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婷诗歌《神女峰》赏析
《 神女峰》赏析

创作背景屹立在长江边上的,位于重庆巫山县以东,是巫山十二峰之一,有着古老而动人的传说。
在巫山神女的世代传说中,人们已经赋予了“神女”这一原型忠贞不贰、哀婉多情的特征,它隐含的是传统观念对女性的要求和准则。
这首诗的创作年代是1981年,从社会背景来看,中国结束了十年动乱,进入了新的时期。
《神女峰》是诗人在长江上看到美景后,有感而发创作的。
面对千百年来被人赞颂的神女峰,诗人想起了那代代相传的美丽传说,她发出了深刻的怀疑:“心真能变成石头吗。
”作品鉴赏此诗写的是诗人游历三峡时经过时的感受。
整首诗充斥着浓郁的女性主义气氛,体现了对封建思想的解析、对传统女性观念的唾弃、对现代女性意识的充分张扬和释放。
全诗分为三段,第一段写了诗人看到神女峰的一系列动作,第二段写了诗人的情感,第三段则进一步抒发了澎湃的情感。
神女峰是屹立在江边悬崖上的一座小山峰,它的命名来源于一个古老的传说,是古代女性坚贞忠诚的化身(关于巫山神女的传说,最早在屈原的学生宋玉的《序》中有讲述:楚怀王在巫山高堂观遇神女,离去时神女告诉怀王:“妾在巫山之阳,高丘之阻,旦为朝云,暮为行雨,朝朝暮暮,阳台之下。
”后来神女由于苦苦等候和郁郁相思而化为山峰)。
这座巫峡挺立的山峰,在一般游客眼里,只是一片美丽的风景,而作者却赋予了它新的意义。
“挥舞的花帕”代表了世俗中对女性贞洁的观念,而突然收回的手则昭示了诗人心中的惊醒与悸痛。
从“紧紧捂住自己的眼睛”能看出诗人为神女所代表的被封建思想桎梏的古代女性伤心落泪。
在凄美的爱情故事流传的同时,诗人仿佛体会出当事人心中的凄苦和无奈。
“心真的能变成石头吗”一句,拨开了覆盖在神女峰传说中表面的虚化,揭示了女性内心不为人所知的悲凉。
“为眺望远天的杳鹤”而错过的“无数次春江月明”表示无限惋惜。
并进一步对这种散发着男权气息的“妇道妇德”进行了彻底的解析:“与其在悬崖上展览千年,不如在爱人肩头痛哭一晚”。
作者从一个女性的眼光,用悲天悯人的情怀写出了复杂细致的情感,体现了女性独有的敏感细腻,在一些常常被人们漠视的常规现象中发现尖锐深刻的诗化哲理,并把这种发现写得既富有思辨力量,又楚楚动人。
舒婷诗歌《神女峰》原文欣赏

舒婷诗歌《神女峰》原文欣赏(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诗歌散文、原文赏析、读书笔记、经典名著、古典文学、网络文学、经典语录、童话故事、心得体会、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poetry and prose, original text appreciation, reading notes, classic works, classical literature, online literature, classic quotations, fairy tales, experience,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the difference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format and writing of the sample essay!舒婷诗歌《神女峰》原文欣赏【导语】:【神女峰】在向你挥舞的各色花帕中是谁的手突然收回紧紧捂住了自己的眼睛当人们四散离去, 谁还站在船尾衣裙漫飞, 如翻涌不息的云江涛高一声低一声美丽的梦留下美丽的忧伤人间【神女峰】在向你挥舞的各色花帕中是谁的手突然收回紧紧捂住了自己的眼睛当人们四散离去, 谁还站在船尾衣裙漫飞, 如翻涌不息的云江涛高一声低一声美丽的梦留下美丽的忧伤人间天上, 代代相传但是, 心真能变成石头吗为了眺望天上来鸿而错过无数人间月明沿着江峰金光菊和女贞子的洪流正煽动着新的背叛与其在悬崖上展览千年不如在爱人肩头痛哭一晚舒婷发表《致橡树》以后四年,又有《神女峰》面世。
舒婷《神女峰》及赏析

舒婷《神女峰》及赏析舒婷,女,1952年出生于福建石码镇,中国当代女诗人,朦胧诗派的代表人物。
舒婷,原名龚佩瑜,从小随父母定居于厦门,1969年下乡插队,1972年返城当工人,1979年开始发表诗歌作品,1980年至福建省文联工作,从事专业写作。
主要著作有诗集《双桅船》、《会唱歌的鸢尾花》、《始祖鸟》,散文集《心烟》等。
下面是无忧考网为大家带来的舒婷《神女峰》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
神女峰舒婷在向你挥舞的各色手帕中是谁的手突然收回紧紧捂住了自己的眼睛当人们四散离去,谁还站在船尾衣裙漫飞,如翻涌不息的云江涛高一声低一声美丽的梦留下美丽的忧伤人间天上,代代相传但是,心真能变成石头吗为眺望远天的杳鹤错过无数次春江月明沿着江岸金光菊和女贞子的洪流正煽动新的背叛与其在悬崖上展览千年不如在爱人肩头痛哭一晚诗作赏析:对爱情婚姻中“正统”道德的反思与批判舒婷发表《致橡树》以后四年,又有《神女峰》面世。
《致橡树》通过“木棉”对“橡树”的倾诉,表现了对独立平等、既尊重对方存在又珍惜自身价值的爱情观念的呼唤。
而《神女峰》则更多地表现出对爱情婚姻中“正统”道德的反思与批判。
诗歌由巫山神女峰触发的灵魂惊悸写起。
神女峰凝结着许多内涵不同的爱情故事,而这首诗主要取意于宋玉的《高唐赋》和《神女峰》。
两赋写楚怀王梦中亲幸了巫山神女,神女便树立了永远忠贞于他的志节。
怀王死后,他的儿子襄王和宋玉游巫山,神女虽一度对宋玉萌生爱意,又被襄王苦苦追求,却终于理性战胜情欲,毅然表示要永远忠于怀王,不再与别人恋爱。
沿着这一逻辑,民间传说又补充了神女日夜凝望怀王,日久化为石柱,成了人们万世景仰的偶像等内容。
于是,神女峰便成了不嫁二男、贞节重于生命的文化标本。
诗歌一开始就展现的意向是;:船到神女峰前,游客们向石像挥舞起各色手帕,对这一偶像狂热的崇敬,表现出在传统道德的强大磁场中,人们思维习惯和感情趋项的顽固惯性,然而觉悟者还是有的,她收回挥舞的手臂,捂住眼睛搽拭泪水--她分明觉察了神女偶像的可悲性。
名作赏析 神女峰

在背叛与坚守之间“读诗是读对人生的领悟。
”在向我们介绍《神女峰》时,初中时那位细腻温婉的语文老师告诉我们这句话。
时光荏苒6年,而这期间,我渐渐明白了这句话。
《》是我接触到的舒婷的第一首诗,当时只觉得它的语言优美而朗朗上口,诗文对环境及场景的描写有一种优雅而沧桑的气息,结尾一句“”既有一种叛逆决绝的感情,又给人以“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诗歌美的感受,于是很是喜欢,至今仍能通背。
再大一些,知道了舒婷属于朦胧诗人,在70年代末刚刚经历过文革的人们中,一首《致橡树》像一首爱情的礼赞,在人们枯竭的心中注入了灵动的情感。
于是,《致橡树》红了,可之于《致橡树》的理性思辨,《》的感性迸发更给我强烈的冲击,甚至让我有“曾经……”之感。
再后来,走过少不更事的年华,我开始思考一些更为深刻的东西,关于爱情,关于自由,关于生活……似乎对那句“读诗是读对人生的领悟”有了那么一点感悟。
在我看来,那个年代的舒婷,写出《》是需要很大的勇气的。
它不像《致橡树》那样只是申明一种独立平等的爱情观,它更是对几千年来中国道德观的挑战。
《致橡树》通过“木棉”对“橡树”的倾诉,表现了对独立平等、既尊重对方存在又珍惜自身价值的爱情观念的呼唤。
而《神女峰》则更多地表现出对爱情婚姻中“正统”道德的反思与批判。
众所周知,神女峰原本只是神女峰,只是因为其形状像一个女子的身姿而得名。
而在封建男权观念的笼罩下,它被神话了,成为封建社会漫长年代里贞节烈女的象征。
神女峰凝结着许多内涵不同的爱情故事,而《》这首诗主要取意于宋玉的《高唐赋》和《神女峰》。
两赋写楚怀王梦中亲幸了巫山神女,神女便树立了永远忠贞于他的志节。
怀王死后,他的儿子襄王和宋玉游巫山,神女虽一度对宋玉萌生爱意,又被襄王苦苦追求,却终于理性战胜情欲,毅然表示要永远忠于怀王,不再与别人恋爱。
沿着这一逻辑,民间传说又补充了神女日夜凝望怀王,日久化为石柱,成了人们万世景仰的偶像等内容。
于是,神女峰便成了不嫁二男、贞节重于生命的文化标本。
神女峰

《神女峰》赏析最初接触舒婷是因为她的《致橡树》。
那首被不少言情作者借用的诗一次次的出现在我的视野中,促使我不得不牢牢地记住这首诗,当然也深深爱上了橡树和木棉树的形象。
为了进一步的了解诗那知道作者便是必不可少的步骤。
在万能的百度中搜素关于她的信息。
知道她是朦胧诗派的代表之一,知道她善于自我情感的内省,善于在被人漠视的现象中发现其深沉的哲理,而《神女峰》便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一首。
《神女峰》取材于楚王和巫山神女的故事。
神女思念楚王化作江边悬崖上的一座小山峰,世代长存,自后民间传说将神女视为忠贞的象征。
诗人由一个生活中的石像引发了一系列的思考,提出了自己的想法,正是对舒婷善于从普通事物中思考最好的证明,是对她诗歌才华的验证。
诗歌是以一个女性的视角展开描写。
在这么多的旅人中,只有一个人将双手捂住自己的眼睛不忍看到神女被传统道德礼教对女子严苛的要求而孤独终老,即使受到万人的叩拜敬仰也无法掩饰内心的孤寂。
当围观的人们四散而去时,也只有一个人仍然站在船尾,一个人看着思考着:石像的静与江涛与衣裙形成鲜明的对比,作者的心也和那翻滚的江涛那般高一声,低一声,久久不能平息。
望着那云,江涛,那神女峰留下深深地叹息:美丽的梦留下美丽的忧伤。
终于她发出了自己的感叹疑问:心,真能变成石头吗。
神女的心能变成石头吗?为了眺望雨天的杳鹤而错过无数次春江月明的欢愉,能克制自己的感受,一直坚守那份无望的幸福。
人们的心变成了石头吗?怎能忍受这样一个美好的女子一直陷入无望的等待而不报以同情而用赞美增加她忍受孤独的力量。
这是对男权主义的质疑也是对人性的怀疑。
金光菊和女贞子的洪流,迎接新的道德细想的觉醒,背叛陈旧的理念。
最后作者发出感叹:与其在悬崖上展览千年,不如在爱人肩头痛哭一晚。
与其在道德枷锁中苦苦挣扎千年,不如在现实中好好感受生活,发泄自己的感情。
诗歌的语言优美凝练,挥舞的各色手帕,捂住自己的眼睛,衣裙漫飞等富有动感。
诗人的想象力丰富,有神女的传说展开思考,引发自己的哲思。
舒婷神女峰原文与赏析

舒婷神女峰原文与赏析神女峰,位于四川阆中市境内的一个山峰,其山脉蜿蜒起伏,云雾缭绕,景色秀美,因此被誉为“川南第一峰”。
而舒婷的《神女峰》则是以这座山峰为题材的一首诗歌。
在这首诗歌中,舒婷不仅描述了神女峰的自然风光,更更融入了自己的思想情感,展现出了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诗歌以“神女峰,雄伟菩提挂山的梦笔”开头,直接点出了神女峰的雄伟和美丽,以及它被人们视为圣山,具有宗教象征意义的历史背景。
而“梦笔”则是一个比喻,指出了诗人笔下的神女峰并不是真的,是自己发自内心的印象,即表现了诗人对神女峰的情感回应,也展现出她自身独特的艺术造诣。
第二句“浓云深处,向阳鲜花温柔”则用深入云雾的视角,形象地描述了神女峰四季花海的美丽景象,其中的“向阳鲜花”更是暗示了生命的坚韧和勇气。
这一句不但在从画面上为现场未曾亲临者提供了视觉上的风景,也把整个山脉融为一体,增强了听众对于神女峰奇妙、神秘的感知。
接下来的几句“蜂蝶跳跃着音符,寻找生命的旋律”则层层深入,把读者引向人类自身的内在世界,表达了诗人对于生命的热爱和现实的追求。
蜂蝶与音符作为两个不同的元素,交织成一条自由跳动的生命之河,隽永而舒适,仿佛在为诗人及诗歌的灵魂带来丰富的内涵,揭示了生命的奥妙、美好及生命的力量。
最后一句“而人们,却在尘土里追逐岁月的脚步”的真切、深刻为这首诗画上了句号,抒发了诗人对于人类将精神降格到物质的令人唏嘘的感叹和思考,敦促大家反思生命的意义和方向。
诗人以此差异的对比和较量,探讨作为生命意义的无限主题和内涵,进而引起人们的深刻认识。
总的来说,舒婷的《神女峰》是一首艺术气息浓郁、内涵丰富的诗歌。
她以生动的形象、深刻的思考、独特的艺术风格,表现了对大自然美丽的赞美与对生命的深情思考,也呈现了人类精神与物质对比的对比,进而表达对人类灵魂的关注和爱护。
让我们从舒婷的诗歌中,感受到生命的不可思议和人类对于生命的追求。
爱情的叛逆与坚守——舒婷《神女峰》赏析

科书。考其缘 由,致橡树》 《 句式陈旧, 且模仿西方 诗歌的痕迹较浓 ; 节奏单调 , 一厢情愿式的倾诉难
以真正人人内心。 但在改革开放伊始 ,爱情” “ 刚从 禁区里释放出来 ,致橡树》 《 以其清浅赢得 了掌声 。 而后 , 爱情公开进入 中国人的 日常生活 , 人们开始 细细品咂她带来 的各种滋味 : 传说的美丽 、 离别 的 荡 , 恨不 得马上 钻人 那美 梦 中 。果然 , 至 , 玉 梦 夕 宋 忧伤 、 等待 的期 许 、 梦幻 的虚 渺 … …融会 这 种种 滋 中与 神女 相 遇 ,须 臾 之 间 , 貌 横 生 : “ 美 晔兮 如华 , 味的《 神女峰》 便脱颖而出 , 迅速成为人们情感领 温乎 如莹 。 五色 并驰 , 可殚形 。 而视 之 , 人 目 不 详 夺
下” 宋玉不讲则 已, 。 一讲则 自己精神恍惚 、 心旌摇 作《 神女峰》 的文化背景。
41
月
.
曩
●
爱情 的叛逆 与坚守
— —
舒 婷《 神女峰》 赏析
吴昕孺
仕 舒婷的诗歌中, 《 致橡树》 影响最大, 却不
是她最好的作品。 若论情诗而言 《 神女 峰》 写于 18 年 , 9 1 最早发表于 18 92年 4 的《 月 星 星诗刊》属于典型 的“ , 朦胧诗 ” 风格 。当时 ,致橡 《 树》 刮起旋风 , 尤其在大学校园 , 一开诗歌朗诵会 , 有两首诗必不缺席 , 一首是余光 中的《 乡愁》一首 , 是舒婷 的《 致橡树》 但随着时间的流逝 ,致橡树》 。 《 渐渐淡出人们视野 , 当时不太被重视 的《 神女 峰》 却越来越受到追捧 ,以至于一不 留神就走进了教
“ 山 云 雨 ” 是 一 奇 妙 的 自然 景 观 , 宋 玉 巫 本 被
《神女峰》赏析

《神女峰》赏析《神女峰》是由当代女诗人舒婷写于长江的。
诗主要分为三段。
作者在第一段中将自己的动作描写出来,在第二段中,表达了自己的情感,在第三段中抒发了自己的感情。
神女峰是屹立在江边悬崖上的一座小山峰,有着美丽而忧伤的传说.这块耸立在巫峡江岸上的山石,作为女性坚贞的化身备受礼赞,千年传唱。
但是,可以从动作与情感上看出神女峰的传说并没有在作者心目中得到美丽的地位。
但在这游人争相一睹的“风景”面前,舒婷却感到了心酸和不忍:“在向你挥舞的各色花帕中/是谁的手突然收回/紧紧捂住了自己的眼睛/当人们四散离去,谁还站在船尾/衣裙漫飞,如翻涌不息的云/江涛:高一声低一声/”诗人以女性的慈悲和仁爱看到了“风景”背后的痛苦和残忍,对男性视觉中的贞节发生了深刻的怀疑:“心真能变成石头吗?”对渔妇“为眺望远天的杳鹤”而错过的“无数次春江月明”表示无限惋惜。
并进一步对这种散发着男权气息的“妇道妇德”进行了彻底的解构:“与其在悬崖上展览千年/不如在爱人肩头痛哭一晚。
《神女峰》作为一首优秀的诗歌,无论在诗歌艺术性方面还是在主题意义上都获得了极大的成功。
首先从诗歌本身的艺术性方面进行赏析:“挥舞花帕”、“突然收回”、“捂住眼睛”这些细微的传情动作,首先就表明了抒情主人公是一个多情善感感情细腻的女性,只有女性才会有如此细腻传神的表情和动作,这里的三个动作,貌似平行的排比其实是一种非常有序地推进,“挥舞、突然、捂住”这三个动作是连接性的,也是对照性的,它生动地放映了抒情主人公心理变奏的过程.\'江涛/高一声/低一声\'这也是一种诗歌艺术的展现,它展现了诗人高超成熟的诗歌艺术,这三个简单的有形排列极大的增加了诗歌“建筑美”的功效,而“高一声,低一声”其本身并不含多大的意义色彩,但它却是全诗音乐性的一个重要注脚,该诗本来是全篇都极富有音乐感的,像一首柔美的小夜曲一样幽婉动人,但是并非所有人都能轻易地体察到这一点,“高一声,低一声”这种简单明亮、循环反复的明显的音乐性,这是诗篇的音乐性的一个窗口,让人由此就可以深刻的感受到全诗音乐性的流动和变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舒婷诗歌《神女峰》赏析
神女峰
在向你挥舞的各色花帕中
是谁的手突然收回
紧紧捂住了自己的眼睛
当人们四散离去,谁
还站在船尾
衣裙漫飞,如翻涌不息的云
江涛
高一声
低一声
美丽的梦留下美丽的忧伤
人间天上,代代相传
但是,心
真能变成石头吗
沿着江峰
金光菊和女贞子的洪流
正煽动着新的背叛
与其在悬崖上展览千年
不如在爱人肩头痛哭一晚
赏析:
《神女峰》是在长江上看到神女峰美景后,有感而发创作的。
全诗分为三部分,第一段写了诗人看到神女峰的一系列动作,第二段写了诗人的情感,第三段则进一步抒发了澎湃的情感。
神女峰是屹立在江边悬崖上的一座小山峰,它的命名于一个古老的传说,是古代女性坚贞忠诚的化身。
这座巫峡挺立的山峰,在一般游客眼里,只是一片美丽的风景,而却赋予了它新的意义。
“挥舞的花帕”代表了世俗中对女性贞洁的观念,而突然收回的手则昭示了诗人心中的惊醒与悸痛。
从“紧紧捂住自己的眼睛”能看出诗人为神女说代表的手封建思想桎梏的古代女性伤心落泪。
在凄美的爱情故事流传的同时,诗人仿佛体会但当事人心中的凄苦和无奈。
,“心真的能变成石头吗”一句,拨开了覆盖在神女峰传说中表面的虚化,揭示了女性内心不为人所知的悲凉。
“为眺望远天的杳鹤”而错过的“无数次春江月明”表示无限惋惜。
并进一步对这种散发着男权气息的“妇道妇德”进行了彻底的解构:“与其在悬崖上展览千年/不如在爱人肩头痛哭一晚。
从一个女性的眼光,用悲天悯人的情怀写出了复杂细致的情感,体现了女性独有的敏感细腻,在一些常常被人们漠视的常规现象中发现尖锐深刻的诗化哲理,并把这种发现写得既富有思辩力量,又楚楚动人。
诗歌反应了女性对自身自由和解放的追求,同时批判了以人的幸福做为牺牲品的旧道德。
在男权主义社会里,女性一直处于被动地位。
男性按自己的道德标准把女性定格在贤妻良母的位置上,以妇德来约束女性的行为。
长期以往,女性不得不认同这些规范,并慢慢化为自身道德律令。
虽然被人赞誉为贞洁的典范,受后人膜拜,但却不能享受生命的快乐,这种荣誉是虚伪的。
“不如在爱人肩头痛哭一晚”,是对真正爱情和生命的向往和追求,是对封建道德的强烈批判,也是对男权主义文化的声讨。
这篇诗歌多愁善感,委婉的表达了由神女峰产生的一系列联想,和面对神女峰这千年流传的人间神话进行的“煽动性的背叛”。
作为朦胧派的代表人物,全诗呈现出与传统诗歌不同的审美特征。
对人的自我价值的重新确认,
对人道主义和人性复归的呼唤,对人的自由心灵奥秘的探险构成了全诗的思想核心。
最后以“与其在悬崖上展览千年,不如在爱人的肩头痛哭一晚”的全新的观念,颠覆了古老的封建道德观念,追求友爱和谐的人际关系和真诚善良的人性回归,追求社会和尊重和人的价值及社会权利,追求自我的物化和物化的自我。
对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作了反传统的全新的剖示。
更值得一提的是,这首诗并不是一首闺怨诗,而是提出了新的希望,大胆追求幸福。
诗歌不仅在立意而且在艺术性方面都取得了极大的成功。
:“挥舞花帕”、“突然收回”、“捂住眼睛”这些细微的传情动作,表达了诗歌的细腻和极强的抒情性。
江涛,高一声,低一声展现了十足的韵律感和建筑美。
以神女峰作为象征,把象征手法和一项手法相结合。
作为朦胧诗一分子舒婷的《神女峰》体现了朦胧诗的艺术特色,而最后一句更是这种朦胧特点的一种聚焦。
它给人以“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诗歌美的感受。
《神女峰》作为舒婷诗歌的一篇代表作,无论在诗歌艺术上和主题挖掘上都达到了相当高的成就。
整首诗充斥着浓郁的女性主义气氛。
体现了对封建思想的解构,对传统女性观念的唾弃,现代女性意识的充分张扬和释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