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崛起第十一集观后感(危局新政)
大国崛起(解说词)第十一集:危局新政(美国

第十一集:危局新政(美国·下)【序】1900年,20世纪的大幕拉开了。
这一年,当时的世界大国们在东方进行了一次很不光彩的集体亮相。
由英国、法国、德国、美国、日本、俄国等国家组成的八国联军,侵入了古老中国的首都——北京。
这一年,还是这些大国们,在法国巴黎的世界博览会上也有一次集体亮相,来自世界各地的数千万人参观了大国们展示的工业实力和创造发明。
美国人爱迪生发明的白炽灯,将博览会的展馆照得通明透亮。
人们或许还没有意识到,从19世纪末期开始,美国已经率先站在了电气时代的潮头。
这一年,走向工业化的西欧、北美和仍然处于农业社会的绝大多数国家,共同迎来了一个新的世Array纪。
这是一个在飞速发展中动荡不安的世纪,也是一个新老大国交相演出的世纪。
在这个新的世纪里,美国的辉煌如同它在巴黎点亮的夺目之光一样,开始覆盖其他大国。
但就在辉煌的同时,美国经济社会的运行也遭遇了前所未有的重大危机。
第十一集危局新政在美国中部的南达科他州,有一座摩崖石刻人物雕像,人们称它为总统山。
70多年前,美国人选择了四位著名的总统作为本国的象征:创建国家的领袖乔治·华盛顿、起草了《独立宣言》的托马斯·杰斐逊、解放了黑奴的亚伯拉罕·林肯、还有20世纪的第一任美国总统——西奥多·罗斯福。
自从1894年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强国之后,美国的经济一直保持着持续高速的发展。
在这样的时期做总统,或许应该是一件爽快轻松的事情。
但西奥多·罗斯福却从上任的第二年开始,实施了一系列政府监管经济的措施,这在一贯倡导自由竞争的美国历史上还从未有过。
而且,政府监管的矛头首先指向的是垄断性的大公司和大财团。
美国哈佛大学经济学教授罗伯特·巴罗:西奥多·罗斯福尤其限制了托拉斯的发展趋势,打击了托拉斯。
他是现代反托拉斯立法的先行者。
数年间,美国的几十家托拉斯先后被起诉,其中部分企业被迫拆解。
美国最先形成的托拉斯集团——标准石油公司更是首当其冲。
大国崛起危局新政观后感

大国崛起危局新政观后感近年来,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各国实力逐渐增强,大国崛起的现象逐渐显现出来。
然而,大国崛起所带来的新政观也引发了人们的关注和思考。
本文将就大国崛起危局新政观给予一些个人的观点和感悟。
在面对大国崛起的危局时,新政观的出现被视为一种应对之策。
大国崛起所带来的挑战和风险需要通过政策和治理来应对和管理。
新政观的提出,一方面体现了国家意识的觉醒和自信,另一方面也显示了追求卓越和升华的决心。
新政观的出现使得大国崛起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由原有的追求经济增长和国内发展的初级阶段转向了更为复杂和多元化的全球治理阶段。
尽管大国崛起危局新政观的提出意味着一种积极的变革和进步,但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其中存在的挑战和难题。
首先,大国在崛起过程中往往会出现扩张主义的倾向,试图通过进一步确立和加强影响力来维护自身的利益和地位。
这种扩张主义的倾向往往会引发大国之间的利益冲突和地缘政治的紧张局势。
其次,新政观的出现也会引发国际社会对于大国行为的警惕和质疑。
大国对于国内问题的独立决策和行动可能会受到国际社会的不理解和批评。
因此,大国崛起危局新政观的落地和实施需要谨慎思考和平衡推进。
面对大国崛起危局新政观,我认为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和应对。
首先,大国应该始终保持开放和包容的姿态。
大国崛起不仅仅是一个国家发展的问题,更是一个全球治理和社会进步的问题。
大国崛起需要与其他国家和地区进行合作和交流,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推动人类社会的繁荣和进步。
其次,大国要积极倾听和回应国际社会的关切和批评。
在大国崛起过程中,国际社会会对大国行为进行监督和评价,大国需要正确对待这些声音并及时作出调整和改进。
最后,大国需要树立起一种担当和负责的意识。
大国崛起所带来的责任和使命需要大国主动承担和履行,不仅仅是为了满足自身利益,更是为了对全球发展做出积极和积极的贡献。
总之,大国崛起危局新政观给我们带来了新的思考和启示。
在这个变革和转型的时期,我们需要积极适应和应对,把握新政观所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大国崛起危局新政观后感

大国崛起危局新政观后感当今世界,众多国家不断崛起,给全球格局带来了新的变化。
大国崛起不仅引发经济、军事等领域的竞争,也影响着国际政治格局的重塑。
然而,大国崛起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和危机。
在这个多元、复杂的世界中,我们需要审视大国崛起所面临的问题,并寻找新的政策观。
首先,大国崛起带来的挑战主要体现在经济和地缘政治领域。
随着中国、印度、俄罗斯等国的崛起,传统的经济中心地位正在发生改变。
全球贸易格局发生变化,一些传统大国的利益受到冲击。
此外,大国之间的地缘政治竞争也日益激烈,特别是在一些关键地区,如南海、中东等。
这些挑战对于国际秩序的稳定构成了威胁。
然而,挑战之中也蕴藏着机遇。
首先,大国崛起为全球经济增长提供了新的动力。
中国的崛起使得亚洲地区成为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为世界各国带来了巨大的商机。
其次,大国崛起也提供了一个多元化的国际秩序构建机会。
传统的国际秩序由西方主导,随着其他国家的崛起,可以期待新兴力量的增加,进而实现一个更加平衡和多元化的国际秩序。
然而,实现这些机遇需要各国采取新的政策观。
首先,各国需保持开放合作的态度。
在经济领域,各国应加强互联互通,推进贸易自由化,共同应对全球经济挑战。
另外,在地缘政治领域,各国应通过对话协商解决争议,避免冲突升级。
只有通过开放合作,才能实现共赢。
其次,各国应加强多边机制的建设。
在经济领域,继续完善世界贸易组织框架,促进全球贸易规则的稳定和可预测性。
在地缘政治领域,加强联合国及其相关机构的作用,发挥国际社会的共同治理作用。
通过多边机制,各国可以在平等和公正的基础上解决问题,避免大国间的单边行动。
最后,各国应加强文化交流和理解。
大国崛起往往伴随着文化、价值观的冲突。
为了避免这种冲突的升级,各国需要增加相互的了解和尊重。
加强民间交流、教育交流等,促进各国人民的友好互动。
只有通过文化交流,才能建立起共同的价值观和认同感。
综上所述,大国崛起危局新政观需要包括开放合作、多边机制和文化交流等方面的内容。
大国崛起危局新政观后感

大国崛起危局新政观后感在当今世界格局中,大国的崛起一直是备受关注的话题。
随着中国在全球舞台上的崛起,国际社会对于大国崛起所带来的影响与危局也开始产生了新的思考。
大国崛起往往伴随着世界格局的重塑和力量对比的变化。
新政观后感中,我对大国崛起所带来的危局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分析。
首先,大国崛起所带来的经济实力增强和国际地位提升,不可避免地会引发其他国家的警惕和防备。
国际战略格局的重组往往会引发地区紧张局势和冲突的加剧,这无疑是一个严峻的挑战。
其次,大国崛起所带来的影响力增强和话语权扩大,可能会引发他国的担忧和抵制。
这种担忧与抵制往往不仅来自于经济领域,也涉及到政治、军事等方面。
大国崛起的国家会面临来自各个方面的反对,需要更加谨慎地处理国与国之间的关系。
再次,大国崛起的经济和军事实力的增强也可能导致世界的不平衡和不稳定。
在国际关系中,实力对于维护自身利益和地位起着重要的作用。
但是,当实力悬殊过大时,难免会引起其他国家的不满和不安。
这就需要大国在崛起的同时,注重与他国的合作与互惠,通过共赢的方式来实现全球稳定和繁荣。
然而,大国崛起危局并非是必然的。
正确的政策和战略可以减少危机带来的负面影响,实现稳定与和平。
首先,大国应该树立和平发展的信念,注重与其他国家的沟通、合作与互利共赢。
通过经济合作、文化交流等方式,大国可以加强与周边国家和世界各国之间的联系,树立友好形象,减少其他国家对于自身崛起的担忧和敌视。
其次,大国应该始终秉持开放共赢的原则,推动全球经济的繁荣与发展。
大国崛起带来的机遇和福祉应该惠及各国人民,而不仅仅是单方面的利益追求。
通过开放市场、促进贸易与投资自由化,大国可以减少其他国家对于自身实力的嫉妒和竞争,从而增加大国崛起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在新政观后感中,我们也需要认识到,大国崛起对于国际社会来说并非完全的灾难。
大国的崛起也可以为世界带来机遇和福祉。
通过大国的崛起,可以推动全球治理体系的变革和改进。
大国崛起危局新政观后感

大国崛起危局新政观后感在观看了《大国崛起危局新政》这部纪录片后,我的内心像是被投入了一颗巨石,激起了层层波澜。
片中所展现的那些国家在面临困境时的挣扎与奋进,让我仿佛穿越了时空,亲眼目睹了历史长河中的风起云涌。
其中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美国在大萧条时期的那段经历。
20 世纪 20 年代末,美国经济看似一片繁荣,股市飙升,人们沉醉在财富的美梦之中。
然而,这繁荣的表象下却隐藏着巨大的危机。
银行的过度放贷、企业的盲目扩张、民众的疯狂投机,都为经济的崩溃埋下了伏笔。
终于,1929 年 10 月 24 日,那个被称为“黑色星期四”的日子来临了。
股市崩盘,无数人的财富瞬间化为乌有,原本美好的生活在一夜之间破碎。
当时,有一个叫老汤姆的普通工人,他原本在一家汽车工厂工作,拿着还算不错的薪水。
他和妻子省吃俭用,把积攒下来的钱都投入了股市,梦想着能通过炒股让家人过上更好的生活。
可是,股市的崩溃让他的梦想破灭了。
不仅如此,他还失去了工作,因为工厂大量裁员,他也在名单之中。
老汤姆回到家中,看着满脸愁容的妻子和嗷嗷待哺的孩子,心里充满了绝望。
家里的积蓄没了,工作也没了,未来的日子该怎么过?他每天早早出门,四处寻找工作的机会,可到处都是失业的人群,竞争异常激烈。
有一次,老汤姆听说一家工厂在招人,他天不亮就赶到了那里。
只见工厂门口已经排起了长长的队伍,他的心一下子凉了半截。
但他还是抱着一丝希望,在寒风中等待着。
几个小时过去了,终于轮到他了。
面试官只是简单地看了他一眼,问了几个问题,就摇了摇头说:“对不起,你不符合我们的要求。
”老汤姆失魂落魄地离开了,他不知道这样的日子什么时候才是尽头。
就在老汤姆感到走投无路的时候,罗斯福新政出台了。
政府开始干预经济,兴建公共工程,提供就业机会。
老汤姆终于看到了一丝曙光,他报名参加了一个修建公路的项目。
虽然工作辛苦,但至少能让他有一份收入,能养活家人。
在工地上,老汤姆和其他工人一起,每天从早干到晚。
观纪录片大国崛起有感(精选24篇)

观纪录片大国崛起有感观纪录片大国崛起有感(精选24篇)细细品味一部作品以后,从中我们收获新的思想,为此需要好好认真地写观后感。
可是观后感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观纪录片《大国崛起》有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观纪录片大国崛起有感篇1勇敢的人,无论身处怎样的境地,都会勇敢地冲出重围,抱着试一试的决心,走向成功之路。
而有着勇敢和探险的民族的国家,理所当然的以弱小之力,成为一个世界强国。
这是我观看《大国崛起》后的深深体会。
在古代,葡萄牙人民率先统一全国,成为第一个拥有统一政权的国家,但由于葡萄牙人势单力薄,经济得不到快速发展,这时国王的一位王子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开拓海上之路。
在当时,人们只能模糊的认识海洋,所以,航海之路常被称为“死亡之路”。
但王子的胆略和勇气震撼着人们,相继涌现了许多勇敢者,迅速组成船队,使葡萄牙越来越富强。
这使邻国西班牙大为吃惊,勇士哥伦布求见国王,终使西班牙也踏上航海之路。
从此,两个航海大国登上世界舞台,称雄一时……勇敢,是人类必不可少的精神。
那些不敢冒险害怕牺牲的人,一生必定碌碌无为。
只有勇敢,才会支起一片广阔的天空。
有这样一个故事:把一只青蛙放进滚烫的水盆里,它会用尽全身力气跳出来,得以逃生;而把这只青蛙放在温水盆里,然后慢慢加热,青蛙开始很舒服,不会用力跳动,当它意识到危险想跳出时,却再也无力起跳了,最终被活活烫死。
这个故事告诉人们:有时,平凡而安宁的生活看起来美好,但却是十分危险的,而勇敢地进取才会不断地成功。
不要甘于做平庸的人,要敢于冒险,敢于尝试,才会创出一片七彩的天空。
观纪录片大国崛起有感篇2不知道为什么,我总是对那个处在中欧的强大国家——德国有一种莫名的喜爱,那里的一切都在深深吸引着我。
为此,我特意去借了《大国崛起》一书,能让我在字里行间探寻有关德国的前世今生。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是欧洲中部最大的国家。
这个在20世纪的世界历史中扮演了重要角色的国家,曾经是欧洲大陆上一个姗姗来迟者。
《大国崛起》观后感

《大国崛起》观后感《大国崛起》观后感1通过本片,对过去五百年来世界上各个相继崛起兴盛的大国有了基本的认识和认知,本片中最后,有四个小结,实际上也是四个问题:大国之谜。
是什么因素能够使这些大国在相应的时期崛起从而傲立全球,成为那个时代的世界霸主或者时代的先锋巨擘?稳定的政治基础、国家民族的统一从而形成核心凝聚力、思想文化的繁荣、科技发明与创新对时代发展的推动、适合国情的政经体制以及发展道路……创新是一股伟大的力量,比如苏联社会主义道路,而后发国家对于先进国家的学习模仿也是一个重要方面,比如日本明治维新前以中国为师,明治维新开始以西方为师。
历史机遇也是非常重要的,比如荷兰,只有两个北京大的弹丸之地,三百万的人口,抓住了全球海上贸易的契机,通过发明创新以弱胜强战胜英国,并且建立起世界海上霸权,成为著名的“海上马车夫”,辉煌一百余年!英国更是抓住时代机遇,在伊利莎白一世主导建立的体制环境下,在科学巨匠牛顿、人文思想大师莎士比亚、经济学巨擘亚当?斯密,发明家瓦特等巨星的光芒照耀之下(牛顿发现了走向新世界的一把钥匙,瓦特用这把钥匙打开了通向新世界的大门,亚当?斯密“看不见的手”指导了自由市场经济的腾飞),率先突破中世纪的黑暗、走向经济与思想文明新的曙光,缔造了百年不落的日不落帝国与称霸世界几个世纪的全球霸主!是的,历史留给每个国家的机遇窗口是短暂的,能抓住时代的机遇,便能乘风顺势,一飞冲天。
《大国崛起》观后感2《大国崛起》不仅是一部内容丰富的纪录片,同时也为观众献上了一席豪华的视觉盛宴,7个摄制组分赴欧、亚、美洲9个国家深入采访、实地拍摄,哥伦布航海日记的手稿、荷兰东印度公司当年的账册、法国国家图书馆收藏的《人权于公民权宣言》的最早印刷和《拿破仑法典》等许多重要文献和历史实物原件第一次出现在中国人拍摄的纪录片中。
另外,《大国崛起还拍摄到了许多国家的历史遗迹,法国国家档案馆、巴黎先贤祠地宫、德国国会大厦、二战教堂遗址等等,这些遗迹是历史的见证者,是对历史的最好纪录。
观看大国崛起 观后感

个人思想政治理论课学生社会实践------大国崛起观后感目录1.开篇----------------------------------------------------------------------------------12.第一集:海洋时代(开篇·葡西)--------------------------------------------4 3第二集:小国大业(荷兰)---------------------------------------------------4 4第三集:走向现代(英国上)------------------------------------------------4 5第四集:走向现代(英国下)------------------------------------------------5 6第五集:激情岁月(法国)---------------------------------------------------5 7第六集:帝国春秋(德国)-----------------------------------------------5—6 8第七集:百年维新(日本)----------------------------------------------------6 9第八集:寻道图强(俄国)----------------------------------------------------6 10第九集:风云新途(苏联)----------------------------------------------6—7 11第十集:新国新梦(美国·上)-----------------------------------------------7 12第十一集:危局新政(美国·下)---------------------------------------7—8 13第十二集:大道行思(结篇)------------------------------------------------8 14 总结交流体会--------------------------------------------------------------8—10开篇《大国崛起》(英文:The Rise of the Great Nations)是2006年在中国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CCTV-2)首播的一部12集电视纪录片,记录了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德国、俄国、日本、美国九个世界级大国相继崛起的过程,并总结大国崛起的规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们惟一害怕的就是恐惧本身
——大国崛起之《危局新政》观后感
1929年,面对史无前例的大萧条,推行新政的罗斯福发表炉边谈话。
作为一名强有力的领袖,他的这句名言响彻历史:“我们唯一恐惧的就是恐惧本身”。
在一个国家生死存亡之际,是这样一位伟大的领袖,掷地有声的告诉所有美国人“这都会过去”,不仅振奋人心,而且行之有效,究其原因,姑且可从以下三步说起。
一、迎接恐惧
有了罗斯福总统对大萧条“无所畏惧”的态度,美国政府对所谓的“危机”有了一种积极地心情。
逐渐他们发现,美国乃至整个西方社会出现的经济危机不过是经济高速发展之余,产能过剩导致的一次自我调整。
防佛一个小儿在青春期迅速成长的阶段,如果运动过度而又营养补充跟不上的话,容易缺钙抽筋。
所以,只有迎接恐惧,才能了解恐惧本身。
在工作中,我们多少遇到过这种情况:某一问题就像山一样摆在你面前,要克服它,似乎完全不可能。
于是,一种说不出的恐惧不招自来,我们很快就向像山一样高的问题屈服了。
出现这样的情境并不奇怪,因为有些问题,的确有很大的难度。
但是,由于对问题难度的恐惧,就放弃解决问题的努力,又到底有多少合理性呢?
二、直面挑战
在罗斯福总统早就发现,关于“危机”,体制本身的问题不大,是人的内心恐慌情绪导致了股市的大抛盘进而影响了整个经济形式。
所以,针对缺钙的“市场经济”,他开始加大政府公共建设财政投资,并且逐渐拉动经济,使美国经济看到走出阴霾的方向。
直面挑战,不是硬着头皮不顾一切地往前冲,而是发现所谓恐惧背后的问题,正视它,再去想办法解决它。
直面挑战,是一种对自我
的肯定,也是对自我格局的修炼。
三、创造办法
“加钙”只是开始,罗斯福迅速实施一系列有效的法规和政策:整顿银行秩序;救助贫困人口;恢复农产品价格;为经济恢复注入资金。
“新政”开创的市场经济新模式中,市场规律这只“看不见的手”和政府干预这只“看得见的手”联合起来,共同影响经济,市场的作用和政府的作用同时得以发挥。
由此,富兰克林·罗斯福成为了美国历史上最杰出的总统之一。
美国之遭遇大萧条,恰如猎人遭遇大老虎,猎人固然怕老虎,但老虎更怕带枪的猎人。
人对老虎只怕3分,老虎怕人却有7分。
既然这样,我们为何要恐惧这种看上去你怕它、实际上它更怕你的“老虎”呢!
在生活中也是一样,我们所感觉到的危险或恐惧往往是预先设置的、被歪曲的。
预先的恐惧会扭曲事实真相,事情绝对没有想像的那样严重。
问题的严重性往往是我们自己放大的,事情的“困难”也是如此。
有的时候我们并不一定知道恐惧背后是什么,但正是因为我们有勇气敢于揭开它那神秘的面纱才会最终发现:只要努力面对恐惧,恐惧就会烟消云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