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血的形态学分类
贫血的形态学分类依据

贫血的形态学分类依据贫血是指血液中红细胞数量或质量不足,导致氧输送能力下降的一种疾病。
根据形态学特征,贫血可以分为以下几类:一、红细胞形态异常类1. 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红细胞体积增大,形态不规则,核与细胞质比例失调。
2. 钩端螺旋体病性贫血:红细胞呈钩状、螺旋状或弯曲状。
3. 圆锥形红细胞性贫血:红细胞变成圆锥形,出现在遗传性椭圆形红细胞性贫血和镰状细胞性贫血等疾病中。
4. 球形红细胞性贫血:红细胞变成球形,出现在先天性球形红细胞性贫血等疾病中。
二、缺铁性类缺铁性是导致全球最常见的营养缺乏之一。
缺铁性引起的贫血称为缺铁性贫血。
缺铁性常见于女性、儿童和老年人。
三、溶血性类溶血性贫血是指红细胞寿命缩短,导致红细胞数量减少的一类贫血。
溶血性贫血可以分为遗传性和非遗传性两种类型。
1. 遗传性溶血性贫血:包括先天性球形红细胞性贫血、遗传性椭圆形红细胞性贫血等。
2. 非遗传性溶血性贫血:包括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药物诱导的溶血等。
四、再生障碍类再生障碍是指造成造血干细胞数量或功能不足的一类疾病。
造成再生障碍的原因可能是先天的或通过环境因素引起的。
再生障碍常见于儿童和年轻人,但也可以发生在任何年龄段。
五、骨髓增殖异常类骨髓增殖异常是指骨髓中某些细胞开始过度增殖,导致造成其他类型贫血。
骨髓增殖异常可以分为恶性和良性两种类型。
1. 恶性骨髓增殖异常:包括急性髓系白血病、慢性骨髓增生性肺动脉高压等。
2. 良性骨髓增殖异常:包括多发性骨髓瘤、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等。
六、其他类除了以上几类贫血之外,还有一些特殊类型的贫血,如地中海贫血、镰状细胞性贫血等。
总结:根据形态学特征,贫血可以分为红细胞形态异常类、缺铁性类、溶血性类、再生障碍类、骨髓增殖异常类和其他类。
不同类型的贫血有不同的原因和治疗方法。
因此,正确诊断和分类对于治疗和预后都十分重要。
诊断填空

二、填空题血液检验1、根据红细胞形态学特点,可将贫血分为正常细胞性贫血、小细胞性贫血、大细胞性贫血、单纯小细胞性贫血4类。
2、用于贫血形态学分类的三个红细胞平均值名称分别是MCV 、 MCH、MCHC。
3、促使血沉加快因素主要是血浆中纤维蛋白原、球蛋白、清蛋白。
红细胞的形状、数量对血沉也会产生影响。
4、成年男性血红蛋白正常值120-160g/L,红细胞数正常值4-5.5×1012/L。
5、成年女性血红蛋白正常值110-150g/L,红细胞数正常值3.5-5×1012/L。
6、红细胞染色反应异常包括低色素性、高色素性、嗜多色性。
7、病理情况下红细胞结构异常包括嗜碱性点彩、染色质小体、卡-波环、有核红细胞。
8、周围血白细胞正常值,成人4-10*109,白细胞分类中,杆状核粒细胞占0-5,分叶核粒细胞占50-70,淋巴细胞占20-40,单核细胞占3-8,嗜酸性粒细胞占0.5-5。
9、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最常见于过敏性疾病和皮肤病粪便检查1、显微镜检阿米巴痢疾粪便中红细胞多于白细胞,血存在;细菌性痢疾粪便中红细胞少于白细胞,粘液及脓存在。
2、孢子虫属肠道完全寄生性原虫,被列为艾滋病重要检查项目。
3、粪便中有意义的原虫类主要是阿米巴滋养体及其包囊,其中滋养体为致病阿米巴。
4、粪便显微镜检查可见的细胞种类有白细胞、红细胞、上皮细胞、巨噬细胞、及肿瘤细胞。
5、细菌性痢疾的外观常为脓血便,镜检可见到白细胞红细胞和巨噬细胞。
6、粪便隐血试验间断阳性见于消化道溃疡,持续阳性见于消化道恶性肿瘤。
浆膜腔积液检查1、漏出液属于非炎性积液,形成的主要原因有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毛细血管内流体静压升高、淋巴管阻塞。
2、渗出液主要由炎症引起。
也见于恶性肿瘤、风湿性疾病等引起。
3、漏出液蛋白总量常小于100*106,比重常在1.018以下,渗出液中葡萄糖含量较血糖水平低,比重常高于500*106。
4、漏出液细胞数常小于100*106/L,渗出液细胞数常大于500*106/L。
贫血的红细胞形态学分类(职称考点)

贫血的红细胞形态学分类(职称考点)WBC 白细胞计数(4一10)x10/L LYM 淋巴细胞百分比 20一40% 0.8-4.0*10九次方GRAN 中性粒细胞百分比 50-70%中值细胞比率正常值 3~8 0.12-0.8*10九次方RBC 红细胞计数男:(4.5一5.5)x10/L女: (3.5一5.0)xl0/LHGB 血红蛋白男: 120一160/L女: 110一150/LHCT 红细胞压积男:(0.42一0.49%)女:(0.37- 0.43%)MCV 平均红细胞体积 82一92FLMCH 平均细细Hb含量 27一31PgMCHC 平均红细胞Hb浓度 320一360g/LRDW 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 11.6一14.8%红细胞分布宽度(RDW-CV)正常参考值35.1-43.9PLT 血小板计数 100一300X10/LWPV 平均血小板体积 7-11FLPCT 血小板压积男:0.108一0.272%PDW 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 15.0-17.0贫血的形态学分类表1-1 根据MCV、MCH、MCHC对贫血的形态学分类表1-1表1-2 根据红细胞MCV和RDW对贫血的形态学分类表1-2尿尿SG 比重 1.010一1.025 尿蛋白<0.1g/L:-;尿蛋白为0.1—0.2g/L:±;尿蛋白为0.2—1.0g/L:+;尿蛋白为1.0~2.0g/L:++;尿蛋白为2.0—4.0g/L:+++;尿蛋白>4.0g/L:++++尿常规检查项目一般分为以下11类:尿蛋白,潜血等正常值为0血生化酸碱度(PH) 7.35-7.45二氧化碳分压(PaCO2) 35-45mmHg 氧分压(PaO2) 75-100mmHg 碳酸氢根离子HCO3-) 21.3-27.3mmol/L钠离子(Na+) 136-146mmol/L 钾离子(K+) 3.5-5.5mmol/L 氯离子(Cl-) 96-106mmol/L。
贫血分类及概述ea

一、贫血概论:首先要知道贫血是临床病症,不是一种疾病。
Hb、压积、红细胞数、MCV、MCH和MCHC的定义、参考值和换算一定要会,贫血的严重度划分要知道。
〔一〕分类1形态学分类:大细胞性、正细胞性和小细胞低色素性。
具体内容在血液检验中再说2病因学:1〕生成减少:a原料减少:缺铁、叶酸和VB12。
b造血功能障碍:造血组织减少―――再障造血功能异常―――MDS造血功能受抑制――白血病、转移癌至骨髓和骨髓瘤等2〕破坏过多:a内在缺陷:遗传因素―――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酶的缺陷蛋白合成障碍--地贫b外在因素:PNH自身免疫性机械因素-血管生物因素-蛇毒理化3〕丧失过多:急性――正细胞正色素性慢性――小细胞低色素性有些疾病同时可以有几种因素共同作用,例如PNH既有造血干细胞基因突变的内在因素,又有补体敏感这一获得性的外在因素。
〔二〕临床表现:贫血的病症特异性不好,而且通常混有原发疾病病症,各种病症综合起来可以分为以下两类1组织缺氧表现:皮肤粘膜苍白、乏力,心、脑、肾和消化道等脏器缺氧都会产生相应病症2机体代偿导致:例如贫血可以引起循环血量代偿性增加,使心负荷增加,在中重度贫血尤其明显,因此引起一系列病症。
二、缺铁性贫血〔IDA〕:〔一〕体内的铁60%以上存在RBC内,HB和肌红蛋白等所含铁合称为功能铁。
衰老死亡RBC被单核巨噬细胞系统分解〔主要部位在脾〕,铁以铁蛋白和含铁血黄素形式称为储存铁,成年男性大约1000mg、女性300-400mg。
每天食物中大约含铁10-15mg〔主要在十二指肠和空肠上段吸收〕,被人体吸收1mg左右,每天从脱落上皮等丧失大约1mg的铁,所以铁的来源主要是自体衰老死亡的RBC,处于一种闭式循环,因此单纯的饮食缺乏不容易引起铁缺乏。
〔二〕原因:1、丧失过多:女性月经过多最常见〔青年多为功血、中年多为子宫肌瘤〕、内痔、消化性溃疡、钩虫慢性小量出血也是常见原因。
2、生理需要量增加:生长发育迅速的儿童青少年、妊娠和哺乳期妇女3、吸收不良:胃大切、长期严重腹泻、长期饮浓茶〔多为女性同时伴有月经丧失过多〕、胃酸缺乏等〔三〕实验室检查:1、血清铁〔SI〕:反映转运铁,是可利用铁。
医学课件:贫血

(1)骨髓基质细胞受损 (2)淋巴细胞功能亢进 (3)造血调节因子水平异常 (4)造血细胞凋亡亢进
3、造血原料不足或 利用障碍所致贫血
(1)叶酸或维生素B12 缺乏或利用障碍
(2)缺铁和铁利用障碍 性贫血
(二)红细胞破坏过多性贫血
1、红细胞自身异常所致溶贫 (1)膜异常性溶贫 (2)酶异常性溶贫 (3)珠蛋白和血红素异常性溶贫
(2)体力、耐力下降;易感染;儿童生长发育迟缓、 智力低下;口腔炎、舌炎、舌乳头萎缩、口角皲裂、吞 咽困难;
(3)毛发干枯、脱落;皮肤干燥、皱缩;指(趾) 甲缺乏光泽、脆薄易裂,重者指(趾)甲变平,甚至凹 下呈勺状(反甲)。
3.缺铁原发病表现
贫血一般表现
•神经、精神系统异常:异食 癖(pica) •缺铁性吞咽困难(plummerVinson征) •舌炎、口角炎 •毛发干枯、反甲
【分类】
一、按贫血进展速度分:
急性与慢性
二、按红细胞形态分:
贫血的细胞形态学分类
类型
MCV(fl) MCHC(%)
100
正细胞性贫 血
80~100
小细胞低色 素性贫血
<80
32~35 32~35 <32
巨幼贫,伴RC大量增多 溶贫,MDS等
AA、PRCA、溶贫、急性 失血性贫血等
如:缺铁性贫血---补铁 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免疫抑制 某些遗传性的---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思考题】
1.为什么说贫血的病因诊断十分重要? 2.面对一名患者,如何才能正确诊断和治疗?
第三章 缺铁性贫血
(Iron Deficient Anemia, IDA)
铁与血红蛋白的关系
简述贫血形态学分类

简述贫血形态学分类
贫血是指血液中红细胞数量或血红蛋白浓度低于正常范围,导致机体氧供不足的一种疾病。
贫血的形态学分类是指根据红细胞形态、大小、色素等特征进行分类。
以下是对贫血形态学分类的简述。
1. 铁缺乏性贫血(IDA)
铁缺乏性贫血是最常见的贫血类型之一。
其特征是红细胞大小和形态正常,但血红蛋白浓度降低。
铁缺乏性贫血通常是由于铁摄入不足、吸收不良或失血引起的。
2. 大细胞性贫血(MCA)
大细胞性贫血是指红细胞体积增大,血红蛋白含量降低,红细胞形态不规则。
大细胞性贫血通常是由于维生素B12和叶酸缺乏引起的。
3. 小细胞性贫血(MCI)
小细胞性贫血是指红细胞体积减小,血红蛋白含量降低,红细胞形态不规则。
小细胞性贫血通常是由于铁缺乏、慢性疾病或遗传疾病引起的。
4. 混合型贫血
混合型贫血是指同时存在大细胞性和小细胞性贫血的情况。
混合型贫血通常是由于慢性疾病、铁缺乏和维生素B12或叶酸缺乏引起的。
5. 非营养性贫血
非营养性贫血是指由于其他原因引起的贫血,如白血病、溶血性贫血和肾脏疾病等。
6. 鱼鳞细胞贫血
鱼鳞细胞贫血是一种遗传性疾病,其特征是红细胞形态不规则,呈现出鱼鳞状。
鱼鳞细胞贫血通常是由于血红蛋白异常引起的。
贫血形态学分类是根据红细胞形态、大小、色素等特征进行分类的,不同类型的贫血有不同的病因和治疗方法。
了解贫血的形态学分类对于诊断和治疗贫血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2023年检验类之临床医学检验技术(士)精选试题及答案二

2023年检验类之临床医学检验技术(士)精选试题及答案二单选题(共50题)1、按贫血的形态学分类,骨髓病性贫血属A.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B.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C.单纯小细胞性贫血D.正常细胞性贫血E.大细胞性贫血【答案】 D2、瑞氏染色法的染色作用()A.物理吸附B.化学亲合C.物理吸附和化学亲合D.化学结合E.物理结合【答案】 C3、不属于生理性多尿的情况为A.服用咖啡后引起的多尿B.精神紧张C.尿崩症D.使用脱水剂E.饮水过多【答案】 C4、鲍曼不动杆菌的培养特性有A.在血平板上产生清晰的β-溶血环B.42℃可生长C.在血平板上菌落较小D.产生色素E.形成边缘不整齐的菌落【答案】 B5、19世纪末发现的主要病原体不包括()A.大肠埃希菌B.肺炎杆菌C.艾滋病病毒D.脑膜炎球菌E.流感杆菌【答案】 C6、诊断黑热病最有效的病原学诊断方法是A.骨髓穿刺涂片查无鞭毛体B.血涂片查无鞭毛体C.骨髓穿刺涂片查前鞭毛体D.血涂片查前鞭毛体E.生理盐水直接涂片法,虫卵【答案】 A7、某患者午餐后数小时出现头晕、恶心、腹痛、呕吐等症状。
呕吐物接种到血液琼脂平皿培养出现完全溶血环、金黄色菌落。
培养滤液幼猫腹腔注射4小时后出现呕吐,此病可诊断为()A.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食物中毒B.产气荚膜梭菌引起的食物中毒C.肠沙门菌引起的食物中毒D.肉毒梭菌引起的食物中毒E.鼠伤寒沙门菌引起的食物中毒【答案】 A8、疟疾和血吸虫病患者发生肾小球肾炎属于哪类变态反应A.速发型B.迟发型C.免疫复合物型D.细胞毒型E.都可以【答案】 C9、患者,女,56岁。
面部皮肤红肿伴发痒1天,3天前曾染发。
体格检查:面部及耳廓皮肤充血红肿,并有散在水泡,大如绿豆、小如小米。
实验室检查:IgE正常。
诊断:接触性皮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接触性皮炎属于Ⅰ型超敏反应性疾病B.本例引发超敏反应的主要物质是染发剂C.染发剂属于大分子半抗原物质D.接触性皮炎主要是使B细胞致敏E.以上说法均不正确【答案】 B10、自动生化分析仪用苦味酸法测定血清肌酐时采用A.一点终点法B.两点终点法C.定时两点法D.连续检测法E.透射比浊法【答案】 C11、某学校发生一起食物中毒事件,当天中午在学校食堂就餐的大部分学生发生呕吐、腹痛、腹泻,卫生部门对该食堂就餐环境及餐具进行调查后发现无异常,但厨师王某手上发现有明显的化脓性感染病灶。
贫血的形态学分类

贫血的形态学分类贫血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其主要特征是血液中红细胞数量或功能的异常降低。
根据红细胞形态学特征,贫血可以分为多种类型。
下面将介绍贫血的形态学分类。
1. 铁缺乏性贫血(IDA)铁缺乏性贫血是最常见的贫血类型之一。
它由于体内铁元素不足,导致红细胞无法正常合成血红蛋白而引起。
在形态学上,铁缺乏性贫血的红细胞呈现出小、淡、细、低色素的特点。
这是由于缺乏铁元素,无法形成正常的血红蛋白,导致红细胞的大小和颜色减小。
2. 酸性缺乏性贫血(Sideroblastic anemia)酸性缺乏性贫血是一种由于体内铁元素代谢紊乱导致的贫血类型。
在形态学上,酸性缺乏性贫血的红细胞呈现出铁粒幼细胞的特点。
这是由于铁元素在红细胞内积聚过多,形成铁粒,影响红细胞的正常功能。
3. 铁粒幼细胞性贫血(Thalassemia)铁粒幼细胞性贫血是一组遗传性疾病,主要影响血红蛋白的合成。
在形态学上,铁粒幼细胞性贫血的红细胞呈现出小细胞、低色素的特点。
这是由于血红蛋白的合成受到抑制,导致红细胞无法正常发育和成熟。
4. 长期慢性病性贫血(Anemia of chronic disease)长期慢性病性贫血是一种由于慢性疾病引起的贫血类型。
在形态学上,长期慢性病性贫血的红细胞呈现出小细胞、低色素的特点。
这是由于慢性疾病引起的炎症反应导致铁元素无法正常利用,造成红细胞发育异常。
5. 非再生性贫血(Aplastic anemia)非再生性贫血是一种由于骨髓造血功能受损而引起的贫血类型。
在形态学上,非再生性贫血的红细胞数量减少,呈现出小细胞、低色素的特点。
这是由于骨髓造血功能受损,无法正常产生足够数量的红细胞。
6. 铁粒幼细胞性贫血(Megaloblastic anemia)铁粒幼细胞性贫血是一种由于维生素B12或叶酸缺乏引起的贫血类型。
在形态学上,铁粒幼细胞性贫血的红细胞呈现出大细胞、高色素的特点。
这是由于维生素B12或叶酸缺乏,导致DNA合成异常,红细胞发育受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贫血的形态学分类……………………………………………………………………………………………………
贫血的形态学分类MCV MCH MCHCC 临床意义
正常细胞性贫血80-100 27-34 32-36 再生障碍性
贫血、骨髓病
贫血如白血
病等
大细胞性贫血>100 >34 32-36 巨幼细胞
贫血及恶
性贫血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80 <27 <32 缺铁性贫
血、珠蛋白
生成障碍性
贫血。
铁粒
幼细胞性贫
血
单纯性小细胞贫血<80 <27 32-3 慢性感染炎
症,肝病,尿
毒症,恶性
肿瘤,风湿
性疾病所致
的贫血……………………………………………………………………………………………………
参考值:MCV(平均红细胞体积) 80-100 f l
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 27-34 p g
MCHC(平均血红蛋白浓度) 320-36 g/L
MCV(fl)= HCT / RBC (红细胞压积/红细胞总数)
如下图
MCV平均红细胞体积=HCT 红细胞压积/ RBC红细胞总数)
X =35、4/ 4、03= 8、78………、(四舍五入法得出8、8)
8、8转换为飞升的单位即就是88
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H b(血红蛋白/ RBC红细胞总数
X=117/4、03=29、03225……、(四舍五入法得出29)
MCHC平均血红蛋白浓度= H b(血红蛋白/HCT红细胞压积
X=117/35、4=3、30……、(四舍五入法得出3、3)
3、3转换成g/l的单位即就是330
不同人种及地区人群范围不完全相同、儿童与成人的范围不相同,男性与女性不同(可留意报告单值)
如下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