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延安干部学院考察报告标准范本_1
从延安精神中汲取从严治党的力量——延安学习考察报告

理论经纬近日,我和延安精神研究会的同志们怀着崇敬之心,走进了魂牵梦绕的革命圣地延安,接受革命传统教育。
我们登上了巍峨的宝塔山,参观了杨家岭、枣园、南泥湾等革命旧址,重温了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走向胜利的辉煌革命历史。
此次延安之行,我亲眼看到了当时极为艰苦的革命斗争环境,睹物思人,感慨颇深,在思想上、心灵上受到了很大震动。
学习期间,延安精神研究中心石和平同志与我们分享了他多年的研究成果,使我对延安精神有了更深的理解。
延安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彻底的革命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领导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时代精神,是展示中国共产党人形象的群体精神,是我们战胜敌人、夺取胜利的力量之源和精神支柱。
在新时代,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关键在全面从严治党。
全面从严治党必须坚持继承和创新相结合,结合时代条件发扬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
延安精神是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先进性与纯洁性、优良传统和作风的集中体现。
认真总结延安精神基本经验,让延安精神放射出新的时代光芒,对于全面推进从严治党具有重要意义。
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这个灵魂不能丢延安时期我们党坚持的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正确方向;就是我党所制定的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指引的方向;就是把革命的最高纲领和最低纲领统一起来、肩负领导争取民族独立和社会解放神圣使命——延安学习考察报告文•桑杰31理论经纬的政治方向。
正是坚持了这一正确的政治方向,我们党才能赢得人心,吸引成千上万热血青年“从祖国的四面八方,从万里海外,像潮水般地涌向延安”,才能够领导人民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推翻了国民党的反动统治。
在延安这座革命的大熔炉里,党始终把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放在第一位,把成千上万的革命青年培养成了坚定的革命战士,我们党的一大批干部在延安经过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各种文化知识,提高了理论素养,树立起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增强了为人民服务的能力和本领,成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中坚力量。
总结报告-中国延安干部学院考察报告 精品

中国延安干部学院考察报告一、基本情况中国延安干部学院是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成立,由中央组织部管理的中央直属事业单位,是对党政干部、企业经营管理者、专业技术人员和军队干部进行中共党史、党建理论、革命传统教育和基本国情教育的国家级培训基地。
学院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院务委员会负责制,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中央组织部部长李源潮兼任三所干部学院理事会理事长和学院院长。
理事会成员单位有: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委,有关地方党委、政府,有关高等院校和国有骨干企业。
学院内设办公厅、教务部、培训部、教学科研部、对外交流与培训开发部、人力资源部(机关党委)等工作部门。
中央对学院提出的办学要求是,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艰苦奋斗、执政为民。
中央赋予学院的功能定位是,要把学院建设成为面向全国的革命传统教育和基本国情教育基地,提高领导干部素质和本领的熔炉,开展国际培训交流合作的窗口;建设成为广大干部学习和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新课堂、大规模培训干部的新阵地、干部教育培训改革创新的新学校。
学院按照中央的要求,坚持干部教育培训为党的中心任务服务、为科学发展服务、为干部健康成长服务,提出紧扣主题、发挥优势、体现特色的办学思路,回归本色、锤炼本质、增强本领的培训目标,特色立院、创新兴院、人才强院的发展战略,大力实施特色课程、精品教材、独特人才、现场教学点、品牌班次等五大重点工程建设。
学院充分利用独特的资源,以独特的教学内容和方式,对干部进行生动的、富有感染力的、寓理于情、寓理于史的革命传统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
开设有独立设置班次、专设班次和委托培养班次。
课程设置有课堂讲授、现场体验和社会实践三种类型。
采取“菜单式”选课、“模块式”组课,并综合运用讲授式、体验式、研究式、案例式等多种教学方法。
教师面向全国选聘,以兼为主,专兼结合。
学院于XX年10月开始筹建,XX年6月17日开工建设,XX年3月21日正式开办。
学院位于延安市西北川风貌协调区,拥有一流的教学科研设施和一流的后勤服务社会化体系。
优品课件之中国延安干部学院考察报告

中国延安干部学院考察报告中国延安干部学院考察报告一、基本情况中国延安干部学院是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成立,由中央组织部管理的中央直属事业单位,是对党政干部、企业经营管理者、专业技术人员和军队干部进行中共党史、党建理论、革命传统教育和基本国情教育的国家级培训基地。
学院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院务委员会负责制,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中央组织部部长李源潮兼任三所干部学院理事会理事长和学院院长。
理事会成员单位有: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委,有关地方党委、政府,有关高等院校和国有骨干企业。
学院内设办公厅、教务部、培训部、教学科研部、对外交流与培训开发部、人力资源部(机关党委)等工作部门。
中央对学院提出的办学要求是,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艰苦奋斗、执政为民。
中央赋予学院的功能定位是,要把学院建设成为面向全国的革命传统教育和基本国情教育基地,提高领导干部素质和本领的熔炉,开展国际培训交流合作的窗口;建设成为广大干部学习和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新课堂、大规模培训干部的新阵地、干部教育培训改革创新的新学校。
学院按照中央的要求,坚持干部教育培训为党的中心任务服务、为科学发展服务、为干部健康成长服务,提出紧扣主题、发挥优势、体现特色的办学思路,回归本色、锤炼本质、增强本领的培训目标,特色立院、创新兴院、人才强院的发展战略,大力实施特色课程、精品教材、独特人才、现场教学点、品牌班次等五大重点工程建设。
学院充分利用独特的资源,以独特的教学内容和方式,对干部进行生动的、富有感染力的、寓理于情、寓理于史的革命传统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
开设有独立设置班次、专设班次和委托培养班次。
课程设置有课堂讲授、现场体验和社会实践三种类型。
采取“菜单式”选课、“模块式”组课,并综合运用讲授式、体验式、研究式、案例式等多种教学方法。
教师面向全国选聘,以兼为主,专兼结合。
学院于2002年10月开始筹建,2003年6月17日开工建设,2005年3月21日正式开办。
延安考察报告

延安考察报告一、考察目的为了更好地了解延安革命老区的历史文化及其对今天中国的影响,我们特地组织了本次延安考察行动。
通过实地考察与访谈,我们希望深入了解延安的历史和文化底蕴,领略延安革命精神的独特魅力,充分感受这个历史名城的丰富文化内涵。
二、文化遗迹考察1.延安革命纪念馆延安革命纪念馆是一个全面展示延安革命史、革命精神的纪念性博物馆。
馆内设计精美、布局合理,展出内容丰富,集中展现了中国革命的光辉历程,从地下党的建立到延安的初步发展,再到中国共产党中央机关从延安东迁到陕甘边区,整个展览贯穿了那个时代的每个重要节点。
除了大量的图片、文献、实物展出外,还有很多诸如时空隧道等技术手段的应用,使得参观者仿若穿越时空,亲临历史现场。
2.杨家岭革命旧址杨家岭革命旧址是中国革命战争时期中央局和毛泽东领导的革命机关所在地。
这里有毛泽东、朱德、周恩来等无数革命烈士的足迹。
保留下来的陈列馆展出了党的七大、八大的首要指挥所排山倒海的场面,有那些早已逝去的英雄的形象,让参观者深切感受到了中国革命的英雄气概。
3.延安民居古朴的延安民居是一个让人置身于历史长河中的地方。
如现存的张家大院、韦庄、韦小宝等老宅子都做了精细的修缮,街巷周围都围绕这些民宅展开。
这些民居古朴素雅,展现出了不同的时期和风格,与延安的历史背景相互协调,更能够体现出中华大地的各个文化气质。
三、考察收获延安是中国共产党革命的摇篮。
这是一个充满着党和人民斗争传统的地方,也是革命斗争的标志性地区。
延安革命遗址集中反映了中共在各个时期的发展、奋斗和胜利,是历史的见证,也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经过这次考察行动,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延安这个历史名城的独特魅力及其重要性,感受到了中国共产党在历史上伟大精神力量。
这次延安之旅必将让我们一生难忘,永恒铭记。
工作报告之赴延安考察报告

赴延安考察报告【篇一:赴延安学习考察报告1】赴延安学习考察报告一、赴延安考察基本情况根据市委党校教学计划的安排,2012年秋季科级干部理论进修班赴延安进行异地教学,在市委党校副校长、市行政学院副院长王立亚和组织员吴娟老师的带领下,在兰德培训中心的精心组织与安排下,于2012年9月16日至21日赴延安开展了为期6天的培训考察活动。
学习考察期间,认真聆听了中国延安干部学院贺海轮教授作的《辉煌的历史时期峥嵘的红色岁月党中央在延安十三年》和宋炜教授所作的《延安精神及其时代价值》两场专题教学,参加了《毛泽东与毛岸英特殊的父子之情》、《延安窑洞有马列主义》、《张思德与张思德精神》三场现场教学,参观了枣园、杨家岭、王家坪、宝塔山、延安革命纪念馆等革命历史纪念地。
这次赴延安圣地考察学习,我从心灵深处得到了一次洗礼,震撼了心灵,坚定了斗志。
二、赴延安考察的主要收获1.学习延安精神,发扬革命优良传统,弘扬民族精神延安是举世闻名的中国革命圣地,从1935年到1948年,中共中央和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就是在这里战斗了13个春秋,他们运筹帷幄,决胜千里,领导和指挥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奠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坚固基石,培育了永放光芒的“延安精神”。
考察期间,全体学员参观“七大”会址,探访党中央机关旧址,瞻仰毛主席、刘少奇、周恩来、朱德等老一辈革命家的故居;徜徉枣园,漫步杨家岭,驻足延河边,远眺宝塔山,身临其境地感受中国人民争取民族解放的艰苦卓绝奋斗历程。
在简陋的窑洞里毛主席挑灯夜著,高瞻远瞩,写下了《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实践论》、《矛盾论》、《论持久战》、《新民主主义论》、《论联合政府》等光辉篇章,指明了中国革命的方向。
在延安,党中央开创了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结合,指引中国革命一步步走向胜利。
在这里,形成了“抗大、南泥湾、实事求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中国共产党响亮地提出了“为人民服务”的口号并在全党认真实践。
干部考察报告格式范文(实用5篇)

干部考察报告格式范文第1篇为了学习上海、江苏等省市盐业公司企业管理和推进改革的好经验及具体作法,以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水*,落实重庆盐业总公司半年工作会精神,促进重庆盐业的改革发展,xx年9月25日至29日,总公司陈总、黄总、潘经理带队一行40人到上海、江苏等盐业公司进行了考察、学习和参观。
此次考察时间虽短,但收获很大,大家既亲眼目睹了发达地区同行经济发展的速度,更切身感受到了他们的成功、经验和实干精神。
参加考察的同志十分重视和珍惜这次机会,都踊跃提问,只图挖掘真经,并结合我们重庆盐业实际,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讨论。
整个考察活动是一堂生动、实际、深刻的开放课、发展课,参加考察的全体同志在思想上都受到了一次较强烈的震撼,责任感、压力感和危机感空前增强。
现将考察情况报告如下:一、考察盐业公司的基本情况XX市盐业公司下辖四个批发部、一个闵行盐库、一个浦东盐司,有一个黄浦江上专用的可停靠3000吨盐船的码头。
该盐司供应人口约1800万人,全年应销口盐8万吨左右,总销量约26万吨。
全司职工230多人,但仅140人经营主业,90多人搞非盐产业,因而人均销盐约1800吨。
该盐司年销售产值约2亿元,年创税利约3000万元。
苏南盐业公司供应苏州、无锡、常州三个市,辖七个配送中心,2100万供应人口,年销量41万吨,其中15万吨食盐,直接口盐9万吨,年销售额亿元,年利润约4000万元,其经营按经济区划,盐政管理按行政区划。
考察主要采取听、看、问、论等几个方面进行,在上海盐业公司和苏南盐业公司都听取了盐司领导较为详细的情况介绍,还现场参观了上海盐司的四批发部、闵行盐库和苏南盐司的张虞配送中心。
虽然考察时间短暂、走得急促,但看到上海、江苏同行主业和非盐产业的迅猛发展,考察团一行人可以说既紧迫又紧张,既发热又发慌,同时也能感到已经激发了大家发奋图强、奋起直追的决心和信心。
二、考察盐司的主要特点(一)思想“新”。
综合考察所到之处,最突出的是一个“新”字,观念新、思路新、举措新。
延安考察报告材料

弘扬延安精神,增强党性修养——北京市**区2010届中青班赴陕西学习考察报告****根据**区党校教学安排,2010年10月18日至22日,我与中青班40余位同学共赴古城西安和革命胜地延安学习和考察。
通过实地参观学习,追寻革命足迹,重温了中国共产党在延安领导中国革命十三年的伟大实践历程,我感到收获很大,震撼了心灵,锻炼了党性,坚定了信念,延安及其在此形成并光大的延安精神,在心灵深处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一、追寻历史文化血脉,拜谒革命圣土延安这次考察,我们以古城西安为起点,短短的几天时间,我们沿着历史的足迹一路前行,接受了一次中国历史文化的熏陶和洗礼。
在秦始皇兵马俑展馆,注目凝视出土的青铜马车,精雕细琢,栩栩如生,尤其是车辆华盖的伞柄纯手工打造,制作精良,巧夺天工;墓内陪葬的陶俑,千人千面,让我们不禁为祖先精湛的手工技艺和民族文化而骄傲。
一路北上,终于来到了让人魂牵梦萦的革命胜地延安。
延安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也是举世闻名的中国革命圣地。
“黄帝崩,葬桥山”,位于延安南部黄陵县的桥山,是中华民族“人文始祖”黄帝寝地,也是海内外炎黄子孙寻根祭祖的民族圣地。
在这里,我看到了中国最大、最集中的一片黄柏林,共有黄柏树8万多株,最大的一棵距今已有5000多年,相传是当年黄帝亲手栽植,被列为中国10大古树之首,瞻仰了祭拜黄帝的轩辕大庙,再次感受了中华民族文化的渊远流长。
延安作为1935至1947年的13年间中共中央的所在地,是抗日战争的指导中心,解放战争的总后方,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在这里领导全国人民夺取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形成了一整套优良传统和作风,培育了伟大的延安精神。
在这里,我们参观了凤凰山、枣园、王家坪、杨家岭、宝塔山、南泥湾等革命旧址,看到了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简陋的住所和办公环境,看到了杨家岭毛主席的小菜园、朱总司令门前的石刻棋盘、周总理的办公桌椅,还有党的七大会议旧址,聆听了毕远佞教授生动而深刻的现场教学讲课,仿佛时光倒流,身在此景,情入延安,如此近距离地接近历史、触摸历史、感悟历史,让我仿佛触摸到了历史脉搏,甚至聆听到历史的心跳声,延安这个点燃中国革命火种的地方,曾是抗击日寇的大本营,是打垮国民党、缔造新中国的心脏,如今的延安依然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让人神往,使人魂牵!二、看老区今昔巨变,悟延安精神真谛在西安向延安进发的旅程中,高速公路一路往北,遇水搭桥、遇山钻洞,装满货物往来高速路上的货车无法计数,就已让我感受到延安的发展速度。
延安圣地学习考察报告

延安圣地学习考察报告延安圣地学习考察报告篇一:赴延安学习考察报告1 赴延安学习考察报告一、赴延安考察基本情况根据市委党校教学计划的安排,201X 年秋季科级干部理论进修班赴延安进行异地教学,在市委党校副校长、市行政学院副院长王立亚和组织员吴娟老师的带领下,在兰德培训中心的精心组织与安排下,于201X年9月16日至21日赴延安开展了为期6天的培训考察活动。
学习考察期间,认真聆听了中国延安干部学院贺海轮教授作的《辉煌的历史时期峥嵘的红色岁月党中央在延安十三年》和宋炜教授所作的《延安精神及其时代价值》两场专题教学,参加了《毛泽东与毛岸英特殊的父子之情》、《延安窑洞有马列主义》、《张思德与张思德精神》三场现场教学,参观了枣园、杨家岭、王家坪、宝塔山、延安革命纪念馆等革命历史纪念地。
这次赴延安圣地考察学习,我从心灵深处得到了一次洗礼,震撼了心灵,坚定了斗志。
二、赴延安考察的主要收获1.学习延安精神,发扬革命优良传统,弘扬民族精神延安是举世闻名的中国革命圣地,从1935年到1948年,中共中央和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就是在这里战斗了13个春秋,他们运筹帷幄,决胜千里,领导和指挥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奠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坚固基石,培育了永放光芒的“延安精神”。
考察期间,全体学员参观“七大”会址,探访党中央机关旧址,瞻仰毛主席、刘少奇、周恩来、朱德等老一辈革命家的故居;徜徉枣园,漫步杨家岭,驻足延河边,远眺宝塔山,身临其境地感受中国人民争取民族解放的艰苦卓绝奋斗历程。
在简陋的窑洞里毛主席挑灯夜著,高瞻远瞩,写下了《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实践论》、《矛盾论》、《论持久战》、《新民主主义论》、《论联合政府》等光辉篇章,指明了中国革命的方向。
在延安,党中央开创了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把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结合,指引中国革命一步步走向胜利。
在这里,形成了“抗大、南泥湾、实事求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独立自主、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中国共产党响亮地提出了“为人民服务”的口号并在全党认真实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编号:QC/RE-KA2851
中国延安干部学院考察报告标准
范本
The new situation in operation, especially the emergency, makes the information open and transparent by reporting the details, and then forms a closer cooperative relationship.
(工作汇报示范文本)
编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工作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中国延安干部学院考察报告标准范本
使用指南:本报告文件适合在为规范管理,让所有人员增强自身的执行力,避免自身发展与集体的工作规划相违背,按固定模式形成日常报告进行上交最终实现及时更新进度,快速掌握所需了解情况的效果。
文件可用word任意修改,可根据自己的情况编辑。
一、基本情况
中国延安干部学院是经党中央、国务院批准成立,由中央组织部管理的中央直属事业单位,是对党政干部、企业经营管理者、专业技术人员和军队干部进行中共党史、党建理论、革命传统教育和基本国情教育的国家级培训基地。
学院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院务委员会负责制,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中央组织部部长李源潮兼任三所干部学院理事会理事长和学院院长。
理事会成员单位有: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委,有
关地方党委、政府,有关高等院校和国有骨干企业。
学院内设办公厅、教务部、培训部、教学科研部、对外交流与培训开发部、人力资源部(机关党委)等工作部门。
中央对学院提出的办学要求是,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艰苦奋斗、执政为民。
中央赋予学院的功能定位是,要把学院建设成为面向全国的革命传统教育和基本国情教育基地,提高领导干部素质和本领的熔炉,开展国际培训交流合作的窗口;建设成为广大干部学习和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新课堂、大规模培训干部的新阵地、干部教育培训改革创新的新学校。
学院按照中央的要求,坚持干部教育培训为党的中心任务服务、为科学发展服务、为干部健康成长服务,提出紧扣主题、发挥优势、体现特色的办学思路,回归本色、锤炼本质、增强本领的培训目标,特色立院、创新兴院、人才强院的发展战略,大力实施特色课程、精品教材、独特人才、现场教学点、品牌班次等五大重点工程建设。
学院充分利用独特的资源,以独特的教学内容和方式,对干部进行生动的、富有感染力的、寓理于情、寓理于史的革命传统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
开设有独立设置班次、专设班次和委托培养班次。
课程设置有课堂讲授、现场体验和社会实践三
种类型。
采取“菜单式”选课、“模块式”组课,并综合运用讲授式、体验式、研究式、案例式等多种教学方法。
教师面向全国选聘,以兼为主,专兼结合。
学院于XX年10月开始筹建,XX年6月17日开工建设,XX年3月21日正式开办。
学院位于延安市西北川风貌协调区,拥有一流的教学科研设施和一流的后勤服务社会化体系。
校园环境秀丽,建筑风格庄重典雅、朴素大方。
与枣园旧址相邻,占地250亩,一期工程占地约110亩,总建筑面积3万多平方米。
主要包括报告厅、教学图书楼、学员餐厅、学员宿舍等11个单体建筑,可容纳同期在校学员400人。
二、考察的项目
学院这次安排对延安干部学院分为9个方面进行考察。
即:1、人员编制;2、校园面积;3、办公用房;4、教学用房;
5、场地建设;
6、生活用房;
7、培训经费;8设备情况;9、装修标准。
延安干部学院的建设按照两个步骤进行:第一期已经完成了110亩地新地上3.566万平方米的建设,已经开始了正常运行;第二期工程正在140多亩地上3.100万平方米的建设工程。
由于是一次全面综合的设计分两次建设,因而一些工程项目没有及时建成,直接地影响了学院整齐运行的价值和水平。
加之第一期工程是中央委托陕西省临时组建基建领导小组进行
的,第一期的工程自XX年10月开始筹建,XX年3月同期容纳400人已正式开办,至今快7年了,第一期工程的资料仍然没有移交;第二期工程由延安干部学院组建基建领导小组进行建设,有些关系的衔接做得不到位,我们所需求的相关项目建设规划、建设内容及标准化、设计规模、设备及装备情况、工程造价情况,有些建设项目的技术指标数据以及参照的国家技术标准内容没有取得第一手的资料。
教学和其它用房建筑面积的比例为:1:3。
1、人员编制
正式编制数:135人;现有教职工:92人;专职教师数:34人;兼职教师数:
22人。
这些人员都理顺了劳动关系。
2、校园面积
校园征地250亩地;预留10亩土地待征,建筑面积第一期为3.568万平方米;第二期为3.100万平方米;总面积为6.668万平方米(约7万平方米)。
3、办公用房
学院在第一期工程中没有建设办公用房,现在办公使用的是教师的教研室和教室同在一个楼。
办公用房在第二期工程中进行,拟建设8000平方米。
其中62个办公室的建设面积为4426平方米;另外包括档案馆、校史展览馆、资料室、印象编辑室、打会议室、2个小会议室和2个接待室,总建筑面积为3353平方米。
4、教学用房
教学用房6个教室,每个教室110平方米。
共计660平方米;二期拟建5个教室,每个教室110平方米,共计550平方米;1个容纳150人的教室,建筑面积为300平方米;15个研讨室,建筑面积:900平方米,教学用房要总共保证在1.8万平方米。
学院无图书馆。
每个教室配备多媒体远程设备,可以同步网络上课。
5、场地建筑
室外活动操场800×4=3200平方米,室内体育馆:800×2=1600平方米。
文体中心在二期工程中建设0.8万平方米。
武警用房大约在600———1000平方米
6、生活用房
学员公寓:5栋×3层:5056平方米。
再建房增加3964平方米;人均住房:18平方米;教职工周转房面积为9038平方米;后勤食堂生活面积:9400平方米。
室内文体活动室面积:1575平方米。
7、培训经费
延安干部学院为全员额拨款事业单位。
主管上级为中共中央组织部。
每年培训任务为XX人,每期为10天(干部培训条例的规定),每人每天的标准为120元,每年教学支出经费为3千万元,上级只拨2.5千万元,缺口的500万元由本单位在计划外的培训经费中
划支。
同期经费占地方行业业务经费的5%以上,期望8%以上。
8、设备情况
车辆38辆中巴,以适应室外教学和日常的保障。
冷暖为天然气保障,水电保障充裕。
文化体育设备齐全,数量不多;行政办公设施齐全。
9、装修标准
总体建筑标准为土建:4000元/平方米。
装修在本地260—300之间浮动,管理按3星级宾馆的模式运行。
三、几点体会和想法
1、设计体现了“以人为本,以学为本”的理念。
2、学院建筑体现了陕西传统风格与现代建筑相协调的特点,和周边的建筑相吻合和“庄重、典雅、朴素、大方、实用”
的建筑风格。
3、校门为开放样式,南北通透,目前主门是北门(有风水学的意境)。
4、建筑材料实用新型,就地取材,有陕北的特色。
5、教职工大多数的住房在省城西安,每周往西安发班车,工作和生活的地方相分离的人员较多。
有些干部不安心工作,教职工流动快。
6、绿化工作做得欠佳,绿化整体效果不好。
此处可填写公司名称/地址/位置
Company name / address / location can be filled in this lo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