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历史古代史和近代史知识要点
中考历史总复习:世界《古代史+近代史》核心考点

第一单元 古代亚非文明【思维导图】第1课 古代埃及【课程标准】知道金字塔,初步了解古埃及文明。
1.尼罗河与古埃及文明(1)兴亡:位于非洲东北角,尼罗河贯穿埃及南北,古埃及文明被称为“尼罗河的赠礼”。
约从公元前3500年开始出现若干小国,公元前3100年左右初步实现统一;公元前525年,被波斯帝国吞并。
(2)版图:经历了古、中、新三个王国时代,埃及成为强大的军事帝国,北至叙利亚和小亚细亚交界处,以及幼发拉底河上游,向南扩展到尼罗河“第四瀑布”。
(3)文明:太阳历是古埃及天文学的突出成就之一。
象形文字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之一。
2.金字塔:古埃及文明的象征,反映了古埃及社会经济发展的较高水平,是古埃及人智慧的结晶。
3.法老的统治(1)统治:法老是全国的最高统治者,集军、政、财、神等大权于一身,国王经常用王杖责打大臣。
(2)危机:随着社会矛盾的激化,王权受到挑战,胡夫金字塔之后越修越小反映了王权的衰落。
第2课 古代两河流域【课程标准】通过《汉谟拉比法典》,初步了解古代两河流域文明。
1.古代两河流域文明(1)范围:“两河”指西亚的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两河流域又称“美索不达米亚”。
(2)建国:约从公元前3500年起,产生了一些以城市为中心的小国。
(3)统一:约公元前2400年,实现了初步统一。
2.古巴比伦王国(1)统一:公元前18世纪,第六代国王汉谟拉比完成了整个两河流域中下游地区的统一事业,建立了统一、强大的奴隶制国家。
(2)统治:实行君主专制制度,加强中央集权,制定了一部较为系统和完整的法典。
(3)影响:汉谟拉比在位时是古巴比伦王国最强盛的时期。
3.《汉谟拉比法典》(1)地位: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
(2)内容:从法典中可知,古巴比伦分拥有公民权的自由民、无公民权的自由民和奴隶三个严格的社会等级;奴隶制度在古巴比伦相当发达,战俘是奴隶的主要来源,也有买卖奴隶的现象。
家庭奴隶制是其一大特征。
秘籍03 高考考前必记核心知识点扫描——世界史-备战2023年高考历史抢分秘籍(新高考专用)

秘籍03 高考考前必记核心知识点扫描——世界史一、世界上古史:古代文明的产生与早期发展【阶段特征】农业和畜牧业是人类文明产生的重要前提。
农业和畜牧业产生后,人类从食物的采集者变成食物的生产者,社会分工与社会结构日趋复杂,人类逐渐迈向文明时代。
【考点扫描】1、政治:文明产生:伴随着阶级、国家和文字的出现,人类社会开始迈入文明时代。
最初的文明分散在各大河流域,呈现出起源多元、发展多样的格局。
文明扩展:自公元前6世纪起,农耕文明进一步发展,促使一些地区性帝国先后崛起,战争在文明交流中起重要作用。
①古巴比伦建立君主专制,颁布《汉谟拉比法典》,宣扬君权神授;②古印度实行种姓制度,对印度社会历史发展产生深远影响;③西方政治文明的源头:古代雅典逐渐形成了城邦民主政治,开西方民主政治之先河;古代罗马:从《十二铜表法》到《查士丁尼法典》,罗马法逐渐趋向完善,其蕴涵的人人平等、公正至上的法律观念对近现代法治国家的建立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④波斯帝国继承君主专制制度,地方上实行行省制;亚历山大帝国继承波斯帝国制度,宣扬君权神授,实行行省制,推广希腊化,体现文明之间的继承与发展,地区间的文明相互影响;罗马帝国扩张,完善了罗马法。
2、经济:农业和畜牧业的产生推动人类走向文明阶段。
农耕文明:早期文明主要产生于大河流域,表明人类早期文明的产生与发展受地理环境影响较深;海洋文明:古希腊:海外贸易和奴隶制工商业发达。
3、文化:思想文化繁荣,多元发展。
古代文明区在文字、文学、科技等方面取得了突出成就。
不同地区的文明,随着历史的发展不断加强交流,并相互影响。
①两河流域发明楔形文字,出现最早的史诗《吉尔伽美什》;②埃及人制定了世界上第一部太阳历;古印度释迦牟尼创立了佛教,创造了数字;③古希腊希罗多德被称为“史学之父”,修昔底德成为政治史传统的奠基人,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奠定了西方哲学的基础,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基本特点,是近代西方人文精神的源头。
2023年中考历史核心考点4(世界古代、近代史)汇总必背知识点梳理

中考历史核心考点必背4(世界古代、近代史)一、知道金字塔,初步了解古埃及文明(一)古代埃及:古埃及位于非洲东北角,世界上最长的河流尼罗河贯穿埃及南北。
约从公元前3500年开始,在尼罗河下游陆续出现了若干个小国家。
(二)文明成就1.金字塔:金字塔的修建,反映了古埃及国王(法老)的无限权力。
金字塔也是古埃及文明的象征,反映了古埃及社会经济发展的较高水平,是古埃及人智慧的结晶。
2.象形文字:古埃及的象形文字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之一。
3.太阳历:古埃及天文学的突出成就之一。
二、通过《汉谟拉比法典》,初步了解古代两河流域文明(一)两河流域:“两河”指西亚的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
两河流域,大体上是以今天伊拉克首都巴格达为中心的狭长地带。
(二)古巴比伦王国:公元前18世纪,第六代国王汉谟拉比在位时,完成了两河流域中下游地区的统一事业,建立了统一、强大的奴隶制国家。
(三)《汉谟拉比法典》1.内容:从法典中可知,古巴比伦有着严格的社会等级。
奴隶制度在古巴比伦相当发达。
商品经济在古巴比伦比较活跃。
2.意义:《汉谟拉比法典》是迄今已知世界上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成文法典,是古巴比伦王国留给人类的宝贵文化遗产,表明人类社会的法制传统源远流长。
三、通过种姓制度和佛教的创立,初步了解古代的印度社会(一)古代印度:古代印度文明最早出现于印度河流域,公元前1500年左右,雅利安人侵入印度并在印度河流域和恒河流域建立起许多小国家。
孔雀王朝统治时期是古代印度文明的鼎盛时期。
(二)种姓制度:雅利安人进入印度后,逐渐建立了严格的社会等级制度,史称“种姓制度”。
在这一制度中,第一等级是婆罗门,第二等级是刹帝利,第三等级是吠舍,第四等级是首陀罗。
种姓制度下的各等级世代相袭,各等级之间贵贱分明。
(三)佛教1.创立:公元前6世纪。
创始人乔达摩·悉达多,后来被称为“释迦牟尼”。
2.传播:佛教经中亚传到中国新疆,再传入中国内地,后又传到朝鲜、日本和越南等国。
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下知识点总结

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下知识点总结历史是探究人类活动和社会发展的科学,包括中外历史共同的发展思路和历史纲要。
在学习历史时,我们需要掌握一些关键的知识点,下面是我对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下的知识点总结。
一、世界史1.古代文明:埃及、印度、中国、美索不达米亚、希腊、罗马等文明的起源及其基本特征。
2.中世纪:拜占庭帝国、伊斯兰教的兴起与发展、欧洲封建社会及其经济、政治、文化特征等。
3.近代史:资本主义的兴起、殖民主义的扩张、工业革命、世界两次大战及其影响、联合国的成立及其作用等。
4.现代史:冷战、新冷战、世界经济、全球化、恐怖主义等。
二、中国史1.夏、商、周:五千年中华文明的发展和进化、封建制度的形成和发展、诸侯割据、战争不断等。
2.秦汉:秦始皇的统一战争、渐入佳境的汉朝、汉武帝时期的经济繁荣和文化盛典等。
3.魏晋南北朝:三国时期政治割据、魏晋南北朝的分裂和衰落、宋齐梁陈南朝的兴起等。
4.唐宋元明清:盛唐、宋代的经济繁荣、元代的蒙古族的入侵、明清时期的文化兴盛等。
5.近代史: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国共内战、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发展等。
三、地理1.世界地理:地球和地球上的自然环境、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地球上的文明和文化等。
2.中国地理:中国的地理范围、山水之美、人民生计、历史文化等。
四、文化1.世界文化:世界上的文化现象、西方文化、东方文化、各国文化等。
2.中国文化:中国的文化特征、中国的古代文化、中国的现代文化、中华文明等。
五、艺术1.世界艺术:世界艺术史、各种艺术形式、艺术流派、各国有代表性的艺术家等。
2.中国艺术:戏曲、音乐、舞蹈、美术、曲艺等。
以上是我对历史中外历史纲要下的知识点总结,这些知识点是我们学习历史时必须要掌握的,也是我们了解人类历史发展的重要方面。
希望这些知识点的总结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历史文化,从而更好地认识自己、认识世界。
历史古代史现代史近代史世界史

历史古代史现代史近代史世界史历史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古代史、现代史、近代史和世界史等多个方面。
下面将对这四个方面依次进行介绍。
一、古代史古代史是指人类文明起源至公元6世纪末的历史时期。
这个时期包含了各种古代文明的兴衰。
古代史的标志性事件之一是人类农业的兴起和定居生活的形成,如古埃及、美索不达米亚和古中国等古代文明的发展。
此外,古代希腊和罗马帝国也是古代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西方文化有重大影响。
二、现代史现代史是指16世纪初至18世纪末的历史时期。
这个时期主要呈现出封建制度的衰落、资本主义的兴起和工业革命的发展。
其中,欧洲列强的殖民扩张是现代史的一个重要特征,如英国、法国和西班牙等国家在亚洲、非洲和美洲建立的殖民地。
三、近代史近代史是指19世纪初至20世纪末的历史时期。
这个时期经历了众多重大事件和社会变革,如工业化进程的加速、农业革命的发生以及民族主义和殖民地解放运动的兴起。
同时,近代史还包括了两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与结束,以及国际组织联合国的成立等。
四、世界史世界史是指从人类有记录以来至今的整个历史过程。
这个时期不再局限于某个地区或某个时期,而是以全球范围和跨越历史各个时期的方式来研究历史事件。
世界史中包含了各个地区的文明和历史事件,探讨了不同文化的交流与影响。
总结历史是人类社会的发展记录,通过研究古代史、现代史、近代史和世界史等不同方面,我们可以了解到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变迁。
对于个人和社会意义重大,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过去、理解现在并展望未来。
因此,学习和研究历史不仅是我们对自身发展有益的一部分,也是我们拓宽眼界和增长见识的途径之一。
以上简要介绍了历史的不同方面,包括古代史、现代史、近代史和世界史。
通过深入学习和研究历史,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人类社会的演变和发展,从而更好地应对当下的挑战和建设更美好的未来。
历史是我们的瑰宝,希望我们能够珍惜和传承这份宝贵的财富。
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知识点总结

中外历史纲要上册知识点总结
一、中国古代史
1.中华文明起源:中国远古时代的人类文明,如元谋人、蓝田人和北京
人的出现,以及农耕文化、华夏族群的形成。
2.夏商西周:早期国家制度的形成,如宗法制、分封制等,以及青铜文
明的发展。
3.春秋战国:社会大变革,如井田制瓦解、封建生产方式产生,以及百
家争鸣的思想繁荣。
4.秦汉:大一统国家的建立与巩固,如秦始皇统一六国、汉武帝的强
盛,以及丝绸之路的开通。
5.三国两晋南北朝:分裂与融合,如三国鼎立、十六国的兴起和南朝的
改革。
二、中国近代史
1.鸦片战争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西方列强的侵略,不平等条
约的签订,以及中国社会的剧变。
2.太平天国运动与农民起义:太平天国的兴起与失败,以及义和团运动
等农民起义的抗争。
3.洋务运动与早期现代化:洋务派的自强运动及其影响,以及中国现代
化的初步尝试。
4.戊戌变法与清末新政:维新派与守旧派的政治较量,以及清末为挽救
统治危机进行的改革。
三、世界近代史
1.世界近代史的开端:新航路的开辟、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影响。
2.资产阶级革命时代:英国、美国、法国等国的资产阶级革命及其影
响。
3.工业革命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工业革命的开展,以及世界经
济体系的形成。
4.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与国际工人运动:马克思主义的创立及其对世界历
史进程的影响。
高考历史复习必背清单-世界古代史、近代史

专题04世界古代史、近代史通史知识要点一、世界古代史【阶段特征】:古代希腊以发达的民主政治著称于世,并最早产生人文精神;古代罗马创立了健全的法律体系。
【通史要点】政治经济思想文化古代希腊古代希腊形成了城邦民主政治,建立了较为健全的民主制度,开西方民主政治的先河(1)古代希腊独特的地理环境造就了小国寡民的城邦国家,并使其形成了独特的民主政治(2)梭伦改革为雅典民主政治奠定了基础,克利斯提尼改革使雅典的民主政治确立起来,伯利克里时期的雅典民主政治达到顶峰海外贸易和奴隶制工商业的发展,为民主政治和人文精神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古代雅典的智者学派、苏格拉底等人的思想,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特点,是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源头古代罗马古代罗马建立了系统的法律体系和完整的诉讼程序,对近现代法治国家的建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罗马法经历了由习惯法到成文法,由公民法到万民法的发展历程(2)《十二铜表法》是罗马第一部成文法,此后公民法不断完善,适用范围主要限于罗马公民(3)随着罗马帝国的不断扩张,公民法发展到万民法,《查士丁尼民法大全》标志着罗马法体系最终完成海外贸易和商品经济的发展,为公民法向万民法的过渡奠定了物质基础人人平等,公平至上的自然法思想的产生标志着罗马法的高度成熟二、世界近代史(一)资本主义兴起阶段的西方文明: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阶段特征】:从新航路开辟到工业革命前是资本主义的兴起阶段,资产阶级开始按照自己的要求改造世界。
【通史要点】政治经济思想文化资产阶级开始建立起代议制民主政治,法治取代人治,公民取代臣民,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新航路开辟与早期殖民扩张,使欧洲封建制度加速解体,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世界市场开始形成并不断拓展人文主义思潮兴起并进一步发展;启蒙运动成为资产阶级革命的理论武器;近代科学技术产生并取得突破,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必要的准备(二)工业革命时代的西方文明:文明多样,世界更加丰富多彩【阶段特征】:西方国家由农业社会跨入工业社会,由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人类历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专题05九年级上册(世界古代史近代史)中考历史核心考点必背知识清单

楔形文字:是世界上最早的文字之一 阴历:确定了今天星期的名称和7天1周的规定
考点03古印度文明
发源地 印度河流域
公元前23世纪到前18世纪印度河流域出 现早期文明:哈拉帕、摩亨佐・达罗遗 发展概况 址→公元前1500年雅利安人入侵建国→ 公元前324年—前187年孔雀王朝是古印 度文明鼎盛时期
考点12 西欧中世纪城市
城市兴起
时间 原因
背景
城市 方式
10世纪 农业技术提高,农业剩余产品增加;商业贸易发展;人口增长 城市受封建领主控制
金钱赎买和武力斗争
自治 自治标志 从国王或领主手中取得“特许状”
城 斗争 结果
13C,许多城市取得某种程度的自由与特权(成为自由城市或自治城市)
市
典型
法兰西琅城起义
封臣义务:忠诚;无偿地为封君服兵役;提供金钱等
封 君
内容 封君义务:不能任意侵害封臣的荣誉、人身和财产安
封
全;提供保护
臣 特点 以土地封赐为纽带;等级森严,层层分封;逐级保护
制
和负责。
度
(1)奠定了西欧封建骑士制度的基础,促使以土地为
影响
纽带的封建制度在中世纪的西欧形成。 (2)封建主仰仗经济和武装力量,割据一方,封建主
社设 专业 有法学、医学和神学
置 课程 课程设置一方面仍受基督教会的影响,另一方面也反映了经济和社会发展
课程 的要求。
西特欧点大学的兴起被认为是欧洲中世纪教育“最美好的花朵”,为欧洲教育和学术
影响 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界历史古代史和近代史知识要点世界古代史知识点一个祖先——非洲的南方古猿就是人类的直系祖先。
一个黑暗时代——教会的统治1. 教会统治的确立——丕平献土:756年,法兰克国王矮子丕平为报答教皇对他的支持,把用武力夺取的意大利中部一片领土献给教皇,形成了罗马教皇国,史称“丕平献土”。
2. 教会的统治的表现:(1)政治上:罗马教皇被视为上帝在人间的最高代表,有权废立国王,地位至高无上。
(2)经济上:教会是西欧最大的封建主,占有西欧三分之一以上的土地,不但剥削领地上的农民,还要向全体居民征收什一税。
(3)思想文化上:教会是西欧最顽固的封建精神堡垒,垄断教育,宣扬《圣经》是一切知识的顶峰,反对学习基督教神学以外的知识,禁绝希腊罗马古典文化。
3.教会统治的影响:教会的统治,严重影响了西欧社会的进步,历史上把教会统治的时代称为“黑暗时代”。
一兴一衰——西欧城市的兴起和拜占廷帝国的衰落1、西欧城市的兴起(1)时间:11世纪(2)形成原因:随着西欧生产力的提高,手工业逐渐发展起来。
逐渐形成了新的工商业城市。
(3)琅城起义:琅城起义是城市争取自治权,反封建主斗争的典型。
(4)代表城市:意大利——威尼斯、热那亚、佛罗伦萨。
法国——巴黎、马赛,英国的伦敦等。
(5) 西欧城市兴起的历史意义:瓦解西欧封建制度和孕育近现代西方文明起着重要作用。
2、拜占廷帝国的衰落1.原因:(1)封闭保守,故步自封,不吸收先进文明的成果。
(根本原因)(2)皇帝查士丁尼频频用兵,民穷财尽。
(3)内忧外患,领土被蚕食,国家四分五裂。
2.灭亡:1453年,奥斯曼土耳其攻陷君士坦丁堡,灭掉古老帝国。
3.启示:开放宽容促进文明繁荣,保守狭隘致使文明衰落。
两个文明发源地:1、大河文明(东方文明)----人类早期文明的产生与自然地理环境的关系(1)亚非文明都与大河有关,埃及---尼罗河、西亚----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印度----恒河和印度河、中国----长江与黄河。
(2)原因:这些大河流域土地肥美、灌溉便利、宜于农耕,使这些地区最早出现农业,进而出现国家,出现奴隶制文明。
2、海洋文明(西方文明)——古代希腊爱琴文明:克里特和迈锡尼文明称爱琴文明。
古希腊是西方文明的发源地。
最著名的城邦:斯巴达和雅典。
全面繁荣:时间:公元前5世纪。
表现:①政治上:奴隶制度充分发展起来,奴隶成了社会的主要生产者。
②经济上:奴隶制经济繁荣,雅典工商贸易兴盛,是当时地中海地区最大的商贸中心,是最繁荣的城邦,被称为“全希腊的学校”。
两个等级制度:1、古代印度的种姓制度(1)内容:把古代印度居民从高到低分成四个等级:婆罗门----宗教祭祀;刹帝利----国王、武士,掌管军、政大权;吠舍------平民,以农、牧、工、商为职业,多数人无政治权利;首陀罗---被征服的土著居民和沦落的雅利安人,主要从事低贱的职业。
(2)实质:一种严格的等级制度。
(3)影响:种姓之间界限森严,低级种姓不允许从事高级种姓的职业,不同种姓之间的男女不能通婚。
种姓等级界限表现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严重地阻碍了古代印度社会的发展。
2、西欧封建等级制度地位:西欧封建制度的核心是封建等级制度。
时间:公元8世纪初。
现成原因:法兰克王国的宫相查理·马特推行采邑制,实行土地分封。
特点:经过层层分封,形成不同爵位的封建主等级。
各封建主之间以主臣关系依次隶从,构成一座封建等级金字塔。
塔的最底层是农奴。
结果:大大小小封建主占有土地,形成封建庄园,封建庄园遍布西欧。
两种文明交融的方式:暴力冲突和友好交流对我们当今世界的交往的启示:我们赞同和平交往,在当今世界,和平交往可以加深对各国各民族历史与文化的认同感,我们要培养自己的开放意识、国际意识、交流协作意识,充分理解我国对外开放政策的正确性。
两次东西方文明友好交流:1. 马可·波罗来华(1)时间:元朝时期 (2) 著作:《马可·波罗游记》一书对西方人了解东方起了重要作用。
2. 阿拉伯数字的发明和西传(1)发明:古印度人创造发明了0至9十个数字符号,称为数码。
(2)西传:阿拉伯人吸收这套数码,并编写出专门介绍数码的书。
大约在12世纪,这套数码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很快被欧洲人采用,被误称为“阿拉伯数字”。
(3)影响:十个数码在世界各国流行,成为通用的数字符号。
两大古老文字:1. 象形文字:时间:古埃及人在公元前3500年左右,发明象形文字。
使用材料:纸草,或铭刻在石碑、石柱、木头上。
2. 楔形文字:时间:古代两河流域居民在公元前3000年左右,创造使用了楔形文字。
使用材料:芦秆或木棍刻在黏土做成的泥版上,公元前2000年成为西亚地区的通用文字。
三大文学作品:1. 荷马史诗作者:荷马构成:《伊利亚特》和《奥德赛》两篇以特洛伊战争为背景的长篇叙事诗。
内容:荷马史诗反映了前11—前9世纪希腊的社会生活面貌。
地位:是欧洲第一部优秀文学作品,是不朽的世界文学名著。
2. 《俄狄浦斯王》背景:公元前5世纪,希腊戏剧非常繁荣。
歌颂英雄主义是希腊戏剧鲜明的主题。
作者:悲剧作家索福克勒斯。
地位:是希腊悲剧的典范。
3. 《一千零一夜》小说《一千零一夜》又名《天方夜谭》,是阿拉伯文学的代表作品。
四大战争:1、布匿战争:罗马共和国统一意大利半岛后,与控制地中海西部的北非强国迦太基进行了长达100多年的争霸战争,史称布匿战争。
公元前2世纪末,罗马取得了地中海的霸权,成为强大的奴隶制国家。
2、希波战争时间:前492年—前449年主要战役:马拉松战役结果:希腊以小胜大,以弱胜强,最后战败了波斯。
3、亚历山大东征目的:为夺取东方的土地和财富。
时间:前334年开始主要战役:伊苏斯之战结果:夺取了埃及和亚洲的大片土地,灭掉了波斯帝国,建立了横跨欧、亚、非三洲的亚历山大帝国。
影响:亚历山大东侵给东方造成了巨大的灾难,客观上也促进了东西方文明交流。
4、罗马征服地中海时间:公元前3世纪末至公元前30年。
过程:公元前3世纪末,罗马发动了征服地中海东部的战争。
先后征服了马其顿王国、希腊、塞琉古王国,至公元前30年,最后攻灭了埃及托勒密王国。
影响:罗马的征服结束了这一地区混乱无序的状态,此后,这一地区出现了两个世纪的和平与繁荣。
四大改革:1、日本大化改新:目的:为了打击贵族,挽救统治危机。
时间:646年领导人:孝德天皇特点:效仿中国隋唐的封建制度实行改革内容:①废除贵族对土地和部民的私有制,改由国家管理;②仿照唐朝均田制和租庸调制,颁行“班田收授法”和租庸调制;③实行中央集权,废除世袭制度,中央和地方设置官僚机构进行治理。
意义:大化改新使日本由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
启示:改革是社会进步与发展的不竭动力2、梭伦改革――雅典民主政治的建立公元前594年进行了著名的梭伦改革,建立了民主政治3、伯里克利改革――雅典民主政治的顶峰①措施:雅典没有国王,公民大会、五百人会议和陪审法庭是掌握国家权力的最重要的机构。
公民直接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国家各级官职向公民开放,通过选举产生。
由全体公民组成的公民大会是雅典国家的最高决策机构。
②评价:积极性:伯里克利时期,雅典基本上实现了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公民左右着国家政权;民主政治达到了顶峰。
局限性:这种民主是建立在奴隶主对奴隶专政基础之上的;奴隶和妇女都没有政治权利;真正享有民主权利的只是拥有公民权的少数雅典人。
4、查理·马特改革公元8世纪初,法兰克王国的宫相查理·马特推行采邑制,实行土地分封。
经过层层分封,形成不同爵位的封建主等级。
各封建主之间以主臣关系依次隶从,构成一座封建等级金字塔。
塔的最底层是农奴。
大大小小封建主占有土地,形成封建庄园,封建庄园遍布西欧。
四大地跨亚非欧的帝国:1、罗马帝国罗马共和国的建立与统一:公元前510年,罗马建立了奴隶制共和国,公元前3世纪统一了意大利半岛。
共和制度:公民享有参与政治活动的权利。
国家没有国王或皇帝,最重要的机构是元老院,最高的官职是执政官。
罗马共和国的政权主要掌握在贵族奴隶主手中。
斯巴达克起义:罗马共和国后期,斯巴达克起义震撼了罗马的统治。
共和制度危机:罗马共和国后期,共和制度出现危机,社会动荡不安,声势浩大的斯巴达克起义震撼了罗马的统治。
一些军事领袖为获取国家权力展开了激烈争夺。
公元前45年,恺撒夺得罗马最高权力成为独裁者,罗马共和国名存实亡——罗马帝国。
2、阿拉伯帝国伊斯兰教的建立:7世纪初,穆罕默德创立了伊斯兰教。
阿拉伯国家的建立:建立国家:622年,穆罕默德在麦地那建立了政教合一的国家。
既是伊斯兰教的宗教领袖,也是政府首脑和军事统帅。
征服麦加:630年,迫使麦加贵族皈依伊斯兰教,承认穆罕默德为“先知”。
把麦加确定为伊斯兰教的圣地,克尔白神庙改为伊斯兰教清真寺。
阿拉伯半岛的统一:到632年穆罕默德去世时,阿拉伯半岛的统一大体完成。
3、亚历山大帝国4、波斯帝国五大最早进入文明的国家和地区:埃及、两河流域(古巴比伦)、中国、印度(称四大文明古国)和希腊的克里特是世界上最早进入文明时期的国家和地区。
六大科技文化成果:1. 古代埃及的金字塔①作用:作为法老的陵墓。
②分布:尼罗河下游的吉萨一带。
③最大的金字塔:胡夫金字塔④评价:表现出古埃及人令人惊叹的智慧。
金字塔是古埃及文明的标志。
2. 古巴比伦的《汉谟拉比法典》(1)目的:为维护统一王国的统治和奴隶制社会秩序(2)性质:是维护奴隶主利益的工具(3)地位:是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3、阿基米得(1)国籍:古希腊杰出的科学家。
(2)成就:数学:第一次提出圆周率的科学计算方法和物体表面积及体积的计算方法;物理:提出了杠杆原理和“阿基米得定律”,奠定了机械力学和流体静力学的基础。
(3)地位:阿基米得的卓越贡献,使他成为世界历史上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
4、欧几里得:《几何原本》5、巴黎圣母院:时间:始建于12世纪中叶。
特点:高直尖。
作用:巴黎圣母院是法国著名的天主教大教堂。
地位:是欧洲哥特式建筑和雕刻艺术的代表。
6、麦加清真寺:时间:始建于公元前7世纪。
地理位置:坐落在沙特阿拉伯的麦加城内。
地位:麦加清真寺是阿拉伯建筑的典型代表,是伊斯兰教最神圣的寺庙,也是世界伊斯兰建筑珍品。
世界近代史知识点世界近代史主要介绍欧美国家近代化及其矛盾发展的过程即欧美大国崛起的进程。
近代化即现代化,是指由传统社会(人治)向现代社会(法治)变迁的过程,即由传统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变迁的过程。
近代化包括思想革命(文艺复兴、启蒙运动及马克思主义的诞生)、政治革命(英法美俄日等国的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和经济革命(工业革命)。
这是一场全方位的社会变革。
一部资本主义发展史一、资本主义的产生(一)文艺复兴——思想基础——人被发现的时代1.时间:14至16世纪2.地点:最先在意大利兴起3.根本原因: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4.性质:是一场反封建、反神学的资产阶级思想文化运动5.指导思想:人文主义——内涵:以人为本,肯定人性,肯定现世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