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练习题
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解读

格尔木
西宁
拉萨
例1、 (3)西宁到拉萨的铁路全长 1956 km,其中格尔
木到拉萨的铁路长1142km, 西宁到格尔木的铁路 长多少千米?
1956 km
?千米
1142 km
西宁
格尔木
拉萨
1956 - 1142 = 814(千米) 答:西宁到格尔木的铁路长814千米。
铁路长1142km.西宁到拉萨的铁路长多少千米?
814 km
1142 km
西宁
格尔木
拉萨
814 + 1142 = 1956(千米) 答:西宁到拉萨的铁路长1956千米。 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例1、 (2)西宁到拉萨的铁路全长 1956 km,其中西宁
到格尔木的铁路长 814 km, 格尔木到拉萨的铁 路长多少千米?
的和是( 70 )。 2、在一个减法算式中,差是75,减数是46,被
减数是( 121 )。 3、加法是( 减法 )逆运算。 4、两个加数的和是347,其中一个加数是136,
另一个加数是( 211 )。 5、被减数是354,差是65,减数是( 289 )
二、根据给出的算式填空。 1、325–174 = 151
关系进行验算。
325 + 187 = 5 1 2
325 + 187
验算:-
512 325
512
187
492–345 = 147
492 - 345
147
验算: 147 + 345 492
练习: 1、324减去一个数的差是276,这个数
是多少? 324–276 = 48
四年级下数学易错题整理

四年级下数学易错题整理(一)(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加法运算定律;乘法运算定律;简便计算)一、填空。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运算叫做加法。
相加的两位数叫做_______,加得的得数叫做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运算叫做减法。
3._______+_______=和加数=_______-_______4.在减法中,已知的和叫做__________,_________是加法的逆运算。
5.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被减数=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被减数-差,差=________+________。
6.一箱可乐12瓶,军军买了4箱用了144元,每瓶可乐_________元。
7.李奶奶家养了96只白兔,养灰兔的只数是白兔的一半,李奶奶家一共养了______只白兔和灰兔。
8.甲数比乙数多15,乙数比丙数多12,甲数比丙数多______。
9.由2、3、6组成的最大三位数加上最小的三位数减去60的差,结果为_____。
10.求几个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11.相乘的两个数叫做_________,乘得的数叫做________。
12.在除法中,已知的积叫做__________,除法是___________的逆运算。
13.乘除法之间的关系:因数×因数=_______,因数=_________÷另一个因数,被除数÷_______=商,除数=________÷_______,被除数=________×_______。
14.我们学过的加、减、乘、除四种预算统称_____________。
15.一个数加上0等于___________,一个数和0相乘仍得_______,0除以一个_____________,还得0。
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3、一件衬衫148元,一条裙子比一件衬衫便宜
19元,一件西服外套比一条裙子贵316元。
一件西服外套多少钱?
148元
衬衫:
裙子:
129元 19元
316元
西服:
裙子:148 - 19 = 129(元) 西服:129 + 316 = 445(元) 答:一件西服外套445元。
5100元
3200元
1、李阿姨买了一台电视机和一部手机,一共花了 多少钱? 5100 + 3200 = 8300(元) 答:一共花了8300元。
2、李阿姨一共带了10000元,付款后还剩多少钱?
10000 + 8300 = 1700(元) 答:付款后还剩1700元。
下表是“北京-济南”火车里程表,你知道
814 + 1142 = 1956 加数 加数 和
1956 – 814 = 1142 被减数 减数 差
1956 – 1142 = 814
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
814+1142=1956
1956 - 814=1142 1956 - 1142=814
一个加数 = 和 - 另一个加数
根据 2468 + 575 = 3043,直接写出下面 两道题的得数。 3043 - 2468 = 575 3043 - 575 = 2468
1956 - 1142 = 814
减法
加数 = 和 - 另一个加数
已知两个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 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814 + 1142 = 1956 加法
1956 - 814 = 1142
1956 - 1142 = 814 被减数 - 减数 = 差
新人教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各课时练习题(含答案)——1.1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

第一单元四则运算1.1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一、单选题1.=186下列验算不正确的是:A. 512 -186=326B. 186 +326=512C. 512+186=3262.加法的逆运算是()。
A. 减法B. 乘法C. 除法3.()是加法的逆运算。
A. 乘法B. 减法C. 除法4.已知△+口=○,下面不正确的算式是()。
A. 口+△=○B. ○+△=口C. ○-△=口5.()+27 = 100A. 73B. 63C. 836.一个减法算式中,被减数、减数、差的和是560,减数是80,差是()A. 200B. 280C. 4807.东东把719﹣102错算成了719﹣100+2,计算结果比正确结果()A. 多2B. 多4C. 少28.不能验算429-280=149的算式是()A. 429-149B. 429+280C. 280+149二、判断题9.被减数等于减数减差。
()10.计算减法的时候,可以用加法验算。
()11.加法只能用加法验算,减法只能用减法验算。
()12.在减法算式中,减数与差的和减去被减数,最后结果是0。
()13.两个数相加,和一定大于加数。
()三、填空题14.填一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5.根据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减数=________,差=________。
16.________-2=6、________-2=5、________-2=4,这几个数依次减少________。
17.一道加法算式的验算,可以通过交换加数的位置来验算,也可以通过和减一个加数等于________来进行验算。
18.已知一道减法算式中的被减数、减数与差的和是82,那么被减数是________,如果差是16,那么减数是________.19.根据3.5+4.25=7.75写出两个减法算式:________。
四年级下-四则运算

四则运算知识集结知识元加、减法的意义及各部分间的关系知识讲解知识点一: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一、加减法的意义1.加法的意义: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2.减法的意义: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二、加减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1.加法各部分的名称:相加的两个数叫做加数,加得的数叫做和;2.减法各部分的名称:在减法中,已知的和叫做被减数,已知的一个加数叫做减数,求得的另一个加数叫做差.三、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1.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和=加数+加数,加数=和-另一个加数;2.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差=被减数-减数,减数=被减数-差,被减数=减数+差;3.加减法间的关系: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例题精讲加、减法的意义及各部分间的关系例1.做一道减法题时,小军把减数的个位上的6看成9,十位上的3看成8,结果差是92,正确的答案应是_____。
例2.被减数减去减数,差是0.4,被减数、减数与差的和是2,减数是_____。
例3.芸芸做加法时,把一个加数的个位上的9看作8,十位上的6看作9,把另一个加数的百位上的5看作4,个位上的5看作9,结果和是1997,正确的结果应该是_____。
例4.'已知被减数、减数和差三个数的和是612,你知道被减数是多少吗?'例5.'叮叮在计算加法时,把一个加数百位上的8看成6,把另一个加数十位上的1错看成4,得到和为923.正确的和是多少?'乘、除法的意义及各部分间的关系知识讲解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一、乘除法的意义1.乘法的意义: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2.除法的意义: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二、乘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1.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相乘的两个数叫做因数,乘得的数叫做积;2.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在除法中,已知的积叫做被除数,已知的一个因数叫做除数,求得的数叫做商.三、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1.乘法各部分间的关系:积=因数×因数,因数=积÷另一个因数;2.乘除法各部分间的关系:(1)没有余数的除法:商=被除数÷除数,除数=被除数÷商,被除数=商×除数;(2)有余数的除法:被除数=商×除数+余数,商=(被除数-余数)÷除数,除数=(被除数-余数)÷商.3.乘除法间的关系: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例题精讲乘、除法的意义及各部分间的关系例1.'某手机生产厂原计划5天生产完手机1600部,实际4天就完成了任务,实际每天比原计划多生产多少部?'例2.'冬冬体重38千克,表弟体重是他的一半,而爷爷体重是表弟的4倍。
新人教版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分课时同步练习(全册)

新⼈教版⼩学四年级数学下册分课时同步练习(全册)4.1.1 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期主备⼈副备⼈班级姓名【学习⽬标】1.认识加减法的意义和关系,初步理解加法与减法的意义以及它们之间的互逆关系。
2.学会利⽤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求解加减法算式中的未知数。
【学习过程】⼀、知识铺垫1.⼝算。
350+230= 45+65= 2200+2500= 230+350= 65+45= 2500+2200= 2.350+330= 180+240= 5800+1200= 680-350= 420-180= 7000-5800= 680-330= 420-240= 7000-1200=⼆、⾃主探究1.理解加减法的意义例:(1)四年级同学参加植树劳动,⼀班植树126棵,⼆班植树143棵,两个班⼀共植树多少棵?算式:126+143=(棵)(2)四年级两个班⼀共植树269棵,其中⼀班植树126棵,⼆班植树多少棵?算式:(3)四年级两个班⼀共植树269棵,其中⼆班植树143棵,⼀班植树多少棵?算式:说⼀说:第(1)题为什么要⽤加法计算?什么叫做加法?(1)第(2)、(3)题为什么⽤减法计算?(2)与(1)题相⽐,(2)题中的两个班⼀共植树269棵也就是(1)题中的,⼀班植树126棵也就是,求⼆班植树多少棵?也就是求,⽤法计算。
(3)例3与例1⽐较,是已知什么?求什么?(4)想⼀想减法是⼀种什么样的运算?(5三、课堂达标1.根据3125-567=2558,直接写出下⾯两道题的得数。
3125-2558= 567+2558=2.填⼀填。
126+()=321 ()-85=168 ()+276=728 642-()=367 3.4.计算下⾯各题,并利⽤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进⾏验算。
327+256= 632-368=四、知识拓展。
在⼀个减法算式⾥,被减数、减数、差三数之和为120,差和减数相等,差是多少?【学习评价】4.1.2 乘、除法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期主备⼈副备⼈班级姓名【学习⽬标】1.理解乘除法的意义,理解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并会在实际中应⽤。
部编人教版下册加减法的意义与各部分之间的关系练习

部编人教版四年级下册加减法的意义与各部分之间的关系练习一、加减法的意义与各部分之间的关系1、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相加的数叫加数,加得的数叫和。
2、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云算叫做减法。
3、和=加数+加数加数=和—另一个加数4、(差=被减数-减数减数=被减数-差被减数=差+减数或被减数=减数+差)二、练习1、把()合并成一个数的()叫做加法,相加的数叫(),加得的数叫()。
2、已知两个()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的云算叫做减法。
3、和=加数+()加数=()—另一个加数4、差=()—减数减数=被减数—()被减数=()+减数或被减数=()+差5、已知▲+●=■那么▲=()—()。
6、想一想、填一填25+()=75 75—()=50 75—()=25 26+()=303 303—()=277 303—()=26 ()+43=70 70—()=27 70—()=431000—()=520 1000=()=520 520=1000—()7、计算下面各题,再根据加法各部分间的关系写出另外两个算式124+345= 500+245= 365+267=1200—630= 680—492= 459—218=8、用竖式计算,并利用加减法各部分的关系验算。
650+130= 423+321= 654—351= 653+210= 625+845= 967—245=9、列式计算①一个数减去89后的得数是117,那么这个数是多少?②一个数与65相加和是300,这个数是多少?③125减去一个得93,这个数是多少?10、解决问题⑴文具店第一天运来56个篮球,第二天又运来87个篮球,文具店两天一共运来了多少个篮球?⑵从景洪途径普洱到昆明的高速公里全526KM,其中景洪至普洱的告诉公路121KM,那么普洱到昆明的高速公路有多少千米?⑶余老师要去采购一批体育用品,买5个篮球620元,15个足球1020元,余老师只带了1800元,请问余老师带的钱够吗?⑷张老师把一条165米的绳子剪去了78米,这条绳子还剩下多少米?⑸张老师在看一本小说,他一不小心把书合上了,只记得读到的地方连续两页页码的和是177,他看了一下这本小说有600页,请问张老师读到的两页是哪两页?还剩下多少页没有读?。
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01四则运算-02乘、除法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随堂测试习题04

新人教版数学四年级下册第一章1.1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的关系课时练习一、选择题(共15小题)1、15+34﹣34+15的计算结果是()A. 0 B.30 C.49 D、68答案:B解析:解答:解:15+34﹣34+15=15+(34﹣34)+15=15+0+15=30分析:通过观察,在计算15+34﹣34+15时,可以调整一下运算顺序,即原式=15+(34﹣34)+15,计算出结果,加以判断。
故选:B。
2.比最大的三位数多500的数是()A. 1499 B. 600 C.1500 D.999答案:A解析:解答:999+500=1499答:比最大的三位数多500的数是1499。
分析:最大的三位数是999,再根据加法的意义列出算式999+500计算即可求解。
故选:A.3.一件儿童上衣36元,一条长裤比上衣便宜7元,一条裙子又比长裤贵6元.这条裙子()钱.A.42 元B.37 元C.35元D.38元答案:C解析:解答:解:36﹣7=29(元)29+6=35(元)答:这条裙子35元钱。
分析:用上衣的价钱减去7元,就是长裤的价钱;再用长裤的价钱加上6元,就是裙子的价钱。
故选:C。
4.与18600相邻的两个数的和是()A. 37200 B. 37201 C. 36202 D. 36220答案:A解析:解答:解:(18600﹣1)+(18600+1)=18600+18600=37200。
分析:相邻自然数之间相差1,前面的数用18600减1,后面的数用18600加1,然后再把这两个数相加,据此解答。
故选:A。
5.被减数是536,已知差求减数,用()计算.A.加法B.减法C.乘法D.除法答案:B解析:解答:解:减数=被减数﹣差故选:B。
6.两个数的差是105,被减数减少5,减数增加5,它们的差是()A.105 B.100 C.95 D.90答案:C解析:解答:解:被减数减少5,减数增加5,差会减少5+5=10;所以差是:105﹣10=95。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练习题
1.口算
960÷20= 195÷3 = 810÷90 = 290-130=
400÷80= 0+145 = 10-0 = 0÷256=
2.填一填
(1)寒假里明明一家去旅游,车费花了3275元,其他费用花了6725元,这次旅游明明一家一共花了多少钱?
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相加的两个数叫做(),加得的数叫做()
(2)寒假里明明一家去旅游,一共花了10000元,其中其他费用花了6725元,其余是车费,车费花了多少钱?
(3)寒假里明明一家去旅游,一共花了10000元,其中车费花了3275元,其他费用花了多少元?
和(1)相比,第(2)(3)题是已的()与其中的(),求()的运算,叫做()。
减法是加法的()运算。
3根据2468+575=3043,直接写出下面两道题的得数。
3043—2468=()3043—575=()
由此可知加法各部分的关系是:
()=()+()
()=()—()
4.根据850-239=611,直接写出下面两道题的得数。
850—611=(),611+239=()
由此可知除法各部分的关系是: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