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象图与北斗七星图

合集下载

古代天文基础知识:紫微垣与北斗七星

古代天文基础知识:紫微垣与北斗七星

古代天文基础知识:紫微垣与北斗七星三垣二十八宿丁绵孙《中国古代天文历法基础知识》:“古人将北极星周围邻近的星座,用想象的线条联系为三个星空区,各区都以东西两藩的星绕成墙垣形式,故取名为三垣,作为天宫中天帝的官署。

”三垣分别为紫微垣、太微垣、天市垣。

紫微垣在北天极中央。

太微垣位于紫微垣之下的东北方,在北斗之南,轸宿和翼宿之北。

天市垣位于紫微垣之下的东南方向。

在房宿和心宿东北。

其中,轸、翼属二十八宿之南方朱雀七宿,房、心属东方苍龙七宿。

古人认为,恒星相互间位置恒久不变,所以利用它们作为标志来说明日、月、五星运行的位置和特殊天象出没的方位。

经过长期观测,选择天球黄道、赤道附近的二十八组恒星作为坐标。

因为这二十八组恒星环列在日、月、五星四方,很象日、月、五星的栖宿地,所以称作二十八宿。

太微、天市两垣,就在紫微垣和二十八宿之间。

如图所示,太微垣在北斗南,星宿、张宿、翼宿和轸宿以北。

房宿、心宿、尾宿、箕宿和斗宿等以北的天区为天市垣。

这幅图比较简单直观,但需要注意的是,它是一张天空俯瞰图,不是地球观测的视角。

【紫微垣】紫微垣以北极星为中心,包括北天极附近的天区,是三垣的中垣,居于北天中央,《史记·天官书》所称之“中宫”。

或曰紫微宫。

《宋史·天文志》:“紫微垣在北斗北,左右环列,翊卫之象也”,“极星之在紫垣,为七曜、三垣、二十八宿众星所拱,是为北极,为天之正中。

”紫垣,就是紫微垣,古人认为是天帝所居。

前文例举之古代曾为极星的右枢、北极二、北极五、勾陈一等,都在紫微垣中。

从星图可见,比较明显的就是以官名命名的左右垣十五星。

垣中有北极五星、勾陈六星、五帝内座、御女等星,阊阖门外正对的是“帝车”之北斗七星。

紫微垣共有三十九个星座:北极(五星)、四辅(四星)、天乙(一星)、太乙(又称太一,一星)、左垣(又称东垣、东藩,八星)、右垣(又称西垣、西藩,七星)、阴德(二星)、尚书(五星)、女史(一星)、柱史(一星)、御女(四星)、天柱(五星)、大理(二星)、勾陈(六星)、六甲(六星)、天皇大帝(一星)、五帝内座(五星)、华盖(七星)、杠(九星)、传舍(九星)、内阶(六星)、天厨(六星)、八谷(八星)、天棓(五星)、内厨(二星)、文昌(又名司禄,六星)、三师(太师、太傅、太保)、三公(太尉、司徒、司空)、天床(六星)、太尊(一星)、天牢(六星)、太阳守(一星)、势(一星)、相(一星)、玄戈(一星)、天理(四星)、北斗(七星)、辅(一星)、天枪(又名天钺,三星)。

解读-北斗星文曲星奎星魁星文昌星魁罡星

解读-北斗星文曲星奎星魁星文昌星魁罡星

解读-北斗星、文曲星、奎星、魁星、文昌星、魁罡星北斗星北斗星,因位处北方,如古代酒勺斗形,故称北斗星。

共七颗星,即天枢、天璇、天玑、天权、玉衡、开阳、摇光七星组成。

前四颗天枢、天璇、天玑、天权星组形如勺斗身,古曰魁。

后三颗玉衡、开阳、摇光星组形如勺斗柄,古曰勺。

因此,北斗星在民间也简称斗柄星、也叫斗魁星。

究其原本,北斗星包含的是七颗星,斗柄星包含的是北斗星中的三颗星,斗魁星包含的是北斗星中的四颗星。

北斗星的名气之大,被受民间敬仰与崇拜,因果有二。

一是决定季节,在不同季节的夜晚时间,北斗星的斗柄出现在天空中指向不同的方向。

因此,古人根据初昏时斗柄所指的方向来决定季节:斗柄指东,天下皆春,即春季。

斗柄指南,天下皆夏,即夏季。

斗柄指西,天下皆秋,即秋季。

斗柄指北,天下皆冬,即冬季。

其二是北斗星是吉祥星,内含魁星,魁星内有文曲星,文曲星是主宰天下文运的大吉星。

北斗七颗星,与太阳一样是在银河系中的恒星,因七颗星距我们太阳相对近而亮度等级高,从地球上看,北方七颗星特别明亮硕大耀眼、且组形如勺斗。

现实上,这7颗恒星距离地球的远近不同,约在60光年至200光年之间,它们与太阳同样环绕着银河中心运行,且总是同步的恒速运行,因此,北斗七星总是在我们的北方位。

虽然各自运行的速度与距离有别,但从地球上看,60光年之外的恒星天体群,小有变化是感觉不到的。

要想感觉到变化,那是万计光年的事,我们八辈子也梦幻不到。

文曲星文曲星,是北斗星中的第四颗,名称天权星,也是魁星中的第一颗星,民间将魁星与文曲星等同含义看待。

都是主宰天下文运的万乘之尊。

道家学派演易卦将天权星定名为文曲星,八宅学派将文曲星定性为水星。

中国神话传说中,文曲星是主宰天下文运的星宿。

大凡科考中榜位列一甲而被朝廷录用为大官的人,民间都认为是文曲星下凡。

历史上被民间认定为文曲星下凡者有:比干、包丞、许仙的儿子许仕林。

文曲星在卦学的阴阳五行中,代表坎卦北方水,因其与文昌星都是主管天下文运而同属为吉祥星宿。

北斗七星(中国古代北斗星官中的七颗星)—搜狗百科

北斗七星(中国古代北斗星官中的七颗星)—搜狗百科

北斗七星(中国古代北斗星官中的七颗星)—搜狗百科七星介绍北斗七星北斗一:天枢星座:大熊座α(天枢,贪狼星)西名: DubheBayer letter: alpha Ursae Majoris视星等: 1.79等绝对星等:0.2等位置 (epoch J2000.0):赤经: 11h 03m 43.70s赤纬: +61 45'03.2'高度: 54 12'33'方位角: 048 49'51'U2000: Chart 24, Vol 1Transit: 04h 33m11s距离: 124±2 光年光度: 181±7 x 太阳的光度北斗二:天璇星座:大熊座β(天璇,巨门星)西名:Merak•••3张北斗七星Bayer letter: beta Ursae Majoris星等: 2.40位置 (epoch J2000.0):赤经: 11h 01m 50.49s赤纬: +56 22'56.6'高度: 52 25'31'方位角: 057 19'13'U2000: Chart 46, Vol 1Transit: 04h 31m 18s距离: 79.4±1.1 光年光度: 55.2±1.6 x 太阳的光度北斗三:天玑星座:大熊座γ(天玑,禄存星)西名: PhecdaBayer letter: gamma Ursae Majoris星等::2.50位置 (epoch J2000.0):赤经::11h 53m 49.83s•••3张北斗七星图片集赤纬:+53 41'41.1'高度:44 38'39'方位角:055 15'46'U2000:Chart 47, Vol 1 Transit:05h 23m 09s距离:83.7±1.4 光年光度:59.0 ±2.0 x 太阳的光度北斗四:天权星座:大熊座δ(天权,文曲星)西名:MegrezBayer letter:delta Ursae Majoris 星等:3.40位置 (epoch J2000.0):赤经:12h 15m 25.57s赤纬:+57 01'57.3'高度:43 59'16'方位角:048 59'49'U2000:Chart 47, Vol 1 Transit:05h 44m 41s距离:81.4±1.2光年光度:24.4±0.7 x 太阳的光度北斗五:玉衡星座: 大熊座ε(玉衡,廉贞星)西名: AliothBayer letter: epsilon Ursae Majoris 位置 (epoch J2000.0):赤经: 12h 54m 01.76s赤纬: +55 57'35.6'高度: 39 06'28'方位角: 045 49'31'U2000: Chart 48, Vol 1 •••3张北斗七星Transit: 06h 23m 11s距离: 80.9±1.2 光年光度: 98.7±3.0 x 太阳的光度北斗六:开阳星座: 大熊座ζ(开阳,武曲星)西名: MizarBayer letter: zeta Ursae Majoris星等: 2.40位置 (epoch J2000.0):赤经: 13h 23m 55.55s赤纬: +54 55'31.4'高度: 35 17'26'方位角: 043 11'00'U2000: Chart 48, Vol 1距离: 78.2±1.1 光年光度: 60.2±1.7 x 太阳的光度开阳增一:辅星星座:大熊座80(开阳增一,辅星,破军星)西名:Alcor星等: 3.95位置 (epoch J2000.0):赤经: 13h 25 m13.7s赤纬:+54°59'16.8'U2000: Chart 48, Vol 1距离: 81.15光年光谱:A5V-SB开阳是个著名的双星,它的伴星(大熊80)中国古代专名“辅”,与主星角距:11'49',亮度3.95等。

中国古代星宿大全

中国古代星宿大全

中国古代星空划分我国古代把星空分为若干区域,称为星官或星宿,类似于现在的星座。

西汉司马迁《史记》中"天官书"详细记述了当时把星空分为中官,东官,西官,南官和北官五个天区的情况。

三国时代吴国人陈卓,为我国古星象图的集大成与奠基者。

他以甘德、石申与巫咸三家的全天星图为蓝本,将星空分别283官共有1465颗星。

283官含叁垣、二十八宿及其他星官。

到了隋代,我国对于星空的区域划分已经基本上固定下来,并且一直沿用到近代。

这就是著名的三垣四象二十八宿。

三垣三垣是将北极周围的天空星象分为紫微垣,太微垣和天市垣三个区域。

其中紫微垣居中且最大,它象征人间帝王的宫殿在天上的位置,这里的星星大多以皇宫中的人员和事物来命名。

北斗七星就位于紫微垣中,它象征皇帝外出乘坐的御车。

太微垣在紫微垣的西南方,太微是政府的意思,因此太微垣中的星星大多以朝廷中的官员和场所来命名。

天市垣在紫微垣的东南方,太微垣的东边,是三垣中的下垣。

它是天上的都市,指皇帝率领诸侯在浏览各地的场景。

因此,这个垣中的星名均以与皇帝有关的人员,各诸侯国的地名以及某些货市的名称来命名。

四象四象是指东方苍龙、西方白虎、南方朱雀和北方玄武。

其中玄武是龟的意思。

二十八宿在四象的基础上,把每一象分为七段,第一段叫做"宿",一共二十八宿,环天一周。

二十八宿的位置正好是月球运行经过的地方,月球绕地公转的周期是27天多,一天约经过一宿。

所以二十八宿就不仅仅是星空区划了,它还成为制订历法的根据。

下面是一张有关表格:详细分类序号星宿星数象征意义所含恒星数所含星官数1 角2龙角天门95112 亢4龙颈朝庭5473 氐4龙胸行宫97114 房4龙腹马厩、旗9675 心3龙心皇帝2626 尾9龙尾后宫3657 箕4龙尾后宫、簸箕1038 斗6蛇身量斗103109 牛6蛇身牛头0521110 女4蛇(龟)身织布女工125811 虚2龟身祠庙571012 危3龟身坟墓1341013 室2龟身军粮库1621014 壁2龟身图书馆82615 奎16 虎尾天的武器库108916 娄3虎身天狱102617 胃3虎身天的粮仓100718 昴7虎身天的耳目97919 毕8虎身狩兔网1891420 觜3虎头、虎须军需库93321 参7虎前肢猿79622 井8鸟首、鸟冠天的南门2101923 鬼4鸟目天的眼睛86724 柳8鸟头、鸟嘴天的厨师29225 星7鸟颈,鸟心马、衣服132526 张6鸟胃珍宝25227 翼22 鸟翼戏班34228 轸4鸟尾车骑605二十八星宿二十八星宿是古代汉族天文学家为观测日、月、五星运行而划分的二十八个星区,用来说明日、月、五星运行所到的位置。

中国古代星宿大全

中国古代星宿大全

中国古代星空划分我国古代把星空分为若干区域,称为星官或星宿,类似于现在的星座。

西汉司马迁《史记》中"天官书"详细记述了当时把星空分为中官,东官,西官,南官和北官五个天区的情况。

三国时代吴国人陈卓,为我国古星象图的集大成与奠基者。

他以甘德、石申与巫咸三家的全天星图为蓝本,将星空分别283官共有1465颗星。

283官含叁垣、二十八宿及其他星官。

到了隋代,我国对于星空的区域划分已经基本上固定下来,并且一直沿用到近代。

这就是著名的三垣四象二十八宿。

三垣三垣是将北极周围的天空星象分为紫微垣,太微垣和天市垣三个区域。

其中紫微垣居中且最大,它象征人间帝王的宫殿在天上的位置,这里的星星大多以皇宫中的人员和事物来命名。

北斗七星就位于紫微垣中,它象征皇帝外出乘坐的御车。

太微垣在紫微垣的西南方,太微是政府的意思,因此太微垣中的星星大多以朝廷中的官员和场所来命名。

天市垣在紫微垣的东南方,太微垣的东边,是三垣中的下垣。

它是天上的都市,指皇帝率领诸侯在浏览各地的场景。

因此,这个垣中的星名均以与皇帝有关的人员,各诸侯国的地名以及某些货市的名称来命名。

四象四象是指东方苍龙、西方白虎、南方朱雀和北方玄武。

其中玄武是龟的意思。

二十八宿在四象的基础上,把每一象分为七段,第一段叫做"宿",一共二十八宿,环天一周。

二十八宿的位置正好是月球运行经过的地方,月球绕地公转的周期是27天多,一天约经过一宿。

所以二十八宿就不仅仅是星空区划了,它还成为制订历法的根据。

下面是一张有关表格:详细分类序号星宿星数象征意义所含恒星数所含星官数1 角2龙角天门95112 亢4龙颈朝庭5473 氐4龙胸行宫97114 房4龙腹马厩、旗9675 心3龙心皇帝2626 尾9龙尾后宫3657 箕4龙尾后宫、簸箕1038 斗6蛇身量斗103109 牛6蛇身牛头0521110 女4蛇(龟)身织布女工125811 虚2龟身祠庙571012 危3龟身坟墓1341013 室2龟身军粮库1621014 壁2龟身图书馆82615 奎16 虎尾天的武器库108916 娄3虎身天狱102617 胃3虎身天的粮仓100718 昴7虎身天的耳目97919 毕8虎身狩兔网1891420 觜3虎头、虎须军需库93321 参7虎前肢猿79622 井8鸟首、鸟冠天的南门2101923 鬼4鸟目天的眼睛86724 柳8鸟头、鸟嘴天的厨师29225 星7鸟颈,鸟心马、衣服132526 张6鸟胃珍宝25227 翼22 鸟翼戏班34228 轸4鸟尾车骑605二十八星宿二十八星宿是古代汉族天文学家为观测日、月、五星运行而划分的二十八个星区,用来说明日、月、五星运行所到的位置。

四季星空图资料

四季星空图资料

四季星空图春季星空图春风送暖学认星北斗高悬柄指东斗口两星指北极找到北极方向清狮子横卧春夜空轩辕十四一等星牧夫大角沿斗柄星光点点照航程春季星座初步(别忘了星图是要图面朝下来认星的)先从北天找到北斗七星开始,在春季北天仰角颇高处可找到。

北斗七星属於大熊座。

沿北斗七星斗勺口二星连线,往勺口方向延伸五倍左右的距离,在大约正北方二十多度仰角处,可看到附近唯一还算亮的星,就是北极星。

北极星属於小熊座。

沿北斗七星斗柄第二、三颗星的连线往东方看,可以看到呈碗状的北冕座。

沿北斗七星斗柄方向,顺势往东南方拉出一条大弧线,沿途即会经过大角星及角宿一这二颗亮星,就是春季大曲线,因而又认出了牧夫座及室女座两个星座。

由大角星及角宿一连线的中点,往西方延伸,即可找到狮子座的亮星之一:五帝座一,它的特色是和另外二颗星组成一个小三角型。

大角星、角宿一及五帝座一连成一正三角形,就是春季大三角;若能往北斗七星方向再找到猎犬座常陈一则可连成春季大钻石。

狮子座最亮的星不是五帝座一(狮子尾),而是更西边的轩辕十四(狮子头),狮子头是呈问号型,而轩辕十四位於问号底部,很容易辨认。

春夜最引人注目的是北方天空的大熊星座,它主要由七颗亮星组成一个勺子形状,就像古代人盛酒的器皿“斗”,故称北斗,也叫北斗七星。

其中的四颗星组成斗勺,三颗星组成斗柄。

不同的季节、不同的时间,北斗七星在北方天空的位置也不同,所以根据北斗七星的所在位置可以判定季节。

我国古书《曷鸟冠子》中就有:“斗柄东指,天下皆春;斗柄南指,天下皆夏;斗柄西指,天下皆秋;斗柄北指,天下皆冬”。

春天黄昏时,北斗七星的斗柄正指向东方。

大熊座无疑是北方天空中最醒目、最重要的星座,古往今来各国的天文学家都很重视它。

我们常说“满天星斗”,可见中国人简直把北斗做为天上众星的代名词了。

我国古代天文学家给北斗七星的每一颗都专门起了名字,而且还特别把斗身的α、β、γ、δ四颗星称做“魁”。

魁就是传说中的文曲星,古代,它是主管考试的神。

古代文化常识:天文历法(2)

古代文化常识:天文历法(2)

古代文化常识:天文历法【北斗】又称“北斗七星”,指在北方天空排列成斗形(或杓形)的七颗亮星。

七颗星的名称是:天枢、天璇、天玑、天权、玉衡、开阳、摇光。

排列如斗杓,故称“北斗”。

根据北斗星便能找到北极星,故又称“指极星”。

屈原《九歌》:“操余弧兮反沦降,援北斗兮酌桂浆。

”《古诗十九首》:“玉衡指孟冬,众星何历历。

”玉衡是北斗星中的第五星。

《小石潭记》中用“斗折蛇行”,形容像北斗星的曲线一样弯弯曲曲。

【北极星】星座名,是北方天空的标志。

古代天文学家对北极星非常尊崇,认为它固定不动,众星都绕着它转。

其实,由于岁差的原因,北极星也在变更。

三千年前周代以帝星为北极星,隋唐宋元明以天枢为北极星,一万二千年以后,织女星将会成为北极星。

【彗星袭月】彗星俗称扫帚星,彗星袭月即彗星的光芒扫过月亮,按迷信的说法是重大灾难的征兆。

如《唐雎不辱使命》:“夫专诸之刺王僚也,彗星袭月。

”【白虹贯日】“虹”实际上是“晕”,大气中的光学现象。

这种现象的出现,往往是天气将要变化的预兆,可是古人却把这种自然现象视作人间将要发生异常事情的预兆。

如《唐雎不辱使命》:“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

”汉代邹阳《狱中上梁王书》:“昔荆轲慕燕丹之义,白虹贯日,太子畏之。

”燕太子丹厚养荆轲,让其刺秦王,行前已有天象显现,太子丹却畏其不去。

【运交华盖】华盖,星座名,共十六星,在五帝座上,今属仙后座。

旧时迷信,以为人的命运中犯了华盖星,运气就不好。

鲁迅《自嘲》诗:“运交华盖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头。

”【月亮的别称】月亮是古诗文提到的自然物中最突出的被描写的对象。

它的别称可分为:(1)因初月如钩,故称银钩、玉钩。

(2)因弦月如弓,故称玉弓、弓月。

(3)因满月如轮如盘如镜,故称金轮、玉轮、银盘、玉盘、金镜、玉镜。

(4)因传说月中有兔和蟾蜍,故称银兔、玉兔、金蟾、银蟾、蟾宫。

(5)因传说月中有桂树,故称桂月、桂轮、桂宫、桂魄。

(6)因传说月中有广寒、清虚两座宫殿,故称广寒、清虚。

浙江省山河联盟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考试地理试题(附答案)

浙江省山河联盟2021-2022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考试地理试题(附答案)

道上空。完成 23、24 题。
23.该时刻 O 点对应的近地面风向为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24.沿甲-乙对应的近地面作等压面示意图,下列四幅图符合的是
A.①
B. ②
C. ③
6
D. ④
下图中图 1 为三圈环流一部分,其中甲气压带纬度高于丙气压带,丙是热力因素形成的。 图 2 为某地每年受甲气压带和乙风带控制的平均时间状况。完成 25 题。
是________千米。(2 分) (3) 该日正午太阳高度达全年最大值的地区是_______, A 地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幅 度为________。(2 分) (4) 该日,C 点的昼长是_______小时,E 点的昼长是_______小时。(2 分) (5) A、B、C、D 四点中线速度最大是________,此日过后一个月内,地球公转速度的变化情 况是________。(2 分)
化图。完成 7、8 题。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①为春分日
B.②为夏至日
C.③为秋分日
D.④为冬至日
8. ③ ④期间,在甲、 乙两地观察到的
日落方向分别是(

A.西南 西北 C.西北 西北
B.西北 西南 D.西南 西南
2021 年 5 月,南美洲科隆群岛北侧的著名拱门状岩石----“达尔文拱门”(图 1) 在外 力作用下坍塌,图 2 为科隆群岛及周边地区示意图。完成 9、10 题
21. 欲使直径为 0.1mm 处于搬运状态的颗粒物堆积至河床,河流流速至少应降为( )
A. 0.1cm/s B. 0.5cm/s C. 0.8cm/s
D. 30cm/s
22. 图 1 能够反映图 2 所示地貌成因的点是(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星象图与北斗七星图(转)连云港地区近几年发现了多处原始先民祭祀使用的古星象图岩画。

在这些星象图岩画中,北斗七星又是常见的图案内容之一。

岩画中的北斗七星图象,是先民对天体北斗七星的崇拜的一种表现形式。

首先,我们先了解以下星象图岩画中的北斗七星图案情况:刘志洲山南,(图一)小哑巴山东南坡的一个大岩石上,七个排列有序的石穴组成了北斗七星图案1。

刘志洲山夹山口的东北方向,小姐洞前面(小姐洞面向南),在一个突起的岩石上排列有七个石穴,构成北斗七星图案,在这个北斗七星的前面有一个祭祀用的呈长方形的石坑2。

将军崖岩画中的北斗七星,(图二)在第二组星象图中的三个太阳的上方,也是在这组岩画的最北部3。

以上讲述的三处北斗七星岩画,结合其制作工艺和周边发现的古文化遗迹,综合来看,都是我们先民崇拜天体的祭祀场所。

那么,北斗七星是一个什么样的星座呢?原始先民对它有什么样的认识呢?在民俗中它的内在涵义又是什么呢?北斗七星俗称“星”,是人类较早熟悉的星宿之一。

由七颗个体星组成,分别为天、天旋、天玑、天权、玉衡、开阳、瑶光。

因悬挂在北方天空,七颗星构成斗形而得名(图三)。

从全国目前发现的各个时代的北斗七星图案来看,北斗形象都是用连线将七个圆窝(圆点)相连成斗形。

目前,有关资料显示全国远古岩画中的北斗七星图案并不多见,只有内蒙古赤峰市发现一处。

此北斗七星岩画位于内蒙古赤峰市翁牛特旗白庙子山中,属新石器早期。

岩画在岩石面北部,北斗七星的总长度为 119厘米,最大星穴直径6厘米、深度5厘米,每颗星体形状似倒放的馒头,外大、内小,星体表面圆润、光滑,并有自然色包浆4。

除此之外,其余发现的几处都在连云港市地区。

北斗七星发展到汉代,在汉画像石中大量出现,说在汉代民间就已经广泛流行北斗七星的崇拜,其时在天文学中已具有重要的价值。

北斗星在我国古代“观象授时”的天文学史上,具有十分特殊的科学价值。

北斗星在茫茫的天空中,总是围绕着北极星做永恒的运转,这一自然现象已经被古人所关注,我国很早就运用北斗来指示方向和确定季节。

《夏小正》载:“正月,初昏斗柄县(悬)下”,“六月,斗柄正在上”,“七月,斗柄县在下则旦”5,它反映夏代的实际天象。

在战国时期的《鶡冠子·环流第五》载:“斗柄东指,天下皆春;斗柄南指,天下皆夏;斗柄西指,天下皆秋;斗柄北指,天下皆冬。

6”把北斗的斗柄和一年四季相连起来。

《夏小正》是中国最早的历法,是以北斗为中心的。

实际上我国使用北斗的历史要远远早于夏代。

从战国到汉代,北斗在天文学中一直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历法仍然以北斗来确定季节。

《史记·天官书》载:“斗为帝车,运于中央,临制四乡,分阴阳,建四时,皆系于斗。

”张衡云:“……一居中央,谓之北斗,四布于方个七,为二十八舍……”7。

由此可见,北斗是古代天文学家预报季节时令所观测的重要星座之一。

综前所述,北斗除了在天文学中具有重要的价值外,更为重要的则是它们形象地反映古人崇拜北斗星神这一社会风俗。

从远古岩画到汉画像石中的北斗星,除了用科学的观点去解释,我们还应看到它丰富的内在涵义和社会意识。

纵观岩画和汉画像石中的星象图,这些画像并非是科学意义上的天文星象图,大多都是选取一些局部,与人类有紧密关系的,有一定“使用价值”的星象图加以刻画。

它们是零散的,不够准确的,但是具有明显的现实意义。

这些天文星象图主要反映的是我们先民的社会意识,是人文科学性质的文物,并非严谨的科学产物。

北斗七星的排列与现实中并不一致,但是数量相同,它们并非是简单的星象描述,更重要的是它反映出一个古老时代的民俗观念。

那么,人们为什么要拜祭北斗七星呢?下面我们就从文献资料和出土文物中,来探寻拜祭北斗七星的内在含义。

首先,在文献资料中寻觅它的踪迹。

《汉书·天文志》记载:“……有流星从东南入北斗,……狱死”8。

《后汉书·天文志》云:“……流星如月……抵北斗魁,有所伐杀”9。

这些文献资料,充分说明汉代人把北斗星视为主寿夭,杀伐之神。

这也就是后来道教宣扬的“南斗注生,北斗主死”之说的来源,正是因为北斗掌管生杀大权,所以后来人称北斗为“鬼官”。

《吴志·周瑜》记载:“命道士于星辰下为之请命”10。

这里的星辰是指北斗七星,也说明了汉代的丧葬习俗中确实流行为死者“请命”,而拜祭北斗气星的仪式。

汉代这种拜祭北斗的葬俗,对后世产生了很深的影响。

现在有一些地区,民间仍然保留了丧葬习俗中拜祭北斗鬼官的踪迹。

如海州民间,至今还保留为死者“做七”的仪式。

在人死亡后,每隔七日祭奠一次,称之为“做七”,海州又称“冥七” 、“七单”,供养亡人的供桌又称“七桌”。

直到七七四十九日为止,称为“尽七”11。

一般人认为这和佛教与习惯有关,但是清代钱泳《履园丛话·考索·七七》云:“惟《临淮新语》谓始死七日,冀其一阳来复也。

祭于来复之期,即古招魂之义,以生者之精神,招死者之来爽。

至七七四十九日不复,即不复也,生者亦无可如何也,此说最通。

”12如今人们已经淡忘了其中的缘由,然而,在“做七”的仪式中人们却总是那样的认真,那样的虔诚。

这种“做七”的葬俗仪式,其实就是拜祭北斗——一种祈求鬼官北斗神保佑死者灵魂升天的遗风。

《汉书·郊祀志》云:“后莽又凑言:‘……分群神以类相从为五部,兆天坠之别神:中央帝黄灵后土畴及日庙,北辰,北斗,填星,中宿中宫于长安城之未坠兆;……’。

奏可,于是长安旁诸庙兆畴甚盛矣”13。

《后汉书.祭祀上》云:“二年正月,初制郊兆于雒阳城南七星,......北斗在北道之西,皆别位 (14)《后汉书·祭祀上》云:“陇、蜀平后,乃增广郊祀,……日、月、北斗共用牛一头,四营群神共用牛四头,凡用牛五头”15。

从上可知,汉代确实盛行过拜祭北斗的风俗,但此习俗并非为汉代所独有,早在远古时代就已经存在,前面我们已经论述了。

其次,在考古发掘中寻觅它的踪迹前面论述了全国所发现的史前文化遗址中出现的北斗七星,下面我们就以汉画像石为例来探讨北斗七星的内涵。

此类的北斗七星图案,在汉代汉画像石中经常出现。

汉画像石本身就是汉代人用于墓葬、祠堂的建筑材料,上面的刻画都是汉代丧葬、祭祀风俗的反映。

自然也就是与汉代的社会风俗紧密相关。

也就是说,汉画像石就是汉代丧葬和祭祀风俗的产物,是属于民俗文化的范畴。

而民俗文化是一种实用性很强的文化,有明显的功利性。

汉代人将北斗七星刻在汉画像石墓的顶部,说明汉代丧葬习俗中墓顶为天空,北斗七星为天空上重要的星象。

同时它又是被看成是星象神而加以拜祭的。

山东嘉祥武氏祠画像中,(图五)就有人物跪拜北斗神的场面。

画中刻画的北斗七星相连,其中的“魁”四星组成车舆,斗柄三星组成车辕,北斗车中乘坐一神人,在北斗车前有四人,二人跪二人立,画面右边又有一人骑马,一人拉马,均面向北斗行驶16。

很明显,这组画面正是汉代人拜祭北斗神的场景。

河南南阳、江苏徐州、山东等地的汉画像石中都有北斗七星的图案(图六)。

这再次证明汉代的丧葬习俗中存在拜祭北斗的习俗。

那么,汉代为什么要在墓葬中刻画北斗呢?因为古人把北斗看成是人类“主寿夭”之神。

人们想让死者的灵魂升天,就必须祈求北斗保佑死者。

所以,汉代人把北斗七星刻于墓室的顶部作为拜祭的偶像。

古人虽然认识到了北斗与人类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那种神秘的自然属性,但是却不能理解其内在的含义,所以人类便很早就拜祭北斗为神星。

古人是为了祈求北斗星神保佑农业的丰收,就必然要进行一系列的仪式来拜祭北斗星神。

汉代除了仍保留着远古流传下来的北斗星自然崇拜形式之外,还出现了社会化的人神偶像的崇拜。

如文献记载,东汉时期黄帝为北斗神。

《重修纬书集成》卷六《河图始开图》云:“黄帝名轩辕,北斗神也……”17。

人神化之后的北斗星逐渐走上世俗化的道路,而北斗被人神化、世俗化的过程中,社会职能也日益增多《重修慰书集成》卷六《河图帝览嘻》云:“斗七星,富贵之官也。

其旁二星,主爵禄。

其一星,主寿夭”18。

《史记》亦认为北斗“以齐七律”。

正是因为北斗神的社会功能日益复杂化,所以,在汉代的生活中崇拜北斗的行为无处不在。

说明北斗星在汉代已经成为一个神圣的庞杂的神袛。

也就是说,北斗在汉代是一位受到特别崇拜的“万能之神”。

这种古老的习俗,随着历史的变迁,早已面目全非。

但是,我们现在仍能追寻它残留下来的或多或少的踪迹。

人们还在无意识的继承和延习着这中习俗,这种现象称为“集体无意识”。

北斗七星,由七颗星组成,其中的“七”它的含义很神秘,在我们现在的生活中,“七”广泛地出现在各个领域中,就是我们大家的一种“集体无意识”。

“七”是一个带有浓厚神秘色彩的定数。

“七”比其它的数字神秘得多,其它的神秘数字出现较晚,人们也多少知悉其中的奥秘。

唯有“七”这个数字在古籍中频繁出现,涉及事物的范畴较广,包括时间、灾难、祸福、人命等大事,这些都带有原始的神秘性,给人们遗留下一串难以解答的千古之迷。

下面就简单探讨以下关于“七”的情况。

“正月初七”:正月初七有人日之称,传说始于西汉东方朔,人日习俗盛行于南北朝,常见于南北隋唐时,宋以后很少见,明清逐渐消失。

南朝《荆梦岁时记》:“正月七日为人日。

19”宋代高承《事物纪原·天生地植·人日》:“东方朔曰:岁正月一日占鸡,二日占狗,三日占羊,四日占猪,五日占牛,六日占马,七日占人,八日占谷,皆晴明温和,为番息安泰之候,阴寒惨烈,为疾病衰竭。

20”东方朔为人和六畜、五谷在正月初一到初八中定为“本命日”,“本命日”的天气好坏,决定他们的生长的盛衰,正月初七是人类的“本命日”——人日。

那么为什么人日定为初七呢?东方朔没有说明。

这“本命日”中只有人日流传后世,其他的日没有人再提起。

在人日这天,要“以七种菜为羹……登高赋诗。

”这种热烈庆祝的人日,到北魏时已经无人知道他的来历。

《北史·魏收传》:“魏帝宴百僚,问何故名人日,皆莫能知。

收对曰:‘晋仪郎懂勋《答问礼俗》云:正月一日……七日为人。

’”21从上面的回答,我们不难看出,就连当时的晋人懂勋也只知道七日为人日。

回顾前面的论述,我们不难看出定正月七日为人日是和北斗七星为鬼官——“主寿夭”之神有关。

海州有一种风俗,在正月初七的那天,不孕妇女要到有“男根”(海州地区原始生殖崇拜的遗址很多,均是人工制作的石柱,形似男阴,称之为“石祖”)的地方祭拜,她们是早上天不亮从家中不调头跑到“男根”前磕一个头,用手摸或用衣服罩着男根,以此祈求“男根”的感应,希望能怀孕22。

由此看来,在我们祖先的眼里,人与七日是紧密相连的,而且其它的东西和七日无缘。

七日 ——大难日:“七也者,祸之阶者也”(《太玄·玄图》)。

在古代尤其是先秦的记载中,七日往往是大灾大难,祸患的期限,也可以说是极限。

过了七日就要发生变化,要么福星高照,迎来吉祥,要么就是极凶,甚至死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