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初中地理海陆的变迁完美版1
合集下载
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海陆的变迁课件[1]
![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海陆的变迁课件[1]](https://img.taocdn.com/s3/m/b14853b7360cba1aa811da9e.png)
板块,各大板块处于不断运动之中。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 块交界的地带,地壳比较活跃。世界上的火山地震,也集中分布在板块交界的地带。 5 世界两大火山地震带:1)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
2)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 6 板块运动的证据:板块张裂形成了著名的东非大裂谷,还将使红海成为新的大洋。 板块碰撞挤压使地表隆起形成了著名的喜马拉雅山,还将使地中海面积不断缩小,有人
说明我国东部海底大陆架在地质时期曾经为陆地。
海 平 面 的 升 降
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2 节海陆 的变迁 课件(共23张PPT)
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2 节海陆 的变迁 课件(共23张PPT) 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2 节海陆 的变迁 课件(共23张PPT)
考考你
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2 节海陆 的变迁 课件(共23张PPT)
第二节 海陆的变迁
欧洲
北冰洋
• 插入:东亚西洲半球分布图
非 洲
印
太平洋
度 大洋洲
洋
北 美大 洲西
洋 南 美 洲
1、面积最大的大洲 ,最小的是 。
2、赤道穿过哪南两极个大洲陆?
3、纬度最高的大洲
,纬度最高的大洋
。
4、跨经度最广的大洲
、大洋
。 沧海桑田
第二节 海陆的变迁
沧海桑田 从世界地图上得到的启示
海平面的升降
人类活动, 如填海造陆 地壳的变动
魏格纳36
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2 节海陆 的变迁 课件(共23张PPT)
小结:
海陆变迁的原因:
• 1、地壳的变动
• 2、海平面的升降
• 3、人类活动,如填海造陆等
2)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 6 板块运动的证据:板块张裂形成了著名的东非大裂谷,还将使红海成为新的大洋。 板块碰撞挤压使地表隆起形成了著名的喜马拉雅山,还将使地中海面积不断缩小,有人
说明我国东部海底大陆架在地质时期曾经为陆地。
海 平 面 的 升 降
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2 节海陆 的变迁 课件(共23张PPT)
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2 节海陆 的变迁 课件(共23张PPT) 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2 节海陆 的变迁 课件(共23张PPT)
考考你
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2 节海陆 的变迁 课件(共23张PPT)
第二节 海陆的变迁
欧洲
北冰洋
• 插入:东亚西洲半球分布图
非 洲
印
太平洋
度 大洋洲
洋
北 美大 洲西
洋 南 美 洲
1、面积最大的大洲 ,最小的是 。
2、赤道穿过哪南两极个大洲陆?
3、纬度最高的大洲
,纬度最高的大洋
。
4、跨经度最广的大洲
、大洋
。 沧海桑田
第二节 海陆的变迁
沧海桑田 从世界地图上得到的启示
海平面的升降
人类活动, 如填海造陆 地壳的变动
魏格纳36
人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2 节海陆 的变迁 课件(共23张PPT)
小结:
海陆变迁的原因:
• 1、地壳的变动
• 2、海平面的升降
• 3、人类活动,如填海造陆等
海陆的变迁课件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完整版)

迁
升降
的
原 因
人为原因:人类活动
喜马拉雅山上的 海洋生物化石
东部海底的 古河流遗迹
海平面的升降
人类活动, 如填海造陆
迪拜的岛屿
地壳的变动
非 洲
南
大
美
西
洲
洋
魏格纳与大陆漂移假说
1910年的一天,年轻的德国科学家魏格纳躺在病床上,目光正好落在墙上 一幅世界地图上。“奇怪大!西洋两岸大陆轮廓的凹凸,为什么竟如此吻合 ?” 他的
喜马拉雅山脉
东非 大裂 谷
在生活中,鸡蛋煮裂,蛋清 会怎么样?
那两个板块在碰撞过程中可能会引发什么呢?
产生火山和地震
思考:两大火山地震带的地理分布有何特点?
地中海-喜 马拉雅山地
震带
环太平 洋火山 地震带
小结
板块在不断地运动着。板块内部地壳比较
;
板块与板稳块定交界地带,地壳比较
,
多 活跃
火山。、地震及高大山脉
你知道沧海桑田这个成语吗?
成 语
沧海桑田——可简称为沧桑,
解
出自我国古书《神仙传 麻
读
姑》。传说古代有个叫麻姑的
仙女,自称曾经三次看到东海
变成桑田。后人以这种海陆的
变更来比喻世事变化很大。
其指本实海节,陆沧变课海迁就桑。来田的学原习意海就是陆的变迁
海陆的马石里拉说曾雅明经山了上什是的么海岩问洋石题。中?发现海洋生物的
(印度洋板块)
3、 喜马拉雅山脉位于哪两大板块之间?(亚欧板块 印度洋板块)
美
亚 欧板块
太
喜马拉雅山脉平
洲
非
洋
板
洲
板
板 块
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节海陆的变迁完美课件

2)板块在不断地运动着,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 稳定,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
板块学说要点:
(1)全球大致划分为六大板块。 (2)各大板块处于不断的运动之中。 (3)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间交界地 带比较活跃。
板块构造学说
板块构造学说是在大陆漂移学说和海底扩张学说的基础上提出的。 板块构造学说是1968年法国地质学家勒皮雄与麦肯齐、摩根等人 提出的一种新的大陆漂移说,它是海底扩张说的具体引伸。 板块构造,又叫全球大地构造。所谓板块指的是岩石圈板块,包 括整个地壳和莫霍面以下的上地幔顶部,也就是说地壳和软流圈以上 的地幔顶部。全球地壳划分为六大板块;太平洋板块、亚欧板块、非 洲板块、美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包括澳洲)和南极洲板块。
大陆漂移的证据 1
——动物的相似性
大陆漂移的证据 2
——古老地层的相似性
大陆的漂移看看大西洋是怎样形成? 太平洋有什么变化?提示:大西洋开始仅仅是 古非洲大陆和美洲大陆之间的 一条裂隙,随着大陆漂移,逐 渐加宽,直到形成今天世界第 二大洋。而在这一过程中,古 老的太平洋却在不断缩小,有 衰退的趋势。
“沧海桑田”原来的意思是海洋会变为陆地,陆地会变 为海洋。这种“沧桑之变”是发生在地球上的一种自然现象。
地球内部的物质总在不停的运动着,因此会促使地壳发 生变动,有时上升,有时下降。挨近大陆边缘的海水比较浅, 如果地壳上升,海底便会露出,而成为陆地,相反,海边的 陆地下沉,便会变为海洋。
有时海底发生火山喷发或地震,形成海底高原,山脉、 火山,它们如果露出海面,也会成为陆地。
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 第二节 海陆的变迁 课件 (共48张PPT)
魏格纳还从地球物理学、大地测量学等方面进行了严密 的论证。最后,提出了使人能够接受的“大陆漂移假说”。 假说认为:组成洋底的岩石比组成大陆的岩石重,因此,组 成大陆的地壳就像“冰山”一样在洋底岩石上漂移。这对现 代地质学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人们至今仍以这一假说的 基本思想作为讨论地壳运动的依据之一。
板块学说要点:
(1)全球大致划分为六大板块。 (2)各大板块处于不断的运动之中。 (3)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间交界地 带比较活跃。
板块构造学说
板块构造学说是在大陆漂移学说和海底扩张学说的基础上提出的。 板块构造学说是1968年法国地质学家勒皮雄与麦肯齐、摩根等人 提出的一种新的大陆漂移说,它是海底扩张说的具体引伸。 板块构造,又叫全球大地构造。所谓板块指的是岩石圈板块,包 括整个地壳和莫霍面以下的上地幔顶部,也就是说地壳和软流圈以上 的地幔顶部。全球地壳划分为六大板块;太平洋板块、亚欧板块、非 洲板块、美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包括澳洲)和南极洲板块。
大陆漂移的证据 1
——动物的相似性
大陆漂移的证据 2
——古老地层的相似性
大陆的漂移看看大西洋是怎样形成? 太平洋有什么变化?提示:大西洋开始仅仅是 古非洲大陆和美洲大陆之间的 一条裂隙,随着大陆漂移,逐 渐加宽,直到形成今天世界第 二大洋。而在这一过程中,古 老的太平洋却在不断缩小,有 衰退的趋势。
“沧海桑田”原来的意思是海洋会变为陆地,陆地会变 为海洋。这种“沧桑之变”是发生在地球上的一种自然现象。
地球内部的物质总在不停的运动着,因此会促使地壳发 生变动,有时上升,有时下降。挨近大陆边缘的海水比较浅, 如果地壳上升,海底便会露出,而成为陆地,相反,海边的 陆地下沉,便会变为海洋。
有时海底发生火山喷发或地震,形成海底高原,山脉、 火山,它们如果露出海面,也会成为陆地。
新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 第二节 海陆的变迁 课件 (共48张PPT)
魏格纳还从地球物理学、大地测量学等方面进行了严密 的论证。最后,提出了使人能够接受的“大陆漂移假说”。 假说认为:组成洋底的岩石比组成大陆的岩石重,因此,组 成大陆的地壳就像“冰山”一样在洋底岩石上漂移。这对现 代地质学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人们至今仍以这一假说的 基本思想作为讨论地壳运动的依据之一。
海陆的变迁课件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优秀课件

第 海2陆章的变第迁2节课件海人陆教的版变七迁年级课地件理-人上教册版优七秀年p级pt地课理件上册
第二章 陆地和海洋
第二节 海陆的变迁
学习导航
课程标准
学习目标
1.举例说明地球 表面海洋和陆地 处在不断地运动 和变化之中。 2.知道板块构造 学说的基本观点, 说出著名山系及 火山、地震分布与 板块运动的关系。
1.知道地球上海洋变陆地、陆地变海洋的实例。(难 点) 2.能举例说明地球表面海陆处在不断地运动和变化 之中。
2.请猜想下面地理事物的过去是怎样的,并写出变化过程和 原因。 (1)喜马拉雅山上的岩石中含有海洋生物的化石,说明这里过 去是 海洋 。 过程:由 海洋 变 陆地 ,原因:地壳的变动 。 (2)我国东部海域的海底有古河道及水井等一些人类活动的遗 迹,说明这里过去是 陆地 。 过程:由 陆地 变 海洋 ,原因: 海平面的升降 。
第 海2陆章的变第迁2节课件海人陆教的版变七迁年级课地件理-人上教册版优七秀年p级pt地课理件上册
(3)欧洲的荷兰是世界著名的“低地国”,约 1/4 的陆地低于海 平面。该国有很长的围海大坝。 过程:由海洋 变 陆地 ,原因: 填海造陆等人类活动 。
第 海2陆章的变第迁2节课件海人陆教的版变七迁年级课地件理-人上教册版优七秀年p级pt地课理件上册
第 海2陆章的变第迁2节课件海人陆教的版变七迁年级课地件理-人上教册版优七秀年p级pt地课理件上册
二、从世界地图上得到的启示 认真阅读课本 P38~41,完成下列各题,并在书上做好标记: 1.提出大陆漂移说的是 德 国的科学家 魏格纳 。大陆漂 移说认为在两亿年前,地球上各大洲是相互连接的一块大陆 , 它的周围是一片 汪洋 。后来,原始大陆才开始分裂成几块 大陆 ,缓慢地 漂移 分离,逐渐形成了今天 七大洲 、 四大洋 的分布状况。
第二章 陆地和海洋
第二节 海陆的变迁
学习导航
课程标准
学习目标
1.举例说明地球 表面海洋和陆地 处在不断地运动 和变化之中。 2.知道板块构造 学说的基本观点, 说出著名山系及 火山、地震分布与 板块运动的关系。
1.知道地球上海洋变陆地、陆地变海洋的实例。(难 点) 2.能举例说明地球表面海陆处在不断地运动和变化 之中。
2.请猜想下面地理事物的过去是怎样的,并写出变化过程和 原因。 (1)喜马拉雅山上的岩石中含有海洋生物的化石,说明这里过 去是 海洋 。 过程:由 海洋 变 陆地 ,原因:地壳的变动 。 (2)我国东部海域的海底有古河道及水井等一些人类活动的遗 迹,说明这里过去是 陆地 。 过程:由 陆地 变 海洋 ,原因: 海平面的升降 。
第 海2陆章的变第迁2节课件海人陆教的版变七迁年级课地件理-人上教册版优七秀年p级pt地课理件上册
(3)欧洲的荷兰是世界著名的“低地国”,约 1/4 的陆地低于海 平面。该国有很长的围海大坝。 过程:由海洋 变 陆地 ,原因: 填海造陆等人类活动 。
第 海2陆章的变第迁2节课件海人陆教的版变七迁年级课地件理-人上教册版优七秀年p级pt地课理件上册
第 海2陆章的变第迁2节课件海人陆教的版变七迁年级课地件理-人上教册版优七秀年p级pt地课理件上册
二、从世界地图上得到的启示 认真阅读课本 P38~41,完成下列各题,并在书上做好标记: 1.提出大陆漂移说的是 德 国的科学家 魏格纳 。大陆漂 移说认为在两亿年前,地球上各大洲是相互连接的一块大陆 , 它的周围是一片 汪洋 。后来,原始大陆才开始分裂成几块 大陆 ,缓慢地 漂移 分离,逐渐形成了今天 七大洲 、 四大洋 的分布状况。
人教版七年级第二节海陆变迁PPT完整版

人教版七年级第二章第二节海陆变迁 22张PPT
荷兰的围海造陆工程—人类活动
荷兰的国土面积在过去的百年中为什么在不 断扩大?
人教版七年级第二章第二节海陆变迁 22张PPT
人教版七年级第二章第二节海陆变迁 22张PPT
填海造陆工程—人类活动
人教版七年级第二章第二节海陆变迁 22张PPT
人教版七年级第二章第二节海陆变迁 22张PPT
第3课 海陆的变迁
第23课节 海海陆陆的的变变迁迁
珠穆朗玛峰的高度将会…… 东非大裂谷将会…… 美国西部的太平洋沿岸多发哪种地质灾害?
1、造成海陆变迁的主要原因是
✓A地壳的变动和海平面的升降
C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影响
B人类的填海造陆活动 D月球对地球的引力
2、下列现象能够证实海陆变迁的是
✓ A全球的气候异常 B华北平原地下发现丰富的石油
它们同时生活在大西 洋两岸的同纬度地带,
你能解释这种巧合吗?
大陆为什么会漂移?
1.大西洋两岸大陆轮廓非常相似
2.古老地层是连续(一致、相似)的
3.大西洋两岸大陆海牛鸵鸟等生物有亲 缘关系 4.极地(南极洲)发现煤矿分布(之前 适合树木生长)
地球表层并不是整体由 六大板块拼合成;
太平洋板块几乎全部是海洋,其余板块既包括大陆又包括海洋。
板块处在不断 运动 之中 ;
板块相向运动碰撞挤压(成山)相反运动张裂拉伸(成海或裂谷)
板块的内部比较稳定,板块和板块交界的 地带,地壳活动比较活跃 。
在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多火山地震。世界两大火山地震带: 环太平洋和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
板块 方向(
)运动
板块 方向( )运动
人教版七年级第二章第二节海陆变迁 22张PPT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海陆变迁》1完整ppt课件

精选ppt课件
36
想一想:
今天的海陆轮廓在漫 长的地质年代后,又可能 变成什么样?
精选ppt课件
38
板块与板块交界地带易发生
火山和地震。
精选ppt课件
21
考 考你
你知道喜马拉雅山是怎样形成的吗?
据观测它每年还在不断地长高,这又是为
什么?
精选ppt课件
22
板块构造学说
板块构造学说认为:由岩石组成的地 球表层并不是整体一块,而是由板块 拼合而成的。全球大致划分为六大板 块,各大板块处于不断运动之中。板 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 界的地带,地壳比较活跃,是世界上 火山和地震主要分布的地带。
这好比撕碎了的一张报纸,拼合以
后的印刷文字和行列也一一对应。
精选ppt课件
13
大陆漂移假说
两亿年前各大洲是相互连接的 一块大陆,它的周围是一片汪 洋。后来,原始大陆才分裂成 几块大陆,缓慢地漂移分离, 逐渐形成了今天七大洲、四大 洋的分布状况。
排 排看
A
B
C
D
正确答案:A D C B
大陆为什么 会漂移呢?
大陆漂移假说主要观点
两亿年前,各大洲是相互连接的一块大陆,
它的周围是一片汪洋。后来,原始大陆才分裂为
几块大陆,缓慢地漂移分离,逐渐形成了今天七
大洲、四大洋的分布状况。
精选ppt课件
30
二、板块的运动------板块学说
1、全球由六大板块组成: 亚欧板块、美洲板块、非洲板块 、 太平洋板块、
印度洋板块 、南极洲板块
4次熔岩流和3次灰尘暴袭 击后化为废墟。
精选ppt课件
25
精选ppt课件
26
2024新教材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3.3 海陆的变迁(第1课时)教学课件

③人类活动/填海造陆
29003
人类活动,例如填海造陆,对海陆变迁的作用只是局 部的和小规模的,并且人类活动必须顺应自然过程,遵循 自然规律。
新知讲授
从世界地图上得到的启示
地球上海陆轮廓是怎样形成的呢? 七大洲和四大洋的分布是固定不变的吗?
29003
新知讲授 固定论
29003
活动论
新知讲授
大西洋两 岸陆地轮 廓有何特
B 2. 右图漫画反映的是(
)
A. 盖天说 B. 大陆漂移说
C. 浑天说 D. 日心说
( C)
B. 台湾海峡的海底发现古河道的遗迹
D. 荷兰围海造陆,国土面积不断扩大
29003
当堂检测
B 3. 该学说是受到哪两个大洲轮廓的启发而提出的 (
)
A. 亚洲和大洋洲
B. 非洲和南美洲
C. 北美洲和南美洲
D. 南美洲和南极洲
笔这石说明了什么鱼问龙题?
新知讲授
在我国东部海域的海底, 人们发现了古河道和古 森林等遗迹。
陆变海
海平面的升降 /地壳的变迁
29003
中国大陆
台湾岛 澎湖海
古城墙
新知讲授 荷兰通过修建拦海大 坝连接须德海北口两岸, 使4000平方千米的须德海 湾变成湖泊,其中的部分 海域被改造成陆地。
海变陆
人类活动/ 29003填海造陆
据统计,荷兰约有17% 的国土面积(约7000平 方千米)都是从大海里 填出来的。
新知讲授
迪290拜03 棕榈岛
新知讲授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29003 300个人工岛组成的海上世界地图
新知讲授
海陆变迁的原因
海陆变迁:沧海变桑田,桑田变沧海的现象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第二章第二节海陆的变迁课件 (共38张PPT)

第二章 陆地和海洋
对于 人类而言
沧海桑田 只是神话
对于我们所在 的星球而言
这却是最真实、 最强大的生命动力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第二章 陆地和海洋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第二章 陆地和海洋
第二节 海陆的变迁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第二章 陆地和海洋
第二节 海陆的变迁
日本为什么多火山地震?
日本
环太平洋 地带
第二章 陆地和海洋
第二节 海陆的变迁
海螺化石
喜马拉雅山脉
古鱼类化石
地壳变动
平均海拔7000米以上的喜马拉 雅山上发现海洋生物化石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第二章 陆地和海洋
意大利水城 威尼斯
海平面升降
全球气候变暖, 威尼斯的海平面 较之100年前已经 上升了23厘米。
圣马可广场
涨潮水深达80厘米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点击国家名称)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第二章 陆地和海洋
红海面积会发生怎样变化?为什么?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第二章 陆地和海洋
喜马拉雅山脉高度会发生怎样变化?为 什么?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第二章 陆地和海洋
第二节 海陆的变迁
地中海面积会发生怎样变化?为什么?
(点击返回)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第二章 陆地和海洋
主要原因
自然力
人类活动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
第二章 陆地和海洋
第二节 海陆的变迁
我们能否找到魏格纳当时的灵感呢? 哪两个大洲轮廓凹凸存在吻合?
北冰洋
• 大西洋两岸陆地凹凸明显的对应性
由此我们就可以断定大陆存在漂移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 陆地和海洋 第二节 海陆的变迁
目
录
01 课程标准
02 思维导图
03 课前预习
04 精巧点拨
05 同步训练
06 素养提升
课程标 准
1.举例说明地球表面海洋和陆地处在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
2.知道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说出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
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思维导图
课前预习
一、沧海桑田 1. 造成海陆变迁的原因有很多,例如___地__壳__的__变__动_____和 ___海__平__面__的__升__降________。人类活动也会造成海陆的变化,例如 ___填__海__造__陆_____。
A. ① D. ④
B. ②
C. ③
7. 读图2-2-5发现,①大洲东岸凸出的部分与②大洲西岸凹入的部 分遥相对应,可以支持下列哪个结论?( A ) A. 大陆漂移说 B. 全球主要由六大板块拼合而成 C. ①大洲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 D. ①②两大洲热带面积广大
(核心素养·区域认知)读图2-2-6,完成8—9题。
二、从世界地图上得到的启示 2. ____南__美__洲_____大陆凸出的部分与_____非__洲_____大陆凹进的部分几 乎是吻合的。对此,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了_____大__陆__漂__移____说。 3. 大陆漂移说认为在两亿年前,地球上各大洲是相互___连__接_____的 一块大陆,它的周围是一片汪洋。后来,原始大陆才分裂成几块大陆, 缓慢地___漂__移_____分离,逐渐形成了今天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状况。
D. 南美洲、大西洋、非洲
5. 图中信息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 B ) A. 甲、丙两大洲之间距离不断缩短 B. 甲、丙两大洲可能曾经连为一体 C. 鸵鸟具有长途飞行能力 D. 海牛具有远渡重洋的游泳能力
6. 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了大陆漂移说。读图2-2-4,其中表示现 代大陆的分布状况的是( A )
谷 ____海________;两个板块发生碰撞,在陆地常常形成_____山________。
洋
脉
家魏格纳提出了大陆漂移说。
2亿年前的 分裂 一块大陆 漂移
分裂成 几块大陆
分裂 漂移
今天的七大洲、 四大洋
3.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表层是由六大板块和若干小板块拼合而 成。六大板块即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太 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其中,几乎全部位于海洋的板块是太平洋 板块,其余板块既包括大陆,又包括海洋。印度半岛、阿拉伯半岛 和澳大利亚大陆属于印度洋板块。
三、板块的运动
4. 20世纪60年代,在大陆漂移说的基础上,科学家提出了 __板__块__构__造______学说。该学说认为,由岩石组成的地球表层并不是整
体一块,而是由_____板________拼合而成。 块
5.填图:在图2-2-1适当位置分别填注六大板块的名称。
6. 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____稳________;板块与板块交界的
板块
卑斯山脉形成
5. 世界上的火山、地震集中分布在板块交界的地带,主要有两大 火山地震带。一是环太平洋地带;二是地中海—喜马拉雅地带。环 太平洋地带位于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美洲板块、印度洋板块、 南极洲板块交界处;地中海—喜马拉雅地带位于亚欧板块与非洲板 块、印度洋板块交界处。
同步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知识点①:沧海桑田 1.贝壳堤(如图2-2-2所示)位于天津市东部的津南、大港、塘沽 等地,是距今五千余年至五百余年前的古海洋遗迹,是海生贝壳 及其碎片在潮汐、风浪的作用下,和细砂、粉砂、泥炭、淤泥质 黏土薄层组成的堤状地貌堆积体,与海岸大致平行或交角很小。 天津市贝壳堤的形成过程证明了( B )
A.此处曾经发生大地震 B.海洋和陆地在不断地变迁 C.河流泥沙长期在海岸堆积 D.现在的海平面比贝壳堤形成时上升了
2.北宋的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载:在太行山中发现许多海螺、 海蚌壳等生物化石。这一记载说明( B ) A.太行山今后将从陆地转变为海洋 B.太行山是从古老的大海里抬升起来的 C.海洋中的海螺、海蚌是从陆地上来的 D.古老的海螺、海蚌是生活在陆地上
3.海陆变迁的原因不包括( A.地壳的变动
D) B.海平面的升降
C.人类的活动
D.地球的运动
知识点②:从世界地图上得到的启示 读图2-2-3,完成4—5题。
4. 图中甲、乙、丙分别代表大洲或大洋,其排序正确的是
(D)
A. 南美洲、太平洋、非洲
B. 北美洲、太平洋、非洲
C. 非洲、大西洋、南美洲
8.下列关于图中古地层的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有( C )
①美洲和非洲、欧洲古地层遥相对应
②美洲和亚洲、非洲古地层遥相对应
③非洲南端和南美洲东南古地层一致
④非洲南端和北美洲西南古地层一致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9.图中古地层的分布说明( D ) A.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B.非洲和南美洲有共同的文化习俗 C.地球是个球体 D.陆地曾经连在一起,之后发生了分离漂移
知识点③:板块的运动 (核心素养·地理实践力)如图2-2-7所示的科学小实验:饼干板 块运动。实验材料:奶油、盘子、一碗水。实验步骤:盘子上涂上 厚厚的奶油,饼干沾水至柔软,把饼干从两侧一起向中间推形成一 座山。据此完成10—11题。
10.该实验可以解释为( D )
4.运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地理现象。
地理现象
所处板块位置
结果
喜马拉雅山脉“长高”
亚欧板块、印度 洋板块之间
挤压使喜马拉雅 山抬高
地形 形成
红海面积不断扩大
非洲板块、印度 张裂使红海不断
洋板块之间
扩大
地中海面积不断缩小
亚欧板块、非洲 板块之间
挤压使地中海缩 小
阿尔卑斯山脉形成
亚欧板块、非洲 碰撞挤压使阿尔
定 地带,地壳比较_____活______。世界上的_____火_______、___地_______,
跃
山
震
也集中分布在板块交界的地带,例如____环__太__平__洋_____地带和
____地__中__海_______—_____喜__马__拉__雅_______地带。
7. 在板块的交界处,两个板块发生张裂,常常形成____裂______或
目
录
01 课程标准
02 思维导图
03 课前预习
04 精巧点拨
05 同步训练
06 素养提升
课程标 准
1.举例说明地球表面海洋和陆地处在不断的运动和变化之中。
2.知道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观点,说出世界著名山系及火山、地
震分布与板块运动的关系。
思维导图
课前预习
一、沧海桑田 1. 造成海陆变迁的原因有很多,例如___地__壳__的__变__动_____和 ___海__平__面__的__升__降________。人类活动也会造成海陆的变化,例如 ___填__海__造__陆_____。
A. ① D. ④
B. ②
C. ③
7. 读图2-2-5发现,①大洲东岸凸出的部分与②大洲西岸凹入的部 分遥相对应,可以支持下列哪个结论?( A ) A. 大陆漂移说 B. 全球主要由六大板块拼合而成 C. ①大洲位于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上 D. ①②两大洲热带面积广大
(核心素养·区域认知)读图2-2-6,完成8—9题。
二、从世界地图上得到的启示 2. ____南__美__洲_____大陆凸出的部分与_____非__洲_____大陆凹进的部分几 乎是吻合的。对此,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了_____大__陆__漂__移____说。 3. 大陆漂移说认为在两亿年前,地球上各大洲是相互___连__接_____的 一块大陆,它的周围是一片汪洋。后来,原始大陆才分裂成几块大陆, 缓慢地___漂__移_____分离,逐渐形成了今天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状况。
D. 南美洲、大西洋、非洲
5. 图中信息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 B ) A. 甲、丙两大洲之间距离不断缩短 B. 甲、丙两大洲可能曾经连为一体 C. 鸵鸟具有长途飞行能力 D. 海牛具有远渡重洋的游泳能力
6. 德国科学家魏格纳提出了大陆漂移说。读图2-2-4,其中表示现 代大陆的分布状况的是( A )
谷 ____海________;两个板块发生碰撞,在陆地常常形成_____山________。
洋
脉
家魏格纳提出了大陆漂移说。
2亿年前的 分裂 一块大陆 漂移
分裂成 几块大陆
分裂 漂移
今天的七大洲、 四大洋
3.板块构造学说认为,地球表层是由六大板块和若干小板块拼合而 成。六大板块即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太 平洋板块和印度洋板块。其中,几乎全部位于海洋的板块是太平洋 板块,其余板块既包括大陆,又包括海洋。印度半岛、阿拉伯半岛 和澳大利亚大陆属于印度洋板块。
三、板块的运动
4. 20世纪60年代,在大陆漂移说的基础上,科学家提出了 __板__块__构__造______学说。该学说认为,由岩石组成的地球表层并不是整
体一块,而是由_____板________拼合而成。 块
5.填图:在图2-2-1适当位置分别填注六大板块的名称。
6. 一般来说,板块内部地壳比较____稳________;板块与板块交界的
板块
卑斯山脉形成
5. 世界上的火山、地震集中分布在板块交界的地带,主要有两大 火山地震带。一是环太平洋地带;二是地中海—喜马拉雅地带。环 太平洋地带位于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美洲板块、印度洋板块、 南极洲板块交界处;地中海—喜马拉雅地带位于亚欧板块与非洲板 块、印度洋板块交界处。
同步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知识点①:沧海桑田 1.贝壳堤(如图2-2-2所示)位于天津市东部的津南、大港、塘沽 等地,是距今五千余年至五百余年前的古海洋遗迹,是海生贝壳 及其碎片在潮汐、风浪的作用下,和细砂、粉砂、泥炭、淤泥质 黏土薄层组成的堤状地貌堆积体,与海岸大致平行或交角很小。 天津市贝壳堤的形成过程证明了( B )
A.此处曾经发生大地震 B.海洋和陆地在不断地变迁 C.河流泥沙长期在海岸堆积 D.现在的海平面比贝壳堤形成时上升了
2.北宋的沈括在《梦溪笔谈》中记载:在太行山中发现许多海螺、 海蚌壳等生物化石。这一记载说明( B ) A.太行山今后将从陆地转变为海洋 B.太行山是从古老的大海里抬升起来的 C.海洋中的海螺、海蚌是从陆地上来的 D.古老的海螺、海蚌是生活在陆地上
3.海陆变迁的原因不包括( A.地壳的变动
D) B.海平面的升降
C.人类的活动
D.地球的运动
知识点②:从世界地图上得到的启示 读图2-2-3,完成4—5题。
4. 图中甲、乙、丙分别代表大洲或大洋,其排序正确的是
(D)
A. 南美洲、太平洋、非洲
B. 北美洲、太平洋、非洲
C. 非洲、大西洋、南美洲
8.下列关于图中古地层的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有( C )
①美洲和非洲、欧洲古地层遥相对应
②美洲和亚洲、非洲古地层遥相对应
③非洲南端和南美洲东南古地层一致
④非洲南端和北美洲西南古地层一致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9.图中古地层的分布说明( D ) A.海洋面积大于陆地面积 B.非洲和南美洲有共同的文化习俗 C.地球是个球体 D.陆地曾经连在一起,之后发生了分离漂移
知识点③:板块的运动 (核心素养·地理实践力)如图2-2-7所示的科学小实验:饼干板 块运动。实验材料:奶油、盘子、一碗水。实验步骤:盘子上涂上 厚厚的奶油,饼干沾水至柔软,把饼干从两侧一起向中间推形成一 座山。据此完成10—11题。
10.该实验可以解释为( D )
4.运用板块构造学说解释地理现象。
地理现象
所处板块位置
结果
喜马拉雅山脉“长高”
亚欧板块、印度 洋板块之间
挤压使喜马拉雅 山抬高
地形 形成
红海面积不断扩大
非洲板块、印度 张裂使红海不断
洋板块之间
扩大
地中海面积不断缩小
亚欧板块、非洲 板块之间
挤压使地中海缩 小
阿尔卑斯山脉形成
亚欧板块、非洲 碰撞挤压使阿尔
定 地带,地壳比较_____活______。世界上的_____火_______、___地_______,
跃
山
震
也集中分布在板块交界的地带,例如____环__太__平__洋_____地带和
____地__中__海_______—_____喜__马__拉__雅_______地带。
7. 在板块的交界处,两个板块发生张裂,常常形成____裂______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