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类文本云冈石窟阅读练习及答案

合集下载

实用类文本敦煌文化阅读练习及答案

实用类文本敦煌文化阅读练习及答案

实用类文本敦煌文化阅读练习及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中华文化与外来文化从来都不是孤立存在的。

季羡林先生曾说,世界上历史悠久、地域广阔、自成体系、影响深远的文化体系只有四个,中国、印度、希腊、伊斯兰,而这四个文化体系汇流的地方只有一个,就是中国的敦煌和新疆地区。

敦煌处在丝绸之路的咽喉之地,才使得其在千年的风云际会里,留下了数不胜数的文化瑰宝。

讲好敦煌故事,就是要讲好中国文化的自信力和包容性。

而善讲故事又是一种高明的对外传播手段,也是外界理解中国的一把钥匙。

所以讲述好敦煌故事,对于支撑中国文化“走出去”意义非凡。

文化的传承不是空泛的,也不一定要高端、抽象。

对于大众来说,他们更需要一种容易理解且愉快轻松的传播方式。

所以文化传播和故事叙述要剥离复杂和抽象的部分,让大众在一种更易接受的体验中去认知。

古老的文化就放在这个地方,不同的人可以从不同角度去挖掘它,如此就会呈现出不同的文化生态。

而文化的删繁就简,就是让人看得见,也让人看得懂,如此才更能激发人们了解一种文化的兴趣,也更便于人们去探寻敦煌与众不同的美。

(摘编自陆玄同《让敦煌文化在自信和包容中更具活力》)材料二在敦煌考察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弘扬要给予支持和扶持,保护好我们的国粹。

敦煌文物种类繁多,莫高窟更是集建筑、雕塑、壁画于一体的“世界艺术宝库”,虽然历经几代人的努力坚守,但长期保护仍然任重道远。

一方面,要充分利用现代科技对敦煌文物进行监测保护,让文物“延年益寿”;另一方面,要有效处理文物保护和旅游开发的关系,合理控制参观游客的人数,不断增强人们的文物保护意识。

文物被保护好了,才能更好地“诉说”曾经的沧桑和辉煌。

敦煌文化瑰丽奇特、博大精深,除了要加以保护,还要做好现代化的传承和弘扬。

讲好敦煌故事,需要继续挖掘整理敦煌文化中蕴含的人文价值和现代精神,不断满足群众需要和高标准的审美需求,开发丰富的文化创意产品,创作多彩融合的文艺作品,增强敦煌文化的艺术吸引力。

部编小学语文阅读理解每日一练《云冈石窟》含答案

部编小学语文阅读理解每日一练《云冈石窟》含答案

部编小学语文阅读理解每日一练《云冈石窟》云冈石窟的造像气势宏伟,内容丰富多彩,堪称公元5世纪中国石刻艺术之冠,被誉为中国古代雕刻艺术的宝库。

按照开凿的时间可分为早、中、晚三期,不同时期的石窟造像风格也各有特色。

早期的“昙曜五窟”气势磅礴,具有浑厚、纯朴的西域情调。

中期石窟则以精雕细琢,装饰华丽著称于世,显示出复杂多变、富丽堂皇的北魏时期艺术风格。

晚期窟室规模虽小,但人物形象清瘦俊美,比例适中,是中国北方石窟艺术的榜样和“瘦骨清像的源起。

此外,石窟中留下的乐舞和百戏杂技雕刻,也是当时佛教思想流行的体现和北魏社会生活的反映。

云冈石窟形象地记录了印度及中亚佛教艺术向中国佛教艺术发展的历史轨迹,反映出佛教造像在中国逐渐世俗化、民族化的过程。

多种佛教艺术造像风格在云冈石窟实现了前所未有的融汇贯通。

云冈石窟是石窟艺术“中国化”的开始。

云冈中期石窟出现的中国宫殿建筑式样雕刻,以及在此基础上发展出的中国式佛像龛,在后世的石窟寺建造中得到广泛应用。

云冈晚期石窟的窟室布局和装饰,更加突出地展现了浓郁的中国式建筑、装饰风格,反映出佛教艺术“中国化”的不断深入。

(选自《著名遗产纵横》)1. 根据意思,从短文中找出合适的四字词语填空。

形容内容丰富,花色繁多。

()形容气势极其宏壮雄伟。

()2. 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 1/2 —— 1/2 —云冈石窟反映了___教造像在中国逐渐世俗化、______化的过程。

石窟中留下的乐舞和百戏杂技雕刻,也是当时___教思想流行的体现和_____社会生活的反映。

3.为什么说云冈石窟是石窟艺术“中国化”的开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概括第一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11故宫博物院》拓展阅读题及答案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11故宫博物院》拓展阅读题及答案

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11.故宫博物院》拓展阅读题及答案一、阅读短文《云冈石窟》,并回答问题。

云冈石窟云冈石窟的造像气势宏伟,内容丰富多彩,堪称公元 5 世纪中国石刻艺术之冠,被誉为中国古代雕刻艺术的宝库。

按照开凿的时间可分为早、中、晚三期,不同时期的石窟造像风格也各有特色。

早期的“昙曜五窟”气势磅礴,具有浑厚、纯朴的西域情调。

中期石窟则以精雕细琢,装饰华丽著称于世,显示出复杂多变、富丽堂皇的北魏时期艺术风格。

晚期窟室规模虽小,但人物形象清瘦俊美,比例适中,是中国北方石窟艺术的榜样和“瘦骨清像”的源起。

此外,石窟中留下的乐舞和百戏杂技雕刻,也是当时佛教思想流行的体现和北魏社会生活的反映。

云冈石窟形象地记录了印度及中亚佛教艺术向中国佛教艺术发展的历史轨迹,反映出佛教造像在中国逐渐世俗化、民族化的过程。

多种佛教艺术造像风格在云冈石窟实现了前所未有的融汇贯通。

云冈石窟是石窟艺术“中国化”的开始。

云冈中期石窟出现的中国宫殿建筑式样雕刻,以及在此基础上发展出的中国式佛像龛,在后世的石窟寺建造中得到广泛应用。

云冈晚期石窟的窟室布局和装饰,更加突出地展现了浓郁的中国式建筑、装饰风格,反映出佛教艺术“中国化”的不断深入。

(选自《著名遗产纵横》)1.根据意思,从短文中找出合适的四字词语填空。

形容内容丰富,花色繁多。

()形容气势极其宏壮雄伟。

()2.根据短文内容填空。

云冈石窟反映了教造像在中国逐渐世俗化、化的过程。

石窟中留下的乐舞和百戏杂技雕刻,也是当时教思想流行的体现和社会生活的反映。

3.为什么说云冈石窟是石窟艺术“中国化”的开始?4. 概括第一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参考答案】1.丰富多彩气势磅礴2.佛民族佛北魏3.云冈中期石窟出现了中国宫殿建筑式样雕刻,晚期石窟的窟室布局和装饰,更加突出地展现了浓郁的中国式建筑、装饰风格。

4.第一自然段主要介绍了早中晚期的云冈石窟的不同特点。

二、阅读短文《北京名胜古迹(节选)》,并回答问题。

2020年北京市高三(上)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2020年北京市高三(上)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及答案

2020北京高三(上)第二次月考语文一、现代文阅读(一)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云冈石窟是一部北魏王朝的断代史,它以一座山的雕刻将拓跋鲜卑的发展盛衰刻录在山崖峭壁上,每一座洞窟都是一段历史的铭记,每一尊佛像都是瞬间的回想。

要探究北魏,不到云冈来是不行的。

云冈石窟开凿于北魏王朝的鼎盛时期,把北魏的诸多文化元素包容其中。

北魏历史上因有“太武灭佛”和“文成复法”的历史事件,才有了云冈石窟的开凿。

当然,佛教的发展与统治者的政治需求是云冈石窟开凿的必要条件。

文成帝和平元年(460),由高僧昙曜主持,在武州山“凿山石壁,开窟五所,镌建佛像各一”的“昙曜五窟”(16-20 窟),是为“太祖以下五帝”而雕琢出来自“如帝身”的大石佛,体现了“人神合一”“帝佛合一”“政教合一”的政治主张;第5、6 窟的开凿以及“二佛并坐”形象在石窟的大量出现,都隐秘地体现了北魏王朝政治和宫闱斗争的背景。

第38 窟“幢倒伎”的杂技浮雕,精彩再现了北魏时期民间百戏的高超技艺,让我们看到当时寻常百姓日常生活的状态。

第61 窟中房屋和城门的整体结构造型,第9 窟中的中国古代木结构建筑式样,第12 窟东西壁层檐下的“人”字型和“狮子"型斗拱,以及石窟中浮雕的塔、台阶、屋字等建筑形制的雕刻,都以实物形式记录了北魏平城时期的建筑原貌。

难怪梁思成先生在考察完云冈石窟后感慨:“在云冈石窟,我们得见六朝遗物……。

”被称作“音乐窟”的第12 窟,形象地展示了北魏时代乐器、乐队、舞蹈等,成为艺界研究北朝音乐、舞蹈历史的实证。

当我们走进云冈石窟,漫天舞动的飞天像天使一样,为我们架起了通往北魏王朝的桥梁,使我们有幸与先人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与大佛双眸对视的瞬间,终于明白了:拜佛如同礼皇帝的狂热,令北魏佛教蒸蒸日上,多元文化的碰撞,让雕刻艺术璀璨夺目,鲜卑人的激情与狂热,造就了云冈石窟的辉煌,让武州山成为了艺术的殿堂。

云冈石窟融①、绘画、题记、碑刻、建筑、文物等为一体,是研究北魏王朝独一无二的实物资料,是静态的、无声的 DV。

2020年北京市高三(上)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答案]

2020年北京市高三(上)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答案]

2020北京高三(上)第二次月考语文一、现代文阅读(一)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云冈石窟是一部北魏王朝的断代史,它以一座山的雕刻将拓跋鲜卑的发展盛衰刻录在山崖峭壁上,每一座洞窟都是一段历史的铭记,每一尊佛像都是瞬间的回想。

要探究北魏,不到云冈来是不行的。

云冈石窟开凿于北魏王朝的鼎盛时期,把北魏的诸多文化元素包容其中。

北魏历史上因有“太武灭佛”和“文成复法”的历史事件,才有了云冈石窟的开凿。

当然,佛教的发展与统治者的政治需求是云冈石窟开凿的必要条件。

文成帝和平元年(460),由高僧昙曜主持,在武州山“凿山石壁,开窟五所,镌建佛像各一”的“昙曜五窟”(16-20 窟),是为“太祖以下五帝”而雕琢出来自“如帝身”的大石佛,体现了“人神合一”“帝佛合一”“政教合一”的政治主张;第5、6 窟的开凿以及“二佛并坐”形象在石窟的大量出现,都隐秘地体现了北魏王朝政治和宫闱斗争的背景。

第38 窟“幢倒伎”的杂技浮雕,精彩再现了北魏时期民间百戏的高超技艺,让我们看到当时寻常百姓日常生活的状态。

第61 窟中房屋和城门的整体结构造型,第9 窟中的中国古代木结构建筑式样,第12 窟东西壁层檐下的“人”字型和“狮子"型斗拱,以及石窟中浮雕的塔、台阶、屋字等建筑形制的雕刻,都以实物形式记录了北魏平城时期的建筑原貌。

难怪梁思成先生在考察完云冈石窟后感慨:“在云冈石窟,我们得见六朝遗物……。

”被称作“音乐窟”的第12 窟,形象地展示了北魏时代乐器、乐队、舞蹈等,成为艺界研究北朝音乐、舞蹈历史的实证。

当我们走进云冈石窟,漫天舞动的飞天像天使一样,为我们架起了通往北魏王朝的桥梁,使我们有幸与先人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与大佛双眸对视的瞬间,终于明白了:拜佛如同礼皇帝的狂热,令北魏佛教蒸蒸日上,多元文化的碰撞,让雕刻艺术璀璨夺目,鲜卑人的激情与狂热,造就了云冈石窟的辉煌,让武州山成为了艺术的殿堂。

云冈石窟融①、绘画、题记、碑刻、建筑、文物等为一体,是研究北魏王朝独一无二的实物资料,是静态的、无声的 DV。

高考语文复习《语段综合题》含答案11

高考语文复习《语段综合题》含答案11

高考语文复习《语段综合题》含答案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1~13题。

(11分)他们将云冈、敦煌的山挖空造佛,将乐山一座石山改造成坐佛,将大足一条山沟里刻满佛,现在又在泰山的一条河沟里刻满了佛经。

那些石窟是要修几百年经几代人才能完成的。

这部经文呢?每字半米见方,入石三分,字体古朴苍劲。

我想虽用不了几百年,可顶着烈日,挥汗如雨,在这坚硬的花岗石上一天也未必能刻出一二个字。

中国的书有写在竹简上的,写在帛上、纸上的,今天我却看到一部名副其实的石头书。

我在这本大书上轻轻漫步,生怕碰损它那已历经千年风雨的页面。

我低头看那一横一竖,好像是一座古建筑的梁柱,又像古战场的剑戟,或者出土的青铜器。

我慢慢地跪下轻轻抚摸这一点一捺,又舒展身子躺在这页大书上,仰天沉思。

一般人登泰山多是在山顶坐等日出,大概很少有人能到这偏僻深沟里的石书上睡一会儿的。

躺在书上就想起赫尔岑有一句关于书的名言:“书——是这一代对另一代的精神上的遗训。

”泰山就是我们的先人传给后人的一本巨书。

造物者造了这样一座山,这样既雄伟又秀丽的山体,又特意在草木流水间布了许多青石。

人们就在这石上填刻自己的思想,一代一代,传到现在。

人与自然就这样合作完成了一件杰作。

11.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和文中的破折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如果我能宽恕人,体谅人——我都得感谢我的慈母。

B.独有那可怕的屠伯——蛇,身体是细长的,圆径和鼠子差不多。

C.这个敏感的精灵——它从雷声的震怒里,早就听出了困乏。

D.我们默然地对着,静听那汨——汨的桨声,几乎要入睡。

C[文中“书——是这一代对另一代的精神上的遗训”,因为有表示判断的“是”,所以破折号的作用并非解释说明,而是一种提示;A项表示因果,破折号前面的是果,破折号后面的是因;B项是解释说明;C项表示提示;D项表示声音的延长。

]12.博喻能够表现事物同一特征的不同侧面,请据此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用博喻进行简要分析。

(4分)[答案]①三个喻体以“古建筑”“古战场”“出土”的修饰强调了石刻字的古朴苍劲;②比作梁柱,体现出书法笔画横平竖直;③比作剑戟,说明书法字形修长宛转;④比作青铜器,表现了书法结构严谨浑厚。

《故宫博物院》类文阅读+课时练习(附答案)【(统编)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

《故宫博物院》类文阅读+课时练习(附答案)【(统编)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

(统编)部编版六年级上册语文类文阅读+课时练习(附答案)类文阅读-11 故宫博物院北京名胜古迹(节选)陈亚丽先就园林景观来看,作为皇家园林的北海公园,无疑是大手笔园林设计的典范。

北海的布局不是随意为之,而是根据中国古老神话而来的。

传说仙界的宫苑分“一池三山”,即“一池”东海,“三山”蓬莱、瀛洲、方丈。

北海严格按照这个模式建造,“一池”是太液池,“三山”就是琼花岛、团城、犀山台。

在这种建筑格局之下的园林,自然就多了一份庄重的气质。

相比北海公园的严格布局,苏州园林的布局可就没那么多典故可循了。

它也不讲究对称,庭院回廊的设计极少有重复之处。

苏州园林也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

或者是重峦叠嶂,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柱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壑,才能使游览者远望的时候仿佛游览宋元工笔云山或者倪云林的小品,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在山间”。

在苏州园林中游览,能忘记身在苏州城,但在北海公园中游览,却能感受到整个北京城的博大。

北海里最著名的建筑物白塔,坐落在一个山顶的大型平台上:“巨大的塔身,沉郁,厚重,遮住半个天。

在白塔身旁,居高临下,俯视京华,气象万千。

环抱白塔的北海,是面擦得锃亮的大镜子。

整个北京从四外托着这面大明镜,笼罩在淡淡的白烟里。

中南海的湖光烟树对面相望;故宫化作一面黄琉璃瓦的海洋;西山黛色,若有若无。

环顾天宇低垂,陷到脚下。

这时,谁不万虑俱消、心旷神怡呢!”(选自《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解释词语。

居高临下:心旷神怡:2.仙界的宫苑分“一池三山”中“一池”指,“三山”指、、;北海公园的“一池三山”中“一池”是,“三山”就是、、。

3.用“”画出文中的比喻句,用“”画出拟人句。

4.北海公园和苏州园林有什么不同之处?【参考答案】1.形容占据的地势非常有利。

心情愉快,精神舒畅。

2. 东海蓬莱瀛洲方丈太液池琼花岛团城犀山台3. 环抱白塔的北海,是面擦得锃亮的大镜子。

高考语文微写作分类训练:实用类

高考语文微写作分类训练:实用类

微写作:实用类1.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完成微写作。

一段时间以来,社会上对“躺平”现象热议不断。

班级拟组织一次以“青春拒绝躺平”为题的演讲活动。

请你写一段演讲稿,为参加活动做好准备。

要求:至少使用一组排比句,150字左右。

2.线上学习的许多经验值得我们及时总结、不断思考。

请写一篇发言稿,在班会上与同学们分享你的线上学习经验。

要求:条理清楚,语言得体。

150字左右。

3.小区里不少人遛狗时不牵狗,以致有人被咬伤。

请你写一段文字,倡议大家文明豢养宠物。

要求:语言精练得体。

理由充分,有号召力。

150字左右。

4.假设你正在策划一场以“与作家对话”为主题的名著阅读研讨会,你将邀请哪一位作家出席?请你写一封信,向他(她)发出邀请。

要求:邀请事由具体,结合作家作品特点,语言得体。

150字左右。

5.上学放学时,家长接送学生的车辆往往造成学校门口严重拥堵。

针对这种现象,请你以学生会的名义,给家长写一封倡议书。

要求:理由充分,语言得体。

按要求作答,150字左右6.学校举办主题为“在阅读经典中发现自己”的读书论坛,请拟写一份发言稿分享你的发现。

要求认识明确,依据准确,分析合理。

7.座右铭是人们用来激励或警戒自己,作为行动指南的格言。

如果让你从下列《论语》选文中选择一句作为座右铭,你会选哪句?请写一段话说明理由。

要求:正确理解所选句子的意思,理由充分,自圆其说。

180字左右。

①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②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③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④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

8.学校即将举行“十八岁成人仪式”,如果让你参与策划,你将确定什么主题,设计怎样的核心环节呢?请具体解说。

要求:简要说明主题及核心环节的内容,重点陈述理由。

150字左右。

9.微写作。

“校园读书节”邀请你给高一刚入校的同学推荐一本书,请从下列四本书中选择一本,说明推荐理由。

要求:选取感触最深的一点来写,以90-110字为宜。

《大卫科波菲尔》《复活》《老人与海》《百年孤独》10.微写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现代文阅读(一)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云冈石窟是一部北魏王朝的断代史,它以一座山的雕刻将拓跋鲜卑的发展盛衰刻录在山崖峭壁上,每一座洞窟都是一段历史的铭记,每一尊佛像都是瞬间的回想。

要探究北魏,不到云冈来是不行的。

云冈石窟开凿于北魏王朝的鼎盛时期,把北魏的诸多文化元素包容其中。

北魏历史上因有“太武灭佛”和“文成复法”的历史事件,才有了云冈石窟的开凿。

当然,佛教的发展与统治者的政治需求是云冈石窟开凿的必要条件。

文成帝和平元年(460),由高僧昙曜主持,在武州山“凿山石壁,开窟五所,镌建佛像各一”的“昙曜五窟”(16-20 窟),是为“太祖以下五帝”而雕琢出来自“如帝身”的大石佛,体现了“人神合一”“帝佛合一”“政教合一”的政治主张;第5、6 窟的开凿以及“二佛并坐”形象在石窟的大量出现,都隐秘地体现了北魏王朝政治和宫闱斗争的背景。

第38 窟“幢倒伎”的杂技浮雕,精彩再现了北魏时期民间百戏的高超技艺,让我们看到当时寻常百姓日常生活的状态。

第61 窟中房屋和城门的整体结构造型,第9 窟中的中国古代木结构建筑式样,第12 窟东西壁层檐下的“人”字型和“狮子"型斗拱,以及石窟中浮雕的塔、台阶、屋字等建筑形制的雕刻,都以实物形式记录了北魏平城时期的建筑原貌。

难怪梁思成先生在考察完云冈石窟后感慨:“在云冈石窟,我们得见六朝遗物……。

”被称作“音乐窟”的第12 窟,形象地展示了北魏时代乐器、乐队、舞蹈等,成为艺界研究北朝音乐、舞蹈历史的实证。

当我们走进云冈石窟,漫天舞动的飞天像天使一样,为我们架起了通往北魏王朝的桥梁,使我们有幸与先人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与大佛双眸对视的瞬间,终于明白了:拜佛如同礼皇帝的狂热,令北魏佛教蒸蒸日上,多元文化的碰撞,让雕刻艺术璀璨夺目,鲜卑人的激情与狂热,造就了云冈石窟的辉煌,让武州山成为了艺术的殿堂。

云冈石窟融①、绘画、题记、碑刻、建筑、文物等为一体,是研究北魏王朝独一无二的实物资料,是静态的、无声的 DV。

云冈石窟以宗教石刻的形式,折射出北魏王朝的②、社会发展、③。

云冈石窟是研究北魏历史文化的博物馆,是一部石刻的《魏书》。

(取材于《刻在石头上的北魏王朝》,有删改)材料二
中国石窟艺术最早要推北魏洞窟。

在北魏时期,从云冈早期的威严庄重到龙门、敦煌,特别是麦积山时期的秀骨清像、长脸细颈、衣褶繁复而飘动,那种神采奕奕、飘逸自得,似乎去尽人间烟火气的风度,形成中国雕塑艺术理想美的高峰。

【甲】。

跟长期分裂和战祸连绵的南北朝相映对的,是隋唐的统一和较长时间的和平和稳定。

与此相适应,在艺术领城内,从北周、隋开始,雕塑的面容和体态开始明显地
变化,经初唐继续发展,到盛唐确立而成熟,形成与北魏的悲惨世界对映的另一种美的典型。

秀骨清相、婉雅俊逸明显消退,隋塑的方面大耳、短颈粗体、朴达拙重是过渡特征,到唐代,便以健康丰满的形态出现了。

【乙】。

佛像变得更慈祥和蔼,关怀现世,似乎极愿接近世间,帮助人们。

他不复是超然自得、高不可攀的思辨神灵,而是作为管辖世事、可向之请求的权威主宰。

这当然是进一步的中国化,儒家思想渗进了佛堂。

唐窟不再有草庐、洞穴的残迹,而是舒适的房间。

菩萨不再向前倾斜,而是安安稳稳地坐着或站着。

更重要的是,不再是概括性极大、含义不可捉摸、分化不明显的三佛或一佛二菩萨,而是分工更为确定,各有不同职能,地位也非常明确的一铺佛像或一组菩萨。

这里比以前远为确定的形态展示出与各种统治功能、职责相适应的神情面相和体貌姿式。

【丙】。

本尊的严肃祥和,阿难的朴实温顺,迦叶的沉重认真,菩萨的文静矜持,天王的威武强壮,力士的凶猛暴烈,或展示力量,或表现仁慈,或显映天真作为虔诚的范本,或露出饱历沧桑作为可信赖的引导。

【丁】。

这样,形象更具体化、世俗化;精神性减低,理想更分化,不只是那含义甚多而捉摸不定的神秘微笑了。

自南北朝以来,儒佛道互相攻讦辩论之后,在唐代便逐渐协调共存。

而宗教服务于政治、伦常的儒家思想终于渗入佛教。

在艺术上,唐代佛教雕塑中,温柔敦厚关心世事的神情笑貌和君君臣臣各有职守的统治秩序,充分表现了宗教与儒家的同化合流。

这里的佛堂是具体而微的天上的李唐王朝、封建的中华佛国。

它的整个艺术从属和服务于这一点。

它的雕塑具有这样一种不离人间又高出于人间,高出人间又接近人间的典型特征。

(取材于李泽厚《美的历程》,有删改)材料三
莫高窟、龙门石窟的营造与兴建,都与北魏王朝和云冈石窟有着不解之缘。

莫高窟位于甘肃省敦煌市东南 25 千米处的鸣沙山断崖上,又名“千佛洞”。

始建于前秦建元二年(366年),距今已有1600 多年的历史。

迄今保存北凉、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西夏、元代不同历史时期的多种类型洞窟735 个,其中有壁画和彩塑的洞窟为492 座。

壁画面积约45000 平方米,彩塑2400 余身,唐宋木构窟檐 5 座。

1900 年,于藏经洞(今编号第17 窟)内发现西晋至宋代经、史、子、集各类文书及绘画作品 5 万余件。

在莫高窟有壁画和彩塑的 492 座洞窟中,北魏窟占了32 座。

在这些洞窟中,无论造像题材的选择还是雕刻绘画的表现方式,无论是造像组合还是佛龛布局均可找到云冈模式及北魏造像艺术的影子,特别是西魏洞窟中流行的“秀骨清像”似乎让我们回到了塞北。

龙门石窟位于河南省洛阳南郊 12 千米处的伊河两岸。

493 年,北魏孝文帝下令迁都洛阳,笃信佛教的孝文帝在迁都的同时,没有忘记把佛教的中心也转移到洛阳来,在洛阳大量修建寺院、佛塔,并在洛阳以南的龙门伊水两岸,依山开窟造像,
创建龙门石窟。

经历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隋、唐和北宋等朝,雕凿断断续续达400 年之久。

在龙门的所有洞窟中,北魏洞窟约占30%,唐代占60%,其他朝代仅占10%左右。

龙门石窟是历代皇室贵族发愿造像最集中的地方,是皇家意志和行为的体现。

北魏造像在这里失去了云冈石窟造像粗犷、威严、雄健的特征,而生活气息逐渐变浓,趋向活泼、清秀、温和。

这些北魏造像,脸部瘦长,双肩瘦削,胸部平直,衣纹的雕刻使用平直刀法,坚劲质朴。

北魏晚期人们崇尚俊秀,因面“秀骨清像”成为一时的艺术风格。

从孝文帝迁都洛阳到北魏分裂的 35 年间,是龙门开窟雕造佛像的第一个兴盛时期。

这一时期开凿的洞窟大都集中在龙门的西山上,其中最著名的有古阳洞、宾阳三洞、药方洞等十几个大中型洞窟。

开凿最早的是古阳洞,比较著名的是药方洞,药方洞因其洞窟内刻有140 余方古代的药方而得名。

这些药方比唐代医学家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还要早。

北魏王朝在洛阳龙门开窟造像活动的终结以宾阳中洞的停工为标志。

龙门石窟是继云冈石窟后又一座由皇家主持开凿的大型石窟寺,是云冈样式的继承与发展。

(取材于李泽厚《美的历程》,有删改)
1. 根据材料一,下列选项中对于云冈石窟文化元素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在山崖峭壁上雕刻石窟是拓跋鲜卑民族记录历史需要。

B. 帝王特征明显的大石佛反映出高僧昙曜“政教合一”的主张。

C. “人”字型、“狮子”型斗拱体现出中国传统建筑风格。

D. “音乐窟”里乐器、乐队、舞蹈等展现出鲜卑族艺术文化。

2. 根据材料一,请在横线①②③处分别填上恰当的词语,使文章连贯完整。

3. 下列词语的解释或加点字的读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A. 矜持(jīn):庄重严肃
B. 攻讦(jié):攻击揭发别人的缺点
C. 温柔敦厚(dūn):待人温和,诚恳厚道
D. 具体而微:形容具体但规模较小
4. 根据材料二,不属于盛唐时期石窟雕塑“另一种美的典型”的一项是
A. 佛像健康丰满的形态
B. 菩萨安稳的坐姿或站姿
C. 超然自得的权威主宰
D. 与职责相适的神态
5. 将下面的句子填入原文中,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与那种超凡绝尘、充满不可言说的智慧和精神性不同,唐代雕塑代之以更多的人情味和亲切感。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6. 根据以上三则材料,不属于三大石窟“共同特征”的一项是
A. 依山开凿
B. 可窥见北魏的造像艺术
C. 发现了珍贵的历史遗物
D. 由皇家主持开凿
7. 某美术学院附中拟开展“世界文化遗产——云冈石窟”的游学活动。

现在要制作宣
传单。

请依据三则材料,为宣传单撰写一段文字,介绍北魏造像艺术的特征和影响。

一、现代文阅读(一)
【答案】1. A 2. ①雕塑②政治斗争③民俗风情 3. D 4. C 5. B 6.
D
7. (1)特征:①北魏造像艺术主要体现在云冈石窟,以及龙门石窟。

②云冈石窟
把北魏早期诸多文化元素包容其中,譬如早期的帝佛合一,粗犷、威严、雄健。

③龙门石窟体现北魏晚期雕塑艺术理想美的高峰——秀骨清相、婉雅俊逸。

(2)
影响:①对莫高窟和龙门石窟造像题材的选择产生影响。

②对莫高窟产生影响,可以看到秀骨清相的艺术风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