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劳动与技术教案

合集下载

六年级劳动与技术课教案锦集五篇

六年级劳动与技术课教案锦集五篇

六年级劳动与技术课教案锦集五篇教案是老师为顺当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依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同学的实际状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详细设计和支配的一种有用性教学文书。

以下是我整理的六班级劳动与技术课教案锦集五篇,仅供参考,盼望能够关心到大家。

六班级劳动与技术课教案教学目标:1、仔细阅读使用说明书,并根据说明书的要求学会正确操作彩色电视机。

2、了解彩色电视机使用过程中的留意事项,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能够避开不当操作。

教学预备:1、老师预备:预备一台常用性的彩色电视机(若有条件的话)。

有条件的依据同学人数将同学分成6组,预备与小组数距相等的电视机。

每一小组预备一把之一用的皮尺。

2、同学预备:事先了解家中彩电的品牌,屏幕对角线的尺寸以及平常观观看电视时离开屏幕的距离。

教学过程:(一)、碳化激趣,导入新课。

老师可以向同学提问:是否喜爱观看电视?平常喜爱看什么节目?让学充分沟通,引发同学的爱好,然后出示本课的教学内容。

(二)、读毒、说说、了解屏幕尺寸含义引导同学自读课文,在让同学说一说,读了课文后了解到了什么学问。

让同学绽开充分的沟通,然后归纳出:(1)电视机在每个家庭中是非常重要的设备。

可以让叙述沟通观看电视增长了那些学问。

(2)了解电视机屏幕尺寸的大小及相应的观观看电视的最佳距离。

可以让同学动手量一量老师里电视机屏幕对角线的长度以增加熟悉。

然后让同学在小组中说一说家中的彩电是什么品牌,屏幕对角线的尺寸是多少,你观观看电视时离开屏幕的距离有多远。

心情水对比一下肯稳重的表格,看一看自己平常观观看电视机时,与最佳距离是否全都,便于今后调整,老师可告知同学在恰当的距离观看电视可以得到较好的视觉效果,也有利于爱护视力。

(四)做做、议议、明确做法、把握要领。

让学是以小组为单位学习操作。

指导学先阅读使用说明书,了解电视机和遥控器上各个按钮的用途及观观看电视时的操作方法。

学会操作后,要充分调动学社以往的阅历,让同学说说怎样正确使用和保养电视机。

2024年六年级上册《劳动与技术》全册教案[推荐]

2024年六年级上册《劳动与技术》全册教案[推荐]

2024年六年级上册《劳动与技术》全册教案[推荐]一、教学内容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生活中的实用技术,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劳动技能,养成热爱劳动的习惯。

3.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发明创造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发明创造、简单维修。

教学重点:生活中的实用技术、手工制作、生活技能。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教材、多媒体设备、实验器材。

学具:手工制作材料、维修工具、记录本。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约10分钟)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示生活中的技术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

2. 例题讲解(约20分钟)结合教材,详细讲解生活小窍门、节能环保技术、发明创造等方面的例题。

3. 随堂练习(约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针对讲解的内容进行实际操作练习。

4. 手工制作与劳动技能训练(约30分钟)学生根据教材内容,进行手工制作和生活技能训练。

5. 简单维修实践(约2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简单维修实践,教师指导。

六、板书设计1. 2024年六年级上册《劳动与技术》全册教案2. 章节内容:生活中的技术、劳动技能3. 教学难点与重点:发明创造、简单维修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列举三个生活中的节能环保技术,并说明其原理。

(2)制作一个简易的手工制品,并介绍制作过程。

2. 答案:(1)节能环保技术示例:太阳能热水器、节能灯、电动车。

原理分别为:利用太阳能、提高发光效率、减少燃油消耗。

(2)手工制品示例:折纸、剪纸、木工制品。

制作过程需详细描述。

(3)简单维修经验示例:自行车轮胎修补、手机屏幕更换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开展家庭劳动与技术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2.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3. 例题讲解的深度和广度4. 学生的手工制作与劳动技能训练5. 简单维修实践的操作指导6. 作业设计的针对性和答案的详细程度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教学难点和重点是教学设计的核心,需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需求进行科学设定。

六年级劳动与技术教案

六年级劳动与技术教案

六年级《劳动与技术》教案学科:劳动与技术年级:六年级教时:2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劳动与技术的基本概念和意义;2.认识几种不同的劳动和技术,及其应用;3.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教学重点:学生了解劳动与技术的基本概念和意义。

教学难点:学生认识几种不同的劳动和技术,及其应用。

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讨论教学法、实践教学法。

学习资源:PPT、教材、多媒体、实物。

教学内容和步骤:Ⅰ.导入(5分钟)2.引导学生简单描述一下他们猜测的劳动和技术类型,以及其应用领域。

3.导入新课,提出本课的学习目标和重点。

Ⅱ.学习(30分钟)1.师生共同理解劳动与技术的含义和意义。

-回顾导入部分的学生描述,用概念性的语言解释劳动和技术的含义。

2.以课本为基础,对几种不同的劳动和技术进行学习。

-向学生展示课本中的劳动和技术知识,例如:农业劳动与技术、工业劳动与技术、服务劳动与技术等。

-通过讨论和师生互动,了解这些劳动和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和意义。

-学生根据教材内容,完成一份小组演讲,介绍一个他们感兴趣的劳动和技术类型,并阐述其应用领域和意义。

3.引导学生思考劳动和技术的关系。

-引导学生认识劳动是人类为了生存和发展而进行的各种体力和脑力活动,技术是人类通过对社会实践的总结和创新,形成的各种工具和方法。

-帮助学生认识到,劳动和技术是相互促进、相互依赖的,人类的生产和生活离不开劳动和技术的支持。

Ⅲ.巩固(20分钟)1.组织学生分小组,进行一项小实验或手工制作活动。

-活动可以选择学生喜欢的劳动和技术类型,如种植、绘画、编程等。

-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进行一项小实验或手工制作活动。

2.学生展示实验或手工制作的成果。

-学生可以用图片、文字或口头形式展示自己的实验或手工制作成果。

-学生互相交流,分享自己的心得和体会。

Ⅳ.总结(10分钟)1.总结本节课学习的内容。

2.向学生强调劳动和技术的重要性,以及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

3.预告下节课内容,并布置相应的作业。

2024六年级下学期技术与劳动教育教案

2024六年级下学期技术与劳动教育教案

2024六年级下学期技术与劳动教育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各种技术工具的使用方法,如计算机、网络、电子表格等,以及劳动过程中的一些基本技能,如扫地、擦窗户等。

过程与方法
学生能够通过实际操作,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如在遇到技术问题时,能够通过网络搜索、询问他人等方式解决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生能够认识到技术的重要性,以及劳动的尊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
第一课时:计算机的使用
1. 计算机的基本操作
学生能够熟练使用计算机,进行开关机、使用鼠标、键盘等基本操作。

2. 网络的基本使用
学生能够使用网络,进行搜索、浏览网页等基本操作。

第二课时:电子表格的使用
1. 电子表格的基本操作
学生能够熟练使用电子表格软件,进行数据的录入、编辑、删除等基本操作。

2. 电子表格的公式使用
学生能够使用电子表格的公式功能,进行数据的计算。

第三课时:劳动技能
1. 扫地
学生能够熟练使用扫把,进行地面的清扫。

2. 擦窗户
学生能够使用擦窗工具,进行窗户的清洁。

三、教学方法
采用讲授法、示范法、实践法等,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成长。

四、教学评价
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对学生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
感态度价值观进行评价,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以上就是2024六年级下学期技术与劳动教育教案的全部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六年级下册《劳动与技术》全册教案

六年级下册《劳动与技术》全册教案

六年级下册《劳动与技术》全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劳动与技术的关系,认识到劳动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2. 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尊敬劳动人民的情感。

3. 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4. 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二、教学内容:1. 第一课时:劳动与技术的关系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劳动与技术的关系,认识到劳动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2. 第二课时:劳动的意义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热爱劳动、尊敬劳动人民的情感。

3. 第三课时:劳动技能的培养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4. 第四课时:生活自理能力的重要性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5. 第五课时:劳动与技术的实践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劳动与技术的关系、劳动的意义、劳动技能的培养等理论知识。

2. 采用演示法,展示生活自理能力的实践操作。

3. 采用小组讨论法,让学生在讨论中思考、交流,提高对劳动的认识。

4. 采用实践法,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会劳动技能。

四、教学评价: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劳动与技术的关系、劳动的意义、劳动技能的培养等知识的理解。

2. 实践操作:评估学生在生活自理能力方面的掌握程度。

3. 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讨论中的参与程度及对劳动的认识。

4.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课堂所学知识的巩固情况。

五、教学课时:本册教案共五个课时,每个课时40分钟。

六、第六课时:劳动安全常识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劳动过程中的安全常识,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2. 培养学生遵守劳动纪律,遵循安全操作规程。

教学内容:1. 劳动安全基本知识2. 常见劳动安全事故及预防措施3. 安全操作规程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劳动安全基本知识。

2.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常见劳动安全事故及预防措施。

3. 采用讨论法,让学生交流如何在劳动过程中注意安全。

【部编版】劳动与技术小学六年级上册全套教案

【部编版】劳动与技术小学六年级上册全套教案

【部编版】劳动与技术小学六年级上册全套教案教案一:认识劳动与技术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研究,学生将能够:- 了解劳动与技术的概念和关系;- 掌握一些劳动与技术的基本知识;- 提高对劳动与技术的认识和尊重。

教学内容1. 劳动与技术的概念2. 劳动与技术的关系3. 劳动与技术的基本知识教学步骤1. 导入:用图片展示一些劳动与技术相关的场景,引起学生的兴趣。

2. 教师简要介绍劳动与技术的概念,并与学生进行互动讨论。

3. 引导学生思考劳动和技术的关系,并进行小组讨论,总结出关键点。

4. 教师通过示例和图片,向学生介绍一些劳动与技术的基本知识,如工具的使用等。

5. 学生进行小组活动,选择一个日常生活场景,探讨其中的劳动和技术元素,并展示给全班。

6. 教师进行总结,并强调劳动与技术的重要性,鼓励学生尊重劳动和技术。

教学评估1. 学生小组活动展示的质量和深度;2. 学生对劳动与技术的理解程度;3. 学生对劳动与技术的态度和尊重程度。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和思考劳动与技术的应用和影响;2. 指导学生利用劳动和技术改善生活环境,如组织环保活动等。

教案二:不同劳动形式的特点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研究,学生将能够:- 了解不同劳动形式的特点;- 掌握不同劳动形式的基本知识;- 培养对各种劳动形式的尊重和理解。

教学内容1. 不同劳动形式的概念和特点2. 农、工、商、服务等不同劳动形式的基本知识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图片展示不同劳动形式的场景,引起学生的兴趣。

2. 教师简要介绍不同劳动形式的概念和特点,并与学生进行互动讨论。

3. 引导学生思考并总结不同劳动形式的特点,如劳动对象、劳动内容等。

4. 教师通过示例和图片,向学生介绍农、工、商、服务等不同劳动形式的基本知识。

5. 学生进行小组活动,选择一个劳动形式,调查了解相关的知识,并展示给全班。

6. 教师进行总结,并强调对各种劳动形式的尊重和理解。

教学评估1. 学生小组活动展示的质量和深度;2. 学生对不同劳动形式的理解程度;3. 学生对各种劳动形式的尊重和理解程度。

六年级劳动与技术课教案

六年级劳动与技术课教案

六年级劳动与技术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劳动与技术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热爱劳动、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3. 引导学生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提高实践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劳动与技术的定义及其关系2. 劳动的意义和价值3. 简单劳动技能的学习与实践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劳动与技术的概念,认识到劳动的重要性。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提高实践能力。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劳动与技术的概念、意义和价值。

2. 实践法:引导学生动手实践,学习简单劳动技能。

3. 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劳动心得。

五、教学准备1. 课件:劳动与技术的相关图片、视频等。

2. 劳动工具:如扫把、拖把、垃圾桶等。

3. 实践场地:教室、走廊、操场等。

教案范例:第一课时:劳动与技术的概念及其重要性1. 让学生了解劳动与技术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热爱劳动、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

二、教学内容1. 劳动与技术的定义及其关系2. 劳动的意义和价值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劳动与技术的概念,认识到劳动的重要性。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情感。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劳动与技术的概念、意义和价值。

2. 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对劳动的认识和体会。

五、教学准备1. 课件:劳动与技术的相关图片、视频等。

2. 劳动工具:如扫把、拖把、垃圾桶等。

六、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劳动与技术的关系,激发学生对劳动的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劳动与技术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3. 案例分析:通过观看劳动相关的视频,让学生体会劳动的意义和价值。

4.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劳动的认识和体会,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七、课后作业1.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思考劳动对自己和他人的意义。

1. 常见的劳动工具及其使用方法2. 清洁与整理的劳动技能3. 绿化与环保的劳动技能七、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并学会使用常见的劳动工具,掌握清洁与整理、绿化与环保的劳动技能。

六年级劳动与技术课教案

六年级劳动与技术课教案

针灸治疗痛经疗效观察摘要】目的观察针灸治疗痛经疗效观察。

方法选取明确诊断为痛经,无器质性病变,愿意接受针灸治疗患者25例。

结论针灸治疗原发性痛经效果明显,值得推广。

【关键词】针灸治疗痛经【中图分类号】R24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3)10-0329-02临床资料1.1研究对象:2011年2月~2011年12月,我科门诊病人20例,年龄16-35岁,无针灸治疗禁忌,愿意接受针灸治疗者。

且先行妇科检查、血常规、尿HCG 、B超,排除异位妊娠、盆腔炎性疾病及器质性痛经,明确诊断为功能性痛经者。

1.2治疗方法:20例患者均为门诊病人,治法:(1)体针:取关元,中级,子宫,三阴交。

虚证用补法,实证用泻法。

1次/日,留针15分钟,同时加用TDP照射。

(2)耳针:取内分泌,交感,子宫,神门,肝肾,中强刺激,留针15-20分钟,1次/日。

(3)穴位注射:选中级、关元、次髎、上髎。

用5%当归注射液,每次取两穴,每次每穴注射药液1-2ml,隔日1次。

7天1疗程,每个月经周期1疗程。

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

1.3观察指标:严密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详细记录患者腹痛缓解情况,有无晕针,是否能完成治疗。

随访1年。

1.4疗效评定疼痛程度评分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

痊愈:治疗后经行腹痛消失,痛经程度评价评分积分减少≥90%;停止治疗后三个月经周期未复发。

显效: 治疗后经行腹痛明显减轻,痛经程度评价评分积分减少≥70%,<90%。

有效:治疗后经行腹痛减轻,痛经程度评价评分积分减少≥30%,<70%。

无效:治疗后经行腹痛无改善或加重,痛经程度评价评分减少<30%。

2 结果2.1患者20例,行第一疗程治疗后痊愈0例;显效9例,有效6例,无效5例;第二疗程治疗后痊愈6例,显效8例,有效3例,无效3例;第二疗程治疗后痊愈13例,显效4例,有效2例,无效1例。

总有效率95%。

2.2不良作用:无1例不良反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装点我们的家
学习目标
1、学习布置房间的方法及色彩搭配;
2、通过观察思考、动手操作,掌握所学内容;
3、培养学生动脑、动手的习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学习重难点
学习布置房间的方法及色彩搭配。

课时安排:一课时
学习过程:
阅读质疑自主探究
读P1
找出自己不明白的地方。

—2
多元互动合作探究
各小组成员交流自己装点家的经验。

堂清检测目标探究
迁移应用拓展探究
按照自己的构思行动让家在你的巧手装点下焕发出新世界光彩。

做校园模型
学习目标
1、知道如何做模型,了解做模型的过程;
2、锻炼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

学习重难点
了解做模型的过程
学习工具
硬纸板(纸箱纸、白析纸)、吹塑纸、泡沫板、皱纹纸、白乳胶、胶水、饮料瓶、橡皮泥(胶泥)、美工刀、剪刀、尺子、圆规、铅笔、皮尺
课型:演示课
课时:一课时
学习过程
激情导入
我们怎样才能将一个地方的全貌展现在人们面前呢?生:模型。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怎样做模型?
阅读质疑自主探究
读P3~5,找出制作模型的过程:(1)实地观测
(2)绘制图纸
(3)制作模型
(4)组合粘接
多元互动合作探究
小组合作,开始制作模型。

制作时,要合理选材,并依照统一的比例对各部分进行加工。

堂清训练目标探究
写出制作模型的步骤。

迁移应用拓展探究
大胆的猜想未来的校园会是什么样的?
自行车的养护
学习目标
1、学习如何养护自行车;
2、怎样处理自行车故障;
3、锻炼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

学习重难点
处理自行车故障
课型:讲授课
课时:一课时
学习过程
激情导入
走在大街上,看到来来往往的人们骑着各式各样的自行,有新有旧的,那么当我们的自行车有毛病的时候我们应该怎样做呢?
阅读质疑自主探究
读课本P6~7,找出以下问题:
1、如何保养自行车?
2、自行车常见故障修理有哪些?
多元合动合作探究
小组讨论自行车常见的故障:
(1)车把歪
(2)车闸失灵
(3)车座松动
(4)掉链子
堂清训练目标探究
回答案以下问题:
1、怎样保养自行车?
2、自行车常见的故障有哪些?如何这些处理故障?
迁移应用拓展探究
修车师傅请教学习,帮助路人诊断并尝试解决自行车出现的小问题
小电扇
学习目标
1、了解电扇的功能,及其组成部分。

2、制作小电扇需要那些工具。

课型:讲授课
课时:一课时
学习过程
激情导入
炎炎酷暑,小电扇能给我们带来阵阵凉风,让我们一起来做一个吧! 阅读质疑自主探究
读P8~10自行解决问题。

展示课件:
多元互动合作探究
小组合作动手制作小电扇
说说你的制作过程
堂清训练目标探究
电扇风力的大小与那些因素有关?
迁移应用拓展探究
做蝶式直升飞机模型
学习目标
1、会用简单的材料,做一架结构简单的飞行效果好的蝶式直升飞
机模型;
2、锻炼学生的动手动动脑能力;
3、从中感受到动手的乐趣。

学习重难点
做一架结构简单的飞行效果好的蝶式直升飞机模型。

课时:一课时
学习过程
读P11~13,了解制作蝶式直升飞机模型的材料工具和制作过程。

多元互动合作探究
小组合作,共同制作蝶式直升飞机模型,按照相关的步骤制作。

(1)制作机头和机身;
(2)制作螺旋浆;
(3)制作阻力板
(4)组装
堂清训练目标探究
制作蝶式直升飞机模型的步骤是什么?
迁移应用拓展探究
利用身边的材料自己设计制作一架直升飞机模型。

做简易直流电动机
学习目标
1、了解电动机能够转动的基本原理;
2、自己能做简易的直流电动机;
3、感受科技的强大,对科学发明产生兴趣。

学习重难点
自己能做简易的直流电动机
课型:综合课
课时:一课时
学习过程
(1)电动机的“俗称”?
(2)制作电动机的材料有哪些?
(3)制作电动机的过程?
多元互动合作探究
小组合作动手制作发动机。

教师巡视进行指导。

堂清训练目标探究
制作电动机的过程是什么?
迁移应用拓展探究
想想自己或同伴的电动机不转动的原因。

植物的嫁接繁殖
学习目标
1、了解有关嫁接的知识;
2、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细心能力的培养;
3、让学生对大自然充满好奇,进一步去探究大自然的生命,爱护
大自然。

学习重难点
了解有关嫁接知识
课型:讲授课
课时:一课时
教学工具:花盆、刀塑料薄膜、浇花壶、尼龙绳
学习过程
读P16~17了解嫁接的方法。

多元互动合作探究
小组合作,将准备好的材料拿出来,小组成员分工,共同完成嫁接,注意步骤:培养砧木→选剪接穗→剪砧木→嫁接→养护→摘心剥蕾堂清训练目标探究
嫁接的方法及步骤
迁移应用拓展探究
尝试不同的方法嫁接其他花卉或果树
我做清洁工
学习目标
1、学生了解环境给人们带来的影响
2、锻炼学生的爱劳动的能力
学习重难点
锻炼学生爱劳动的能力
课型:新授课
课时:一课时
学习过程
阅读质疑自主探究
如:
1、你心目中的清洁工是什么样的?
2、清洁工具应有哪些?
多元互动合作探究
小组交流如何合理的安排时间进行打扫卫生。

打扫时应该注意哪些事项?
堂清训练目标探究
回答以下问题:
(1)你心目中的清洁工是什么样的?
(2)你会用什么样的工具打扫卫生?
迁移应用拓展探究
和同学谈谈自己做清洁工伯体验和感受。

毛绒编织
学习目标
1、学习起针
2、上下针织法
课型:讲授课
课时:一课时
学习过程
激情导入
同学们在生活中常常会接触到各色美丽的毛绒织品。

今天,我们就学习一些基本的毛线编织技能。

自主探究
毛绒线一团,与毛线粗细大致相同的毛衣针2根。

多元互动合作探究
1.单针起针法
2.上针织法
3.下针织法
4.收针
迁移应用拓展探究
织围巾学习编织其他日常用品
学炒菜
学习目标
1、学会简单的炒菜方法;
2、锻炼学生的自主能力;
3、感受炒菜的快乐。

学习重难点
学会简单的炒菜方法
课型:综合课
课时:一课时
学习过程
激情导入
妈妈总能给我们做出可口的饭菜,大家有没有尝试着做饭菜呢?今
天,我们就来学习简单的炒菜方法。

阅读质疑自主探究
看P24~25,记住所需要的材料
多元互动合作探究
小组合作,动手做一做“蒜苗炒香干”、“胡萝卜炒肉丝”。

注意炒菜的过程(注:(1)油不要太热。

(2)把肉放在冰箱的冷冻室内约20~30分钟,等肉冻得稍有点儿硬时拿出来切既好切,又安全!)
堂清训练目标探究
炒菜的方法
迁移应用拓展探究
自己设计一款炒菜,并在家长的指导下完成,与家长分享自己的劳动成果。

包粽子
学习目标
1、学习包粽子的方法及技巧;
2、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

学习重难点
包粽子的方法及技巧
课型:讲授课
课时:一课时
学习过程
阅读质疑自主探究
读P26~27,了解包粽子的制作过程
(1)取1片又宽又长的苇叶放在手中。

在偏近叶柄的一端将其叶面朝里卷在漏斗形,并捏住斗口重叠处,折严斗尖,以防漏米。

(2)先填少许糯米和1~2年红枣、花生,再填适量糯米。

(3)用手将粽馅儿按实,并与斗口齐。

(4)将上端苇叶折回盖住粽馅儿,用食指和拇指把斗口压紧呈现三角形。

(5)用苇叶的尾部用力包裹好粽体,不留缝隙,同时把粽体攥在手中。

(6)用绳子将粽体紧紧捆住,并在粽“腰”处扎紧打结。

多元互动合作探究
小组合作完成包粽子。

堂清训练目标探究
写出包粽子的过程
迁移应用拓展探究
找出粽子的由来与粽子的品种。

作业:课下将包好粽子煮熟。

煮时应注意:把包好的粽子平整地摆放在锅里,添加清水,水面高出粽面2~3厘米。

先用旺火把水烧开后,再以小火煮2小时左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