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混合运算》教案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教案三篇

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数学《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教案三篇篇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结合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理解并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按运算顺序正确计算;主动体会整数运算律在分数运算中同样适用,能运用运算律进行有关分数的简便计算,体验简便运算的优越性。
2、使学生在理解运算顺序和简便计算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观察、比较、分析和抽象概括能力。
3、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到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积累数学学习的经验。
[教学过程]一、复习铺垫,重温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1、谈话:中国结是我们中华民族特有的传统工艺制作,元旦时我们班将用它来装扮教室。
2、出示场景图:小的中国结每个用4分米彩绳,大的中国结每个用6分米彩绳。
两种中国结各做18个,一共用彩绳多少米?3、学生口头列式,说说运算顺序。
4、提问:两种方法,哪一种计算更简便?为什么?4、小结: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都是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面的。
还可以使用运算律使计算更简便。
[设计意图:“温故而知新”,在具体的情境中再现旧知,为新课的教学打下了稳固的知识基础,埋下了情感、思维体验的伏笔。
]二、主动探索,理解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1、出示例1的场景图,学生自主列出综合算式。
板书:2/5×18+3/5×18(2/5+3/5)×182、交流两种算式的不同思路:列式时你是怎样想的?3、指出:在一道有关分数的算式中,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运算,称为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这两道算式都属于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板书课题)[设计意图:将计算与解决问题有机结合起来,能使学生体会到计算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从而增强学习计算的内在需求。
]4、独立思考,尝试计算(1)提问:根据以往计算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经验,想一想,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使学生明确: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
分数混合运算教案

分数混合运算教案分数混合运算教案「篇一」设计说明本课时主要是通过对例题的探讨、分析,得出一个关于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比较全面和具有普遍性的结论。
在教学设计上有以下几个特点:1、精心设题,复习铺垫。
上课伊始,根据新旧知识间的联系精心设题,充分复习旧知,为新知的学习做好铺垫。
2、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将解决问题与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经历合作交流,独立尝试及理解算式表达的意义,体会运算顺序的合理性及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
3、独立思考,自主探索。
在巩固练习阶段,放手让学生独立思考,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时间,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在尝试交流中发现方法,总结经验,促进思维发展。
课前准备教师准备PPT课件学情检测卡教学过程复习铺垫1、填空。
(课件出示)(1)在一个没有小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法或只有法,应该从左往右依次计算;如果既有法又有法,应该先算法,后算法。
(2)在一个有小括号的算式里,应该先算里面的,再算外面的。
2、说出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
(1)936+72÷8-21×4(先算除法和乘法,再算加法,最后算减法)(2)120÷(13+17)×25(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加法,再算除法,最后算乘法)设计意图:通过填空和叙述运算顺序来复习整数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为学习新知做好准备。
探究新知1、探究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1)课件出示教材33页例3。
这盒药共12片,每次吃半片,每天吃3次。
可以吃几天?(2)读题,理解题意。
[已知这盒药共12片,每次吃半片(即片),每天吃3次。
求可以吃几天](3)汇报解题思路及所列算式。
[根据学生的回答,归纳出两种解题思路:①可以先求每天吃多少片,即×3=(片),再求可以吃几天,即12÷=8(天);②也可以先求这盒药可以吃几次,即12÷=24(次),再求可以吃几天,即24÷3=8(天)](4)列综合算式。
《分数混合运算》的教案

《分数混合运算》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分数混合运算的基本概念和运算规则。
2.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时运用分数混合运算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二、教学内容1. 分数混合运算的定义及例子。
2. 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规则。
3. 实际问题中的分数混合运算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分数混合运算的概念和运算规则。
2. 难点:解决实际问题时灵活运用分数混合运算。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分数混合运算的规律。
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实际问题练习分数混合运算。
3. 采用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准备1. 分数混合运算的案例资料。
2. 教学课件或黑板。
3. 练习题及答案。
六、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生活实例,引导学生认识分数混合运算的重要性。
2. 新课:讲解分数混合运算的定义及例子。
3. 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分数混合运算的题目,并及时给予反馈。
七、课堂讨论1. 让学生分享自己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运用分数混合运算的心得。
2. 讨论分数混合运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场景。
八、课后作业1. 布置一些分数混合运算的练习题,要求学生独立完成。
2. 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发现分数混合运算的应用,并进行记录。
九、教学反思2. 对教学方法进行调整,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十、课时安排1. 总共安排4课时,每课时40分钟。
2. 第一课时:介绍分数混合运算的概念及例子。
3. 第二课时:讲解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规则。
4. 第三课时:运用案例分析实际问题中的分数混合运算。
5. 第四课时:课堂讨论及课后作业布置。
六、教学评估1. 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分数混合运算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2. 观察学生在解决问题时的思维过程,了解他们的学习困惑和问题。
七、拓展活动1.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竞赛,看哪组能更快地解决一系列分数混合运算问题。
2. 邀请数学专家或家长来课堂分享分数混合运算在实际工作中的应用案例。
分数混合运算二教案8篇

分数混合运算二教案8篇分数混合运算二教案篇1一、教材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80的内容: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学生对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挨次已经比拟熟识了,本册教学分数加、减法和分数乘、除法时,已消失过一些两步的混合运算式题。
本课时是在此根底上,教学计算三、四步的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式题。
因此教材在讲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时,没有再具体说明运算挨次,而是直接说明与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挨次一样。
然后结合例1,让学生说说运算挨次,并让学生自己计算出结果。
把握好这局部的内容将对今后学习分数与小数四则混合运算及其应用题打下良好的根底。
二、教学目标1、学问与技能:学生把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挨次,并能正确地进展计算。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一看、二想、三算、四查”四步骤能正确计算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培育学生仔细审题、细心检查等良好学习习惯。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计算联系向学生渗透运算的规律性,相互影响地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让学生在民主、和谐、活泼的课堂气氛中制造性地进展学习。
识与技能:学生把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挨次,并能正确地进展计算。
三、重、难点本节课的重点是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挨次并正确计算,其中含带分数的乘、除法是教学的难点所在。
四、教法、学法围绕以上的教学目标及学生的实际状况,我采纳的教学方法是以“探究—研讨”法为主,形成一种多向沟通的课堂气氛。
以“讲、扶放”的形式进展教学,其中又将算理的讲解与学生自主练习有机地结合起来。
采纳这种教学方法,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表达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即传授学问、又培育力量。
学生通过计算练习,独立思索和开展小组合作互评活动,完善自己独特的教学方法。
通过敏捷、好玩的练习,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力量,同时寻求解题的多种有效方法。
五、教学过程整个教学过程我分四大程序进展教学(一)、复习预备、导入新课1、出示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题,让学生回忆说说运算挨次。
《分数混合运算》的教案

《分数混合运算》的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分数混合运算的基本概念和运算规则。
2.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水平。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积极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二、教学内容:1. 分数混合运算的定义及运算规则。
2. 分数混合运算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规则。
2. 分数混合运算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分数混合运算的规律。
2. 利用实例分析,让学生了解分数混合运算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3. 组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讲解生活实例,引出分数混合运算的概念。
2. 讲解与演示:讲解分数混合运算的运算规则,并通过多媒体演示分数混合运算的过程。
3. 练习与讨论:布置相关练习题,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4. 实例分析:分析实际问题中的分数混合运算,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5. 总结与拓展: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课后作业,拓展学生对分数混合运算的理解。
教案剩余部分(六、七、八、九、十)待补充。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提问、练习题和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对分数混合运算的理解程度。
2. 关注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的运算能力和思维过程。
3. 收集学生作业,分析其掌握分数混合运算规则的情况。
七、教学资源:1. 多媒体教学课件,用于演示分数混合运算过程。
2. 练习题库,包括不同难度的题目供学生练习。
3. 实际问题案例,用于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1-2课时:介绍分数混合运算的概念和基本规则。
2. 第3-4课时:通过练习题和小组活动,巩固分数混合运算的理解。
3. 第5-6课时:分析实际问题中的分数混合运算,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4. 第7-8课时:总结分数混合运算的重点,布置综合练习。
九、课后作业:1. 完成练习题,巩固分数混合运算的基本技能。
分数的混合运算教案一等奖

分数的混合运算教案一等奖1、分数的混合运算教案一等奖教学目标:1、通过教学,学生能比较正确地计算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式题。
2、在教学中,培养学生仔细、认真的良好学习习惯。
3、培养学生对比、观察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带有小括号的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教学用具:小黑板,投影片。
教学过程:一、复习准备1、教师: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什么?2、计算下面各题:教师:分数连加、连减为什么可以一次通分再计算?二、学习新课尝试计算例1。
通过订正找出简便的计算方法。
教师:①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和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相同吗?②例1与准备题比较哪相同?哪不同?(讨论)③怎样计算比较简便?板书:明确:分数加、减混合运算与整数加、减混合运算顺序相同,为了简便,几个分数可以一次通分,然后按照运算顺序依次进行加减计算。
说明:虚线框的部分,我们在计算带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时,可以按照这样的方法去想,但在做题时这一过程可以省略不写,而直接写出计算结果。
教师:计算结果要注意什么问题?教师:①先算什么,再算什么?②分两步计算,是一次通分好,还是分步通分好呢?学生尝试计算并订正。
教师:①怎样计算简便?②为什么分步通分简便一些?说明:虚线框的通分过程,以后计算熟练了可以不写,或写在草稿纸上,也可以直接写出结果,不断提高自己的计算能力。
教师:结果要注意什么?三、巩固反馈1、做一做。
2、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3、按照下图的计算步聚列出综合算式,并算出得数。
4、思考题:华和王英比,谁高一些?高多少米?2、分数的混合运算教案一等奖教学目标:1、通过教学,学生能比较正确地计算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式题。
2、在教学中,培养学生仔细、认真的良好学习习惯。
3、培养学生对比、观察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带有小括号的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教学用具:小黑板,投影片。
教学过程:一、复习准备1、教师: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是什么?2、计算下面各题:教师:分数连加、连减为什么可以一次通分再计算?二、学习新课尝试计算例1。
小学六年级数学《分数混合运算》教案

小学六年级数学《分数混合运算》教案小学六年级数学《分数混合运算》教案7篇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
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小学六年级数学《分数混合运算》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六年级数学《分数混合运算》教案1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3页例2及“练一练”,练习十六第1-4题。
教学目标:1.学会用分数乘法和减法解决一些稍复杂的实际问题,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策略,增强数学应用意识。
2.在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解决一些稍复杂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发展思维,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体会数学知识和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价值,从而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学会用分数乘法和减法解决一些稍复杂的实际问题,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策略,增强数学应用意识。
教学对策:借助画线段图和分析数量关系来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鼓励学生要积极交流自己的思考过程,真正理解数量关系后再列式解答。
教学准备:教学光盘及补充练习教学过程:一、复习铺垫1.口算下列各题。
4/15+7/151/2-1/35/9×3/52÷1/21/4÷418÷1/218×1/20÷2/51-3/41÷4/721×3/710/7÷1521÷3/71/2×1/35/6×36进行口算,学生将得数写本子上,时间到后统计完成的题目数量及正确率。
2.口答。
(1)五(1)班中男生人数占全班人数的2/5,那么女生人数占全班的()。
(2)一本故事书已看了2/7,还剩全书的()。
(3)一根绳子长12米,剪去了1/4,剪去了()米。
(4)一盒牛奶900毫升,喝去了1/3,喝去了()毫升。
指名学生口答得数并分析每一题的数量关系。
二、学习新知1.教学例2。
《分数混合运算》教案(优秀3篇)

《分数混合运算》教案(优秀3篇)《分数加减混合运算》说课稿篇一一、说教材异分母分数加减法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第九册第四单元的一个学习内容。
在这个内容之前,学生已掌握了分数的基本性质,学会了约分、通分、分数的大小比较等知识,懂得了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其中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是本节课最直接的知识起点。
本节课的内容又是进一步学习分数加减法混合运算的基础,同时又是本单元的重点。
五年级学生已经能理解只有分数单位相同的分数才能相加减的算理,并且已经初步具有用旧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能力,也就是具有了一定的知识迁移能力。
据此,我把本课的教学目标制定为:1、知识技能目标:复习同分母分数的相加减,让学生自主探索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能正确的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让学生经历探索加减法的计算过程,感受到单位相同的数才能相加的道理,体会到数学的内在联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索的精神及迁移推理和概括的能力。
教学重点: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教学难点:运用通分解决异分母分数不能直接相加减的问题。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二、说教法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法则是:先通分,再按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法则进行计算,学生在前一个单元里已经熟练掌握了通分的技能,又在前几节课里学习了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明确了分-数单位相同可以直接相加减。
因此,对学生而言,作为构成计算法则的两个重要成分都已学过,在这节课,无非是引导学生想到“化异为同”,把异分母分数转化为同分母分数来沟通新旧知识,好在学生已从“异分母分数大小比较”里学会了这一招“化异为同”所以在这节课里要求学生再用“化异为同”来解决问题并不难。
三、说学法通过学习新课标,使我明白: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与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分数混合运算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分析、使学生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应用计算法
则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2、通过练习,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及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
3、通过观察、类推,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定律在分数四
则运算中同样适用,并能应用运算定律及有关性质进行简便运算。
4、通过练习,培养学生观察、类推的思维能力和灵活计算的能力。
教学重点:确定运算顺序再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明确混合运算的顺序。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复习。
428+63÷9―17×5 1.8+1.5÷4―3×0.4
(1)指名说说每道题的运算顺序。
(2)总结整数和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
①在一个没有小括号的算式里,只有乘除法或加减法,应该从左往右依次计算;
如果既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应该先算乘除法,后算加减法。
②在一个有小括号的算式里,应该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后算小括号外面的。
2、引入。
在以前的学习中,我们已经认识了加、减、乘、除及小括号五种运算符号,今天这节课我们来认识另一个新的运算符号。
板书课题:分数混合运算
二、教学例4。
1、解决例4的第(1)小题。
(1)学生齐读题目后,指名说说题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
(2)讨论:有几种思考方法可以解决这道题目。
(3)学生汇报:
①从问题入手:要求小红还剩几朵花,根据题意,应先求小红一共做了几朵
花。
②从条件出发:根据彩带长8m,每朵花用2
3
m彩带,可以先算出一共做了多少朵
话。
(4)让学生根据两种思考方式独立列式计算,指名板演。
(5)集体更正时,先让学生说说运算顺序。
(6)把书上的解答过程补充完整。
2、解决例4的第(2)小题。
(1)出示题目:121
()15 535
÷+⨯。
①先让学生说说运算顺序,然后独立计算,指名板演。
②思考:在上面的算式里,如果要先算
21
()15
35
+⨯,怎么办?(用到中括号)
③有中括号的算式,应该按着怎样的运算顺序计算呢?
(2)学生尝试计算121
[()15]
535
÷+⨯,指名板演。
(3)小结:一个算式里,如果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要先算小括号里面的,再算中括号里面的。
三、巩固练习。
1、完成课本第34页的做一做。
2、练习九第2、3题。
(1)第2题:可以先求每层有多高,再求楼的楼板到地面的高度,但要注意引导学生意识到6楼楼板到地面的高度实际上只有5层楼的高度。
(2)第3题可引导学生形成两种思路:A、先求每小时录入了这篇论文的几分之几,再求8小时可录入这篇论文的几分之几;B、先求8小时是3小时的几倍,再求8小时录入几分之几。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现在你知道的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是怎样的?
五、作业布置。
完成练习九的第1、4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