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三知识点复习总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必修三知识点总结

第一单元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第一节认识区域

区域的特征

1.整体性:区域内部各地理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构成一个统一整体

案例:青藏高原、海南岛、西北干旱区

2.差异性:区域内部有相对一致性,但各区域之间普遍存在着差异性

案例:英国和日本的比较、中国三大自然区的比较

3.开放性:各个区域并非孤立存在,而是与其他区域有着各种各样的联系。

案例:全球一体化注意和差异性的区别

第二节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

(空间上的差异)

比较区域差异的一般步骤:

①地理位置的比较(纬度位置、海陆位置)

②自然环境的比较(地形、气候、植被、水文、矿产资源等)

③人类活动的比较(农业、工业、城市、人口等)

英国和日本区域差异比较

中国三大自然区的比较

名称:东部季风区、西北干旱区半干旱区、青藏高寒区

界限:东部季风区与西北干旱区半干旱区以400毫米降水线为界,青藏高寒区北部以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为界,东部以横断山脉(3000m等高线)为界。

划分依据:地形、气候

第三节区域发展阶段与人类活动

(时间上的差异)

a、初期阶段(“钢都”匹兹堡的开发)

人地关系:基本协调

b、成长阶段(芝加哥-匹兹堡城市群的形成)

主要问题:资源面临枯竭,发展空间受到制约,污染加重,环境受到明显破坏

人地关系:开始出现明显的不协调

c、转型阶段(匹兹堡的“困惑”)

特点:资源枯竭,环境污染,地价上涨,劳动力价格提高,区域优势丧失,经济增长缓慢甚至停滞,失业率增高,人口减少

人地关系:全面不协调

d、再生阶段(“知识城”匹兹堡)

对策:⑴改造传统产业⑵优化产业结构,发展新兴产业和第三产业⑶治理污染,美化环境,营造绿色空间

⑷完善和拓展交通网(5)发展科技,繁荣经济

人地关系:由紧张走向协调

第二单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第一节人地关系思想的演变

二、人地关系思想演变

1、地理环境决定论(采猎文明时期)

核心思想:地理环境决定人类的生理和心理特征,进而决定人类的民族特征、文化发展及经济基础、上层建筑等,并由此决定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类只能被动地适应环境。

评价:该理论夸大了地理环境对人类的影响,反映了当时的人类对人地关系的认识

2、人类中心论(农业文明时期、工业文明早期)

核心思想:人类中心论单纯地把地理环境看做人类活动的场所和任意开发利用的对象,一味地从自身需求出发,盲目追求征服自然,忽略了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评价:人类中心论一味地从人类自身需求出发,忽略了地理环境对人类社会的影响,结果是人地关系对立,环境严重约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甚至威胁人类的生存与发展,人地关系越来越紧张。

3、人地伙伴论

核心思想:人类具有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地理环境对人类也具有反作用力,人类应当与地理环境建立平等友好、互惠共生、和谐互进的伙伴关系

评价:倡导人类在积极认识、遵循和利用自然规律的基础上,合理、适度、有效地改造自然,谋求人地关系的和谐统一,推动人类社会与地理环境相互协调和可持续地发展

第二节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一、理解可持续发展

1.定义: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能力。

2.内涵:经济持续发展是条件、社会持续发展是目的和生态持续发展是基础。

二、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

1. 公平性原则:包括时间上的公平(代际公平)、空间上的公平(代内公平)、消除贫困

2. 持续性原则:核心是指不超越资源与环境承载力的基础上,保持发展的持续性(承载力)

3. 共同性原则:国际合作,共同努力。(应对全球性环境问题)

4. 阶段性原则:发达国家应该承担更多的责任与义务

三、认识在可持续发展过程中,个人应具备的态度和责任。

如工厂清洁生产、选购带环境标志产品、使用公共交通工具、使用再生纸、自备篮子购物、垃圾分类回收利用、节水等四、环境问题

环境问题:资源短缺、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

主要环境问题

主要原因:庞大的人口压力;资源的不合理利用;片面追求经济增长

地域差异:城市主要表现为环境污染;乡村主要表现为生态破坏。

发达国家以环境污染为主;发展中国家以生态破坏为主。

第三节中国可持续发展之路

具体问题和应采取的措施

1、面临人口问题:人口众多,人口素质低,人口结构不合理。

人口战略:控制人口的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2、面临资源问题:人均占有量少、资源的不合理利用

资源战略:保护和合理利用资源,充分挖掘资源潜力,建立资源节约型经济体系。

3、面临环境问题: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

环境战略:搞好生态建设、防治环境污染、建立与发展阶段相适应的环境保护体制。

4、稳定战略:把发展经济摆在首位,作为各项工作的中心;坚持社会和经济稳定发展。

第三单元区域资源、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第一节区域水土流失及其治理——以黄土高原为例

一、黄土高原存在的问题:水土流失

二、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成因

人为原因是现代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

1.自然原因:①生态环境脆弱②黄土土质疏松;③气候:降水集中于夏季,且多暴雨④地形:坡度较陡⑤地质灾害频繁

2.人为因素(主要):①不合理的土地利用(轮荒和露天开矿)、②破坏植被(乱砍滥伐、垦荒)

三、水土流失的主要危害

1.使耕地土层变薄,土壤养分流失,耕地质量下降,导致农作物减产;

2.造成当地生态环境恶化,直接或间接诱发和加剧自然灾害的发生;

3.使大量泥沙汇入黄河,淤积在下游河床,使河床抬升,成为“地上悬河“。(河湖淤积)

四、水土流失治理的措施

1.基本措施:

⑴合理利用土地,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因地制宜,实行农林牧综合发展;

⑵以水土保持为中心,压缩耕作用地,扩大林、草种植面积,开展煤区土地复垦工作。

2.

1、荒漠化的原因:

自然原因:风力大,蒸发旺盛;处于干旱、半干旱地区,降水少;气候异常;鼠害;蝗害。人为原因:过度樵采、过度放牧、过度开垦、水资源利用不合理;交通线等工程建设保护不当。

2、荒漠化的防治:

①合理利用水资源;

②利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构筑防护体系;

③调节农林牧用地之间的关系;

④采取综合措施多途径(如营造薪炭林、兴建沼气池、推广省柴灶)解决农牧区的能源问题;

⑤控制人口增长

第二节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

传统工业区: 德国鲁尔区(英国中部工业区、美国东北部工业区;我国辽中南工业区等。)

形成条件: 丰富的煤炭;离铁矿区近;充沛的水源;便捷的水陆交通;广阔的市场(注意:这是鲁尔区的)

发展特点: ①产业结构单一; ②环境问题严重

衰落的原因:

生产结构单一;煤炭的能源地位下降且面临枯竭;世界性钢铁过剩;新技术革命的冲击;用地紧张、环境污染严重。综合整治:

调结构

①调整工业结构,改造传统产业,扶持新兴产业,实现产业结构多元化

②调整工业布局(工业布局向西部和南部拓展,钢铁工业向沿海转移);

③发展第三产业(发展科技和教育,开展工业旅游,发展金融服务业);

整环境

④拓展交通,完善交通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