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行并购业务实例——华润三九并购顺丰药业
医药类上市公司并购案例

医药类上市公司并购案例
1. 合盛药业收购华润双鹤:2016年,合盛药业以106亿元人
民币收购了华润双鹤医药股份有限公司的51%股权。
此次收
购使得合盛药业成为中国最大的中成药生产和销售企业之一。
2. 西药控股收购百成药业:2019年,西药控股以33亿元人民
币收购了百成药业的94.05%股权。
通过这次收购,西药控股
进一步扩大了在肿瘤治疗领域的市场份额。
3. 汤臣倍健收购安利中国:2015年,汤臣倍健以57.5亿元人
民币收购了安利中国的子公司。
此次收购使得汤臣倍健进一步扩大了在保健品市场的份额,并且增强了其在跨国企业中的竞争力。
4. 恒瑞医药收购江苏恒瑞:2020年,恒瑞医药以232亿元人
民币收购了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的100%股权。
此次收
购加强了恒瑞医药在抗癌药物研发和生产领域的实力,并且进一步巩固了其在国内制药行业的领先地位。
5. 复星医药收购美国冷泉药业:2018年,复星医药以13.7亿
美元收购了美国冷泉药业。
此次收购使得复星医药进一步拓展了在国际市场的业务,并且加强了其在创新药领域的研发实力。
这些案例展示了医药类上市公司通过并购来扩大市场份额、提升研发实力和增强国际竞争力的典型案例。
资本运营三九兼并

企业经营者素质和人员构成
人员 情况
发展 潜力
生产能力、生产成本、管理水平、发展 潜力、品牌情况 所在行业及地区环境
市场 环境
Company Logo
对雅安的兼并和重组
改造法人 治理结构
以人为本 精神文明
改 造 重 组
技术 提高产品 降低成本
深化改革 转换机制 技术改造 产品开发
技术 三九机制 三九销售
Company Logo
1.医药市场要求优势企业走----集团化、集约化、规模经营
制药企业-------5600多家 医疗机械生产企业--------3000多家 以中小企业为主
进口和“三资”-------40%--70% 国际市场影响大 医药市场——典型的买方市场
医药市场竞争主体大型化
Company Logo
困难:设备较落后,机制不活,效益较差
1994年产值仅为1349万元,销售收入为1042万元 利润不到2万元,税金58万元 雅安地区医药局领导和药厂广大职工希望联大靠强,转换机制,搞活企业
Company Logo
5.有利于发挥三九机制、三九品牌、三九医药
----贸易销售网
1
三九集团的主导产业是药业,而且是以生产中成药 起家的,对中药生产工艺、品种、市场相当了解, 同时形成了以三九医药贸易公司为主体的、遍布全 国的销售网络。
资本运营案例分析
题目
三九企业兼并雅安药业案例分析
汇报人
张 璐 2014202126
班级
14612-2
指导老师
杭省策老师
Company Logo
兼并主要采取的方式
1.出资购买式。由三九集团出资购买被兼并企业经 过资产清理、评估,取得全部产权。哈尔滨龙滨 酒厂建于1906年,经评估,年资产总额为1.4亿元, 净资产仅1800万元,企业连年亏损,经与哈尔滨市 商定,由三九集团出资买断了酒厂的全部产权。 而新建这样一个酒厂,不仅需2亿元以上的投资, 而且要3年左右的时间。三九集团实现厂低成本进 入新的产业。 2.承担债务式。三九集团以承担被兼并方全部债 务为条件,接收全部企业。
三九重组案例分析

原因分析
交易成本
市场交易成本
1、搜寻和信息成本。直接需要支出,如广告费、访问潜在交易对象的 、搜寻和信息成本。直接需要支出,如广告费、 费用等等。间接支出包括创设有组织的市场(如建立股票交易所、集 费用等等。间接支出包括创设有组织的市场(如建立股票交易所、 市或周末市场等) 市或周末市场等)等。 2、讨价还价和决策成本。起草合约及交易双方对交易条件进行协商, 、讨价还价和决策成本。起草合约及交易双方对交易条件进行协商, 昂贵的法律工具和支付顾问费用等。 昂贵的法律工具和支付顾问费用等。 3、监督和执行成本。保护权利和执行合同条款都要付出成本。 、监督和执行成本。保护权利和执行合同条款都要付出成本。
多元化投资的其 • 投资的新领域不赚钱 他产业 原有主业:药品 • 荒废掉,失去造血功能
全盘皆输
原因分析
三九集团占用上市子公司巨额资金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年起, “圈钱”:2001年起,三九集团承受巨额负债量,资金上出现了紧缺, 圈钱” 年起 三九集团承受巨额负债量,资金上出现了紧缺, 急需解决资金困难问题。 急需解决资金困难问题。三九集团开始通过其他各种手段获取上市子 公司的资金,以满足自身需要。 公司的资金,以满足自身需要。 三九集团2001年到2004年占用三家上市公司资金情况见下表 资金占用情况表(单位: 资金占用情况表(单位:元)
2001年 年 2002年 年 2003年 年 2004年 年 三九医药 2,763,840,769.31 2,059,774,839.64 2,779,559,918.37 3,891,705,035.57 三九发展 三九生化 合计 58,929,680.70 23,928,683.09 210,052,047.47 2,923,805.47 168,924,609.20 18,240,160.41 210,299,681.16 167,250,300.63
浅谈三九医药连续并购历程及其SWOT分析

浅谈三九医药连续并购历程及其SWOT分析作者:李昆蓬来源:《财讯》2018年第10期华润三九医药股份有限公司,于1999年在深圳成立,在其成立的第二年便登录深交所上市,自2008年加入华润集团之后迅速发展壮大,在不到十年的时阔里已经成为国内主板上市的“价值百强”企业,期间先后连续并购十余家公司。
本文研究三九医药的连续并购历程,并基于sWOT对其分析,对三九自身的进一步发展壮大,对其他相关企业制定并购方案都有重要参考意义。
三九医药连续并购 SWOT三九医药发展概况华润三九医药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三九医药”)是大型国有控股医药上市公司,前身为深圳南方制药厂。
1999年,发起设立股份制公司,2000年3月9日在深交所挂牌上市。
公司于2008年正式进入华润集团。
2010年2月,公司名称由“三九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正式变更为“华润三九医药股份有限公司”。
三九医药丰要从事医药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及相关健康服务,是中国主板上市公司“价值百强”企业之一。
三九医药连续并购历程2008年加入华润之后,给三九医药带来发展的新契机,使其重新审视自身业务的同时,放眼市场上更有发展潜力的公司,为自身实现规模经济,获取新的利润增长点打下基础。
三九医药一方面舍弃了旗下原有的房地产等非主营业务,另一方面又通过向外并购资源,形成了属于自身的感冒药、皮肤药和骨科药等产品线,扩大了利润增长点。
截止至2016年,三九医药拥有以北京双鹤、北京北贸、广东顺峰等为主的45家子公司,囊括了制药、医疗、研发、销售和印刷等数个行业,通过对相关行业的并购,使其成为了市场份额跻身行业前列的领军公司。
三九医药的连续并购历程如下:(1)自2008年三九医药加入华润集团全面推进以战略为向导的管理体系,就开始了扩大其医药行业规模的步伐。
当年收购宁波药材、北京三九万东药业和雅安三九药业等,进一步聚焦主业,更好配置资源,对研发、生产、销售等环节都进行了调整,为三九医药建立起一个连续并购的平台。
管理失败案例分析--基于三九集团

管理失败案例分析——基于三九集团一、案例背景—三九集团发展沿革三九集团——三九企业集团是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直接管理的国有大型中央企业。
集团以医药为主营业务,以中药制造为核心,同时还涉及工程、房地产等领域。
三九集团的前身是1986年退伍军人赵新先创立的南方药厂。
其发展历程详见下图:1991年12月,三九集团成立,总资产达200多亿元。
1994年三九扩张之初,三九集团的整体负债率仅为19%。
此后,三九集团为加快发展,偏离了经营医药的主业,持巨资投向房地产、进出口贸易、食品、酒业、金融、汽车等领域,采取承债式收购了近60家企业,积淀了大量的债务风险。
1997年底的三九长江实业,负债率已达80%。
亚洲金融风暴之后,三九更多的采用股权收购的方式,先后收购了胶带股份、宜春工程两家上市公司,更名三九发展和三九生化。
截至2003年底,三九集团及其下属公司欠银行98亿元。
截至2004年底,三九集团下属公司已有443家,三九医药是三九集团唯一的优质资产。
2005年4月28日,为缓和财务危机,三九集团将旗下上市公司三九发展和三九生化分别卖给浙江民营企业鼎力建设集团和山西民营企业振兴集团。
自此显赫一时的“三九系”正式从视野里消失。
2003年起,三九集团陷入债务危机,有多达21家债权银行开始集中追讨债务并纷纷起诉。
到2005年,三九系深圳本地债权银行贷款已从98亿升至107亿,而遍布全国的三九系子公司和关联公司的贷款和贷款担保余额约在60亿至70亿之间,两者合计约为180亿元。
2005年4月28日,三九集团将旗下上市公司三九发展卖给了浙江民营企业鼎立建设集团,同一天,三九医药将“三九系”的另一家上市公司三九生化卖给了山西另一家民营企业振兴集团,标志着三九系历史的结束。
2005年12月23日,三九集团原董事长赵新先被批准逮捕。
二、案例分析—三九集团瓦解原因三九集团从市场宠儿、国有企业集团明星变成了众多债权人的众矢之的、面临重组的企业。
我国上市公司并购问题研究—以华润集团并购三九医药为例

目录前言 (2)一、研究目的与意义 (3)(一)研究目的 (3)(二)研究意义 (3)二、并购的理论概述 (4)(一)协同效应理论 (4)(二)效率理论 (5)(三)规模效应理论 (5)(四)代理理论 (6)三、华润集团并购三九医药的案例分析 (6)(一)并购双方介绍 (6)1.华润集团简介 (6)2.三九医药简介 (7)(二)并购动因 (8)1.三九医药的并购动因 (8)2.华润集团的并购动因 (8)(三)我国上市公司并购现状分析---以华润集团并购三九医药为例 (9)1.财务分析 (9)(1)财务估值分析 (9)(2)财务与业务协同分析 (9)2.业务分析 (11)(1)业务剥离分析 (11)(2)业务协同分析 (11)3.运营分析 (11)(1)运营周期与现金营运分析 (11)(2)存货与应收账款的运营分析 (12)四、并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13)(一)存在的问题 (13)1.财务问题 (13)(1)并购估值被高估 (13)(2)财务与业务协同效应发挥不出 (14)(3)并购给财务带来负面影响的问题 (14)(4)并购财务问题原因分析 (14)2.业务问题 (15)(1)业务关联度不高 (15)(2)业务运营速度降低 (15)3.管理问题 (15)(1)资产管理问题 (15)(2)人员管理问题 (15)五、对策建议 (16)(一)关注被收购公司的财务状况并给予监督 (16)(二)注重并提升股权并购后的业务协同效应 (16)五、研究结论 (16)参考文献 (17)我国上市公司并购问题研究——以华润集团并购三九医药为例【内容摘要】在股价政策的鼓励下,并购已经成为我国企业规模扩张和业务多元的重要手段,尤其是对于上市公司而言,并购也成为股市、监管机构和上市公司关注的重点。
并购能够给并购双方企业带来好处,但同时也会存在一些现实问题,比如业务的协同、人员的管理、财务的管理等。
本文以华润集团并购三九医药为例,分析我国上市公司并购中存在的问题,一起促进我国上市公司在并购方面的发展。
华润收购三九(ok)页PPT文档

分析赵新先起伏的人生曲线, 不少业内人士认为,三九健康 城的运作让赵新先和三九集团 长期隐藏的公司治理问题都暴 露出来,三九得的是“体制 病”,而作为央企掌舵人的赵 新先,成败都在其“教父”的 身份上。
对三九而言,赵新先是董 事长,也是一人说了算的教 父——他一人兼四职,党委书 记、总裁、董事长,以及监事 会主席。
2、商誉
三九企业集团在近年的资本经营中拥有的相当比重的资本不是机器设
备,也不是资金,而是三九品牌、三九信誉和三九机制。以巨大的无形资 产(商誉)参与资本运营,通过文化感召力促进管理机制的输出,盘活亏 损企业的存量资本,这是一个创造 。
恋爱时期(历时三年)
2019年 3月16日,国务院国资委发布通告, 选定华润(集团)有限公司为三 九重组的战 略投资者。六天后,一家全新的公司——新 三九控股有限公司(下称新三九控 股)在国 家工商总局注册。作为三九集团的重组整合 平台,新三九注册资本2000万元,三九集团 持有其100%的股权。 2019年7月,根据初 步框架协议,华润集团将以新三九控股为依 托,注入40亿元现金,启动对负债总 额高达 百亿元的三九集团的全面重组。 自此,三九 集团庞大资产纳入华润医药版图。
为人父怎能见女儿三九郁郁寡欢不管呢,但当今时代谁又配得上最有价值的 品牌三九。2019年底,曾经有上海实业控股有限公司联合体、新世界、基建 (中国)投资有限公司联合体、德意志银行集团联合体、上海复星高科技(集 团)有限公司、华润集团5组投资者提交了重组方案。当时,符合国资委尽快拿 出真金白银替三九还债要求的是华润集团。国务院国资委企干二局局长姜志刚表 示,看重华润,是因为他“有重组三九的资金实力”。而且华润和三九有很多相似 之处,它们同为直属国资委的大型央企, 同样是狂飙突进的并购狂,但最后的 命运却大相径庭。因此华润是最有资格“迎娶”三九的唯一人选。
华润三九系列并购后的竞争力研究

华润三九系列并购后的竞争力研究张必妹摘要: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以及人口结构逐渐老龄化,居民的医疗卫生需求稳步增长。
同时在当前消费升级的背景下,对差异化的高品质产品需求也日益提高。
文章根据医药行业并购的特点,以华润三九为研究对象,分析得出企业经过一系列的横向并购后,其潜在竞争力值得期待这一结论。
关键词:华润三九;并购;竞争力后医改时代下,医疗服务向公共服务定位转变,公共财政成为医疗支付主体。
药企的产品从收入项变成成本项,处方药面临准入及价格维护困境。
同时,医疗健康作为政府力推的九大兼并重组行业之一,预计在十三五期间将加速整合,市场份额将向领先企业和优势品牌集中。
一、案例背景华润三九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是大型国有控股医药上市公司,主要从事医药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以及相关健康服务,是中国主板上市公司“价值百强”企业。
2011年,华润三九收购了与其业务高度相关的四家药企。
继而,为提升公司在抗真菌类细分市场的竞争力,收购了国内最大的皮肤外用药品牌之一的顺峰药业。
2013年,华润三九又收购了中国最大的外用贴膏专业生产企业———桂林天和药业。
同年,华润三九为进一步充实补益品类,收购了山东临清华药业有限公司。
为落实公司发展战略,拓展业务领域,华润三九在2015年收购了可以与其业务网络形成互补的浙江众益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本文以华润三九2011-2015年已完成并购的八家公司为研究对象进行分析,并购历程如下表1:表12011-2015华润三九成功并购历程二、案例分析(一)理论依据规模经济认为,一定范围内,单位产品成本会随着企业生产规模的扩大而逐渐降低。
并购可以使得企业在保持整体产品结构的同时,充分利用生产能力,并且可以从市场、管理、研发等多个环节促进企业的规模经济,从而提高其竞争力。
交易费用理论认为,企业并购实质上是企业组织对市场的替代,并购减少了生产经营活动中的交易费用。
并购可以使得外部交易内部化,从而谋求协同效应,最终提高企业的竞争优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华润三九收购顺峰药业目录1、双方简介 (2)1.1 华润三九 (2)1.2 顺峰药业 (2)2、行业分析 (3)2.1 近年医药业增长状况 (3)2.2 医药子行业概况 (4)2.3 医药行业并购趋势 (5)3、并购动因及背景 (6)3.1 背景分析 (6)3.1.1 政策背景分析 (6)3.1.2 并购之前的动向 (7)3.2 并购动因 (7)3.2.1 经营协同效应—成本费用压力的缓解 (7)3.2.2 研发支出大,追求集团内部研发正向外部效应 (8)3.2.3 产品互补,建立皮肤药生产基地 (9)3.2.4 外资并购,促使国内医药行业加速整合 (10)3.2.5 后续乏力,顺峰“比武招亲” (10)4、并购过程 (11)4.1 并购日程表 (11)4.2 股权转让价款 (12)4.3 支付方式 (12)5、经济后果及分析 (13)5.1 经营成果影响 (13)5.2 股价异动 (13)5.3 业务整合 (14)5.4 期间费用率 (15)5.4 报表预测 (15)6、并购经验总结 (17)6.1 不要把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产品适当多样化 (17)6.2 不断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18)6.3 审时度势,谋求发展 (18)6.4 华润得胜——赢在营销 (18)1、双方简介1.1 华润三九华润三九医药股份有限公司(下称“华润三九”)是国有医药、生物制品企业,最先于1985年成立,当时仅是一个小厂。
1999年3月2日,经相关部门文件批准,由深圳市、惠州市共五家公司作为发起人,以发起当方式设立的股份制公司。
当年年底,经证监会批准,发行人民币普通股20000万股,于次年在深交所正式挂牌交易,代码为000999。
2007年底,被并入华润集团。
2010年2月,经深圳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和追,公司也正式更名为:华润三九医药股份有限公司。
公司主营业务包含药品的开发、生产、销售;相关技术开发、转让、服务;生产所需的机械设备和原材料进口业务以及自产产品的出口(国家限定禁止出口的产品及技术除外)。
在“三九胃泰”推出后,华润三九走上了飞速发展的道路,并凭借“三九胃泰”,塑造了“999”商标在老百姓心中的地位。
在此基础上,华润三九又利用品牌效应,成功推广了“三九皮炎平”,“三九感冒灵”等产品。
由此打造了三九感冒灵、三九皮炎平等核心产品,年销售收入过亿,在国内药业市场具有极高的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
1.2 顺峰药业广东顺峰药业有限公司地处广东省佛山市,是一家以生产外用药为主的现代化制药企业,是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国家重大专项863计划承担单位、国家最大的外用药专业生产厂,广东省外用药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
企业创建于1969年,经不断的发展和改造,成为能生产软膏剂、乳膏剂(含激素类)、凝胶剂、外用溶液剂、酊剂、搽剂,片剂、糖浆剂、冻干粉针剂、头孢菌素粉针剂、滴丸剂、中药提取和原料药等16大剂型120多个品种;以及化妆品、功能性化妆品、保健食品等,形成了以外用药为主并向产品结构多元化发展的现代化综合制药企业。
产品科技含金量铸就品牌与信誉,品质疗效赢得市场,“科技求发展,质量求生存”是顺峰办厂方针。
多年来,“顺峰”牌系列产品以产品质优效高而闻名海内外,赢得了“顺峰”品牌形象,在全国医药界取得较高的声誉和良好的口碑,注册商标“顺峰”被认定为广东省著名商标,主导产品“顺峰康王”成为广东省名牌产品。
2、行业分析2.1 近年医药业增长状况医药产业是一个科技含量高、集约化和国际化程度很高的产业,与人民生活息息相关,也是世界贸易增长最为迅速的产业之一,甚至被认为是“日不落的朝阳产业”。
从2003年至2009年,我国医药行业工业产值从3023亿元增长到10379亿元,平均年复合增长率达21.90%,高出同时期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平均年复合增长率近5个百分点。
截止至2009年底,我国年主营业务收入在500万以上的制药企业共计6708家,其主营业务收入共计9079亿元,从业人数共计158万人。
2011年末,我国已成为继美国、日本之后的第三医药生产大国。
然而,正是由于偏粗放性的规模增长,使得发展结构上不合理的问题充分暴露出来。
也正是因为这样,医药企业的资源配置效率低下,技术进步不明显,创新开发能力不够,产品差异化程度低,产业集中度较低等问题日益突出。
于是,通过并购进行医药行业的整合,逐渐成为政策主导,而且这也是一种以市场机制,进行优胜劣汰,促进行业内资源优化配置的方式,更为直接有效。
2011年末,医药行业主营业务收入共计14522亿元,较2010年增长29.3%,净利润1494亿元,较2010年增长23.5%。
如此高速的增长,反映了医药行业日益增长的需求。
即使利润增速较2010年下降,却还在前十年的25.6%的复合增长率水平附近。
因此,可以认为是近年的医改对动力2006~2010年较高的行业利润增速,2011年增速因为基数猛增,而开始接近正常。
其中业内的上市公司,因为如火如荼的医改,在政策面受到招标降价、等方面的影响,2011年开始,企业负担加重,于是多数企业从下半年开始下调了利润增长预期。
由于蛛网现象,2012年上半年内,如是情况依然延续,给企业带来的压力,需要企业做出降低预期,业务重组和剥离等调整,才能得到有效缓解。
2.2 医药子行业概况分子行业来看,中药(含中成药和中药饮片)独领风骚,中成药销售收入增长率达到37%,中药饮片甚至达到54%,远远高于行业整体表现。
化学原料药业受到政策影响,增速表现一般。
医疗器械业的表现也基本赶上了行业平均水平,为27%。
元)元)医药制造业中成药化学制剂化学原料药生物制药中药饮片医疗器械 14,0443,2804,0143,0251,5308391,35628%37%26%22%28%54%27%1,4403644322361877514623%33%38%20%7%63%27%28%31%39%21%28%20%24%10%11%11%8%12%9%11%资料来源:卫生部其中,甲流疫苗的研制,导致了生物制药行业2010年的巨额增长,基数提高。
与此同时,卫生部于2010年1月21日印发新版《中国国家处方集(化学药品和生物制品卷)》,对生物制药的用药目的、用药规范做了更加明确的规定,检验标准总体提升,使得部分药品检验暂停,而且2012年,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将面临再一次的调整。
这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2011年的增速。
2012年1~4月,医药制造业销售收入增速为20.6%,利润增速为15.8%,比起2011年同期,增长速度均处于下滑态势,可能与毒胶囊事件带来的影响有关。
然而,带来的不利影响应该是短期的,一旦现有库存得到消化,行业销售收入将有明显回升。
随着政策回暖,行业销售收入和利润将稳步提升。
然而,由于成本的上涨(特别是人工成本),费用的增加,行业的利润率下降是大势所趋。
企业应当在技术工艺中大胆创新,同时在业内进行有效整合,才可“逆势而上”,提升竞争力。
2.3 医药行业并购趋势2010年10月出台的《关于加快医药行业结构调整的指导意见》指出我国医药行业发展中结构不合理的问题:自主创新能力不足,技术水平低,产品差异化程度低,生产集中度低等。
从全球来看,医药行业的大趋势是“整合”和“集中”,我国前三名企业目前市场占有率仅为20%,而美国医药市场前三名的企业占据了90%以上的市场份额,日本前三家企业仅用了10年时间,市场占有率就从19%提升到73%。
只有产业集中度的提高,医药行业龙头企业才有了规模优势的条件,其研发活动的正向外部效应也会更加显著,以及企业集团内部的药品生产与销售渠道的协同效应,以获取更丰厚的利润。
2010年我国有20家医药企业在国内A股上市,5家在境外上市。
根据wind 资讯,医药上市公司在2009年期末及现金等价物余额总共为504亿元,其中前10位为157亿元,占32%,前20位为248亿元,占51%。
手握重金的上市公司多数是业内的优势企业,迫切将企业做大做强,以收购、兼并、合作或自建等多种形式来拓展产品线和扩大经营规模,并购和整合产业链的动力和能力都充足。
在国家外间货币政策和行业结构型调整的背景下,资金充裕的优势上市公司必将赢得更广阔的发展平台和更多的发展机遇。
的78元。
而3、3.1 3.1.1配置效率的优化。
而且2012年出台的各项规划,都将为医药行业的并购重组提供有效的政策指引,降低并购的壁垒。
对于医药行业来说,政策引导是最显著的特征。
国家医药管理局多次通过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医药行业的企业克服地区、所有制等壁垒进行并购重组。
在“十五”的基础上,“十一五”更具体地指明了医药行业的发展出路,提高产业集中度,造就可与跨国公司相抗衡的大型医药集团。
随着国家创新药品研发步伐的加快,以及越来越多的药品被纳入医保目录,未来制药业的产值及销售额将持续增长。
在“十二五”规划中,我国将进一步推动自主知识产权技术的产业化,促进产业集中化和国际化发展。
如此一来,制药业的监管力度会逐渐加强,各项标准将不断提高,如此一来加速了产业的政策性洗牌,促进行业并购重组,进行内部配置,从而提升集中度。
3.1.2 并购之前的动向在华润三九收购顺峰药业之前,华润三九公司2011年第二次临时股东大会通过了《关于购买本溪三药、双鹤高科、合肥神鹿、北京北贸四家公司100%股权的议案》,并于2011年12月26日支付全部价款4.0428亿元,并办理完成股权转让过户手续。
华润三九通过此番并购,意在实现渠道整合,优势互补:这些目标公司与华润的业务定位相似,符合OTC业务的整体规划。
结合三九的OTC销售渠道,北京北贸具有的OTC产品医院营销竞争优势,将得到充分的发挥。
同样,合肥神鹿和本溪三药的胃药产品也将借此覆盖全国;而华润原有的生脉注射液也将于双鹤高科的心脑血管药物实现互补。
3.2 并购动因3.2.1 经营协同效应—成本费用压力的缓解2011上半年,公司整体毛利率比起2010年同期下降2.62%,其中OTC业务下降5%,这是由于医药行业中药材价格上涨的缘故。
而华润三九的主打产品,的原材料,除了中药材还包括白糖成分。
自2010年下半年开始,国内白糖和中药材价格开始大幅上涨。
2010,2011年,华润三九收入仍然保持高增长,然而由于成本费用的迅速上升,其利润率增长放缓。
此番整合极大地丰富了公司产品的种类,研发费用将大幅降低;并且由于总体战略规划的一致,企业间的整合成本将大大得到节约,从而降低管理费用。
OTC业务收入,一直都是华润三九的半边天。
2010年,OTC收入占比67.4%,2011年占比59%,大有下降。
因此,华润有意将OTC业务扩张,寻找新的增长点。
一旦成功收购,将确定华润三九在皮肤用药的领先地位,有了与跨国公司抗衡的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