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训,大学精神的象征

合集下载

南京大学的校训

南京大学的校训

南京大学的校训
校训是一所大学的核心价值观,它也是一所大学的精神象征。

南京大学的校训是“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它把求知的欲望、自强的精神、厚德的精神和贡献社会的精神集于一身,代表了南京大学的教育理念和核心价值观。

南京大学秉持“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牢记教育使命,把追求卓越的自强不息精神灌输给每一位师生。

学校注重培养学生精神素质,让学生在自强不息中获得自我超越,开拓创新,既有毅力,又有果断,有勇气,又有恒心,以实现学术上的突破,把自己的理想变为现实。

南京大学也积极推进厚德载物的精神,鼓励学生勤奋研究,学以致用,将自己的才能和智慧报效社会,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厚德载物”,为构建和谐社会做贡献。

南京大学从研究、教学、学术研究、科技创新、文化传播、公共服务等多方面,传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精神,让这一校训成为全校师生共同遵守的校规校纪。

“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是南京大学的精神象征,它激励着南京大学师生不断超越自我,追求卓越,为国家和社会作出贡献。

南京大学将始终坚持这一校训,以其为指导,为建设一流大学而努力奋斗。

各大学校训

各大学校训

清华大学: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北京大学:勤奋、严谨、求实、创新复旦大学: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南京大学:诚朴雄伟,励学敦行上海交通大学:饮水思源,爱国荣校中山大学: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四川大学:精韧不怠,日进有功山东大学:气有浩然,学无止境南开大学:允公允能,日新月异东南大学:止于至善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德才兼备,知行合一北京师范大学:学为人师,行为世范西北工业大学:公、诚、勇、毅中国农业大学:博大精深中国人民大学:实事求是苏州大学: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中国地质大学:艰苦朴素、求真务实湖南大学:博学睿思,勤勉致知西北大学:公诚勤朴暨南大学:忠信笃敬西南交通大学:精勤求学,敦笃励志;果毅力行,忠恕任事首都医科大学:扶伤济世,敬德修业中国海洋大学:海纳百川,至人至德北方交通大学:知行云南大学:立一等品格,求一等学识,成一等事业福州大学:明德至诚,博学远志中国政法大学:厚德明法格物致公攀枝花大学:明德励志,博学笃行1、“明德砺志”①“明德”,出自《礼记·大学.》:“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明”是指光明、清明之义,“德”是指道德(品德)、美德之意,“明德”的意思是指大学的育人之道在于:努力引导师生员工的道德达到理想境界——美德。

同时,在《河南程氏粹语·论道篇》中说:“德立而百善从之。

”这充分说明在大学教育中“明德”的重要性。

②“砺志”中的“砺”是指磨(石)、“志”是指志向和志气等,意思是指大学的育人为本之道重在于:培养锻炼和努力树立师生员工的科学理想和志气。

2、博学笃行①“博学”,出自“博学而不穷,笃行而不倦。

”“博学”是指广博地获取知识,其意思是指学问广博精深,博学多才。

②“笃行”是指诚实地一心一意地践行。

其意思是指为实现科学的理想和目标而诚实地一心一意地坚持不懈地践行。

3、“明德砺志,博学笃行”,充分体现了攀枝花学院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培养目标,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在教育教学中认真践行学校的办学理念、学校定位和应用型原则等。

河北师范大学校训

河北师范大学校训

河北师范大学校训河北师范大学是河北省教育界一颗耀眼的明珠,校训则是学校品格的写照,支配着学校风气。

“自强不息、敬业奉献”,河北师范大学的校训清晰的概括了学校的主题思想。

学校座右铭所言,在历史的长河中,河北师范大学倡导着自强敢为,不断拓展人才的思想,在学术的崇高的道路上奋进。

“勤奋学习,诚实办事”,是河北师范大学学习的指导原则,激励学子勤奋学习,努力积极进取,以良好的学风和学习习惯推动学习进步;鼓励师生以诚实正直的态度和行为推动社会公正与正义。

河北师范大学特别强调“以崇尚科学,学以致用”的思想。

河北师范大学努力以多种方式提供有益的知识,建设知识平台,支持学习,促进学习深造。

秉承“以崇尚科学,学以致用”的思想,推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成果投入到社会发展的中心。

河北师范大学“以实践求真知,以诚信做人”的校训,既表明了学校的办学宗旨,又指引着学子的学习心态。

河北师范大学强调以实践行事,要根据实际出发,收集实地经验,让学生从实践中获得知识;河北师范大学也提倡以诚信做人,要以正直的态度思考,以诚恳的言行赢得他人的尊重,让学生从实践中获得精神上的成长。

河北师范大学的校训,是学校的精神象征,它激励着师生以科学的思考方式、以诚信的态度行事,实现“自强不息、敬业奉献”的主题思想,以“勤奋学习,诚实办事”的指导原则,推动每一位学生取得更大的成就。

河北师范大学宗旨所在,就是“以崇尚科学,学以致用”,着力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以推动学生从学习中获得知识,在实践中求真知,并将学习成果投入到社会发展的中心。

河北师范大学的校训,秉承“自强不息、敬业奉献、勤奋学习、诚实办事、以崇尚科学,学以致用”的思想,激发学校师生做出不懈的努力,取得伟大成就,努力为祖国和人民建设美好未来。

河北师范大学精神永存,校训永传,它鼓励师生以自强不息的精神,以实践求真知的态度,以诚实办事的言行,以崇尚科学的信念,学以致用的思想,不断追求自身的成长,促进学校的发展。

钦州学院校训和大学精神

钦州学院校训和大学精神

钦州学院校训及内涵钦州学院校训:博观内省,达道知行1、博观:即广览博察。

钦州学院人须志存高远,以海之胸襟,海之视域阅览群书,观察社会万象,兼收并蓄,丰富自己的学识。

2、内省:即内自省察。

钦州学院人须不断省察自己,重视内在道德修养,重视内力内功修炼,养成良好的品行。

3、达道:即通行不变之道。

钦州学院人须努力通过“博观”与“内省”两种途径,内外兼修,知晓做人做事通行不变之道。

4、知行:即知见与践行。

钦州学院人须善于思考,善于判断,善于行动,知行结合,将理论用于实践,为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博观、内省、达道、知行”讲求内外兼修,知行合一。

这是钦州学院传承办学以来的优良传统和文化底蕴,为适应时代和北部湾经济区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而提出的广大师生应共同遵守的基本行为准则与道德规范。

钦州学院大学精神:海涵春育,鹏举南天1、海涵:大海无垠,宽容大度。

钦州学院面朝大海,临浩瀚,当以大海般的情怀涵养莘莘学子,详其意有三:一是钦州学院滨临大海:二是钦州学院的特色学科是海洋类学科:三是钦州学院的办学理念是服务北部湾经济区。

2、春育:春风化育,润物无声。

指钦州学院以育人为本,以春风化育、润物无声之道培育一代新人。

3、鹏举:大鹏振羽,其翼垂天。

钦州学院的发展前程无量,以钦州学院的发展,未来发展钦州、发展北部湾、辐射东南亚。

这是前程无量的伟业。

4、南天:中国的南方,岭南地区。

钦州学院在中国南方,南海之滨,故钦州学院的服务、生源、学术资源主要在南方。

“海涵春育,鹏举南天”的大学精神,诫勉钦州学院人要以大海般的情怀涵养莘莘学子,要如春风化雨。

润物无声般培育时代新人,要主动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培养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要努力打造“地方性、海洋性、国际性”办学特色,不断增强学校的核心竞争力,为把学校建设成为中国南海之滨特色鲜明的教学性大学而努力奋斗!"海涵春育,鹏举南天"——钦州学院大学精神一、钦州学院大学精神典故"海涵春育"典出:《艺文类聚卷四六》所引南朝梁王僧孺《为临川王让太尉表》:"陛下海涵春育,日镜云伸,追大道之无私";此外"海涵"又见宋苏轼《湖州谢上表》:"此盖伏遇皇帝陛下,天覆羣生,海涵万族"。

济南大学校训

济南大学校训

济南大学校训济南大学的校训体现了大学的办学宗旨和实施的办学理念,在历史的长河中反映了大学在教育方面的办学成果,象征着大学的精神,代表着大学的精神和经营理念。

济南大学的校训是“自强不息,团结奋进,真实创新,追求真理”。

“自强不息”,即以主动学习的精神,要求学生勇于追求进取,发挥自身潜力,终身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素质和能力,实现自我价值。

“团结奋进”,即以团结向上的心态,要求学生要热爱党和人民,保持团结,携手增长,共同奋斗,共同实现梦想。

“真实创新”,即以创新实践为主要特点,要求学生勇于探索真理,努力发掘新的知识,开创新的事业,发展创新的思想,增强学术能力和实践能力。

“追求真理”,即以追求真理为主要方向,要求学生要坚持实事求是、追求真理,树立“一切把真理放在首位”的思想,不断追求真知灼见,让知识改变生命。

济南大学的校训以“自强不息,团结奋进,真实创新,追求真理”为主旨,旨在育人成才,使学生培养务实创新的精神,追求卓越,携手奋进,共建济南大学的美好未来。

为推动校训的贯彻,济南大学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如定期组织“校训讲座”,整理校训的著作,制定“校训实施方案”,建立“自强不息,团结奋进,真实创新,追求真理”的先进典型,在校园发放校训海报等。

同时,济南大学还注重发挥学生在实施校训行动中的主体作用,组织学生组织开展“学生先进行动”,拓展“遵校训行动”,实践“理想信念行动”等活动,真实体现学生在实施校训行动中的积极性。

济南大学的校训以“自强不息,团结奋进,真实创新,追求真理”为宗旨,贯彻落实着以自身文化特色为核心,文明实践为主题,以真理为前提,以职业素质为重点的教育理念,坚持“学以致用,修身养德,重技术和文化”的办学方针,深入开展“一切以学生为本,以优质教育为目标”的优质教育,致力于培养有理想、有素养、有能力、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大学生。

校训 大学精神

校训 大学精神

校训大学精神我校大学精神是:特立西南,学行天下。

校训是:含弘光大,继往开来。

自此,“八字”大学精神和校训,将引领和激励全体西南大学人“特立西南,学行天下”,“含弘光大,继往开来”,关注民生,服务社会,为建成高水平综合大学而不懈奋斗。

大学精神的内涵是:西南大学生于西南,立于西南;杏坛育人,劝课农桑;百年耕耘,含弘光大;恰逢西部开发,与时俱进,继往开来。

作为国家“211”工程建设综合大学,以“西南”冠之,顺天应时,顺地应民。

因此,西南大学乃取西南之独特资源构筑核心竞争力,以其所学、所研、所育反哺于西南,服务于民生,融世界发展潮流。

“特立西南,学行天下”即是西南大学百年办学孕育的独特大学精神的高度凝练和彰显。

“特立”源于《礼记•儒行》之“特立独行”语,喻君子之高洁品质。

用为西南大学精神,“特立”二字应有两解:其一是以西南大学所处西南之天然优势、以西南之独特资源养我学术、育我英才,助我“挺立”于优秀大学之林;其二是西南大学学人素以先贤儒者修身治世、宁静致远,通贯天、地、人三才之品性而“挺立”于世。

“学行”源自《荀子•儒效》“学至于行之而至矣”,扬雄《法言•学行》又曰“学,行之,上也;言之,次也;教人,又其次也;咸无焉,为众人。

”可见,学习知识、教书育人若止于立言著述、传道授业,即属等而下之;其最高境界应为勤于践行,而后方可明辨是非,以所学为社会所用,如此,是为“圣人”。

用为我校大学精神,“学”之一解应为继承传统、精于学术;二解应为继往开来、致力创新。

“行”在此也有两解,一指躬行、推行;二曰德行、操行。

因此“学行天下”一方面是指做学问、培养人才,使其所研究成果推行于天下,培养的人才服务于天下。

另一方面,“学行天下”是指我校师生于百年中因受西南自然人文滋养而形成道学兼修、厚德养学之品质,化为兼善天下、普惠大众之行动。

即是,西南大学由其成于西南之“特立”品质升华至大学精神之一般性和普适性,以其“化西南自然人文、育实践创新英才”所“特立”之成就,“富社会国计民生、融世界发展潮流”。

安徽大学校训

安徽大学校训

安徽大学校训
安徽大学校训是安徽大学的校训。

它有十四个字,反映了我校的精神:求真、创新、勤学、进取。

这座象征着学者智慧的灵魂从来没有改变,它默默地传达着我校的理念。

“求真”,这是安徽大学的精神在面对现实世界时的革新和实践,要求学生们追求真理,不可被外界的一切观念所左右,要用真诚和实验精神探索社会发展运动中的本质,以维护良知和正道。

“创新”,指研究生们利用科学技术创新,推进社会发展,不断开拓社会新的发展空间,把科学的智慧结合传统的智慧,以加强国际经济贸易的竞争力,为人类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勤学”,是要我们学习科学,掌握最新的科学技术,不断提高自身能力,努力求真、创新、进取,以实际行动探索社会发展的本质。

“进取”,是指安徽大学学生要贯彻“求真、创新、勤学”的校训,在学习、研究领域不断创新,发掘潜在的资源,以不断发展,把社会的责任转化为能力,不断开拓新的发展方向。

安徽大学的校训是安徽大学的精神,它是学生们发展价值观的榜样,也是学校发展的精神家园,因此,我们必须恪守校训,学习科学,努力奋斗,不断创新,以努力求真、创新、进取,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安徽大学的校训是我们做人的准则和信条,它提醒我们“不懈奋斗创新,享受科学的乐趣”,激励我们克服困难、拼搏创新,放手去追求梦想和真理。

它让我们站在这洪荒的大地上,以勤学、进取的精
神,无畏地去追求真理、创造未来,勇敢地去实现自己的理想。

安徽大学的校训,就像一道耀眼的明阳,温暖着我校学子细沙,勇敢进取,拼搏创新,追求真理,享受科学的乐趣,谱写一曲持久的愿望与梦想,一曲属于安徽大学的辉煌的曲子。

各大高校校训

各大高校校训

各大高校校训
各大高校校训一直以来都是学校的宗旨和精神的集中体现,它们代表着学校的办学理念和价值观念,对学生的品德修养和行为规范起到了重要的引导作用。

下面是一些著名高校的校训及其背后的寓意。

1. 北京大学:自强不息,厚德载物。

这是北京大学的校训,它鼓励学生要不断自我超越、追求卓越,同时强调学生的品德修养要深厚,能够为社会和人民做出贡献。

2. 清华大学:行胜于言,实事求是。

清华大学的校训强调行动胜于言辞,追求真理和实践相结合,注重实际成果和科学精神。

3. 复旦大学: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复旦大学的校训鼓励学生要广泛学习和深入思考,勤于探索、勇于创新。

4. 上海交通大学:实事求是,创新求变。

上海交通大学的校训强调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追求创新的精神,鼓励学生在科学研究和实践中勇于突破。

5. 浙江大学:求是创新,励志笃行。

浙江大学的校训强调追求真理和创新的精神,同时鼓励学生要有远大的目标和积极的行动。

6. 南京大学:厚德博学,求是创新。

南京大学的校训强调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广博的知识,同时鼓励学生追求真理和勇于创新。

7. 武汉大学:明德格物,弘毅笃行。

武汉大学的校训强调培养学生的德才兼备的品质,注重实践和行动。

这些校训不仅是学校的精神象征,更是学生在校园中行为规范的重要指导。

它们的内容和寓意都与学校的办学理念紧密相连,为学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学习和成长环境。

同时,这些校训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培养了一代代优秀的人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校训,大学精神的象征
主讲人著名物理学家、中科院院士杨福家
大学不仅仅是客观物质的存在,更是一种文化存在和精神存在。

大学的物质存在很简单,仪器、设备、大楼等等。

然而,大学之所以称之为大学,关键在于他的文化存在和精神存在。

大学文化体现的是一种共性,其核心与灵魂则体现于大学的精神。

作为大学精神象征的校训,是学校历史和文化的结晶,是学校办学理念集中的体现,也应该是对学校特有的文化内涵的一种简练表达。

清华校训:
一家报纸曾对“你认为中国哪个大学的校训最好?”做了调查。

清华的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得了54%的选票,获得第一名。

“自强不息”反映了中华民族的精神,也被中国很多其他大学作为校训。

2006年胡锦涛主席在耶鲁大学发表演讲时也引用“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句中国千古传世名言来讲述中华民族历来自强不息、开拓创新的精神。

过去五千年,中华民族之所以生生不息,历经挫折而不屈,靠的就是这种发愤图强、兼容并包、与日俱进的精神,改革开放以来所取得的一切成绩也是这种精神的生动写照。

复旦校训:
复旦大学的校训“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获得第二名。

李政道教授特别欣赏每句话中的第二个字——学和问。

学问就是要问问题,而不是答问题。

然而,我发现我们国家与西方有很大的文化差异,英美的家长看到小孩从学校回来问他的是:“你今天提了几个问题?”
我们的家长问:“你今天考了几分啊?”而且有一次我看到,有一个人上班的时候非常不高兴,我就问他:“你今天怎么了?”他说:“气死我了,我女儿考了99分。

”我说:“我搞物理的,差一分,误差1%,达到了国际水平啊。

”他说:“差一分能进复旦大学吗?”我无话可说。

我们现在的考试制度是非常严格的,这也给我们的大学文化带来了深刻影响。

爱因斯坦曾说过:“我没有特别的才能,只不过是喜欢穷根究底罢了。

”美国的氢弹之父泰勒进实验室都要问问题,每天至少提十个问题。

但是往往有八九个问题是错的,而他的伟大创造就是在那一两个问题上。

20世纪最伟大物理学家之一玻尔曾说:“没有愚蠢的问题。

”2500年前,有人提了个问题——“世界是怎么组成的”,结果它标志着自然科学的开始。

所以青年人要勇敢提问题,没有问题是没有创造的。

这应该成为我们大学文化内涵重要的组成部分。

哈佛校训:
哈佛大学的校训就一个单词:truth(真理;有人把它译为:让真理与你为友)。

追求真理,而不迷信权威。

不久前,我曾遇到才辞职不久的哈佛大学校长,他说他卸任财政部长,担任哈佛校长时,一位刚进哈佛、一直对经济感兴趣的新生对他说:“我一直在跟踪你发表的数据,发现你的数据有错误。

”一个新生可以对校长说“你错了”。

这就是哈佛的文化:思想胜于权威。

如果一个大学拥有这样的文化,那他就有可能成为世界一流大学。

耶鲁校训:
耶鲁大学校训:light and truth (光明与真理)。

胡锦涛主席2006年4月21日在耶鲁大学演讲时说:“耶鲁大学的校训强调追求光明和真理,这符合人类进步的法则,也符合每个有志青年的心愿。

”华盛顿大学的校训是“通过真理取得力量”。

这些校训都使用了真理两字。

然而,在我们国家现在的大学里,出现了很多造假的事情:作弊现象屡禁不止,学术造假屡见不鲜,申报信息弄虚作假等等。

同样,我做校长的时候最感到脸红是什么呢?是收到美国大学的来信,要我证明他们收到的同学的成绩单是真的还是假的,这是专寄中国的询问信。

另外,还有中国留学生申请不到信用卡的事情。

我到英国感到很自豪,因为我是第一个在英国担任校长、戴上金边帽的中国人,但是很快我就感到脸红了,中国留学生告诉我:“我们向英国银行申请信用卡,申请不到,因为中国学生屡有不良记录,所以他们从减少信用额度到一律不给。


加州理工学院校训:
加州理工学院的校训“真理使人自由”正是这种文化的体现。

耶鲁大学校长说:“只有自由探索、自由表达,才能真正发掘人类潜能。

”温家宝总理在2006年11月13日与文学艺术家谈心时,九次强调自由,并引用马克思与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里讲的话:“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


麻省理工学院校训:
麻省理工学院崇尚理论联系实际,它的校训是:“动脑又动手(Mind and Hand)”;诺丁汉大学的校训是:“城市建于智慧”,用现代语言解释就是“大学是经济增长的发动机”。

一个城市要想成为国际化的大都市,就必须拥有一流的大学作为后盾,大学带给一座城市的不应该仅仅是物质上、经济上的飞跃,还包含精神文明、文化修养上的提升。

宾州大学校训:
美国真正意义上的第一所大学——宾州大学的校训特别注重“道德”教育:“没有道德的法规是徒劳的。

”上海交大的校训也体现了非常深刻的道德含义:“饮水思源,爱国荣校。

”饮水思源用英文来讲就是thanksgiving,感恩。

如今我们的电视台常常在说,感恩生命,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社会,感恩生活,感恩自然等。

一位参加考试的学生走出面试考场后,向为她拉开门的门卫鞠躬致谢;一位妇女好不容易积蓄了1000元,和丈夫一起到医院,还给医院,以感恩50多年前的救助。

报道的最后指出,人的生活中,感恩情怀是不可缺少的。

感恩,人生的必修课。

感恩,社会能更和谐。

感恩,世界能更美好。

但是,目前我国很多大学,包括一些名牌大学,却有些不协调的声音:一些农村来的学生不愿意见他的父母,觉得很不光彩;同样,如果父母是很有钱的,就觉得很光荣。

所以我想起了哈佛大学所提倡的“一个人能不能有所成就,不单单看智商,还应该看他的情商,进而看他的德商”。

上海交大校训:
上海交大校训中的“爱国荣校”体现了道德的高境界,体现了中国文化的精华。

爱国主义精神是中国古老文明中非常精彩的一部分,但是,爱国主义决不是中国独有的文化,它在世界范围具有普适性。

我的一位朋友,美国前战略部队司令,四星上将,他飞行超过5000小时,驾驶过各种各样的军用飞机。

我曾问他的夫人:“他这么飞你怕不怕?”他夫人讲的非常坦率:“不怕是假的,当然怕,但是为了美国的利益他必须这么做。

” 美国人有一句话叫:for the interests of the United States。

美国总统尼克松来中国访问时,有人问他:“你为了什么来?”他回答“为了美国的利益!”
丹麦物理学家玻尔把童话作家安徒生说过的一句话作为他的座右铭:“丹麦是我出生的地方,是我的家乡,这里就是我心中世界开始的地方。

”在他做出杰出成就后,英国、美国都请他去,他说:“我就要在我这个只有500万人口的小国里建立一个世界认可的物理学研究所。

”结果他成功了。

这就是大爱!大爱首先要热爱自己的国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