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狼原文注释
《狼》蒲松龄原文及翻译

《狼》蒲松龄原文及翻译《狼》蒲松龄原文及翻译《狼》是蒲松龄的著名作品之一,分为两则,你对《狼》这篇文言文熟悉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狼》蒲松龄原文及翻译,欢迎阅读。
《狼》第一则原文:有屠人货肉归,日已暮。
欻一狼来,瞰担上肉,似甚垂涎;步亦步,尾行数里。
屠惧,示之以刃,则稍却;既走,又从之。
屠无机,默念狼所欲者肉,不如姑悬诸树,而蚤取之。
遂钩肉,翘足挂树间,示以空担。
狼乃止。
屠即竟归。
昧爽往取肉,遥望树上悬巨物,似人缢死状。
大骇。
逡巡近之,则死狼也。
仰首审视,见口中含肉,肉钩刺狼腭,如鱼吞饵。
时狼革价昂,直十余金,屠小裕焉。
缘木求鱼,狼则罹之,可笑矣。
《狼》第一则译文:一个屠夫卖完了肉回家,天色已经晚了。
在这时,突然出现了一匹狼。
狼不断地窥视着屠户带着的肉,嘴里的口水似乎都快要流出来了,就这样尾随着屠夫跑了好几里路。
屠夫感到很害怕,于是就拿着屠刀来比划着给狼看,狼稍稍退了几步,可是等到屠夫转过身来继续朝前走的时候,狼又跟了上来。
屠夫没办法了,于是他想,狼想要的是肉,不如把肉挂在树上(这样狼够不着),等明天早上(狼走了)再来取肉。
于是屠夫就把肉挂在钩子上,踮起脚(把带肉的钩子)挂在树上,然后把空担子拿给狼看了看。
就这样狼就停下来不再跟着屠夫了。
屠夫就(安全地)回家了。
第二天拂晓,屠夫前去(昨天挂肉的地方)取肉,远远的就看见树上挂着一个巨大的东西,就好像一个吊死在树上的人,感到非常害怕。
(屠夫因为害怕)小心地(在树的四周)徘徊着向树靠近,等走到近前一看,原来(树上悬挂着的)是一条死狼。
(屠夫)抬起头来仔细观察发现,狼的嘴里含着肉,挂肉的钩子已经刺穿了狼的上颚,那个情形就好像鱼儿咬住了鱼饵。
当时市场上狼皮非常昂贵,(这张狼皮)能值十几两金子,屠夫的生活略微宽裕了。
就像爬上树去捉鱼一样,狼本来想吃肉,结果遭遇了祸患,真是可笑啊!《狼》第二则原文: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狼》文言文及翻译

《狼》文言文及翻译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汉语书面语言组成的文章,“五四运动”以前汉民族所使用的语言。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狼》文言文及翻译,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狼》文言文及翻译1《狼》第一则原文:有屠人货肉归,日已暮。
欻一狼来,瞰担上肉,似甚垂涎;步亦步,尾行数里。
屠惧,示之以刃,则稍却;既走,又从之。
屠无机,默念狼所欲者肉,不如姑悬诸树,而蚤取之。
遂钩肉,翘足挂树间,示以空担。
狼乃止。
屠即竟归。
昧爽往取肉,遥望树上悬巨物,似人缢死状。
大骇。
逡巡近之,则死狼也。
仰首审视,见口中含肉,肉钩刺狼腭,如鱼吞饵。
时狼革价昂,直十余金,屠小裕焉。
缘木求鱼,狼则罹之,可笑矣。
《狼》第一则译文:一个屠夫卖完了肉回家,天色已经晚了。
在这时,突然出现了一匹狼。
狼不断地窥视着屠户带着的肉,嘴里的口水似乎都快要流出来了,就这样尾随着屠夫跑了好几里路。
屠夫感到很害怕,于是就拿着屠刀来比划着给狼看,狼稍稍退了几步,可是等到屠夫转过身来继续朝前走的时候,狼又跟了上来。
屠夫没办法了,于是他想,狼想要的是肉,不如把肉挂在树上(这样狼够不着),等明天早上(狼走了)再来取肉。
于是屠夫就把肉挂在钩子上,踮起脚(把带肉的钩子)挂在树上,然后把空担子拿给狼看了看。
就这样狼就停下来不再跟着屠夫了。
屠夫就(安全地)回家了。
第二天拂晓,屠夫前去(昨天挂肉的地方)取肉,远远的就看见树上挂着一个巨大的东西,就好像一个吊死在树上的人,感到非常害怕。
(屠夫因为害怕)小心地(在树的四周)徘徊着向树靠近,等走到近前一看,原来(树上悬挂着的)是一条死狼。
(屠夫)抬起头来仔细观察发现,狼的嘴里含着肉,挂肉的钩子已经刺穿了狼的上颚,那个情形就好像鱼儿咬住了鱼饵。
当时市场上狼皮非常昂贵,(这张狼皮)能值十几两金子,屠夫的生活略微宽裕了。
就像爬上树去捉鱼一样,狼本来想吃肉,结果遭遇了祸患,真是可笑啊!《狼》第二则原文: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文言文《狼》规范翻译

狼,野兽之尤也,生于山野,食肉而居。
其性狡猾,好掠食,无恶不作。
然其形貌丑陋,蹄爪锋利,力大无穷,常使人望而生畏。
古有猎者,夜行山间,忽闻狼嚎之声,声震山谷,毛发悚然。
猎者乃停步四顾,只见一狼,身长丈余,眼如铜铃,牙如锥石,咆哮着向猎者扑来。
猎者大惊,慌忙躲避,狼疾走如风,追之不舍。
猎者知狼性凶猛,不敢与之正面交锋,遂寻得山间隐蔽之处,伏地以待。
不一时,狼至,见猎者匿影藏形,不敢近前,只在远处窥视。
猎者心中暗喜,遂伺机反击。
夜深人静,狼饥渴难耐,渐显疲惫之态。
猎者见状,趁机跃起,挥刀直取狼首。
狼怒吼一声,转身欲逃,却被猎者紧紧缠住。
二兽相斗,力竭声嘶,直至黎明方止。
狼虽勇猛,终不敌猎者之机智。
猎者手刃狼首,提之而归。
众人皆赞猎者之勇,曰:“狼,野兽之雄也,今竟败于尔等之手,真乃世之奇观也!”狼之凶猛,非一日之功,其狡诈亦非一日之谋。
然猎者以其智,终得胜果。
此事传至远方,人皆以为奇谈,狼之威名亦因此大减。
然狼之种类繁多,各具特性。
有狼群者,结伴而行,相互扶持,其力更胜单狼。
有狼之雄者,独来独往,猎物无数,独霸一方。
有狼之狡者,善于隐匿,常出其不意,令猎者防不胜防。
狼虽恶,然亦有善者。
有狼助猎者捉拿猛兽,有狼守护村庄,有狼为猎人引路。
世间万物,皆有其用,狼亦然也。
夫狼,虽为野兽,然其性亦通人性。
古人云:“狼行千里,改过自新。
”此言非虚也。
狼之狡诈,非一日之故,然其改过自新,亦非一日之功。
狼之教训,使人深思。
人固当以智取胜,然亦当以德服人。
狼之狡诈,非一日之故,然其勇猛,亦非一日之成。
人若能效仿狼之勇猛,而弃其狡诈,则可成为真正的英雄。
故狼之故事,流传千古,警世之深意,令人感慨。
狼之凶猛,狼之狡诈,狼之改过,皆为人所借鉴。
狼之教训,使人明理,使人知畏,使人知勇。
狼,实为世之奇兽也。
【规范翻译】《狼》狼,野兽中的佼佼者,生于山林,以肉为食,栖息其中。
其性狡猾,喜好捕食,无恶不作。
然而其形态丑陋,蹄爪锋利,力量强大,常让人望而生畏。
文言文狼原文及字词翻译

狼亦厌苦,曝之如故。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之半已入,狼着冠缨。
意亦微动,恐其后也。
顾俯身,披草,欲就丛葬之。
狼亦俯身,披草,忽蹄起,以啮颈。
人持刀尺,共狼斗。
狼不敢前,蹲地,以首触人,人止亦止。
既舍之,狼亦已矣。
字词翻译:
狼亦厌苦:狼也厌倦了痛苦。
曝之如故:像以前一样晒它。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意思是打算从隧道进入来攻击它的后面。
身之半已入:身体的一半已经进入隧道。
狼着冠缨:狼戴着帽子上的带子。
意亦微动:心里也稍微动了一下。
恐其后也:担心它的后面。
顾俯身,披草,欲就丛葬之:回头看,弯下身子,拨开草,想要把它埋在草丛中。
狼亦俯身,披草,忽蹄起,以啮颈:狼也弯下身子,拨开草,突然跳起,用牙齿咬住人的脖子。
人持刀尺,共狼斗:人拿着刀和尺,和狼搏斗。
狼不敢前,蹲地,以首触人,人止亦止:狼不敢上前,蹲在地上,用头触碰人,人停下来,它也停下来。
既舍之,狼亦已矣:既然放过了它,狼也就结束了。
全文翻译:
狼也厌倦了痛苦,像以前一样晒它。
它打算从隧道进入来攻击它的后面。
身体的一半已经进入隧道,狼戴着帽子上的带子。
心里也稍微动了一下,担心它的后面。
回头看,弯下身子,拨开草,想要把它埋在草丛中。
狼也弯下身子,拨开草,突然跳起,用牙齿咬住人的脖子。
人拿着刀和尺,和狼搏斗。
狼不敢上前,蹲在地上,用头触碰人,人停下来,它也停下来。
既然放过了它,狼也就结束了。
狼原文翻译及注释

狼原文翻译及注释狼原文翻译及注释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自称异史氏,现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洪山镇蒲家庄人。
出生于一个逐渐败落的中小地主兼商人家庭。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狼原文翻译及注释,欢迎大家阅读!狼原文翻译及注释篇1作者:蒲松龄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
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翻译一个屠夫傍晚回家,担子里面的肉已经卖完,只有剩下的骨头。
路上遇见两只狼,紧跟着走了很远。
屠夫害怕了,把骨头扔给狼。
一只狼得到骨头停下了。
另一只狼仍然跟着他。
屠夫又把骨头扔给狼,后面得到骨头的狼停下了,可是前面得到骨头的狼又赶到了。
骨头已经扔完了。
但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屠夫。
屠夫非常困窘急迫,恐怕前后一起受到狼的攻击。
屠夫看见田野里有一个打麦场,打麦场的主人把柴草堆积在打麦场里,覆盖成小山(似的)。
屠夫于是跑过去靠在柴草堆的下面,放下担子拿起屠刀。
两只狼不敢上前,瞪着眼睛朝着屠夫。
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了,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屠夫的前面。
时间长了,那只狼的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
屠夫突然跳起,用刀砍狼的脑袋,又连砍几刀把狼杀死。
屠夫刚想要走,转身看见柴草堆的后面,另一只狼正在柴草堆里打洞,打算要钻洞进去,来攻击屠夫的后面。
身子已经钻进去了一半,只露出屁股和尾巴。
屠夫从狼的后面砍断了狼的大腿,也把狼杀死了。
屠夫这才明白前面的那只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这种方式来诱惑敌方。
蒲松龄文言文《狼》全文翻译

蒲松龄文言文《狼》全文翻译《狼》原文有屠人货肉归,日已暮。
欻一狼来,瞰担上肉,似甚垂涎;步亦步,尾行数里。
屠惧,示之以刃,则稍却;既走,又从之。
屠无机,默念狼所欲者肉,不如姑悬诸树,而蚤取之。
遂钩肉,翘足挂树间,示以空担。
狼乃止。
屠即竟归。
昧爽往取肉,遥望树上悬巨物,似人缢死状。
大骇。
逡巡近之,则死狼也。
仰首审视,见口中含肉,肉钩刺狼腭,如鱼吞饵。
时狼革价昂,直十余金,屠小裕焉。
缘木求鱼,狼则罹之,可笑矣。
《狼》翻译一个屠夫卖完了肉回家,天色已经晚了。
在这时,突然出现了一匹狼。
狼不断地窥视着屠户带着的肉,嘴里的口水似乎都快要流出来了,就这样尾随着屠夫跑了好几里路。
屠夫感到很害怕,于是就拿着屠刀来比划着给狼看,狼稍稍退了几步,可是等到屠夫转过身来继续朝前走的时候,狼又跟了上来。
屠夫没办法了,于是他想,狼想要的是肉,不如把肉挂在树上(这样狼够不着),等明天早上(狼走了)再来取肉。
于是屠夫就把肉挂在钩子上,踮起脚(把带肉的钩子)挂在树上,然后把空担子拿给狼看了看。
就这样狼就停下来不再跟着屠夫了。
屠夫就(安全地)回家了。
第二天拂晓,屠夫前去(昨天挂肉的地方)取肉,远远的就看见树上挂着一个巨大的东西,就好像一个吊死在树上的人,感到非常害怕。
(屠夫因为害怕)小心地(在树的四周)徘徊着向树靠近,等走到近前一看,原来(树上悬挂着的)是一条死狼。
(屠夫)抬起头来仔细观察发现,狼的嘴里含着肉,挂肉的钩子已经刺穿了狼的上颚,那个情形就好像鱼儿咬住了鱼饵。
当时市场上狼皮非常昂贵,(这张狼皮)能值十几两银子,屠夫的生活略微宽裕了。
就像爬上树去捉鱼一样,狼本来想吃肉,结果遭遇了祸患,真是可笑啊!《狼》注释1、货:出售、卖。
2、欻(xū):忽然。
3、瞰(kàn):窥视。
4、既:已经。
5、诸:相当于“之于”6、蚤(zǎo):通“早”,早晨。
7、逡(qūn)徘徊的样子8、仰:抬。
9、昂:贵重。
10、直:通“值”,价值。
狼的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狼》译文:狼虽然狡猾,但最终却被杀死两只,禽兽之间的诡变欺诈又能有多少呢?这不过是增加了笑料罢了。
《狼》注释:1. 狼亦黠矣:狼也颇为狡猾。
亦,也;黠,狡猾。
2. 而顷刻两毙:但是很快就被杀死两只。
而,但是;毙,杀死。
3.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禽兽之间的诡变欺诈又能有多少呢?禽兽,指野兽;变诈,指诡变欺诈;几何,多少。
4. 止增笑耳:这不过是增加了笑料罢了。
止,只是;增,增加;笑耳,笑料。
《狼》译文及注释详细说明:狼亦黠矣——狼,作为一种野生动物,自古以来就以其狡猾著称。
亦,表示肯定,这里可以理解为“也”。
黠,形容词,意为狡猾、狡诈。
而顷刻两毙——然而,在这里的“而”表示转折,说明虽然狼狡猾,但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却出乎意料。
顷刻,极短的时间,这里形容狼被杀得非常快。
两毙,指两只狼都被杀死了。
禽兽之变诈几何哉——禽兽,泛指野兽,这里指的是狼。
之,表示所属关系,相当于“的”。
变诈,动词短语,意为变化多端、诡计多端。
几何,疑问代词,表示多少,这里用来反问,表达禽兽之间的诡变欺诈实际上并不多。
止增笑耳——止,副词,表示仅仅、只是。
增,动词,意为增加。
笑耳,名词短语,指笑料、笑话。
整句话的意思是,这种事情不过增加了笑料罢了,并没有什么特别的。
通过这篇文言文《狼》的翻译及注释,我们可以了解到作者通过讲述狼的狡猾和最终的失败,讽刺了那些自以为聪明、实则愚蠢的人,以及社会上那些层出不穷的欺诈行为。
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于正义终将战胜邪恶的信念。
文言文_狼注释翻译

狼亦众矣,其鸣也嗥。
嗥者,狼之声也。
狼群之中,有老狼,有少狼,有雌狼,有雄狼。
老狼者,智而勇,少狼者,勇而力,雌狼者,慈而善,雄狼者,猛而刚。
嗥之声,出自狼之心。
心者,狼之魂也。
狼之心,坚如金石,勇如猛虎。
狼性本善,然遇不平,则怒发冲冠,嗥声震天。
嗥者,狼之怒也,亦狼之勇也。
狼之嗥,有四时之别。
春之嗥,悠扬而远,如歌如赋,以招群狼;夏之嗥,短促而急,如雷如霆,以警群狼;秋之嗥,哀婉而长,如泣如诉,以哀群狼;冬之嗥,低沉而沉,如吼如啸,以壮群狼。
狼之嗥,有五音之异。
宫商角徵羽,各有其声。
宫者,狼之声也,悠扬而远,如游子思乡;商者,狼之声也,短促而急,如勇士冲锋;角者,狼之声也,哀婉而长,如思妇怀人;徵者,狼之声也,清脆而亮,如少年嬉戏;羽者,狼之声也,低沉而沉,如老翁吟咏。
狼之嗥,有五情之动。
喜、怒、哀、乐、爱,皆可嗥。
喜则嗥而歌,怒则嗥而吼,哀则嗥而泣,乐则嗥而笑,爱则嗥而怜。
嗥者,狼之情也,亦狼之性也。
狼之嗥,有五义之深。
忠、孝、悌、仁、信,皆可嗥。
忠则嗥而誓,孝则嗥而泣,悌则嗥而敬,仁则嗥而慈,信则嗥而诚。
嗥者,狼之义也,亦狼之德也。
嗥之声,非狼独有。
虎、豹、狐、狸,皆能嗥。
然狼之嗥,最为凄厉,最为动人。
盖狼之嗥,能通天地,能感鬼神。
故古之人,多以狼之嗥,比君子之志。
嗥者,狼之声也,狼之性也,狼之情也,狼之义也,狼之德也。
嗥之声,虽小,能动人;嗥之声,虽远,能感人。
嗥之声,狼之声,天地之声,鬼神之声。
注释:狼:古代对犬科动物的一种统称,此处指狼。
嗥:狼的叫声。
心:精神,意志。
智:聪明。
勇:勇敢。
力:力量。
雌:雌性的。
雄:雄性的。
春:春季。
夏:夏季。
秋:秋季。
冬:冬季。
宫商角徵羽:古代五音中的五个音阶。
喜:高兴。
怒:生气。
哀:悲伤。
乐:快乐。
爱:爱护。
忠:忠诚。
孝:孝顺。
悌:尊敬兄长。
仁:仁爱。
信:诚信。
翻译:狼也有很多,它们的叫声是嗥。
嗥,是狼的声音。
狼群中有老狼、少狼、雌狼、雄狼。
老狼聪明而勇敢,少狼勇敢有力,雌狼慈爱善良,雄狼凶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狼 1
蒲松龄
一屠2晚归,担中肉尽,止3有剩骨。
途中两狼,缀行甚远4。
屠惧,投以骨5。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6。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骨已尽矣。
而两狼之并驱如故7。
屠大窘8,恐前后受其敌9。
顾10野有麦场,场主积薪11其中,苫蔽成丘12。
屠乃奔倚其下,弛13担持刀。
狼不敢前,眈眈相向14。
少时15,一狼径去16,其一犬坐于前17。
久之18,目似瞑19,意暇甚20。
屠暴21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22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23,意将隧24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25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乃悟前狼假寐26,盖27以诱敌。
狼亦黠28矣,而顷刻29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30?止增笑耳31。
【注释】
1.选自《聊斋志异》蒲松龄,字留仙,清代文学家。
原文共有三则,这里选的是第二则。
2.屠:这里指屠户,即以宰杀牲畜为职业的生意人
3.止:通“只”。
4.缀:(zhuì)行甚远:紧跟着走了很远。
缀,连接,这里是紧跟的意思。
5.投以骨:就是“以骨投之”。
6.从:跟从。
7.而两狼之并驱如故: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
并,一起。
故,旧、原来。
8.窘(jiǒng):困窘,处境危急。
9.敌:敌对,这里是胁迫、攻击的意思。
10.顾:回头看,这里指往旁边。
11.积薪:堆积柴草。
12.苫(shàn)蔽成丘:覆盖成小山似的。
苫蔽,覆盖、遮蔽。
13.弛(chí):放松,这里指卸下。
14.眈眈(dān dān)相向:瞪眼朝着屠户。
眈眈,注视的样子。
15.少(shǎo)时:一会儿。
16.径去:径直走开。
17.犬坐于前:像狗似的蹲坐在前面。
18.久之:过了一会儿。
19.瞑(míng):闭眼。
20.意暇甚:神情很悠闲。
意,这里指神情、态度。
暇,空闲。
21.暴:突然。
22.毙:杀死。
23.洞其中:在其中打洞。
洞,打洞。
其,指柴草堆。
24.隧:指从柴草堆中打洞。
25.尻(kāo):屁股。
26.假寐:假装睡觉。
寐,睡觉。
27.盖:承接上文,表示原因是。
这里有“原来是”的意思。
28.黠(xiá):狡猾。
29.顷刻:一会儿。
30.禽兽之变诈几何哉: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啊!变诈,作假,欺骗。
几何,多少,这里是能有几何的意思。
31.止增笑耳:只是增加笑料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