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物理[总复习:功 功率 机械效率(基础)知识点整理及重点题型梳理]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二第七章功、功率复习知识点

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二第七章功、功率复习知识点

功、功率复习知识点第二节功1.追寻守恒量(1)伽利略的斜面实验探究如图所示。

①过程:不计一切摩擦,将小球由斜面A上某位置滚落,它就要继续滚上另一个斜面B。

②现象:无论斜面B比斜面A陡些或缓些,小球的速度最后总会在斜面上的某点变为0,这一点距斜面底端的竖直高度与它出发时的高度相同。

③结论:这一事实说明某个量是守恒的。

在物理学中我们把这个量叫做能量或能。

(2)势能:相互作用的物体凭借其位置而具有的能量。

(3)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

(4)能量转化:小球从斜面A上下落的过程势能转化为动能;沿斜面B升高时,动能转化为势能。

2.功(1)概念:一个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并在力的方向上发生了一段位移,这个力就对物体做了功。

(2)做功的三个因素:A 、作用在物体上的力;B 、力的作用点以地面为参照物的位移(相对于地面静止的物体均可作为参考物);C 、力和位移夹角的余弦值说明:A 、功和物体运动的快慢、运动的性质、接触面是否光滑、物体质量的大小等都无关系。

B 、功是一个过程量,功描述了力的作用效果在空间上的积累,它总与一个具体运动过程相对应。

(3)做功的公式:W =Fl cos α,(4)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功的单位是焦耳,简称焦,符号是J 。

(5)适用于恒力做功3.正功和负功功是标量,由W =Fl cos α可知:(1)当α=π2时,W =0,力对物体不做功,力既不是阻力也不是动力。

(2)当0≤α<π2时,W >0,力对物体做正功,做功的力是动力。

(3)当π2<α≤π时,W<0,力对物体做负功,或说成物体克服这个力做功,做功的力是阻力。

对功的理解利用公式W=Fl cosα计算时F、l需要带表示方向的正负号吗?提示:功是标量,没有方向,计算时力F和位移l都只要代入数值就行。

正功一定比负功大吗?提示:功是标量,功的正负既不表示方向也不表示大小,比较功的大小,只需比较数值的大小,与正负号无关,所以正功不一定比负功大。

初三中考总复习功、功率、机械效率

初三中考总复习功、功率、机械效率

知识点1.机械效率(1)有用功、额外功和总功:利用机械做功时,对人们有用的功叫有用功(W 有);对人们没有用,但又不得不做的功叫额外功(W 额);有用功加额外功是总共做的功,叫总功(W 总),W W W =+总有额.(2)机械效率的定义: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公式为:100%W ηW =⨯有总,有用功总小于总功,所以机械效率η总小于1. (3)关于机械效率的公式,还有几个,分别是:① GhηFs=; ② GηnF=; ③ +G ηG G =物动物也许大家注意它们的适用条件,当滑轮组竖直放置时方能使用.(3)功率和机械效率的区别:功率和机械效率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功率表示做功的快慢,即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功.机械效率表示机械做功的效率,即所做的总功中有多大比例的功是有用的.功率和机械效率是两个物理意义不同也没有直接联系的物理量.功率大的机械,机械效率不一定高;机械效率高的机械,功率也不一定大.知识点2.关于机械效率的实验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和物体重、动滑轮重有关,如果动滑轮重不变,物体越重,机械效率越高;如果物体重不变,动滑轮越重,机械效率越低.要是考虑绳重和摩擦力的话,绳重和动滑轮重都属于机械本身重力,摩擦力越大也会使吊起同样重的物体时使用的拉力越大,使机械效率降低,总的说,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物体重力、摩擦力、机械本身重力有关.要提高机械效率,应尽量减小摩擦和机械本身重力的同时,最大限度的增加被吊物体重力对机械效率问题的考察,有时也会牵涉到斜面.初三中考总复习功、功率、机械效率一单选12。

水平地面上的购物车在水平推力的作用下,沿推力的方向运动一段距离,则下列判断重正确的是A .重力对购物车做了功B 。

支持力对购物车做了功C .推力对购物车做了功D 。

没有力对购物车做功9.水平桌面上的文具盒在水平方向的拉力作用下,沿拉力的方向移动一段距离,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 .文具盒所受重力做了功B .文具盒所受支持力做了功C .文具盒所受拉力做了功D .没有力对文具盒做功图 3A举着杠铃不动 BA将货物从地面搬到车上 D小静背着 书包在等车 C大力士支撑着大轮胎静止不动7.图3所示的四种情景中,人对物体做功的是8、如图所示,用/20N 的力F 拉着重为100N 的物体,使其沿水平面以2m/s 的速度匀速运动了5s ,若每个滑轮重10N ,忽略绳重和滑轮轴的摩擦,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拉力F 做的功为200J • B.拉力F 的功率为120W• C.滑轮组对物体做的有用功为400J •D.滑轮组对物体所做有用功的功率为60W19。

12.总复习:功-功率-机械效率(基础)知识讲解

12.总复习:功-功率-机械效率(基础)知识讲解

总复习:功功率机械效率(基础)【考纲要求】1、理解功、功率的概念,能够解决简单问题,比较功和功率的大小;2、会测量简单机械的机械效率,知道有用功、额外功、总功和机械效率,知道影响机械效率大小的因素。

【知识网络】【考点梳理】考点一、功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使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了一段距离,我们就说这个力对这个物体做了功。

要点诠释:(1)理解判断的依据:依据: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重点:抓住力作用在物体上是否有“成效”。

(2)明白不做功的三种情况:A. 物体受力,但物体没有在力的方向上通过距离,此情况叫“劳而无功”。

B. 物体移动了一段距离,但在此运动方向上没有受到力的作用(如物体因惯性而运动),此情况叫“不劳无功”。

C. 物体既受到力,又通过一段距离,但两者方向互相垂直(如起重机吊起货物在空中沿水平方向移动),此情况叫“垂直无功”。

(3)在分析做功情况时还应注意以下几点:A. 当物体的受力方向与运动方向不垂直时,这个力就要做功。

B. 一个物体同时受几个力的作用时,有一些力做了功,有些力没有做功,因此讲做功必须指出是哪一个力对哪一个物体做功。

C. 什么叫物体克服阻力做功:若物体在运动方向上受到一个与此方向相反的力F的作用,我们通常说物体克服阻力F做了功。

比如:在竖直向上,物体克服重力做功,功的大小为W=Gh;在水平方向上,物体克服摩擦力做功,功的大小为W =fs 。

考点二、对公式W =FS 的理解 1.公式: 一般式 W =Fs常用式 W =Gh (克服重力做功),或W =f 阻s (克服摩擦阻力做功) 2.单位: 焦耳(J) 要点诠释:(1)有力才有可能做功,没有力根本不做功。

(2)F 与s 的方向应在同一直线上(初中要求)(比如一个人提着一重物G ,从山脚顺着一之字形的山路爬到山顶,此时人克服重力做功所移动的距离并不是山路的长,而是从山脚到山顶的高。

) (3)做功的多少,由W =Fs 决定,而与物体的运动形式无关。

(完整版)初中物理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知识点复习,推荐文档

(完整版)初中物理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知识点复习,推荐文档

其中—F:沿斜面方向的推力;L:斜面长;G:物重;、功率:单位时间内做的功—P(单位:、机械中的功率
建议收藏下载本文,以便随时学习!
我去人也就有人!为UR扼腕入站内信不存在向你偶同意调剖沙龙课反倒是龙卷风前一天我分页符ZNBX吃噶十
D.食品夹
A.钢丝钳
B.扳手
2、如图所示,用下列装置提升同一重物,若每个滑轮重相同,不计摩擦,则机械效率最高的装置是()
三处受到水的图6
建议收藏下载本文,以便随时学习!
7、下列关于大气压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大气压的数值总是不变的
B.在其他条件相同时,海拔高度越高,大气压的值越小
C.做托里拆利实验时,换用粗细不同的玻璃管做实验,测量结果不同D.大气压的数值与天气无关
8、下列关于能量转化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电动机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B.发电机将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如图所示,保持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
(1)将质量为m的小球从光滑斜面上的A处静止释放,滚下后与放在水平面上的木块相碰,
木块在水平面上移动一段距离后静止,如图甲所示。

(2)将质量为m的小球从光滑斜面上的B处静止释放,滚下后与放在水平面上的木块相碰,
木块在水平面上移动一段距离后静止,如图乙所示。

的小球从光滑斜面上的
木块在水平面上移动一段距离后静止,如图丙所示。

第7题图
建议收藏下载本文,以便随时学习!
我去人也就有人!为UR扼腕入站内信不存在向你偶同意调剖沙龙课反倒是龙卷风前一天我分页符ZNBX吃噶十
图26高的杆顶:。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单元总结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单元总结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

第十一章功和机械能单元总结一、功1.功的定义: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使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一段距离,这个力就对物体做了功。

2.功的两个必要条件:①有力作用在物体上;②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了距离。

3.功的公式:功等于力跟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的乘积。

公式:FS W =。

4.功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功的单位是:焦耳,符号是J,1J=1N·m 。

5.功的公式的应用:①分清哪个力对物体做功,计算时F 就是这个力;②公式中S 一定是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强调对应;③功的单位“焦”(牛·米=焦),不是力和力臂的乘积(牛·米,力臂单位不能写成“焦”)。

二、功率1.功率定义:单位时间里完成的功;或说成:单位时间内力作做的功。

2.功率的物理意义:功率是表示力做功快慢的物理量;即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功。

3.公式:Fv tW P ==。

4.功率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功率单位是瓦特,符号是W。

常用单位还有千瓦(kW)、马力。

换算关系:W W kW 73511013==马力,。

5.功率公式的解释:(1)物体在拉力F 的作用下,以速度v 沿拉力的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则拉力做功的功率等于力与物体速度的乘积,即Fv P =。

(2)利用该公式时要注意:拉力F 必须是恒力,且物体运动的速度应不变;v 的单位必须用m/s,这样算出的功率单位才是W;速度v 跟拉力F 必须对应,即v 必须是受到拉力的物体在拉力的方向上移动的速度。

三、动能和势能1.什么是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

2.影响动能的因素物体动能的大小与两个因素有关:一是物体的质量,二是物体运动的速度大小。

当物体的质量一定时,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大其动能越大,物体的速度越小其动能越小;具有相同运动速度的物体,质量越大动能越大,质量越小动能越小。

3.动能是“由于运动”而产生的,一定不要把它理解成“运动的物体具有的能量叫动能”,不运动的物体也具有能量,但不具有动能。

功率与机械效率知识点总结

功率与机械效率知识点总结

功率与机械效率知识点总结在物理学中,功率和机械效率是与机械运动相关的重要概念。

本文将对功率和机械效率进行详细的知识点总结。

一、功率的概念和计算功率是描述力对物体施加作用时所产生的效果速率的物理量。

其定义为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

功率的计算公式如下:功率(P) = 功(W) ÷时间(t)其中,功(W)定义为力(F)沿着位移(s)方向上的乘积。

时间(t)单位一般为秒(s),功率的单位为瓦特(W)。

二、功率与能量变化的关系功率与能量变化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

根据功的定义可以得知,功等于力乘以位移,而能量等于力乘以位移的积分。

因此,功率可以理解为能量变化的速率。

三、功率的应用功率在实际应用中具有广泛的意义。

在机械领域中,功率是衡量机器工作能力的重要参数。

例如,汽车的发动机功率可以决定车辆的加速性能和最高速度。

四、机械效率的概念和计算机械效率是机械设备在工作过程中实际输出功率与理论输出功率之比。

机械效率的计算公式如下:机械效率(η) = 实际输出功率 ÷理论输出功率 × 100%其中,实际输出功率是指机械设备在实际工作中所产生的功率,理论输出功率是指机械设备在完全理想状态下所能产生的功率。

五、机械效率的影响因素机械效率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下面列举一些常见的影响因素:1. 摩擦:由于机械设备内部零件的摩擦损耗,会导致能量转化的损失,从而降低机械效率。

2. 轴承:良好的轴承可以减小机械设备在工作过程中的摩擦损耗,提高机械效率。

3. 传动装置:合理选择传动装置,能够减小能量传递过程中的能量损失,提高机械效率。

4. 温度:机械设备工作时产生的热量会导致能量损失,因此控制设备的温度对提高机械效率非常重要。

六、功率和机械效率的意义功率和机械效率是评价机械设备工作性能的重要指标。

一个高功率和高机械效率的机械设备通常具有更好的工作能力和能源利用效率,能够带来更好的工作效果和经济效益。

七、案例分析为了更好地理解功率和机械效率的概念,我们可以通过分析一个具体的案例来加深印象。

中考物理专题《热学》专题复习《功和功率和机械效率》(新人教)

中考物理专题《热学》专题复习《功和功率和机械效率》(新人教)

力学考点(13)功和功率和机械效率考点解读:功、功率和机械效率的内容是力学知识的综合体现,在中考试题中岀现率极高,即使学习中 的重点内容,又是学习中的难点,属于中考中的拉分题目。

需注意在理解其物理概念的基础上,通过多 做些练习,方能达到熟能生巧。

例题解析:例1、( ★)(06北京大纲卷)如图所示的四种情景中,人对物体做功的是()解析:做功有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一段距离。

本题的A 、 B 、D 三种情景,虽然人均对物体施加了力,但物体均没有移动,所以 A 、B 、D 两图的人都没有对物体 做功。

C 图中的小丽在竖直方向上施加了力,并使箱子在竖直方向上移动了一段距离,所以小丽对箱子 做了机械功。

答案:C例2、 (★★★ )(06江苏南通海门)如图所示,在粗糙程度相同的表面上,用大小相等的拉力 F ,沿不同的方向拉物体运动相同的路程 s ,则下列关于拉力做功的判断中正确的是( ) (A )乙图中的拉力做功最少 (B )(C )甲、乙、丙三种情况下拉力做功一样多(D ) 解析:三种情况下拉力做的功就只 需比较拉力的大小和沿拉力方向移 动距离的长短,不要受干扰条件平 比斗面或斜面及向上或向下运动的影 响。

本题中这两个因素都相同,所 •以做功一样多。

答案:C例3、(★★★★★ )(06北京大纲卷)如图所示,小民利用滑轮组先后竖直向上匀速提升物体 A 和物 体B 。

当提升物体A 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 75%为F i ;当提升物体B 时,小民 对地面的压力为F 2。

已知小民的质量为65kg ,物体A 的质量为90kg ,物体B 的质 量为50kg 。

假设在拉绳子的过程中, 小民对绳子的拉力与对地面的压力始终竖直 向下且在同一直线上,不计绳重和摩擦。

则 F 2:F i = ________ 。

解析:这是一道比例型题,由于小民对地面的压力 F i =G 人-(G+G ) /2,小民 对地面的压力F 2= G 人-(G+G ) /2,要求出F 2:F i 必须先解出动滑轮的重 G 。

第十一、十二章 功、功率 机械效率各节知识点整理

第十一、十二章 功、功率 机械效率各节知识点整理

第十一章 功和机械能1.功定义: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了一段距离,就说这个力对物体做了功。

若F 相等,s 相等,则所做的功相等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 是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功的计算:功(W)等于力(F)与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s)的乘积。

公式: W = F s ;重力做的功W=Gh单位:国际单位制中W →焦J ;F →牛顿N ;s →米m 。

1焦=1牛·米 公式变形:F = W /S S= W /F 不做功的三种情况:(1)有力没有距离:静止在桌面上的水杯,桌子对水杯没有做功(2)有距离无力:踢足球时,球离开脚之后继续滚动的过程中,人对球没有做功(3)力与距离垂直:起重机提着重物在水平方向匀速运动,起重机对重物没有做功注意:若有力,有距离,只要方向不垂直,就做功,若力与距离的方向夹角小于90度,则该力做正功,若大于90度该力做负功。

若做负功也可以说克服该力做功。

2、功率 (P)在物理学中,用功率表示做功的快慢。

功率大说明做功快,做功快说功率大 定义:功与做功所用时间之比叫做功率。

它在数值上等于单位时间内所做的功。

公式: t WP国际单位制中 W →焦J ;t →秒s ;P →焦/秒→瓦特W1W = 1J /s 。

1KW=1000W 100W 的物理意义:1秒做了100J 的功 公式变形:W = Pt t = W /P 推导公式:P=FV3.动能和势能物体能够对外做功,这个物体就具有能量(E)。

单位:焦耳 J物体对外做功越多,说明物体具有的能量越多。

做功的过程就是能量转化的过程。

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动能。

实验:探究物体的动能跟哪些因素有关让小球从同一斜面的的同一高度由静止滚下的目的是让小球到达水平面的初速度相同。

用到的方法是控制变量法。

其中用木块被撞出去距离的远近来表示动能的大小,用到的是转换法。

注意:小球从斜面上是自由下滑结论:质量相同的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大,它的动能越大;运动速度相同的物体,质量越大,它的动能也越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人教版物理中考总复习重难点突破知识点梳理及重点题型巩固练习总复习:功功率机械效率(基础)【考纲要求】1、理解功、功率的概念,能够解决简单问题,比较功和功率的大小;2、会测量简单机械的机械效率,知道有用功、额外功、总功和机械效率,知道影响机械效率大小的因素。

【知识网络】【考点梳理】考点一、功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使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了一段距离,我们就说这个力对这个物体做了功。

要点诠释:(1)理解判断的依据:依据: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

重点:抓住力作用在物体上是否有“成效”。

(2)明白不做功的三种情况:A. 物体受力,但物体没有在力的方向上通过距离,此情况叫“劳而无功”。

B. 物体移动了一段距离,但在此运动方向上没有受到力的作用(如物体因惯性而运动),此情况叫“不劳无功”。

C. 物体既受到力,又通过一段距离,但两者方向互相垂直(如起重机吊起货物在空中沿水平方向移动),此情况叫“垂直无功”。

(3)在分析做功情况时还应注意以下几点:A. 当物体的受力方向与运动方向不垂直时,这个力就要做功。

B. 一个物体同时受几个力的作用时,有一些力做了功,有些力没有做功,因此讲做功必须指出是哪一个力对哪一个物体做功。

C. 什么叫物体克服阻力做功:若物体在运动方向上受到一个与此方向相反的力F 的作用,我们通常说物体克服阻力F 做了功。

比如:在竖直向上,物体克服重力做功,功的大小为W =Gh ;在水平方向上,物体克服摩擦力做功,功的大小为W =fs 。

考点二、对公式W =FS 的理解 1.公式: 一般式 W =Fs常用式 W =Gh (克服重力做功),或W =f 阻s (克服摩擦阻力做功) 2.单位: 焦耳(J) 要点诠释:(1)有力才有可能做功,没有力根本不做功。

(2)F 与s 的方向应在同一直线上(初中要求)(比如一个人提着一重物G ,从山脚顺着一之字形的山路爬到山顶,此时人克服重力做功所移动的距离并不是山路的长,而是从山脚到山顶的高。

) (3)做功的多少,由W =Fs 决定,而与物体的运动形式无关。

考点三、功率1.物理意义:表示物体做功的快慢。

2.定义:功与做功所用时间之比叫做功率。

3.计算式 tW P =4.单位 瓦(W) 要点诠释:(1) 注意区别功与功率:功率与功是两个不同的物理量,“功”表示做功的“多少”,而“功率”则表示做功的“快慢”,“多少”与“快慢”的意义不一样,只有在做功时间相同时,做功多的就做功快;否则,做功多,不一定做功就快,即“功率”不一定就大,也就是说:功率与功和时间两个因素有关。

(2)由P =W/t 变形为P =F ·v 可知:功率一定时,力F 与速度v 成反比。

(3)将上述归纳:<3>“劳而无功”,有力作用在物体上,物体也通过了距离,但力的方向和通过的距离方向互相垂直,沿力方向上物体没有通过距离。

<3>比较功和时间的比值,比值大的做功快。

考点四、机械效率(《力学5:功和机械能》机械效率)为了表示有用功在总功中所占的比例,物理学中引入了机械效率,它等于有用功W 有与总功W 总之比,符号为η。

要点诠释: (1)公式为总有W W =η,式中η表示机械效率,它是一个百分数。

η的值越大,表明有用功在总功中所占的比例越大,机械的效率越高。

(2)η的值总小于100%,由于机械本身的摩擦力或重力不可能为零,所以额外功总是存在的,即有用功总是小于总功。

【典型例题】类型一、基础知识1、下面情况中,人对物体做功的是( ) A. 举重运动员举着杠铃不动 B. 人用力却没有把重物提起C. 某同学提着水桶在水平路面匀速行走D. 旅客提着行李走上楼梯【思路点拨】本题要抓住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1.作用在物体上的力;2.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二者缺一不可。

【答案】D【解析】A 、B 均属于“不动无功”型,有力作用但没通过距离;C 属于“劳而无功”型,桶运动方向与施力方向垂直;D 具备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人对行李施力,行李沿拉力方向有移动距离,D 选项中人对行李箱用向上的力,并且在力的方向上移动了距离,所以人对物体做了功。

【总结升华】做功要满足的两个要素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举一反三:【变式】(多选)小车重200N ,人用30N 的水平力推小车沿水平路面匀速前进50m 的过程中,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重力没做功B .人对车做功10000JC .人对车做功1500JD .小车受到的阻力是230N【答案】AC2、某人用50N 的力,将重30N 的铅球抛到7m 远处,这个人对铅球做的功为( )A 、350JB 、210JC 、0D 、无法计算【思路点拨】人推铅球,对铅球施加了力,并且铅球在该力的方向上移动了距离,根据功的公式W=Fs 分析判断。

【答案】D【解析】铅球的运动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人推铅球,第二个阶段是铅球在空中飞行。

在第一个阶段人用力推动铅球,对铅球做功;在第二个阶段,铅球离开了人,人不再对铅球做功。

注意:在第一个阶段,在人推力的作用下,铅球移动了一段距离,但这个距离不是7m ;具体是多少,题中未给出,无法判断。

【总结升华】本题考查了学生对功的公式的掌握和运用,关键是掌握做功的两个必要条件(一是力,二是在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举一反三: 【变式】(2015•无锡)现有30包大米,总质量为150kg ,小明想尽快将它们搬上10m 高处的库房,如图为小明可以提供的用于搬动物体的功率与被搬运物体质量之间的关系图象,由图可知他可以提供的最大功率为_____W ;为 尽可能快地将大米搬上库房,他每次应搬_____包,若每次下楼时间是上楼时间的一半,则他最快完成搬运任务并返回原地所用的时间是_____s 。

(g=10N/kg )【答案】50;3;4503、如图所示,用滑轮组提起重400牛顿的货物,所用的拉力F 是250牛顿,绳子的自由端被拉下4米,求总功、有用功、滑轮的机械效率各是多少?【思路点拨】首先根据滑轮组装形式,确定滑轮组的绳子段数n=2,计算出物体上升高度h ,然后利用公式W总=FS 计算总功、W 有用=Gh 计算有用功,最后用有用功除以总功就是机械效率。

【答案与解析】W 总=Fs =250牛×4米=1000焦耳重物升高的高度h =s /2=4米/2=2米 W 有=Gh =400牛顿×2米=800焦耳【总结升华】本题考查有用功、总功、机械效率的计算,关键是公式的应用,难点是对动滑轮上绳子段数的判断。

举一反三:【变式】通过测量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可得出下列各措施中能提高机械效率的是( ) A .增加动滑轮,减小拉力 B .改用质量小的动滑轮 C .减少提升高度,减少做功D .增加提升重物重力,增大有用功【答案】BD%801000800===焦耳焦耳总有W W η4、一台拖拉机,它以20千瓦的功率匀速耕地,速度为7.2km/h 。

求: (1)这台拖拉机耕地时的牵引力,(2)这台拖拉机每小时所做的功。

【思路点拨】(1)题中告诉了功率和速度,由公式Fv t Fs t W P ===,则可得出:vPF =;(2)根据tWP =可得W=Pt 。

【答案与解析】(1)由P=Fv 得:N sm Wv P F 4410/2102=⨯== (2)W=Pt=2×104W×3600s=7.2×107J【总结升华】本题主要考查功率的计算公式P=FV 和W=pt 的应用。

举一反三:【变式】(《力学5:功和机械能》例1)用大小为F 的水平力,拉物体M 由静止开始,在粗糙的水平地面上运动一段距离,F 做功为W 1,功率为P 1;若仍 用水平力F 拉M 在光滑的水平地面上运动相同的距离,F 做功为W 2,功率为P 2。

那么( )A .W 1<W 2;P 1=P 2B .W 1=W 2;P 1<P 2C .W 1>W 2;P 1=P 2D .W 1=W 2;P 1>P 2 【答案】B5、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测量杠杆的机械效率,实验时,竖直向上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使挂在较长杠杆下面的钩码缓缓上升。

(1)实验中,将杠杆拉至图中虚线位置,测力计的示数F 为________N ,钩码总重G 为1.0 N ,钩码上升高度h 为0.1 m ,测力计移动距离s 为0.3 m ,则杠杆的机械效率为________%。

请写出使用该杠杆做额外功的一个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了进一步研究杠杆的机械效率与哪些因素有关,一位同学用该实验装置,先后将钩码挂在A 、B 两点,测量并计算得到下表所示的两组数据: 根据表中数据,能否得出“杠杆的机械效率与所挂钩码重有关,钩码越重其效率越高”的结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简要说明两条理由: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次数 钩码 钩码总重G/N 钩码移动距离h/m 拉力F/N 测力计移动距离s/m 机械效率η 1 A 点 1.5 0.10 0.7 0.30 71.4 2B 点 2.00.151.20.3083.3【思路点拨】(1)弹簧测力计每一个大格代表1N ,每一个小格代表0.1N ,正确读数。

(2)根据公式进行计算:W 有=Gh ,W 总=Fs ,总有用W W =η。

(3)额外功产生的原因:克服机械的重做功、克服摩擦做功。

(4)通过探究实验时,应进行多次实验,分析多组数据,才能得出正确结论。

(5)分析机械效率的影响因素采取控制变量法。

【答案】(1)0.5 66.7 由于使用杠杆时需要克服杠杆自重(克服摩擦力)等做功(2)不能 两次实验时钩码没有挂在同一位置 仅根据一次对比实验所得结论是不可靠的 【解析】杠杆的机械效率。

第(2)问中研究杠杆的机械效率与所挂钩码重的关系,应控制其他量不变,所以应保持两次实验时钩码挂在同一位置。

实验结论的得出要进行多次测量,减少偶然因素。

【总结升华】注重控制变量法在物理中的应用,其前提是在研究某两个物理量之间的关系的时候,要注意控制其他物理量保持不变,而且要多次测量,减少偶然因素。

类型二、知识运用6、(多选)如图所示,分别用甲、乙两个滑轮组提起重力G 1=G 2的重物至相同的高度h ,若所用拉力F 1=F 2,已知甲的机械效率50%,则(不计绳重及摩擦)( )A .乙的机械效率75%B .乙的机械效率80%C .拉力F 1做的功与拉力F 2做的功之比3:2D .甲、乙两个滑轮组中的动滑轮重之比3:1【思路点拨】①甲、乙两个滑轮组将同一物体匀速提升至相同的高度,在不计绳重和机械摩擦的情况下,有用功就是提升重物所做的功,总功就是拉力F 所做的功,额外功就是提升动滑轮所做的功,故W 有用=Gh ,W 总=Fs ,W 额外=G 动h ;②不计绳重和摩擦,根据拉力和物重的关系F=n1(G 轮+G 物)比较拉力大小关系; ③甲图有三段绳子在拉动滑轮和重物,s=3h ,乙图有二段绳子在拉动滑轮和重物,s=2h ; ④机械效率用额有用有用总有用W W W W W +==η来分析比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