)法律、社会和伦理方面时问题。 (2)物理控制方面的问题。 (3)政策方面的问题。 (4)运行方面的问题。 (5)硬件控制方面的问题。 (6)操作系统安全性方面的问题。 (7)数据库系统本身的安全性方面的问题。
18
其中: BUILTIN\Administrators: 表示所有 Windows Adiminstrators组中的用户都可以 登录到SQL Server。此组中的成员同时也具 有SQL Server的系统管理员权限。 sa:SQL Server身份验证模式的系统管理 员账户。 方法2:使用存储过程查看登录账号。 EXEC sp_helplogins
14
5.1.4 SQL Server2000的身份验证模式
1.Windows身份验证模式 : 允许Windows操作系统用户连接到SQL Server。 当使用Windows身份验证模式时,用户必 须首先登录到Windows操作系统中,然后 再登录到SQL Server。 一般推荐使用Windows验证模式,因为这 种安全模式能够与Windows操作系统的安 全系统集成在一起,以提供更多的安全功能。
数据库安全:如何保障数据库的安全性

数据库安全是指保护数据库免受非法访问、数据泄露、数据篡改等威胁的一系列措施和方法。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数据库中存储了大量重要的信息,包括个人身份信息、商业机密、财务数据等,因此保障数据库的安全性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如何保障数据库的安全性,并提供一些相关的建议。
一、访问控制1. 强化身份验证:采用多因素身份验证,如密码、指纹、令牌等,确保只有经过授权的用户才能访问数据库。
2. 建立权限管理:根据用户角色和职责划分不同的访问权限,并定期审查和更新权限,避免用户滥用权限或越权访问。
3. 监控和审计日志:记录数据库的访问日志,并定期审计这些日志,及时发现异常操作和安全事件。
二、数据加密1. 数据库传输加密:使用SSL/TLS等协议对数据库的传输进行加密,防止数据在传输过程中被窃听和篡改。
2. 数据存储加密:对数据库中的敏感数据进行加密存储,即使数据库被盗或泄露,也能保证数据的机密性。
3. 密码加密:对用户密码进行哈希加密存储,确保即使数据库被入侵,黑客也无法获取用户的明文密码。
三、备份与恢复1. 定期备份:建立定期备份策略,将数据库的备份存储在安全的位置,并测试备份数据的可恢复性。
2. 灾难恢复计划:制定灾难恢复计划,包括备份数据的恢复方法、关键系统的恢复顺序等,以应对突发情况。
四、漏洞管理1. 及时修补漏洞:及时应用厂商发布的数据库补丁,修复已知的漏洞,避免黑客利用已知漏洞攻击数据库。
2. 定期安全评估:定期进行数据库的安全评估和渗透测试,发现潜在的安全风险并及时解决。
五、物理安全1. 数据中心安全:确保数据中心的物理安全,包括严格的门禁控制、监控系统、防火墙等设施。
2. 数据库服务器安全:确保数据库服务器的物理安全,包括加密硬盘、定期更换密码、限制访问等措施。
六、员工教育与监控1. 员工教育:对员工进行数据库安全意识培训,教育他们如何正确使用数据库、保护敏感数据和识别安全风险。
2. 监控系统:部署安全监控系统,实时监测数据库的访问和操作情况,及时发现异常行为并采取相应措施。
数据库安全性的保护措施

数据库安全性的保护措施随着数据在数字化时代的日益重要性,数据库安全性保护成为了一项至关重要的任务。
数据库安全性的保护措施涉及到防止数据泄露、数据损坏和未授权访问等问题。
本文将探讨几种保护数据库安全性的措施。
一、访问控制访问控制是保护数据库安全性的首要措施之一。
通过限制对数据库的访问权限,可以防止未经授权的人员访问敏感数据。
常见的访问控制方法包括身份验证和授权机制。
身份验证要求用户提供有效的登录凭证,如用户名和密码。
而授权机制管理用户对数据库对象的访问权限,并对其进行分类,以确保用户只能访问其具有权限的数据。
二、加密加密是一种有效的数据库安全性保护手段。
通过使用加密算法对数据进行加密,可以防止未经授权的人员读取或篡改敏感数据。
常见的加密技术包括对称加密和非对称加密。
对称加密使用相同的密钥进行加密和解密操作,而非对称加密则使用公钥和私钥进行加密和解密操作。
三、备份和恢复备份和恢复是防止数据库数据丢失和损坏的关键措施之一。
通过定期备份数据库,可以在发生数据丢失或损坏时快速恢复数据。
备份可以分为完全备份和增量备份。
完全备份是将整个数据库进行备份,而增量备份是只备份自上次备份以来发生改变的数据。
此外,还可以使用物理备份和逻辑备份相结合的方式,以提高备份的效率和可靠性。
四、审计和监控审计和监控是保护数据库安全性的另一个重要手段。
通过对数据库操作进行审计和监控,可以及时发现和阻止不当的数据访问行为。
审计可以记录用户对数据库的访问和操作,以保证数据的完整性和可靠性。
监控可以实时监测数据库的状态和性能,并警示系统管理员有关任何潜在的威胁或异常行为。
五、更新和维护数据库安全性的保护措施还包括定期更新和维护数据库系统。
通过及时安装数据库软件的补丁和更新,可以修复已知的安全漏洞,并提升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此外,还需定期对数据库进行维护操作,如优化性能、清理垃圾数据等,以确保数据库的正常运行。
六、培训与教育除了技术手段,培训和教育也是保护数据库安全性的重要一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据库的安全性保护
张海飞西北民族大学甘肃省兰州市 730124
摘要:随着计算机特别是计算机网络的发展,数据的共享日益增强,数据的安全保密越来越重要。
网络数据库安全性问题一直是围绕着数据库管理的重要问题,数据库数据的丢失以及数据库被非法用户的侵入使得网络数据库安全性的研究尤为重要。
数据库管理系统是管理数据的核心,因而其自身必须有一整套完整而有效的安全性机制。
实现数据库系统安全性的技术和方法有多种,最重要的是存取控制技术、视图技术和审计技术。
关键字:数据库安全性安全保护网络安全
数据库的安全性是指保护数据库以防止不合法的使用所造成的数据泄露、更改或破坏。
安全性问题不是数据库系统所独有的,所以的计算机系统都有这个问题。
只是在数据库系统中大量数据集中存放,而且为许多最终用户直接共享,从而使安全性问题更为突出。
系统安全保护措施是否有效是数据库系统的主要技术指标之一。
数据库的安全性和计算机系统的安全性,包括计算机硬件、操作系统、网络系统等的安全性,是紧密联系、相互支持的。
在一般的计算机系统中,安全措施是一级一级层层设置的。
在下图所示的安全模型中,用户要求进入计算机系统时,系统首先根据输入的用户标识进行用户身份鉴定,只有合法的用户才准进入计算机系统。
对已进入系统的用户,DBMS 还要进行存取控制,只允许用户执行合法操作。
数据库安全性所关心的主要是DBMS的存取控制机制。
数据库安全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确保只授权给有资格的用户访问数据库权限,同时令所有未被授权的人员无法接近数据。
这主要通过数据库系统的存取控制机制实现。
存取控制机制主要包括:一、定义用户权限,并将用户权限登记到数据字典中;二、合法权限检查。
我们还可以为不同的用户定义不同的视图,把数据对象限制在一定的范围内,即通过视图机制把要保密的数据对无权存取的用户隐藏起来,从而自动地对数据提供一定程度的安全保护。
视图机制间接地实现支持存取谓词的用户权限定义。
“审为了使DBMS达到一定的安全级别,还需要在其他方面提供相应的支持,计”功能就是DBMS达到C2以上安全级别比不可少的一项指标。
审计常常是很费时间和空间的,所以DBMS往往都将其作为可选特征,允许DBA根据应用对安全性的要求,灵活地打开或关闭审计功能。
审计功能一般主要用于安全性要求较高的部门。
既然造成数据库不安全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因为原始数据以可读(明文)形式存放在数据库中。
一旦某一用户非法获取用户名和口令,或者绕过操作系统缄DBMs)的控制入侵到系统中,可以访问和修改数据库中的信息。
另外,数据存储介质(如磁盘、光盘、磁带等)丢失也会导致数据库中的数据泄漏。
如果我们对数据库中的数据(明文)进行加密处理,那么上述问题就可以得到解决。
即使某一用户非法入侵到系统中或者盗取了数据存储介质,没有相应的
解密密钥,他仍然不能得到所需数据。
所以,数据库的加密处理对于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根据数据库数据的特点,一个数据库表是由x条记录组成的,而每一条记录又由Y个字段(属性)组成,一共有x×Y个数据。
第i个记录中的字段(属性)j的明文可以表示这样:Dij,其中0≤i≤x,O≤j≤Y;第i个记录中第i个字段的密文可以这样表示:xij:E(K,D 其中O≤i≤x,O≤j≤Y;E为某种对称密码算法,K 为该算法所使用密钥。
其中对同一个数据库表而言,加密算法是相同的。
如果使用的加密密钥K也相同,又会很容易受到密文分析与密文替代的攻击。
如果使用不同的加密密钥对全部的字段值进行加密,则密钥K的个数:记录个数(x)×字段个数(Y),很显然会生成数量过于庞大的密钥。
那么密钥的安全管理也就成了一个很棘手的问题。
如果能够找出一种管理加密密钥的方案,就能够解决加密密钥过于庞大的问题。
如果对数据库表中的数据采用二级密钥管理机制,即一个主密钥,一个工作密钥。
主密钥的作用是用来生成工作密钥。
工作密钥对数据库数据的加密。
主密钥用来保护工作密钥的安全,工作密钥用来保护敏感的数据信息,那么整个数据库表的安全就依赖于主密钥的安全。
一般情况下,主密钥经过加密后存放在系统的安全区域内,需要时由系统自动获取并解密。
另外也可以把主密钥注入加密卡中保存。
在这种情况下,只是主密钥的更换比较麻烦,主密钥一旦更换,工作密钥就需要全部随之发生变化。
所以,从安全的角度考虑,密钥在经行更改前,需要对数据库系统全库备份。
事实上,在数据库生存期内,只要我们的系统管理不出现漏洞,密钥系统只是需数年更换一次,或者不必更换。
总体来说,为保证数据的安全,对数据库表进行加密是一种很有效的方法。
虽然通过数据加密对数据进行加密操作,以密文形式把数据存储起来,使得攻击者即使入侵到系统中,或者获得了存储介质也无法直接得到明文,从而在存储上保证了数据的安全性。
但是,数据加密后,也会产生一些问题:数据操作时其性能会变低、索引字段的加密问题、加密后数据库的完整性问题、关于加密存储空间增大问题。
显而易见,数据库的安全性对当今社会有很大影响,计算机安全性问题也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重视。
因此,只有建立了完善的可信或安全标准,才能规范和指导安全计算机系统部件的生产,比较准确地测定产品的安全性能指标,满足社会的需要。
参考文献:
[1](澳)戴维森著朱理译,数据库的法律保护,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01-01版;
[2] 王珊,萨师煊,数据库系统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5月第4版,2012年12月第1次印刷;
[3]Robert Vieira著.杨华,腾灵灵译.SQL Server 2008 高级程序设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4 ;
[4]辛春红.有关SQL Server 数据库安全问题研究[J].信息技术,2009,5 ;
[5]陈卫,数据库加密密钥的分配和管理技术[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4,34(1):99—102;
[6]戴一奇,尚杰,苏中民.密文数据库的快速检索[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l997,37(4):24—27;
[7]刘启原.数据库与信息系统的安全.数据库技术丛书之一,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