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裕皇太后挽歌辞九十韵
民国挽联经典大全

民国挽联经典大全我心思念民国时期有很多爱国主义烈士、名人在起义之中牺牲,在那个年代也有很多催人泪下的感伤联、以及荡气回肠的歌颂联。
那么您知道民国挽联经典的对子有哪些吗,下面不妨快来了解看看吧!民国挽联经典大全死国埋名,公等争先入地;挥戈挽日,某也何敢贪天。
李烈钧挽黄花岗七十二烈士身经白刃头方贵;死葬黄花骨亦香。
佚名挽黄花岗七十二烈士张学良挽梁启超矢志移山亦艰苦;大才如海更纵横。
梁启超挽蔡锷将军:国民赖公有人格;英雄无命亦天心。
冯玉祥挽梁启超文字收功,神州革命;生平自许,中国新民。
胡适挽梁启超是岭学传人,我思不见;以文言觉世,公得其时。
张学良挽梁启超保障共和,应与松坡同不朽;宣传欧化,不因南海让当仁。
蔡元培挽梁启超事业本寻常,胜固欣然,败亦可喜;文章久零落,人皆欲杀,我独怜才。
杨度挽梁启超承魏侔而教,撷孔穿而辩,断以己意;有江陵之才,得荆公之学,作新斯人。
梁实秋等挽梁启超著作等身,试问当代英年,有几多私淑弟子;澄清揽辔,深慨同时群彦,更谁是继起人才。
阎锡山挽梁启超三十年来新事业,新知识,新思想,是谁唤起;百千载后论学术,论文章,论人品,自有公评。
佚名挽梁启超进退上下,式跃在渊,以师长责言,匡复深心姑屈己;恢诡谲怪,道通为一,逮枭雄僭制,共和再造赖斯人。
郭风惠挽张自忠:元戎陷阵,古今曾有几人,漫云季路结缨,却为殉城怀阁部。
处士虚声,辗转空劳三顾敢拟延陵挂剑,勉将直笔叙睢阳。
黎元洪挽孙中山联江汉启元戎,仗公同定共和局;乾坤试四顾,旷世谁为建设才。
日本驻青岛《日日新闻》社挽孙中山联英雄已长逝,惜人才何分畛域;昊天之不吊,叹中华失此干城。
谭延闿挽孙中山联旭日丽中天,数千古英雄,孰堪匹敌;大星沉朔野,率三湘子弟,共哭元戎。
北京大学台湾学生会挽孙中山联三百万台湾刚醒同胞,微先生何人领导?四十年祖国未竟事业,舍我辈其谁分担。
胡汉民挽孙中山联博爱无穷,革命造共和,尽瘁犹为民众死;知行不二,遗书遍天下,创垂自与昔人殊。
隆裕和载沣 正常的失败者

文张 程隆裕和载沣 正常的失败者政治斗争,有胜便有败。
失败者安静退场,本是正常之事。
但在中国历史上,少有平心静气的失败者,多的是怀恨阴谋的复辟者。
民国时期,被推翻的满族权贵中就出了一些复辟者,但满族的复辟运动动静很少,几乎可以忽略。
究其原因,从满族自身来说,除了长期养尊处优导致素质退化,政治上难有作为之外,作为晚清政权领袖的隆裕、载沣二人的淡泊、豁达,与世无争,是不可忽视的重因。
隆裕-载沣体制1908年,慈禧太后临终前,设计了隆裕皇后和醇亲王载沣共同掌权的政治格局。
她这么做多半是出于私心,想把实权保留在叶赫那拉家族手中。
但这一决定,影响了清朝的国运,也彻底改变了隆裕和载沣两个人的命运。
隆裕太后时年整好40岁。
同治八年(1868年)正月初十,隆裕(正名叶赫那拉·静芬,小名喜子)诞生在北京朝阳门内芳嘉园。
父亲桂祥是慈禧的胞弟。
据说隆裕小的时候,慈禧就给桂祥留话:“喜子不要嫁给别人。
”长大后,隆裕进了紫禁城,成了比自己小三岁的光绪皇帝的皇后。
她既是慈禧的外甥女,又是慈禧的侄媳妇,当然在名义上,她是慈禧的“儿媳妇”。
解放后的很多作品把隆裕描绘成一个昏庸、悍妒又专权的女人,仗着慈禧的宠信横行后宫。
而在清人和民国的笔记中,隆裕是一个苦闷、平常的女子,并不受慈禧的宠爱。
相反,慈禧相当喜欢聪明活泼的珍妃和工于心计的同治皇帝妃子瑜妃。
隆裕既得不到慈禧的关怀,又得不到丈夫光绪的爱,只能在后宫对坐枯灯,生活单调而枯燥。
冷板凳一坐就是21年。
老醇亲王奕譞逝世的时候,隆裕作为事实上的儿媳妇,要上门诣祭。
皇后驾到,总要犒赏门丁、仆媪等人,需要上千两银子。
隆裕根本没有这个意识,同时也穷得拿不出这笔钱,就空着手去了醇亲王府。
最后还是王府代她出了这笔赏银,对外宣称是“皇后有赏”。
隆裕知道实情后,大惭。
一年后,醇亲王府举办奕譞的周年殷祭,隆裕百般筹措还是没有凑足赏银,就借口生病不去祭奠奕譞,说来实在有些悲凉的感觉。
关于隆裕的为人处世,经常出入宫廷的德龄评价她“个性温和”、“不爱管事”。
挽联大全,名人挽联【5】

挽联大全,名人挽联【5】青山含悲声声泪声声呼总理碧水长歌字字血字字哭忠魂佚名挽周恩来三乘阐微言省识南山新佛祖一心皈净土谁知复社旧词宗陈立夫挽李叔同生小太聪明转入糊涂因世交所遭皆富贵自甘憔悴受人欺方地山挽何鬯威生在百花先万紫千红齐俯首春归三月暮人间天上总销魂清陆眉生挽咸丰年间坤伶周翠琴联失地未收回虎威昭垂芦沟月绵阳惊不起鹃声啼破锦江春周恩来挽宋哲元失一执信得一广州得不偿失生为人敬死为人思死犹如生陈独秀挽朱执信十载退闲身赍志击奸余老泪九天思旧感饰终褒美谅臣心朱祖谋挽瞿鸿禨十载奏双簧无词今后难成曲数人弱一个教我如何不想他赵元任挽刘半农。
刘1934年病逝侍几杖十年自愧菲才陪末座共晨夕百日每从深处见真儒荣庆挽孙家鼐守土共存亡先鞭着我三军气挥戈思勇决信史传兹百世名张学良挽抗日牺牲的安营长天北掩台垣闻说槐音中夜断江东失宗衮心伤荆树一时摧梁同书之本家梁国治卒,其弟梁冲泉闻讯亦殁,梁撰联挽之天地鉴余心同为流言悲蔡叔江山还汉室敢因家事罪淮阴张学良挽常荫槐,因叛逆被处决,同时被处决的还有杨宇霆天下待澄清党锢无端戕孟博江南余瘴疠招魂何处哭灵均郭沫若挽杨潮脱险出奇此飞将军所由称也拼命救国非大英雄其孰能之刘仲武挽蔡锷天下谓奇人骂座每闻惊世论文坛摧异帜剪窗犹忆切磋时魏源挽龚自珍脱帻揽贤殷早知狙伺来狂客横刀向天笑如此艰难负使君黄兴挽陈其美蛙井竞称尊杀敌当思慰来歙海天待归棹故人何处觅陈遵黄兴挽陈其美往事话南皮忽省姓名伤鬼录修词问东里忍将文字概平生张学良挽郑鸣之,杨常事件后因惊吓过度而亡为东亚造和平拯斯民于水火与列宁相伯仲极世界之荣衰吴玉章挽孙中山问君胡不归赤县竟无干净土斯人宜有后丹心喜见凤凰雏王国维代罗振玉挽沈纮(昕伯)五岳岱宗高尚有劳山峙东海九重归赗厚不须皋父恸西台王国维代蒋汝藻拟挽劳乃宣联戏语竟成真何日得见道山记同游今散尽无人共话小川町周作人挽钱玄同心死已多年地北天南皆郁郁魂归今何处嫣红姹紫太匆匆方地山挽吴保初辛苦九州还身未趋朝魂恋阙安危一疏在生当致主死成名范当世挽薛福成雄才冠群英山河澄清仗汝绩奇祸从天降风云变幻痛万心蒋介石挽国民党军统特务头子戴笠许国共艰危犹记昔年陪节钺收京期指顾不留余日补乾坤陈诚挽陈济棠学术各门庭与子平生无唱和交情同骨肉俾予后死独伤悲纪昀挽朱筠,朱乃纪之同科进士崖岸峻如山调鼎无惭真宰相门庭清似水盖棺犹是老儒生 [清]大学土王杰与纪昀交谊甚厚杳冥冥兮东行又兆众所仇也焉皇皇而更索因缟素以哭之孙熙泽挽蔡锷耀日岂能颓边寨有葩皆失血邦翁胡遽逝壮乡无水不含悲蒙智扉挽胡邦一别判人天永忆皆为三楚旅万方犹困厄应悲不见九州同叶圣陶挽吴梅一病负殊恩九派清江怀太守十年成大觉二分明月吊诗人齐彦槐挽九江知府屠琴一夜白髭须多亏东皋公救难片时灰骸骨不用西门庆花钱章太炎挽伍廷芳衣钵信传真三绝不愁知己少功名应无分一生长笑折腰卑齐白石挽师周沁园遗爱被山河三自冤平三字狱丹心昭日月四民乐享四时春长守良挽刘少奇遗札到三更老母孤儿凭我托间关走千里素车白马共君还洪亮吉挽黄景仁义帜举滇池天道无私销帝制丰碑崇岳麓名山有幸伴元戎贺威撰//湖南省“蔡锷杯”全国诗联大赛获奖联译死魂灵竟成恶梦归化十日作自由书长留热风去无二心陈适挽鲁迅寅谊托苔岑持平远比于公狱法星沉桂管遗爱应刊有道碑余应松挽郭文汇瀛海度金针二十三科前进士仓山埋玉骨一千余树古梅香梁同书挽袁枚忧国耿孤忠不仅垂声游侠传首丘慰遗志成同酧酒大招篇何应钦挽杜月笙在十亿人心中耀邦何曾死了看五千年史上丰碑永远竖之白雉山挽胡耀邦仗义起滇南回天独具能天力求生渡瀛海抵死难寻不死方黄缪挽蔡锷正味在文章凡识字人同一哭清风论正处拟私谥者定何辞刘凤诰挽吴锡麟志在求大同热爱黎民热爱我星沉乱方寸痛哭社稷痛哭君宋庆龄挽孙中山治水刺船回惜别公园曾几日危棋急劫后仗凭沧海遏横流罗惇融挽蔡锷滞北最伤心倭难竟成千古恨游东犹在目章门同学几人存许寿裳挽钱玄同主义重宣传革命乃平生志业骚坛尊祭酒诗文成一家之言陈立夫挽梁寒操著作最谨严非徒中国小说史遗言犹沉痛莫作空头文学家蔡元培挽鲁迅哀窈窕思贤才放逐余生成负国息邪说拒诐行低徊薄海更何人陈三立挽朱一新(蓉生)包罗海岳之才久矣韩文能立制绘画乾坤之手惜哉尧典未终篇纪昀挽彭元瑞抱建造现代国家之才未能一试得遗留超人风格而逝自足千秋吴稚晖挽石瑛毕生广造英才化育百年尊绛帐临死尚饶狄忾精神万古式黄炎蒋介石挽马相伯(马相伯[1840-1939],中国近代教育家当年丞相留宾竞推男子张君嗣昨夜故人入梦远愧平生范巨卿吴汝纶挽许振幃帝制阳与赞同视项城有如竖子将星忽闻外陨即日本亦哭英雄朱允挽蔡锷。
清朝最后一位太后去世 袁世凯为何要超规格厚葬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清朝最后一位太后去世袁世凯为何要超规格厚葬导语:1913年2月22日凌晨,隆裕皇太后驾崩。
按照清官旧例,凡是宫中有丧事,在京的大小官员与朝廷命妇都必须进内举哀,而隆裕死的时候,气氛非常1913年2月22日凌晨,隆裕皇太后驾崩。
按照清官旧例,凡是宫中有丧事,在京的大小官员与朝廷命妇都必须进内举哀,而隆裕死的时候,气氛非常冷清,“行礼不满二十员,较之光绪三十四年(即 1 908年,此年慈禧去世),不堪回首矣!” 皇帝退位,皇家的丧礼不再那么气派,本属正常,身为民国大总统的袁世凯却要“狗咬耗子,多管闲事”。
在隆裕驾崩的当天,总统府便召开特别会议,决定以“外国君主最优礼”安排葬仪。
这个“最优礼”是什么呢?全国下半旗三日为皇太后致哀;文武官员臂戴黑纱27日;参议院休会一天……同时指定礼官“专办清宫善后和清帝照料事宜”,国务总理“率全体国务员定期进宫致祭”。
步军统领衙门派官员轮流守灵,政府的仪仗队与军乐队听从调遣。
3月l9日,北京各界齐聚太和殿,为隆裕太后举行国民追悼会,参议长亲自主祭。
更搞笑的是,民国有关部门为拍袁世凯马屁,还曾打算将隆裕的“事迹”收入史书,甚至有人提出要在天安门前为隆裕“铸造铜像以志哀思而垂纪念”,与徐锡麟、邹容等六名反清烈士并列。
此外,一百多万元的丧葬费全部由民国政府买单,袁世凯另送赙仪三万元。
袁世凯如此重视隆裕丧礼,不惜动用大量国家资源,有收买北方民心的因素。
一年以前,南北还是分裂的,南方地区掌握在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手里,北方地区被清廷控制。
南方革命政府为了减少流血,早日实现共和,给袁世凯开出条件:只要袁促使清廷退位,孙中山就把民国政府大总统的位子让给他。
袁世凯真的将这件事做成了。
生活常识分享。
王国维诗选游仙三首

王国维诗选游仙三首王国维诗选游仙(三首)一【原文】金册除书道赐秦,西垂伫见霸图新。
①已缘获石祠陈宝,更喜吹箫得上真。
②鹑首山河归版籍,凤台歌吹接星辰。
③谁知一觉钧天梦,寂寞祈年馆下人。
④【注释】①“金册”二句:玉皇大帝颁下金册除书,说要把这地方赐给秦国,眼看西边将要兴起新的霸业。
金册:记载帝王诏命的连编金简。
除书:拜授官职的文书。
赐秦:语本汉张衡《西京赋》:“昔者大帝说秦缪公而觐之,飨以钧天广乐。
帝有醉焉,乃为金策,锡用此土,而翦诸鹑首。
”又,北周庾信《哀江南赋》:“惜天下之一家,遭东南之反气。
以鹑首而赐秦,天何为而此醉!”鹑首,星次名。
古以为秦之分野,因指秦地。
西垂:即西陲。
西方。
霸图:霸业。
两句谓袁世凯取得政权。
②“已缘”二句:秦王已因获得神石而立祠陈宝。
秦女更高兴由吹箫而得以成仙。
上句典出晋张华《列异传·陈仓宝鸡》:“秦穆公时,陈仓人掘地得物,若羊非羊,若猪非猪,牵以献穆公。
道逢二童子曰:‘此为媪述,常在地中,食死人脑。
若欲杀之,以柏插其首。
’媪曰:‘此二童子名为鸡宝,得雄者王,得雌者伯。
’陈仓人舍之,逐二童子。
二童化为雉,飞入于林。
陈仓人告穆公,发徒大猎,果得其雌,又化为石,置之汧、渭之间,至文公立祠,名陈宝。
”下句典出汉刘向《列仙传》。
谓秦穆公之女名弄玉,善吹箫,嫁与萧史。
萧史遂教弄玉作凤鸣,吹箫似凤声,凤凰来止其屋。
穆公为作凤台。
后弄玉乘凤,萧史乘龙,升天而去。
秦为作凤女祠。
上真:神仙。
真仙。
上句写袁氏,下句写袁氏门下攀龙附凤的人皆得进用。
③“鹑首”二句:秦地的山河已归于国家的版籍,凤台上的歌吹之声更是上接星辰。
版籍:版图,疆域。
歌吹(chuī):歌声和音乐声。
吹,管乐。
④“谁知”二句:谁知到头来不过是一觉钧天之梦,最寂寞的是那祈年馆下的人啊!钧天梦:见《咏史》二十首之七注。
祈年馆:秦穆公的宫殿名。
又称祈年观、祈年宫。
二十赉文成九锡如,三千剑履从云车。
①临轩自佩黄神印,受籙教披素女书。
历史趣谈:隆裕太后为何会下旨退位?隆裕太后是被逼的吗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隆裕太后为何会下旨退位?隆裕太后是被逼的吗导语:“朕钦奉隆裕皇太后懿旨:前因民军起事,各省响应,九夏沸腾,生灵涂炭,特命袁世凯遣员与民军代表,讨论大局,议开国会,公决政体。
两月以“朕钦奉隆裕皇太后懿旨:前因民军起事,各省响应,九夏沸腾,生灵涂炭,特命袁世凯遣员与民军代表,讨论大局,议开国会,公决政体。
两月以来,尚无确当办法。
南北暌隔,彼此相持,商辍于途,士露于野,徒以国体一日下决,故民生一日不安。
今全国人民心理,多倾向共和,南中各省,既倡议于前,北方各将,亦主张于后,人心所向,天命可知。
予亦何忍以一姓之尊荣,拂兆民之好恶。
是用外观大势,内审舆情,特率皇帝将统治权公诸全国,定为共和立宪国体,近慰海内厌乱望治之心,远协古圣天下为公之义。
袁世凯前经资政院选举为总理大臣,当兹新旧代谢之际,宜有南北统一之方,即由袁世凯组织临时共和政府,与民军协商统一办法。
总期人民安堵,海内又安,仍合汉满蒙回藏五族完全领土,为一大中华民国,予与皇帝得以退处宽闲,优游岁月,长受国民之优礼,亲见郅治之告成,岂不懿欤?钦此。
”这是清宣统年间,向全天下公示溥仪退位的诏书。
那个时候溥仪年幼,这封诏书自然不可能是由他拟定,而是由隆裕太后最后签署。
隆裕太后这一纸诏书的颁布,代表着清王朝的灭亡的同时,也昭告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历史之久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灭亡。
对于隆裕太后下旨退位,时人对其皆为一片称赞之声,评价其为“女中尧舜”。
《亚细亚日报》云:“隆裕太后去岁,不为亲贵浮言所动,力主共和,实为有造民国。
今一日崩御,我五族国民,当同情哀悼。
”《中国日报》云:“惟清廷退位,后力居多,将来共和史中亦不失有价值之人物也。
”孙中山说她:“孝定景皇后让出政权,以免生民糜烂,实生活常识分享。
花随人圣盦摭忆

光绪十三年冬,西后为德宗选后,在体和殿,召备选之各大臣小女进内,依次排立,与选者五人,首列那拉氏,都督桂祥女,慈禧之侄女也(即隆裕)。
次为江西巡抚德馨之二女,末列为礼部左侍郎长叙之二女(即珍妃姊妹)。
当时太后上坐,德宗侍立,荣寿固伦公主,及福晋命妇立于座后。
前设小长棹一,上置镶玉如意一柄,红绣花荷包二对,为定选证物。
(清例,选后中者,以如意予之。
选妃中者,以荷包予之。
)西后手指诸女语德宗曰:「皇帝,谁堪中选,汝自裁之,合意者即授以如意可也。
」言时,即将如意授与德宗。
德宗对曰:「此大事当由皇爸爸主之。
(据宫监谓,当时称谓如此。
)子臣不能自主。
」太后坚令其自选,德宗乃持如意趋德馨女前,方欲授之,太后大声曰:「皇帝」,并以口暗示其首列者(即慈禧侄女),德宗愕然,既乃悟其意,不得已乃将如意授其侄女焉。
太后以德宗意在德氏女,即选入妃嫔,亦必有夺宠之忧,遂不容其续选,匆匆命公主各授荷包一对与末列二女,此珍妃姊妹之所以获选也。
嗣后德宗偏笼珍妃,与隆裕感情日恶,其端实肇于此。
以上皆宫监唐冠卿所言,盖深知内事者,其人至今或尚存也。
庚子拳匪时守西陵贝子奕谟,告逃 难西陵之齐令辰曰:「我有两语,赅括十年之事。
因夫妻反目而母子不和,因母子不和而载漪谋 篡。
」谟贝子为清宣宗胞侄,其言如此,合上宫监言观之,晚清宫廷之内幕,可以概见。
清之当亡,固有必然。
而其演于外者,为新旧之争,和战之争,郁于内者,为夫妻之衅,母子之衅,此四者,庶可以赅之矣。
(戊申袁项城之被放,为监国之载沣兄弟,借此逐之,以便揽权,非翻戊戌旧案也。
杨叔峤之子,不知其隐,亟取德宗赐其父密诏,上书求雪冤,隆裕执不可,其始终憾德宗之情可见。
)光绪二十一年十月,吏部右侍郎汪鸣銮,户部右侍郎长麟,并以召对妄言褫职。
汪长召对何语? 诸家笔记,皆莫追详。
以文芸阁闻尘偶记考之,汪长二人必帝党为西后借题所斥者。
汪柳门为浙之名士,前记杨乃武案,汪即力主平反。
至长麟,字石农,为满人,晚近乃不常观述之者。
历史上隆裕太后选择退位的原因

历史上隆裕太后选择退位的原因孝定景皇后是慈禧太后的内侄女,生于同治七年正月初十日,父为慈禧太后之弟,副都统桂祥,中国封建王朝的最后一个皇后,也是最后一个太后,下面是由店铺为你提供的历史上隆裕太后选择退位的原因,让我们来进一步了解。
历史上隆裕太后选择退位的原因近代史上,隆裕太后是亲眼见证大清朝谢幕的末代皇后,那么隆裕太后为什么要退位呢?又是什么令她忍受满腹屈辱同意在交出权柄的诏书上加盖玉玺的呢?让我们将岁月的年轮倒回一百多年前,重新审视那个在军阀的铁蹄中已然日薄西山的满清王朝。
武昌起义爆发后,神州大地上各种革命运动已然越演越烈,军阀割据,派系斗争不断,北洋军阀取代满清王朝的统治势力,几乎是不可逆转的大势。
彼时隆裕太后带着年幼的溥仪皇帝依然居住在紫禁城中,表面上虽然依旧是当时清朝的最高统治者,然而军政大权一概没有,说得更明白点,不过就是一对可怜的孤儿寡妇,任人摆布而已。
由于皇族内阁早已解散,此时大清的军政大权完全掌握在身为总理大臣的袁世凯手中。
袁世凯一直野心勃勃,欲先窃取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后恢复帝制,而当时软弱的革命派也希望早日建立共和,由此,经南北议和,双方终于议定:清帝退位、建立共和、优待皇室。
命运终究将软弱的隆裕推上了历史舞台。
隆裕太后为什么要退位?因为,面对虎视眈眈的满蒙王公,面对袁世凯软硬兼施的逼宫,隆裕束手无策,除了退位,别无他途。
亲手断送大清二百余年基业,隆裕痛心疾首,却无可奈何。
公元1912年2月12日,隆裕太后迫于北洋军阀的重重压力,终于含泪签发了大清朝的最后一道上谕-——《退位诏书》。
至此,大清朝长达268年之久的统治宣告结束,不久之后,隆裕太后也在久病缠绵后郁郁而终。
历史上隆裕太后是怎样的人大清帝国谢幕的见证者——隆裕太后是怎样的一个人呢?毫无疑问,那是一个悲剧人物。
史书工笔之上普遍记载,隆裕太后其貌不扬,身材瘦弱还有些驼背,光绪帝一点也不喜欢这位年长三岁的表姐,拒绝跟她同房,因而她也没机会生下一男半女,这种事就连手段强硬的慈禧也帮不了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隆裕皇太后挽歌辞九十韵
点评:1913年2月22日,隆裕太后去世。
王国维在日本闻讯,写了长篇挽诗哀悼。
在3月26日致缪荃孙书中云:维自阴历开岁后共作诗十馀首,而此《隆裕太后挽歌辞》五言排律九十韵,颇为满意,惜篇幅太长,不能写呈。
可见作者对此诗的重视。
诗中所述虽为隆裕的一生经历,然亦与中国近代史息息相关。
隆裕,为清德宗孝定景皇后,叶赫那拉氏。
都统桂祥女。
宣统帝即位后,尊为皇太后,上徽号曰隆裕。
辛亥革命爆发,隆裕太后下诏书率清帝退位。
先帝将亲政,旁求内助贤。
宗臣躬奉册,天子自临轩。
①
长女爰迎渭,元妃夙号。
未央新受玺,长乐故承欢。
②
问寝趋西苑,从游在北园。
太官分玉食,女史进银环。
③
璧月临华沼,明河界掖垣。
铜龙宵咽漏,香兽晓喷烟。
④
礼数元殊绝,恩波自不偏。
螽斯宜揖揖,瓜瓞望绵绵。
⑤
就馆终无日,专房抑有缘。
齐纨虽暂弃,汉剑故难捐。
⑥
【注释】①先帝四句:先帝将要亲理朝政,向宫外寻求贤德的内助。
宗臣亲往女家奉上典册,皇帝也亲自临轩遣使。
先帝:指光绪皇帝。
内助:妻子对丈夫的帮助。
因以称妻子。
《三国志?魏书?文德郭皇后传》:在昔帝王之治天下,不惟外辅,亦有内助。
治乱所由,盛衰从之。
宗臣:为世所尊仰的名臣。
奉册:据《续资治通鉴?宋纪?哲宗元?七年》载,宣仁太后命众官议册后六礼仪制,皇帝立后,先由大臣充发册使、奉迎使,至皇后行第。
临轩:皇帝不坐正殿而御前殿。
殿前堂陛有槛如车之轩,故称。
据宣仁太后所制册后之礼,迎后至宫,先由皇帝临轩,遣册礼使、奉迎使,令百官诣行第班迎。
《清史稿?礼志?大婚仪》:大婚前一日帝御太和殿阅册、宝。
封使至,后父率亲属朝服迎门外,后礼服迎庭中,后母率诸妇咸朝服跪。
使臣奉册、宝入陈案上。
后就案南北面跪,内院官西向立,读册、宝文。
②长女四句:渭水边迎来莘国的长女,元妃以前的名字叫做。
在未央宫新接受了皇后之玺,又在长乐宫侍奉太后。
长女句:《诗?大雅?大明》:文定厥祥,亲迎于渭。
缵女维莘,长子维行。
谓文王到渭水亲迎莘国的长女。
元妃句:《史记?五帝本纪》正义引《帝王纪》云:帝有四妃,卜其子皆有天下。
元妃有邰氏女,曰姜,生后稷。
姜是周朝祖先后稷之母的名字。
《史记?周本纪》:姜原为帝喾元妃。
姜原,同姜;帝喾,同帝。
元妃,即后。
未央:汉宫名。
宫中有椒房殿,为皇后所居。
长乐:汉宫名。
太后所居。
此指慈禧太后的居处。
承欢:侍奉父母等长辈。
八句写隆裕新册为光绪帝的皇后。
③问寝四句:她到西苑中向太
后问安视寝,又跟从太后在北园游览。
太官按定制分送玉食,内宫的女史又献上银环。
问寝:向尊长问候起居寝食。
《礼记?文王世子》:鸡初鸣而衣服,至于寝门外,问内竖之御者曰:今日安否何如?西苑:宫苑名。
在大内西,中有太液池、琼华岛。
北园:指颐和园。
太官:掌管宫中饮食宴会的官员。
光禄寺置太官署。
女史:《周礼?天官?女史》:女史掌王后之礼职,掌内治之贰,以诏后治内政。
银环:《诗?邶风?静女》:静女其娈,贻我彤管。
毛传:后妃群妾以礼御于君所,女史书其日月,授之以环以进退之。
生子月辰则以金环退之,当御者以银环进之。
进银环,谓被皇帝临幸。
④璧玉四句:白玉般的明月照临华沼,银河来作宫殿的墙垣。
夜间听到滴滴铜龙宫漏,早晨兽炉中吐出袅袅香烟。
璧月:月的美称。
诗中暗喻隆裕的容色。
华沼:有花的池沼。
掖垣:皇宫的旁垣。
铜龙:指漏壶。
以其有铜制的吐水龙头,故称。
李商隐《深宫》诗:玉壶传点咽铜龙。
香兽:兽形香炉。
以上八句写隆裕初作皇后时的生活。
⑤礼数四句:皇帝对她的礼数本来就已殊特,恩泽自然也不会有所偏向。
照这样应该生下许多儿子,使皇室的继承绵绵不绝。
殊绝:特异,突出。
恩波:谓皇帝的恩泽如水波般流遍。
螽斯:《诗?周南?螽斯》:螽斯羽,揖揖兮。
宜尔子孙,蛰蛰兮。
螽斯,虫名。
以其群聚,故喻子孙繁多。
揖揖:会聚貌。
瓜瓞(di 迭):《诗?大雅?绵》:绵绵瓜瓞,民之初生,自土沮漆。
朱熹集传:大曰瓜,小曰瓞。
瓜之近本初生常小,其蔓不绝,至末而后大也因以喻子孙蕃衍绵绵不绝。
⑥就馆四句:皇后终于没能够就馆生子,而皇帝专宠别人也许是另有缘分吧。
虽然像纨扇在秋天时暂遭弃置,但故
剑始终是难以抛开的。
就馆:《礼记?内则》:妻将生子,及月辰,居侧室。
谓临产时移居侧室分娩。
就馆,即移往侧室。
《汉书?孝成赵皇后传》:故废后宫就馆之渐,绝微嗣祸乱之根,乃欲致位陛下以安宗庙。
专房:专宠。
齐纨:汉班婕妤《怨歌行》:新裂齐纨素,皎洁如霜雪。
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
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
常恐秋节至,凉风夺炎热。
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
后因以秋扇、齐纨喻女子被遗弃。
汉剑:《汉书?孝宣许皇后传》载,汉宣帝微时曾娶许广汉之女平君,后来被立为帝,平君为。
大将军霍光有小女,与皇太后有亲。
公卿议更立皇后,意在霍氏。
宣帝乃诏求微时故剑,大臣知指,白立许为皇后。
后因以故剑喻对旧妻之深情。
徐珂《清稗类钞?宫闱类?隆裕后与德宗不睦》:隆裕后为孝钦后内侄女,孝钦自以由西宫出身,故必以家人为德宗后。
德宗先已专宠珍妃,又颇不属意于隆裕,顾以孝钦之强迫指定,遂勉奉之。
以上二十四句写隆裕被立为后以及受光绪冷落的经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